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符合教学实际又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案。本节课主要内容涵盖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等关键历史事件,是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重要篇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的细节中,感悟革命精神,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
本节课通过播放历史事件短视频、讲述英雄事迹等方式,营造了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对革命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2.亮点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不仅针对核心知识,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5.亮点五: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我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成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三、教学策略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和掌握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结论,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2、方法与能力以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和情景再现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共和许多仁人志士百折不挠苦苦追求的结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历史责任感。

二、课程标准1、概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史实2、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三、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导入合作探究一.根据教材分析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材料一: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材料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材料三: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材料四: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的搭配空前的思想解放。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历史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括掌握五四运动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中共成立条件、内容、影响;国共合作的概况。

2.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正确区分国共两党的性质和评价国民革命。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理解五四运动的原因及影响。

2.通过比较掌握新旧民主革命的联系与区别,国共合作的基础及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体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共两党合作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最终又因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而最终破裂,从中体会国共两党“和则利、分则伤”的道理。

重点难点1.重点:五四风雷、中共成立和国共合作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另外本课涉及的问题太多,在有限时间内不易把握授课程度。

课时安排 1课时学情及理论支撑我校是一个农村市示范高中,学生基础比较差,而且差距较大,为使所有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拟运用“纲要信号”方法传授基本知识,用层进式教学法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力争使所有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式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2、辅助手段:充分运用文字记载及有关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力争做到论从史出,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教学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使教学活动进一步开展。

教学过程导入:1.歌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

北洋军阀统治: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2.引导:武昌起义前的歌谣,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愿。

人教版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2)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3)理解国共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4)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阅读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使学生理解、并逐步掌握历史资料认读和解读的基本方法;了解史由证来、论从史出(2)通过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历史事件分析,学习从时代背景、性质、内容、影响等方面理解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和继承五四精神;(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3)从革命发展的曲折性,认识到革命的艰辛,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史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教学难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归纳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ppt)洪秀全、孙中山的图片。

师:他们领导了什么歌名或运动?生: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师:那么结果怎么样?生:失败了师:那么我们从中有得到什么历史教训?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成功。

师:那么,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究竟要如何走下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五四运动,它所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ppt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五四运动浮雕)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风雷(一)五四运动的含义师:遥望北大红楼(ppt显示图片),注目民主广场,我们赞美不朽的五四精神;关于五四呢,一个是政治的“五四”,这主要突出的是其反帝反封建性质以及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另一个是文化的“五四”,这包括了新文化运动。

