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介绍
本文档旨在规定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标准,以确保消毒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方法
1.化学指示剂监测:
使用化学指示剂对消毒操作进行监测。
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消毒效果,确保达到预定的消毒水平。
2.生物指示剂监测:
采用生物指示剂对消毒操作进行监测。
将生物指示剂暴露于消毒环境中,根据指示剂的生长情况判断消毒效果。
必要时,进行培养和检测以确认消毒效果。
3.物理监测:
使用物理监测设备对消毒操作进行监测。
如温度计、压力计等,确保消毒操作中的物理参数符合标准要求。
监测标准
1.化学指示剂监测标准:
指示剂变色范围和时间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变色结果应清晰可见,且与标准色标一致。
2.生物指示剂监测标准:
生物指示剂的生长情况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生长情况的判断应基于定量评价方法。
3.物理监测标准:
物理参数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符合相关要求。
结论
本文档规定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标准,包括化学指示剂监测、生物指示剂监测和物理监测三种方法。
确保消毒操作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保护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实验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1.化学监测法(1)化学指示剂监测方法: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剂,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应进行B-D 试验。
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卡/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2.物理监测法应每年用温度压力检测仪检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检测仪探头放置于最难灭菌部位。
3.生物监测法生物指示物为嗜热脂肪杆菌(ATCC7953或SSIK31株)芽孢。
试验用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检测方法:将两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或使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
分别在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试验包;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测试包;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用带有指示菌的小型测试包,放于手提压力蒸汽灭菌器底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标准试验包,无菌取出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结果判定:每个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阳性对照组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判定为灭菌合格;否则灭菌不合格。
(二)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1.化学监测法(1)检测方法:将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剂3~5个分别放入待灭菌的物品中,并置于灭菌器最难达到灭菌的部位。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化学指示剂,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消毒灭菌监测方法(一)
消毒灭菌监测方法(一)消毒灭菌监测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消毒和灭菌。
消毒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表面或环境减少病原菌数量,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目的。
而灭菌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使细菌、病毒、真菌、孢子等微生物完全死亡的过程。
灭菌是比消毒效果更高的一种处理方法。
为了保证医学、实验室等场所的卫生,必须实施并监测消毒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用来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的方法。
1.生物指示器法生物指示器是一种人工制备的微生物反应器,它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孢子。
用于验证常规消毒灭菌过程中是否有效,其使用范围涵盖几乎所有消毒灭菌方法。
生物指示器的检测流程简单,但需要长时间培养,且非常敏感,造成误差较小。
因此,生物指示器法是一种最可靠的监测方法。
2.物理化学指示器法物理化学指示器法是一种通过颜色或温度来展示消毒灭菌效果的方法。
它可以很快地重复使用并且检测结果可以在即时展示。
物理化学指示器法对于某些情况下的操作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并不能完全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3.系统监控法系统监控法是通过记录实验室、手术室、病房等场所每次消毒灭菌过程的温度、时间、浓度、玻璃器皿的摆放和使用等信息来监测消毒灭菌效果。
系统监控法的优点是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发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同时也规范化了操作过程。
总之,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繁衍和消除医疗场所的交叉感染。
使用合适的监测方法,可以确保消毒灭菌效果的正确性,并且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简介(共31张PPT)
混装包
5m
布于中央、四角(≤30 m2布中央与对角线二角)
有条件者可用FA-1型多级撞击式采样器
4 消毒液浓度监测
试纸浸湿后0.
