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雨意象谈杜甫的忧患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日期:2008-03-27

作者简介:钱爱娟(1979-),女,河南焦作人,洛阳理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从风雨意象谈杜甫的忧患心理

钱爱娟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素有“诗圣”之称的杜甫,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诗歌艺术方面有着无所不能的才华。同

时,忧愁类风雨意象贯穿杜甫大半生时光,在不同人生阶段体现诗人互相渗透而且侧重不同的忧患心理,展示了诗人理想的失落、人生的凄寒、对故乡的渴望、对事实的慨叹以及风餐雨卧的漂泊状态。关键词:杜甫;风;雨;意象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08)03-0039-05

●文学研究

2008年9月第8卷第3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JournalofHebeiUniversityofEconomicsandTrade

(ComprehensiveEdition)Sep.2008

Vol.8No.3

杜诗中的风雨意象突出在人生历程上有深、广、细三个特点,与杜甫一生相应,呈现出一种由上升到降落、在降落中抗争的整体趋势。风雨的剥夺性的破坏力对杜甫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杜甫的心境在此表现为向下的压抑和痛感,表现得或激愤、或烦闷、或哀怨、或消沉、或窘迫。

一、春风渐逝,雨中凋落

35岁之前是杜甫少壮漫游时期,此时风雨意象

在诗中呈以积极向上的姿态,陪衬得意与自信之情。此时的诗人有华馆、庄园的庇护,风雨中是一片承平之世。比如《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中的:“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表现了略显无聊的闲情逸致。《李监宅二首》其二云:“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凸显了高贵而不显露、开阔亦带灵动的宅景,为下文赞美主人的好客作了铺垫。《夜宴左氏庄》诗曰:“林风纤月落,云露静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苇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首句描写了庄园静夜景色:微风起于林间,纤纤初月已落。舒缓的语调与和谐恬静的景物相照应,看出诗人对此情此景的陶醉。

然而这样承平的、令人陶醉的画面很快便被现实所击破。《壮游》曰:“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35岁时,杜甫自齐、鲁归来,应诏就试而不第,之后旅食京华,生计渐

困,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奔走权门、四处干谒的屈辱生活。诗人经历了一场眼光向下的革命,醒悟到人生的不可把握,同时省视自身,发现已届而立之年,人生道路却开始困惑,风雨意象中因此而注入了对人生凋落的叹息和对时间流逝的感喟。“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曲江三章章句五首》其一);“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①这三句诗代表了杜甫此一时期风雨意象所表现的三个方面:自我价值凋残于风雨中;人民涕泣于风雨中;国家动摇在风雨中。风雨忧患的画卷逐步展开: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環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秋雨叹三首》其三)(仇注曰:老夫稚子,自述旅居情事。日者君象,土者臣象,日暗土污,君臣俱失其道矣)②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载:“自去岁(天宝十二载)水旱相继,关中大饥。……上忧雨伤稼,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

‘雨虽多,不害稼。’上已为然。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水灾,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

天下无敢言灾者。”③

《秋雨叹三首》即写于此时。对

比诗人少壮时期同样的一首苦雨诗《临邑舍弟书至苦雨》,后一首旨在安慰遭受淫雨之苦的人。诗中也有“郡国诉嗷嗷”为灾民而忧虑的话语,却总显得分

39

2008年第3期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量不足,且诗末“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却倚天涯钓,犹能擎巨鳌”两句,朱注为:“言我虽泛梗无成,犹思垂钓东海,以施制鳌之力。水患岂足忧耶。盖戏为大言以慰之耳”,④可见他的一片豪情之中对淫暴之雨带来的灾难还体会不深,颇有浪漫主义、狂放、自信的色彩。陈贻焮在《杜甫评传》中也说:“从现存作品看,杜甫反映社会现实情况最早的诗歌,当首推《临邑舍弟书至苦雨》。这诗虽写到了洪水灾情,却无后期深切同情民生疾苦的沉重心情,而且联想所及,只是个人美妙的前景和强烈的自

信。”

