乘加、乘减的解决问题省一等奖
一等奖教案2018-2019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0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分析、推理、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理解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采摘节到了,光明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同学和家长一起来摘桃子,仔细观察右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⑴还剩几只篮子?⑵3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教师谈话: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
设计说明: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采摘园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
直接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师谈话:我们刚才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先来研究“还剩几只篮子”吧?(板书)。
引导学生读题感悟,自主探究。
师适时出示:探究提示:⑴想一想,要求还剩几只篮子?必须先求什么?⑵议一议,总只数、已分的只数、剩下的只数三者有怎样的关系?⑶试一试,尝试自主列式计算。
学生自主探究,师巡视指导,收集交流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师谈话:经过大家独立自主的探索,谁愿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大家一起来分享?1. 探究汇报,铺垫认知: 要求还剩几只篮子?必须先求已分了多少只篮子。
我们想可用“总只数-已分的只数 = 剩下的只数”,总只数知道了,要先求已分的只数,自己尝试列出算式:2. 尝试综合,体会顺序。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一等奖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一等奖说课稿1、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一等奖说课稿【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5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计算,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口诀。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题图,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设计理念和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
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符合其水平的思维情景和活动,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本节的“乘加、乘减”是让学生能提出数学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结算出结果。
在设计本课中,我力求在“算”与“用”教学的结合点上有所突破。
通过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乘加、乘减式题,试想体现以用引算的做法。
当得出乘加、乘减式题后,要让学生及时感知算式与实际背景问题的联系,真正理解式题的含义(“几个几多几”或“几个几少几”)。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图与式的结合来探究算理,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一、【课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P34~35例1、想想做做T1~6。
二、【教材简解】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乘法在前面)的计算。
本单元的混合运算,从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是对四则计算的综合应用。
进行混合运算,要认真分析算式里有哪些运算,按一定的运算顺序逐步计算。
书上把“算式中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一条运算顺序,分解成“有乘法也有加减法”“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降低了认知难度,方便教与学。
三、【目标预设】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能正确使用递等式,能准确表达计算过程。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的递等式格式。
难点——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正确计算。
五、【设计理念】本课内容难度不是很高,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独立探究和交流讨论中悟出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六、【设计思路】1.复习铺垫——学生在二年级已学过同级混合运算以及乘加、乘减(乘法都在前面)的相关内容,新课前让学生通过两道练习题,唤醒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为新知做好铺垫。
2.关注算理——通过具体的情境,帮助理解运算顺序,让学生多表达,用数学的语言把计算过程描述出来,包括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把混合运算放置到具体情境中,而不是单纯地计算核对答案,这样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表内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表内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学生在掌握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鼓励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图文并茂,复习旧知(1)看图列式计算:(课件演示)①一支钢笔9元②一共有多少朵花?(2)汇报交流:①9×5=45(元)②6×3—1=17(朵))、6×2+5=17(朵)或3×5+2=17(朵)2.以旧引新,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设计了两道题,第1题复习求总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顾用乘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第2题的设计稍微灵活一些,可以引导学生从横行和竖列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思维灵活性的同时,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小组合作,构建方法(1)理解题意,收集信息。