在这场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并谈谈你对这一历史阶段的评价。
4.选择一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家,了解其生平事迹,撰写一篇介绍该革命家的传记,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字数在1000字左右。
5.结合现实问题,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知识,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挑战,并提出你的思考和建议。
2.对于难点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内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3.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研究文献,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事件进行实证研究。
4.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历史角色,如革命家、记者等,从不同角度感受和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分组讨论时,要求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设计以下题目:
1.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线索和主要事件,并简述其意义。
2.运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二是通过案例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内涵;三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使他们在探讨历史问题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此外,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作业提交时间:请同学们在下次课前将作业完成,以便课堂交流和讨论。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力求论文和PPT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同学们要重视作业质量,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可能相对有限,但对于革命、战争等话题具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背景和意义可能存在模糊认识,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讲解。
-利用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事件,提高他们对革命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2.教学过程设想: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革命歌曲、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过于关注表面现象,缺乏深入剖析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3.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可能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具有一定的崇敬之情,但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情感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和意义,掌握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二、国共合作的条件与国民大革命的成果
材料三: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真的国民革命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年月)
、完成“学思之窗”和本课测评
(二)选做题
利用网络,查找了解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时哪些仁人志士?有哪些活动?和同学们谈谈你的看法。
十、评价设计
1.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堂小结时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
2.小组互评:组内学生根据小组分工,参考组员课堂参与情况,相互评价。
3.教师评价:教师以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
学生准确、客观、真实地认识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影响,教训等。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本课小结
精炼小结,激发学生总结本课;肯定学生的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迅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和本课知识结构。组织自己的语言,积极总结本课,相之间肯定和补充。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教师补充,加深对本节课的掌握,既复习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加深了理解。
五、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六、教案策略
本课以多媒体为平台进行教案,以导学案为依托,教案中运用图片等,来增强教案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归纳”方式开展探究,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堂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相关习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学生已经完成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了解,掌握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方面尚需加强引导。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历史事件为何会发生?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如何崛起的?
3.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简要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2.详细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等。
4.学会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7.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作业布置时,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2.作业形式多样化,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作业量适度,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拓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4.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史料分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和视频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吗?它们在我国历史上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这些事件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奠定了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教授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3.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视野,提高认识。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c.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a.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b.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的认识,引导学生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布局上,板书将分为四个部分:定义、背景、过程和意义。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标题和关键词,以便学生一目了然地把握知识结构。内容上,我将提炼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核心要点,并配以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风格上,我将采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突出重点,使板书既美观又实用。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提高课堂参与度。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提前准备并多次修改,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需求。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音频或展示图片等,再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互动方式
1.师生互动:在课堂提问、讨论等环节,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等,鼓励他们互相学习、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问题驱动: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问题。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分享观点、互相学习。
4.互动交流:邀请历史专家或革命后代进行讲座,让学生听取第一手资料,增强对革命历史的认同感。
5.实践拓展:鼓励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革命精神。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1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的探究兴趣,提高问题驱动法的运用效果;
(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新民主义革命的历史过程。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过程:按照时间顺序,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过程,强调革命从城市到农村、从南到北、由小到大的战略转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安排以下内容: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和目标、重大事件等问题进行讨论。
2.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国共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原因等。
4.强调团结协作、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充满好奇,但可能对革命性质、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理解尚显浅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结合历史事件,弘扬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3.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中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和掌握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结论,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2、方法与能力以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和情景再现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共和许多仁人志士百折不挠苦苦追求的结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要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是共青团团员了吧?会唱团歌不?在这首团歌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爆发,会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呢?这件发生在86年前的历史事件它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请大家打开课本第48页,先阅读相关的内容。

(二)讲述内容1、五四风雷(1)背景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简单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以及突出日本利用西欧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而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提出“二十一条”)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讲述北大学生谢绍敏血书“还我青岛”的故事)①5月:北京学生②6月:上海工人③结果:初步胜利(结合五四运动的口号讲述)(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②历史功绩: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提问:认清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内军阀的反动本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A、同:完成反帝反封任务;B、异:开端(旧:1840年鸦片战争;新:1919五四运动)领导(旧:资产阶级或农民阶级;新:无产阶级)思想(旧:三民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前途(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实现社会主义)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诞生的条件: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述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②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南陈北李)③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3.选择一位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和贡献,并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人物评传,字数在600字左右。
4.根据课堂所学,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用表格形式进行梳理,以便直观地展示两者的异同。
5.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自选一个主题,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制作一份历史课件,要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内容,如辛亥革命等。通过简要回顾,使学生明确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此背景下,正式引入新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e.课后实践:设计相关课后作业,如编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历史课件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6.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讲授新知,500字
1.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和意义,阐述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2.分阶段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如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强调各个阶段领导力量、斗争策略和人民群众的伟大斗争。
3.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如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国际形势的有利影响等。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史料解读、实证研究和历史评价的能力。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组织课堂讨论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发生和诞生的背景和过程,认识到它们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2、了解国共合作实现的基本史实。

3、了解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开展,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让学生认识到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2、探究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是最主要的原因。

3、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历史小片段的介绍,如中共一大召开等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注意对他们的激励:不忘五四精神,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是共青团团员了吧?会唱团歌不?在这首团歌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爆发,会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呢?这件发生在93年前的历史事件它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6页,先阅读相关的内容。

背景:(可简化这两点)国际:美日加紧侵华俄国十月革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工人阶级壮大(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思想基础)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索过程:意义: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作用工人阶级——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指导推动)——领导作用与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首先我们要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无产阶级领导的凡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有新肯定就有旧,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凡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而要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到底新在哪我们可以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较得出,首先是他们的领导阶级,其次指导思想,还有革命前途旧←五四→新资无产阶级(领导阶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革命由失败逐渐走向胜利(革命前途)我们知道了它的新的地方后,对于说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就好理解了,因为要区分新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两种革命的领导阶级的不同,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在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的舞台,从此以后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所以说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政治史•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1924年到1935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国情,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材料探究、对比讨论、史论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刚才我们通过一组图片大致回顾了中国近代史,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醒来,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探索与抗争。

