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之灸法罐法

合集下载

灸、罐法

灸、罐法

灸用材料—艾
艾叶与艾绒 1 艾叶:陈艾—挥发油质散发,火力温和 2 艾叶的性能: 味辛气味芳香具有走串之力(通)、 微苦、性温热(热力)--散寒。 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由上直达下窜透皮 肤,直达体表深部—刺激经络腧穴。 温散寒邪、温通经脉、刺激穴位 3 艾绒的制备: 艾炷 4 艾绒的储藏: 艾叶
贴棉法 1、材料: 95%的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中段 2、易出现的问题: 棉块太大太小,易脱落
贴棉法
酒精太多,火势太大, 火苗串至罐口烧伤皮肤
3、用处:
身体侧面横向拔罐
4 架火法
1、材料:
95%的酒精棉球,胶木瓶盖
2、易出现的问题: 棉块太大、 酒精太多烧伤皮肤、扣拔要准,不要撞翻架火 3、作用: 吸附力强
1、定义
2、操作方法: (1 )艾炷:大艾炷 (2)局部涂蒜汁:粘附和刺激 (3)每壮:燃尽 (4)壮数:皮肤烫伤起泡 (5)灸后局部贴淡膏药,每隔 1-2天换 (5)数日后局部组织产生无菌 性化脓现象(灸疮) (6)7天左右结痂,形成灸疮。 (6)1个月后因灸疮愈合永久性 瘢痕形成。
注意事项
穴位位置准确 “孔穴不正,徒破好皮” 减轻疼痛:拍打或局麻药 防止感染:创可贴或淡膏药 无菌性化脓现象:色白、质清、无臭 促进灸疮透发:吃营养丰富的高蛋白质 食物

临床应用
烧灼、化脓整个过程刺激穴位和经络 形成永久性瘢痕---对穴位产生永久性的 刺激---慢性顽固性疾患 常见慢性顽固性疾患 慢性腹泻 哮喘 发育障碍

非化脓灸法(无瘢痕灸)

艾炷:中、小
涂凡士林:无刺激 每壮:燃至灼痛 壮数:皮肤潮红为止 临床应用: 艾(药)+火(温)=温散寒邪 一般寒证、透表邪外出

刺法、灸法和火罐法

刺法、灸法和火罐法

刺法、灸法与火罐法毫针刺法针灸体位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有条件时,应尽量采取卧位,以防病人感到疲劳或晕针等。

针刺前的消毒灭菌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生的手指和病人的施针部位。

毫针进针手法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

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作等。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位臵,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有以下几种: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臵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插刺进针法即单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2~3分,对准腧穴位臵,将针迅速刺入腧穴,然后将针捻转刺入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选用适当押手配合行针。

4、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5、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实用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实用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一、针刺疗法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第六章+灸法和拔罐法

第六章+灸法和拔罐法
采用经过药物溶液浸泡制成的苎麻线, 点燃后直接烧灼腧穴或一定部位,以治 疗疾病的灸法。应属于直接灸法。
(一)药线
用苎麻搓成并经药物溶液浸泡加工制 成,每条长30cm,每10条扎成1束
(一) 操作方法 (二)临床应用 (三)注意事项
三、药笔灸法
本法是在雷火针与阳燧锭的基础上改进 应用的灸法。它将雷火针的隔布法改为 隔纸法,又将阳燧锭用中药制成笔状用 以点灸,故称为药笔灸。
③大炷:如半截橄榄大,炷高1cm, 炷底直径约1cm,可燃烧3~5分钟, 常作间接灸用。艾炷无论大小,直径 与高度大致相等。
(2)艾炷制作方法:有手工制作与艾炷 器制作两种方法。
①手工制作法
②艾炷器制作法
2、艾条 艾条又名艾卷,系用艾绒卷成 的圆柱形长条。
(1)纯艾条 (2)药艾条 ①常用药艾条 ②太乙针灸 ③雷火针灸
1、艾叶化学成分 艾叶中纤维质较多, 水分较少,还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是 理想的灸疗原料。
2、艾叶的性能 艾叶气味芳香,味辛、 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
3、艾绒的制备 每年农历的4~5月间, 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放置日光下曝晒 干燥,然后投于石臼中,用木杵捣碎, 筛去杂梗,再晒、再捣、再筛,如此反 复多次,即成为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
(一)药笔和药纸
(二)操作方法
(三)临床应用
第四节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 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 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 一、常用罐具 (一)传统罐具
1、竹罐 2、陶罐 3、玻璃罐
竹 罐
陶罐
(二)新型罐具 1、挤压排气罐 2、抽气排气罐 3、多功能罐器
四、温针灸法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 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 灸的病症

