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综述
言 词 汇 差 异 和 方 言 特征 词理 论探 索 ; 方 言与 普 通 话 、 方言之 间、 古 今 和 新 老 比 较 研 究 。研 究 总 体 上 呈 现
出从 侧 重 事 实描 写 向 综 合 比 较 和 理论 探 索 的 转 变 。 同时 , 现 代 汉语 方 言 词 汇 研 究 也 有 一 些 方 面 亟 待 强 化 和 进 一 步展 开 , 诸 如 方 言词 } r - 搜 集和 整 理 参 差不 齐 ; 研 究理 论 和 方 法 有 待 进 一 步 完 善 和 深 化 ; 比 较 研
2 0 1 1年 度 教 育部 人 文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徽 州 地 区方 言语 法 比较 研 究 ” ( 1 1 Y J C 7 4 O L O 2 ) 作者简介 : 顾劲松 , 男, 常 熟理 工 学 院人 文学 院 副 教 授 , 文学博士 , 主 要从 事 汉 语 方 言 研 究 。
第 3 1 卷 第 3期
2 0 1 4年 5月
苏 州科 技 学 院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u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 方言 注 》 对 扬雄 《 方言》 进 行 说 明 和 补充 , 常 借 助 当 时 方 言 跟 扬 雄 所 记 录 的汉 代 方 言 进 行 比
收 稿 日期 : 2 0 i 4 - 0 3 0 3
*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厅 2 0 1 1 年 度 高 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基 金 项 目“ 江苏方言词汇地域差异 比较研究” ( 2 0 1 1 S J B 7 4 0 0 0 1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对汉语言文学研究的相关领域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一个全面的文献框架,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前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古代汉语研究1. 古代汉语音韵研究通过对古代汉语声音变化规律的探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汉语的发展历程和变异特点。
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以及古代韵书的研究成果。
2. 古代汉语文法研究古代汉语文法的研究旨在揭示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句法规则等方面的特点。
对于古代文献中的句法结构和语法现象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献的意思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3. 古代汉字研究古代汉字的研究主要涉及字形、字意、字音等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对古代汉字的形态演变和语义扩展的研究,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古代文献的正确解读方式。
二、现代汉语研究1. 现代汉语语音学研究现代汉语语音学研究主要探讨汉语的音系、音变、音韵等方面的规律。
通过对现代汉语音系和声调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汉语的音韵体系和音变规律,为语音教学和语音识别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2.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旨在揭示汉语词汇的构词规律和语义变化。
对于词的构成和用法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3. 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现代汉语修辞研究探讨汉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修辞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汉语修辞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效果。
三、经典文学研究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要涉及到古代文学作品的整理、研究和解读。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神内涵。
2. 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探讨了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文学风格。
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和文学变革的趋势。
三门方言语音的南北差异初探【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三门方言语音的南北差异初探原始汉语最迟形成于夏禹时代原始汉语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原始汉语方言方言概念形成于先秦,表达方言概念的词语产生于西汉“方言”一词出现于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该学科草创的标志。
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薄弱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汉语言文字学各分支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主要阐述吴方言已有研究,用以借鉴研究三门方言、一、方言研究概述语言作为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汉语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语方言的分歧就已相当明显。
”[1]《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左转·宣公四年》记载:“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故命之曰斗谷于菟。
”由此可见,当时北方与南方的语言已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后来,虽然秦始皇推行了“书同文”政策,但是,民间的方言分歧仍然存在。
西汉时已有13个方言区,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变革、民族的迁移,最迟在宋代,我国的七大方言就已基本形成。
近年来,随着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工作的展开,方言学科正不断显示出它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而汉语方言工作在推动语言科学的发展中,尤其是在促进当前我国各项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已是有目共睹的。
二、方言与三门方言“方言(dialect)是语言的支派和变体”,[2]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土话”、“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与奥运年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3]以方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是方言学。
