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拔罐法
中医拔罐刮痧艾灸疗法
中医拔罐刮痧艾灸疗法一、拔罐,古时是用火使之产生负压,故称为火罐。
拔罐疗法,它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
在我国民间使用很久了。
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
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
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此外,清代赵学敏写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尚先的《理瀹骄文》以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对于我国火罐的产地、使用方法和适应症等,介绍的就更为清楚了。
后至今,人们在原来的火罐的基础上进行改近,遗弃了原来传统的点火的方式,直接用真空枪在罐内抽气,使罐内产生负压。
这种真空罐溶入了科学技术,使之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好轻松拔罐器就是禀承其中国传统医术,更好的为大家服务!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使用拔罐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平衡阴阳。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2、调和脏腑。
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3、疏通经络。
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
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4、协助诊断。
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
针刺、灸法、拔罐、刮痧、推拿操作规范一、针刺疗法: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第一章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艾条灸法(一)评估1.患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主要症状、体质及心理状况。
2.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痛的耐受程度、女病人是否处于妊娠期。
3. 评估环境,必要时屏风遮挡。
4.告知患者: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如是瘢痕灸会由于艾火烧灼皮肤产生剧痛。
(二)适应症1.经络闭阻所引起的风寒湿痹证、寒凝血滞的胃脘痛、痛经、闭经、菌痢等。
2.阳气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崩漏、带下、阴挺、久泻、各种虚寒证、虚脱证、寒厥证和中气不足等。
3.防病保健。
(三)禁忌症1.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部、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
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快速手消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五)操作流程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核对医嘱,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再次核对施灸部位和施灸方法。
施灸方法: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方法。
4.施灸,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皮肤2-5厘米处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每处灸5-15分钟。
5.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8.洗手,核对医嘱,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操作注意事项1.多穴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
常用于治疗慢性病、虚证等病症,如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01
02
03
03
适用范围
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背酸痛、哮喘、腹痛等病症,尤其适用于不宜使用火罐法的患者。
真空罐法
01
定义
真空罐法是一种利用真空负压吸引的原理,将罐子扣在穴位或身体部位,产生负压吸引,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02
操作步骤
首先将罐子内空气抽出,形成真空状态,然后迅速扣在相应穴位或身体部位,用力吸拔,使皮肤出现淤血现象。
增强免疫力
小儿推拿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呵护。
促进亲子关系
运动推拿能够预防运动过程可能出现的肌肉拉伤、韧带损伤等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表现和安全性。
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推拿能够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运动表现。
适应症
禁忌症
操作方法
熏洗法
适用于各种疼痛、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敷贴法
敷贴法对于皮肤过敏、有破损或炎症的患者不宜使用;孕妇也应慎用。
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适量溶剂调成糊状,或将中药直接研成粉末后撒在患处,用胶布固定;也可将中药煎汤后倒入浴盆中,加入适量温水,进行熏蒸;待水温适宜时,将患处浸入药汤中洗涤或全身浸泡一段时间,以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等作用。
常用中医适宜技术
2023-11-04
contents
目录
针法类灸法类推拿类拔罐类刮痧类其他适宜技术
01
针法类
技术特点
毫针刺激的穴位准确,刺激的强度和时间可以控制,同时可以施加手法,提高疗效。
适应症
刺法灸法学 第六章 灸法和拔罐法
二、灸用的材料
(Materials for moxibustion ) 艾叶的性能
《本草纲目》 艾叶 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 艾叶 苦辛,生温熟热,纯阳 之情,能回垂绝之阳, 通十二经,走三阴,理 气血,逐寒湿----以之 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 病。
艾叶的采集与加工
3--5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 暴晒— 捣碎--筛去梗砂— 反复----淡黄色艾绒(粗细)
1 闪火法
2 投火法
3 贴棉法
4 架火法
(二)水罐法 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 1 水煮法 2 蒸汽法 (三)其他拔罐法
三 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一)单罐法 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 的病证。
(二)多罐法 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 较多的病症。