①学生读题:(课件呈现例5题目)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
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②小组交流: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教师和学生共有32人要乘车)(2)明确问题,分析过程。
①理解“坐得下吗”的含义。
引导学生明确:有32人要乘车,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呢?(32个座位)如果车子的座位比32个少就怎样?(坐不下)什么情况下就坐得下呢?②说说解决过程。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市一等奖)
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三上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自主建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掌握含有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的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会用递等式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式里含有乘加、乘减,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发探究。
(前听算:4+9,5×3,12-8,25÷5)1、复习引趣刚才的听算题很简单吧!下面来一些复杂一点的,行不行6-3+2 8÷4×6 6×7+5学生口算,师出示答案。
2、认识“混合运算”请同学们观察这3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反馈。
归纳相同点1:都有3个数,2个符号。
小结:像这样的式子就叫“混合运算”式子。
(出示“混合运算”)3、感知“运算顺序”归纳相同点2:都是两步计算。
问:分别先算什么方法,再算什么方法小结:这是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是讲究运算顺序的。
4、引发探究激趣:下面有一道题,可有一定的难度,敢挑战吗(出示:7+3×2)等于多少呢(出示=)要求: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把算出的结果悄悄写在自己的纸上。
反馈两种结果:“20”,怎么算的他的意思是——(出示答案)“13”,怎么算的他的意思是——(出示答案)还有没有其它答案了那到底哪一种是对的呢同意“20”的举手!同意“13”的举手!质疑:那真理到底掌握在哪些同学的手里呢今天我们就把这个问题仔细研究清楚,好吗二、自主探究,理解“规则”。
1、看图列式过渡:明白一个数学的规则,往往是通过解决一个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而获得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也学着用这一种方法来学习,来研究我们的数学知识!请同学们看!出示图:小红有7粒糖,又买了3粒,一共有多少粒糖怎么列式(7+3=10粒)(连得数出示)变化:又增加3粒糖呢现在一共有多少粒糖你还会列式吗(7+3+3=13粒)(连得数出示)3+3还可以写成什么(3×2)那这个算式就变成(7+3×2)2、直观理解运算顺序问:这个混合运算结果是多少怎么算出来的3×2求的是什么(2个3粒是6粒)7+6=13粒。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三 《6、乘加、乘减》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三表内乘法(一)《6、乘加、乘减》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下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的意义及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运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探索与合作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按正确的运算顺序来计算乘加、乘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情境图,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来了。
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
你们喜欢吗?
2、发现数学信息
观察图,你从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 2【讲授】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乘加
1、独立思考:你想怎样计算?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说。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讨论。
《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 省一等奖课件.ppt课件 省一等奖课件 (2)
求总数的应用题可以 用什么方法解答?
求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多(少)多 少的应用题用什
么方法解答?
二 探索新知
例1:大猴采了3筐桃,每筐12个;小猴采了6个桃, 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12×3= 36(个) 36+6= 42(个)
“两只猴一共采了答多:少两个只”猴表一示共什采么了?4属2个于。求什么数的应用题?
三
巩固练习
分组完成”想想做做”第1~3 题
第1题: 15×2=30(元)
30+5=35(元)
答:一共要35元。
第2题:
14×4=56(棵) 56-38=18(棵)
答:还有18棵没有浇。
第3题: (1) 16×2=32(个) 32+19=51(个) 答:两只兔一共拔了51个。
(2) 32-19=13(个) 答:灰兔比白兔少拔13个。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 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 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常做 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 成绩就否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的 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发现同 学们对今天所学的内容学得很扎 实,解答问题的速度很快,正确 率也非常高。老师相信,只要同 学们勤学好问多合作交流,就一 定能学到更多更高深的知识!
