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公开课精美课件
合集下载
《乡愁》ppt课件33张ppt

一枚( méi ) 海• xiá( 峡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斯_____改为____嘶____
___斯_____改为___嘶_____
返回
2. [2022·青岛]下列同学们来稿的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B( )
A.那些杰出的劳动者虽然岗位不同,但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和令人敬佩的奉献精神。
结构:
<1> 思 亲 思乡
童年时母子分别
青年时夫妻分别 “乡愁”
中年时母子死别
<2>思念祖国:深化主题 “国愁”
盼望祖国能早日统一
思考探究:
1.诗人把乡愁分成了几个阶段来写? 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种顺 序的标志性词语。
2.诗人把乡愁分别比作什么?每一种 对象分别表现诗人对谁怎样的思念?
①焦裕禄面对恶劣环境,迎难而上,带领全县干 部群众同自然灾害作斗争,帮助兰考县人民改变贫困 落后的面貌。②焦裕禄心怀人民,扎根群众,与群众 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活动二:悟精神,不忘初心】 (2)[跨学科综合]为了更好地向大家宣传焦裕禄精神,小禾组
对同学们进行了如下调查,请你试着分享你解读出的信 息。(两点即可) 调查报告一:“焦裕禄精神”内涵了解程度调查统计表
3. 诗中哪些语句让你感触最深?请找 出来,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1.诗人把乡愁分成了几个阶段 来写?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 表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
四各阶段; 时间的先后顺序; 标志性词语是:“小时侯”、“长大 后”、“后来啊”、“而现在”。
2.诗人把乡愁分别比作什么?每一种 对象分别表现诗人对谁怎样的思念?
联想想象 ——感受诗歌的图画美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乡愁本 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本诗中作者 用什么来形象写出?
4《乡愁》 课件(共19张PPT)

吟诵着《乡愁》这首深情的恋歌, 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家国意识的分量。
不论你走多久, 不论你走多远, 请记住回家的路。
作业
模仿《乡愁》的诗 歌形式,写一首短诗, 主题自定。
感谢倾听!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诗歌通常用形我象在来外说头话。这种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物象在诗歌中称为意象,意象就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是张客窄窄观的的船事票物融入乡了愁作是者一的 湾浅主浅观的海峡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情头感。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诵读知乡愁
请输入第一部分标题
乡愁
— 余光中 —
请输入第一部分标题
了解作者
请输入第一部分标题
余光中,1928年10月 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 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翻译家,他一生从事诗歌、 散文、评论、翻译,自称 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 间”,被誉为文坛的“璀 璨五彩笔”。
请输入第一部分标题
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少时异 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 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 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 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 最终回转台湾,1972年在感到回乡无 望时,他写下了这首《乡愁》。诗歌 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等, 被誉为“乡愁诗人”。
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四种意象呢?
小时侯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求学在外思念母亲 新婚离别思念爱妻 生死隔绝哀思难抑 忧思绵绵爱国之情
请输入第一部分标题
空间的阻隔与时间的推移 诗情层层深化
品读懂乡愁
请输入第一部分标题
不论你走多久, 不论你走多远, 请记住回家的路。
作业
模仿《乡愁》的诗 歌形式,写一首短诗, 主题自定。
感谢倾听!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诗歌通常用形我象在来外说头话。这种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物象在诗歌中称为意象,意象就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是张客窄窄观的的船事票物融入乡了愁作是者一的 湾浅主浅观的海峡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情头感。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诵读知乡愁
请输入第一部分标题
乡愁
— 余光中 —
请输入第一部分标题
了解作者
请输入第一部分标题
余光中,1928年10月 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 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翻译家,他一生从事诗歌、 散文、评论、翻译,自称 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 间”,被誉为文坛的“璀 璨五彩笔”。
请输入第一部分标题
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少时异 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 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 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 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 最终回转台湾,1972年在感到回乡无 望时,他写下了这首《乡愁》。诗歌 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等, 被誉为“乡愁诗人”。
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四种意象呢?
