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文理解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柳公权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柳公权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柳公权,字诚悬。
年十二,工辞赋。
元和初,擢进士第。
李听镇夏州,表为掌书记。
因入奏,穆宗曰:“联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拜右拾遗。
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
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文宗复召侍书,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纸继之。
从幸未央宫,帝驻辇.,曰:“朕有一喜,边戍赐衣久不时,今中春而衣已给。
”公权为数十言称贺,帝曰:“当贺我以诗。
”宫人迫之,公权应声成文,婉切而丽。
诏令再赋,复无停思,天子甚悦,曰:“子建七步,尔乃三焉。
”常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浣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
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服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异日,与周墀同对,论事不阿,墀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
召问得失,因言:“郭旼领邠宁,而议者颇有臧否。
”帝曰:“旼,尚父从子,太皇太后季父,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答曰:“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帝曰:“女自参承太后,岂献哉?”公权曰:“疑嫌间不可户晓。
”因引王珪谏庐江王妃事。
是日,帝命中官..自南内送女还旼家。
其忠益多类此。
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点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咸通初,乃以太子太保致仕..。
卒,年八十八。
公权博贯经术,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周..书尤邃,每解一义,必数十百言。
通音律,而不喜奏乐,曰:“闻之令人骄怠。
”其书法结体劲媚,自目一家。
(《新唐书•柳公权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B.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C.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D.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辇,指天子车驾,辇也可用作天子、天子所居的宫廷的代称。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语文S版(共20张PPT)
1、课前展示 作业导入
1) 展示毛笔字。 2)邀请小记者,采访同学,导入新课。
作业: 1、从22课的课题中,请你选择一个字用毛笔工整 地书写在宣纸上。(尽可能写到最好) 2、熟练朗读课文22课。
谢 谢 聆 听!
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单
负责人 主发言人
课文写了柳公权这几件事:
记录员 组员
我们找到了体现柳公权“心正”形象的句子: 句子: 理解: 句子: 理解: 句子: 理解:
他豪不犹豫地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 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 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末节罢了。”
【设计意图】 特色作业 感悟文化
2、初读写好字原因的句 子,并勾画下来。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 梳理方法
2、初读感悟 徇视而导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 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不仅……也……”造句。
三、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 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 的深刻含义。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朗读法 重点突破法 学法:朗读感悟法 自主学习法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自备书法作品
讨论交流法
五、教学流程
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 ,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于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 八岁。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PPT课件3
四、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柳公权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字, 柳公权讲出一句句有利国家的直言。 (关联词连接起来)
2、班长和几个战士潜伏在离敌人前沿 卫国地很近的枯黄茅草丛里。(缩句)
3、我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修改病句)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要记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苏霍姆林斯 基 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 债。 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假如我不能,我就一定要;假如我要,我就一定能! 只有品味了痛苦,才能珍视曾经忽略的快乐;只有领略了平凡,才会收藏当初丢弃的幸福。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用力只能做完,用心才能做好;用心是积极主动,视工作为事业;用心才能享受工作,享受生活。——刘迎春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 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 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好几回的 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文中对柳公权的劝告是如何评价?
