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言的古籍文献
元明清文学方言俗语辞典
元明清文学方言俗语辞典
1元明清文学方言俗语辞典
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元明清时期的文学实属精品。
但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有时会遇到语言上的障碍:因为当时宋元明清文学中使用的是当时的方言或俗语,很多没有被收入现代汉语里。
为了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就出现了《元明清文学方言俗语辞典》,帮助人们系统地研究掌握宋元明清时期的语言文化。
2作用
《元明清文学方言俗语辞典》是一部综合性古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编著。
这部辞典集中收录了宋元明清时期的方言、俗语、俚语、谚语、谐音,以及其他地方特产语、典故等,记载的内容涵盖广泛,约有五千余条,每条记录都非常详细,如全文引篇、释义、出处、语言、地理、文学等,史料有关详实准确。
这部辞典丰富了宋元明清文学古文研究的数量与内容,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3小结
《元明清文学方言俗语辞典》是一部非常精美而且实用的古籍,集中收录了宋元明清时期语言文字方面的重要内容,为学者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方便。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宋元明清文学,《元明清文学方言俗语辞典》是研究者必须掌握的古籍,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中国词源学著作
中国词源学著作
中国词源学著作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比较知名的作品:
1. 《语言学大辞典》:中国学者李劼人主编的辞书,收录了大量词汇的来源、发展演变等内容,是词源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2. 《中国古代方言考释》:中国学者陈寅恪的著作,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方言的起源、分布与演变。
3. 《中国古代音韵学史》:中国学者彭德怀的著作,详细论述了中国古代音韵学的发展历程与变化规律。
4. 《汉字源流字典》:中国学者方志敏编写的汉字字源参考书,详细解析了汉字的历史演变和构造规律。
5. 《汉字源流故事》:中国学者徐鹏志的著作,通过讲述汉字的历史故事和相关的文化背景,揭示了汉字的意义和形态演变。
这些著作都对研究中国词源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对于深入了解中国语言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扬雄《方言——精选推荐
《方言》中“曰”、“为”、“谓之”训诂术语研究《方言》全称《輶軒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专门研究方言的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著作,作者扬雄。
“輶軒使者”是借用周秦时代的说法, 意思是专管方言和风俗调查的官员, 实际上是扬雄自称。
“绝代语”就是古代语, “别国方言”实际上就是别的地方的方言。
这就是说, 这部著作是解释方言和古代语的, 但主要还是解释方言的。
中国的语言研究始于汉代,当时的研究工作主要在语义方面。
《方言》是汉代语义研究的代表之一,且因其是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书,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晋人郭璞在《方言注序》中称《方言》是“真洽见之奇书,不刊之硕记”。
书中保存了汉代的方言和通语,通过它可了解汉代方言的状况和先秦方言的分布, 为我们探讨汉代方言通语的异同变化和古音,研究整理古汉语方言词汇发展历史,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料,有助于研究汉代的词汇、探讨古音、考求语源。
《方言》在体例上仿《尔雅》,但在词义的解说上,比《尔雅》更精密细致,它不仅说明同义词的地域分布,而且还能够辨析词义的细微差别,是研究训诂学的必读之书。
扬雄和他的《方言》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创了语言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创建了一门新的语言科学——方言学, 丰富了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内容, 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方言》一书中的具体释词方式约有两种:一是先列出一个词,然后分别说明各地的称谓;二是先列出一组同义词,用通语加以解释然后分别说明各地的区别。
在用这两种方式进行释词时,扬雄采用了丰富的训诂术语。
这些术语或用于解释词义,或用于辨别词语的差别,或用于阐明全篇大意。