5
中和剂+菌液(片)
204 000
(中和剂+消毒剂)+菌液(片) 168 000
2.3 监测方法
2.3.1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硫磺管、苯甲酸管不能用 BD试验每天一次,用30cm×25cm
2 化学监测 根据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变
化,测知杀菌因子的剂量,间接 判断是否到达消毒或灭菌的效果。
2.1 监测对象
压力蒸汽灭菌 干热灭菌 紫外线强度 电离辐射剂量 化学消毒剂
2.2 指示材料
2.2.1 压力蒸汽灭菌常用指示材料 化学指示胶带(签)
化学指示卡(管)
综合性化学指示剂
(移动式化学指示剂) 化学指示试纸 BD试验指示图
×25~28cm布巾包 每包外用胶带、内放卡
美国医疗器械改进协会规定: ①每包外用胶带、内放卡 ②每天第一次用预真空压力蒸 汽灭菌器时,BD试验
2.3.2 干热或消毒剂气体灭菌监测 将化学指示剂放于包中央 布放于最难到达灭菌的部位 (或消毒器内各层中央与四角)
2.3.3 紫外线强度监测 开灯照5 min后无异常 置卡于灯中央下方垂直1 m处 照射1 min 防止日光直射到卡
将棉拭头放入含10 ml采样液试管中 振打试管以洗脱菌 取洗脱液培养48 h 计数菌落数 计算杀灭率
3.2.4 空气(自然菌)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前、后分别用平板沉降15 min采样
37℃培养48 h
平板直径9 cm,距地面1.5 m 布于中央、四角(≤30 m2布中央与对角线二角) 有条件者可用FA-1型多级撞击式采样器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指南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指南
1. 简介
本指南旨在提供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和步骤,以确保消毒
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监测方法
2.1 参考标准
选择合适的参考标准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如国家卫生健
康委员会制定的《医院消毒准则》。
2.2 监测工具和设备
准备适当的监测工具和设备,包括消毒测试纸、指示剂、生物
指示剂等。
2.3 监测方法步骤
以下是一般性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步骤:
1. 根据消毒操作的要求和清洁程度,在适当的时间点收集样本。
2. 使用合适的监测工具进行样本采集。
例如,可使用消毒测试纸测试表面的消毒剂浓度。
3. 根据标准操作步骤,将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或分析。
4. 根据检测结果评估消毒操作的效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3. 注意事项
3.1 安全措施
在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时,需遵循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防止交叉感染等。
3.2 数据保密
处理和存储监测数据时,务必遵守相关的数据保密规定,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4.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指导,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正确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
消毒灭菌操作的有效性对于预防和控制病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消毒供应中心应对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不合格产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二、灭菌效果监测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温度、压力、灭菌维持时间、灭菌物品、效果和操作人签名)。
2.化学监测:每个灭菌包应进行化学监测。
每包要有化学指示胶带及化学指示卡。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试验一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3.生物监测:每周对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
并设有阳性对照。
新灭菌器使用前和维修后,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等改变时,必须进行生物监测,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凡监测不合格,应立即停用灭菌器,查找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灭菌器。
(二)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温度、压力、
灭菌维持时间、效果和操作人签名)。
2.化学监测:每个灭菌包应进行化学监测。
包外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每包内放置化学指示物。
3.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每锅进行,有阳性对照。
若有组织植入物灭菌时,必须有生物监测;培养结果详细记录,并长期存档,妥善保管。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基本方法。
消毒灭菌是确保环境和物品卫生的重要措施,对于防止病原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可以评估消毒措施的有效性,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方法一:物理监测物理监测方法主要通过测量温度和时间来评估消毒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常见的物理监测方法包括:1.温度计监测:使用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消毒过程中的温度,确保温度达到杀菌要求。
2.时间监测:记录消毒过程中的持续时间,确保达到所需的时间要求。
物理监测方法简单易行,但无法评估外部如热量分布或物体形状对杀菌效果的影响。
方法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方法通过使用生物指示物质来评估消毒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常见的生物监测方法包括:1.生物指示器法:使用含有特定微生物的指示器,如脱氢酶、芽孢等,将其置于消毒过程中进行监测。
监测完成后,对指示器进行培养和检测,判断是否有生物生长,以评估灭菌效果。
2.菌落计数法:通过培养并计数消毒前后的菌落数来评估灭菌效果。
消毒后菌落数显著减少或完全消失即可认为消毒灭菌效果良好。
生物监测方法能够直接评估杀菌的效果,但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实验操作,并需更长时间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三:化学监测化学监测方法通过测量化学物质的浓度来评估消毒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常见的化学监测方法包括:1.酶监测法:通过测量消毒剂残留物的酶活性来判断消毒过程中杀菌剂的效果。
2.指示剂监测:使用化学指示剂,如指示纸或试纸,来测定消毒结果。
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间接反映杀菌效果。
化学监测方法简便易行,并能够快速获得结果,但只能提供相对的指数,无法直接评估消毒灭菌的效果。
结论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确保消毒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综合使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在实施消毒灭菌过程中,还需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消毒设备的正确运行和消毒剂的正确使用,以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消毒灭菌监测方法-V1