机智:没有直接回答不赞颂皇上俭朴的原 因,先提出作为君主应当怎么做,避免直 接冲突。 大胆:别的大臣赞叹不已,柳公权却一言 不发,并敢于直谏。
五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l 语文S版(含答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阅读平台。
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
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
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却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
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
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常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
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
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
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73岁。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1.在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上打“√”。
中.了进士(zhōng zhòng) 散.发(sǎn sàn) 号.称(háo hào)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
(2)“板桥体”的特点是。
3.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来源:学科网][来源:]4.把文章分为四段,用“‖”在文中标出。
5.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1件:第2件:答案一、1.zhòng sàn hào 2.(1)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 (2)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却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 3.因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常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所以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
4.全文共7自然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3、4自然段为第二段;第5、6自然段为第三段;最后1自然段为第四段。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讲了什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讲了什么《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是后人根据柳公权的事迹改编而成的一篇故事,柳公权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留下了很多书法作品,令世人叹为观止。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柳公权是一位正直的朝廷命官,他敢于向皇帝谏言,深得世人佩服。
有一次,唐穆宗看柳公权在写字,一面感慨柳公权运笔熟练,一面称赞他字体娟秀。
便问柳公权在书法练习上有什么秘诀,柳公权对唐穆宗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心正如思,笔化浓山,笔画则姿正也。
”柳公权这句话有双关之意,他不仅告诉了唐穆宗自己练字时的技巧,也从侧面告诉唐穆宗治理国家大事,也需要“心正”。
圣人之学在于心正和笔正,练习书法作品也一样,从心出发的作品才是内心的真实写照。
而这句话也体现了柳公权注重修身养性,后人们在评价书法大家的作品之时,都习惯将他的人格修养当作是一个参考标准,如果此人品行高雅亮洁,他的作品会受到推崇。
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
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
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柳公权用“心正”写出世人感叹的“柳骨之姿”,他也以“心正”劝谏皇帝,成为了一代名臣。
柳公权拜师的故事《柳公权拜师》是一则小故事,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
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习是没有止境和终点的,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自身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状态。
柳公权酷爱书法,自幼就临摹书法大师的作品,在全村中,是一名“小书法家”,深受全村百姓的称赞。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柳公权写下“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这时,一位卖豆腐的老伯挑着豆腐从前面路过,看见了柳公权的作品。
他认为柳公权小小年纪,就如此心高气傲,便皱了皱眉头。
小学语文课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小学语文课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
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对后世影响极大。
人们将另一位著名书法家颜真卿(qīng)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并用颜筋柳骨来形容他们的字。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zhēng)铮,深得世人钦(qīn)佩。
据说,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zōng)皇帝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字,一边连连赞叹,还惊诧地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jueacute;)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
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xiaacute;n)外之音的。
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难怪当时正沉溺(nigrave;)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
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在偏殿上与担任中书舍人的柳公权等人谈话。
说着说着,文宗忽然扬起袖子来让柳公权等人欣赏他的龙袍,并洋详自得地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刚刚说罢,在场众人立刻赞颂不已,都说穿洗过三次的衣服体现了皇上俭(jiǎn)朴的美德。
文宗被捧得喜不自胜,猛然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然始终一言不发。
文宗禁不住问他怎么不说话,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chugrave;)不肖(xiagrave;o)之臣;还应接受劝谏(jiagrave;n),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
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幸运的是,这些话非但没有惹(r ě)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第一课时
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道德取向
柳公权的“心正笔正”思想强调了道德取向的重要性,对社会价值 观产生了积极引导,促使人们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文化传承
