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MBA管理类联考综合写作真题和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MBA管理类联考综合写作真题及答案解析
写作
▶论证有效性分析
本小题30分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
如果我们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飞等人的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一套理论:
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

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既然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那么在选拔官员,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

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

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吏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

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

既然依靠设动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准。

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出于好利恶喜的本性就会掲发官员的以权谋私。

▶陈君华老师解析:
结论:国君只要利用奖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

最好应该攻击的五个逻辑问题,分别是:
1.古人的观点未必正确,更不能不加批判和反思地直接作为现在治国的基础。

而且法家的观点,在先秦时期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

除了法家,还有儒家、道家、农家……以及后来西方的各种各样的政治法律理论,为什么非要以法家作为现在治国的理论基础?
何况历史上以严刑酷法治国的商纣王、秦始皇等都没有好的结局。

2.利用奖罚来治理臣民,也许是必要的,但以此推出只要利用奖罚就能把臣民治理好,就犯了混淆充分条件的逻辑错误。

试想,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天灾人祸导致过度贫困、民不聊生,或社会上的严重不公正,导致群情激愤,这个时候,单纯的奖罚就未必有效了。

而且国君奖罚的对象、时机、程度、公平性如果不恰当,甚至倒过来会直接导致更严重的民愤。

还有,某些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义士,如果他们就要致力于推翻你的暴政,你国君怎么奖励怎么惩罚他,很可能都是没用的。

3.就算世界上不存在什么绝对廉洁的人,但相对来说,还有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相对更廉洁些。

所以,任用相对廉洁的人,就是有可能的。

同时,因为他们相对廉洁一些,所以任用他们在防治贪腐、廉政建设的成本上,应该要比任用贪心重的人更低,监管也更加容易。

4.监察官也是人,也有可能以权谋私,所以依靠检察官确实未必能完全杜绝谋私,但不能因此就推出监察官完全没用,这种方法不合理。

因为他们多少可以减少别人的谋私啊,而且勾结谋私的概率也应该比没有监察官时官吏独自谋私的概率更低。

5.监察官方法不合理,就能推出臣民监督揭发的方法合理可行吗?试想,如果没有检察官,国君又怎么知道臣民知道某官员犯罪而不揭发呢?臣民揭发某官员之后,如何判断这些揭发的真假?还有,臣民和官员之间的相互包庇,也是臣民监督的方法无法解决的。

▶田然老师解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
如果我们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飞等人的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一套理论:
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

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

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1、条件缺失:利用赏罚也不足以治理好臣民,还需要其他条件。

这是典型的“只要……就”形式的条件缺失。

既然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那么在选拔官员时,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

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2、推断不当:人的本性好利恶害不能推断出没可能、没必要寻求廉洁之士。

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

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吏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

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

3、混淆概念:好利恶害不能跟以权谋私这个概念随意替换。

监察官是人,可能好利恶害,但不能说成以权谋私。

前者是人的本性,后者是实际行为,不能把所有监察官一概而论。

因此,也就不能推出会共谋私利。

4、论据虚假:由于共谋私利这个理由并不恰当,所以,设置监察官是否是合适的方法还有待讨论,不能简单的下定论说不合理。

既然依靠设动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准。

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出于好利恶害的本性就会掲发官员的以权谋私。

5、自相矛盾:臣民虽然未必是监察官,但也是人,按照文中逻辑,就也会跟监察官一样以权谋私最终造成共谋私利。

如果监察官因为是人,这个方法行不通,那么让臣民监督,也就同样行不通。

▶论说文写作
本小题35分
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家企业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呢,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有人主张投资扩大生产,因为根据市场调查,原产品还可以畅销三到五年,由此可以获得可靠而丰厚的利润。

有人主张投资研发新产品,因为这样做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风险背后可能有数倍于甚至数十倍于前者的利润。

▶陈君华老师解析:
今年的论说文解析:
比较好的立意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决策》。

题目涉及到两种观点:第一,主张扩大生产;第二,主张研发新产品。

当然,在逻辑上我们也可以推出,还有第三种思路,平衡的思路:一部分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一部分资金研发新产品。