小时侯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求学在外思念母亲 新婚离别思念爱妻 生死隔绝哀思难抑 忧思绵绵爱国之情
请输入第一部分标题
空间的阻隔与时间的推移 诗情层层深化
品读懂乡愁
请输入第一部分标题
第4课《乡愁》课件(共28张PPT)

第4课 乡愁
余光中
课时目标
诵读诗歌,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感受其结构美、音韵美。(重点) 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句的深层含意。(难点) 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素养)
导入
在中国诗坛,有一位生长于大陆定 居台湾的诗人,有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 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 诗人,他就是余光中,现在让我们走进 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三】
初读感知
朗读正文
[朗读指导] ①要读好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 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技巧方面,还 要注意节奏、轻重音、语速语调。 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 情,感情基调应该是忧郁深沉,语速应该 是深沉舒缓。
深情诵读,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节奏,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情。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小小”) 我/在这头(重读“这”,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以下类推)
是的,我思恋我的故乡,那里有长城,那里有黄河,那里有中华儿女共同的乡 愁,共同的根!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红色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乡愁(chóu)
B.坟墓(mù) C. 海峡(xiá) D.邮票(yóu)
激 怒(jī) 黎明(lí) 深沉( chén)
天骄(jiāo)
假 如(jiǎ)
妖娆(ráo) 今朝(cháo) 风骚(sāo)
意象 ①邮票 ②船票 ③坟墓 ④海峡
意象特点 小小 窄窄 矮矮 ⑤浅浅
表现的情感 ⑥母子之情 夫妻之爱 丧母之痛 ⑦家国之思
2.诗歌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四节诗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1)时间顺序。 (2)不能调换顺序。这首诗从个人的思乡之情到更深沉、更普遍的家国之思, 感情逐层推进,因而不能调换顺序。
余光中
课时目标
诵读诗歌,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感受其结构美、音韵美。(重点) 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句的深层含意。(难点) 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素养)
导入
在中国诗坛,有一位生长于大陆定 居台湾的诗人,有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 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 诗人,他就是余光中,现在让我们走进 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三】
初读感知
朗读正文
[朗读指导] ①要读好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 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技巧方面,还 要注意节奏、轻重音、语速语调。 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 情,感情基调应该是忧郁深沉,语速应该 是深沉舒缓。
深情诵读,感受诗歌回环往复的节奏,体会诗人深沉的思乡情。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小小”) 我/在这头(重读“这”,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以下类推)
是的,我思恋我的故乡,那里有长城,那里有黄河,那里有中华儿女共同的乡 愁,共同的根!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红色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乡愁(chóu)
B.坟墓(mù) C. 海峡(xiá) D.邮票(yóu)
激 怒(jī) 黎明(lí) 深沉( chén)
天骄(jiāo)
假 如(jiǎ)
妖娆(ráo) 今朝(cháo) 风骚(sāo)
意象 ①邮票 ②船票 ③坟墓 ④海峡
意象特点 小小 窄窄 矮矮 ⑤浅浅
表现的情感 ⑥母子之情 夫妻之爱 丧母之痛 ⑦家国之思
2.诗歌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四节诗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1)时间顺序。 (2)不能调换顺序。这首诗从个人的思乡之情到更深沉、更普遍的家国之思, 感情逐层推进,因而不能调换顺序。
《乡愁》课件(共34张PPT)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1.构思巧妙
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情感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一则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种表示时间的时序语句,不着痕迹 地表现时间变化,情感增强。二则“这头”“那头”“里头”“外头”自然显 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低回掩抑、如泣如诉的气氛。
新课课导导入入 整 体 感 知 深 入 探 究 课 堂 小 结 拓 展 延 伸 板 书 设 计 布布置置作作业业
整体感知—— 生字正音
读准节奏和字音。
zhǎi
窄窄
mù
坟墓
ǎi
矮矮
xiá
海峡
yóu
邮票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第二节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在艺术上的巧妙构思和韵律美;
2.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精炼,感受意象选择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4.感受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乡愁
余光中
教学课件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 乡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 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每读到这首 诗,思乡愁绪便涌上心头。家乡,是每个游子心 中最留恋、最牵挂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 进诗人内心世界。
第4课《乡愁》 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内嵌视频)

这一节体现了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 代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 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 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 实现这一转化的?
作者通过创设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化作一个个 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
3.这首诗具有多方面的“美”。请你从整体结构、构 思立意、词句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整体结构
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
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
美在从小到老的时间顺序 构思立意 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
美在托物寄情的形象比喻
美在数量词的运用
词句运用
美在叠词的运用
美在每节诗中长句和短句 的运用
4.作者为什么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
写作特色
❷构思精巧,富于音韵之美。
诗歌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 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祖国。诗歌的 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 句的变化,使诗的形式于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回环往复,音韵和谐。在每节诗的同一位置上,有重复—— “我在这(那)头”;有不同的叠词——“小小”“窄窄”“矮 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诗人 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增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
1.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有怀》) 3.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4.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船票
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是两 地奔走的爱情。它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 无尽相思,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 恋人之情。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 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 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 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第4课《乡愁》课件(3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 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 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 ”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 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
十大现代诗人之一。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 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 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 愁四韵》《春天,遂想起》。
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那半个世 纪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过往,而由此 带来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离已经结束。 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浅浅的 海峡上已经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仿写练习