但是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未能完成反封建反侵略任务,旧式民主革命改变不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面对民族危亡,敢问路在何方?中国又该往何处去?摆在了中国人面前。

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革命道路。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风雷•新开端(新阶级新觉醒)点燃五四运动导火线的是什么事件? 1919年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期望能将德国在山东攫去的特权归还中国,而巴黎和会却蛮横地把这些特权转交给日本。

愤怒终于像火山那样爆发了。

1、【探究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展示材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1915 年9 月,《新青年》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

(2)利用图片,中共“一大”到“三大”会议决议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提问、启发、讨论、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伟大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3)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学生情况简要分析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古代中国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知识有所了解。

但高一学生尚未彻底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主体意识和独立思想不足。

同时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教学中应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相关资料,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个环节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此外,我还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和鼓励,让他们在反思与评价中不断成长。
本案例旨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掌握知识,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掌握相关历史概念、人物和事件。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汲取奋斗精神,培养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担当的品质。
4.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充分运用情景创设法,将学生带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场景中。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编排短剧、模拟情景等方式,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例如,在讲解五四运动时,可以播放相关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感受到当时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救国救民的决心。在讲述南昌起义时,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起义的过程,使他们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
2.分析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等,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评述。
3.识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代表性英雄人物,了解他们的革命事迹,传承革命精神。

第14课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14课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结合实地考察、历史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尊重和敬畏,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革命斗争的艰辛,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3.引导学生认识到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体现,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五、案例亮点
1.创设真实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实地考察,创设了真实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中。这种情境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问题导向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
案例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讨。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形成独立见解。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促使他们在思想碰撞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4.个性化指导与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本案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从知识掌握、思维品质、合作态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促进其不断进步。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Fra bibliotek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分析史料、解读历史。通过分工合作,完成课堂展示、研究报告等任务,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提高。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学生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4.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反馈,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我将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指导和支持。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只有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与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学习营造一个生动活泼、高效有序的课堂氛围。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
4.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当前国际形势、评价历史人物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小组合作任务,如研究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历史人物的贡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合作:本案例中,教师组织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7.课后拓展,提升素养: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如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心得体会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图片,如五四运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吗?这个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过程,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等阶段。
3.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力量、革命对象、革命性质和任务,强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4.结合具体案例,如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等,讲解革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特点。
3.结合历史事件、人物的具体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特点。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时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特点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情感教育,树立价值观: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多元评价,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各个阶级、阶层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在革命进程中的变化。
5.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学习,培养史料实证、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史实: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

认识到它们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利用图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的社会现状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国共双方对比的史实分析和现场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国共两个政党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同时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国民大革命运动。

过程与方法:(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从而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通过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3)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在1919年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爱国运动?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从这场运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新课学习一、五四风雷师:五四运动的爆发,导火索是什么?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根据以前我们学的,巴黎和会是为什么召开的呢?生:是一战后,商议对战败国的安排的会议。

师:很好。

而且从引言得知中国为一战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生: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并派出了大约50万劳工奔赴欧洲战场,担负军工等繁重的战勤任务,为一战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

师:是的。

大家可以看看这幅照片(多媒体展示劳工图),这是中国的劳工在欧洲战场上艰苦工作着。

而他们当中有20万左右最后没有能够回国。

一战结束后,中国发现自己成了战胜国一方,这也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于是在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派出使团,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巨大希望来到巴黎。

在和会上,中国使团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要求,有谁知道是哪些要求吗?生: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21条,收回山东主权。

师:是的(展示多媒体巴黎和会),但是结果呢?生:遭到了列强的拒绝!师:是的!其实我们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想收回主权,而且当时中国还是战胜国一方。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会失败呢?(学生探究路径参考):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列强分赃的大会,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瓜分。

而且不同战胜国之前,得到的利益也不同,是由各国的实力所决定的。

而巴黎和会被英、法、美、日、意操纵,而中国力量弱小,所以虽然我们的要求是正义的,但却遭到拒绝。

师:很好!而且当时日本又接手了原本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中国被侵略的性质没有丝毫改变。