中医针灸学之拔罐

中医针灸学之拔罐

中医针灸学之拔罐
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古称“角法”。

罐的种类
兽角竹罐陶罐玻璃罐抽气罐替代罐
原理
机械压力刺激
负压效应
温热作用(火罐、水罐)
治疗作用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
拔罐方法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吸罐火罐法
闪火法
用镊子或止血钳等夹住95%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2圈,或稍作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此法比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是常用的拔罐方法,须注意操作时不要烧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投火法
将纸折成宽筒条状,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

此法适用侧面拔,需注意将纸条投入罐内时,未燃的一端应向下。

贴棉法
用直径约为2cm左右的棉花片,厚薄适中,浸少量95%的乙醇,贴在罐内壁的中段,以火柴点燃,扣在施术部位上,即可吸住。

此法多用于侧面拔,需防乙醇过多,滴下烫伤皮肤。

拔罐应用
1.留罐时间10-15分注意:充血瘀血水泡
2.走罐适合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腰背部、大腿部3.闪罐神经麻痹局部皮肤麻木功能减退之虚证
4.留针拔罐针刺深度风湿痹痛
5.刺血拔罐软组织损伤丹毒皮肤病
6.药罐煮药罐
注意事项
拔罐的部位罐的选择(种类\大小)
水泡的处理
不宜拔罐的部位与疾病
孕妇的禁忌。

腰部罐灸操作方法

腰部罐灸操作方法

腰部罐灸操作方法
腰部罐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缓解腰部疼痛和肌肉不适。

下面是腰部罐灸的操作方法:
1. 准备罐具:选择合适大小的罐具,可以使用玻璃或竹制的罐子,一般直径为5-10厘米即可。

2. 准备灸具:可以选择艾条或艾炷灸,艾条是将厚细相等的艾绒制作成长条状,艾炷灸则是将厚细不等的艾绒制作成短炷状。

3. 点燃艾条:使用火柴或打火机将艾条点燃,待燃烧时,将艾条快速摇动,使火势更旺。

4. 按摩局部:在罐灸前可使用双手轻轻按摩腰部,促进血液循环。

5. 罐灸操作:将燃烧艾条迅速放入罐内,迅速按在腰部或疼痛部位,然后迅速倒放在罐口,使罐与皮肤贴紧,产生负压。

可以根据个人承受能力调整罐子的数量和位置。

一般在腰部两侧各放置2-4个罐子,罐灸后注意保持身体温暖,防止着凉。

6. 灸置时间:一般罐灸时间为10-20分钟,可以根据个人的感受适当调整时间,并及时向医生询问。

7. 撤罐:在罐灸时间到达后,使用专用的铜制或竹制的罐灸器具,将罐子向上提起撤离,撤除时要注意不要使病人受伤。

注意事项:
- 罐灸过程中要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患者出汗或进水。

- 罐灸前要确保患者舒适,放松,避免剧烈运动或疲劳。

- 罐灸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疼痛或不适,应立即撤罐。

- 罐灸后要保持身体温暖,避免受凉。

- 罐灸是一种疗法,不宜过度使用,应根据个人状况和医生建议来决定疗程和频次。

请注意,在进行任何中医疗法之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温罐灸操作流程

温罐灸操作流程

1.竹筒温罐灸法:令患者取适当体位,将灸罐置于需要灸治的部位,根据不同病证的配穴处方,每次可同时置2~3罐。

点燃2~3根2~3cm长的艾条段,放于罐中,上盖时留一空隙通气,罐中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每次灸25~30min,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2.金属温罐灸法:普通温罐:用特制温灸罐1~2个,打开罐盖,将2~3cm长的艾段2~3段点燃后放入,或将适量艾绒放入后点燃,盖罐,将纱布垫于罐底,放于所选穴位上。

亦可行药艾罐灸,方法是将艾绒与中药末均匀分层铺在内桶内,一般是先铺一层艾绒,再均匀撒一层药粉,再重复一层艾绒、一层药末,最后铺一层艾绒,以内桶上沿平为度,将艾绒点燃施灸。