按研究内容的不同,方言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方言学,属于普通语言学的范围,以一般方言的理论为研究对象,例如方言形成的原因、方言发展的规律、方言的分区和归类等等;另一类是以某一种方言或某几种方言作为研究对象,如汉语方言学、日语方言学等等。
文献综述
《论赣南客家话与汉语方言及普通话的相互关系》文献综述13级汉语言文学3班张继美 20133450 林芝雅摘要:汉语方言及普通话对赣南客家话的影响是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而与日俱增的。
对赣南客家话产生较大影响的汉语方言主要是粤语、赣南的西南官话、赣语、闽语噩普通话。
影响的主要方面是词汇的吸收,其次是语音,语法上则较少。
关键词:赣南客家话;汉语方言;影响客家是汉族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
但作为客家三大主要聚居地之一的赣南,其方言和文化习俗的研究却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霓视。
笔者试图从讨论汉语方言与赣南客家话的相互关系人手,对赣南客家话做一次粗浅的考察。
因为语言的侵蚀总是伴随着经济文化的渗透而来的,历史上的赣南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对外交通主要是公路),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使它对别的方言难以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本文其实主要讨论的是其它汉语方言和普通话对赣南客家话的影响与渗透。
汉语方言对赣南客家话的影响和渗透,至少包括了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历史上客家人迁徙过程中所受的经过地方言的影响.在今赣南客家话中保存下来;二是赣南客家话的基本格局形成以后,由于经济文化交往随之而来的其它汉语方言的渗透。
本文着重记录赣南客家话中的外来方言因素,对其年代层次不作分析。
另外.客家人在其漫长曲折的迁徙过程中,也可能会对经过地的方言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年代久远,情况复杂,此处也不作详细讨论。
对赣南客家话产生较大影响的汉语方言主要是粤语、赣南的西南官话、赣语以及闽语。
影响的主要方面是词汇的吸收,其次是语音,语法上则较少。
一、粤语对赣南客家话的影响袁家骅在《汉语方言概要》中指出:“近代以来,客家同‘广府¨福佬’的交往异常密切.因此而引起的语言方面的相互影响,也是探讨客家方言时所要注意的。
”“客家话少数字有文白两读.白话音多是古音的残余.偶然是受粤方言的影响。
读书音多半是接受外来影响,特别是北方话和粤方言.偶然是闽南方言的影响。
方言综述
关于方言分区的标准问题越来越得到方言界的重视。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这个问题的探讨逐步深入,很多学者又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新看法。
2002年,李蓝在《方言比较、区域方言史与方言分区——以晋语分音词和福州切脚词为例》一文中通过比较都导源于无秦时期反语的晋语分音词和福州切脚词这种特殊而古老的语言现象,得出晋语应当划成全国一级大方言区,客赣则就合并的结论,在文中他认为“不宜过于强调某一条件在分区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宜过于强调条件同分区必同”,他还认为“从全国汉语方言分布的大格局出发,根据具体的方言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分区条件,在实际进行方言分区时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但文中并没有谈到怎样才是合适的条件。
也在2002年,詹伯慧先生《方言分区再认识》一文中再次强调了他本人在1984年提出来的“从方言的实际情况出发”的观点。
同时还指出方言分区的目的不是为分区而分区,“而是要通过方言分区显示不同类型的方言所具有的语言特征及其通行范围,使方言工作者在方言的调查研究中遇到任何一种方言时,稍作了解便可以心中有数,在已有的方言区中找到…对号入座‟的位置”,所以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必然是在全面剖析比较方言的特征基础上归纳出的语言特征。
李如龙在《汉语方言学》一书中认为“方言区划分对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都应重视”,刘新中、杨蔚、崔淑慧在《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语言条件》中也持此观点,“分区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语言的特征,即从语音、词汇、语法等评议的整体诸要素出发来综合考虑”。
李小凡对汉语方言分区方法则提出了一个全新观点,“汉语方言分区,当然要遵循事物分类的一般逻辑”。
并以此为出发点,指出“方言区的划分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在同一层次上进行”,并把汉语方言的分区分解为“划类和鉴别两件相关而并不等同的工作”,这就是“首先是从汉语方言的整体出发,划分出几类特征鲜明的方言区;划类完成后,再从个体出发,将方言一一归入既定的方言区中”,文中最后还指出在划类标准的选择中应选择处于语言结构中更深层次的为标准,在词汇(词汇、发音)、音系(语音、音位)、语法(形态、句法)这三类标准六项因素中最深层的是句法,“不过,就汉语而言,目前对方言句法的研究水平显然还不足以提出有效的划类标准,汉语又缺乏形态标志,因此可以用来划类的抽象程度最高的结构特征就是音位了。
关于方言的古籍文献
关于方言的古籍文献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是汉代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方言学著作。
《方言》序言记述了作者创作的主要目的:“别国方言,异音殊义,时俗不同,使别国同义异言,不得相通,故博采方国之异言,以著于篇,聊以解一时之说也。
”
* 《吴下方言考》,胡文英编撰。
胡文英是明末清初人,博学多才,在当时颇有声望。
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调查、遍访名师,结合当时的语言变化和自己的见解编撰了《吴下方言考》一书。
该书共10卷,是继扬雄《方言》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吴语系方言著作。
* 《越谚》,范寅著。
范寅是清道光年间人,生活在两浙吴语地区。
他用文字和口语双重方式记录下越地(今绍兴一带)的方言词汇和语音,在经过反复核实后编写出了《越谚》一书。
* 《六南苗语》,曹廷栋著。
该书是用汉语注音的苗族方言词汇集,主要记录了贵州省荔波县的苗语方言词汇。
以上只是部分关于方言的古籍文献,如需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到知网等学术网站阅读相关的文献综述。
元明方言学史研究综述
元明方言学史研究综述在汉语发展史上,自古就存在方言的差异。
对汉语方言发展史的研究总体上相对薄弱,方言断代史的研究多倾向于上古或近代,对元明时期的方言学研究目前处于空白。
系统整理元明时期方言的记载及研究的相关史料,吸收当代学者对元明时期方言学研究,辩证分析前人的研究观点,在汉语方言学史上进行定位,对元明方言断代史的相关探索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
标签:元明方言方言学史断代史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原始汉语形成后,由于一定地域差异和历史演变,随之形成方言学。
从先秦的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方言和雅言的对立。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方言的源头是有文献记载的先秦方言,方言概念形成于先秦。
表达方言概念的词语产生于西汉,“方言”一词出现于东汉。
[1]传统方言学是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是作为训诂学中的一部分。