消毒灭菌监测方法-V1文章正文:消毒灭菌监测方法是日常医疗卫生工作中重要的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医疗器械和环境的卫生安全,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以下是消毒灭菌监测方法的重新整理:一、物理指标监测1. 温度监测消毒灭菌过程中,温度的稳定性是保证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需要对消毒设备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有些设备自带温度指示器,但需定期检验其准确性,并进行校准。
2. 时间监测灭菌时间也是消毒灭菌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在灭菌过程中,需要对消毒设备的灭菌时间进行监测,确保其能够达到杀菌的效果。
3. 压力监测对于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器,其内部压力也是一个重要防护因素。
因此需要监测设备是否能够维持稳定的压力。
二、化学指标监测化学指标是指反映消毒灭菌效果的化学物质指标。
主要有过氧乙酸(POA)、氯化系列、臭氧等指标。
1. 过氧乙酸(POA)监测PO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效杀菌剂。
POA检测可以反映灭菌剂的残留。
一般情况下,POA残留值不超过5mg/L即认为无残留。
2. 氯化物(Cl)监测氯化物是指一类含氯化物的化学药剂,广泛应用于各种消毒场所中。
氯化物监测可以通过浓度计、试纸、比色卡等方式进行。
3. 臭氧制剂检测臭氧灭菌设备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消毒设备。
臭氧监测可以通过检测臭氧生成器的臭氧浓度是否达到要求进行。
三、生物指标监测生物指标是通过培养方法,检测灭菌效果的生物类物质指标。
主要有菌液培养、生物诱剂监测等。
1. 菌液培养法菌液培养法是一种比较常用、较为便捷的生物指标监测方法。
将生物诱剂接入培养基中,实时监测生物的繁殖状态。
2. 生物诱剂法生物诱剂监测是一种更加严谨的生物指标监测方法。
其将生物诱剂直接接入设备进行消毒灭菌,再将消毒灭菌后的生物诱剂接入非灭菌处理区进行培养,通过比对生长状态判断消毒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消毒灭菌监测方法的重新整理。
在消毒灭菌工作中,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可以有效保障医疗器械和环境的卫生安全,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六、手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 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 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 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的棉拭子,剪去操 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 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进行细菌菌落总数 和致病菌检测。
结果判定: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判定为灭 菌合格;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溴甲酚紫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则 灭菌过程不合格。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菌片事 先放入一次性注射器中(每个注射器中放1个菌 片),然后封装在一剥离式包装袋内。菌片在灭 菌器内布放的数量应足够多,应放在那些在性能 鉴定时发现是最难灭菌的部位,并均匀分布于整 个灭菌物品中。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 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 细菌总数(cfu/cm2)=
采样面积(cm2)
(2)致病菌检测:按《消毒技术规范》3.17.15原 则执行。
4、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 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2)Ⅱ、Ⅲ类环境布点、采样方法
依 据 《 消 毒 技 术 规 范 》( 卫 生 部 2002 年 版 ) 3.17.8。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 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 4角及中央5点(双对角线),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处。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 样点 处 ,采 样 高度 距 地面 1.5 米(GB15982-1995: 0.8~1.5米),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 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于37℃培养48小时, 计数平板菌落数,并计算出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一、背景消毒灭菌是保障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对于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消毒灭菌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卫生环境的质量,因此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环境卫生学重要的工作之一。
二、目的本工作方案旨在制定一系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措施,确保环境卫生的质量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稳定和有效。
三、监测内容1.监测对象监测对象包括各种消毒灭菌剂,如含氯漂白粉、紫外线灯、消毒剂等。
2.监测项目(1)浓度监测:监测消毒剂浓度是否符合标准。
(2)杀菌效果监测:监测消毒剂对不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杀灭效果。
(3)时间监测:监测消毒剂的作用时间,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
4.监测方法(1)浓度监测:采用比色法、浓缩法等方法检测消毒剂的浓度。
(2)杀菌效果监测:采用培养法、过滤法等方法检测不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消毒剂作用下的存活情况。
(3)时间监测:采用实验室实验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5.监测周期监测周期根据场所的不同和卫生情况的需要,可以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1.控制消毒剂的使用量和浓度,确保消毒灭菌效果稳定和有效。
2.对于使用不当或无法起到消毒灭菌效果的消毒剂,需要及时更换。
3.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消毒灭菌操作规范且安全。
4.对于消毒灭菌效果不好或者存在其他问题的场所,需要及时进行整改。