每次灸30min,每日或隔日1次,7~10日为一疗程。

微烟灸疗器:将艾条切成1cm长的艾段,点燃,放入灸具内,关闭后置于灸座上,再放于所选的穴区,用胶布固定。

根据局部热烫情况,适当调节灸具在灸座内的位置,以患者感到温暖舒适为度,每次约灸20~25min左右。

每日1~2次,7~10日为一疗程。

3.温灸箱法:用时每次放多段药艾条,点燃放进箱内,罩于所选的患病关节。

每次灸30min左右。

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刺法灸法拔罐实训报告

刺法灸法拔罐实训报告

一、引言刺法、灸法和拔罐是中医学中重要的外治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刺法、灸法和拔罐的理解,提高临床应用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内容1. 刺法(1)操作方法1)毫针刺法:选用合适长度的毫针,快速刺入穴位,使针尖达到一定深度,行针得气后留针。

2)三棱针刺法:选用三棱针,快速刺入穴位,使针尖达到一定深度,放血。

3)皮肤针刺法:选用皮肤针,均匀刺入穴位,使针尖达到一定深度,行针得气后留针。

(2)注意事项1)术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2)选用合适的穴位和针刺深度。

3)行针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调整针刺力度。

4)术后做好消毒和护理工作。

2. 灸法(1)操作方法1)艾灸:选用艾条或艾绒,点燃后放在穴位上,保持适当距离,直至皮肤出现红晕。

2)艾炷灸:选用艾炷,点燃后放在穴位上,保持适当距离,直至皮肤出现红晕。

3)温针灸:选用艾条,点燃后放在针柄上,保持适当距离,直至皮肤出现红晕。

(2)注意事项1)术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2)选用合适的穴位和灸法。

3)注意艾灸的距离和持续时间。

4)术后做好消毒和护理工作。

3. 拔罐(1)操作方法1)火罐拔罐:选用火罐,点燃酒精棉球后放入罐内,待罐内空气排出,迅速扣在皮肤上。

2)抽气罐拔罐:选用抽气罐,将罐内空气抽出,迅速扣在皮肤上。

3)水罐拔罐:选用水罐,将水加热后放入罐内,待水蒸气排出,迅速扣在皮肤上。

(2)注意事项1)术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2)选用合适的穴位和拔罐方法。

3)注意拔罐的距离和持续时间。

4)术后做好消毒和护理工作。

三、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刺法、灸法和拔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操作技巧。

2. 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穴位和治疗方法。

3. 实训过程中,我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观察和判断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针灸学》课件ppt拔罐法

《针灸学》课件ppt拔罐法
2 病理反应: (1)湿盛或寒湿:水泡、水肿与水气状; (2)湿热:若水气色黄; (3)久病湿盛血瘀:水泡呈红色或黑色; (4)瘀血:罐斑色深紫;
(5)热毒瘀结: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 (6)虚寒证: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 (7)风邪为患: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 (8)虚证:罐斑或血泡色淡; (9)其他:拔针罐后,血色深红为热,
3.留针拔罐,选择罐具宜大, 毫针针柄宜短,以免吸附拔 罐时罐具碰触针柄而损伤。
4.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小水泡-------不用处理 大水泡-------用消毒针将水放出,用消毒纱 布包裹。
5.孕妇的腹部,腰部,不宜拔罐。
六、效应观察
1 治疗效应:启罐后吸拔部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块, 或兼微热痛感,称为罐斑或罐印,为正常反应,1-2天后即 自行消失。
排出组织血液的“废气”,也加强了局部组 织的气体交换以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 除,加强了新陈代谢。同时血液成分改变, 体内酶、内分泌等也随之变化,均可直接或 间接的促进新陈代谢。
3.提高免疫能力 拔罐的良性物理 刺激可增加组织细胞气体交换,可 使机体产生自家溶血,促进血液循 环与新陈代谢
促进免疫系统活跃与加速淋巴循环, 刺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 使皮肤对外界变化的耐受力与敏感 性增强,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第三节 拔罐法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 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 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止疾病的方法。古称 “角法”、“吸筒法”、“火罐气”。
常用罐具
(一)传统罐具 1 竹罐 2 陶瓷罐 3 玻璃罐
竹 罐
陶 瓷 罐
玻璃罐
(二)新型罐具
1 挤压排气罐
(1)挤压排气橡 胶罐