在《四库全书》中,方言学部分的著作只有扬雄的《方言》。
长期以来对汉语方言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分析原因如下:第一,历史方言资料的难于搜求;第二,历史方言材料难以勘实;第三,短期内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学术准备的积累难于奏效[2]。
汉语方言学史的相关研究十分缺乏,20世纪开始将汉语方言学史作为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
罗常陪《汉语方音研究小史》(《东方杂志》1934年第31卷第7号)成为草创之作。
作者主要介绍扬雄、颜之推及明清时期多位学者的相关研究。
何耿镛《汉语方言研究小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是迄今唯一一部汉语方言学史的通论性著作。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张玉来《方言音韵研究小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等都大体讲述了方言学发展的脉络。
高小芳《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六讲辑录了各个时期汉语方言学史料和后人的考证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史料。
华学诚《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是一部方言学史的断代史研究。
方言词
方言研究历史发展的综述摘要:方言是当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部分,具有比较深刻的语言学价值。
我国汉语方言词研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近年来,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近年来,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标志是李荣先生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综合本和陈章太、李行健主编《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的相继问世,以及其他大型方言词典和方言调查报告的出版。
由近年来汉语方言词的研究和发展,让人不由想追溯方言的发展历史。
本文笔者在细读大量有关方言文献之后,拟概述方言研究历史,对方言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方言词;研究;历史;综述随着汉语新词语研究向着深、广、精的方向发展,来自汉语方言的词语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我国是一个方言大国,许多方言词语承载着多元文化,反映各地乡情,记载民俗时尚,多用于民间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是我国也是全人类语言文化的宝贵财富。
另一方面,物质文化、生活制度又都以一个个方言词语的形式得以存在。
研究和整理新方言词,有利于不同地域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社会心态、生活习惯、人情世故、礼仪信仰的研究; 同时对于汉语词汇史的探索、词汇理论的建构、汉语结构特点的把握、语言的认知理解、普通语言学理论的丰富以及语言政策、语言规划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方言在古今汉语夹缝中生存,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是汉语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古代汉语至少是中古汉语的分支。
很多在现代汉语词语中被认为是已经死去的说法在方言不同层次的词汇中仍然存在。
不少方言词语,尤其是南方各方言词语,往往拥有不同历史时代的语音成分的沉积,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代词语的语料以及某些古代语词的用法,是古代汉语的一种遗留,被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不同方言的同义词也往往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用词的不同。
考察新方言词,能够弥补历时文献语料的不足,揭示隐藏在其共时平面下的历时的累积过程,找到汉语发展的一些纵向的历史演变轨迹从而达到“以今之方语,求经传文字,当其合处,爽露豁畅或更逾于书证”。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文献综述
语言文学研究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文献综述丽娜•海奴拉(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摘要:本文总结前人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中的来源研究、地域研究、词汇与文化关系,描述其主要研究成果&结合前人成就,探讨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中的不足&结论是: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田野调查&关键词: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文献综述新疆汉语方言研究以1958年刘众升先生的著论《新疆汉语语音与北京音有什么区别?》(《方言与普通话集刊》1958年)为开端,至今已有六十年[1]+六十年来无论是在语音、语法还是词汇方面,无数专家学者为新疆汉语方言的研究倾注了心血,做出了贡献。
其中词汇研究作为新疆汉语方言的研究重点,多年来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涌现了一大批著作、博士硕士论文及期刊论文等。
一、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取得的成果(一)词汇来源研究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不仅继承了某些古汉语词语,还借入了数语词语及其方言区的词,了、一的方言词汇统。
多年来有关研究新疆汉语方言词汇来源的学术论文主要有:周呈《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语法点》(《丝学刊》1996年1期);《论新疆汉语方言中的语借词》(《新疆大学学》,1998年第2期);《新疆汉语方言来词研究》(《语言学》2003年1期);文《新疆汉语方言词汇论》(《语言学刊#2011年11);《新疆汉语方言词语》(《语言与#2011年第1期),该文主要了专著《新疆汉语方言典》与《方言》的词汇。
、其《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统的》(《语言与》2015年2期);《新疆汉语方言语》(《研究》2018年24期)等。
除期刊论文外,还有一批硕博论文,《新疆杂话研究》(硕士学论文,新疆大学,2014年)、刘《新疆汉语方言词研究》(硕士学论文,大学,2007年);《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中词、词词点》(硕士学论文,新疆大学,2007年)等及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的来源+某一来源出(古语词、少数语借词、其方言区借词等)开论的研究有:《新疆汉语方言古词》(《新疆大学学》1988年2期》;张洋《论新疆汉语方言的维吾尔语借词》(《新疆大学学》1998年2期);《新疆的汉语方言与厥语的关研究》(博士学论文,京大学,2002年);《现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学学》2015年3期);《新疆汉语方言词源》(《学学)2007年3期),文新疆汉语方言中的古语词分不了,认为新疆汉语方言是在清朝乾隆、治年间两次大规模汉移到达新疆之后的。
