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复习讲座(word、ppt)
文言文专题讲座
文言文专题讲座文言文,这一古老而深邃的语言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与文化。
在现代社会,尽管白话文已成为主流,但文言文的魅力与价值依然不可忽视。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来一场深入的探索。
一、文言文的定义与特点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它具有简洁、凝练、含蓄等特点。
相较于白话文,文言文往往用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一个字、一个词可能蕴含着多层意思。
其词汇丰富,有大量的实词、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虚词则如之、乎、者、也等,它们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语法作用,使得文言文的表达更为精妙。
句式上,文言文有多种类型,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这是一个典型的判断句;“何陋之有”则是倒装句。
二、文言文的发展历程文言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那时的经典著作如《诗经》《尚书》等,奠定了文言文的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各自著书立说,如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等,使得文言文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秦汉时期,文章的风格逐渐趋于雄浑大气,司马迁的《史记》便是其中的代表。
唐宋时期,文言文与诗词并驾齐驱。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更是将文言文的艺术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峰。
明清时期,小说开始兴起,虽然是以白话为主,但其中也不乏文言文的影子。
三、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首先,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文化。
许多古代的典籍、文献都是用文言文记录的,只有掌握了文言文,我们才能直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历史资料,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智慧和生活。
其次,它能够提升我们的语言素养。
文言文的词汇丰富、句式多样,学习它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再者,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和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可以汲取古人的智慧,陶冶我们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
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多读多背是基础。
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论语》《岳阳楼记》等,要反复诵读,直至能够背诵。
【参考文档】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邹忌讽齐王纳谏-推荐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语文九下中考文言文梳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学常识1、《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国别体史书。
2、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
3、史书体例:(1)编年体——按年代顺序叙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同一年里可以叙述很多国家发生的事件。
(《左传》、《资治通鉴》)(2)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记载历史事实。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
(3)国别体———是先分国家,然后按年代叙述历史事件。
(《战国策》、《国语》)。
二、词语积累(一)词类活用1、暮(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寝而思之。
2、吾妻之美(意动用法,“以……为美”)我者3、臣之妻私(名词作动词,偏爱)我。
4、能面(名词作状语,当面)刺寡人之过者。
5、闻(使动用法,“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6、朝服(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衣冠。
(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地域方圆)千里2、能面(当面)刺寡人3、明日(第二天),徐公来4、忌不自信(相信自己)5、谤、讥、讽“谤” :诽谤、毁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讥”:讥讽”,指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
“谤”和“讥”在现代汉语里都是带贬义的,指造谣中伤或恶意的攻击。
在古代汉语里,这两个词都不带贬义。
“谤”是背后议论或批评别人的缺点,“讥”是委婉的讽劝。
本文中齐威王把“面刺”、“谤讥”、“上书谏”分为3种批评方式,都给予奖赏,“谤讥于市朝”,指的是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这种批评议论是正当的。
(三)一词多义1、朝:朝(在早晨)服衣冠于是入朝(朝廷)见威王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皆朝(朝见)于齐2、之:城北徐公,齐国之(助词,的)美丽者也。
燕、赵、韩、魏闻之(代词,这件事)。
孰视之(代词,徐公)。
文言文阅读讲座(一)
四、文言文阅读练习与积累
• 1、词语的归纳积累。按词类分类,做一词 多义表。积累人名、地名、成语。 • 2、句子翻译要注意句式,锻炼判断句式的 能力。 • 3、探索总结每个阅读段所体现的中心,思 索其蕴涵的哲理和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义,总结不同文 体所寄托作者情感的方法。
薛谭学讴
•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 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 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 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 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 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 答案: • 1.①不,没有②阻止 • 2.D • 3.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 4.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 2、仔细分析标题。
• 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 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如:《桃花源记》《爱莲说》都直接体现了 材料的中心,或者是线索。总之,仔细分 析文段的标题,可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 内容。
• 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 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 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应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若在阅读全文的过程 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 思索,而应继续阅读。不求完全读懂,能 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但必须 结合原文的意思,语言要简洁准确。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 较高。
如: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 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 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 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 题目: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 子。 • 答: • 题目: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答: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课件文言文的句中停顿
