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病害种类识别及发病规律
常见植物病害(虫害)分析
常见植物病害(⾍害)分析⽬录1. 兰花炭疽病 (1)1.1 病害分布 (1)1.2 发病规律 (1)1.3 发病症状 (2)1.4 防治措施 (2)2. ⽉季⽩粉病 (4)2.1 病害分布 (4)2.2 发病规律 (4)2.3 发病症状 (4)2.4 防治措施 (5)3. 桃缩叶病 (6)3.1 病害分布 (6)3.2 发病规律 (6)3.3 发病症状 (6)3.4 防治措施 (7)4. 茶饼病 (8)4.1 病害分布 (8)4.2 发病规律 (8)4.3 发病症状 (9)4.4 防治措施 (9)5.银杏茎腐病 (10)5.1 病害分布 (10)5.2 发病规律 (10)5.3 发病症状 (10)5.4 防治措施 (11)1. 兰花炭疽病兰花炭疽病⼜称⿊斑病,褐斑病,是由兰花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chidearum Allesch f.Cymbidii Allesch)危害造成的,主要危害叶⽚,也可危害茎部,是兰花常见的重要病害。
该病不仅严重阻碍兰花⽣长,还严重影响观赏价值,特别是⼀些以观叶为主的叶艺品种。
1.1 病害分布兰花炭疽病是兰花上普遍发⽣的严重病害。
除危害兰花外,还可为害虎头兰、宽叶兰、⼴东万年青等园林植物。
我国兰花栽培区均有发⽣。
兰花炭疽病轻者影响观赏效果,重者导致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1.2 发病规律兰花炭疽病在蕙兰兰株上发病率为最⾼,⼤于90%,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残体和枯萎的叶基苞⽚上越冬。
分⽣孢⼦经越冬,其萌芽率⼤为降低,病菌借风⾬和昆⾍传播。
次年春末、夏初天⽓潮湿多⾬,病菌开始侵染,有伤⼝和急风暴⾬更易感染,温度22~28℃,相对湿度90%以上,⼟壤PH为5.5~6时有利于病菌孢⼦萌发。
⽼叶⼀般于4⽉份开始发病,新叶则从8⽉份开始发病。
⾼温多⾬季节发病严重。
如果整株受害严重,幼芽刚萌发时亦受侵染发病。
1.3 发病症状兰花炭疽病发⽣轻时,在叶⽚上出现⼤⼩不等的斑点,使其观赏价值下降;发⽣严重时,叶⽚枯死,兰株不开花,失去观赏价值。
月季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要点
月季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要点月季常见病虫害有十种,其中病害有月季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花叶病、枝枯病、根癌病六种,虫害有月季叶蜂、茎蜂、长管蚜、白轮盾蚧四种。
一、月季黑斑病1.发病规律月季黑斑病为真菌病害。
其病原为蔷薇放线孢菌。
病菌在病落叶和病枝上越冬。
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借风雨及浇灌水的溅泼传播。
湿度大,是该病流行的重要条件。
在多雨、多雾和有露的天气,发病严重。
植株过密,温室通风不良,湿度较大,以及扦插苗密度过大,均易促使该病害发生。
2.防治要点冬季清除枯枝落叶;在生长期,应及时修剪,避免徒长,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在发病期间,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
使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月季白粉病1.发病规律白粉病是由一种名为蔷薇单丝壳的白粉菌(一种真菌)侵染所致。
该病菌主要在感病植株的休眠芽内越冬。
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而降雨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
施氮肥过多,土壤缺少钙肥或钾肥时,易发本病。
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
2.防治要点加强栽培管理,施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肥和钙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
室内盆栽月季,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之处。
冬季,要控制室内温、湿度,夜间要注意通气;发病初期,对植株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三、月季霜霉病1.发病规律月季霜霉病,是真菌中的一种蔷薇霜霉菌侵染所致。
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
在气温低、相对湿度较高、植株表面存有水滴的情况下,病害易发生和蔓延。
温室通风不良、植株过密和湿度高和氮肥过多时,病害均严重。
2.防治要点控制湿度,要降低温室湿度,即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5%以下,以减少发病条件;发病初期,对植株及时喷洒1%波尔多液,或25%甲霜灵可湿粉剂500~800倍液,或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建议
1 、 症状 。以成虫在叶背和嫩茎上 吸取汁液, 受害植株叶 片卷缩。 禾苗萎蔫, 甚至枯死 。老叶受害, 提早 枯落, 缩 短结 果 期造 成减产 。 2 、 防治建议: ①药剂防治 。用 4 J 0 %氧化快乐果 3 0 0 1 3 倍 液或用 5 0 %抗蚜 威可 湿性粉 剂 2 2 5 ~ 3 0 0 g / h m2 对水 7 5 0 1 1 2 5 k g / h mz 喷雾 。也可用 4 0 %乐果乳剂原液 1 5 k g / h m z 加水 7 5 9 0 k g / h m z , 在被害玉米的茎基部. 用毛笔或棉 花球 蘸药涂 抹。②利用天敌 。玉米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蚜茧蜂。
蛀穿后. 展开的玉米叶出现整齐 的一排排小孔 。 雄穗抽 出后, 幼虫就钻 入雄花危 害 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 雌穗 出现后, 幼虫即转移到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 轴或食害幼 嫩的籽粒。 部分幼虫蛀人茎部, 取食髓部. 使茎秆 易被大风吹 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饱满, 青枯早 衰。 有些穗甚至无籽粒. 造 成严 重减产 。 2 、 防治建议 : ① 消灭 越冬 幼虫, 减少越冬虫 V I 基数 。② 心叶期 、 穗期选用药剂及 时进行药物防治 。 ③利用赤 眼蜂消 灭玉米螟有很 显著的作用, 并且成本低 。④选 用抗虫 品种 。
