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清洁消毒SOP(操作规程)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726d59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1.png)
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标题:普通病房、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在医疗环境中,保持病房和门诊的清洁消毒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因此,建立规范的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一、普通病房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1.1 定期清洁- 每日对病房内的地面、墙面、家具等进行清洁,使用消毒剂擦拭。
- 定期对病房内的空调、换气设备等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清新。
- 对床单、被褥等进行定期更换和消毒。
1.2 污染区域清洁- 对于污染区域如厕所、垃圾桶等,应当加强清洁和消毒频率。
- 使用专门的消毒剂对污染区域进行彻底清洁,确保无菌状态。
- 定期对污染区域进行环境检测,确保清洁消毒效果。
1.3 医疗器械清洁消毒- 对于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当进行专门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 严格按照医疗器械清洁消毒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器械无菌。
- 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测和验证,确保清洁消毒效果。
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2.1 门诊大厅清洁- 每日对门诊大厅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座椅等的清洁消毒。
- 定期对门诊大厅的空气进行消毒,确保空气质量。
- 对门诊大厅的公共设施如洗手间、垃圾桶等进行加强清洁。
2.2 诊室清洁- 对门诊诊室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包括医生办公桌、医疗器械等。
- 对每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清洁和消毒处理。
- 定期对门诊诊室进行环境检测,确保无菌状态。
2.3 医务人员个人卫生- 医务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更换工作服和口罩。
-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手卫生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持双手清洁。
- 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确保不携带病原体。
结论:建立规范的普通病房和门诊环境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清洁消毒操作规程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执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疗保洁标准作业流程
![医疗保洁标准作业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3a1b75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9.png)
医疗保洁标准作业流程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医疗保洁的标准作业流程,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医疗保洁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全和康复速度。
因此,我们需要遵循一系列标准的操作流程来进行医疗保洁工作。
二、工作准备1. 确保所有清洁工具、设备和消毒剂的存放位置清晰明确,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补充。
2. 确保清洁工具和设备的正常运转,如吸尘器、拖把、擦拭布等。
3. 确保清洁人员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
4. 提供清洁工作流程培训,确保医疗保洁人员了解标准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
三、标准作业流程1. 准备阶段:- 入场前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 准备清洁工具和消毒剂。
- 检查清洁工具和设备的运行状况。
- 准备清洁记录表格。
2. 清洁准备:- 根据清洁区域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清洁工具和消毒剂。
- 清除垃圾并妥善处理。
- 移动家具和设备,确保能够充分清洁到每一个角落。
3. 干净清洁:- 从高处往低处清洁,避免灰尘和污物的二次扩散。
-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 擦拭表面、墙壁、地板和家具等。
4. 垃圾处理:- 将垃圾分类并装入专用垃圾袋。
- 确保垃圾袋完全密封,并将其放入指定的垃圾桶。
- 定期清空垃圾桶,避免滋生细菌和异味。
5. 清洁记录:- 在清洁记录表格上填写清洁日期、清洁区域和清洁人员等信息。
- 记录清洁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 提交清洁记录,并存档备查。
四、清洁质量控制1. 定期进行清洁质量检查,确保清洁工作符合标准作业流程。
2. 针对清洁不达标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和培训。
3. 建立反馈机制,接收用户对医疗保洁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处理。
五、总结医疗保洁标准作业流程的执行对于维护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至关重要。
通过准备工作、标准作业流程的执行以及质量控制,我们能够确保医疗保洁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为病人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医疗环境。