课本第84页练习十一的第4、5题。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加减乘除运算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在
本节课中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收获、感受。
18/68
【课后作业】 (一).计算。 1. 3/7 × 49/9 - 4/3 2. 8/9 × 15/36 + 1/27 3. 12× 5/6 – 2/9 ×3 4. 8× 5/4 + 1/4 5. 6÷3/8 – 3/8 ÷6 6. 4/7 × 5/9 + 3/7 × 5/9 7. 5/2 -( 3/2 + 4/5 ) 8. 7/8 + ( 1/8 + 1/9 ) 9. 9 × 5/6 + 5/6 10. 3/4 × 8/9 - 1/3
=2百+1拾+3 =213
通惯用竖式计算:
7/68
由此能够总结出多位数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除数有几位,就看被除数前
几位,假如不够除,就多看一位。 (2)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假
如不够除,就在这一位上商0。 (3)每次除得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并在余数右边一位
落下被除数在这一位上数,再继续除。
21/68
31. 50+160÷40 (58+370)÷(64-45) 32. 120-144÷18+35 33. 347+45×2-4160÷52 34 (58+37)÷(64-9×5) 35. 95÷(64-45) 36. 178-145÷5×6+42 420+580-64×21÷28 37. 812-700÷(9+31×11) (136+64)×(65-3 45÷23) 38. 85+14×(14+208÷26) 39. (284+16)×(512-8208÷18) 40. 120-36×4÷18+35
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乘加乘减》
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乘加乘减》1、二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乘加乘减》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中5、2、3、4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学会口诀记忆的方法。
5、2、3、4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都相对比较简单,后面6、7、8、9的乘法口诀理解、记忆的难度则大大增加,所以教材在此安排了乘加乘减的教学,目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总结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决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成败会影响到学生表内乘法的学习及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
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题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解决问题和口诀记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从中理解并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记忆方法。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深挖教材,突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思路。
运用数形思想、假设思想和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寻找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诀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主题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初步归纳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质疑,直观理解。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形到数的抽象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
分两个环节进行。
青岛六年制数学二下《8一(乘加、乘减的问题)》[杨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内容。
【教材简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加、减、乘、除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并学会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开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发展了数学思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2.经历用乘加、乘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初步掌握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
3.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掌握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教师与学生交谈清明节放假出去游玩的事情,再出示情境图,由一个小朋友出去游玩的话语,带领同学们走进快乐的旅行这一情境中。
2. 梳理信息。
教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观察情境图,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梳理。
3. 提出问题。
教师与学生谈话: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鼓励,并引导学生将条件和问题一起说一说。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轻松的谈话,一方面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逐步带领学生走进旅行的情境中。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1. 解决红点“旅行团一共有多少人?”。
(1)课件出示问题:旅行团一共有多少人?先由学生找出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条件,教师适时评价:要解决问题先要找出相应的条件。
(2)学生独立思考,在纸上写出解答算式,再写一写为什么这样列式。
(3)小组内讨论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算式,主要思路可能是先求……再求……,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在小组中交流。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6、乘加、乘减【区一等奖】
乘加、乘减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1~32页的例7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算式的含义,了解乘加、乘减算式计算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算式的得数。
2. 学生能根据图出乘加算式,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初步体会一些简单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 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交流中体会学习乐趣;在探究简单规律中感受数学的奇妙,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联系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运算的顺序。
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咱们生物小组的小朋友们养了一些金鱼,想知道他们养了多少条金鱼吗生:想1.出示“生物一组”养金鱼图。
师:我们先看看生物一组。
一共养了几条金鱼生:7条。
师:你是怎么算的生:左边有4条金鱼,右边有3条金鱼。
4+3=7(条)。
师:还可以怎样算生:还可以反过来。
3+4=7(条)2.出示“生物二组”养金鱼图。
生:一共有8条鱼。
4+4=8(条)。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生:2×4=8(条)或者4×2=8(条)师:为什么这一题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呢生:两个加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
二、初步探究清晰算理1. 教学例7。
出示“生物三组”养金鱼图。
(1)一共养了几条师:请大家拿出小本子列式计算。
师:谁来说说看生:4+4+4+3=15教师板书。
师: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生:3×4+3=15师:得数相同,但是算式的形式一样吗生:不同。
师:谁来说说看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前面的3×4表示3个4相加。
因为前面几个鱼缸的鱼的数量相同。
师:听明白了吗这里的3×4和4+4+4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求3个4相加的和,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把它叫做“乘加”算式。
(板书:乘加)2. 改变主题图加深理解。
乘加乘减(省一等奖)
小汽车停了3排 每排7辆 大汽车停了9辆
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画一画,列出算式。
三、巩固练习——送信
收信人:4×3+4=( 16 )
收信人:4×4-4=( 12 )
三、巩固练习——送信
收信人:2×3-3=( 3 )
收信人:5×3+2=( 17 )
三、巩固练习——送信
收信人:5×5+5=( 30 )
收信人:4×5-5=( 15 )
四、学以致用—谁是冠军。
格林队进了9个球,每个球3分,派特队总得分是50分, 问谁是冠军?多几分? (列综合算式)
课后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你 说一说。
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2、3题。
9人一组,已 经分了4个组。
旅游团一共有几人?