(三)留罐法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臵5-15分钟。多 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 临床各科多种疾病。
温盒灸法
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运用
一 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一)艾灸法作用特点 1 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 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 2 艾灸法的应用,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络脉 坚紧为宜。 3 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者。 4 艾灸法主要用于寒证。 (二)适应范围 1 温经通络 2 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三 灸法补泻 (一)补法 艾炷点燃臵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 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 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 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 不散。
(二)泻法 艾炷臵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 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 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 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 不按其穴,即开其穴,以起祛散邪气 的作用。
针灸进针VIP及补泻手法,灸法,拔罐法
双手进針法,角度(一)运用(刺手与押手相配合)1.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穴位。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穴位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穴位。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穴位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其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穴位。
4.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入穴位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穴位。
(二)角度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穴位。
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
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
3.平刺:即横刺、沿皮刺。
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
行针手法(一)基本手法提插法:针刺一定深度后,反复上提下插。
捻转法:指将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交替旋转捻动动作的操作方法。
(二)辅助手法循法:以左手或右手于所刺穴位的四周或沿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徐和的循按的方法。
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柄尾部使针体震动的催气,行气手法。
刮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由拇指或食指抵住针尾,以手指指甲由上下频频刮动针柄。
摇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指轻轻摇动的手法。
飞法:拇,食,中指对持针柄,一捻一放,使针左转和右转。
当手指放开时,针颤动如飞鸟展翅,震颤法:针刺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
单式补泻手法的操作(7种)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操作间时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为补法;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为补法。
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
刺法灸法拔罐实训报告
一、引言刺法、灸法和拔罐是中医学中重要的外治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刺法、灸法和拔罐的理解,提高临床应用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内容1. 刺法(1)操作方法1)毫针刺法:选用合适长度的毫针,快速刺入穴位,使针尖达到一定深度,行针得气后留针。
2)三棱针刺法:选用三棱针,快速刺入穴位,使针尖达到一定深度,放血。
3)皮肤针刺法:选用皮肤针,均匀刺入穴位,使针尖达到一定深度,行针得气后留针。
(2)注意事项1)术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2)选用合适的穴位和针刺深度。
3)行针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调整针刺力度。
4)术后做好消毒和护理工作。
2. 灸法(1)操作方法1)艾灸:选用艾条或艾绒,点燃后放在穴位上,保持适当距离,直至皮肤出现红晕。
2)艾炷灸:选用艾炷,点燃后放在穴位上,保持适当距离,直至皮肤出现红晕。
3)温针灸:选用艾条,点燃后放在针柄上,保持适当距离,直至皮肤出现红晕。
(2)注意事项1)术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2)选用合适的穴位和灸法。
3)注意艾灸的距离和持续时间。
4)术后做好消毒和护理工作。
3. 拔罐(1)操作方法1)火罐拔罐:选用火罐,点燃酒精棉球后放入罐内,待罐内空气排出,迅速扣在皮肤上。
2)抽气罐拔罐:选用抽气罐,将罐内空气抽出,迅速扣在皮肤上。
3)水罐拔罐:选用水罐,将水加热后放入罐内,待水蒸气排出,迅速扣在皮肤上。
(2)注意事项1)术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2)选用合适的穴位和拔罐方法。
3)注意拔罐的距离和持续时间。
4)术后做好消毒和护理工作。
三、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刺法、灸法和拔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操作技巧。
2. 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穴位和治疗方法。
3. 实训过程中,我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观察和判断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30种常见中医适宜技术简介
30种常见中医适宜技术简介一、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针刺或艾灸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二、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传统的保健方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推拿按摩具有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三、拔罐疗法拔罐是通过罐内的负压吸附在皮肤表面,造成局部淤血、充血现象,以达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等目的。