三门方言语音的南北差异初探【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三门方言语音的南北差异初探原始汉语最迟形成于夏禹时代原始汉语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原始汉语方言方言概念形成于先秦,表达方言概念的词语产生于西汉“方言”一词出现于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该学科草创的标志。
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薄弱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汉语言文字学各分支学科的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主要阐述吴方言已有研究,用以借鉴研究三门方言、一、方言研究概述语言作为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汉语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语方言的分歧就已相当明显。
”[1]《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左转·宣公四年》记载:“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故命之曰斗谷于菟。
”由此可见,当时北方与南方的语言已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后来,虽然秦始皇推行了“书同文”政策,但是,民间的方言分歧仍然存在。
西汉时已有13个方言区,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变革、民族的迁移,最迟在宋代,我国的七大方言就已基本形成。
近年来,随着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工作的展开,方言学科正不断显示出它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而汉语方言工作在推动语言科学的发展中,尤其是在促进当前我国各项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已是有目共睹的。
二、方言与三门方言“方言(dialect)是语言的支派和变体”,[2]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土话”、“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与奥运年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3]以方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是方言学。
按研究内容的不同,方言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方言学,属于普通语言学的范围,以一般方言的理论为研究对象,例如方言形成的原因、方言发展的规律、方言的分区和归类等等;另一类是以某一种方言或某几种方言作为研究对象,如汉语方言学、日语方言学等等。
毕业论文汉语言的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汉语言的文献综述汉语言的文献综述在现代社会中,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研究备受关注。
汉语言的文献综述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总结,可以了解到汉语言的发展、演变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汉语言的文献综述进行探讨,以期对汉语言的研究有所启发。
首先,我们可以从汉语言的历史发展角度进行文献综述。
汉语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其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迁。
在古代,汉语言主要是以古汉语为代表,而现代汉语则是在近代时期逐渐形成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汉语的特点和演变过程,以及现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其次,我们可以从汉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汉语言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要素,而词汇和语法则是构成汉语言的基本单位和规则。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汉语言的音韵规律、词汇的来源和演变,以及语法结构的特点和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汉语言的方言和变体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汉语言作为一个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地的语言系统,其方言和变体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方言和变体的特点和差异,以及其与标准汉语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汉语言的教育和教学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对汉语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汉语教育和教学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汉语教育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汉语言的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汉语言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汉语言在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与其他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和交流等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汉语言的文献综述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总结,可以了解到汉语言的发展、演变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综述
从八十年代至今 的方 言重叠结构研究情况看 ,有
关形容词重叠 、名词重叠 和动词 重叠的研究数量 和成 果较多 ,约 占重叠结构研究 的百分之 四十五 。八 十年
如 东㈣等人 的文 章也 对 近代 汉语 方 言 词缀 “ 子 ”和
叠结构上 。
1 . 词缀
于语音 和词汇 ,语 法研究相 对薄弱 。八 十年代 初期 ,
在朱德熙 先生的倡 导下 ,方 言语法研究地位提升 ,同
时也 出现 了此方 面的研 究专 著 ,如詹 伯慧的 见代汉 语 方言》_ 1 ] 。该著作用一 章篇 幅从 构词法 、语词组合 、
词语位次 、句子结构及词类五方 面介 绍了汉语方言语 法特点 。由此 ,方言语法研究 步入发 展期 。至今 ,汉 语 方言语法研究 的专题论文 已有 l 3 0 0 余 篇 、专著 4 2 部 ,以词缀和重叠结构为主要对象 的词法研究 和以句 型 、句类为主要对象的句法研究成为方 言语法研究 的
“ 子 ”和 “ 儿” 的使用 情况及其 与普通话 的 区别 。与
此 同时 ,研究 “ 子 ”缀 和 “ 儿 ”缀 的论文也 有很 多 ,
常州语 助词 的研 究》 ,标 志着汉语 方言词 法研究 的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3 -1 8