还剩5人。
小型车:4元/辆 大型车:6元/辆
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你问我说
1 9人一组 已经分了4组 还剩5人
求: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画一画,列出算式。
二、你问我说
乘加乘减
城关第八小学 孔丽君
邀请函
同学们你们好: 我是派特叔叔,一年一度 的森林公园足球比赛就要开始 了,在这里我想邀请同学们一 起去观看,欢迎你们哦!
一、情境导入
小汽车停了3 排,每排7辆。 停了9辆 大汽车。
小汽车停了3排, 每排7辆。 停了9辆大汽车。
小汽车比大汽车 多几辆?
9人一组,已经 分了4个组。 还剩5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信息窗一(乘加、乘减的问题)-“百校联赛”一等奖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湖北省荆州市沙市新世纪实验学校郑頔教材版本:《青岛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上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图,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减)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2、经历用乘加(减)分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材分析: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已掌握加、减、乘、除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并会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开始。
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设计思路:1、现实性和趣味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为线索,选取在景区停车场的情境,并由此情境贯穿整节课,现实的情境体现了学习数学的意义,有趣的题材吸引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感悟数学思考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的渗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中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到中间问题。
分析与寻找中间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也是以后解决更复杂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这节课呈现了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悟两步计算问题的基本结构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进一步积累经验,形成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经历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掌握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上课之前,我们来观看一个视频,狗熊岭成立了一个自然保护区,(板书课题:休闲假日),吸引了很多人前去参观,你们也想看看吗生:想去师:那我们跟着熊大熊二一起出发吧!二、讲授新课(出示主题图)来参观的人可真多啊!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明学生说一说)生:从图中我知道了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小型车4元一辆,大型车6元一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自主练习
1.
9×4=36(个) 36+50=86(个)
答:一共有86个轮子。
2.看图说话
1
2
3
4
通从过故这事你个中能故,提事你出,发什你现么想了数对什学么熊问数大题学说?信些息什?么?
同学们想一想,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作业:
同学们想一想,在你 的生活中,你接触过哪些 需要用乘加、乘减两步计 算解决的问题?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乘加、乘减的解决问题
■■■■■ ■■■■■
●●
■ 和●一共有多少个?
2×5+2=12 (2×个5)=10(个) 10+2=12(个)
一、情境导入
9人一组, 已经分了4个组。
一共有几人?
还剩5人。 问题问:题根:据从这图些中信你息知,道你了能哪提些出数什学么信数息学?问题?
从信息入手
小汽车停了3排 每排7辆
小汽车有 - 大汽 = 小汽车比大
多少辆
车9辆 汽车多几辆?
小汽车停了3排 每排7辆 小汽车的数量 - 大汽车9辆源自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从问题入手
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 车。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3×7=21(辆) 21+9=30(辆) 答: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30辆。
小汽车停了3排, 每排7辆。
小汽车比大汽车 多几辆?
小汽车和大汽车 一共有多少辆?
停了9辆大汽车。
问题:问根题据:这从些图信中息你,知你道能了提哪出些什数么学数信学息问?题?
二、你问我说
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小汽车停了3排 每排7辆 大汽车停了9辆
■■■■■■■ ●●●●●●●●● ■■■■■■■ ■■■■■■■
请你选择1~2个记录 下来,下节课带来考考小 组内其他同学。
二、你问我说
一共有多少人?
9人一组 已经分了4组
还剩5人
●●●●●●●●● ●●●●●●●●● ●●●●●●●●● ●●●●●●●●●
●●●●●
从信息入手
9人一组 已经分了4组
4个组有 + 还剩 = 一共有
多少人
5人 多少人?
9人一组 已经分了4组 已经分组的 + 还剩5人
一共有多少人? 从问题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