七、 红 蜘 蛛 玉米红蜘蛛属 于螨类. 又称火龙 、 火 蜘蛛 、 红砂 等。 1 、 症 状。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 发生早 的年份. 在玉米 6叶时即开始为害 。 红蜘蛛刺吸作物 叶片组
织养分 , 使被害 叶片呈现密集细小 的黄 白色 斑点, 以后逐渐 褪绿变黄撮 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 造成减产。 2 、 防治建议 : ① 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灌水, 可 以 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 。②药剂防治。用 4 0 %乐果乳剂 和
常见病虫害分类与防治办法
常见病虫害分类与防治办法细菌感染植物症状:主要表现为“菌脓”;真菌感染植物症状:霉状物(菌丝、孢子、粉状物等)、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及黑色小粒点。
细菌没有主动侵染植物的能力,传播、侵染都与水关系密切。
这些病害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多数必须有伤口侵入,而且病菌会侵入弱植株。
植物本身生长比较健壮的情况下,病菌很难侵入。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
1、病状:1.1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
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角斑病与霜霉病的主要不同处是其病斑较小,颜色浅,后期穿孔;叶背病部水浸状明显并产生乳白色菌脓。
对光观察,叶片有透光感。
1.2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1.4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
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细菌类病害:1.3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
如1.5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
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1.6畸型: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
如菊花根癌病等。
2、病症:2.1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气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如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的确诊,就依据菌脓。
2.2青枯型和叶枯型细菌病害的确诊依据,用刀切断病茎,观察茎部断面维管束有否变化, 并用手挤压,即在导管上流出乳白色粘稠液一一细菌脓。
利用细菌脓有无可与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区别。
2.3腐烂型细菌病害的共同特点是,病部软腐、粘滑,无残留纤维,并有硫化氢的臭气。
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类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侵染循环、防治方法白粉病是由子囊菌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的真菌所致的一类病害。
白粉菌是一类专性寄生菌,体表寄生,菌丝体附着在植物体表,菌丝形成吸器从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
病原菌以菌丝体、闭囊壳和分生孢子在发病部位越冬,通过风雨传播,白粉病的无性阶段在植物的生长季节中有多次在侵染。
温度较大有利于病害发生,但是降雨过多则不利于病害发生。
病症初为白粉状,在叶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最明显特征是由表生的菌丝体和粉孢子形成白色粉末状物。
秋季时白粉层上出现许多由白而黄、最后变为黑色小颗粒。
防治主要措施采取消灭初侵染源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当叶片上出现病斑时喷药,每年喷一次。
2、煤污病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侵染循环、防治方法煤污病是子囊菌的煤菌科和小煤菌科的一些真菌。
症状是在树木的叶和嫩枝上覆盖一层黑色煤烟层,在叶面和枝上出现黑色小霉斑,渐渐扩大连成片,煤层布满叶面及枝梢。
每年有2次发病高峰,春夏4~6月,秋天8~10月。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蚜虫、甲壳虫等分泌蜜露的害虫发生多,均加重发病。
夏季高温、干燥及多雨的地方病害较轻。
防治方法植株种植不要过密,温室要通风透光,湿度不要太大,休眠期喷3~5 石硫合剂,消灭菌源。
3、锈菌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侵染循环、防治方法锈菌由担子菌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的真菌引起。
感病植株病状初期不太明显,黄色粉状锈斑是该病典型病症,初期是叶片上产生褪绿、淡黄色或褐色斑,锈斑常较小,近圆形有时层泡状斑。
严重时产生大量的锈色、黄色的粉状物。
病原菌以冬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
防治措施1)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2)栽培养护方面,对病菌的转主寄主如圆柏与海棠等不要将2种植物种在一起或距离太近。
3)药剂防治。
4)用茶籽饼。
4、细菌病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侵染循环、防治方法细菌性斑点病由黄单胞杆菌属和假单胞杆菌属引起的。
斑点一般为圆形,在双子叶植物上有时受限制呈多角形、单子叶上呈条斑和条纹,斑点为油渍状半透明,在潮湿条件下,斑点溢出大量细菌。
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
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1.牡丹锈病【症状】植株受浸染后叶片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叶片褪绿,叶背着生黄褐色抱于堆,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nm)。