以上为医疗保洁标准作业流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医院sop(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sop(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8addf0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0.png)
医院sop(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SOP)是医院内部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流程的标准化文件。
它们旨在确保医院内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够高效、规范地进行,并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行业标准。
医院标准操作规程(SOP)1. 安全和紧急情况管理1.1 火灾和疏散1.1.1 在医院各个区域安装和维护火灾报警器和灭火设备。
1.1.2 每隔三个月进行火灾应急演练,培训员工如何疏散病人和自身。
1.2 感染控制1.2.1 每位员工必须遵守手卫生规范,包括定期洗手和使用消毒洗手液。
1.2.2 每个科室和病区必须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1.3 急救和危重病人处理1.3.1 每年进行急救培训,确保员工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急救和危重病人。
1.3.2 确保病人及时得到急救所需的紧急设备和药物。
1.4 病人隐私和保密1.4.1 员工必须遵守病人隐私和保密的法律法规,不得将病人信息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机构。
2. 病人服务管理2.1 预约和排队2.1.1 提供预约系统,确保病人能够及时得到预约检查和诊疗。
2.1.2 保证病人在医院内的排队过程有序,减少等待时间。
2.2 医疗用品和设备管理2.2.1 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用品和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
2.2.2 定期采购和更新医疗用品和设备,确保其质量和效用。
2.3 纠纷和投诉处理2.3.1 设立专门的纠纷和投诉处理部门,及时解决病人或家属的纠纷和投诉。
2.3.2 对于严重的纠纷和投诉,进行调查和处理,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3. 医疗质量管理3.1 临床操作规范3.1.1 制定和更新临床操作规范,确保医生和护士按照规范进行临床操作。
3.1.2 进行定期临床操作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3.2 医疗错误和事故报告3.2.1 每个医疗错误和事故都必须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和分析。
3.2.2 根据医疗错误和事故的调查结果,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病房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病房环境清洁消毒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00cce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f.png)
病房环境清洁消毒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患者在医院病房内获得安全、干净的环境,减少感染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本制度旨在规范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病房,包含普通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
3. 清洁消毒责任3.1 病房护士长负责病房环境清洁消毒的组织与监督工作。
3.2病房护士长应指派特地的人员负责日常清洁工作,并监督执行情况。
3.3 医院应布置专业的清洁团队定期对病房进行全面清洁消毒,确保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掌控。
4. 清洁消毒流程4.1 日常清洁 4.1.1 清洁人员每天至少进行2次地面清洁,使用酒精或消毒剂擦拭地面。
4.1.2 病床、床头柜等四周区域每日进行一次擦拭,使用消毒剂或酒精进行消毒。
4.1.3 定期清洁空调和通风设备,并更换过滤器。
4.1.4 洗手间、洗手间每日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
4.1.5 每日更换并清洗床单、枕头套等寝具。
4.1.6 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清洁,擦拭墙壁、窗户等。
4.2 隔离病房清洁消毒 4.2.1 隔离病房应由专人负责清洁消毒工作。
4.2.2 隔离病房每日进行3次地面清洁,使用含氯消毒剂。
4.2.3 隔离病床及其四周区域每日进行三次擦拭,使用含氯消毒剂。
4.2.4 隔离病房内的垃圾每日清理,酒精消毒。
4.2.5 隔离病房定期进行彻底清洁,擦拭墙壁、窗户等。
4.3 感染性病房清洁消毒 4.3.1 感染性病房需由专人负责清洁消毒工作。
4.3.2 感染性病房每日进行3次地面清洁,使用含氯消毒剂。
4.3.3 感染性病床及其四周区域每日进行3次擦拭,使用含氯消毒剂。
4.3.4 感染性病房内的垃圾每日清理,酒精消毒。
4.3.5 感染性病房定期进行彻底清洁,擦拭墙壁、窗户等。
5. 清洁消毒设备要求5.1 清洁设备应定期检查,确保使用效果良好,并保持干净。
5.2 清洁工具、布草等应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5.3 清洁用的洗涤剂和消毒剂要在有效期内,并存放于干燥通风的地方。
SOP-CD-PD- A、B、C级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SOP-CD-PD- A、B、C级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730aeecbb4cf7ec4afed029.png)
目的:制定一个可靠的A/B/C级洁净区的清洁和消毒规程,以达到和维持A/B/C级洁净区的环境要求,从而保证无菌产品的质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A/B/C级洁净区厂房、设备设施清洁工作的全过程。
职责:生产管理人员: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清洁人员:按照本规程对A/B/C洁净区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