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试仿写一段诗 (以乡愁为主题)
乡愁
懵懂时 乡愁是一件温暖的毛衣 穿的人在这头 织的人在那头
上学后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小溪 我站在尽头 母亲在源头
到结 美婚 国后 求离 学开 。妻
子 ,
留三 下十 永岁 远时 的, 痛母
亲 去 世 ,
……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理解作者借助意象来表达抽象情感的 写法。(重点) 3、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以 及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重点) 4、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音乐美。(难点)
课堂小结
《乡愁》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 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 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 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总结
•
故乡、故土是长说不衰的话题。我
们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寄托
着深厚的情感,同学们,将来不论你走多
久,不论你走多远,请永远记住回家的路。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
十大现代诗人之一。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 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 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 愁四韵》《春天,遂想起》。
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那半个世 纪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过往,而由此 带来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离已经结束。 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浅浅的 海峡上已经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仿写练习
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试仿写一段诗 (以乡愁为主题)
乡愁
懵懂时 乡愁是一件温暖的毛衣 穿的人在这头 织的人在那头
上学后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小溪 我站在尽头 母亲在源头
到结 美婚 国后 求离 学开 。妻
子 ,
留三 下十 永岁 远时 的, 痛母
亲 去 世 ,
……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理解作者借助意象来表达抽象情感的 写法。(重点) 3、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以 及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重点) 4、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音乐美。(难点)
课堂小结
《乡愁》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 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 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 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总结
•
故乡、故土是长说不衰的话题。我
们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寄托
着深厚的情感,同学们,将来不论你走多
久,不论你走多远,请永远记住回家的路。
第4课《乡愁》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六、深读诗歌,感受情感美
3.本诗短小精悍,句式整齐,一唱三叹,感情真 挚。请同学们从意象、时间词、数量词、叠词等角度 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十二个字浓缩了诗人的一生经历,看似不经意, 实则饱含着岁月沧桑和多少无可奈何。
六、深读诗歌,感受情感美
3.本诗短小精悍,句式整齐,一唱三叹,感情真
一、情境导入
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 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窗 棂,洒进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 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 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 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 再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 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 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 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3.分小组朗读 注意:以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真挚的情感进入诗人创造 的世界,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五、品读诗歌,感受意境美
《乡愁》 作 为 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它 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 言描绘诗歌画面,感受意境之美。
八、课堂结语
乡愁,是一坛历久弥香的 美酒,当我们走得越远,离得 越久,它的味道就越香醇,越 醉人。同学们,无论我们将来 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 路,都不要忘记养育我们的故 乡和祖国!下课!
挚。请同学们从意象、时间词、数量词、叠词等角度 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张
它们均表示很小,但他们
一枚
一湾 承载着世间最真挚的母子之爱、
夫妻之情、家国之恋,词轻意
一方
《乡愁》ppt课件

余光中
乡 愁
第一章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01
04
02
03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长大后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1
2
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例如:我选择的是第2个诗节。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到轮船上,在船上他甜蜜地回忆与妻子的相识、相依,相互离别的情形,潸然泪下。如果能配乐的话,我将选配《送别》这支曲子。
我选择的是一第1个诗节。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正在书写家信,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手托两腮,想起了母亲送儿去远方的那一幕:少年满脸伤感,手拎着行李箱,走在码头上。在分手的那一刻,母亲的一声:“别忘了,到那边来信,——孩子!……”少年哭了,母亲也哭了。船消失在天水之间。母亲仍然伫望着,伫望着……
● ●
● ●
● ●
● ●
● ●
● ●
● ●
● ●
乡 愁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
● ●
● ●
02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01
乡愁四韵 余光中
三十年前
01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02
我正年少
乡 愁
第一章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01
04
02
03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长大后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1
2
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例如:我选择的是第2个诗节。一个夏天的早晨,“我”,一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手拿一张窄窄的船票,步履匆匆地挤到轮船上,在船上他甜蜜地回忆与妻子的相识、相依,相互离别的情形,潸然泪下。如果能配乐的话,我将选配《送别》这支曲子。
我选择的是一第1个诗节。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昏黄的油灯下,一位少年正在书写家信,信写好后,贴上邮票,手托两腮,想起了母亲送儿去远方的那一幕:少年满脸伤感,手拎着行李箱,走在码头上。在分手的那一刻,母亲的一声:“别忘了,到那边来信,——孩子!……”少年哭了,母亲也哭了。船消失在天水之间。母亲仍然伫望着,伫望着……
● ●
● ●
● ●
● ●
● ●
● ●
● ●
● ●
乡 愁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
● ●
● ●
02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01
乡愁四韵 余光中
三十年前
01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02
我正年少
《乡愁》优秀课件

1 2
《白玉雕龙》
作者以白玉雕龙的神秘传说为背景,描绘了一个 充满奇幻色彩的武侠世界。
《还剑奇情录》
以还剑为主线,讲述了江湖恩怨与爱情纠葛的故 事。
3
《七剑下天山》
以七剑为线索,展现了江湖儿女的英勇与悲壮。
相似主题作品推荐
《边城》
01
作者通过边城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纯真,与《乡愁》
的乡愁主题相呼应。
节奏与重音
指导朗诵时如何把握节奏和重音,使朗诵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实践
创作背景
介绍《乡愁》的创作背景,包括诗人 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以及这 些因素如何影响诗歌创作。
仿写与创作
引导学生尝试仿写《乡愁》,或者创 作自己的乡愁主题诗歌,培养他们的 文学创作能力。
06
《乡愁》的扩展学习
作者其他作品推荐
02 03
西方现代诗歌
余光中在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现代诗歌,这对他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他借鉴了西方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融入自己的乡愁主题 ,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同代诗人
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台湾诗人如洛夫、痖弦等也致力于推动现代诗歌 的发展,他们互相激励、共同成长,形成了当时台湾文坛的黄金一代。
写作训练营
参加写作训练营,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为未来的文学创作 打下基础。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富有节奏感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读起 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
修辞手法多样
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 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 更加生动形象。
意象分析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这些意象代表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与家乡的联系和思念之情。
童年回忆
《乡愁》【公开课 教学PPT课件】.