这一思想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传统 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得以传承和发展。
风尚引领
柳公权的正直品格和书法成就对社会风尚产生了积极影响,引领着社 会崇尚正直、追求卓越的良好风气。
柳公权一生勤奋好学,不断追求卓 越,不仅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巨大 成就,还在诗词、音乐等领域有所 涉猎。
柳公权的书法艺术特色
01
02
03
笔法精妙
柳公权的书法笔法精湛, 线条流畅自然,富有节奏 感和韵律感。
结构严谨
柳公权的书法结构严谨, 布局合理,字形端庄秀丽, 展现出高超的审美情趣。
风格独特
柳公权的书法风格独特, 自成一家,对后世的书法 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解“心正笔正”的含义及内在联系
总结词
深入理解“心正笔正”的含义,掌握其与柳公权书法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详细描述
“心正笔正”是柳公权提出的书法理念,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体现,更是 人格和品德的反映。只有心正,才能笔正,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这 一理念贯穿于柳公权的整个书法创作过程中,成为其书法艺术的灵魂。
柳公权作品中的“心正笔正”精神
笔墨传情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不仅表现了高 超的技艺,还传递出作者的情感 和思想,体现了“心正笔正”的
精神内核。
气韵生动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气韵生动,意 境深远,展现出作者高洁的品格
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雅俗共赏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既具有高雅的 艺术价值,又贴近百姓生活,易 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1)
书法“笔正” 正直敢言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做人“心正” 铁骨铮铮
总结:
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 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 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 忠诚与爱。
柳公权书法欣赏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 刻于唐会昌三年(843),立于长安宫廷禁地,难于捶拓。 未几遭兵燹,碑毁。碑先损后佚,可谓柳公权“生 平第一妙迹”。 此本原装两册,下册失传,曾为南宋贾似道藏内府故 物,贾遭籍没,复归内府,后归翰林国史院,元亡,归明 库,拓本末题“洪武六年闰十一月十八日收”泥金小字一 行。再后归晋王府,明亡为孙承泽所有,又经梁清标、安 岐、张蓉舫、陈清华等递藏。1965年中央政府斥资从香 港购回。 此本为宋拓宋装,海内孤本,品相精美,流传有 绪,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 价值。今藏国家图书馆。
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 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 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点不足。
为什么柳公权的劝告如此真诚而大胆,他 不怕触怒皇上吗?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正因为他铁骨 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 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 这正是“心正”的表现。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共9张PPT)(1)
柳公权(778--865),中国唐代书法家。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 任翰林 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 保,封河东郡公。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擅 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 较大。其书结体紧密,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 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 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碑刻有《金刚经碑》、 《玄秘塔碑》、 《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 《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 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 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 临摹柳公权的字帖。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谢谢
再见
谢谢大家,再会!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重点讲述了大书法家柳 公权的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 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 不阿(è)的良臣形象。
给课文内容分段
一(1)概括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二(2-8)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
皇帝的事情。 三(9)归纳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
和良臣形象。
拓展:
• 课外收集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在生活中进一步去感受柳公 权“心正笔正”的风格。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词语解释: 颜筋柳骨:指颜真卿、柳公权两家书法苍劲有力,
乏指书法极佳。 铁骨铮铮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
作斗争的凛然正气。 弦外之音琴:弦停止弹拔以后的余音。 赞颂不已不:停地称赞颂扬。 虚伪:不真实;不实在;做假。 喜不自胜高:兴地自己都受不了。 贤良:有德行,有才能。 不肖之臣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没有出息或品
用心指导作品欣赏——柳公权《心正笔正》教案
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所著的《心正笔正》是一本解释书法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从“心”和“笔”两个方面对书法进行了讲解,并且注重强调了以“心”来指导“笔”所作出来的作品。
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和“笔”的学习。
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何运用《心正笔正》的教案来指导学生的作品欣赏。
一、“心”与“笔”的关系在书法中,“心”与“笔”是密不可分的,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书法家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才能够将这种态度贯穿到书法中。
同时,书法家还必须拥有精湛的笔墨技巧,才能够将心里所想的东西通过笔墨表现出来。
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态和笔墨技巧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理解“心”与“笔”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心”和“笔”在书法中的作用。
在《心正笔正》的教案中,可以通过例子来让学生深入了解“心”和“笔”在书法中的作用。