相比较下,在《秋雨叹三首》中诗人的忧患意识已明显加强了,而且更加贴近生活和百姓。另外,以上四首诗,也写到了旅居中的苦雨心情,在无情风雨的腐蚀下,柑橘萧条、

秋草烂死、农夫焦灼、胡雁南飞,都可以看作是诗人自己处境的象喻、忧患心理的外化,凋落的心情与凋落的景象相遇和,而儿童稚子无忧无虑地嬉戏,却更反衬出诗人的烦闷焦虑。

二、屡经辗转,风雨相逼

此后杜甫经历了陷贼、为官、失官、弃官种种挫折,且屡经辗转,经历了出生入死和惊涛骇浪,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风雨意象相应地也渐渐向沉重社会和朴素情感过渡,“秋风”、“悲风”、“秋雨”等意象较多起来,它们与诗人心态相对应,集中于表现对社会风尘混乱的伤叹和自我不遇的烦恼与失官后的怀疑与苦闷。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哀王孙》)陷贼时,杜甫得机目睹了皇城的血腥场面,“东风”吹来的是血腥味,象征着混乱和残忍。“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羌村三首》其二)“北风”的萧杀与强劲,给人紧迫、压抑的感受。诗人痛感“毁庙天飞雨,焚宫火徹明”

的社稷之危,同时也表现出“斜日当轩盖,高风卷旆旌”(《奉送郭中丞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的自信与希冀。面对毁灭性的一切和自身的漂泊,诗人开始质疑:“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北征》)雨露象征着皇恩,自然万物自随生理,雨露恩泽没有偏私,而自己偏偏进不能报国、退不足守园,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不平之声。不仅自己如此,《夏日叹》中说:“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仇注:“有感时政,而叹久旱为灾,雷比政令,雨比恩

泽,鱼鸟言万物皆枯。”⑥

以雨露比恩泽并不源自杜

甫,却是他沉痛地提出了质疑与哀叹。

759年7月,杜甫弃官赴秦,从此开始了做客天

涯、心念苍生的浪迹生活。杜甫在秦州只度过了一个秋季。宋玉《九辨》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文人悲秋是对生命意识、时间意识的哀叹,弃官飘零的杜甫更是易感于此,秋风、秋雨、朔风、塞雨充斥在诗歌中,突出了风雨意象的边缘性、荒凉性和寥落性,“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宿赞公房》)令诗人伤感的风吹叶落,风寒物藏,同时也是诗人自我人生的象喻。

三、千愁万绪,风雨时事

杜甫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开华州,居秦州而见弃,在同谷作了短暂停留之后辗转逃难来到成都,

从此开始了他“五载客蜀郡”⑦

的生活。蜀中多雨,淅

沥的小雨下起来就没个完,天气的阴霾自然会引起爱国忧民的诗人的伤感,他伤感到自己的流落,再由自己的流落联想到国运的不济,由战争的频繁联想到未来的渺茫,喜怒哀乐在风雨意象中都有体现。

成都初期,杜甫离战区较远,当时是“中原鼎

沸,剑外小康”

,但联想到万方多难的世途,阴沉低落的心情仍不能好转。如《客亭》:秋窗犹曙色,落木会高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圣朝无弃物,衰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高风枯木在这里是悲己伤客类意象,全诗以秋色秋风起兴,表示自己已不堪摧残。此外还有:“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发阆中》)风雨的阴霾象征映射着身心的低沉与愁苦;“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山寺》)寒风刺骨映射着生活的艰辛;

“雨声传两夜,寒事飒高秋。”(《村雨》)夜雨伤神最不耐万般愁绪的侵袭;“谩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绝句三首》其三)春天本是希望的季节,但狂风不仅吹落花儿,且阻碍了行船,令人焦灼。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悲秋》)以凉风起兴,下言群盗纵横,象征时事令人焦虑。《散愁二首》诗曰:“久客宜旋旆,兴王未息戈。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百万传深入,寰区望匪他。司徒下燕赵,收取旧山河。”此诗作于初入蜀州时。蜀天多阴雨,令诗人联想到连年不断的战争,但适逢李光弼破了安太清、史思明之后,所以末尾处又表现出殷殷之希望和期待。《对雨》诗曰:“茫茫天涯雨,江边独立时。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雪岭防秋急,绳桥战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