示例:当少年初长成,背着行囊离 开故里,我仿佛看见母亲那双不舍的眼 眸,停留在儿子的渐行渐远的背影上, 母亲这一生最原始的期盼,都凝结在那 枚小小的邮票上,传递着全天下最质朴 又最珍贵的母子情。
说说你对作者的“乡愁”感悟。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
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
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爱 母 亲 邮票
爱 妻 女 船票
爱 母 亲 坟墓
爱 祖 国 海峡
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
2.诗中四处“乡愁”的含意是否相同?请指出来。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小家
大家
由小家上升为大家,是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对统一的渴望。
3.你是怎样理解“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 “浅浅的海峡”使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
乡愁
余光中
节节加深,感情越来越浓烈。
配乐朗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写作 顺序
1.诗人的写作顺序情感线索是怎么样的?
初中语文
中国结
一根红丝, 一条血脉, 千回百转, 心意相连, 编织万千祝福,牵动游子思, 蕴涵悠悠古韵。诉说华夏深情。
乡愁
余光中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 文家,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与台湾长 期阻隔,诗人21岁离开家乡,64岁还 乡。游子思乡之情,是他诗歌主要的 内容。 代表作:《乡愁》、《乡愁四 韵》等。
说说你对作者的“乡愁”感悟。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
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
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爱 母 亲 邮票
爱 妻 女 船票
爱 母 亲 坟墓
爱 祖 国 海峡
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
2.诗中四处“乡愁”的含意是否相同?请指出来。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小家
大家
由小家上升为大家,是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对统一的渴望。
3.你是怎样理解“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 “浅浅的海峡”使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
乡愁
余光中
节节加深,感情越来越浓烈。
配乐朗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写作 顺序
1.诗人的写作顺序情感线索是怎么样的?
初中语文
中国结
一根红丝, 一条血脉, 千回百转, 心意相连, 编织万千祝福,牵动游子思, 蕴涵悠悠古韵。诉说华夏深情。
乡愁
余光中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 文家,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与台湾长 期阻隔,诗人21岁离开家乡,64岁还 乡。游子思乡之情,是他诗歌主要的 内容。 代表作:《乡愁》、《乡愁四 韵》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4课乡愁 课件(共27张PPT)

诗
上故乡的泥土,可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却是做不到 的。作者的思乡之情越来越浓烈,1971年的一天,回
人
乡无望,思乡之情愈积愈浓的诗人用20分钟写下了这
样一首《乡愁》。作者也因为这首诗被称为“乡愁诗人”。
背 景 链 在外求学 接
美国进修
1937年,9岁的余光中,因战乱离开南京到 大后方求学,通过信件与母亲保持联系。
体会把形容词换大的效果:
小小的——大大的 窄窄的——宽宽的 矮矮的——高高的 浅浅的——深深的
反衬出诗人内心浓烈的乡愁,表达了诗 人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期盼和爱国情怀。
升华情感,缅怀先生
1971年,离开大 陆20多年的余光 中,在台北厦门 街故居写下情真 意切的《乡愁》。
1992年,与大陆 分别44年的余光 中首次应邀返回 大陆,感慨万千。
品读乡愁
1、乡愁看得见吗?诗人是怎么把无 形的乡愁展现出来的?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乡 愁用具体的物象表现出来,把乡愁寄托 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上 。
2、本诗一共4小节,每个小节之间的 顺序能不能打乱?4个物象之间能不能 调换顺序?
➢ 余光中小小年纪在外求学,通过 信件与母亲保持联系。
2016年,余光中 在台湾接受专访 时说:“你看, 远方就是台湾海
峡了!”
2017年12月14日, 诗人余光中在高雄 医院离世,享年90 岁。
每个人再创设一种意象,表达出思乡之情
示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旧旧的纸巾。 长大后,乡愁是一艘悠悠的纸船。 后来啊,乡愁是一打厚厚的信件。 而现在,乡愁是一缕袅袅的炊烟。
爱国之情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3《乡愁》课件(15张ppt)精选课件

这头 那头
外头 里头
这头 那头
母亲 新娘 母亲
大陆
4、分析意象前的修饰词的表达效果。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把乡愁浓缩到程 度轻的对象上, 反衬诗人内心深 处浓烈的思乡情。
邮票的“小”、船票的“窄”、坟墓的“矮”、海峡的“浅”, 跟母子分别、夫妻分离、生死相隔、同胞相去的凝重的愁思恰 好形成了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更突显出“愁”之深之重。
诗歌朗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
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焉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
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人生的四阶段
也是诗人的一生
合作探究
2.这四个阶段诗人又因为什么而愁?