松芍柱锈菌为转主寄生菌,本本寄主为牡丹、松树,草本寄主为芍药、风仙花等。
在松树上锈茵4-6月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草本植株上,草本植株受浸染后。
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
生长后期产生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出担孢子。
担孢子浸染松树,在其上越冬。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植株要种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
②秋未清除草本寄主的病株和病残体。
③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800倍液喷施。
2.牡丹褐斑病壮丹褐斑病是牡丹的常见叶部病害之一,在牡丹栽培地均有发生。
【症状】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面产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斑点,褐色,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邻近病斑相连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尾孢菌(Cercospora paeoniae和)。
病菌在枯枝、落叶等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借风雨传播,7-9月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①秋季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浸染源。
②发病期可喷80%代森锌700借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天左右喷1次。
3.紫荆枯梢病【症状】感病的植株先从枝条尖端的叶片枯黄脱落开始,在一丛苗木中,先有一两枝枯黄,随后全株枯黄死亡。
感病植株茎部皮下木质部表面有黄褐色纵条纹,横切则在髓部与皮层间有黄褐色轮状坏死斑。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一种镰刀菌(Fusarium sp.)病茵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里越冬。
来年6-7月,病菌从根侵入,顺根、茎维管束往上蔓延,达到树木顶端,病茵能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使叶片枯黄脱落。
4.蔷薇白粉病【症状】感病的植株,幼叶淡灰色,叶变扭曲,上覆一层白粉,严重时叶片枯萎、花朵小而少,甚至不能开花,病菌也可浸染花柄、茎等部位。
茴香白粉病症状识别和发病规律
茴香白粉病症状识别和发病规律
白粉病是茴香的主要病害。
其中,保护地种植的发生比较普遍,一般发病率30%左右,严重的可达50%以上。
除为害茴香外,还可为害芹菜、胡萝卜等伞形花科蔬菜。
一、症状识别
植株地上部分均可被害。
开始,在被害部产生呈白色粉状小斑点,后来逐渐扩大,病斑联合,覆盖着大部分叶片和茎,严重时,可在茎、叶表面堆积。
到了后期,组织变色,菜株生长受阻,局部枝叶坏死。
识别要点:被害部产生白色粉状病斑。
二、发病规律
1.病原菌茴香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伞形花科白粉菌真菌侵染所致。
无性阶段,分生孢子无色,呈近柱形或桶形;有性阶段,子囊壳扁球形,呈黑褐色,子囊近卵形或近球形,子囊孢子呈椭圆形。
另有报道:伞形科内丝白粉菌也可侵染茴香。
2.侵染循环温暖地方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寒冷地方则以菌丝及子囊壳在病株上越冬。
第二年春条件适宜时,越冬病菌开始活动,以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借气流传播,田间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3、发病条件
(1)发病与气候的关系白天暖和晚上凉爽和多露、多雾潮湿的条件下,病害容易发生和发展。
但内丝白粉菌则在高干旱条件下易于发生。
(2)发病与保护地的关系保护地由于昼夜温差大,易结露,加上通风不良。
所以,白.粉病发生比露地严重。
(3)发病与栽培的关系种植过密,不通风透光,或浇水过多,或肥料缺、管理差,植株生长不良,一般发病比较重。
植物常见病害
园艺植物菌物病害黄瓜霜霉病(一)发病概况:整株叶片迅速干枯、死亡,造成减产,严重时绝产。
露地、温室和塑料大棚均可受害,还可危害南瓜、冬瓜、丝瓜、甜瓜等葫芦科。
(二)典型症状: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偶尔危害茎、卷须及花梗。
病势由下而上逐渐蔓延,严重时全叶片干枯卷缩。
正面出现多角形褪绿斑。
潮湿时背面出现紫灰色霉层。
(三)病原:古巴假霜霉[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卵菌门假霜霉属。
(四)发病规律:南方:终年发生。
北方:孢子囊为主要侵染源,随气流、雨水及昆虫传播。
辣椒疫病(一)发病概况:轻则落叶,重则全株枯死,造成绝收;毁灭性病害之一,以大棚栽培受害最重。
(二)典型症状:幼苗初呈暗绿色水渍斑,逐渐扩大,茎叶迅速萎蔫。
成株期多危害茎秆分枝处,病部凹陷缢缩,上部萎蔫枯死,维管束不变色。
果实受害始于蒂部,潮湿长出白色霉层,干燥时形成僵果。
(三)病原: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卵菌门,疫霉属。
(四)发病规律:(五)控制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避免连作高奎或高垄栽培,清洁田园。
出后中心病株或雨后高温高湿为关键喷药期,甲霜灵、疫霉灵、乙磷铝等。
瓜类白粉病(一)发病概况: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中、后期危害最重。
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苦瓜等均可被害。
(二)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白粉斑。
病斑连在一起布满整个叶片,叶片枯黄发脆。
秋季病斑上散生黑褐色的小点(闭囊壳)。
(三)病原:瓜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白粉菌属,子囊菌门,专性寄生。
(四)发病规律:(五)控制措施: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防治。
梨锈病(一)发病概况: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梨产区均有分布。