所以,这道题目,理论上考生可以写第一种观点的合理性(现实的市场和利润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什么……),也可以写第二种观点的合理性(创新和未来的市场、利润是重要的,为什么……),也可以写第三种观点的合理性(既要立足现实,也要放眼未来……)
不过,严格来说,第三种写法,多少有些问题。

因为题干是这样写的:“一家企业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呢,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所以,题干只是预设了两种选择。

因此,在两种可能性里选一,应该是最扣题的,最安全的。

还有,不管你选择第一种观点,还是选择第二种观点来作为你自己的论点,你必须要对另一种观点做出回应(实际上就是批驳),否则你的审题不够全面,按理也要扣分。

最后,本题更难的一点是,无论你是简单地选择前面三种观点的哪一点,都有可能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你又不知道这家企业的具体情况,你怎么能自说自话、指手划脚地说要扩大生产,或要研发新产品呢?你想想,你这样写,阅卷老师会觉得你懂管理吗?
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文章写作过程中要尽量体现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辨证思维来。

也即本题最好的立意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决策》。

文章的提纲可以这样搭建:
第一段,引述题目材料,引出决策问题。

第二段:也许有人会赞同第一种观点,主张扩大生产,因为理由是……;也许有人会赞同第二种观点,主张研发新产品,因为理由是……。

但是,我要说:你知道这家企业的具体情况吗?不知道这家企业的具体情况,你又怎么能指手画脚,自作主张地给别人做决策呢?
第三段:我认为,如果这家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还是不错的,没有什么眼前的生存危机,那么,就应该主要着眼于未来……;如果这家企业当下的生存都严重成问题,那么,现在就应该努力追求可靠的利润。

第四段,联系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这样,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而不能不了解具体情况,就指手画脚、胡说八道。

比如保洁洗发水的广告设计。

第五段,但是很遗憾,不了解实际情况而瞎决策、瞎指挥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比如王明……
当然,论说文的审题立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我个人的意见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顺我者昌,是很有可能的;但逆我者亡,就未必啦。

比如,如果你立意为《全面考虑各种意见做出正确决策》,也完全是可以的。

▶田然老师解析:
使用田然老师我的PAY审题法,可找到正确写作要点。

本题的P(Problem痛点)是企业到底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还是用于研发新产品。

A(Attitude态度)是支持后者。

因为原题有“虽然……但是”这个明显的态度词,而且说了“背后是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前者的利润”。

所以,命题人是支持选择研发和创新的。

本题的Y(Key Word关键词)就是以上的“有限的”、“还是”、“虽然、但是”、“数倍甚至数十倍”。

这些Key Word,可以帮我们找到Problem和Attitude。

没有这些Key Word,我们就不能确定本题是必须取舍,本题是倾向后者。

有了这些Key Word,我们就可以做出这个判断。

考生注意,这里面有“有限的资金”和“还是”这个词,还是指的是“or”的关系。

所以,首先,本题肯定不能写成既要扩大生产,又要研发新产品。

这样“骑墙派”和“和事老”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

原题已经设置成二选一,不能妄图篡改原题。

写成既要扩大生产,又要投入研发的文章,属于偏题作文,预计在15分上下。

本题正确的元素是“决策”、“承担风险”、“舍短期为长期”、“创新”。

有些同学会单写创新,这里回应——单写“创新”属于勉强合格立意,预计分数在18-20分,但很难更高。

写“勇于创新”属于合格立意,可以得到20-22分。

大家要注意,创新和勇于创新是不同的两个主题。

这里勇字很重要。

本题含有舍短为长的决策和冒风险做取舍的内涵,所以不是单单创新。

而是有个复杂背景和选择难题的创新。

本题较好立意可以是:
1、舍短为长,勇于创新
2、敢冒风险,勇于创新
3、着眼长远,敢冒风险
4、着眼长远,勇于创新
以上四个立意,都可以有23分以上的起评分,属于很好的立意。

