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总复习新版练习及答案2015(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通假字(必修1~5)
必修一
《烛之武退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餍”,满足)
4、若不阙,将焉取之(“缺”,侵损,削减)
5、伯说,与人盟(“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智”,明智)
《荆轲刺王》
7、王必说见臣 (“悦”,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 (“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 (“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返”,返回) 12、请辞决矣(“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震”,震慑) 14、故振慑。

(震)
15、设九宾 (“傧”,傧相 , 迎宾赞礼的人) 16、图穷而匕首见 (“现”,出现)
17、王还柱而走 (“环”,绕) 18、王方还柱走(环,绕)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捧”) 20、武阳奉地图匣(捧)
21、轲既取图奉之(捧)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捧)
23、卒起不意 (“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猝)
25、卒惶急不知所为(猝)
《鸿门宴》
26、距关 (“拒”,把守) 27、毋诸侯 (“纳”,接纳,使进来)
28、良出,要项伯 (“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早”,提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 “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 (“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
《赤壁赋》
33、浩浩乎如虚御风( “凭”,乘) 34、山川相缪( “缭”,环绕)
35、举酒属客( “嘱”,劝人饮酒) 36、举匏樽以相属( “嘱”,劝人饮酒)
37、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溯”:逆水而上)38、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缭”:(连结,盘绕)39、举匏尊以相属(“樽”:酒杯)40、杯盘狼籍(“藉”)
《游褒禅山记》
41、长乐王回深父 ( “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
必修三
《寡人之子国也》
4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毋”,不要) 43、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
4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斑”,花白 ) 4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途”,道路)
《劝学》
46、虽有槁暴(“又”,再。

“曝”,晒) 4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智”,才智)
48、君子生非异也 (“性”,资质,禀赋) 49、輮以为轮( “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论》
50、合从缔交(“纵”。

合从) 51、有余力而制其弊 (“敝”,困顿,失败) 52、利兵而谁何 (“呵”,呵问) 53、始皇既没 (“殁”,死)
54、而倔起阡陌之中 (“崛”,崛起,兴起) 55、赢粮而景从 (“影”,影子)
《师说》
5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授”,传授) 57、或师焉,或不焉( “否”)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58、肉袒伏斧质。

(“锧”,铁砧) 59、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否”)60、臣愿奉璧往使(“捧”) 61、拜送书于庭(“廷”)
62、召有司案图(“按”,审察,察看) 6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熟”,仔细)64、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穆”) 65、王岂以一璧之故欺邪?(“耶”,吗)
《武传》
66、畔主背亲(“叛”,背叛) 67、与旃毛并咽之(“毡”,毛织品)
6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弆”,收藏) 69、法令亡常(“无” )
70、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沾襟”。

“诀”) 71、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72、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73、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乐。

)《衡传》
74、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圆”) 175、傍行八道(“旁”)
76、一时收禽(“擒”,捕捉。


必修五
《情表》
77、夙遭闵凶(“悯”,怜悯) 78、零丁孤苦(“伶仃”, 孤独的样子)79、常在床蓐(“褥”, 草席) 80、四十有四(“又”)
二、古今异义(必修1~5)
必修一
《烛之武退师》
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动词)
2、若舍以为东道主(道路上的主人)
3、行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个人)
《荆轲刺王》
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眼泪)
6、持千金之资币(礼物)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处境困难”)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袒露一只臂膀)
8、诸郎中执兵(宫廷的侍卫)
9、乃引其匕首提王(投击)
10、断其左股(大腿) 11、今闻将军之首 (用重金收买)
12、图穷而匕首见 (穷尽) 13、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原谅)
14、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投掷,投打)
《鸿门宴》
15、约为婚姻 (儿女亲家) 16、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17、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变故) 18、将军战 (黄河以北)
19、臣战(黄河以南) 2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鱼和肉,指被欺凌)21、再拜献大王足下(两次) 22、沛公居时 (肴山以东)
23、而听细说(小人的谗言)
必修二
《兰亭集序》
24、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5、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赤壁赋》
26、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7、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汽)28、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游褒禅山记》
29、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 3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平常,不一般)3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到) 32、于是余有叹焉(“于”,介词“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
3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泛指求学的人)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1、元和十年,予左迁郡司马(贬官,降职)
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相对的)第二年)
3、因为长句 (因此创作)
4、暮去朝来颜色故 (神态、脸色、姿容)
5、老大嫁作商人妇 (年龄大)
6、凄凄不是向前声 (从前,刚才)
7、曲终收拨当心画 (在……中心) 8、铁骑突出刀枪鸣 (冲出来)
9、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理) 10、去来江口守空船(去了以后)
《寡人之于国也》
11、河凶。

(谷物收成不好) 12、移其粟于河。

(黄河以)
13、邻国之民不加少。

(副词,更 ) 14、弃甲曳兵而走。

(跑,逃跑)
1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供养活着的人) 16、然而不王者。

( “然”这样,“而”却,但是) 17、填然鼓之。

(拟声词,模拟鼓声)
《劝学》
18、金就砺则利。

(指金属制的刀剑) 1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验,检查)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广博的学问) 21、假舆马者。