例如,可以选取不同风格的字体,分别让学生感受“书体的心态”和“书体的表现技巧”。
让学生看到不同的书体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情感,从而理解书法中“心”与“笔”的关系。
们需要教导学生如何善于运用“心”和“笔”,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归纳实例法”让学生多写练习,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于“心”和“笔”的运用更加熟练。
我们可以让学生练习慢慢地、轻轻地,不必匆匆地完成一幅作品。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作品中表现出学生的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二、意境与审美的培养通过对《心正笔正》的教学,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审美和意境的培养,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感受并善于表现作品中所表达的深刻意蕴。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作品。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风格,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作品,让他们从中品味到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同时,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从作品表现的意境中去感受作品的内在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互相点评作品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及反思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2)理解诗歌中柳公权的形象特点,了解柳公权的故事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中柳公权的形象特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正确朗读与背诵。
(2)理解柳公权的形象特点,把握诗歌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柳公权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掌握生字词。
(2)分组讨论,分析柳公权的形象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剖析诗歌意境,解读柳公权的品质。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书写柳公权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教学反思。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并背诵诗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2)写一篇关于柳公权的故事短文。
(3)收集有关柳公权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2. 预计完成时间:一周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情况,考察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柳公权形象特点的分析,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书写柳公权故事的情况,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的表现,考察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语文S版(共11张PPT)
《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
《金刚经》
书法的特点
结构紧凑 骨力秀挺 洒脱而有法度
合作探究,渗透写法
学习要求:
1. 自读3--8自然段。 2. 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来体现他做人的柳骨 ---“心正”? 3. 找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体会。 4. 你还能提出哪些有价值问题? 5. 边读边想象故事画面,猜一猜当时的穆宗和 柳公权分别会怎么想?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 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 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未节罢了。”
为什么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 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再见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想 一 想
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来体现他做人的 柳骨---“心正”?
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 治国,律已清政。
2.写柳公写柳公权兼任谏议大夫后,依然大胆进言,直 到去世。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
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 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 言答对。
一、抓关键词语理解。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三、从文章中心思想入手,理解句子的含义。 四、联系历史背景理解句子。
小资料
穆宗当政那些年 穆宗在位期间被称为昏主,他游幸无常,好击球奏乐, 沉迷于酒色,久不视朝,把国家政事拋之九霄云外,使唐 朝的政治腐败,朋党斗争激烈,争权夺利,互相倾轧。
柳公权“心正笔正”原理的阐释——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24
柳公权是唐代初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誉为“唐书第一”、“行书之祖”,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于柳公权的书法,人们最为称道的是他所谓的“心正笔正”原理。
什么是“心正笔正”原理呢?
我们来了解一下“心正”二字的含义。
在书法中,“心”指的是写字人的内心状态,也就是说,要想写出好的字,写字人的心态必须要稳定,心静如水,不能有过多的杂念和情绪干扰。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笔画流畅,整体形象美观大方,呈现出自然、和谐的美感。
我们再来看一下“笔正”的含义。
在书法中,“笔”指的就是写字工具,如毛笔、钢笔等。
而“笔正”则意味着笔画的端正、舒展、流畅,笔画之间不会重复、交叉或是错乱。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书法作品显得精神饱满、韵味深长。
由此可见,“心正笔正”原理,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写字人的内心状态“心正”,操控着书写工具的笔画也必须要“笔正”。
这一原则是书法的核心,巧妙地统合了心态和技巧,是柳公权的书法艺术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关键所在。
在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做到“心正笔正”呢?我们要做到内心平静,掌握好情绪的控制。
在书写过程中,不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让自己的思维保持集中和清醒,以便更好地把握书写的节奏和力度。
同时,我们还应该多做练习,磨砺技巧。
只有在充分掌握了书写技巧
之后,才能够在心态正常的情况下,从容自如地书写出那些美丽华丽的字体。
“心正笔正”原则的核心之处,就在于要将情感和技艺完美地结合起来,这则是柳公权书法艺术的创作源泉,也是我们在学习书法过程中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ppt语文课件解析
❖ 拓展延伸
❖ 1、依据检测反馈情况,查漏补缺。
❖ 2、搜集柳公权的资料,对其进一步了解。
谈收获
1、哪个字或词语、句子给你留下了 深刻印象。 2、描写人物的方法。 3、文章结构……
温故知新
课文写了柳公权的哪三件事?