小时候—求学在外思念母亲——母子离愁 。 长大后—新婚离别思念娇妻——夫妻离愁。 后来——生死隔绝哀思难抑——丧母哀愁。
现在——作者晚年时代面对国家分裂的——思国之愁。
诗歌朗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第4课《乡愁》课件(共36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 乡 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 感 的 东西,表达了作者浓浓的 思乡之情以及渴望祖国早日统一 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乡恋是什么?是艾青的执着• —— 即使变成 一只鸟,即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也要
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 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
例: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盏永远为你
守侯的灯。
乡愁是
。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那根在灵魂深处流动的血管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守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童话 乡愁是人一辈子走不出的精神的家
3. [2022·恩施州]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A. 开眼是最难的,开好了,泥娃娃精神焕发,开坏了,就无精 打采。做个泥娃娃,比怀个真娃娃的时间还要久。 B. 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 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 C. “长得好,口感也好,超市排着队来收购。”他摘下一个西 红柿塞过来,“种下5个月就能挂果,每半月收一茬。” D. “不时不食”出自《论语》,意思是吃东西要应时令,到什 么时候吃什么东西。这与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契合。
。提示:
(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写
作技巧、思想感情等角度)
示范: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 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 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 同。
(1)从整体结构上,美在整齐划一 的结构上。 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 奏上。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课件(共29张PPT)

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 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 虽小,却诗情饱满。
4.这首诗的四个意象是按照什么关系排列的? 递进关系。前三节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即母子分离、夫妻
分离、母子死别;最后一节则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感情愈来愈 强烈。前三个意象都是最后一个意象的铺垫。过去的乡愁是为 了衬托现在的乡愁,在最后一节,诗人将个人的悲欢与爱国之 情、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具有已往乡愁诗无可比拟的广度和 深度,唱出了时代的共鸣。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3.读完整首诗歌,你有哪些情感体验? 亲情、爱情、哀情、盼统一……
从意象中探寻品味诗歌。 1.《乡愁》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形象)来表达情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导学建议· 在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后,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再次强调 意象的内涵及常见意象的象征内容。
2.“ 乡 愁 ” 本 是 无 形 之 物 , 抽 象 之 极 , 非 常 难 理 解 , 然 而 读 过 《乡愁》这首诗之后,我们非但没有觉得难以理解,反而有一种 “触手可及”的感觉。原因何在?因为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 比喻是一种非常常见又极其实用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当可以起 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难为简易的神奇作用。诗歌中运用了哪 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从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请你用抑扬顿挫的音调进行朗读。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这首诗的四个意象是按照什么关系排列的? 递进关系。前三节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即母子分离、夫妻
分离、母子死别;最后一节则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感情愈来愈 强烈。前三个意象都是最后一个意象的铺垫。过去的乡愁是为 了衬托现在的乡愁,在最后一节,诗人将个人的悲欢与爱国之 情、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具有已往乡愁诗无可比拟的广度和 深度,唱出了时代的共鸣。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3.读完整首诗歌,你有哪些情感体验? 亲情、爱情、哀情、盼统一……
从意象中探寻品味诗歌。 1.《乡愁》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形象)来表达情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导学建议· 在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后,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再次强调 意象的内涵及常见意象的象征内容。
2.“ 乡 愁 ” 本 是 无 形 之 物 , 抽 象 之 极 , 非 常 难 理 解 , 然 而 读 过 《乡愁》这首诗之后,我们非但没有觉得难以理解,反而有一种 “触手可及”的感觉。原因何在?因为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 比喻是一种非常常见又极其实用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当可以起 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难为简易的神奇作用。诗歌中运用了哪 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合作探究
从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请你用抑扬顿挫的音调进行朗读。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课件(共38张PPT)

意象是凝聚着诗人独特情感的事物。 它是作者个性化的抒情表达。
1.余光中曾说:“乡愁如果只有距离,没有沧桑, 是单薄的。”诗中哪一节将乡愁推向深处?从中读 出了什么?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由生离写到死别,由思亲,思乡到思国,层层递 进,情感升华。
2.联读比较,为什么海峡是“浅浅”的?体会诗 人的情感。
——《诗经·蒹葭》
请同学们朗读整首诗,读出回环往复背后那百转千
回的愁绪。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原是一种非常 抽象的情感,但是在这 首诗中仿佛触手可及, 是因为它化作了什么?
助读资料三:余光中《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余光中《当我死时》
两岸相隔,余光中于台湾遥望故土,身份尴尬,归 期渺茫。从黑发到白头,游子的漂泊之旅长达半个世纪。 无法排遣的思归情怀,只能结成浓浓的愁绪,散落在诗 行里,萦回在文字间。纵使是“宽宽“深深”的海峡也 “载不动许多愁”。于是,诗人期盼着,海峡“浅”一 点,再“浅”一点,祖国早日统一,两岸开放交流,你 来这头,我去那头。这是余光中的思归梦,也是和他有 着同样经历的那代有家不能回,望归不能归的台湾客的 思归梦,“浅浅的海峡”里饱含着他们对祖国深沉的爱!