QA:对环境进行监测,确定按照本规程清洁后的环境符合无菌工艺要求的生产条件。
内容:1清洁工具: T字架、不锈钢盆或桶、无尘抹布(无脱落物、易清洁、易消毒、灭菌)、喷雾瓶/喷雾器、镊子。
2 A/B/C级洁净区使用的清洁剂:洗洁精、注射用水、0.1%氢氧化钠。
3 A/B/C洁净区使用的消毒剂有:75%乙醇、Perform® Classic GA(戊二醛)、Perform®Classic OXY(过-硫酸氢钾复合盐)、Spor-Klenz®(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甲醛、臭氧、0.1%新洁尔灭(仅用作地漏消毒)、3%双氧水(仅用作地漏消毒)、84消毒液。
4清洁原则:从上到下,从里往外的原则进行清洁和消毒,即从较干净的地方到较脏的地方,如天花板、灯罩、墙面、设备表面、工作台面、设备侧面、工作台支架、地面。
5清洁方法5.1天花板的清洁5.1.1用不锈钢桶接15L的注射用水,白色的无尘抺布放入注射用水中浸湿,保证抺布表面浸湿均匀,用抺布包裹在T字架上,T字架的运动方向应是从里往外。
5.1.2每块浸湿的抺布只能清洁3㎡天花板,从室内的最远端开始清洁,至通往缓冲间的通道处结束,要保证所有区域天花板都能清洁到位。
5.1.3对注射用水进行更换,需清洁用水15L。
5.2墙壁(玻璃窗)的清洁5.2.1白色的无尘抺布放入注射用水中浸湿,保证抺布表面浸湿均匀,用抺布包裹在T字架上,T字架的运动方向应是从上到下,不能反方向清洁。
5.1.2每块浸湿的抺布只能清洁3㎡墙壁,从室内的最远端开始清洁,至通往缓冲间的通道处结束,要保证所有区域墙壁都能清洁到位。
医院清洁供应室操作规程
![医院清洁供应室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d9d0c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0.png)
医院清洁供应室操作规程一、前言二、职责描述1.负责监督和管理医院清洁供应室内所有清洁和卫生产品的采购、接收、存放、发放和管理工作;2.负责检查清洁和卫生产品的质量,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3.负责建立和维护医院清洁供应室的清洁、卫生和整洁,确保产品符合卫生标准;4.负责记录清洁和卫生产品的存量、消耗情况,并及时报告上级;5.提供相关的卫生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三、操作流程1.采购(1)根据医院需要和需求计划,编制清洁和卫生产品的采购计划;(2)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确保产品质量和价格达标;(3)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权益;(4)核对采购产品的数量、规格和质量;(5)验收采购产品,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2.接收与存放(1)及时登记、记录清洁和卫生产品的接收情况;(2)检查清洁和卫生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3)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要求,存放清洁和卫生产品;(4)定期检查清洁和卫生产品的保质期,确保使用过期产品的风险最小。
3.发放(1)根据各科室的需求和数量,进行清洁和卫生产品的发放;(2)记录发放的清洁和卫生产品的数量、日期和科室信息。
4.库存管理(1)及时更新清洁和卫生产品的库存信息;(2)定期盘点清洁和卫生产品的库存数量,做好库存管理和汇报;(3)监督各科室合理使用清洁和卫生产品,及时补充库存。
5.质量管理(1)建立并执行质量控制制度,确保清洁和卫生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2)监测清洁和卫生产品的质量,及时处理存在问题的产品;(3)建立并维护供应商的质量黑名单,确保合格供应商的选择。
四、安全规范1.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品;2.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随意移动、更换清洁和卫生产品的存放位置;3.清洁和卫生产品禁止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污染;4.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卫生教育和培训,了解和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五、违规处理1.对于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工作人员,将视情节严重性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解雇等;2.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整改工作,认真接受批评和学习。
养老院卫生消毒SOP(操作规程)
![养老院卫生消毒SOP(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7f9e0d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4.png)
养老院卫生消毒SOP(操作规程)养老院卫生消毒SOP(操作规程)目的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养老院的卫生消毒工作符合标准,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养老院的卫生消毒工作,包括卫生消毒的设备、工具、材料和操作流程。
定义卫生消毒:指通过清洁和使用消毒药物等方式,有效杀灭和控制有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活动,以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安全。
养老院:指专门提供老年人居住和照管的机构,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和长期照顾机构。
责任1.养老院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2.养老院工作人员负责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卫生消毒工作,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卫生消毒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确保消毒设备和工具完好,并经过定期维护和检查。
准备消毒药物和材料,确保其有效期和质量。
确定消毒区域和时间,合理安排人员。
2.准备阶段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和防护服。
对消毒区域进行清洁,包括清除垃圾和污物。
关闭并通风消毒区域,确保无人进入。
3.消毒操作按照消毒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稀释和制备。