基金项 目:辽 宁省社会科 学规划基金项 目 “ 东北官话语 法研 究” ( L 1 3 B Y Y 0 1 5 ) 作者简 介:付 元,女 ,辽 宁朝 阳人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 士研 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 言学研 究。
2 4
如陈晨 《 扬州方言 中的 “ 子”缀 》 用 从名词 类 、代词
《方言》文献综述
《方言》文献综述
《方言》文献综述
○雍鹏
【摘要】[摘要]《方言》作为我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方言的著作,它不仅开创了方言学这门新的学科,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全国的方言做了调查研究,第一次描写和比较了全国各地的方言,而且对语言研究的领域和方法做了新的探索。
本文对作者杨雄及其著扬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概括了其研究现状,希望可以从中找出未来的研究重点。
【期刊名称】《语文学刊》
【年(卷),期】2011(000)010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扬雄;《方言》;综述
一、扬雄及其《方言》
(一)作者扬雄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
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升为大夫。
早年爱好辞赋,但后来从儒家思想出发,转而研究哲学。
扬雄的著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扬子云集》,至清代严可均重编,最为详备。
据载,扬雄在前人积累的方言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各方人士集中都市的机会调查各地方言。
他调查方言的具体方法是“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于椠”(《扬雄答刘歆书》)。
(二)《方言》的内容和体例
《方言》全书名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汉语方言学的第一部。
汉语言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母语或第二语言,学习和研究汉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综述关于汉语言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探讨汉语言在不同方面的发展与应用。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内涵。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是汉语言研究的基础,相关研究者通过考古文献、甲骨文和金文等多种方法,对汉字的形状、结构和语义进行研究,揭示了汉字演变的规律与特点。
二、汉语音系与音韵规律汉语的音系是指其音素、音节和音变规律等,对研究汉字的构词和语音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涵盖了汉语的音韵组合规律、声调变化和语音变异等,通过对语言声音的研究,揭示了其结构与演化的规律。
三、汉语语法与句法结构汉语的语法与句法结构是研究汉语的核心内容之一。
语法研究探讨了汉语的词类、短语和句子构成规则,句法结构研究则着重分析句子成分的意义和格式,在句法树和句法角色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四、汉语语义学与词汇研究语义学和词汇研究是对汉语词义和搭配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语义学研究涉及到词义的内涵和外延、语义关系以及义原的建立等,词汇研究则着重讨论词汇的用法和搭配规律,以及词义的多义性和歧义性等。
五、汉语教学与二语习得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领域,涉及到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和学习策略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二语习得研究则关注于非汉语母语者学习汉语的心理和认知过程,以及对汉语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汉语社会语言学与方言研究汉语社会语言学研究关注汉语在社会语境中的使用和影响,揭示社会变量对汉语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的影响。
方言研究则主要探索中国不同地区和族群的语言差异和变种,以及方言的发展和保护。
七、汉语应用研究与语言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汉语言在计算机应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涵盖了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信息检索和语言模型等内容,为人工智能技术和汉语言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报告综述
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报告综述
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报告的综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1. 方言分类与分布: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报告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方言进行分类与分布研究,揭示出中国境内不同地方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方言区划,如官话、粤语、川渝话等。
2. 语音特点与变体: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报告关注方言的语音特点与变体,比如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报告常常通过采集语料和对比分析,揭示出方言之间在语音上的差异和变化规律。
3. 词汇与用法: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报告还研究方言之间在词汇和用法上的差异,探讨方言词汇的来源、发展和使用情况。
比如,某些方言中存在特定的词汇和短语,用于表达特定的文化和社会习俗。
4. 方言与语言变迁: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报告还关注方言与语言变迁之间的关系,探讨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和消失情况。
研究报告通过采集历史语料和比较研究,揭示出方言之间以及方言与标准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5. 方言与社会文化: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报告也将方言与社会文化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探讨方言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研究报告通过考察方言在社交、教育、媒体等领域的使用情况,分析方言与身份认同、地域认同等社会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报告通过对方言的分类、语音特点、词汇与用法、语言变迁以及方言与社会文化的研究,揭示出方言的多样性和方言与标准汉语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学术依据。
方言文献
三、有关《方言》的 研究资料(辑佚方面)
1、《方言佚文》l卷 [清] 顾震福辑 附 于《方言校补》后 2、《方言佚文》1卷 [清] 王仁俊辑 在 《经籍佚文》中
四、续补《方言》的书