对《方言》术语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方言》的解读, 有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汉代训诂全貌,更有利于我们今天训诂理论的建设和发展。
本文将对《方言》所使用的“曰”、“为”、“谓之”等几个术语的使用情况加以探讨。
“曰”、“为”、“谓之”这几个训诂术语的作用基本相同,略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叫”“叫做”,且通常位于被释词的前面。
古代人关于方言的书
古代人关于方言的书方言是指同一个语言内部的一种变体,主要由区域和社会因素所影响。
古代人对于方言一直非常关注,许多学者和文人都研究过方言,并著书作文来剖析方言的演化和特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本古代关于方言的著作。
《方言》《方言》是汉代马融所著的一部经典方言著作。
它是古代研究方言的第一部专著,也是现存最早的方言学著作。
《方言》主要记载了中国各地的方言特点和差异,对于古代方言状况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本书分为十篇,每篇又细分为若干章节。
马融以父亲马援巡视边疆时的所见所闻为基础,系统地收集了当时各地的方言资料。
他通过分析这些方言资料,总结了方言的特征和演变规律。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研究方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方言音韵》《方言音韵》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著的一本方言学著作。
该书是古代最早研究方言音韵的著作之一,对于方言研究的方法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韩愈在《方言音韵》中提出了“取音韵旁注《康熙字典》字”之说,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字形和字音的对应关系来研究方言之间的差异。
他还总结了方言在音韵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并提出了方言演化的观点。
《方言通考》《方言通考》是清代学者李陵所著的一本综合性方言学著作。
这本书是古代最重要的方言学著作之一,它将方言分为六大类,详细记录了各地方言的发音、词汇、语法和变体等方面的内容。
《方言通考》采用地理分区法,将中国方言划分为南北方言和西南方言,然后再进一步划分为东南方言和西北方言。
除此之外,书中还对方言的地理分布、方言词汇和语法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总结。
《方言粗考》《方言粗考》是清代方志学家郑方所著的一本方言学著作。
该书以地理志的形式,系统地记载了中国各地方言的特点与差异。
郑方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考证,详细记录了各地的方言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情况。
他对于方言的分类和方言之间的联系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方言粗考》因其系统性和准确性而成为方言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这几本古代人关于方言的著作对于方言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方言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遐迩贯珍》的研究
《遐迩贯珍》是明代李时中所编的一部辞源类书籍,共分为30 卷,是古代汉语方言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
本文将从文献价值、编纂思路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对《遐迩贯珍》进行探析。
一、文献价值1.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方言《遐迩贯珍》在内容上广泛涉及了中国各地不同口音的方言,其中不乏一些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的方言,因此它是对古代普通话发展和各地方言演化的一个珍贵纪录。
在《遐迩贯珍》中,不仅包含了一些文学作品的方言,还涉及到了经史子集等官方著作的方言,可以为我们探究当时的语言变迁提供有力的证据。
2.记录了当时社会面貌《遐迩贯珍》收录的内容十分广泛,内容不仅涉及到语言文字方面,而且还包括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
例如在《遐迩贯珍》中,有记载风俗习惯,财经生活等的资料。
这为我们了解明代中国的社会历史提供了实证资料。
二、编纂思路《遐迩贯珍》的编纂思路是以字为核心,围绕字的形、音、义、用等方面进行解释和补充。
具体来说,其编纂思路主要有三点:1.侧重阐述字的形、音、义、用《遐迩贯珍》的编纂思路非常注重字的形、音、义等,可以说是一本字典或辞书。