使用消毒剂对目标区域进行喷洒或擦拭。
注意对重点区域和物品进行重点消毒,如厨房、浴室和床铺等。
确保消毒药物充分接触并杀灭有害微生物。
4.后续处理及时清除消毒药物残留物,避免对居民造成伤害。
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工具和设备。
关闭通风,并将消毒区域恢复正常使用。
5.记录和报告按照规定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人员和消毒剂使用情况。
及时报告消毒异常情况或聚集性疾病状况。
风险控制定期进行消毒设备和工具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使用符合标准的消毒药物和材料,避免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建立健全的消毒记录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消毒异常情况。
检查和评估养老院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卫生消毒工作的执行情况,并进行评估和改进。
监督部门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卫生消毒工作的抽查和评估。
附件根据需要可以添加附件,包括消毒药物的安全说明、操作流程示意图等)以上为养老院卫生消毒SOP的操作规程,请按照规程执行并定期更新和改进。
SOP-SC-006更衣室、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SOP-SC-006更衣室、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d69b34558fb770bf78a558d.png)
更衣室、洁净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制订更衣室、洁净区地面、墙壁、顶棚、衣柜及设备外表面的卫生清洁方法,使清洁操作制度化、规化,防止发生污染与交叉污染。
2围本规程适用于更衣室和洁净区的各个洁净室的清洁。
3人员洁净区清洁操作相关人员。
4操作规程4.1清洁剂与消毒剂4.1.1清洁剂:洗洁精、洗衣粉、去污粉等。
4.1.2消毒剂:75%乙醇、稀苯扎溴铵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
4.2地面的清洁4.2.1清洁工具:拖把、软管、洁净毛巾、百洁布。
4.2.2清除地面上的工作残余物。
4.2.3用软管接纯化水冲洗地面,不易冲掉的污渍用百洁布蘸取适量清洁剂进行清洁。
4.2.4用拖把将地面擦干净,最后将地漏冲洗干净。
4.2.5用洁净毛巾蘸取消毒剂擦拭地面2~3遍。
4.3台面、橱柜的清洁4.3.1清洁工具:洁净毛巾、百洁布。
4.3.2整理台面、橱柜上的器具、标识牌等物品。
4.3.3用湿润的洁净毛巾将台面、橱柜擦拭干净,不易擦掉的污渍、锈渍等用百洁布蘸取适量清洁剂清洁。
再用洁净毛巾将清洁剂擦净。
4.3.4用洁净毛巾蘸取75%乙醇将台面、橱柜擦拭2~3遍。
4.3.5清洁消毒后,将台面、橱柜物品放回原处。
4.4门窗的清洁4.4.1清洁工具:洁净毛巾、水盆、百洁布、刮水器。
4.4.2清除门窗多余的粘贴物、挂钩等。
4.4.3用湿润的洁净毛巾蘸取清洁剂擦拭门窗,不易擦掉的污渍用百洁布进行清洁。
4.4.4用湿润的洁净毛巾擦拭门窗,将清洁剂擦净后,用刮水器自上而下将玻璃上的水迹刮干净。
4.4.5用洁净毛巾蘸取消毒剂将门窗擦拭2~3遍。
4.5墙面的清洁4.5.1清洁工具:洁净毛巾、水盆、百洁布、梯子。
4.5.2清除墙面多余粘贴物、挂钩等。
4.5.3用湿润的洁净毛巾擦拭墙壁,尤其是墙壁连接处的清洁;若湿润毛巾无法擦掉的污渍,可用百洁布蘸取清洁剂清洁。
4.5.4再用湿润的洁净毛巾擦拭墙壁,将清洁剂擦净。
4.5.5用洁净毛巾蘸取消毒剂将墙面擦拭2~3遍。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SOP(操作规程)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SOP(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186858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1.png)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SOP(操作规程)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SOP一、医疗设备仪器的清洁消毒为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需要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帽子、口罩、清洁手套)后进行医疗设备仪器的清洁消毒。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医疗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湿式擦拭,可以使用可兼容的消毒湿巾。
对于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
对于一般的低危医疗仪器(如听诊器、血压计、仪器按钮和把手等),日常首先进行清洁,之后可以使用低效或中效消毒剂,如75%的乙醇。
对于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清洁的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元物品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仪器表面。
不同区域的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
二、医疗卫生表面的清洁消毒医疗卫生表面分为两大类:一是低频接触表面,如天花板、地面、墙面、窗台、柜顶;二是高频接触表面,如桌面、门把手、床栏杆、灯开关、病房厕所的墙面、门帘窗帘的边缘等。
进行医疗卫生表面清洁时,也需要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医疗卫生表面每日进行常规的清洁和除尘工作。
采用湿式打扫,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日常不需要对卫生表面进行高水平消毒剂消毒。
但患者出院时,对于整个清洁单元均应进行终末消毒。
洗拖把和抹布的水池应以不同水池加以区分,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不同区域的拖把和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并用颜色加以标记;用后清洁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根据医疗卫生表面的分类,清洁频率视患者接触程度进行调整。