(借助,利用)
22、蚓无爪牙之利, (爪子和牙齿) 23、輮以为轮。

(把……做成.)
24、声非加疾也。

(大) 25、蟹六跪而二螯。

(蟹腿)
26、用心一也。

(因为心思) 2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安置,安身)28、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先时专指“长江”“黄河”)
《过论》
29、豪俊遂并起而亡族矣。

(崤山以东) 30、赢粮而景从。

(担负,背负)
31、以为、象郡。

(把……作为) 32、于是六国之士, (在这时)
3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吝惜;用来招致)
《师说》
34、古之学者必有师。

(求学的人) 3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3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一定) 3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论)38、吾从而师之。

(跟随) 39、今之众人。

(一般人)
40、小学而大遗。

(小的方面学习)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2、请以为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亲外戚)
4、请指示王。

(指给……看)
5、于是相如前进缶。

(上前进献)
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
7、布衣之交。

(平民) 8、左右欲刃相如。

(左右的侍从)
9、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

(目光短浅) 10、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名词,约定、契约)11、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才) 1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

(门客)
《武传》
13、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14、皆为陛下所成就(提拔)
15、我丈人行也。

(老人,长辈) 16、且陛下春秋高(年纪)
17、卧起操持。

(同义复词,拿着) 18、以货物与常。

(财物,礼品)
19、武等实在。

(确实存在) 20、常从容淡静。

(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21、欲因此降武。

(趁这时) 22、独有女弟二人。

(妹妹)
《衡传》
23、不好交接俗人。

(追求功名和富贵的人) 24、覆盖周密无际。

(四周严密)
25、振声激扬。

(清脆响亮) 26、伺者因此觉知。

(凭借这个)
27、衡下车。

(官吏初到任) 28、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有学问的人)
必修五
《腾王阁序》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县令)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
3、谁悲失路之人(同情)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困厄,处境艰难)
5、虽赊,扶摇可接(远)
6、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这)
7、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第二次) 8、千里逢迎。

(迎接)
9、俨骖騑于上路。

(高高的路) 10、一介书生(个)
11、孟学士之词宗(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12、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13、彩彻区明(日光) 14、序属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
15、阮籍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16、君子见机(看见细微的征兆)
《情表》
17、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18、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19、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报答) 20、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21、臣之辛苦,(辛酸苦楚,苦衷) 22、臣欲奉诏奔驰(赶快往前)
23、拜臣郎中(尚书部的属官) 24、急于星火。