在字形方面,《遐迩贯珍》详尽地解释了每个字的笔画相关知识;在音韵方面,则详细地讲解了字音和读音;而在义方面,则是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解释字的含义;最后,在用方面,则融合了不同来源的文献材料,整合呈现各个字汇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
2.涵盖各个领域的知识《遐迩贯珍》是一部贯通方言、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哲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的文献。
在编纂过程中,秉持着不断丰富知识体系的思想,竭力收集方言、古籍,以及各个领域的知识,使这部书成为一部贯穿众多领域的汉语方言研究文献。
3.遵循通俗易懂的原则《遐迩贯珍》的编纂思路遵循了通俗易懂的原则。
李时中深知语言学的重要性,为使语言学家更好地理解,他在编纂过程中,力求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去解释和说明文字、注音音韵、论语义义等,从而使《遐迩贯珍》成为一本通俗易懂的文字读物,方便更多人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方言。
《方言》是我国最早的词典,其作者是
《方言》是我国最早的词典,其作者是《方言》是我国最早的词典,其作者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作者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
《方言》是汉代训诂学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也是中国第一部汉语方言比较词汇集。
它的问世表明中国古代的汉语方言研究已经由先前的萌芽状态而渐渐地发展起来。
《方言》被誉为中国方言学史上第一部“悬之日月而不刊”的著作,在世界的方言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
字子云。
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
为西汉时与司马相如齐名的,汉代最受推崇的经学家、象数哲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和语言学家,辞赋成就媲美于司马相如,世称“扬马”。
主要内容:《方言》经东晋郭璞注释之后流传至今。
今本《方言》计13卷,大体轮廓可能仿《尔雅》体例,但卷内条目似不及《尔雅》严格有条理。
大体上,卷一、二、三是语词部分,其中有动词、形容词,也有名词;卷四释衣服;卷五释器皿、家具、农具等;卷六、七又是语词;卷八释动物名;卷九释车、船、兵器等;卷十也是语词;卷十一释昆虫;卷十二、十三大体与《尔雅》的“释言”相似,往往以一词释一词,而没有方言词汇比较方面的内容,与前10卷大不相同。
何九盈先生怀疑最后2卷可能原来是分作4卷的(扬雄自己说全书是15卷),且扬雄生前并没有把《方言》写完,现在的后2卷原本只是写作提纲。
后扬雄因病去世,没有来得及把这2卷中有关方言的对比写进各条之下,以致成了未最后完成的书稿。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词典;而《说文解字》才是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他在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完成了这部中国古代字书的奠基之作。
该书原有十四篇,叙目一篇。
正文以小篆为主,收入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还有古文、籀文等异体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在流传中被改动较多,现在的版本由宋朝徐铉校定,和原书出入很多,徐氏本的篇目很多,每篇又分成了上下两卷,总共三十卷,收入九千四百三十一字,重文一千二百七十九字,解说十二万二千六百九十九字。
方言学与音韵学论著目(供研究生参考)
方言学一、古代方言1.方言西汉杨雄著,晋郭璞注。
四部丛刊影印本。
《方言》全名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原本15卷,今存13卷。
杨雄以周秦残存的方言材料为基础亲自向从全国各地来京的人士调查他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用了27年时间,到他70岁(公元17年)才完成这一工作。
《方言》体例仿《尔雅》,类集古今各地同义词语,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并于每组词语后说明其通行区域。
书中所收词语,还掺杂少许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比较词汇集。
参看《中国语文》1956年第5期周因梦《扬雄和他的<方言>》。
2.方言疏证清戴震著。
《四库全书》本,《戴氏遗书》本。
3.方言笺疏清钱绎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据红蝠山房刊本影印本,1984年5月出版,末有《宋本方言校勘记》。
中华书局1991年11月出版李发舜、黄建中点校本,未附罗佑保《方言笺疏索引》。
4.方言音释丁惟汾著。
齐鲁书社1985年1月初版。
5.方言校笺及通检周祖谟校笺,吴晓铃通检。
科学出版社1956年9月初版。
6.杨雄方言研究刘君惠、李怒豪、杨纲、华学诚著。
巴蜀书社1992年10月初版。
7.续方言新校补、方言别录、蜀方言清张慎仪著。