拔罐疗法对于一些肌肉疼痛、风湿痹痛、感冒咳嗽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四、艾灸技术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通过燃烧产生温热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温通经脉、驱散寒邪、行气活血等目的。
艾灸技术对于一些慢性病和虚寒性疾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五、刮痧疗法刮痧是用特制的刮痧器具在人体表面进行刮擦,使皮肤出现充血、淤血现象,以达到疏通经络、排毒养颜等目的。
刮痧疗法对于一些感冒、中暑、肌肉疼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六、火疗法火疗法是通过火热的刺激达到温通经脉、祛除寒邪的目的。
火疗法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和痛症有很好的疗效。
七、热敏灸技术热敏灸技术是通过特定的灸法刺激热敏穴位,提高人体自愈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
热敏灸技术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八、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穴位内,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穴位注射对于一些慢性病和疼痛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九、气功疗法气功是一种以调身、调息、调心为主要手段的身心锻炼方法,通过修炼特定的功法和意念活动,达到调节身心状态、增强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疗法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十、耳穴疗法耳穴疗法是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耳穴疗法对于一些慢性病和疼痛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灸法配拔罐治皮肤瘙痒
拔罐的体位俯卧位:患者俯卧于床上,两臂顺平摆于身体两侧,颌下垫一薄枕。
此体位有利于拔治背部、腰部、臀部、双下肢后侧、颈部等处。
1、俯卧位:患者俯卧于床上,两臂顺平摆于身体两侧,颌下垫一薄枕。
此体位有利于拔治背部、腰部、臀部、双下肢后侧、颈部等处。
2、侧卧位:患者侧卧于床上,同侧的下肢屈曲,对侧的腿自然伸直(如取左侧卧位,则左侧腿屈曲、右侧腿自然伸直),双上肢屈曲放于身体的前侧,此位有利于拔治肩、臂、下肢外侧等处。
3、仰卧位:患者自然平躺于床上,双上肢平摆于身体两侧。
此位有利于拔治胸、腹,双侧上肢、双下肢前侧及头面部和胁肋部等处。
4.坐位:患者倒骑于带靠背椅子上,双上肢自然重叠,抱于椅背上。
此位有利于拔治颈、肩、背、双上肢和双下肢等处。
拔罐的器具拔罐的器具选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
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
1.竹罐:选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
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
竹罐的优点在于取材较容易、经济易制、轻巧而不易摔碎。
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大等。
民间应用,只要具有完整的空腔,形成相应密闭的空仓即可。
其选材各取所需,大小不一,无统一规格,可按一般习惯使用。
但要按不同的治疗部位选择不可规格、大小、形状的罐子。
2.陶罐:是选用陶土烧制而成,有大有小,罐口光滑平正,肚大而圆,口、底较小,其状如腰鼓。
其优点是吸附力大,缺点是易于破碎、损坏,不便于携带。
3.玻璃罐:是在陶制罐的基础上,改用玻璃加工而成的,其形如球状,罐口平滑,分大、中,小三种型号,也可用广口罐头瓶代替。
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观察所拔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的程度,便于随时掌握情况,随时调整。
缺点是容易破碎、损坏,不易携带。
拔罐可助您轻松戒烟中医古籍无戒烟的记载,但"烟"为一种有毒物质,长期吸入导致机体一系列病理变化,阴阳失衡,升降失常和气血逆乱。
灸法拔罐法的实训报告
#### 一、引言灸法拔罐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结合了灸法和拔罐法的优点,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皮肤,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湿散寒、调整阴阳等目的。
本实训报告旨在通过对灸法拔罐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我们对这一中医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灸法拔罐法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 了解灸法拔罐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学会观察和分析灸法拔罐法的效果。
4. 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 三、实训内容##### 1. 灸法拔罐法的原理灸法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或抽吸等方法,在罐内形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人体穴位或患处,产生温热刺激和负压吸附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2. 灸法拔罐法的操作方法(1)准备材料:艾条、艾绒、火罐、酒精棉球、镊子、止血钳、酒精、棉签等。
(2)操作步骤:①选择合适的穴位或患处。
②点燃艾条,待其燃烧一段时间后,将火罐迅速罩在穴位或患处。
③观察罐内情况,待罐内出现红晕或瘀血时,即可取下。
④取罐后,用酒精棉球消毒穴位或患处。
##### 3. 灸法拔罐法的注意事项(1)操作前,确保患者体位舒适,避免紧张。
(2)操作过程中,注意火源安全,防止烫伤。
(3)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调整灸法拔罐法的时间和强度。
(4)操作后,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
(5)注意罐口卫生,避免感染。
####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在本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灸法拔罐法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实际操作了几个病例。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1. 灸法拔罐法对风寒湿痹、胃肠疾病、肺部疾病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 灸法拔罐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3. 灸法拔罐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副作用较小。
4.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避免过度刺激。