第一件事: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 规劝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 第二件事:柳公权借谈文宗穿衣,劝 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第三件事:柳公权兼任谏议大夫后, 依然大胆进言,直到去世。
二、课文精彩回放
(1)“弦外之音”的本意 指 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这意里思
指
柳公权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
(2)你是怎样理解“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这句话的?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的人才能写出好字来。
(3)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认为柳公权是一位 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写字好,正直敢言的人。
a: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秘诀时,他豪不犹豫
地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的意 思是: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的人才能写 出好字来。 b: 柳公权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外之音的。 他是借书法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 “心正”,希望穆宗守律己清政。
c: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 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在于他毫不虚伪做 作,直言答对。
❖ (3) 联系课文理解 ❖ 紧凑、铁骨铮铮、(第1组) ❖ 惊诧、名正言顺、 (第2组) ❖ 做作、喜不自胜、 (第3组) ❖ 赞颂不已、谏议、 (第4组) ❖ 流芳百世、 诤臣、 (第5组) ❖ 垂青、不肖之臣、 (第6组) ❖ 秘诀、弦外之音、 (第7组) ❖ 俭朴、沉溺、钦佩、 (第8组) ❖ 贤良、赏罚分明” 、 (第9组)
心正则笔正
心正则笔正原意指如果心思正直了,那么笔下的字体也正直了。
柳公权除了以书法成就名传千古之外,其“心正则笔正”的“笔谏”也被世人传为佳话。
有一次穆宗皇帝问柳公权如何将书法写好,柳公权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如果人品不高,则落墨无法。
盖因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以书喻政,一方面说明其面对书法创作的态度,一方面也巧妙地藉由书法艺术的精神进谏。
从此“心正笔正”说一直流传至后世,成为书法伦理标准之一。
所谓字如其人,事实上书法、文学、绘画等艺术作品都相当程度的反映出作者的性格、修养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柳公权正因其刚毅不阿的高尚情操及人品素养才使其清劲挺拔的书风耀然纸上,后人非但重其书艺,而且慕其人品,而至书法与人格并垂不朽。
原文穆宗①时,以夏州②书记③入奏。
帝曰:“朕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拜④右拾遗侍书学士⑤。
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帝改容⑥,悟其以笔谏也。
译文唐穆宗时,柳公权夏州书记的身份上奏折。
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见到你的笔迹,想(你)很久了。
”随即拜柳公权为侍书学士。
唐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用笔方法,柳公权回答说:“心思端正则用笔才能端正,这样才成法度。
”唐穆宗变了脸色,明白他是在用书法下笔来进谏。
①穆宗:唐穆宗李恒。
②夏州:唐代州名,在今陕西、内蒙一带。
③书记:古代在官府主管文书工作的官吏。
④拜:古代举行某种仪式授给官职。
⑤右拾遗侍书学士:右拾遗,唐代谏官的名称;侍书学士,官职名称。
⑥容:容颜,脸色。
评价唐穆宗喜欢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字,并且早就想见到他。
所以,当柳公权入朝奏事,穆宗马上封官,向他请教用笔的方法。
而柳公权一箭双雕,即回答了皇帝用笔方法的问题,又尽了人臣向皇帝谏言的职责,不失时机,又恰到好处。
文章妙在进谏者没有直言,纳谏者也悟未语。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说课稿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说课一、教材分析:今天我执教的是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晚唐时期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既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又重点记叙了他向皇帝直言劝谏的两件事,体现出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第一件事是他借谈论书法秘笈,劝告文宗要心正治国、律己清政;第二件事是柳公权借谈论皇帝穿衣服,劝谏穆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本单元都是反映中华文化的课文,通过对历史上五位名人的事迹的记叙,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要求学生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已基本掌握,但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巩固。
而要求学生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对多数学生来说存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针对本课特点,在第一课时初步疏通课文,了解全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感悟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感悟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将遵循两点:一是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解惑。
让学生在读中品悟、在交流中明白柳公权流芳百世的不仅是他的书法,他那铁骨铮铮的品格更令世人钦佩。
二是抓住重点,解决难点。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通过重点语段感悟柳公权刚直不阿的良臣形象。