张永言点校。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初版。
书首有张永言《点校前言》,对三书内容作了介绍与评论。
《续方言新校补》是杭世骏《续方言》、程际盛《续方言补正》的订补本,汇集了见于六朝以前古籍的方言俗语和方言资料,这较前二书详审。
《方言别录》原名《唐宋元明方言国朝方言》,实际是前书的续编或补编,取材范围广泛。
《蜀方言》原名《今蜀俚语类录》,主要收录见于记载当代仍然行用的四川方言词语,一一考其本字,徵引广博。
8.唐五代西北方音罗常培著。
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院1933年印。
9.蜀语校注清李实原著。
黄仁寿、刘家和校注。
巴蜀书社1990年6月初版。
10.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董遵章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7月初版。
古代人关于方言的书
以下是一些古代关于方言的书籍:
1. 《方言》:由西汉学者扬雄撰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方言学著作。
书中收集了古代各地的方言词汇,对研究古代汉语方言具有极高的价值。
2. 《尔雅》:成书于汉代,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词典,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方言词汇和解释。
它对后世的词典编纂和方言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方言疏证》:由清代学者戴震撰写,是对扬雄《方言》的校订和解释,对研究古代方言具有重要意义。
4. 《音学正宗》:明代学者陈第撰写,是研究古代音韵学的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对方言音韵的探讨。
5.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明代学者郭茂倩编写,对照了古代和当时的字音,其中也涉及了方言的差异。
6. 《老乞大》、《蓝鼎元方言》:都是明清时期的地方志文献,记录了当时各地的方言土语。
7. 《广韵》、《集韵》:分别是北宋和南宋时期的韵书,记录了当时的语音系统,其中包含了方言的成分。
8. 《唐音癸签》:明代学者胡震亨编写,研究了唐代的音韵,对了解古代方言有帮助。
这些书籍都是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重要资料,对于今天的方言学家和历史学家来说,它们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研究工具。
《方言》—第一部方言词典
《方言》—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是我国古代出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搜集、解释方言辞汇的书籍。
原名《殊言》,全称是《輶〔you由〕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輶轩”是古代一种轻便的车子,周秦时代天子使臣常乘这种轻车,“考八方之风雅,通九州之异闻,主海内之音韵,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风俗也。
”(《华阳国志》卷十)所以使臣也称“輶轩使”或“輶轩使者”。
应劭[shao哨]《风俗通义·序》上说:“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采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室。
”就是在周秦时,常在每年八月派遣“輶轩使者”到各地调查、搜集方言,回来记录整理,收藏在秘室。
这就是《方言》名称的由来。
《方言》的作者《方言》的作者扬雄(也写作杨雄,公元前53—公元16年),字子云,蜀郡(今四川)成都人。
西汉末年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汉书》扬雄本传称他“博览无所不见”,少年好学,善作辞赋,多识古文奇字,通晓训诂,作《训纂篇》、《太玄》、《法言》等。
扬雄40多岁来到京师,被举荐为郎,“得观书于石室”,“校书天禄阁上”(扬雄《答刘歆书》)。
“輶轩使者”搜集得来的方言资料等,经秦末战乱,到汉代,大部分散失了,只有成都的严君平、临邛[qiong穷]的林闾翁孺“犹见輶轩之使所奏言”(扬雄《答刘歆书》)。
严君平收藏有1000多字,林闾翁孺保存有目录提纲一类的资料。
因为严君平是扬雄的老师,林闾翁孺是扬雄的亲戚,所以扬雄有机会看到它们,就以这些残存的资料为基础,又亲自着手收集。
他趁各地士人和调访士兵来京的机会,常常带着书写工具向这些人作调查,然后汇集整理。
经过27个寒暑的积累,才编成一本9000字的《方言》。
天凤三四年间(公元16、17年),当时的刘歆编《七略》,求观《方言》,被扬雄回绝:“未定,未可以见”,并表示如果刘歆“必欲胁之以威,凌之以武”,强迫他交出《方言》的话,将“缢死以从命”(扬雄《答刘歆书》)。
由此可见扬雄对《方言》是何等的珍视了。
方言序原文及解释
方言序原文及解释
您提到的“方言序”可能是指《方言》一书的序言部分。
《方言》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的重要著作,由西汉时期的学者扬雄所著。
