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立德树人思考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中学语文论文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宋玉堂
宋玉堂,中学高级教师,山东潍坊七中校长兼党委书记。

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了多篇教学和管理论文,主持编写数十种教学专著和校本教材。

由于业绩突出,先后获得了“全国百佳创新型校长”“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4月24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基教二司司长郑富芝近日又对这个政策的出台、解读及实施,回答了有关记者的提问。

那么,在过去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校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又有哪些思考与实践呢?
一.制度育人
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无规矩不成方圆。

关于制度的重要性,德国“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在《教育学讲义纲要》中明确指出:“行政制度在教育上也有特别意义,因为每一个学生,没有地位与位置的差别,都必须习惯于参加这种制度,使他可以成为社会中一般有用的人。


学校要正常运行,需要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制度建设就提上重要的议事议程。

几年来,围绕着仪容仪表、诚信考试、安全问题、公物保管、环境卫生、文明就餐、内务整理、尊师爱生等常规管理和班级绩效考核,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校规校纪。

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班容风纪,保障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乌申斯基在《“祖国语言”教学指南》中说:“在学校中应有严肃的管理,容许说笑话,但不能让整个事业变成笑话,温和而不谄媚,公平而不吹毛求疵,仁
慈而不软弱,有秩序而不拘泥,主要的是真正有理智的活动。

”针对违纪学生,我们也出台了违纪学生的处理意见。

但在执行时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还是要以教育转化为主,不能用不文明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

管理者要深谙“教育是慢的艺术”的道理,允许学生在犯错与改错中成长。

二.仪式育人
仪式即教育。

多年的管理实践告诉我们,学校师生数量比较庞大,受各种因素制约,很难集中起来组织全校性的大型活动。

但是,有些活动又不能不开展,怎么办?不同活动区别对待,分年级缩小会议范围,便于实施,这成为我们的一个思考结果。

思考结果之二是,召集一次大型会议不容易,应该寻求教育效益最大化,于是,我们提出了“仪式即教育”的理念,挖掘每一次仪式、活动的教育内涵,形成校园文化,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久远影响。

有一些仪式、活动,我们已经常态化、制度化。

比如早升旗,它最基本的内涵是教育师生要爱国。

其次,确定好国旗下演讲的主题,就养成教育、文明礼貌、学习方法、传统节日、表彰先进、立德树人等方面,挖掘校园素材,提炼素材,提升品位,教育学生。

再如在高三举行的18岁成人仪式。

告诉学生,他们已经成人,从此后,要有担当,负起责任,爱家,爱校,爱国。

献上领导、老师、家长和学弟学妹们的祝福与殷切期望。

学生往往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内心会发生很大、很美好的变化。

再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等。

除了早升旗、其他集会等场合,仪式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比如最近刚结束的“浓情五月天”演讲比赛就生动诠释了这一点。

母亲节到来的时候,团委与语文教研室决定在高一、高二年级举行演讲比赛,旨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孝敬
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活动流程是先在各个班级进行海选,然后再在年级进行初选,选出参加学校决赛的选手。

决赛当中的第一名,又面向全校师生做国旗下演讲。

这样一种自下而上的组织形式,范围大,受众广,效果明显。

三.课程育人
(一)国家课程育人
教师要做“人师”,不能仅仅做“经师”。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教师不能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还要“传道”,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与此相应,学校的育人职能,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在离开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

每一门学科都蕴含着做人的真谛,承担着审美育人的功能。

每位任课老师都应该自觉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教学过程中巧妙自然地把它与知识技能的传授联系起来。

要想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就应该自觉强化课程教学的教育意识,强化课程教学的教育性,牢固确立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的理念,解决目前在一定程度存在的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的现象。

好多老师都以为“育人”是文科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事儿,不然。

我曾听过一节生物课,讲《群落的演替》。

这位老师在讲到沙漠防治首先要改良土壤的时候,播放了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白春兰的事迹,非常自然而又感人,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二)校本课程育人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公布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一个理论支撑。