转主寄生桧柏、刺柏(二)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初期叶片正面形成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
扩大为圆形病斑,外围有黄绿色晕圈。
表面密生橙黄色小粒点(性孢子器)。
玉米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治
玉米叶部病害防治小结
该类病害的病原菌多数可通过气流、风雨远距离传播。
条件适宜时,病原菌从侵入到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危害仅 需要几天时间,易在生产上造成大面积暴发流行。
该类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此时植株高大,田间 郁闭,施药困难,所以,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种植抗病品 种。玉米品种对各种病害的抗性可查审定公告,或看产品 包装上的说明。
(三)穗部病害
该类病害发生在果穗上表现症状,直接降低玉米的籽粒产 量或品质。如丝黑穗病、疯顶病的发病率就是产量损失率。 穗腐病或瘤黑粉病造成的果穗霉变,直接减少籽粒的产量, 同时霉变籽粒产生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 孢菌烯醇、黄曲霉素等人畜取食后引起中毒,造成更大的 危害。
1、玉米丝黑穗病
(2)、实行轮作拔除病株减少菌源 (3)、种子包衣:
2%立克秀按种子量0.2%拌种; 7.5%黑虫双全种衣剂1∶50包衣; 克•福•戊干粉种衣剂1∶250包衣。 (4)、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苗期管理
2、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叫瘤黑粉病,在我省发生极为普遍。
识别特征
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的任何部分都可被侵 染,在玉米的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一般苗期发病较 少,抽雄后迅速增多。叶片、茎秆、雄穗、果穗、腋芽甚 至叶鞘等相续感染而出现病瘤。病瘤外表有一层白色亮膜, 膜逐渐干化成为灰白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发生规律]
菌源除来自本地病残体外,随气流远距离传播的 南方夏孢子也是北方锈病的菌源。田间叶片染病 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温度适中, 多雨高湿气候利于病害发生。偏施氮肥发病重。 品种间差异明显。
[调查方法]
在玉米拔节后,注意调查玉米叶片上有无 锈病夏孢子堆,在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时及 时防治。
植物病状识别及发病规律
▪ 3、采样检查 : 肉眼观察看到的仅是病害的外部症状, 对病害内部症状的观察需对病害标本进行解剖和镜检。 同时,绝大多数病原生物都是微生物,必须借助显微镜 的检查才能鉴别。因此,诊断不熟悉的植物病害时,室 内检查鉴定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步骤。采样检查的主要目 的,在于识别有病植株的内部症状;确定病原类别;并 对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以及线虫所致病害的病原种 类做出初步鉴定,进而为病害确诊提供依据。
2病毒病害水稻普通矮缩病小麦梭条花叶病4线虫病害水稻干尖线虫病小麦胞囊线虫病二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规律一发病的原因引起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1营养失调2水分过多过少3温度过高过低4有害物的毒害如药害肥害2引起侵染性病害发生原因1病害三角
植物病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植物病状识别及发病规律
▪ 一、植物病害的症状识别 ▪ 二、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规律 ▪ 三、植物病害的田间诊断方法 ▪ 四、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状识别及发病规律
▪ 4、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和接种 : 对新的或少见的真菌 和细菌性病害的诊断,还需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 人工接种试验,才能确定真正的致病菌。这一病害诊断 步骤,按柯赫氏法则进行。即首先分离病原菌,并进行 培养,获得接种材料,再将病原菌接种到相同的健康的 植株体上,在被接种的植物上又产生了与原来病株相同 的症状,同时,又从接种的发病植物上重新分离获得该 病原菌,即可确定接种的病原菌就是该种病害致病菌。
▪
(2)、致病性:指病原物破坏和毒害寄住植物,引起植物发病
的性能。
▪
当病原物对寄主植物和毒害的速度越快,程度越重,其致病
性越强。反之致病性就弱。病原物的致病作用有三个方面:
▪
第一、是吸取寄住植物的营养和水分,致使植物生长发育不良。
如何识别和防治常见的植物病害
如何识别和防治常见的植物病害?
识别和防治常见的植物病害是园艺爱好者必备的技能之一。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害识别方法和防治技巧,帮助你更好地照顾你的植物。
首先,要学会观察。
植物病害通常表现为叶片变黄、枯萎、脱落或者果实腐烂等症状。
一旦发现这些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其次,要了解常见植物病害的特点。
例如,炭疽病和灰霉病是两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它们的症状和防治方法都有所不同。
炭疽病通常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叶片上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而灰霉病则会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叶片上会出现灰色霉层。
对于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首先,加强通风,降低环境湿度;其次,使用杀菌剂,如多菌灵、百菌清等,对患病植物进行喷洒;最后,及时清理患病部位,防止病害扩散。
对于灰霉病,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方法:首先,加强通风,降低环境湿度;其次,使用烟熏剂或喷洒杀菌剂;最后,增加光照,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植物病害,如白粉病、锈病等。