1、《续方言》2卷 [清〕杭世骏撰 有《杭氏七 种》本、《艺海珠尘》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钱塘汪大钧刊 《道古堂外集》本。 2、 《续方言补正》2卷 [清] 程际盛撰有《艺海 珠尘》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思贤讲舍本 (仅收上卷《续方言补》)。 3、《续方言疏证》2卷 [清] 沈龄撰 沈氏刊本、 清光绪间德化李氏《木犀轩丛书》本
2.西汉第一部比较 方言词汇著作
扬雄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周秦旧资料为起点, 进一步收集和整理各地的活方言,经过27个寒暑 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 汇的重要著作《方言》。扬雄能不为文献记载所 限,而注重直接调查;能不为文字形体所蔽,而 取借字标音、创字标音的做法;能不为《尔雅》 体制所困,而开时地综合研究的先声;其“语之 转也”说.则启示后人“循声探源”、“因声求 义”的方法。
主讲人:丁姣
方言文献
一、汉语方言的研究历史 二、《方言》,郭注及其版本 三、有关《方言》的研究资料 四、续补《方言》的书 五、记述方音的书 六、考证方言俗语的书
一、汉语方言的研究历史
1、周代迈出第一步
据刘歆、扬雄往来书札和应劭《风俗通义序》, 可知远在周代,出于了解民情风俗的需要,政府 即已设置专官做采集方言的工作,所谓“周秦常 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 藏于密室。”从先秦古籍可以看出,已有不少方 言词的著录,像《尔雅》其前八篇,现代学人洪 诚先生认为“没有汉初人增补的痕迹”。专职官 员对方言的采集,权威性词书对方言词的著录, 都说明当时的方言研究工作已迈出了第一步。
关于北京话的文献
关于北京话的文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北京话,是指在中国北京及周边地区使用的方言。
作为中国首都的方言,北京话具有重要的地位。
北京话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外国友人来到北京,也会尝试学习北京话,以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的生活。
北京话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
在北京话中,有着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语音特点,包括儿化音、舌尖音等。
北京话的发音清晰,节奏感强,让人耳目一新。
北京话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尤其在北京的老百姓之间更是如此。
在北京的胡同里,你可以听到那独特的儿化音,可以领略到那淳朴可亲的北京人的亲切。
北京话的幽默、直爽,也让人在交流中感受到许多乐趣。
北京话还有着独特的谚语和俗语,如“打瞌睡醒哥哥,睡梁山醒弟弟”等,这些谚语和俗语揭示了北京人的聪明和幽默,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北京话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广泛应用,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
许多著名的北京作家,如鲁迅、老舍等,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了北京话,使得作品更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情味。
北京话也在戏曲艺术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京剧中的唱腔、念白,都离不开北京话的影响。
京剧中的角色,多是北京的百姓,他们的语言行为也体现了北京话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北京话也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新一代年轻人的崛起,他们创造的新词新语,也逐渐被纳入了北京话的范畴。
北京话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方言,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京话的特点和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来了解,来体味。
北京话不仅仅是一种方言,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寄托。
通过学习北京话,可以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更好地与这座城市的人民相互交流,相互理解。
北京话,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瑰宝,应该被更多的人们珍视和传承,让这种方言和文化得以延续下去。
北京话,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一种语言的传承,一种文化的传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来感受,来传承。
文件综述
文件综述方言概念最早大概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殊方异语。
古希腊语diaèktos 是指一个地方居民的话。
这个概念是随伴着书面文学语言传统的建立和巩固而出现的。
凡是不合于语言规范或标准的便是方言,所以方言和标准语(或文学语言)在人们的心目中多少含有对立的意味。
两千余年来,不论中外,这个模糊概念实际上包含三层意思:一、方言是同一个语言的地方变体,特别是语音方面,往往是其他地方的人觉得难于听懂的。
二、方言时不见于书面的特殊口语,是不够大雅的口语。
三、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互有异同,一个语言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言,就是在人口很少、分布面积很小的地点,居民的话也可以因年龄、性别、职业、阶层和阶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那么方言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历史上经常发生人民集体迁移的事实,有些事由于武装侵略,也有些事由于和平垦荒,语言随着使用者的分离而走上分化的道路。
一个整体分裂为两三个较小的集体,初分离时不同地区的社会集体当然还是说着完全相同的语言,可是在迁移的路途中和新居的环境里必然会遇见许多新鲜事物,这就会给语言带来新的成分,同时又丢掉故乡母体语言里一些用不着的成分,方言的差异自然就产生了。
如:云县方言划归为北方方言但与北方方言却也有一定的出入。
居民逐渐向周围拓展,或者集体向远方迁移,都会发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或方言间的接触和相互影响。
两个部落或部族的接触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侵占、征服,或和平相处。
如果是侵占或征服的方式,结果总是文化高和人口多的语言影响了或者替代了文化落后和人口稀少的语言,广大人民的语言战胜了或者同化了少数异族统治者的语言。
而继续保存和发展的语言,在一定地区内,因为与外族接触特别密切和频繁,也会吸收外族语言中有用的成分而形成自己的特点。
如:云县方言中你饭“葛”吃了中的“葛”就是受到南京移民的影响,吸收了南京话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方言。
汉语方言学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并一直向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发展、研究。
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 第一辑
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第一辑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第一辑,是一部非常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