只能感叹,弱国无外交啊!这条消息传到中国后,人民的心情又会是怎样呢?生:群情激奋,爆发了五四运动!师:是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长久积压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开始了(多媒体展示五四爆发)。

咱们先不忙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多媒体问题展示),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就没有五四运动,是这样吗?生:(有的说是,有的说否,意见不一)师:既然没有一致的结论,咱们就通过几组史实来回答问题吧。

材料一: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师:从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结论?生:北洋政府对人民的剥削严重。

材料二: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人民困苦不堪,阶级矛盾尖锐。

师:好,再来看下一段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前,中国工人有50~60万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达200万人,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则增至1200万人。

材料二: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 4亿元;新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

这些数字都大大超过了民国前的水平。

师:中国近代工业主要指的是什么?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师: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 4亿元;新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

这些数字都大大超过了民国前的水平。

这说明了什么?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师:为什么在这段时期迅速发展?(学生探究路径参考):①一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②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的热潮。

师: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阶级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师:那么,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在不断壮大。

师:很好,再看:材料一: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照片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导路”——《中国通史》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生:民主、科学。

师:它对五四运动起了怎样的作用?生:它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奠定了思想基础。

师:很好,再来看最后一段材料。

材料一:十月革命和列宁的纪念邮票材料二: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4 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 6亿日元,1919年增至4 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13年0 35亿海关两白银增至1919年的1 08亿海关两白银。

师: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向西方学习的道路走不通,中国到底路在何方?有识之士迷茫了,在十字路口徘徊,而恰在这个时候,俄国出现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对五四运动有什么影响?生:俄国十月革命为五四运动指明道路。

师:根据上面的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有哪些?(与学生共同总结,展示多媒体列表)①一战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民族矛盾+阶级矛盾)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阶级基础)③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思想基础)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明道路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接下来我们学习五四运动的过程。

师:从书上我们得知,巴黎和会直接导致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学生们最先开始行动。

他们都有哪些措施?(多媒体展示五四运动经过)生:集会、游行、烧楼、罢课。

师:烧楼是北大学生游行时路过当时著名的亲日派曹汝霖的住宅时,由于诸多原因,放火烧了曹的住宅。

而军阀又是如何对待的呢?生:武力镇压学生。

师:是的,试想,如果你是军阀,面对学生罢课,你会害怕吗?生:不会!因为没有威胁。

师:是的,学生的举动威胁不了军阀。

学生不上课损害的是自己的学业,对军阀有什么影响呢?而且军阀还大肆抓捕学生,进行武力镇压。

而五四运动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影响,也是由于学生号召后,人们被学生所感染,再加上学生被捕后出于同情和愤怒,到了6月,在上海,广大人民举行三罢斗争。

有谁知道是哪“三罢”吗?生: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师:是的,并且从这以后,五四运动开始在各地响应。

发展到100多个城市,20多个省。

这时军阀又是什么态度呢?生:他们害怕了!师:是的!因为工商业都不运转了,经济会受到很大威胁。

于是,在人民群众压力下,军阀放了学生,罢免了曹、陆、章的职位,消息传到巴黎,中国的使团也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多媒体展示五四运动结果)师:那么如何评价这场运动呢?从前面我们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可以总结出评价一场革命的基本方法,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性质、特点、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师:彻底性表现在哪儿?生:义和团运动目标是反帝,辛亥革命是反封建,而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

师:五四运动的先锋?主力军?领导者?生: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师:卷入的人有哪些?生:社会各个阶层。

师:那五四运动有什么特点?2、特点:①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②彻底的不妥协性;③广泛的群众基础;④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师:那五四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探究路径参考):①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②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师: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在领导阶级、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总结):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思想基础: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奋斗目标:实现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师:所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而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他们任务一样,都是反封建,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但他们不同在领导阶级,和革命方向,前途的不同。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我们说过,工人阶级至此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示出其巨大力量。

而五四运动虽然胜利了,还要接着往下走。

此时,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了方向。

我们好像可以通过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道路来挽救中国。

正如那句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于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1920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是陈独秀,李就是李大钊。

这也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内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也来到中国,帮助中国建党。

在各地,也陆续出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展示多媒体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在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

(展示多媒体图片)大会最后一天,由于发现有行踪可疑的人,决定转移地点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

请大家阅读课本总结中共一大的基本概况。

生: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奋斗目标:(最高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