该书详细记录了当时各地的方言词汇,是研究汉代方言的重要文献。
由于《方言》的原文较长,且古代汉语的表述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因此在这里提供《方言》序言的部分原文及解释可能会比较困难。
不过,可以提供一些关于《方言》的概述和背景信息。
《方言》共分为13篇,每篇记录了不同地区的方言词汇。
这些篇章分别是。
1.言吾:记录了扬雄家乡四川的方言。
2.言燕:记录了燕国的方言。
3.言赵:记录了赵国的方言。
4.言韩:记录了韩国的方言。
5.言魏:记录了魏国的方言。
6.言齐:记录了齐国的方言。
7.言鲁:记录了鲁国的方言。
8.言宋:记录了宋国的方言。
9.言楚:记录了楚国的方言。
10.言吴:记录了吴国的方言。
11.言越:记录了越国的方言。
12.言晋:记录了晋国的方言。
13.言梁:记录了梁国的方言。
《方言》的序言部分通常会介绍扬雄编写《方言》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在这部分中,扬雄可能会提到他如何通过实地考察和收集各地的方言资料,以及他对方言分类和记录的方法。
如果您需要《方言》的原文及详细解释,建议查阅相关的古籍版本或现代汉语译注本。
这些版本通常会提供原文、注释和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古代语言学著作的内容。
第六章第三节
在解说语中,刘熙还常常使用一些东汉时期习 用的语词,
传,转也;转移所在,执以为信也。亦曰过所,过
所至关津以示之也。《释书契》 狱死曰考竟。考得其情,竟其命於狱也。《释丧 制》 汉以来谓死为物故,言其诸物皆就朽故也。《释 丧制》)
第四.书中收释了许多名物词,对了解汉代社会风 情,解读古籍颇有助益。 《後汉书· 李固传》 “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 胡粉饰貌,搔头弄姿。‛ 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胡粉,胡,餬也,脂合以 塗面也。(《释首饰》) 晋干宝《搜神记》:‚至一大冢,木中有好妇人, 形体如生人,著白练衫,丹绣裲裆;伤左髀,以裲 裆中绵拭血。‛ 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释衣服》)
‚触牴。‛(卷一) ‚,盛也。‛
说明释词。 ‚掩、翳,薆也。‛郭注:‚谓蔽薆
也。《诗》曰:‘薆而不见。’音爱。‛(卷六)
说明古今方言发生变化。 ‚茫、矜、奄,遽也。
吴扬曰茫。‛郭注:‚今北方通然也。‛(卷二)
说明词义古今演变。‚南楚瀑洭之间,母谓之媓,
谓妇妣曰母姼,称妇考曰父姼。‛郭注:‚古者 通以考妣为生存之称。‛(卷六)
同音为训 阳,扬也;气在外发扬也。《释天》 楣,眉也;近前若面之有眉也。《释宫室》 枷,加也;加杖於柄头,以撾穗而出其糓也。《释 用器》 音近为训 书,庶也;纪庶物也。《释书契》 基,据也;在下物所依据也。《释言语》 盖,加也;加物上也。《释言语》 暑,煮也;热如煮物也。《释天》 仓,藏也;藏谷物也。《释宫室》
4、注意词在语音上的变化,用‚转语‛、‚语之转‛ 等术语来加以表示。 同时说明词的语源。 庸谓之倯,转语也。(卷三)
、铤、澌,尽也。南楚凡物尽生者曰 生。物空尽者曰铤;铤,赐也。连此 澌皆尽 也。铤,空也,语之转也。(卷三) 㷄(huǐ),火也;楚转语也。犹齐言 火 也。(卷十) 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 由女而出为嫁。(卷一) 扬越之郊凡人相侮以为无知谓之眲(nè)。眲, 耳目不相信也。(卷十)
关于方言的原典
关于方言的原典
《方言:中华文化的根基》
吴语:又称上海话、江苏话,是中国本土语言中比较独特的一种。
主要集中在江苏省苏南、上海和浙江省大部地区,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语法和口音,如“搿档”、“邪气”等。
《方言:本土文化的瑰宝》
《方言:民间智慧的结晶》
《方言:中华文化的独特语言》
《方言: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
四川话:也称为蜀语,是流行于中国四川省、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的方言。
它以其独特的发音和语气词而闻名,如“啥子”、“麻溜儿”等。
《方言: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方言:地方文化的摇篮》
闽南语:也称为福建话或河洛话,是流行于中国福建南部、台湾等地的方言。
它有着独特的发音和用词,如“歹势”、“古意”等。
方言,是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如同一道道鲜美的佳肴。
它们或轻或重,或柔或刚,寓含着浓厚的地方色彩。
从古至今,方言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交流,传递着独特的人文气息。
《方言:文化的载体》
吴方言:吴方言又称江浙话,分布在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
以及浙江省大部分地区,是一种较为普遍使用的方言。
吴方言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其中包括许多古老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四川方言:莫找借口,抓子嘛!