校本教材的编写,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论证,很快就要进入编写阶段。

我们认为,校本教材有两个分支,一类是紧扣教材型,围绕教材某些重要的章节,进行重点讲解、知识补充和能力迁移训练。

一类是拓展延伸型,基于教材,选择一些能够加深对教材理解、增强实践活动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特色篇目或内容,编写课程。

其中第二类,以语文为例,我们准备开发《吟哦》《走近名家》《梦想舞台》《影视欣赏》等几类课程,它们分别侧重于朗诵、作家作品研究、课本剧和影视艺术欣赏等方面。

在编制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运用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宣传本地经济、民生、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积极弘扬各个行业出现的先进人物及其模范事迹。

当然,在运用这些丰富而又生动的乡土教材时,不能机械地理解与运用,必须把它们融入对教材知识的科学、生动的讲授过程中,来实现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四.全员育人
(一)谱写家校共育新篇章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任务。

”新的教育形式下,请家长进校园,进行教育共建已成为必然。

于是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共存的家长委员会应运而生。

通过家委会,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年级请家长代表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学校请家长代表对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

家委会,它是一个窗口,极大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热情;让家长充分感受到了学校上下对孩子的关爱与期待,对学校、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理解与最大肯定;学校也积极回应,针对家长反映的热点问题,如公寓与餐厅管理,积极进行整改,切实改善学校的住宿与就餐条件,得到家长的广泛好评与一致认可。

(二)全员育人导师制
学生管理,如果仅靠班主任与几位年级主任,将会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管理
育人,也必须重视任课教师的作用。

于是,我们适时提出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育人理念。

具体做法是,以班作业组为单位,每位老师要承担七八人的育人任务。

从学习、生活、心理与思想等各个方面,全面、动态关注承包学生的发展状况。

经常对话,并鼓励学生在“学生成长手册”上留言,老师及时了解、反馈和解答学生关心的各类问题。

老师还不定期与学生进行对话,拉近师生距离,形成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班作业组与年级还定期进行“学情会商”活动,将班级整体发展与重点学生的表现统一调度,帮扶、转化、鼓励与教育学生。

有的老师还通过作业与学生建立起对话机制,成功开展教育活动。

五.文化育人
环境育人,育文化人。

我们特别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我校是省级花园式单位,校园内水杉、古柏、银杏、国槐、垂柳、柿树、玉兰等林木参天,郁郁葱葱,景色宜人。

两个人工湖湖水清澈,游鱼、假山、睡莲、小小石拱桥等相映成趣,引人驻足。

四个广场、两条名人街更是激励着无数学子在此勤奋读书,立志报效祖国。

教学楼内,走廊上悬挂着历届考入名校的学子照片,还有全国著名高校的宣传图片,还有各班精心制作的文化学习园地。

教室里张贴着励志格言、书画条幅,摆放着鲜花、绿色植物。

这些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电视台制作的新闻节目吸引着学子的目光,让他们了解天下大事。

每天晚饭前后,校园电台播放着舒缓的音乐,让学子沐浴着晚霞、艺术的光辉,放松疲惫的身心,放飞人生梦想。

还有宿舍文化,让学子感受到家的温馨。

餐厅文化,让学生珍惜“粒粒皆辛苦”的饭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教育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

我们没有刻意为之,但却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置身美丽的校园,无需太多的说教,相信学生会从中感悟到太多,成熟长大。

总之,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课改、生本课堂建设、育人等几个核心办学理念,正积极稳妥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且卓有成效。

部分办学思考及工作成果已在国家、省市级范围内得到宣传、推广,并受到国家、省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上级领导的肯定、兄弟学校的参观考察学习,是对我们的鼓励与鞭策,我们将会抓住机遇,再攀高峰,为党和国家的素质教育再立新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