这部文献集成收录了大量近代以来的汉语方言文献,是研究汉语语言
变迁和地域差异的重要参考资料。
汉语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语言,在不同的地区和口音下,表达着不
同的文化和背景。
在这部文献集成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趣的地方
俗语和方言,比如广东人的“咕嚕嚕”、“咕滚咕滚”,代表着他们
独有的发音特点。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地方对同种植物或食物
的不同称呼,比如在湖南,红薯被称为“地瓜”,而在江苏,它们则
被称作“番薯”。
除了语言差异,文献集成中还涉及了许多社会历史,比如上世纪
三十年代在浙江东阳地区流行的“裹脚”,即女性穿高跷走路,这项
古老的习俗现在早已不见踪影。
通过对这些方言和社会习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不
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历史变迁。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我们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总之,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第一辑,是一部值得研究、探讨和
珍视的宝贵文献,也是引领我们前进的重要指南。
在今后的研究和学
习中,我们应该倍加重视这样的文献遗产,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
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年来汉语方言学研究著作以及学术论文的文献整理,从研究方向、研究历史、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新视角等几个方面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分类。
不仅只局限传统的汉语方言学,还结合了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以及描写语音学等方面。
同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对比,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
关键词汉语方言学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地域方言“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的殊方异语。
在这里我们引用袁家骅提出的“方言”定义,“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与民族的统一标准”。
1.研究方向:关于方言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在《汉语方言概要》中表示方言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方言本身的调查,系统地描写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第二,方言和标准语比较。
第三,把以上研究的结果,跟该语言的较古阶段比较,揭示这个语言分化和发展的过程。
李如龙则认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可分为横纵两个方面:横向比较是指,就现代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做横向比较,也就是做结构系统的比较,自然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
这些比较,就其同的方面可以概括出现代汉语的特征,就其异的方面可以区别开各方言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展现现代汉语的共性及其方言的个性。
纵向比较则是指,将方言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做比较。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描写研究的一个对象,一个方言就是一个语言单位,是全民性的,有它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袁家骅,198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的比较往往立足于自身情况的描写,通过与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变的比较来探索出方言系统中的共性以及自身的个性。
2.研究历史:我国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人,应当是两千多年前汉代的扬雄,他编纂了我国第一本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但可惜的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往往是依附于文字学、音韵学等学科,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而用现代语言的学科理论、技术方法来调查研究方言更是近七十年来才开始进行的。
前三十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方言实地调查取证,以赵元任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大面积的方言调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两广、江西、云川等地的方言著作,为后人的研究积累了大批语料。
到了后四十年,中国的汉语的汉语方言研究有了极大的飞跃。
学者不仅延续前辈开创的方言研究的传统,还接受吸取了海外方言研究的精髓,如桥本万太郎的语言地理类型学、贺登崧的汉语方言地理学,等等。
此外,新生代的学者还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引申,提出一生成语法学、生成语音学来归纳总结汉语方言特点,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而与研究历史相关的--汉语方言学史,也是我们应多加以关注的一门学科。
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
把汉语方言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开始于20世纪。
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汉语方言学史学科草创的标志。
所以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
何耿镛先生的《汉语方言研究小史》是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部汉语方言学史的通论性专著。
对语言学家的汉语方言研究的评价,一方面可以看到当时语言学家的方言观,另一方面又可从方法论的层面深入当时的方言研究,是汉语方言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柳玉宏,2006)3.研究对象:为了叙述方便,这里的研究对象从共性和个性的角度进行划分。
主要包括两个对象:汉语方言系统(语音、词汇、语法),地域方言首先就语言内部系统,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一个研究情况的梳理,之后再借这个梳理对地域方言的分类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解。
4.研究现状:4.1汉语方言系统:(1)语音共时—方音的区域特征方言的音韵特征(声韵调)汉语方音的区域特征以“同”为研究切入点。
汉语方音系统的研究虽是研究各地千差百异的方言,但一定区域之内,多种汉语方言语音往往有一些共同特征。