闽南语:大家来听我讲,这句话用闽南语咋讲啊?。
《方言》版本流传及文字校订
《方言》版本流传及文字校订《辅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最早见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目前有宋本、明本和清本等不同版本。
为了使《方言》更接近古书原貌,先后有戴震、卢文绍、刘台拱、王念孙、钱绎等人对《方言》进行校订。
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方言》及郭注本逐渐接近古书原貌,为后人对《方言》进行研究扫除了障碍。
标签:《方言》;版本;文字校订传本《方言》全称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序》。
此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中兴馆阁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皆有著录。
今本《方言》十三卷,按照义类标准,其内容大体分为普通词语和专有名词两类。
普通词语共八卷,具体为:卷一、卷二、卷三、卷六、卷七、卷十、卷十二、卷十三。
专有名词共五卷,具体为:卷四“释服制”、卷五、卷八“释兽”、卷九“释器物”、卷十一“释虫”。
一、《方言》版本及其流传情况(一)《方言》宋本1.李孟传刻本《方言》最早的注本是东晋《郭璞注》。
传世《方言》为郭注本。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古的《方言》传本就是宋本,即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浔阳太守李孟传的刻本。
李孟传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卒于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宋史》有传。
李孟传的刻本又称“庆元庚申(1200)会稽李孟传浔阳郡斋刊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李孟传《刻方言序》云:“今《方言》自闽本外不多见,每惜其未广。
予来官浔阳,有以大字本见示者,因刊置郡斋。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予传本于蜀中,后用国子监刊行本校之,多所是正,其疑者两存之。
”周祖谟先生由此认为:“《方言》的宋刻本在北宋有国子监本,在南宋有蜀本、闽本、赣本。
赣本是宋代最晚的一个刻本了。
监本、蜀本、闽本现在都没有看到……李本可能就是重刻的蜀本,也就是北宋监本的第二次刻本。
《方言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方言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方言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扬雄《方言》最早注本。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方言注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方言注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方言注”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方言注十三卷。
东晋郭璞注。
郭璞生平见“尔雅注疏”。
《方言》注本,以郭注为最早。
今本《方言注》十三卷。
然郭氏《方言注序》谓《方言》有“三五之篇”,刘歆与扬雄往来书亦说《方言》十五卷。
然《隋书·经籍志》与新旧《唐书》并作十三卷,是并十五卷为十三卷,当在郭注之后,出于六朝人之手。
郭氏《方言注》全以晋代方言为本,往往举晋代方言与汉代方言比较。
对《方言》不仅加以注释,使原训释更加准确明晰,而且“触事广之,演其未及”,增广了许多内容。
郭氏注内容有下列八项:(1)对原训释加以注释,使词义更加明晰准确。
如“秦晋或曰慎,凡思之貌亦曰慎。
”注:“谓感思者之容。
”(2)用复音词解释原书的单音词,不少复音词是晋代产生或通行起来的。
如“恬,静也。
”注:“恬淡安静。
”(3)用晋时通语解释汉代方言词。
如“台,养也。
”注:“台犹颐也。
”(4)说明语词称谓之所以然之意。
如“生而聋,陈楚江淮之间谓之耸。