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选择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1)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2)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3-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
SOP(九)医院环境清洁、消毒与监测
![SOP(九)医院环境清洁、消毒与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4b656556cc175527072208e8.png)
第九篇医院环境清洁、消毒与监测89.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一、监测指征1.感染暴发或感染流行时,环境因素在感染传播中有流行病学意义。
2.监测潜在的危险环境状况,证明有危险的病原体存在或证明危险的病原体已被成功清除。
3.当某项感染控制措施改变时,评估其效果;或者根据规范要求,仪器设备或系统启用时进行监测。
4,目标性监测的需要。
5.偱证医学证据支持。
二、空气监测(沉降法)(一)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
(二)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三)采样点设置1.非洁净房间:室内面积≤30㎡,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3点。
里、外两点位置各距墙1m;室内面积>30㎡,设东、西、南、北、中5点。
其中东、西、南、北4点均距墙1m。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2.洁净房间:清洁房间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根据房间的不同清洁级别进行布点,操作按照GB50333-2002。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30min后送检培养。
(四)采样注意事项1.采样人员做好手部卫生,佩戴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
进入清洁房间采样必须穿洁净服。
2.皿盖打开顺序应先内后外;手臂及头不可越过培养皿上方;行走及放置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皿盖应扣放,以防污染。
3.采样结束后,由外向内合上皿盖。
4.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应在6h内培养。
(五)实验室检验1.非洁净房间,培养皿在37℃培养48h后,进行菌落计数和致病菌检验。
洁净房间按照GB50333-2002规定培养皿在37℃培养24h后,进行菌落计数和致病菌检验。
菌落计数方法按照GB/T7918.2-1987;致病菌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按照GB/T4789.11-2003;沙门菌检验按照GB/T4789.4-2003,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按照GB/T7918.4-198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按照GB/T7918.5-1987。
2.计算结果:非洁净房间以100cm2的平皿在空气中暴露5min即相当于10L空气中的细菌数,计算公式为:细菌数(cfu/m3)=1000÷(A/100×t×10/5)×N=50000N/At式中,t—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min);N—培养后平皿上的菌落数(cfu/平皿);A—所用平皿的面积(cm2)洁净房间直接以“个/(30min·Φ90)”平皿为单位的计算结果。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924df87770bf78a65295479.png)
3.10 人员卫生处理 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 身物品等方面的处理过程
3.11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 的处理过程
环境感染风险划分的级别
• 3.12 低度风险区域 •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
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 3.13 中度风险区域 •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
3.4 清洁单元
临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 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 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清洁单元
A、清洁单元的理念:
清洁工具,如抹布等仅限于单个患者单元使用,清洁过程中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新 的抹布;在转移至下位患者的环境表面清洁时,应更换新的抹布; 消毒湿巾等一次性载体消毒剂,仅限于单个患者单元使用,使用过程中遇污染应 及时更换新的湿巾;在转移至下位患者的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时,应更换新的湿巾 。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2019年11月
内容
制定规范的背景
制定的依据 “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解读
➢ 范围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名词术语 ➢ 管理要求 ➢ 清洁与消毒原则 ➢ 强化清洁与消毒 ➢ 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 医疗机构环境、物表清洁消毒SOP
背景
医院环境的清洁消毒是医院最平凡普通的工作,但医院清洁消毒的质量却直接 影响到医院医疗工作的质量和医院的形象。
洁污标识明确,一单元一抹布、一房间一拖布。 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单元表面。
不得用一桶水来清洗抹布后用于清洁下一单元。
清洁单元