五、考核方法将消毒灭菌效果作为环境卫生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加强反馈和解决问题的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六、总结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环境卫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工作方案提出各种监测方法和周期,并强调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于确保环境卫生质量和消毒灭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1、刖言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
2、热力灭菌效果监测方法2.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化学监测法:理想的化学指示剂是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持续时间。
化学监测法又分为指示卡监测法、指示管监测法和指示胶带监测法。
其中指示胶带法主要用于程序监测,即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要求每个待灭菌物品包处都要粘贴。
指示卡和指示管主要用于待灭菌物品包内作为灭菌效果的参考,不一定要求每个包内都放。
对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真汽灭菌,要求每天进行一次B-D试验。
监测方法:将指示物放入大包(不得大于标准包)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物,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物颜色或性状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则判定为灭菌过程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判定为灭菌过程不合格。
生物监测法:即用活的指示生物来监测灭菌过程是否合格的方法。
指示生物为耐热和嗜热脂肪杆菌芽抱(ATCC7953或SSIK31)菌片,含菌量为5.0X105~5.0X106cfu/片,在121℃±0.5℃条件下,D 值为 1.3〜1.9min, 杀灭时间(KT值)W19min,存活时间(ST值)为三3.9min。
监测方法:将两个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包中心部位,或装入灭菌试管内,置于标准盒内。
将标准包放于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的排气口上方,或将标准盒放于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底部。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将标准包或标准盒拿回实验室,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取出菌片投入臭甲酚紫卡芬糖蛋白胨水培养其中,经56℃± 1℃培养7d (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基颜色的变化。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制度
1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包括物理监测法(工艺监测)、化学监测、B—D测试和生物监测法。
1.1物理监测法(工艺监测):每锅监测,每次灭菌时必须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
1.2化学监测法:每包监测,高危险性物品同时包括包外灭菌化学指示胶带监测和包内灭菌化学批示卡监测。
1.2.1化学指示胶带的监测法:将合格的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包的包外,灭菌后观察其颜色和形状的改变,达到规定的要求为合格。
1.2.2化学指示卡的监测方法:将合格的化学指示卡放入待灭菌包最难灭菌的部位,灭菌后,在无菌包检查或使用前,打开无菌包时先取出指示卡,观察其颜色和形状的改变,达到规定的要求为合格。
1.3生物监测法:应每周一次,根据灭菌器的类型选择代表性的标准生物测试包或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或SSIK31株)的指示管放在标准测试包(有16条全棉手术巾每条41cm*66cm,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短边折成2层,然后叠放,做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测试包)内,然后放在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满载(快速灭菌器空锅时)后灭菌,灭菌后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指示管送微生物试验室进行微生物培养,监测样品按规定培养阴性为合格,并设阳性对照。
1.4 B-D试验: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应进行B-D测试。
医院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院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标准操作规程一、消毒灭菌设备的监测(一)清洗消毒器的监测1.日常监测: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2.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器应停止使用。
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清洗消毒器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3.化学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4.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每次检测3件~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二)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1.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经过灭菌和灭菌是否合格。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生物监测法:(1)应每周监测一次。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
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为标准消毒效果监测,特制定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1、监测频次:每季进行。
2、采样⑴采样时间:空气消毒后4小时内、手术操作前。
⑵平板暴露法:暴露前先检查平板是否污染,是否有气泡及霉点。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m,采样时将平板盖翻开,斜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在放置、收取平皿时,手不能在暴露平皿的正上方移动。
⑶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上的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1M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共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 处。
图1 室内面积≤30m2布点图图2 室内面积>30m2的布点图3、考前须知⑴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⑵平板摆放如取一条对角线,防止离门近的一条。
⑶工作人员不要靠近自动门,以免影响监测结果。