针灸学课件--刺灸方法1.拔罐法

针灸学课件--刺灸方法1.拔罐法

letting
puncturing and cupping) 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 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 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 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 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治疗 丹毒、扭伤、乳痈等。
三、拔罐方法
(五)留针拔罐法(retaining

五、起罐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注意事项 3.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 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 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 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 敷,以防感染。 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 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 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needle and
cupping)简称针罐 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 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 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 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
四、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
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风寒湿 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 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 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中风偏 枯等。
三、拔罐方法
(三)闪罐法(successive
flash cupping) 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 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 或瘀血为度。 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 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 年轻罐法(blood

二、罐的吸附方法
(三)抽气吸法

灸法拔罐法的实训报告

灸法拔罐法的实训报告

#### 一、引言灸法拔罐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结合了灸法和拔罐法的优点,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皮肤,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湿散寒、调整阴阳等目的。

本实训报告旨在通过对灸法拔罐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我们对这一中医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灸法拔罐法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 了解灸法拔罐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学会观察和分析灸法拔罐法的效果。

4. 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 三、实训内容##### 1. 灸法拔罐法的原理灸法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或抽吸等方法,在罐内形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人体穴位或患处,产生温热刺激和负压吸附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2. 灸法拔罐法的操作方法(1)准备材料:艾条、艾绒、火罐、酒精棉球、镊子、止血钳、酒精、棉签等。

(2)操作步骤:①选择合适的穴位或患处。

②点燃艾条,待其燃烧一段时间后,将火罐迅速罩在穴位或患处。

③观察罐内情况,待罐内出现红晕或瘀血时,即可取下。

④取罐后,用酒精棉球消毒穴位或患处。

##### 3. 灸法拔罐法的注意事项(1)操作前,确保患者体位舒适,避免紧张。

(2)操作过程中,注意火源安全,防止烫伤。

(3)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调整灸法拔罐法的时间和强度。

(4)操作后,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

(5)注意罐口卫生,避免感染。

####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在本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灸法拔罐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实际操作了几个病例。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1. 灸法拔罐法对风寒湿痹、胃肠疾病、肺部疾病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 灸法拔罐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3. 灸法拔罐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副作用较小。

4.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避免过度刺激。

#### 五、实训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灸法拔罐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其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作用。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2 隔蒜灸 (1)操作方法: (2)临床运用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3 隔盐灸 (1)操作方法: (2)临床运用: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4 隔附子灸 (1)操作方法: (2)临床运用: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三 艾条灸法 (一)悬起灸 1 温和灸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2 回旋灸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三 灸法补泻 (一)补法
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 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 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 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 不散。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二)泻法 艾炷置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 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 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 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 不按其穴,即开其穴,以起祛散邪气 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二 操作方法 (一)火罐法
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成负 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法。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1 闪火法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2 投火法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3 贴棉法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4 架火法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二)水罐法 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
针灸学之灸法和拔罐法
3 温肾健脾 4 回阳固脱 5 益气升阳 6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7 防病保健 二 艾灸法注意事项
(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 1 体位选择: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
显暴露,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 易于深透肌肉;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 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为准。 2 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 先阳经后阴经。