请用“/”给下面的句 子划分节奏。
1、俄而百千人呼。
2、今南方已定。
规律探究
文言文中表示 时间的词语后 面要停顿。 (俄而、既而、 少顷、已而、 今等)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 分节奏(只划一处)。
1.前人之述备矣。(错)
2.有朋自远方来。(错)
人多以书借余。
3.肉食者鄙。(错)
注意:
a.偏正短语(用 之连接)间不能 停顿。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作句尾语气助
3.在乎山水之间也。
词则不作停顿。
请用“/”给下面的句 子划分节奏(只划一 处)。
1.而山不加增。 2.人不知而不愠 3.由是则生而有所不 用也
规律探究
“而”字出现在句 首,“而”后要停 顿。
“而”在句中表 转折时,前面要 停顿。前后表示 两层不同的意思。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 规律探究
余忆幼稚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君与具来。 已而夕阳在山。
•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处) • 衔远山,吞长江 (两处)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两处) •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两处) • 余闻之也久 (一处) • 非复吴下阿蒙 (一处)
• 1.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口诀
•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 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请用“/”给下面的句 规律探究 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 3.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至若/春和景明。 D、奉命/于危难之间。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②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③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④丁氏对曰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2)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3)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解析】【分析】⑴①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
溉汲:打水浇田;②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及:待,等到;③句意:有人听了就去传播。
闻:知道、听说;④句意:姓丁的答道。
对:应答,回答。
⑵①重点词:道:讲述;闻:使……知道……。
翻译: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重点词:非:不是;于:从。
翻译:(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⑶本题的答题角度有两个,一是从传播谣言者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分析,传闻是否合情合理;一是从丁氏的角度,与人交流时,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故答案为:⑴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⑵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⑶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完整word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全集.pdf
初中语文文言文目录七年级上册:《童趣》《论语》十则《山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年级下册《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口技》《夸父逐日》《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狼》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九年级下册《公输》《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七年级上册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word完整版)新版初中文言文助读
新版初中文言文助读上编一、学习1.邴原泣学2.王冕僧寺夜读3.匡衡凿壁借光4.葛洪卖薪买纸5.任末削荆为笔6.欧阳修发奋苦学7.贾逵旁听8.“囊萤”与“映雪”9.王欢安贫乐道10.牛弘笃学11.高凤专心致志12.程门立雪13.宋濂苦学14.司马光好学15.“圣小儿”祖莹16.范仲淹有志于天下17.张溥与《七录斋》18.文徵明习字19.顾炎武手不释卷20.桓荣苦读得功名21.董遇论“三余”勤读22.纪昌学射23.刘羽冲死读书二、品性24.陆元方卖宅25.唐临不扬仆过26.刘宽不计较27.高念东为人28.蔡磷坚还亡友财29.卜式为国分忧30.沈、刘处世不同31.刘宰相向县尉谢罪32.顾荣施炙33.王安石余饼自食34.郑玄成人之美35.徐有功不以私害公36.范仲淹还金授方37.卓茂让马38.范元琰不泄盗名39.王恭身无长物40.朱晖心诺41.洪亮吉大器量42.子罕勿受玉43.李虞有清德44.李勉埋金45.何岳两次还金46.孙泰克己为人47.甄彬还金48.韩琦大度49.鲁宗道正直50.钱大昕观弈51.程氏爱鸟52.钟弱翁好为人师53.萧颖士傲物自侮54.势利鬼吴生三、抗敌55.苟灌冒险救父56.杨氏力守项城57.张二杀倭寇58.李成梁夫人毙二寇59.严颜临死不低头60.张飞横矛当阳桥61.辽阳妇吓退东山虏62.马援誓死沙场63.钱金玉以身殉国64.王义士夫妇见义勇为65.王长年智斗倭寇66.赵广誓死不屈67.老妇智斗辽敌68.苏武牧羊北海上69.岳飞抗金四、教育70.孟母三迁71.曾子杀猪72.陈谏议教子73.银工家出宰相74.狄青不去面文75.王著教宋太宗习字76.张飞身教马超77.范仲淹巧劝滕子京78.墨子善教79.孔子因材施教80.张伍罢猎81.断织教子82.陶母责子83.车夫妻子的规劝84.于令仪诲人85.子路受教86.仲永的不幸87.芒山盗临刑88.艾子杖责孙儿89.愚蠢的父子五、情义90.陆绩怀橘91.缇萦救父92.李勣煮粥侍姊93.宋弘不弃糟糠妻94.苟巨伯探病友95.黄仙裳助人96.季札赠剑97.包惊几为人嫁女98.卢文弨灵前焚帖99.漂母饭韩信100.孙楚向灵床作驴鸣101.刘君良兄弟情深102.苏琼晓谕普明兄弟103.缪彤自责感亲人104.江上处女105.义猴106.义犬107.二鹊救友108.二鸿情深109.董某与老牛110.鹤之情意111.狼子野心112.道士救虎113.背诺之人六、智慧114.解铃还需系铃人115.游僧荐重元寺阁116.木僧行乞117.黄琬答太后问118.何晏争自由119.陈元方答客120.华佗巧治郡守病121.老马识途122.李东阳巧对明天子123.范忠宣行植桑减罪124.李德裕不答武元衡125.庄有恭敏对镇粤将军126.杨佐修盐井127.牧童智取狼子128.曹冲称象129.黄怀信巧修龙船130.刘颇当机立断131.杨修颖悟132.白圭经商有道133.田忌赛马134.诸葛恪捷辩135.纪昀妙对“老头子”136.阿柴折箭喻理137.晏子谏齐景公138.孙亮识破诡计139.王粲记忆力惊人140.真假稻草人七、战争141.程昱守鄄城142.曹操轻取袁尚兄弟143.张巡借箭退敌144.柴断险道,获马三百145.李光弼诱敌马146.司马楚之筑冰城147.赵充国徐行败先零羌148.贾诩论战149.孙静疑兵袭王朗150.廉范以少击众151.裴行俭粮车伏兵152.诸葛亮七擒孟获153.岳飞大败“拐子马”154.狄青夜袭昆仑关八、为政155.子奇治县156.廉范便民157.季文子以德为荣158.郑龙谏勿伤百姓159.“一钱太守”刘宠160.苏章法办故人161.唐宣宗杖杀乐工罗程162.郑板桥开仓赈贷163.王罕主公道164.张乖崖斩吏165.王安期不鞭书生166.张需立户口簿167.李封以碧头巾罪人168.刘涣买牛卖牛169.吕元膺提拔守城者170.黄震怒打太监171.裴光德大公无私172.戴胄执法173.苛政猛于虎九、断案174.县官智断撞车案175.钱若赓断鹅176.盲人窃钱案177.陈述古辨盗178.程颢辨年察奸179.张升辨奸杀180.张晋戳弑父之子181.李亨破窃茄案182.李惠拷打羊皮断案183.张鷟放驴得鞍184.欧阳晔破案185.张举焚猪识真情186.赛跑定案187.张齐贤易产息讼188.崔仁师平反得人心189.叶南岩息讼宁人190.京师指挥察微决疑十、文艺191.蒲松龄博采192.曹植7步成诗193.咏絮才女谢道韫194.王安石改诗195.逼真的鼠画196.“一字师”郑谷197.王勃拟腹稿198.林之栋画兰199.诗中有人200.文章浮艳不成才201.杨亿对寇莱公202.顾恺之画人203.金农出口成章204.岳柱8岁指瑕205.老农识画206.李贺作诗207.李泰伯改字208.吴育鉴赏正午牡丹209.袁宏作文倚马可待210.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48. 韩琦大度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振华中学语文组高新区文教局组织的这次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了各校教研组的教研成果。
从这三节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东明王永菊老师的课:优点:1.王老师从导入到赏析美文,读美文,课堂语言有感染力,整堂课都很有激情。