4、结果判定⑴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⑵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给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手、物体外表消毒效果监测1、监测重点科室: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给中心等。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和灭菌剂(无菌器械保存液)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采样的原则 在采样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样品二次污染。同时,为确保准确性,采样时要有一定的数量和固定的部位。采样后6h内尽快送检,若样品保存于0~4度条件下,时间不宜超过24h.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空气净化效果监测
医务人员手效果监测
化学消毒剂的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无菌器械保存液)、透析液。
01
采样量及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一次性注射器)吸取 ﹥1ml 被检样液,应注明消毒剂名称。细菌室接种1ml并根据不同种类消毒剂加入相应的中和剂,以中和被检样液的残效作用。
02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无菌器械保存液)采样方法
0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化学监测 : 化学指示卡,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化学监测 : 化学指示胶带
化学监测 :
1
b_d指示图
2
监测真空水平,检查灭菌器是否漏气
3
适用于预真空灭菌锅,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合格后方可使用
4
放置位置:灭菌炉排气口的上方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1
02
03
04
结果计算:
50000×平均菌落数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
(cfu/m3) 平板面积(cm2)×5min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
高压蒸气灭菌效果监测
01
工艺监测:要求必须满足必要的无菌参数:灭菌温度、压力、时间。正确的包装、合理的放置、无菌设备无技术性故障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现将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微生学监测的采样方法、结果判定、质控标准等规范如下:第一章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得﹥24小时。
一、空气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1)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²,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²,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
(2)采样方法。
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3)计算公式: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³)=50000n/(a×t)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
(4)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10min进行采样。
(5)质控标准。
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
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1、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部分)ppt课件
内窥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生物监测
采样时间
消毒灭菌后 使用前
采样方法
监测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 从待检内镜的活检口注入内镜(使用蠕动泵)用无 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注入的液体2h内送检
合格标准
消毒内镜 细菌总数 ≤ 20 cfu/件
灭菌内镜 无任何细菌检出
遵循WS/T 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采样时间
手卫生后 接触病人或诊疗操作之前
采样方法
棉拭子法: 1、被检人员将双手伸出,五指并拢。 2、检查者取2支无菌棉试纸,并浸沾于含相应中和剂的无 菌洗脱液中。 3、取一支棉拭子在一只手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 涂擦2次(一只手的涂擦面积约30cm2 ),并随之转动 采样棉拭子;按同样方法用另一支棉拭子涂擦另一只手。 4、剪去操作者手接触的部位,将2支棉拭子投入10ml含 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化验单书写:科室、采样地点、被采人、采样人,采样时 间。
采样步骤
用棉拭子蘸取相应中和剂
双手的屈指面,从指跟到指端; 往返涂擦2次,同时转动棉签.(一只手一支棉试纸)
将手接触的部分折断,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试管中
合格标准
卫生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
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
♦ 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 ♦ 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 ♦ 消毒剂微生物学监测 ♦ 医务人员手微生物学监测 ♦ 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 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 ♦ 医疗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测
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
采样时间
消毒后 操作前
1、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Ⅰ) 洁净系统自净后 、操作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版
3
医院感染的定义
•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 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 医院感染。
可编辑版
4
医院感染的分类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 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 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 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 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 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 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可编辑版
18
• 采样后盖好平皿盖子 • 记录科室、房间、采样人、采样时间 • 将平皿倒置放于托盘内(附化验单) • 采样平皿尽快送至实验室培养
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时 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
可编辑版
19
正确放置方法
可编辑版
20
错误放置方法
可编辑版
21
平板暴露法采样注意事项