而这种方音区域共同特征的形成往往包括纵向的同源关系(亲属关系)和横向的渗透关系。
“换言之,同源的姊妹方言之间必定会有相同的语言特征。
如客家方言和赣方言。
”(李如龙)而横向渗透的区域特征往往分布于大小方言区的交界地带。
方音区域特征的研究不仅要分析方言的声韵调,还应关注起语音变异的考察点,如音值变异。
音类变异等方面。
此外,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总结其分布的规律性,如渗透性关系的方言分布与亲属关系的方言分布有何不同。
方音的音韵特征则立足于“异”。
有些文章看似在确立分区标志,但实质仍是在找寻音韵特征,方言的区别其实就是其特点。
罗杰瑞著,陈秀琪译《从音韵看汉语方言》中,便是以汉语方言分区为基础,根据各地方言特点来进一步划分官话的十五条区分标准,这十五条区分标志,换言之既是官话的十五特征。
此外,方音的共时性考察还可以小见大。
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来测试各语言点的元音,由此探知元音及其音位的元音格局,最后由元音格局归纳出该语言的元音系统性的,其表现内容包括:元音的定位特征,内部变体的表现,整体的分布关系等等。
这一方法的具体展示可参考时秀娟的《汉语方言元音格局的系统性表现》。
历时--汉语方音语音的演变方言音韵史汉语方音之所以发生演变,究其原因,主要有有两种:方音自身演变和语言接触产生的音变。
人们由于发音上省力和方便的要求,引起发音动作的改变。
发音上省便的要求使音节内部不同语音成分相互影响,改变了其中一方或者双方原有的发音部分和发音方法,变得相近或异同。
(王福堂,1999)方言接触引发的变化源主要有两个,语音因素和词汇因素。
任何方言的语音系统用历史的观点去透视都是叠置的系统,都有不同历史时代的语音成分的沉积。
其中不但有历代共同语语音的成分也有古方言的成分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方言自身的创新。
因此,方言语音与广韵系统的对应关系总是不整齐的,有的音类一分为几,有的音类合几为一。
把这些对应汇总起来,拿古今语音演变史作为参照,方言语音的历史层次就清楚地显示出来了。
(李如龙,2000)(2)词汇就语言比较而言,词汇比较比语音、语法比较的难度大。
这是因为音系句型的规则有限,其演变规则相对整齐,而且便于形式化;而词汇是无限的,受外界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形式化的难度比较大。
(戴庆厦,2002)在进行方言词研究时,往往以横纵两个方向进行比较。
横向比较侧重于以方言特征词的研究为中心,纵向比较侧重于观察其历时系统。
横向--汉语方言特征词在方言词汇的共时比较中,应当以方言特征词为比较中心。
“这是因为一定批量的特征词是划分方言区、考察方言间亲疏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基础材料。
”(李如龙)方言特征词的比较研究可以用来说明不同方言之间的亲疏关系,为方言间的关系定位。
方言特征词的纵向比较有助于了解方言形成的历时时代和复杂过程,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
纵向—历时系统如果以历时的眼光对方言词进行考察,可以从纵向角度考察其历时系统。
并有效地分析其历史层次考证其语源,比较其形成发展的特点,将其分为四种类别:承传词、变异词和创新词和借用词。
对于这些基本词汇的变动和分类,有助于辨别不同时期基本词汇及其与各方言的基本词、特征词的关系,更好地探索汉语词汇史的形成发展过程。
但如许宝华于《加强汉语方言的词汇研究》中所言,词汇研究还应共时历时相结合,深入开展词汇调查研究,绘制方言词汇地图,并建立电脑语料库。
(3)语法汉语方言的研究过去一向只重视语音、词汇,直到20世纪70年代,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才开始逐渐获得学者的关注。
语法学界也开始逐渐兴起“标准语语法—方言语法—历史语法”的语法研究三角理论。
实际上,方言语法在研究中往往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又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材料,并且,它还是汉语方言分区的重要标准。
“从9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出版了一些方言语法专著,比较有影响的如何耿铺《客家方言语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钱乃荣《上海话语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邢向东《内蒙古西部方言语言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陈淑梅《鄂东方言语法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张一舟、张清波、邓英树《成都方言语法研究))(巴蜀书社2001)、林寒生《闽东方言语法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邵敬敏&周芍)汉语方言语法的调查,不仅要结合共时与历时的观点相结合,还应积极吸收外来理论观点。
对方言语法材料的调查,应做到内省法、集中调查法、表格法、随机录音法的有机结合。
至于方言语法研究,则如邢向东所言,当加强宏观比较,把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结合起来。
而就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方法,刘丹青曾提出可通过借鉴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三种语言观之下的语言研究方式来观察研究汉语方言,即由形式语法的测试法(test)发展出“内省测试式的方言语法调查”,由功能语法的语篇法(text)发展出“语篇式的方言语法调查”,由类型学的跨语言(跨方言)验证法(attest)发展出“验证式的方言语法调查”。
在本文中,有关语法方面主要侧重于阐述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即,生成语法学--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生成语法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从结构形式入手,探讨人类语言的特点。
通过生成语法学的理论运用,将汉语方言的研究提升至形式化。
理论化的层次,注重汉语语法形式化的对比,结合形式语言学和汉语方言学,将方言语料和理论相结合,发展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例如将普通话和粤语进行语法系统的对比,特别是方言语法形式化的对比,如倒置双宾语、与格结构的差异等,来进一步发现语言机制的系统性。
“以生成语法学的参数理论分析汉语方言语法的差异,提出了“显性参数化的假定”,对参数理论作出严谨的限制:语言差异应该限制于显性的成分(语音、音韵、形态和词类等性质),除此以外,其他成分应该是一致的。
”(邓思颖,2003)研究汉语句法,哪怕是方言间的小小差异,都可以对一般语言学理论作出贡献,让汉语研究加入世界语言学理论的行列。
(黄正德,2003)4.2地域方言:作为描写研究的一个对象,一个方言就是一个语言单位,是全民性的,有它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
(袁家骅,1988)在谈及地域方言时,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就是方言分区。
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对划分标准的看法不一或是由于方言本身特征不明等情况往往为分区工作带来困难,这使得汉语方言区的划分一直都是讨论的焦点。
詹伯慧先生在《略论划分汉语方言的条件》一文中指出,划分汉语方言要坚持“以语言材料为依据,以社会历史资料为主要参考”的原则,其中的语言材料一般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能够显示出它的个性,对于其他方言具有排他性,二是充分显示出它的共性,对于本方言区各地方言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并精选出一些典型性的特征,作为划分方言的主要依据和鉴别方言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