”注:“言无所闻常耸耳也。
”(5)说明“语转”。
如“吴越饰貌为竘,或谓之巧。
”注:“语楚声转耳。
”(6)加注字音。
如“好也”条谓“自关而东河济之间谓之媌。
”注:“今关西人呼好为媌。
莫交反。
”(7)说明汉时方言语词至晋时通行区域的变化。
如“好也”条“赵魏燕代之间曰姝。
”注:“昌朱反,又音株,亦四方之通语。
”(8)说明方言词词义的变化。
今语虽与古语同,而其义之广狭别异,或与之相涉者皆申明之。
如“燕齐之间养马者谓之娠。
”注:“今之温厚也,音振。
”王国维云:“景纯注《方言》全以晋时方言为本,虽注而不域于注体焉。
”郭氏《方言注》是《方言》的一部精善注本,由于它的注释,方使文字古奥、训义简括的《方言》能为学者所研习,使《方言》训释变得显达明晰;同时它还是一部增广《方言》的作品,为研究汉至晋代语言的变迁,提供了可靠材料。
汉字名著《方言》
汉字名著《方言》"悬诸日月不刊之书"《方言》一书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他是文学家、哲学家,又是著名语言学家。
《方言》不仅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对方言词汇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在世界语言学史上也是一部开辟语言研究的新领域,独创个人实际调查的语言研究的新方法的经典性著作。
在《方言》尚未完全成书之时,与扬雄相识的张伯松(西汉张敞之孙)就盛赞它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
(《扬雄答刘歆书》)扬雄虽是我国第一部方言专著的编撰者,但方言调查的做法,在周秦时代就已存在了。
扬雄给刘歆的信,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序》中都谈到,周秦时代的每年8月,中央王朝都派出乘坐车輶(yóu)车(一种轻便的车子)的使者到全国各地调查方言、习俗、民歌民谣。
扬雄和应劭称这种人叫"輶輶轩之使",也就是"輶轩使者"的意思。
周王朝的这种做法,本身虽不属于语言科学研究的范畴,它的目的正如东晋人常璩在《华阳国志》中所说:"以使考八方之风雅,通九州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风俗也。
"通过了解各地方言,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加强中央王朝与地方上的联系,这是当时方言调查的目的。
汉朝官方有无此种做法,已不得而知,但刘歆给扬雄的信中说:"今圣朝留心典诰,发精于殊语,欲以验考四方之事,不劳戎马高车之使,坐知傜俗。
"扬雄的回信也说:"其不劳戎马高车,令人君坐帏幕之中,知绝遐异俗之语。
"扬雄是西汉时人,这起码说明,方言调查在汉代可能也是皇帝所关心的一件事情。
但是这种通过輶轩使者调查所得的方言材料,随着周秦王朝的败亡,可能也就成了王朝书库中的尘封散乱之物,西汉前期并未见到有何人加以留心整理。
扬雄提到成都的严君平和临邛的林闾翁孺("林闾"是复姓)"深好训诂,犹见輶轩之使所奏言"。
方言文献
三、有关《方言》的 研究资料(辑佚方面)
1、《方言佚文》l卷 [清] 顾震福辑 附 于《方言校补》后 2、《方言佚文》1卷 [清] 王仁俊辑 在 《经籍佚文》中
四、续补《方言》的书
1、《续方言》2卷 [清〕杭世骏撰 有《杭氏七 种》本、《艺海珠尘》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钱塘汪大钧刊 《道古堂外集》本。 2、 《续方言补正》2卷 [清] 程际盛撰有《艺海 珠尘》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思贤讲舍本 (仅收上卷《续方言补》)。 3、《续方言疏证》2卷 [清] 沈龄撰 沈氏刊本、 清光绪间德化李氏《木犀轩丛书》本
2.西汉第一部比较 方言词汇著作
扬雄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周秦旧资料为起点, 进一步收集和整理各地的活方言,经过27个寒暑 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 汇的重要著作《方言》。扬雄能不为文献记载所 限,而注重直接调查;能不为文字形体所蔽,而 取借字标音、创字标音的做法;能不为《尔雅》 体制所困,而开时地综合研究的先声;其“语之 转也”说.则启示后人“循声探源”、“因声求 义”的方法。
主讲人:丁姣
方言文献