总之,本题准确的立意应该是:
1、着眼长远或舍短为长之间二选一
2、敢冒风险或敢于取舍之间二选一
3、创新
应该是以上三个选项的两两结合,比较合适。

为什么不能单写创新?因为本题的创新是在一个难题背景下的创新,不是简简单单舒舒服服的创新。

我觉得最佳立意选择是这三个选择里,第一个选择,使用“着眼长远”这个词比较好,比另一个词好。

第二个选择的敢冒风险和敢于取舍,咱们使用这个共同得“敢”字,但是风险和取舍不作为首要重点,因为风险和取舍这两个主题词考场无论写哪个,都不好写(当然如果你特别会写这两个,亦可,我只说对于多数考生不容易写)。

接着选择“三、创新”。

所以,我认为最好的立意是——着眼长远、勇于创新。

(这个勇,就是敢于冒风险,敢于真刀真枪做出选择,本题单写勇于创新也是还可以的,前面已说)
▶都学网刘连帆老师独家范文:
锐意创新,着眼未来
当一个企业遇到是选择投入有限资金扩大生产,还是研发新产品的困境时,企业要依据当前企业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抉择。

投入有限资金扩大生产,虽能解决暂时性资金流转局面,但不是最佳选择,企业应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全力进行研发,锐意创新,着眼未来。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前进动力。

当今世界正在开展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一次工业革命,这是时代进步的大势所趋,全球的任何一个国家、社会、企业、个人都将全面地被这场洪流所冲击。

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这场新技术革命,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将挑战转化为进步的机遇,抓住时代变革的先声,以创新为利器,突破技术和规模瓶颈,壮大企业自身实力,占领技术革命的制高点,确立领先的行业优势。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

古语有云,变则通,通则久。

企业通过创新战略,可以不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焕发企业活力,从企业内部进行改造,打造符合新技术时代需求的产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营销渠道,更为精准快捷地将优质产品送到需求客户。

一个企业如果不去创新,不去研发,那么这个企业将失去未来。

华为,通信领域的时代领跑者,正是重视创新研发,才有了今天的行业地位和社会荣誉。

华为在2012年底已拥有7万多人的研发队伍,从1992年开始,华为就坚持将每年销售额的至少10%投入研发。

如此的创新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创新不是停留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践行。

企业不仅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创新,也要从行为的高度落实创新。

在人才方面,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给予研发的空间和丰厚的报酬鼓励,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员工创新能力。

在组织架构方面,要成立独立研究室和创新研发部门,给予充分的权利调动资源投入研发。

在高层管理方面,要把重视创新,鼓励创新观念深入到每一个高层的内心,由内而发地认同创新,支持创新。

当然任何的创新行为,不能以牺牲公司生命为代价,要注意权衡创新战略的付出和代价。

锐意创新,着眼未来,风宜长物放眼量。

企业重视创新,投入创新,得到的不仅仅是新的产品,新的市场,而是新技术时代的先声夺人,遥遥领先。

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由内而外地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在举世变革的百家争鸣背景下,将新技术革命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和冲击,转化为企业与时俱进,向前发展的机会。

2018考研管综写作论说文历年真题(1)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魏十力先生在《十力语要》(卷一)中说:“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之夫,莫名所以,曾无一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个人无牢固与永久不改职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一途,到其余千途万途,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


【参考答案】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提醒,乍一看,无从下手,仔细一看,从喜好运逐风气,从两大病方面可以得到启示。

即国人喜好一窝蜂,好的东西也是一哄而上,而坏的东西易群起攻之。

从这里面可以找到突破口。

以下是参考立意方向。

在展开分析时,从以上两方面,这种现象两方面展开分析原因,表明立场,提出建议,从这上面去拟结构容易展开。

范文:
不创新,就死亡
爱迪生为什么发明出电灯、电话?因为他有创新意识;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因为他不盲目屈从于前人的思路;陶渊明为何能名留青史呢?因为他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气。

然而如同魏十力先生所言,“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气。

”因此,现代中国的文化,总缺乏一个不同之音,缺乏创新的精神。

分论点一:创新有助于文化火花的闪耀。

举例: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古代近代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分论点二:创新有助于科技的发展。

举例:爱迪生发明电灯、电话,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分论点三:不止科技文化需要创新,社会发展也是如此。

只有独立创新,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才有助于人才创新,社会发展。

举例: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

日本的明治维新。

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人人都可为圣贤,就是伟大的开始。

生活需要独立,社会需要创新,为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更需要我们去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去开创新天地,有比我们的父辈、比先人更辉煌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