灸法拔罐法PPT课件

灸法拔罐法PPT课件
14
2.治疗作用
1. 止 痛 作 用 : a. 降 低 神 经 的 兴 奋 性 , 提 高 痛 阈——即时止痛。B.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改善病变局部的组织营养状态,消炎、消除水 肿作用——较长时止痛。
2.解除血管痉挛,促进周围血液循环:① 降 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扩张血管—血流加速。② 刺激组织—组织胺—扩张血管—血流加速。③ 刺激肌肉有节律性收缩。
11
6.起罐法
7.临床应用
• 拔罐形式:
(1)单罐—单罐独用,病变范围小。
(2)多罐—多罐并用,病变范围大。
(3)闪罐 —反复起、拨罐 (局部麻痛)。
(4)留罐—吸拨后留置一定时间(10-15分钟)。
(5)走罐—拨罐时在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吸拨后 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病变范围大而平坦)。
• 综合运用:
3.对神经肌肉的刺激作用:密波—降低兴奋性, 解除神经肌肉痉挛。疏波、断续波、起伏波— 收缩加强,紧张度增高。
15
3.操作方法
3. 1 选穴
必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 侧肢体1-3对穴位(即用1-3对导线)为宜。
3.2 电针方法
①针刺入穴位有得气感后。
②将电针机的输出旋纽转到零,打开电源 开关。
4
• ②隔蒜灸 • 功效:消瘀散结,消炎止痛 • 适应症:外科疮肿初起,可用9-10壮。 • ③隔盐灸 • 功效:回阳固脱,温中散寒 • 适应症:中风脱症、暴泻、腹痛。 • ④隔附子饼灸 • 功效:温肾壮阳,祛寒凝肿痛 • 适应症:遗精阳痿、阴疽疮肿。
5
4.2 艾卷灸
• 悬灸 • ①温和灸:适应症:各种病症,如面瘫,灸面
(1)防灸火(用过的艾条,应装在小口玻璃瓶 内,防复燃)。 (2)颜面、五官、关节不宜用疤痕灸。 (3)心、大血管、粘膜附近不宜灸。 (4)孕妇腹部、腰骶部慎灸。 (5)实热、阴虚证不宜灸。 (6)灸后护理,防感染。

罐灸

罐灸

【概述】罐灸法是对传统拔罐法的一种发展。

针灸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穴区拔罐后如留置时间较长,局部可出现水泡,类似直接灸或隔物灸过程中轻度烫伤皮肤后产生的水泡。

所以称之为罐灸法。

有人曾将本法与针剌法用于腰痛治疗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罐灸法的效果更为明显。

【操作方法】一般选用质优透明的中号玻璃罐或抽吸罐。

选好穴区后,对火罐口周缘及穴区均以75%乙醇反复擦拭,严格消毒。

然后以闪火法或帛吸法拔罐,留罐。

待罐内皮肤产生水泡后去掉火罐。

每次取1~2穴。

一般不必处理,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去水泡内水液,以干燥无菌纱布敷于拔罐处。

每隔7日治疗1次,一般3~5次为1疗程。

【主治病证】肩周炎、腰背部疼痛等。

【注意事项】 1.罐灸适用于腰背部病证,禁用于面部。

2.由于个体差异,如较长时间留罐仍不出现水泡者不必强求。

3.罐灸时,往往出现较大面积的水泡群,应注意消毒,防止感染。

【临床应用】 1.骨质增生病(骨痹)取穴:主穴:阿是穴(病灶区)。

颈椎增生:风池、大椎、肩ók、肩ós 、??俞、陶道、身柱、秉风、大杼;腰椎增生:悬枢、上ós、中ós、下ós、命门、腰俞、长强、(腰)阳关;肩关节病变:肩ók、??俞、肩ós、肩外俞;膝关节病变:内膝眼、犊鼻。

配穴:颈椎增生加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内关;腰椎增生加环跳、风市、殷门、承扶、委中、足三里、三阴交;肩关节病变加大杼、肩中俞、秉风、巨骨;膝关节病变加阳陵泉、委中、血海。

治法:取穴要求阿是穴与不同病证取穴相结合,主穴与配穴相结合,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左右侧交叉取穴相结合。

选好穴位后,根据不同症情,部分穴位可用梅花针叩刺或针刺,再根据不同年龄、病情轻重,选取不同的透明的罐具进行拔罐,留罐1~1.5小时,至出密集的水泡为止,取下罐后,小的水泡不须处理,大的水泡,可用消毒针具吸净泡内水液。