#### 五、实训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灸法拔罐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其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作用。
灸法
二、注意事项
(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
1、体位选择:应需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患者能 体位选择:应需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 坚持施灸治疗的全过程。 坚持施灸治疗的全过程。 2、施灸顺序:一般宜“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 施灸顺序:一般宜“先上后下、先背后腹、 肢、先阳经后阴经”。 先阳经后阴经”
四、温针灸
温针灸是针刺 艾灸结合应用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 针刺与 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即需要留针而 的一种方法, 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五、温灸器灸 利用器具施灸的方法。 利用器具施灸的方法。
第二节
艾灸法的临床应用
一、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1、温经通络: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 温经通络: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 经闭、寒疝、腹痛等。 经闭、寒疝、腹痛等。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之呕 祛风解表、温中散寒:风寒外袭之表证、 吐、胃痛、泄泻。 胃痛、泄泻。 3、温肾健脾:脾肾阳虚的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温肾健脾:脾肾阳虚的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
2、非化脓法
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 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 灸后不引起化脓。 灸后不引起化脓。 (1)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在穴位上涂凡士林,使之黏附,放置艾炷点燃,病人有温 在穴位上涂凡士林,使之黏附,放置艾炷点燃, 热或灼痛感时,即更换艾炷一般可用3-7壮 。本法灼痛时间短, 本法灼痛时间短, 热或灼痛感时,即更换艾炷一般可用3 约20秒钟左右。 20秒钟左右。 秒钟左右 (2)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适用于气血虚弱、小儿发育不良及虚寒轻症。 适用于气血虚弱、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中铁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考试试卷姓名部门/单位总分题选择题技能题阅卷人判断简答题判标题一、判断题:(每题1。
5分共30分。
描述正确在括号内划“∨”,描述不正确在括号内划“×")( × )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通用的,产品要求也同样。
(∨)2。
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可作为对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和改进的依据. ( ×)3。
塔式起重机在施工现场安装完毕后,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 )4。
只要是受审核方人员的谈话都可以做为审核证据. ( ×)5。
GB/T50430-2007《规范》所规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在本质上不同于ISO19001中的“质量管理程序”.因为,质量管理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而《规范》对所规定的“质量管理制度”要求一般应形成文件。
(∨ )6。
施工企业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变化或调整必须以文件形式公布并应对相应文件进行调整。
(∨)7. 绩效考核制度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一项重要制度考核内容,应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三个维度。
(∨)8. 施工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可采用问卷调查表法、绩效分析法、面谈法、观察法、员工自我填报法、主管提报法等方法进行。
( ×)9. 通过笔试、面试是施工企业对培训效果评价的唯一方法。
( ×)10。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是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因此对项目质量管理策划时可不予考虑.(∨ )11.项目经理部应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包括对不稳定和能力不足的施工过程、突发事件实施监控。
( ∨)12. 施工企业应对各管理层次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13. 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14. 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等一个或一组文件是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所形成的结果.(∨)15。
在安排审核计划时,必须对领导层进行审核。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目录一、针刺法二、拔罐法三、穴位按摩法四、刮痧法五、湿敷法六、灸法七、电针法八、耳针疗法九、小针刀十、穴位注射疗法一、毫针法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
1、评估〔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 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 心理状况。
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者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证〔1 疲惫、饥饿或者精神高度紧张时。
〔2 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者肿痛部位。
〔3 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 小儿囟门未闭合时的头顶腧穴部位。
4、告知〔1 针刺过程中浮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
〔2 针刺时可能浮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
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