对于这些病害,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例如,白粉病可以喷洒石硫合剂等杀菌剂;锈病可以喷洒三唑酮等杀菌剂。
总之,识别和防治植物病害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通过观察、了解病害特点和使用适当的防治方法,你可以更好地照顾你的植物,让它们健康地成长。
园林植物几种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4 根癌病
该病又 叫“ 根 瘤病 、冠瘿病 ” ,病原为根癌土 壤杆
菌。该病分布范 围广 ,辽宁 、河南 、河北 、安徽 、福
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老苗圃地易发病 ,尤其幼苗生长 细弱或高温高湿天气。 该病多发生于4 月中旬~7 月上旬。
植株会枯萎死亡 。 4 . 1 症 状 此 病主 要发 生在 根颈部 ,也 发生 于主根 、侧根 、
园林 绿 化 及 林 业 相 关 工 作 。
宜 的条件下 ( 2 0~2 4 ℃) ,在土壤 中扩展很快 ,并很 快 引起幼苗倒伏。在没有寄主情 况下 ,能在土壤 中的
一
1 10 一
中国园艺文摘 2 0 1 7 年第1 2 期
植物残体上营腐生生活 ;或形成 菌核 、原 孢子进行休 眠。这 种休眠对不 良环境有很 强的适应性 ,可长 时 间
绒状菌丝体所包被 ,甚至蔓延到根颈部周 围的土壤表
镰 刀菌 、茎腐菌等。该病在我国各地 均有发生 ,寄主 范 围广 ,可危害海棠 、椿、桑、银杏、刺槐 、苹果等 多种植物 ,以松、杉类针叶树苗最易感病。
2 . 1 症 状
因发病时 期不同 ,出现的病状也不相 同。主要表
现在 :一是种芽腐烂。种 芽出土前被病 菌侵入 ,破坏
1 . 2 发 病 规 律
以菌丝体 、根状 菌素和菌核在病根上或土壤 中越 冬。 病 菌以菌丝体在土壤 中蔓延 ,也可通过苗木传播 。
2 . 2 发 病 规 律
该病 的菌核、菌丝体能在土壤 中生活 多年 ,在适
第一作 者简介 :张惠娟 ( 1 9 8 3 一 )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
病害的发病与发展规律
末发期
总结词
病害数量减少,症状减轻或消失。
详细描述
在末发期,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或防治措施 的作用,病害的数量逐渐减少,症状减轻或 消失。这一阶段需要继续保持防治措施,同 时进行病情监测,防止病害再次爆发。
05
病害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轮作
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 原菌和害虫数量,降低病 害的发生率。
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生态调控
通过合理配置作物布局、优化农田生态 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减少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
在必要情况下,合理使用农药,控制 病害的蔓延,但需注意安全用药和环
境保护。
农业防治
推广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科学施肥 等农业措施,降低病原物的数量和活 力,减轻病害的危害。
02
雨水传播的病原物通常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较重的体 重,如真菌的菌丝体、细菌的菌落等。
03
雨水传播通常发生在雨季或潮湿的环境中,是近距 离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昆虫传播
01 昆虫传播是指病原物通过昆虫的取食和活动在不 同植物之间进行传播。
02 昆虫传播的病原物通常具有特定的寄主范围和昆 虫媒介,如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病毒性病害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其症状包括花叶、黄化、畸形等。 病毒性病害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昆虫、机械等方式,因此在防治时需要注意 防治传毒媒介。
线虫性病害
总结词
由线虫寄生引起的病害,症状通常包括根结、根腐等。
详细描述
线虫性病害是由线虫寄生引起的植物病害,其症状包括根结、根腐等。线虫性病害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土壤传 播,因此在防治时需要注意土壤消毒和改善土壤环境。
土壤类型
不同土壤类型对病害的发生有不同的 影响,例如沙质土和黏土对某些病害 的发病有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
高海拔冷凉地区露地生菜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
高海拔冷凉地区露地生菜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程延梅;宋继昌【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8(000)019【总页数】3页(P6-8)【作者】程延梅;宋继昌【作者单位】青海海东工业园区互助绿色产业园管委会,互助,810599;青海海东工业园区互助绿色产业园管委会【正文语种】中文导读:青海东部高海拔冷凉地区露地生菜栽培中,部分生产者对生菜主要病害识别不清,导致病害防治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露地生菜的产量与品质,制约了露地蔬菜生产的稳定发展。
介绍了生菜5种主要病害的典型症状、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便于生产者参考。
生菜灰霉病青海东部农业区位于北纬35°~38°,东经100°~103°。
互助县海拔2 500~3 000 m的冷凉地区四季不明显,冬春季漫长寒冷,夏秋季短暂冷凉,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轻;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高原空气、水和土壤无污染[1]。
该生态区夏季栽培的露地生菜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深受消费者青睐,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产品以外销为主,经济效益较好。
但近年来,部分生产者因对生菜主要病害识别不清,导致病害防治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露地生菜的产量与品质,制约了露地蔬菜生产的稳定发展。