C、清洁人员是医院感染控制团队的关键组成部分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https://img.taocdn.com/s3/m/e4e471d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4.png)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 O P消毒供应中心室感染管理SOP工作质量管理一、物品回收、分类1.工作人员回收可重复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帽子、手套;供应室物品交换清单,记录回收日期、科室、物品名称等;2.按照规定的路线由专人,用污物回收车或密闭容器等进行回收,用具每日清洁、消毒后备用;3.分类应在去污区的分类台上进行,不得出现洁污交叉或物品逆流;二、物品清洗1.手工清洗①做好个人防护,戴防护手套、眼罩或面罩、穿防水衣或围裙及戴袖套,戴帽子及穿防护鞋:②在去污区专用的清洗池清洗,对于可拆卸的器械尽量拆开再冲洗;③污染重或污染物已干的器械先用酶洗液浸泡2min以上后刷洗,仔细刷洗螺纹、缝隙等处;刷子须在水面下操作,以免水滴飞溅形成气溶胶污染环境;④刷子的大小必须符合清洗器械的通道、零件、轴节和齿槽的尺寸,刷子太小,刷毛不能完全接触管壁,刷洗不彻底;刷子太大,刷毛倒伏,降低清洗效果;⑤清洗剂应选用无泡或低泡型酶洗液,以免水下刷洗时操作人员的视线被挡住;⑥手工清洗后用自来水漂洗,接着用软水漂洗;干燥后通过传递窗进入清洁包装区;2.清洗机清洗分类后的物品应放在清洗架上或篮筐内清洗,不得摞放,器械轴节必须充分打开,容器类物品放在专用冲洗架上清洗,器械表面和容器内面必须充分接触水流;基本清洗过程为:冲洗→清洗剂清洗→漂洗→93℃热水消毒→润滑一干燥;3.超声波清洗:主要清洗细小管腔、针头和较深沟槽的器械,清洗前用冲洗或擦拭的方法尽可能地将器械上大的污染物去除,清洗液要完全覆盖器械;清洗后的器械需漂洗和精洗,干燥后通过传递窗进入清洁包装区;三、器械质量检查1.目测:①清洗质量检查:用肉眼观察清洗后器械必须光洁如新,无残留物质,无血渍、锈渍、污渍、腐蚀斑点和水垢,不合格器械通过传递窗到去污区重新处理;②器械功能检查:检查器械功能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度及器械是否干燥等;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2.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清洗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不合格器械重新清洗;3.各类器械清洗后,禁止采用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的方法;四、器械的包装1.包装前检查包布有无破洞;新包布使用前需洗涤去浆处理;重复使用的包布必须一用一清洗,干燥后利于蒸汽穿透;2.盘、盒、碗类物品,应单个包装,包装时应打开盖子,多个包装时,所有器皿的开口应朝向同一个方向;摞放时,器皿间用吸湿毛巾、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以利于蒸汽的穿透;3.需要拆卸的器械应拆卸,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必须撑开;管腔类物品盘绕放置,不可打折,接头的开关应打开,保持管腔通畅,以利灭菌因子接触所有物体表面;4.器械包的重量不得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公斤;预真空和脉动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装体积不得超30cm×30cm×50cm;下排气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25cm:5.灭菌物品包必须包装严密,捆扎松紧适度,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6.灭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日期、打包人或代号、查对人或代号;五、物品装载1.装载时物品不要堆放,应用专用的灭菌架或篮筐;各类物品应按要求摆放,器械类包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放或倒立,纺织类物品应竖放,自动启闭式筛孔容器应平放,并打开筛孔;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吼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灭菌包内容器开口应一致,以利于蒸汽进入和空气排出;灭菌包之间应间隔一定距离≥,以利蒸汽置换空气;物品不能接触灭菌器的内壁及门,以防止产生冷凝水;2.尽量将同类物品同锅灭菌特别是自备包,不同类物品同锅灭菌时,则以最难达到灭菌物品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为准,纺织类物品应放在上层,金属类物品应放在下层;3.装载时消毒员记录灭菌时间、锅号、锅次、科室名称、灭菌包种类、数量等;2.关闭启封式容器筛孔;检查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未达到或有疑问时,应重新灭菌;3.检查灭菌包装的的完整性、干燥情况,湿包和有明显水渍的包应视为灭菌失败;4.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处,应视为污染;六、灭菌物品的储存管理1.灭菌物品存放区应由专人管理,按规定着装,并注意手的卫生,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2.所有灭菌物品存放前应仔细检查,符合要求才能进入灭菌物品存放区储存;3.灭菌物品应放在洁净的橱柜内或存放架上;存放架橱必须离地面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处储存;4.灭菌物品存放区应清洁、干燥;温度应在200C-240C,相对湿度应<70%:5.灭菌物品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识清楚,按有效期顺序排列,严禁过期;6.灭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在温度200C- 240C、湿度低于70%的存放条件下,棉布包装材料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4天;未达到温湿度要求为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个月;纸塑包装、医用无纺布、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及硬质容器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7.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物品须去除外包装后方能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入库时检查并应记录入库日期、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8.