余光中的一生常处于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 多次与亲人聚散离合。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 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 《乡愁》这首诗。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课《乡愁》课件(共19张PPT)

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亲人之思和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 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当堂检测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
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 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拓展延伸
美文鉴赏
拓展延伸
那种仿佛在云里雾里的模糊感觉更牵动人们的情思。 最精彩的是最后一节。看到月亮,就仿佛听到故乡的声音;想在记忆的屏幕上 看清楚故乡的容貌,故乡却隐隐约约、朦朦胧胧。这就是乡愁,这就是被声音和 容貌牵动起来的、梦萦魂绕的乡愁,不离不散的乡愁。把这种飘忽无定的乡愁, 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多少人找不到方法,但多少人表达不出来的,被诗人表达出 来了,一句“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一比喻抒发了情深似海的 愁绪和怀念怅惘的情感,充分表现“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 永具活力。语言的贴切自然、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第4课 乡愁
余光中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3.能理解作者运用鲜明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写法
自主学习
01 晓常识
姓名: 余光中。 籍贯: 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定居台湾。
身份: 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作品: 《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 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 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
(1)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 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2)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 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 来来回回的船票。
当堂检测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
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 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拓展延伸
美文鉴赏
拓展延伸
那种仿佛在云里雾里的模糊感觉更牵动人们的情思。 最精彩的是最后一节。看到月亮,就仿佛听到故乡的声音;想在记忆的屏幕上 看清楚故乡的容貌,故乡却隐隐约约、朦朦胧胧。这就是乡愁,这就是被声音和 容貌牵动起来的、梦萦魂绕的乡愁,不离不散的乡愁。把这种飘忽无定的乡愁, 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来多少人找不到方法,但多少人表达不出来的,被诗人表达出 来了,一句“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一比喻抒发了情深似海的 愁绪和怀念怅惘的情感,充分表现“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的老去而渐失,而是 永具活力。语言的贴切自然、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第4课 乡愁
余光中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3.能理解作者运用鲜明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写法
自主学习
01 晓常识
姓名: 余光中。 籍贯: 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定居台湾。
身份: 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作品: 《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 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 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
(1)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 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2)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 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 来来回回的船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白头。”70年代初创作《乡愁》,在
回忆创作时他说︰ “随着日子流失愈 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 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 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 写出了乡愁。可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 的思乡之情。”
读诗技巧温馨提示:
注意语气 语调 语速 节奏 感情 重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细腻品读
读出韵味
读出诗意
并用“ ------之别”的形式概括诗歌每一小节 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感情。
执教者:廖贵山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
走
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近
祖籍 福建永春, 1928年出
余
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
光
赴台。已出版诗集、散文、
中
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代表作
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
《钟乳石》《万圣节》《莲
的联想》《白玉苦瓜》《与
永恒拔河》等。
写作背景
1949年去台湾当时年仅21岁,再还 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 头已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
1972年,台湾,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 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窗棂,洒进房间。一 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 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 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难以 抑制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 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 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 那头……”这首小诗就是当时年44岁的台湾诗人余 光中写下的——
同学们:通过我们想景悟情,你能感悟到这第二节写
的什么之别吗? 夫妻之别——夫妻之爱
第三节朗读提示
恰当运用颤音,表达 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 的哀伤。
第三节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 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想景悟情之三
中秋月圆人团聚,但是当作者历尽千辛万苦、归心似箭
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听不到慈母的唤儿声, 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再也感受不到母亲温情的摩 挲了。含辛茹苦的母亲由于念儿成疾已经长眠于地下了, 那“矮矮的坟墓”便是明证,“矮矮”也正说明母亲溘然 去世已久了!“鬓已星星”的作者在冷风苦雨中直挺挺地 跪在坟前!他撕心裂肺地呼喊着:“娘啊!儿回来了!您 起来看看儿吧!”可是没有回音,眼前只有矮矮的坟墓! 他仿佛又想起多年前离家的晚上:母亲在昏黄的灯下给自 己密密地缝着衣服,“意恐迟迟归”,谁又想到这一迟就 是几十年!总算回来了,却不见了母亲,生死两 茫茫, 天人永相隔!“子欲养而亲不待”痛恨呀,痛恨隔断天伦 的无情世事!这一切的一切只留下浓浓的悲哀。所以坟墓 矮矮,哀痛深深!同学们:通过我们想景悟情,你感悟到
同学们:台湾是所有中国人的心结。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临终前 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 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
2005年温家宝总理也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 ”但可喜的
是,跨越56年的时空,2005年春节台商包机成功启航,台湾的民 航业者第一次将飞机驶到首都机场。一位大陆网民写到︰“知是 前路仍坎坷,却信东风终唤回。 ”时至今日海陆两岸的联系也越 来越密切!相信不久的将来,那浅浅的海峡再也不是阻隔两岸亲 人的天堑,台湾必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大家再次怀着对祖国的 孩子“台湾”的深深的思念与召唤之情再把《乡愁》有感情的朗 读一遍!