现将生菜主要病害的识别方法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生菜灰霉病(Lettuce gray mold)1.1 典型症状一般近地面的叶片或茎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可以引起全株萎蔫死亡,最后呈腐烂状。
叶柄基部开始呈水渍状,红褐色,然后基部腐烂,引起上部叶片萎蔫;根颈发病开始呈水渍状,并向四周扩展,引起茎部腐烂。
叶片发病开始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上出现灰褐色或灰绿色霉层,有时有轮纹。
1.2 病原菌病原为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Pers.[2]。
1.3 发病规律生菜灰霉病属真菌病害。
病原以菌核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田间可通过气流传播。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依据病虫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
植物虫害包含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
常见的种类有:〔一〕炭疽病类1.病症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
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
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病症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
慢性型的典型病症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
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强化培植治理,培养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
不偏施氮肥。
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1.病症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但凡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病症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
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
随风雨传播。
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
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1〕及时去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强化培植治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良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纳滴灌,尽量防止对植株直接喷灌。
杏树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
杏树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1.杏疔病识别要点:主要为害新梢和叶片,也为害花及果实。
新梢发病后生长缓慢,节间短粗,叶片簇生,病梢初为暗红色,以后变为黄绿色,上有黄褐色小粒点。
叶片被害后变黄变褐,增厚,革质,正反面有褐色小粒点,潮湿时有橘红色黏液产生。
花受害后萼片肥大,不易开放,花萼及花瓣不易脱落。
果实受害后有黄色病斑,小粒点,后期干缩脱落或挂在树上。
发病规律:在病叶中越冬,春季借空气传播侵染。
发生期较集中,多在春梢长至10-20厘米时。
防治措施:①结合冬剪,剪除病梢、病叶,清除地上落叶、病枝,集中处理。
②春季芽萌动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2次l:1.5:200波尔多液。
2. 杏细菌性穿孔病识别要点: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枝条。
叶片受害初呈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不规则形病斑,呈褐色或深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
以后病斑周围产生裂纹病斑,脱落形成穿孔。
果实上病斑暗紫凹陷,周缘水浸状。
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黄白色黏分泌物。
枝条发病分春季溃疡和夏季溃疡。
春季溃疡发生在上1年长出的新梢上,春季发新叶时产生暗褐小疱疹,有时可造成梢枯。
夏季溃疡于夏未在当年生新梢上产生,开始形成暗紫色水浸状斑点,以后病斑呈椭圆形或圆形,稍凹陷,边缘水浸状,溃疡扩展慢。
发病规律:由细菌引起。
春季枝条溃疡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借风雨和昆虫传播。
叶片通常5月间发病,夏季干旱病情发展缓慢,秋天雨季又可侵染。
此病在温暖、降雨频繁或多雾季节发生,品种之间抗性差异大。
防治措施:①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
多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合理修剪,适当灌溉,及时排水。
休眠期清扫落叶、落果,剪除病枝,集中处理。
②新建果园要选择好品种、地势和土壤。
③药剂防治。
发芽前用l:l:120的波尔多液或4-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叶喷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
5-6月份喷硫酸锌石灰液l:4:240,用前最好做试验,以防药害;也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根据病虫害得性质与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
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与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此类病害得病原就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