已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七、灭菌物品的发放根据使用科室的需要,按照规定的路线由专人、封闭运送车或容器或加防尘罩进行发放,并作好发放时的记录,包括物品发放日期、科室、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发放者、接受者等内容;发放灭菌物品时应注意:1.发放前首先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有效期或是否湿包;有疑问时,应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2.发放灭菌物品的运送车、容器等工具应每日清洁,有污染时消毒干燥后备用;3.从灭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物品不能再退回存放区,可暂存于无菌物品发放处,尽快发放;过期灭菌物品须从存放区取出,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专人监管,发放时应检查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标记清楚、包装无污渍、水渍、霉变、无破损、变形等;5.定期进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盘点并记录,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止发放和使用,并通知相关部门追回;相关监测一、压力蒸汽灭菌器三大监测1.物理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连续记录灭菌温度、压力、时间等,应记录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2.化学监测①化学指示胶带:将其粘贴于每一个待灭菌物品包外,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经过灭菌处理,胶带长度不小于3个条纹;②化学指示卡:放置在高危险性待灭菌物品包中央,卡的长度有标准对比色,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③B-D试验: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每日开始灭菌前进行B-D测试,具体作法:B-D测试包由l00%脱脂纯棉布折叠成长30cm±2cm、宽25cm ±2cm、高25cm-28cm大小的布包裹,将专门的B-D测试纸,放入棉布测试包的中间;测试包的重量为4kg±5%或用一次性B-D测试包;B-D测试包水平放于灭菌柜内灭菌车的前底层,靠近柜门与排气底前方;柜内除测试包外无任何物品;1340C,—4分钟后,取出B-D测试纸观察颜色变化,均匀一致变色,说明冷空气排除效果良好,灭菌可以使用;反之说明有冷空气残留,不能使用,需检查B-D测试失败原因,直至B-D测试合格后该锅方可使用;对于新安装和大修后的设备,B-D试验合格后该锅方可使用;3.生物监测①每周监测1次,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或SSIK31SR株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②检测方法:将生物指示物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标准试验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如不是自含式生物指示管还须设阴性对照;经一个灭菌周期后,恒温培养箱560C培养48小时如用指示菌片按产品说明书执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特殊情况下如有植人物经压力蒸汽灭菌器快速监测仪监测3小时阴性,可放行使用;标准试验包制作方法:由16条41cm×66cm全棉手术巾制成,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短边折成2层然后叠放,制成23cm×23cm x15cm大小的测试包;③结果判定: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预真空灭菌柜室内的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一紫色,对照组紫色一黄色,判定为灭菌合格;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一黄色,对照组紫色一黄色时,判定灭菌过程不合格;二、环氧乙烷EO灭菌效果监测1.每次灭菌均应进行程序监测;每个灭菌物品用专用的纸塑袋有变色条块相当于化学指示胶带作用,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包内放化学指示卡,作为灭菌效果的参考;2.每锅应做生物监测,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 ATCC9372,对坏氧乙烷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具体做法:将一生物指示剂放于一个20ml注射器内,去掉针头和针头套,生物指示剂带孔的塑料帽应朝注射器针头处,再将注射器芯放在原位注意不要碰及生物指示物;再用一条全棉小毛巾两层包裹,一起放人一剥离式包装袋内;生物指示剂的放置:放在被灭菌物品中间最难灭菌的部位;结果判定:在灭菌周期完成后立即将生物指示物从被灭菌物品中取出,经供应室环氧乙烷快速监测仪监测4小时阴性,可放行使用;反之不可放行使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三、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1.生物监测每周至少1次,选用对过氧化氢等离子耐受力强的嗜热脂肪杆菌芽胞,使用标准菌株进行灭菌处理后,进行培养以测定灭菌效果;2.检测方法:必须使用专用的灭菌系统生物培养试剂来监测机器的灭菌能力,将生物培养试剂放在灭菌袋里,放置在灭菌舱的零点部位,经过一次灭菌循环后将待测菌株和培养基混合,560C恒温培养箱培养48小时,24和48小时各观察一次结果;3.结果判定:整个灭菌过程结束后,从灭菌舱内取出生物检测试剂,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一紫色,对照组由紫色一萤色,判定为灭菌合格;溴甲酚紫蛋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一黄色,对照组由紫色一黄色时,判定灭菌过程不合格;ICU工作人员感染管理SOP一、工作人员管理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ICU,应保持服装的清洁,每周更换2—3次;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2.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3.鞋套或更鞋:进人病室可以不换鞋;但所穿鞋子较脏如雨天,酌情穿鞋套;不得穿露脚趾的拖鞋;4.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必须戴帽子;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lV/AIDS 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7.