家 愁
生小离时之侯愁——求少学年在清外愁思念时母亲 长大后——新夫婚妻离离别愁思念间娇妻
死后别之来—愁—生丧死母隔哀绝愁哀思顺难抑
国 现 在——国思土归分浓裂愁忧思序绵绵
愁
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 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 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 “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意象﹞, 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 物寄情。
托物寄情:寻找意象
四个小小的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复杂 的感情跃然纸上,犹如百川奔向大海,又如 千锋朝向泰山,诗人个人之思与巨大的祖国 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正如诗人自己 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 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把抽象的 乡愁具体化、实 物化,变成具体可感 的 东西,表达 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 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第一节朗读提示
此时作者是少小离家为 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 “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 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因 此要读出对母亲的依恋之感。
第一节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想景悟情之一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喻示人生的少年。所以可以想象为 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起母亲, 但是路途遥远隔着万水千山不能回到她的身边。只有在 昏黄的灯下把这份依恋和思念倾注在信笺里,再小心翼 翼地贴上这小小的邮票。因为只有它可让自己的心儿飞 越万水千山。李白是“我寄愁心于明月”,而作者只能 “唯寄愁心于邮票”了。他仿佛又想到离家的时候妈妈 送他到小村外,关心的话儿说不完,那温馨的春风多像 母亲慈祥的爱抚,那三春的阳光多像妈妈眷眷的爱心, 那风中依依的柳条多像妈妈那不舍的深情。真是邮票小 小,含情依依。同学们通过我们想景悟情,你能概括这 第一节写的什么之别吗?
母子之别——母子之情
第二节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想景悟情之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人也不能尽年少,诚如春去 夏来,少年长成为青年,在一个夏季的中午,一位青年手 一张窄窄的船票,挤在拥挤的船中,他不由想起家中操劳 家务的新娘,美丽贤惠的她一定在计算着他的归期,想起 上次离家时候,她那无限牵挂的含泪的双眼,充满着无尽 的爱恋,虽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 如能长相厮守又该是多么的幸福呀,可是生活却使我们分 隔,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可又想到即将见面,那 时“共剪西窗烛”,再话两地相思情,又是多么的温馨。 一丝淡淡的喜悦又袭上心头,而这一切又离不开这张窄窄 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业:仿写练习
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试仿写一段诗 (以乡愁为主题)
想景悟情之四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纵然抱着
孝养母亲的心,却正如风中树叶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 运,这无情的风喻指了什么样的社会局势?不难理解是 祖国的统一。正如“冬,岁之暮”一样,作者已是人生 的暮年,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他站在高山向大陆眺 望,耳边仿佛传来了亲人的呼唤!想渡,却被那浅浅的 海峡所阻隔!他阻断了多少亲人团圆的梦想,它又使多 少人骨肉分离、天人永隔;这海峡的浩荡之水啊,怎比 得上思乡泪的多、深、重!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旷古 的乡愁之泪啊!他还在想:现在还没有实现祖国的统一, 但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大陆一定会统一!正如雪莱所 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到那时,两岸骨肉 团圆,让那喜悦的泪水肆意奔流“顿做倾盆雨”吧!正 是海峡浅浅,悲怆深深啊!同学们,通过我们想景悟情,
这第三节写的什么之别呢? 母子之别——丧母之哀
第四节朗读提示
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 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 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 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 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 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第四节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 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你能概括这第四节写了家什么国内之容吗别?——恋国之思
研读赏析
乡愁啊乡愁剪不断理还乱!同学们:从诗中哪几个词语可 以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
小时侯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研读赏析: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怎样围绕一个“愁”字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 烈愿望。
懵懂时 乡愁是一件温暖的毛衣 穿的人在这头
乡愁 织的人在那头 上学后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小溪 我站在尽头 母亲在源头
成长中 乡愁是一首悠远的笛乐 他在那头吹 我在这头听
而现在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 看的人在这头
望的人在那头
回忆创作时他说︰ “随着日子流失愈 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 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 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 写出了乡愁。可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 的思乡之情。”
读诗技巧温馨提示:
注意语气 语调 语速 节奏 感情 重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细腻品读
读出韵味
读出诗意
并用“ ------之别”的形式概括诗歌每一小节 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感情。
执教者:廖贵山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
走
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近
祖籍 福建永春, 1928年出
余
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
光
赴台。已出版诗集、散文、
中
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代表作
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
《钟乳石》《万圣节》《莲
的联想》《白玉苦瓜》《与
永恒拔河》等。
写作背景
1949年去台湾当时年仅21岁,再还 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 头已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
1972年,台湾,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 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窗棂,洒进房间。一 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 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 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难以 抑制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 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 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 那头……”这首小诗就是当时年44岁的台湾诗人余 光中写下的——
同学们:通过我们想景悟情,你能感悟到这第二节写
的什么之别吗? 夫妻之别——夫妻之爱
第三节朗读提示
恰当运用颤音,表达 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 的哀伤。
第三节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 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想景悟情之三
中秋月圆人团聚,但是当作者历尽千辛万苦、归心似箭
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听不到慈母的唤儿声, 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再也感受不到母亲温情的摩 挲了。含辛茹苦的母亲由于念儿成疾已经长眠于地下了, 那“矮矮的坟墓”便是明证,“矮矮”也正说明母亲溘然 去世已久了!“鬓已星星”的作者在冷风苦雨中直挺挺地 跪在坟前!他撕心裂肺地呼喊着:“娘啊!儿回来了!您 起来看看儿吧!”可是没有回音,眼前只有矮矮的坟墓! 他仿佛又想起多年前离家的晚上:母亲在昏黄的灯下给自 己密密地缝着衣服,“意恐迟迟归”,谁又想到这一迟就 是几十年!总算回来了,却不见了母亲,生死两 茫茫, 天人永相隔!“子欲养而亲不待”痛恨呀,痛恨隔断天伦 的无情世事!这一切的一切只留下浓浓的悲哀。所以坟墓 矮矮,哀痛深深!同学们:通过我们想景悟情,你感悟到
同学们:台湾是所有中国人的心结。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临终前 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 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
2005年温家宝总理也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 ”但可喜的
是,跨越56年的时空,2005年春节台商包机成功启航,台湾的民 航业者第一次将飞机驶到首都机场。一位大陆网民写到︰“知是 前路仍坎坷,却信东风终唤回。 ”时至今日海陆两岸的联系也越 来越密切!相信不久的将来,那浅浅的海峡再也不是阻隔两岸亲 人的天堑,台湾必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大家再次怀着对祖国的 孩子“台湾”的深深的思念与召唤之情再把《乡愁》有感情的朗 读一遍!