常见得种类有:(一)炭疽病类1.症状炭疽病就是植物上最常见得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得叶片与新梢, 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得典型症状就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
慢性型得典型症状就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得黑小颗粒。
2。
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通过风雨与昆虫传播。
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
不同得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得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得植株,提高抗病能力。
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与病枝,保持良好得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1。
症状叶斑病就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得类群,凡就是叶部产生斑点得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症状就是在植物得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得斑点或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
发病规律该病得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
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病害种类识别及发病规律一、食叶性害虫(一)螟蛾类。
属鳞翅目螟蛾科为害特点:幼虫吐丝缀叶结巢,取食叶片、嫩梢,尤喜为害新梢嫩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整株树叶被食殆尽,树冠上仅剩丝网、残叶和碎片,造成枯死。
1.樟巢螟主要为害香樟。
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约12mm,前翅外横线锯齿状,内横线呈波纹状,自内横线横线至翅基色又较浓,两横线之间为灰黄色;后翅除沿外缘形成褐色带外,其余灰黄色。
(2)卵:扁椭圆形,呈鱼鳞状卵片。
(3)幼虫:老熟幼虫约30mm,背板前缘有6个白色斑点,虫体为橙褐色,背中线两侧有较宽的黑色条纹,腹面黄褐色,并有光泽。
(4)蛹:长15~20mm黄褐至暗褐色。
茧:扁椭圆形,深红褐色。
发生规律:1年发生2代。
以老熟幼虫结薄茧在浅土层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月出现成虫并产卵,6月初第一代幼虫出现,7月上中旬是为害盛期,第二代幼虫8月出现并为害,第三代幼虫在10月下旬出现并为害且10月老熟幼虫陆续下树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应抓住6月上旬第一代若虫孵化期,用灭幼脲1000倍液或灭蛾灵1000倍液防治。
9月在幼虫下树前钩除虫巢销毁。
防治方法:应抓住6月上旬第一代若虫孵化期,用灭幼脲1000倍液或灭蛾灵1000倍液防治。
9月下旬在幼虫下树前钩除虫巢销毁。
2.黄杨卷叶螟:主要为害各种黄杨。
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20~30mm,前翅半透明,前缘具黑褐色宽带,在中室部位具2个白斑,近基部一个较小,近外缘白斑新月形。
(2)卵:扁椭圆形,初产时淡黄色,半透明,后变为紫红色。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35 mm,中后胸背面和腹部各节背面分别有1对和2对黑褐色圆锥形瘤突。
(4)蛹:长18~20mm,初期翠绿色,后渐变为黄白色。
发生规律: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3代。
以3-4龄幼虫吐丝缀两叶成虫苞,在苞中结茧越冬。
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为害,至5月中旬初开始化蛹。
第一代幼虫6月出现并为害,第二代幼虫在8月出现并为害,第三代幼虫在10 月下旬出现并为害且准备过冬。
防治方法:应抓住3月下旬越冬幼虫防治,可用灭幼脲2000倍液喷或在冬季结合修剪剪去植物嫩叶越冬幼虫。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
如卵期释放赤眼蜂,每1亩放蜂10万~15万头,可取得寄生率达60%~82%的防效。
药物防治:应抓住3月下旬越冬防治,可用灭幼脲2000倍液喷或在冬季结合修剪剪去植物嫩叶越冬幼虫。
(二)毒蛾类。
属鳞翅目毒蛾科为害特点:以初孵幼虫群集叶背为害为主。
幼虫啃食叶肉,致受害处呈灰白色透明网状。
后蚕食整个叶片,严重的把叶片吃光。
生物防治:利用和保护天敌,已发现有卵寄生蜂,幼虫寄生蜂(姬蜂),毒蛾绒茧蜂;蛹的天敌有广大腿小蜂、寄蝇和螳螂:卵期有天敌黑卵蜂;幼虫有病毒琴染。
1.黄尾毒蛾(又名桑毛虫)成虫白色蛾子:主要为害蔷薇科植物。
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2~18mm,全体白色,前翅后缘有两个黑褐色斑纹。
(2)卵:扁圆形,直径0.6~0.7mm,灰白色,上覆黄毛。
(3)幼虫:体长26~28 mm头、胸、腹部黄色,每节有肉瘤3对,前胸前两侧有红色毛瘤。
(4)蛹:长14~20mm,黄褐色,上有黄色刚毛。
发生规律: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3代。
以3-4龄幼虫吐丝缀两叶成虫苞,在苞中结茧越冬。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三代,以2-3龄幼虫在枝干裂缝、枯枝落叶上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旬幼虫开始取食。
第一代幼虫6月上旬为害、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下旬分别是2~3代高峰期。
10~11月开始进入越冬期。
该虫的毒毛,能使人患“桑毛虫皮炎”。
(三)、刺蛾类。
属鳞翅目刺蛾科为害特点:主要以初孵幼虫先取食叶的下表皮和叶肉,仅留剩下表皮,呈圆形透明小斑,5龄幼虫可吃光整叶,仅留主脉和叶肋,严重影响花木的生长发育。
1.褐边绿刺蛾为害悬铃木、青枫、红叶李、乌桕、喜树、梨等几十种植物。
(4)蛹和茧:棕褐色,椭圆形。
发生规律:上海地区1年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4月底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出现并产卵,卵散产,6月上旬起起可见第一代幼虫。