一、汉语方言的研究历史 二、《方言》,郭注及其版本 三、有关《方言》的研究资料 四、续补《方言》的书 五、记述方音的书 六、考证方言俗语的书
一、汉语方言的研究历史
1、周代迈出第一步
据刘歆、扬雄往来书札和应劭《风俗通义序》, 可知远在周代,出于了解民情风俗的需要,政府 即已设置专官做采集方言的工作,所谓“周秦常 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 藏于密室。”从先秦古籍可以看出,已有不少方 言词的著录,像《尔雅》其前八篇,现代学人洪 诚先生认为“没有汉初人增补的痕迹”。专职官 员对方言的采集,权威性词书对方言词的著录, 都说明当时的方言研究工作已迈出了第一步。
周祖谟 《方言校笺》
﹝汉﹞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周祖谟《方言校笺》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第一黨,曉,哲,知也。
楚謂之黨,(黨朗也,解寤貌。
)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
虔,儇,慧也。
(謂慧了。
音翾。
)秦謂之謾,(言謾詑也。
詑大和反。
謾莫錢反,又亡山反。
)晉謂之㦟,(音悝,或莫佳反。
)宋楚之間謂之倢,(言便倢也。
)楚或謂之䜏。
(他和反,亦今通語。
)自關而東趙魏之間謂之黠,或謂之鬼。
(言鬼視也。
)娥,㜲,(音盈。
)好也。
秦曰娥,(言娥娥也。
)宋魏之間謂之㜲,(言㜲㜲也。
)秦晉之間凡好而輕者謂之娥。
自關而東河濟之間謂之媌,(今關西人亦呼好為媌,莫交反。
)或謂之姣。
(言姣潔也,音狡。
)趙魏燕代之間曰姝,(昌朱反,又音株,亦四方通語。
)或曰妦。
(言妦容也。
音蜂。
)自關而西秦晉之故都曰妍。
(秦舊都,今扶風雍丘也。
晉舊都,今太原晉陽縣也。
其俗通呼好為妍,五千反。
妍一作忏。
)好,其通語也。
烈,枿,餘也。
(謂烈餘也。
五割反。
)陳鄭之間曰枿,晉衛之間曰烈,秦晉之間曰肄,(音謚,傳曰夏肄是屏。
)或曰烈。
台,胎,陶,鞠,養也。
(台猶頤也。
音怡。
)晉衛燕魏曰台,陳楚韓鄭之間曰鞠,秦或曰陶,汝潁梁宋之間曰胎,或曰艾。
(爾雅云艾養也。
)憮,(亡輔反。
)㤿,(音淹。
)憐,牟,愛也。
韓鄭曰憮,晉衛曰㤿,(㤿憸多意氣也。
)汝潁之間曰憐,宋魯之間曰牟,或曰憐。
憐、通語也。
㥄,憮,矜,悼,憐,哀也。
(㥄亦憐耳,音陵。
)齊魯之間曰矜,陳楚之間曰悼,趙魏燕代之間曰㥄,自楚之北郊曰憮,秦晉之間或曰矜,或曰悼。
咺,(香遠反。
)唏,(虛几反。
)㣿,(音的,一音灼。
)怛,痛也。
凡哀泣而不止曰咺,哀而不泣曰唏。
於方:則楚言哀曰唏;燕之外鄙,(鄙,邊邑名。
)朝鮮洌水之間,(朝鮮今樂浪郡是也。
洌水在遼東,音烈。
)少兒泣而不止曰咺。
(少兒猶言小兒。
)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大人少兒泣而不止謂之唴,(丘尚反。
)哭極音絕亦謂之唴。
平原謂啼極無聲謂之唴哴,(哴音亮,今關西語亦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方言的古籍文献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是汉代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方言学著作。
《方言》序言记述了作者创作的主要目的:“别国方言,异音殊义,时俗不同,使别国同义异言,不得相通,故博采方国之异言,以著于篇,聊以解一时之说也。
”
* 《吴下方言考》,胡文英编撰。
胡文英是明末清初人,博学多才,在当时颇有声望。
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调查、遍访名师,结合当时的语言变化和自己的见解编撰了《吴下方言考》一书。
该书共10卷,是继扬雄《方言》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吴语系方言著作。
* 《越谚》,范寅著。
范寅是清道光年间人,生活在两浙吴语地区。
他用文字和口语双重方式记录下越地(今绍兴一带)的方言词汇和语音,在经过反复核实后编写出了《越谚》一书。
* 《六南苗语》,曹廷栋著。
该书是用汉语注音的苗族方言词汇集,主要记录了贵州省荔波县的苗语方言词汇。
以上只是部分关于方言的古籍文献,如需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到知网等学术网站阅读相关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