以敷料覆盖。

针灸学课件灸法和拔罐法

针灸学课件灸法和拔罐法

分类
拔罐法可以根据杯具和材 料的不同分为干拔罐、气 压拔罐等不同类型,也可 以根据拔罐部位进行分类。
操作步骤
拔罐法的操作步骤包括选 择拔罐部位、准备拔罐杯 具、创建负压、进行拔罐 操作等。
注意事项
拔罐时应注意卫生、负压调控、拔罐时间和 部位选择等,以确保拔罐疗效和患者安全。
常见效果
拔罐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湿邪、舒筋 活络等,对肌肉骨骼疾病和感冒等病症有一 定的疗效。
灸法需要注意火灾 和烫伤风险,拔罐 法需要注意拔罐时 间和负压控制,以 及患者的舒适度。
结论
特点和优缺点
灸法通过温热刺激,效果持 久但操作繁琐;拔罐法通过 负压刺激,疗效迅速但留下 明显痕迹。
综合运用
灸法和拔罐法可以根据病症 特点综合运用,提高针灸疗 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针灸学中的地位
灸法和拔罐法作为传统的针 灸疗法,在针灸学中具有重 要的地位,并有广泛的应用。
灸法和拔罐法的比较
相同点
灸法和拔罐法都是 传统的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人体来促 进血液循环、舒筋 活络等治疗效果。
不同点
灸法通过热量刺激, 而拔罐法通过负压 刺激,两者的操作 步骤和杯具材料也 存在一些差异。
适用病症比较
灸法适用于疼痛、 气血失调等,而拔 罐法适用于湿邪、 风寒感冒等病症。
风险与注意 事项
针灸学课件灸法和拔罐法
针灸学课件灸法和拔罐法。本课程将介绍灸法和拔罐法的概述、分类、操作 步骤、注意事项和常见效果,以及灸法和拔罐法的比较和综合运用。
灸法
概述
灸法是一种传统的针灸疗 法,通过燃烧艾草或其他 物质,利用热量来刺激人 体穴位以起到治疗作用。
分类
灸法根据使用的灸具和材 料可以分为直接灸、间接 灸、温灸、艾灸等不同类 型。

