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第十四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语文教案备课时间:第十四周上课教师:张雪莹课型:新授编号:14
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义以为上》
【教学目标】1、理解“义以为上”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义以为上”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义以为上”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义以为上”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君子在面对利益时,如何去获取?这就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所面对的利益应当取还是不应当取?如果利益已有了明确而正当的所有者,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不应当去夺取。如果获取利益时必然会导致社会利益或他人利益的损失,则是不义之利。
(二)获取利益的手段是否正当?获取方式合“道”的,就是正当的利益;如果运用欺许、威胁等非法的方式取得利益,那么就是不义之财。
当然,如果用正义的方式取得了利益,却不能以特合“义”的方式去分配和享用,也违背了“义”的原则。应该根据个人实际付出的程度分配利益,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二、新课教学:
1、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注释:①介:通“芥”,小草。
语译:如果不符合正义,如果不符合正道,即使一根小草也不随便交给人,不随便
从别人那里取得。
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语译:孔子说:“如果富贵可以(在合乎义理的情况下)求得,即使是执守卫的小
官吏,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能求得,就安守于我所喜好的(义理)。”
3孟子曰:“非其道,则一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孟子·腾文公下》
语译:子说:“不合乎正道,就不能接受他人的给予,哪怕只是一筐饭。
三、思考讨论:
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什么是“义以为上”?在今天,我们是否有必要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义以为上”观?谈一谈你的看法。
2.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举办豪华宴席显示身份高贵,用名牌物品炫耀富有,穿奇装异服以满足虚荣心……用“义”的观念衡量下这些做法是否正确,在班里开展一次讨论会,说说你的认识。
四、延伸阅读:叶澄衷抬金
叶澄衷是清末有名的“五金大王”。然而,熟知他身世的人都知道,叶澄衷早年却是一名穷汉,仅靠在黄浦江上摇木船、卖食品和日用杂货为生。
一天中午,一个洋人着急过江,因找不到渡船,就喊叶澄衷,想要搭乘他的船。叶澄衷答应了他的请求。小船刚一靠岸,洋人便踏上岸,匆忙离去。这时,叶澄衷忽然发现舢板上有一个公文包,心想,一定是刚才那个坐船的洋人忘记带走了。他打开看,包内不仅有很多钞票,还有支票本等贵重的东西。叶澄衷是穷苦人家出身,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和贵重物品。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叶澄衷并没有像见钱眼开的人那样把包里的东西纳为己有,而是想着丢了包的洋人一定会着急万分,于是就在原处等候失主。
叶澄衷等了很久,直到傍晚,才见那位洋人满脸沮丧地来到这里。也许,那洋人已经放弃了找到公文包的念头。但是,令他出乎意料的是,渡他过江的中国船工竟在船上抱着皮包等他!
洋人喜出望外,连忙跑上前去,打开自己的包,见包里的东西一件不少,不禁心中感动。但洋人仍然非常疑惑,他看叶澄衷穿着如此破旧,却没有拿走包里的一分一毫,便问叶澄衷:“摇船的,你不知道包里有钱和很多值钱的东西吗?”叶澄衷说:“知道的,我打开来看过。”洋人不解地问:“那你为什么不拿了包溜走?还等在这里?叶澄衷认真地回答说:“这不是我的东西,怎么好拿?是客人留下的东西就应当还给客人。”洋人听后,便塞给叶澄衷一沓钞票表示谢意。但是,叶澄衷却拒绝了,说着开船就准备走
洋人又立即跳上小船,让叶澄衷送他到外滩。船刚刚靠岸,洋人就把叶澄衷拉上岸,想让他和自己合伙做生意。原来,这洋人是一家五金公司的老板,见叶澄衷为人厚道,谨守诚信,便决定与叶澄衷合作。这一次,叶澄衷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叶澄衷成了洋人信任的合作伙伴,自己的生意也日渐兴隆。在日后的经营中,他一如既往地乗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最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五金大王”。
五、积累感悟:
1.积累下列两则名言,并说说句子的含义。
临财母苟得,临难母苟免。一一《礼记·曲礼上》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一(宋)苏轼《前赤壁赋》
2.结合叶澄衷拾金的故事,谈谈你对“义以为上”的人生道理的理解,在生活中我们将如何做到“义以为上”,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