2.王老师通过用幻灯片展示“考点回放”“直击考点”环节,引导学生从总的方面了解了“写景文章”的考点。
并以《与朱元思书》为例复习,给学生点明了复习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复习另外两篇时更加有的放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王老师的赏析美文环节处理的很精彩,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并且边结合文中的语句边板书,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告诉同学们要把赏析美景的方法用于写作,做到了学与写的指导。
不足:我觉得从不同角度赏析美文环节用时有点多,教师讲的太多,学生没时间思考。
复习应侧重基本知识的梳理、归结及整合,重视方法的指导点拨,而不在于具体细节的研讨。
整改建议:复习课上还应多加强对基本知识的梳理与复习。
对学生而言,从不同角度赏析课文是难点,尤其是写景的文章,学生对美句的把握不可能那么完美,可点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讨论交流去赏析,教师点拨提升,效果也许会更好。
二、实验学校牟军华老师的课:优点:1.牟军华老师的课,上的很实在。
一节课目标非常明确。
首先学生自由复习了“文学常识,重点词语,课文的背诵”,老师引导学生梳理了基本知识点,之后针对知识点进行反馈测试,都是紧扣文言文的基础入手复习的。
生生间的检查,加大了检查的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品味写景技巧时,用表格的形式展出,并用其中的一篇文章举例,学生做起来减轻了难度,也会找到做题的思路,不走弯路。
一个表格涵盖了三篇文章的美点,便于操作,简单明了。
接着,对写景的方法进行总结,做到了收放自如。
3.“直击中考”与“拓展延伸”,题型的设置与中考接轨。
不足:知识梳理时,只点到了两个知识点:“通假字”和“一词多义”,三篇文章基本知识点不止这些,我觉得有点少。
中考面对面初中(湖南)语文复习课件:第29篇 水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2分)
①秋水时至
( 按时
)
②河伯始旋其面目
( 旋转,掉转
)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河伯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 部都在自己身上。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3. 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前后发生的变化,给了我们哪 些启示?(3分)
(2)你是怎么理解这篇寓言的?说说你从中受到的 启发。(课后习题)
文章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 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 笑大方。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就,积累多少知识,懂得 多少道理,都不应骄傲自满,而应将自己置身于广阔的 天地之间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4. 一词多义
不见【F】水端
___看_见__,__动_词___
(1)见 吾长见【F】笑于大方之家_被__,__动_词__前__表_被_ 动
河伯始【F】旋其面目 (2)始 始【F】吾弗信
___才__,_副__词____ 起__初_,__当__初_,__副__词
闻道百
___听_说__,__知_道___
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他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 部都在自己身上。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课后习题)
在这个时候,河伯方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仰首慨叹。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 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二部分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
(完整word)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推荐文档
更多免费资料,请关注公众号: 部编版语文资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世说新语》两则一、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文言知识: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 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 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 元方入门不 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 陈太丘与友 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 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 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 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三、翻译课文。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 3. 俄而:不久,一会儿 6.差:大致、差不多 9.因:凭借 《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欣然:高兴地样子 未若:不如比作即:就是2. 4.聚:急速 7.拟:相比 10. 起:飘起 期行:相约同行 4. 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 乃:才6.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等待 11. 方的一种尊称 16.引:拉 14. 5. 8. 11. 3. 戏:玩耍时:当时 7. 9.不:通“否” 非:不,不是 12.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7. 顾:回头看惭:感到惭愧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相委:委,丢下、舍弃15.10. 待: 13.君:对对 日中:正午时分《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初中文言文复习讲座(word、ppt)
文言文复习讲座导读:一、明确课标要求二、把握出题方向三、狠抓基础复习四、关注中考热点一、明确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把握出题方向1明确说明要求①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③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④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⑤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⑥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⑧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把握出题方向三、狠抓基础复习朗读节奏的划分文言断句八法1、弄通文意断句要给文言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弄通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2、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
3、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4、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
5、根据韵文特点断句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规律。
6、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文言对话常用“曰”、“云”等字。
7、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等。
8、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的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
实词用法1、通假字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2、古今异义: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完整word)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汇总-推荐文档【推荐文档】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汇总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全册中的文言文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下面将对该教材中的文言文进行汇总和推荐。