灸法拔罐法

灸法拔罐法
灸法
❖ [目的要求] 1.掌握灸法的各种操作方法。 2.熟悉灸法的作用、各种灸法的适应范围。 3.了解灸法的分类及施灸注意事项。
❖ [教具] 艾绒、艾条、火柴、针灸针。
❖ [实验原理] 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 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实验方法] 1.学会各种规格艾炷的制作方法。 2.掌握各种灸法的操作,并亲身体验灸法的感觉。
精选ppt
1
灸法
❖ 灸法的概念:用艾绒、其他药物或灸法器械 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进行烧灼、温熨的一种 方法。
❖ 作用:《本草纲目》:艾叶能治百病。
艾灸在治疗疾病及预防保健方面有其 特殊的疗效。
精选ppt
2
艾制品
❖ 艾柱:高1cm,直径0.8cm,可燃3-5min ❖ 艾条 ❖ 药艾条
精选ppt
3
精选ppt
4
灸法分类
精选ppt
5
❖ 注意事项:艾条与皮肤药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可太近以免造成烧伤!
❖ 防止艾火的脱落,以免烧灼皮肤、衣服
❖ 小心用火,切勿乱扔点燃的艾炷、艾条,以 免发生火灾
❖ 艾灸也可出现“晕灸”现象,一旦发生,要 及时处理
精选ppt
6
拔罐法
❖ [目的要求] ❖ 1.掌握拔罐法操作方法。 ❖ 2.熟悉拔罐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 3.了解罐的种类。 ❖ [教具] ❖ 95%酒精棉球、75%精酒棉球、止血钳、各种型号竹罐及玻璃罐、凡士林、
精选ppt
7
拔罐法
❖ 概念:指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使罐内气压低 于大气压,并使其吸附于疼痛部位、穴位的 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罐内的负压、 温热等作用产生治疗效果。
❖ 分类:竹罐、玻璃罐、气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反复施术,至热力透达深部。 ➢ 每穴按灸7-10次。 ➢ 适用于顽痹、痿证。
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
艾灸法
艾炷灸
直接灸 间接灸
瘢痕灸 (化脓灸)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灸法
非艾灸法
温和灸
悬 灸 雀啄灸 回旋灸
艾卷灸 (条) 实按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各种温灸器 灯火灸 天 灸:白芥子灸、细辛灸、蒜泥灸
投火法
将易燃纸片或95%乙醇棉球点 燃后投入罐内,趁火旺时迅速将 罐扣于应拔部位。
贴棉法
将直径1-2cm的95%乙醇棉片, 紧贴于罐内壁,点燃后迅速将罐 扣于应拔部位。
(二)水罐法
通过蒸汽、水煮等方法加热罐内空气,利用罐内空 气冷却时形成的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的方法。
水煮法
蒸汽法
水煮法
将竹罐放入水中或药液中煮沸2-3分钟,然后用镊 子将罐倒置(罐口朝下)夹起,迅速用多层湿冷毛巾捂 住罐口片刻,以吸去罐内水液,降低罐口温度(但保持 罐内空气),趁热将罐拔于应拔部,并轻按罐具30秒左 右,令其吸牢。
火罐法的吸附力大小与罐具的大小和深度、罐内 燃火的温度和方式、扣罐的时机和速度及空气在扣罐时 再进入罐内的多少等因素有关。
闪火法
左手用止血钳夹住95%乙醇棉 球,右手握罐体,罐口倾斜。点 燃后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2圈, 或稍作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并 及时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即可 吸住。
要点:速度快、火大
(三)闪罐法
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随即取下,再 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 发热为度。
(四)刺络拔罐法
皮肤局部消毒后,用 三棱针、皮肤针或粗毫针 等在腧穴或患处点刺出血 后,再在出血部位拔罐、 留罐,以加强刺血治疗效 果的方法。
(五)针罐法
留针拔罐法
出针拔罐法
在毫针留针的过程中, 以针为中心拔罐,留置规 定时间后,再起罐起针。
回旋灸
➢ 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距离固定。 ➢ 位置不固定,均匀地向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 ➢ 热感较广,适用于患部面积大,带状疱疹、风湿顽痹、
瘫痪等。
25
(2)实按灸
➢ 施灸时,先在施灸部位垫上布 或棉纸数层。
➢ 将艾条一端点燃,趁热施灸部 位上1-2秒,至病人烫不可忍 ,抬起,待热减后再次按压提 起。
(一)艾炷灸
➢ 艾炷:用艾绒制成的圆锥形小体。 ➢ 壮: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 制作:手工、艾炷器 ➢ 规格:大,中,小
(1)直接灸(着肤灸)
瘢痕灸
操作:
燃尽、易炷再灸
1周
5~6周
蒜汁+艾炷———————+膏药
化脓 灸疮
瘢痕
7~9壮
适应证:慢性顽固性、反复发作 (哮喘、风湿痹症、结缔组织病、瘰疬)
禁忌证
谢 谢!
陶土烧制而成。罐口平滑厚实, 形如木钵,大小不一。
优点:吸附力大;易于高温消 毒。
缺点:质重易碎。
抽气罐
由抽气筒和带有活塞的透明塑 料罐组成。
优点:可随意调节吸附力;不 易破损;不会烫伤;操作简单, 容易掌握。
缺点:无温热刺激。
3. 罐的吸附方法
火罐法 水罐法 抽气罐法
(一)火罐法
利用燃烧消耗罐内大部分氧气,火焰的热力使罐内 的气体膨胀而排出罐内空气,冷却时行成负压,将罐吸 附于体表的方法。
1. 拔罐法的概念和特点
➢ 拔罐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 烧、吸抽、蒸汽、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 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和体表的一定部 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甚至瘀血,以防治疾病的方 法。
➢ 拔罐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应广泛、无创痛 、易于推广。
2. 罐的种类
竹罐
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 子,截成6~10厘米不同长度,磨 光而成。
针灸学
中篇 针灸技术
第四章、针灸技术总论
第二节 灸 法
目的要求: •掌握灸法的作用、种类、操作、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 灸法的概念