6、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遵医嘱选择腧穴,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问询患者的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者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 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
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8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
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1 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灸法与拔罐
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
•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说:“北方者, 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 冰冽,„„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可见灸法具有温经散寒的功能。 临床上可以治疗寒湿痹痛和寒邪为患之 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
灸法的作用
二、扶阳固脱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若天与日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说明阳气之重要性 阳衰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当 此之时,就可用艾条来温补,扶助虚脱之阳气, 故《扁鹊心书》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 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伤寒论》也说“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 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 临床上多用于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 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痰饮等。
灸法起源
• 《黄帝内经》记载:华夏大地东、南、西、北、 中央不同的地域因素,形成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的差异,并导致人群体质、疾病的不同,从而产 生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砭石、九针、药物、艾灸 、导引按蹻。 • 砭石起源于东方——东方滨海傍水,其 民多食鱼 盐,所生之病多痈疡,其治疗方法宜采用砭石。 因此砭 石来自东方。
艾绒的制法
• 艾灸宜用陈艾——《孟子离娄篇》有“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之说。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里也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 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因此,必须用陈久的艾叶,而且越陈越好,因 新艾含挥发油多,燃之不易熄灭,令人灼痛;陈 艾则易燃易灭,可以减少灼痛之苦。 • 春夏间(每年六月)未开花时采摘,可连枝割下 ,晒干捣绒,名艾绒,供做艾条。 •
山东省泗滨浮石
九针起源于南方,药物起源于西方
• 九针起源于南方——南方之地阳气较甚,地势偏 低,水土较弱,多生雾露,其民喜食酸腐之味, 易生拘挛痹证,其治疗方法宜采用针刺,所以九 针从南方而来。 • 中药起源于西方——西方金玉之域多沙石,水土 刚强,其民多依山而居,多受其风,喜鲜美之食 ,形体脂肥,所以外邪一般不能伤其形体,所生 之病多在于内,其治疗方法宜服用药物,所以药 物从西方而来。
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特色疗法中医拔罐古称角法或角吸法,又称吸筒法,火罐气,民间俗称“拔火罐”。
它是一种以罐作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的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疗法适用于各种疼痛、风湿、痹痛、神经麻痹:还可以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晕等。
此外,如丹毒、红丝疔、毒蛇咬伤,疮疡初起末溃等各种外科疾病。
中医针灸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针灸疗法是通过局部的作用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是肺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呼吸系统、五官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各大病证。
中医养生七法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
居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
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
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
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
内容包括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
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
因此,中医常有“药膳”之说。
术养:是一种非时非药的养生方法。
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
中医四时养生法就四季而言,应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和作息时间。
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春季春三月,大地苏醒,生命开始复苏,此时应晚卧早起,松弛心胸于庭间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顺应春升之气机,不要束缚自己;2、夏季夏三月应晚应晚卧早起,不要过于怕阳光,夏天该天热而汗出,让它出个够,是阳光宣泄于外不要过于贪凉而整天躲在空调房内,这是顺应夏长之气;3、秋季秋三月,天地间有一种肃杀之气,万物逐渐凋谢,此时应早卧早起,是自己心情平静安宁,不烦不燥,保养肺阴,免受燥气之侵袭;4、冬季冬三月,时令属于闭藏,外面冰天雪地,应该保护自己自身的氧气,勿使外泄,不使皮肤出汗过多,此时应早卧晚起,像冬眠的动物一样,祛寒就温,减少活动,养精蓄锐,以待来春,这是冬藏之道。
刺灸法及拔罐法
刺灸法及拔罐法刘东霞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T_b目的要求1. 掌握毫针刺法的进针法、行针手法、补泻手法、出针法2. 掌握灸法、拔罐法、刺血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3. 熟悉刮痧疗法、电针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4. 了解毫针的构造及针刺准备内容介绍1. 毫针的构造及针刺准备2. 毫针刺法3. 灸法4. 拔罐法5. 刺血疗法6. 刮痧疗法7. 电针法T_e一、毫针的构造及针刺准备B_e(一)基本构造毫针主要由针尖、针身、针根、针柄及针尾几部分构成。
毫针的规格是以针身的粗细和长度区分,粗细(0.26-0.45mm)长度(0.5-4.5寸),临床以粗细(0.32-0.38mm)和长度(1-3寸)最为常用。