1. 《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也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部分。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思想深邃,富有启发性。
通过阅读《论语》,学生可以了解到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 《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它展示了孟子的思想和人生观。
教材中选取了《孟子·滕文公上》等篇章,通过阅读这些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孟子对于仁义道德的理解和追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3. 古代诗词教材中选取了许多古代诗词,如《木兰诗》、《饮马长城窟行》等。
这些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吸引着读者。
通过阅读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感悟,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文言小说《红楼梦》、《西游记》等文言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教材中选取了一些精彩的片段,如《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等,通过阅读这些片段,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小说的特点和魅力,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5. 历史故事教材中还选取了一些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故事,如《范进中举》、《李广射龙》等。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自己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以上仅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全册中的一部分文言文内容。
这些文言文选材广泛,题材各异,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
通过阅读文言文,学生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希望广大中学生能够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文言文部分,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整理一、重点文言实词虚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会)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3。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大致;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6.太丘舍去(离开)7.去后乃至(才)8.元方时年七岁(当时)9.门外戏(玩耍)10.与人期行(约定)11.相委而去(舍弃)12.友人惭(惭愧)13.下车引之(拉)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二、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三、古今异义。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3.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等候所约的人,泛指等待或盼望4.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四、重要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世说新语》两则随堂小测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2。
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⑴俄而雪骤(俄而:)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小结一、通假字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复习讲座导读:一、明确课标要求二、把握出题方向三、狠抓基础复习四、关注中考热点一、明确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把握出题方向1明确说明要求①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③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④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⑤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⑥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⑧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把握出题方向三、狠抓基础复习朗读节奏的划分文言断句八法1、弄通文意断句要给文言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弄通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2、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
3、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4、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
5、根据韵文特点断句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规律。
6、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文言对话常用“曰”、“云”等字。
7、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等。
8、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的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
实词用法1、通假字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
2、古今异义: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走”古代指跑,现指步行。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痛恨”古指“痛心、遗憾”。
3、一词多义: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
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
如: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故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4、词类活用:根据一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
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活用作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译为“使……”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实词答题技巧熟悉原文,联系课本,迁移知识,紧扣注释有效整理,认真识记,词不离句,联系语境课外文言文中的带点实词,往往与已学过课文中的实词的意义有联系。
因此,我们必须对课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非常熟悉,更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联系上下文选择适当的意思。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这15个虚词之以其而于然者且则乃焉乎为也虽之1、代词A、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
愿借之杀之。
B、指示代词,译为“这”、“此”。
固以怪之矣。
2、动词:译为“去”、“往”、“到”。
辍耕之垄上。
3、助词A、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行道之人弗受。
B、用在主谓短词中,取消句子独立性。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宋何罪之有?D、凑足音节,无义。
公将鼓之。
则1、连词,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2、副词,就是,就。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连词,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