灸,灼烧之意。 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对腧 穴或病变部位以烧灼、烫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 的一种方法。 《医学入门》记载:“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
蒸汽法
将水或药液(勿超过壶嘴)在小水壶内煮沸,至水 蒸汽从壶嘴或套于壶嘴的皮管内大量喷出时,将壶嘴或 皮管插入罐内2-3分钟后取出,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扣上后用水轻按其罐半分钟,使之拔牢。
(三)抽气罐法
通过机械装置抽出罐内 部分空气,形成罐内负压, 使罐内吸附于体表的方法。 操作时先将抽气罐紧扣在应 拔部位,用抽气筒从罐内抽 气,使罐吸附于皮肤上。
4. 拔罐的应用方法
留罐法 走罐法 闪罐法 刺络拔罐法 留针拔罐法
(一)留罐法(坐罐法)
拔罐后将吸拔在皮肤上 的罐具留置一定时间(5-15 分钟),使浅层皮肤和肌肉 局部潮红,甚或皮下瘀血呈 紫红色后,再将罐具取下。
单罐法、多罐法、排罐法
(二)走罐法(推罐法)
先在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同时还可将罐口涂 上一定油脂,使用多种方法将罐吸住后,用手握住 罐体,略用力将罐沿着一定路线反复推拉,至走罐 部位皮肤紫红色为度,推罐时着力在罐口,用力均 匀,防止罐漏气脱落。
保健灸(逆灸)
✓ 增强人体抵抗力而无病施灸以达到强身保健目的的灸法。
✓ 《诸病源候论》称之为“逆灸”。《针灸聚英》卷二:“逆, 未至而迎之也。”
✓ 《灵枢·经脉》:“灸则强食生肉”。
✓ 《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 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 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常生不 老。”
操作:点穴、燃火、爆焠 功效:解表散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适应证:“幼科第一捷法”,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的
痄腮、乳蛾、吐泻、麻疹、惊风等。
(六)天灸
概念:将一些刺激性的药物涂敷在穴位或患处,使 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
常用中药:白芥子、细辛、大蒜、斑蝥、威灵仙、 茅根、旱莲草、蒲公英等。
三伏灸
5. 施灸的顺序和补泻
✓ 《医说》:“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 《针灸资生经·第三·虚损》:“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 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
✓ 《针灸大成》以灸法预防中风“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 三壮。”
✓ 《医学入门》:“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
引热外行——“引郁热之气外发”
某些热病
5. 启罐(起罐)的方法
一般罐具 抽气罐
6. 拔罐的作用
拔罐法具有开泄腠理、祛风散寒、通经活络、行气活 血、祛瘀生新、消肿止痛等作用。
7. 拔罐的适应范围
拔罐法的临床应用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包括内科、外 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首选痛证
8. 拔罐的注意事项
➢ 拔罐部位或穴位的选择。 ➢ 体位的选择。 ➢ 因人而宜。 ➢ 留针拔罐的注意事项。 ➢ 其他罐具使用的注意事项。 ➢ 拔罐手法。 ➢ 晕罐的处理。
(三)温针灸
➢ 毫针留针时,针柄上置艾绒或艾条的施灸方法,称为温针 灸。
➢ 点艾的时候,从下方开始点。 ➢ 每穴1-3壮。 ➢ 适用于既需要针又需要灸的病证。
(四)温灸器灸
➢ 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 ➢ 灸架、灸盒、灸筒等。 ➢ 内置艾绒,帮助手工操作,使火力更为集中。
艾灸法
灸法
非艾灸法
温和灸
悬 灸 雀啄灸 回旋灸
艾卷灸 (条) 实按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各种温灸器 灯火灸 天 灸:白芥子灸、细辛灸、蒜泥灸
(二)艾条灸
➢ 艾条:用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的 圆柱形长条称为艾条。
➢ 纯艾条(清艾条) ➢ 药艾条(普通药艾条、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等)
(1)悬灸
优点:取材容易,制作简便, 轻巧价廉;不易摔碎;可耐水煮。
缺点:易燥裂而漏气,质地不 透明,难以观察罐内情况。
玻璃罐
用透明玻璃制成,中央呈球 形,罐口厚实平滑。分大、中、 小3型。
优点:质地透明,能直接观察 罐内皮肤充血、瘀血等情况;吸 附力大;口缘光滑,适合走罐。
缺点:传热较快,容易摔碎。
陶罐
2. 施灸材料
✓ 施灸的原料很多,以艾为主的灸用材料。 ✓ 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者
为佳,故有“蕲艾”之称。 ✓ 艾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故为施灸佳
料。 ✓ 《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3. 灸法的作用
1
温经散寒
4
防病保健
研究 现状
隔蒜灸


操 作:
蒜 片
蒜 泥



适应证:瘰疬、肺结核、腹中积块、未溃疮疖等。
隔盐灸
操 作:神阙灸 适应证:①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等;②亡阳虚脱证。
隔附子灸
操 作: 适应证:①疮疡久溃不敛,虚寒性外科阴证; ②阳痿、早泄、遗精等命门
火衰证。
艾灸法
艾炷灸
直接灸 间接灸
瘢痕灸 (化脓灸)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2
扶阳固脱
3
消瘀散结
《神灸经纶》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翳, 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 治百病,效如反掌。”
《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 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壮男体强
妇孺老羸
病情 部位
初病、实证、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