• 采样前关闭门窗 • 无人走动的情况下 • 静止10分钟后采样 • 布点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 • 放置培养皿时 应从最里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里面开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 采样液应含有相应中和剂
可编辑版
26
•
可编辑版
27
记录(检验申请单)
• 科室 • 房间 、何种物体表面、何种消毒剂 • 采样人 • 采样时间 • 采样结束后送至实验室
可编辑版
28
合格标准
、Ⅱ类区域: 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 Ⅲ 类区域: 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可编辑版
5
医院感染监测内容
• ♦ 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 • ♦ 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 • ♦ 消毒剂微生物学监测 • ♦ 医务人员手微生物学监测 • ♦ 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 ♦ 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 • ♦ 医疗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测
可编辑版
6
空气微生物医院学监测
可编辑版
7
采样时间
• 消毒后 操作前
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 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
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可编辑版
29
消毒液染菌量监测
可编辑版
30
采样方法
• 用无菌注射器吸取消毒液1ml • 加入9ml相应中和剂中 • 充分振荡混匀 • 注明科室、何种消毒剂、开启日期、批号、采
可编辑版
9
未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平板暴露法采
• 室内面积 ≤30m2
•
设内、外、中对角线3点
•
内、外点距离墙壁1m处
• 室内面积>30m2
•
设四角及中央共5点
•
四角距离墙壁1m处
可编辑版
10
室内面积 ≤30m2
● ● ●
室内面积>30m2
●
●
●
●
●
可编辑版
11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 1、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Ⅰ)
•
洁净系统自净后 、操作前
• 2、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Ⅱ、Ⅲ)
•
消毒、通风换气后 、操作前
• 3、怀疑空气与医法
沉降法
重力沉降(平板沉降法)
浮游菌测定法
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离心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洗刷式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过滤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温差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静电或冲击空气微生物采样法
始布点依次向外、最后人员撤出 • 收集培养皿时 从最外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外面开始、
最先布的点最后收
可编辑版
22
对采样人员的要求
• 着无菌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 操作前洗手或手卫生 • 所带物品清洁后方可带入 • 手臂及头部不可越过打开的培养皿上方 • 行动及放置动作要轻 • 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 • 每次采样人员不得超过2人
• Ⅲ级手术室(手术区万级,周围十万级):手术台四边至少各 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 Ⅳ级手术室(三十万级):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
可编辑版
13
洁净手术区平板暴露法布点示意图
局部百级 周围千级设置13点
局部千级 周围万级设置9点
局部万级 周围十万级设置7点
局部十万级 周围三十万级设置5点
可编辑版
14
操作方法
• 将平皿(直径9cm)放置在采样点处 • 采样高度距离地面80-150cm •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
可编辑版
15
正确操作
可编辑版
16
错误操作
可编辑版
17
• 放置时间
•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 • Ⅱ类环境暴露15min • Ⅲ类环境暴露5min
•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暴露30min
1、平板暴露法
2、空气采样器法
参照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
建筑技术规范)
可编辑版
12
手术区:手术台及其周围的区域
• Ⅰ级手术室 (手术区百级,周围千级):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 外推0.9m,两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 Ⅱ级手术室 (手术区千级,周围万级): 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 外推0.6m,两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检测
可编辑版
1
前言
• 随着现代化医学科学的发展,诊断和治 疗手法不断提高,新技术、新疗法不断 推陈出新,导管、插管、内镜等侵袭性 操作不断增加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 使医院感染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医院中均 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呈日益增多的趋 势。
可编辑版
2
前言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当今医疗机构 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医疗质量和病 人的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出的公 共卫生课题。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医疗机构的管理 水平,受到国内外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 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可编辑版
23
医院物体表面 消毒效果的监测
可编辑版
24
采样时间
•
消毒后
• 1、消毒处理后 • 2、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
可编辑版
25
采样方法
• 5cm × 5cm灭菌规格板 • 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 用蘸有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 • 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 • 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擦5次 •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 • 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面积 • 被采样表面≥100cm2,取100cm2 •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投入装有10ml • 无菌检测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