而1、表顺承关系,可不译。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表递进关系,相当于“并且”。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3、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4、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5、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焉1、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且焉置土石?2、兼词,相当于“之于”。
必有我师焉。
3、语气词,用于陈述句后。
寡人反取病焉。
4、用于句尾,表停顿,相当于“啊”“呀”。
有子存焉。
5、句末助词,无义。
因以为号焉。
其1、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有。
译为“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
其实味不同。
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其中的”。
其昏与庸无以异也。
3、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其如土石何?然1、指示代词,“这样”、“那样”。
然,胡不已乎?2、是的,对的。
吴广以为然。
3、转折词,然而,但是。
然往来视之。
4、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环堵萧然。
者1、代词,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
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
贫者语于富者曰。
2、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者……也”译为“是”。
陈胜者,阳城人也。
于1.介词,译为“在”“从”“向”“到”“对于”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受任于败军之际。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所欲有甚于生者。
霜叶红于二月花。
以1、动词,以为,认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2、介词,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3、动词,用。
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4、介词,用、凭借。
问:“何以战?”5、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
为1、动词,做,当。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2、动词,作为,当作。
子墨子解带为城。
3、判断词,是。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动词,以为,认为。
孰为汝多知乎!5、介词,被。
士卒多为用者。
6、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夫子何命焉为?7、名词,指心理活动。
或异二者之为。
8、介词,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9、介词,给,替。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10、介词,对,向。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翻译句子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没有语病;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韵味;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二个原则①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基本方法:留、补、换、删、调换---将古今异义的词换成现代汉语留---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专有名词、年号、帝号、国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等词语。
补---单音词补充为双音词,省略的成分补上。
删---删除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实在意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调---把古代汉语中一些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好。
翻译中的句式处理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省略句应补充出文中省略的成份倒装句进行必要的语序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判断句一般译为“……是……”,注意主语与宾语的搭配要恰当被动句用被动语气显得别扭时应换为主动语气文言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有其顺序。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难解句子,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
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要求做到,合情合理。
词句间段,紧密联系。
跳跃句子,补出隐意。
加上括号,表明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跳译。
人身称谓,掌握惯例。
吾余为我,尔汝是你。
常见虚词,没有定意。
对待之法,因句而异。
全篇译完,还须仔细。
逐句流畅,错字无迹。
改无可改,方可搁笔。
翻译出错原因:一是关键字翻译不准确;二是丢字落字现象严重。
解决方法:一是关键词语翻译一定要准确。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翻译为“具体”,把“惋”解释为“惋惜”。
具----------详细惋----------惊讶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直译。
具体办法:先将句子中的每一个字的意思译出来,然后进行“增删词语”或“调整顺序”。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余、各、复、延、至”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到他们的家里。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
“善、再”“您问得真好啊!”晏子拜了两拜。
另外,增删词语还包括把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四个分句主语却不相同,翻译时要做补充,并将补充的成分用标出。
见了渔人,竟大吃了一惊,问从哪里来,详尽地回答了他。
语言表述要到位常出现的错误:一句话表述不全面;一大堆话却表述一个意思。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解题技巧文言文中心的把握把握文章的中心,实际上是解决一个“为什么”的问题。
首先要反复诵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还应当逐段逐层逐句分析,弄清段与段、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文章的关键句,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鉴赏,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1.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从中体会文章主旨。
2.注意记叙中的议论,从议论句中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3.注意关键语句,进行个性化的鉴赏文言文整体阅读:通览全文,把握文意,结合内容,评价赏析。
四、关注中考热点热点预测从今年的中考说明当中我们可以猜测今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可能选择课外或者课外课内各一篇的形式。
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我们该引导学生如何读懂并解答呢?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认真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上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理解全文内容。
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事件(几件事、事与事之间的联系),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对人物与事件是怎样的态度,做到心里有数,对于不理解的词暂且先不作深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我们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去理解全文。
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若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阅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