(二)针刺准备1. 毫针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胖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
2. 消毒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等的消毒。
针具消毒:高压蒸气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或放入不锈钢容器中,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气锅内灭菌),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60分钟,取出用消毒巾或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
医者的双手: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
病人的施术部位:在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直接用75%酒精擦拭消毒,擦拭时应从穴位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诊疗床、被服等物品的按时更换,有条件者可一人一套,室内可紫外线灯定期消毒。
3.体位的选择选择适宜的体位,对于针灸有着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体位有: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侧卧位(适用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俯卧位(适宜于头、颈、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中医理疗介绍
中医理疗介绍中医理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络理论为指导的外治法;主要通过刺激人体一定的部位腧穴,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它有一套完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疗法、放血疗法、推拿按摩疗法、膏贴疗法、药蒸疗法、药酒疗法、刮痧疗法、火罐疗法、健身气功疗法等;本文介绍常用且容易掌握的理疗方法:灸法、拔罐疗法与刮痧疗法;一、灸法灸法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在体表的穴位上熏灼或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施灸的材料一般以艾叶为主,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灸法的种类很多,这里主要介绍间接灸、悬灸和三伏灸;1、间接灸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即将艾绒捏,紧成圆锥形艾炷,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如隔姜灸,用新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此法适用于一虚寒病症,对呕吐、腹痛、泄泻、不孕、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所隔的物品除生姜,还可用大蒜、纯净干燥的食盐、附子片等;施灸时应防止局部烫伤;2、悬灸悬灸即用艾条,将其一端点燃,与穴位或患处保持一定的距离施灸的一种方法;如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约2~3cm处进行熏烤,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皮肤红晕为宜;雀啄灸即在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回旋灸则是在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左右移动或回旋施灸;3、三伏灸三伏天是夏至之后第三、第四庚日,立秋后第一庚日;中医认为利用三伏天发热气候,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敷贴以辛温、走窜、通经的药物,利用药物对阳气的疏通,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得以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从而增加身体抗病能力,预防旧病复发;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常用的三伏灸药物有白芥子、肉桂、细辛、甘遂、生姜汁等,将其制成约××饼状,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2~5小时;该科已开展此项目多年,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施灸时应注意几点: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空腹、过饱、过度疲劳不应施灸;体弱患者施灸量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刺激量不可过大;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施灸时应防止局部烫伤;二、拔罐疗法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痛症;拔罐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玻璃罐闪火法;即用镊子夹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临床常用的拔罐法有以下几种:1、留罐拔罐后将罐吸拔留置于施治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取下,此法较常用;2、走罐又称推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较为丰厚的地方,如腰背部、大腿部等;应选用口径较大、罐口平滑的罐,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上一些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至所拔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拔起;3、闪罐此法是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取下,取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起罐时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如罐吸附过强时,不可硬行提拨;拔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皮肤,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和大血管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患者和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亦不宜拔罐;三、刮痧疗法刮痧是指用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反复刮拭,使皮肤出现片状或点状淤血的刺激反应即痧痕,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目的;适用于肠胃病、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并可用于保健;临床常用的刮痧工具为水牛角刮痧板,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所用润滑剂为植物油类、酒类和水;刮痧的基本方法:1、拿刮板法:用手掌握着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2、刮试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试,胸部从内向外刮试,呈单一方向;3、补刮泻刮:一般来讲,顺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即为补刮;逆着经络的走行进行刮试即为泻刮;4、刮痧时间:用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刮痧,每个部位一般要刮3~5分钟;用补刮手法每个部位刮试时间为5~10分钟,刮痧无严格的时间限制,以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但不应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以自我感觉舒服为原则;5、刮痧部位:多选用脊背、颈部、胸腹、肘窝、腘窝; 