五、说学法“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教师的教法实际上是对学生学法的渗透与指导。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就这样,柳 一面 公权一面写出一 个个筋骨秀挺的 一面 好字,一面讲出 一句句有利国家 的直言,直到他 八十八岁去世。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 正。”柳公权以“心正” “柳骨” 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 骨”,而更难得的是,他 又以“心正”给历史与后 正直敢 人塑造了一个 言的良臣形象,这将作为 “柳骨” 另一种“柳骨”而留存后 世。
柳公权 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 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 脱而有法度,对后世影响极大。 人们将另一位著名书法家颜真卿 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并用 “颜筋柳骨”来形容他们的字。
特点
这个劝告 真诚 大胆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这 个 劝 告 是 哪 个 劝 告 ? 谁 劝 告 谁 ? 劝 告 什 么 ? 为 什 么 说 这 个 劝 告 是 真 诚 的 ? 为 什 么 说 这 个 劝 告 是 大 胆 的 ?
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 劝告穆宗律己清政、“心正”治国 柳公权借谈论皇帝穿衣, 劝诫文宗选用贤良、赏罚分明
柳公权做人“铁骨铮铮”表现 在哪些词语和句子中?
自读自悟 勾画批注
品词品句
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柳公权不 仅字写得好, 做人也和他的 铁骨 字一样,铁骨 铮铮 铮铮,深得世 人钦佩。
文宗禁不住问他怎么不说 话,柳公权答道:“陛下,您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 ; 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 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 。 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 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 是细枝末节罢了。” 。
“心正笔正”的柳公 权
角峪镇中心小学
郭晓楠
生字
• táng còu zōng jué xián
•唐
• dHale Waihona Puke àn凑páo宗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柳公权答首:“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 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 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未节罢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 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 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柳公权书法欣赏
生 táng 唐朝 dià n 殿下
词 c 秘诀 弦外之音
pá o bà jiǎn 龙袍 罢工 俭朴
fù 富裕
rě zhí 惹恼 职位
xiá n xiāo fá 贤良 肖像 赏罚分明
紧凑 职位
秘诀 弦外之音 铁骨铮铮 颜筋柳骨
沉溺
俭朴
贤良 惹恼 流芳百世 不肖之臣
默读3、4自然段,思考柳公权只是在谈书法吗? 不是,借书法希望穆宗律己清政,告诉穆宗写字 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为什么柳公权的劝告如此真诚而大胆,他 不怕触怒皇上吗?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正因为他铁骨 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 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 这正是“心正”的表现。
再见
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 请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 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人——“心正”。
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次直言与 劝告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吗?
(第一次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第二次是机智而大胆的)
语文S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单元
柳公权(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 世称“柳少师”。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 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 笔迹,一时成为书法圣品,被朝廷召到长安,那 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 法,公权答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骨铮铮无限忠诚
冯老师:《“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讲述的是晚唐时期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通过读这些故事中,柳公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刘学强:我觉得柳公权是铁骨铮铮。
当穆宗询问写好字的方法时,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笈,劝告穆宗要心正治国、律己清政。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
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柳公权不怕触怒正沉溺酒色的穆宗,可见他铁骨铮铮,为人正直。
王爱国:是呀,柳公权铁骨铮铮,敢于直言。
当别人为文宗穿洗过三次的龙袍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可见他有胆识。
张家伟:我觉得柳公权还很机智,你看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他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
冯老师:大家说的非常好!“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这是柳公权写好字的秘诀,更是他做人的准则。
正是因为他有着写字的秘诀,才写出了结构精美,瘦劲通神,骨格清奇字,也正是他有这做人的准则,刚正不阿,敢于劝谏,才能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