8月第二代幼虫出现危害,10月初第三代幼虫发生。
发生顺序:黄刺蛾-----褐边绿刺蛾-------桑褐刺蛾-----扁刺蛾防治方法:可用灭蛾灵800倍,灭幼脲2000倍液在幼虫期防治。
2.桑褐刺蛾:为害悬龄木、臭椿、枫香、石楠、水杉、银杏、合欢等几十种植物。
形态特征:(1)成虫:雌蛾体长17~20mm,雄蛾体长17~18mm,前翅中部有两条“八”字形斜纹,把翅分成3段,中段色浅。
(2)卵:扁平,椭圆形,黄色。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mm,体黄色,两旁有红黄色或红色线及黄点;腹部各节有瘤状突起的丛刺一对,亚背线分黄色形和红色形两类。
(4)蛹:近纺锤形,黄褐色。
茧:长14~17mm,灰白色,表面有褐色点纹,卵圆形。
发生规律:上海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枯枝落叶下结茧越冬,4月底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中旬开始出现并产卵,卵散产,6月上旬起可见第一代幼虫。
第二代幼虫发生不整齐。
防治方法:可用灭蛾灵800倍,灭幼脲2000倍液在幼虫期防治。
(四)叶蜂类。
属膜翅目叶蜂科主要害虫种类包括:樟叶蜂、月季叶蜂、蔷薇切叶蜂、三节叶蜂(玫瑰、杜鹃)等。
为害特点:多数种类为害绿地植物叶片,有的种类钻蛀在芽内,果内或叶柄内。
部分种类有群集性。
形态共性特征:(1)成虫:体较粗短,腹部不收缩,翅膜质,前翅有粗短的翅痔。
(2)幼虫:体表光滑,多皱纹,腹足6~8对,无趾钩。
控制措施:(1)结合冬季深翻,可消灭土中部分虫茧。
(2)保护利用天敌,如蜘蛛、蚂蚁等。
(3)加强对第一代幼虫的防治,可用25%灭幼脲3号1500~2000倍液,或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或用0.3%印楝素乳油600~800倍液,或幼虫发生期间喷施每毫升含孢量100*10的8次方以上的苏云金杆菌制剂400倍液。
1.杜鹃三节叶蜂主要为害杜鹃。
发生规律: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表或枯枝落叶下越冬。
翌年4月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4月下旬进入羽化、交尾、产卵盛期。
5月、8月、9~10月为各代幼虫的危害期。
10月下旬幼虫陆续老熟,结茧化蛹。
成虫羽化后交配、产卵,卵产于叶背表皮下,通常以石榴红、五月红等品种受害较重。
形态特征:(1)成虫:成虫体蓝黑色,具光泽,长7~10mm,宽约3mm,触角黑色,3节,有深黑色短毛,胸背呈钝锲形瘤状突起,翅淡褐色,密布褐色短毛,足蓝黑色,胸部腹面具细密白色短毛。
(2)卵:椭圆形,初为白色,后变为淡绿色,透明。
(3)幼虫:体嫩绿色,长17~19mm,宽3~4mm,体表有瘤突和毛。
(4)蛹:嫩黄色。
防治方法:1、冬季清除落叶、杂草、消灭部分越冬幼虫。
2、无公害药剂灭蛾灵400~500倍液或烟参碱1000倍液喷洒。
3、人工剪除产卵叶。
4、人工挖除茧蛹。
二、刺吸式害虫:(一)蚧类1、草履蚧:同翅目珠蚧科主要为害:珊瑚、樱花、广玉兰等植物。
形态特征:(1)成虫:雌成虫,体长10mm左右,体褐色,被一层霜状蜡粉。
触角8节:体扁,呈草鞋底状。
雄成虫,体紫色,长5~6mm,翅半透明,翅脉2条,触角10 节,呈念珠状。
(2)卵:初产时黄白色,有白色絮状蜡丝粘裹。
(3)若虫:初孵化时棕黑色,触角棕灰色,唯有第三节淡黄色。
(4)雄蛹:棕红色,有白色薄层蜡茧包裹。
发生规律:1年1代。
以卵在寄主附近的土壤表层、石块下、落叶下越夏或越冬。
(翌年1月下旬至2与上旬,在土中开始孵化,雄性若虫4月下旬话蛹,5与上旬羽化为胸成虫。
)当寄主萌芽时,孵化成若虫爬上芽缝集中危害。
而后分散与树干交配,爬下树产卵。
生物防治:优势天敌红环瓢虫。
防治方法:应在寄主植物萌芽害虫集中危害时,用花保100倍液防治,并注意保护红环瓢虫。
2、日本壶蚧:同翅目壶蚧科主要为害:广玉兰、香樟等(雄虫完全变态,雌成虫属不完全变态)形态特征:(1)成虫:雌成虫,体长3~4mm左右,呈倒梨形,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土黄色;虫体包被在硬质蜡壳内,蜡壳半球型,长4~5mm,红褐色,壳上有8~9圈螺旋状的横环纹,并有4~6根放射状白色纵线。
蜡壳后方有一壶嘴状突起,整个蜡壳似一紫藤编制的茶壶。
雄虫,化蛹在一梭形杏黄色的绒茧内,羽化后茧末端有一盖形羽化孔。
(2)若虫:1龄若虫体长卵圆形,长约0.5mm口器发达,触角6节,第三节最长,足发达。
发生规律:一年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枝干上越冬。
翌年4月开始大量产卵。
若虫卵孵化高峰在5月上旬;6月中旬雌雄逐渐分化。
7月上旬雄茧开始羽化,羽化或很快与雌成虫交尾,不久即死亡。
此时雌成虫不断硬化并越冬。
防治方法:5月上中旬用花保80倍液喷2~3次,或用树大夫等滴注防治。
3、松红蜡蚧:同翅目蜡蚧科(是红蜡蚧的变种)主要危害:雪松形态特征:(1)成虫:雌成虫,体椭圆形,暗红色,体长2.5mm左右,蜡壳近椭圆形,蜡质坚厚。
长3~4mm,初为玫瑰红色,后呈紫红色,老熟时背面隆起呈半球形,顶部凹陷,有4条白色蜡带向上卷起,蜡壳中央有一白色脐状点;雄虫,至化蛹时蜡壳长椭圆形,暗紫红色,雄虫虫体长1mm,翅展2.4mm,白色,半透明,触角10 节,顶端3~4根长毛。
(2)卵:椭圆形,淡紫红色,长约0.3mm。
(3)若虫:初孵若虫扁平,椭圆形,灰紫色。
2次蜕皮后,体背覆以白色透明蜡质。
(4)蛹:椭圆形,紫红色,长约1mm。
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6月上中旬若虫孵化,出壳危害。
(以若虫和雌成虫危害)。
该虫有边产卵边孵化边危害的习性。
防治方法:应抓住6月上旬若虫盛孵期用花保80倍液喷药防治,每周一次,连续3~4次,或用树大夫等滴注防治。
4、白蜡蚧:同翅目蜡蚧科主要危害:女贞、木槿。
白蜡树的枝条形态特征:(1)成虫:雌成虫,初成熟时背部隆起;背面淡红褐色,上有淡黑色斑点;腹部黄绿色;体长1.5mm左右;交尾后体溅膨大成为球形,红褐色。
雄成虫,体长2mm左右。
触角丝状,10节(2)卵:椭圆形,淡紫红色,长约0.3mm。
(3)若虫:初孵若虫扁平,椭圆形,灰紫色。
2次蜕皮后,体背覆以白色透明蜡质。
(4)蛹:椭圆形,紫红色,长约1mm。
发生规律:1年1代。
少数1年2代。
以受精雌成虫在树枝上越冬。
越冬雌虫一般与3月中下旬开始产卵。
若虫孵化盛期一般在6月。
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羽化为成虫。
防治方法:应抓住6月上旬若虫盛孵期用花保80倍液喷药防治,每周一次,连续3~4次,或用树大夫等滴注防治。
5、紫薇绒蚧:同翅目毡蚧科主要危害:紫薇、石榴等形态特征:(1)成虫:雌成虫,初成熟时背部隆起;背面淡红褐色,上有淡黑色斑点;腹部黄绿色;体长1.5mm左右;交尾后(2)卵:椭圆形,淡紫红色,长约0.3mm。
(3)若虫:初孵若虫扁平,椭圆形,灰紫色。
2次蜕皮后,体背覆以白色透明蜡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