刮痧疗法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适用的;但应注意: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需慎刮; 皮肤高度过敏,局部有感染、溃疡或有肿瘤禁刮;久病年老、极度虚弱、消瘦者需慎刮;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禁刮;四、牵引疗法机械牵引是临床经常用于颈椎、腰椎牵引的治疗方法,但也有部分病例需要特殊的牵引装置;我科牵引装置为进口设备,分为颈椎、腰椎牵引;1、颈椎牵引疗法适用于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颈椎间盘病变、颈椎间盘膨出、颈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等;2、腰椎机械牵引疗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疾患、腰椎关节功能障碍或退行性骨关节炎、腰部肌肉痉挛等;五、各种针疗法应用电针、梅花针、头皮针、火针、耳针、小针刀和艾灸等中医传统手法进行针灸治疗六、推拿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七、熏洗疗法熏洗疗法是指将药物煎汤,趁热熏洗患处的方法;此法具有疏通腠理,疏畅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故多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痛、阴阳带下、肛门疾病等;八、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疗法之一;即水针疗法;“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作用:1、疏通经络; 水针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痨等;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结石、风疹、痤疮、银屑病等;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8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子宫脱垂、催产;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等;9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穴位注射施行针麻的在五官科中用的最多,用穴有体穴、耳穴,用药有生理盐水,维生素B1注射液及洋金花等中药制剂;九、敷贴将药物调成糊状,敷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治疗头痛、呕泻、自汗盗汗、脱肛、眩晕、面瘫、风湿痹病、疮痈癣疹、扭挫伤、口腔糜烂、烫伤等的方法;十、导引是患者以自力引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常和行气、按摩等相配合,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的柔软体操相近似,属气功中之动功;道教根据古人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认为人体也应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消化,通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要求] 1.掌握灸法的各种操作方法。 2.熟悉灸法的作用、各种灸法的适应范围。 3.了解灸法的分类及施灸注意事项。 [教具] 艾绒、艾条、火柴、针灸针。 [实验原理] 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 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实验方法] 1.学会各种规格艾炷的制作方法。 2.掌握各种灸法的操作,并亲身体验灸法的感觉。
起罐:用一手拿住火罐,另一手将罐口边缘的皮肤轻轻按压, 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切
1.吸拔时间不可过久 2.拔罐时做到稳、准、巧、快; 3.有出血倾向的部位、疾病不宜拔罐; 4.防止火罐脱落。 5.注意安全用火,不乱扔点燃的棉球。 6.取罐时注意方法,不可用力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2.投火法:
用易燃的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
燃尽,迅速将罐扣于施术部位,即可吸附在 皮肤之上。
此法常用于侧面吸拔
拔罐法的运用
分类:单罐法、多罐法、闪罐法、走罐法、留罐法 单罐法:一个罐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或痛点。 多罐法:适用于面积较大部位。 闪罐法: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 至皮肤潮红为度。 留罐法:一般留罐5-10分钟,不宜过久以免拔出水 泡损伤皮肤。 走罐法:于皮肤表面涂抹介质后,将吸拔的罐在体 表来回拖动的方法。
不可太近以免造成烧伤! 防止艾火的脱落,以免烧灼皮肤、衣服 小心用火,切勿乱扔点燃的艾炷、艾条,以 免发生火灾 艾灸也可出现“晕灸”现象,一旦发生,要 及时处理
拔罐法
[目的要求] 1.掌握拔罐法操作方法。 2.熟悉拔罐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3.了解罐的种类。 [教具] 95%酒精棉球、75%精酒棉球、止血钳、各种型号竹罐及玻璃罐、凡士林、 针灸针、火柴。 [实验原理] 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 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 的。 [实验方法] 1.左手夹持点燃的棉球,右手持罐,将罐迅速对准治疗部位吸定,不可 用力按压。 2.整个操作过程要做到动做快,选位准、用力轻。
拔罐法
概念:指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使罐内气压低
于大气压,并使其吸附于疼痛部位、穴位的 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通过罐内的负压、 温热等作用产生治疗效果。
分类:竹罐、玻璃罐、气罐等
吸拔方法
1.闪火法:用镊子夹住沾有95%酒精的棉球,
点燃后伸入罐内2/3处绕一圈迅速退出,并将 罐口扣在施术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注意:①棉球上的酒精不可过多,并且不可 在罐内停留,以免烧灼罐口烫伤皮肤。 ②棉球伸入过程中不可触碰罐口,以免罐口 酒精烫伤皮肤。
灸法
灸法的概念:用艾绒、其他药物或灸法器械
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进行烧灼、温熨的一种 方法。 作用:《本草纲目》:艾叶能治百病。 艾灸在治疗疾病及预防保健方面有其 特殊的疗效。
艾制品
艾柱:高1cm,直径0.8cm,可燃3-5min
艾条 药艾条
灸法分类
注意事项:艾条与皮肤药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