家 愁
生小离时之侯愁——求少学年在清外愁思念时母亲 长大后——新夫婚妻离离别愁思念间娇妻
死后别之来—愁—生丧死母隔哀绝愁哀思顺难抑
国 现 在——国思土归分浓裂愁忧思序绵绵
愁
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 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 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 “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意象﹞, 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 物寄情。
托物寄情:寻找意象
四个小小的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复杂 的感情跃然纸上,犹如百川奔向大海,又如 千锋朝向泰山,诗人个人之思与巨大的祖国 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正如诗人自己 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 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把抽象的 乡愁具体化、实 物化,变成具体可感 的 东西,表达 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 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第一节朗读提示
此时作者是少小离家为 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 “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 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因 此要读出对母亲的依恋之感。
第一节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想景悟情之一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喻示人生的少年。所以可以想象为 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起母亲, 但是路途遥远隔着万水千山不能回到她的身边。只有在 昏黄的灯下把这份依恋和思念倾注在信笺里,再小心翼 翼地贴上这小小的邮票。因为只有它可让自己的心儿飞 越万水千山。李白是“我寄愁心于明月”,而作者只能 “唯寄愁心于邮票”了。他仿佛又想到离家的时候妈妈 送他到小村外,关心的话儿说不完,那温馨的春风多像 母亲慈祥的爱抚,那三春的阳光多像妈妈眷眷的爱心, 那风中依依的柳条多像妈妈那不舍的深情。真是邮票小 小,含情依依。同学们通过我们想景悟情,你能概括这 第一节写的什么之别吗?
母子之别——母子之情
第二节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想景悟情之二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人也不能尽年少,诚如春去 夏来,少年长成为青年,在一个夏季的中午,一位青年手 一张窄窄的船票,挤在拥挤的船中,他不由想起家中操劳 家务的新娘,美丽贤惠的她一定在计算着他的归期,想起 上次离家时候,她那无限牵挂的含泪的双眼,充满着无尽 的爱恋,虽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 如能长相厮守又该是多么的幸福呀,可是生活却使我们分 隔,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可又想到即将见面,那 时“共剪西窗烛”,再话两地相思情,又是多么的温馨。 一丝淡淡的喜悦又袭上心头,而这一切又离不开这张窄窄 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业:仿写练习
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试仿写一段诗 (以乡愁为主题)
想景悟情之四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纵然抱着
孝养母亲的心,却正如风中树叶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 运,这无情的风喻指了什么样的社会局势?不难理解是 祖国的统一。正如“冬,岁之暮”一样,作者已是人生 的暮年,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他站在高山向大陆眺 望,耳边仿佛传来了亲人的呼唤!想渡,却被那浅浅的 海峡所阻隔!他阻断了多少亲人团圆的梦想,它又使多 少人骨肉分离、天人永隔;这海峡的浩荡之水啊,怎比 得上思乡泪的多、深、重!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旷古 的乡愁之泪啊!他还在想:现在还没有实现祖国的统一, 但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大陆一定会统一!正如雪莱所 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到那时,两岸骨肉 团圆,让那喜悦的泪水肆意奔流“顿做倾盆雨”吧!正 是海峡浅浅,悲怆深深啊!同学们,通过我们想景悟情,
这第三节写的什么之别呢? 母子之别——丧母之哀
第四节朗读提示
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 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 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 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 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 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第四节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 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你能概括这第四节写了家什么国内之容吗别?——恋国之思
研读赏析
乡愁啊乡愁剪不断理还乱!同学们:从诗中哪几个词语可 以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
小时侯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研读赏析: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怎样围绕一个“愁”字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 烈愿望。
懵懂时 乡愁是一件温暖的毛衣 穿的人在这头
乡愁 织的人在那头 上学后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小溪 我站在尽头 母亲在源头
成长中 乡愁是一首悠远的笛乐 他在那头吹 我在这头听
而现在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 看的人在这头
望的人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