(流星的光,比喻急迫)
25、则告诉不许。

(申诉) 26、寻蒙国恩。

(不久)
27、除宦洗马。

(授予官职) 28、夙婴疾病。

(绕)
29.晚有儿息(子) 30.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
31.人命危浅(不长) 32.日薄西山(迫近)
三、词类活用
必修一
《烛之武退师》
烛之武退师(使动,使……撤兵)晋军函陵(n-v,驻军)
若亡而有益于君(使动, 使……灭亡)越国以鄙远(n-v,把……当边邑)
夜缒而出(名作状,在夜里)既东封(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肆其西封(扩)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adj-v,损害)
《荆轲刺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作状,用匣子)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认为迟)又前而为歌曰(名作动,上前)乃朝服,设九宾(名作动,穿上朝服)
使使以闻大王(动使动,使……听闻)箕踞以骂曰(名作状,像簸箕一样)
今行而无信,则未可亲也(adj-v,亲近)皆白衣冠以送之(n-v,穿上衣服,戴上帽子)群臣怪之(意动用法,觉得奇怪)左右既前(n-v,上前)
断其坐股(砍断)
《鸿门宴》
①名词的活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作状语,连夜)吾得兄事之(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作状语,像鸟翅那样)头发上指(作状语,向上)
间至军中(作状语,从小路)沛公军霸上(作动词,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作动词,称王)籍吏民(作动词,登记)
增数目项王(作动词,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作动词,处罚)
道芷阳间行(作动词,取道)先破入者王之(使动,让…为王)
②动词的活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作使动,使……活)交戟之卫士欲止不(使动,使……止)
拔剑撞而破之(作使动,使……破)
③形容词的活用
沛公今事有急(作名词,紧急情况)君安与项伯有故(作名词,老交情)
素善留侯良(作动词,与……交好)
必修二
《兰亭集序》
映带左右(名作动,环绕)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长,形作名,贤士、年长的人、年少的人)
死生亦大矣(形容作名,大事)齐殇为妄作(形作动,把…看作相等)
辜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作动,把……看作一样)足以极视听之娱(副作动,穷尽)
《赤壁赋》
①名词的活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作动,打鱼砍柴)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作动,攻占)
歌窈窕之章(歌,作动词,朗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作状语,向西、向东) 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以……为伴,以……友) ②动词的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舞动)泣孤舟之嫠妇(使动,使……哭泣)
哀吾生之须臾(为动,为……哀叹)
③形容词的活用
渺沧海之一粟(作动词,渺小得像……)不知之既白(作动词,显出白色)
《游褒禅山记》
①名词的活用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作动,筑舍定居)以故其后名之曰(作动词,命名)
由山以上五六里(作动词,向上走)有泉侧出(作状语,从旁边)
②动词的活用
往往有得(作名词,心得)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作名词,所见景象)③形容词的活用
入之甚寒,问其深(作名词,深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作名词,叫人迷惑的地方)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作动,走到尽头)火尚足以明也(作动词,照明)
后世之谬其传(使动,使……错误)
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
①名词的活用
填然鼓之(作动词,击鼓)然而不王者(作动词,称王)
树之以桑(作动词,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作动词,穿上)
王无罪岁(作动词,怪罪)养生丧死无憾矣(作动,为……办丧事)
②形容词的活用
谨庠序之教(作动词,认真从事)
《劝学》
名词的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作动词,游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作状,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作状语,向上、向下)
②动词的活用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名词,河流)
③形容词的活用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作名,善行)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名词,高处)
故木受绳则直(作动词,变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动,使……走得快)④数词的活用
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过论》
名词的活用
序八州而朝同列(作动词,排列座次)履至尊而制六合(作动词,登上)
子帝王万世之业也(作动,做帝王)
②动词的活用
追亡逐北(作名词,逃跑的人)外连横而斗诸侯(使动,使……争斗)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使……逃亡)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使……退却)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使……朝拜)约从离衡(使动,使……离散)
豪俊遂并起而亡族矣(使动,使……灭亡)
③形容词的活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作动,变小变弱)会盟而谋弱(使动,使……变弱)
以愚黔首(使动,使……愚笨)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使动,使……弯)
《师说》
名词的活用
吾师道也(作动词,学习)或师焉,或不焉(作动词,从师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动词,从师)吾从而师之(意动,以……为师)
君子不齿(作动词,并列)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作动词,低于)
则群聚而笑之(作状语,成群)
②形容词的活用
小学而大遗(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圣人之所以为圣(作名词,圣人)
惑而不从师(作动词,有疑难问题)而耻学于师(意动,以……为耻)
必修五
《腾王阁序》
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以……为襟/带)徐孺下蕃之榻(使动,使……放下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作动词,往上飞)腾蛟起凤(使动,使……腾空/起舞)
屈贾谊于(使动,使……受委屈)窜梁鸿于海曲(使动,使……出走)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雾/星一样)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用眼睛看,望)
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一言均赋(名作动,铺)四美具,二难并(形作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情表》
1、名作状
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但以日薄西山(名作状,一天天地)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无应门五尺之僮(名作状,在门外;在家里)
3、形作名
在故老,犹蒙矜育(年老之人)夙遭闵凶(忧患凶丧)
猥以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4、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5、使动用法
无以终余年(使……结束)保卒余年(使……终了)
谨拜表以闻(使……知道)臣具以表闻(使……闻)
Ⅴ、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1、表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
有所(有……的)(人、物、事)、无所(没有……的)(人、物、事)、
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所以……(“用来……的方法、手段等”或“……的原因”)
2、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如何、若何、奈何(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如(怎么样)、
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不亦……乎(“不是……吗)如……何(“对……该怎么办”)
3、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
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4、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恐怕、只怕)得无……耶,得无……乎(难道……吗)、
不亦……乎(不是……吗)孰与、孰若,与……孰(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为什么要……呢”或“还要……干什么”)“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其他:
见……于(被动句)以……为……(“把……(当作)……”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与其……宁……(“与其……宁可……”)
四、常见的文言句式
Ⅰ、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例如:马超、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例如: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备天下枭雄。


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Ⅱ、被动句
所谓被动,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有标志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①“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①“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

(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二)无标志
动词本身表被动。

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如: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注意点:“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用法。

“慈父见背“
Ⅲ、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⑴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2)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
沛公安在?《鸿门宴》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师》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愈
(3) 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唯……是……”和“唯……之……”)
“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惟马首是瞻”《婉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愈“ 惟你是问”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太阳呀月亮呀,照耀) “父母唯其疾之忧。


(4)介词宾语前置
《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然,籍何以至此?”
(5)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记》
(二)主谓倒置
这种句式为了强调谓语,表示强烈的感叹,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如: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悲哉,世也!(《工之侨献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

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臣战。

”“战”即“战(于)”,应理解为“于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状语后置最常见一种形式是介词结构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

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得双石于潭上。

(轼《石钟山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轼
(四)、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放在中心词后。

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
①于是集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2)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

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3)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
求人可使报者。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4)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
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⑸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如:比至,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Ⅳ、省略句
(1)省略主语。

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

古今汉语都有省略,但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更为错综复杂。

例如:
①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奔,()食而从之。

(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赶上来了。

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了又跟上去追赶)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宛、瘘、疠……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对话中或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特别是动词谓语。

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而竭。

有时省略的动词谓语或谓语部分(包括宾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参照上下文加以补充,才能准确地理解。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有时是可以省略介词的。

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

例如:
①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将军战(),臣战()。

(4)省略中心词。

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在常规句子里,中心词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代的。

但是,古汉语里却存在着省略中心词的现象。

因此,读文言文时,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例如: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5)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6)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