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医师和护士人数与ICU床位数之比必须为~l∶l和—3∶1以上;8.工作人员患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9.医护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卫生保洁人员应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二、病人管理1.应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2.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应隔离于单独房间;对于空气传播的感染,如开放性肺结核,应隔离于负压病房;3.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应有醒目的标识,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如房间不足,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4.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分组护理,固定人员;5.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应安置于单间病房并有保护性隔离醒目标识;6.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负压隔离室内的病人和保护性隔离的病人;7.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0;8.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采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日四次;三、探枧管理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2.若被探视者为隔离病人,建议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访客着鞋较脏如雨天应穿鞋套;3.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议戴一次性口罩;对于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应避免探视;4.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5.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6.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ICU 探视;四、建筑布局要求1.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相对独立;2.每个ICU管理单元,至少配置1-2个单人房间,用于隔离病人;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尽量多设为单问或分隔式病房;3. ICU每病床使用面积不得少于15M2,床间距应在1米以上;单人房间的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8M2;4.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医疗区域建议每2张床设置1个洗手池,单人房间应设置洗手池;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水龙开关,并配备擦手纸等干手设施;每张病床旁须放置手部消毒装置酒精擦手液1套;产房感染管理SOP一、建筑布局一布局流程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生活区;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二环境管理1.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2.产房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3.产房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无尘,定时通风换气、空气消毒;4.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5.湿式打扫,产房内地面、桌面、仪器和手术灯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6.在连续两台分娩之间要清洁地面、台面及其它物体表面,若有血迹或污染则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7.每日接生后分娩室要终末消毒,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拖地;8.空调及空气消毒器过滤板、过滤网定期清洗,保持清洁;9.窗帘定期清洗,保持清洁;10.分娩中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二、人员管理1.严格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2.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换鞋,鞋每日刷洗一次;3.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或有化脓性伤口时,暂停产房工作;4.待产人员进入产房更衣、换鞋,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5.私人物品不得带入分娩室内;三、工作质量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二无菌技术1.接产前必须进行外科洗手;2.保持无菌单及手术衣干燥,潮湿视为污染应更换;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4.助产包内备断脐专用剪、结扎用品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5.无菌物品标识明确、规范,无过期,按灭菌日期及有效时限依次排列,专柜放置;6.无菌包、无菌纱布、无菌棉球开启后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式保存,每台一套,4-6小时更换1次;三消毒、灭菌1.助产器械应等同手术器械按照规范清洗、包装、灭菌;2.婴儿脐带结扎用品必需灭菌;3.碘伏、酒精容器等每周更换、灭菌2次;4.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使用;5.氧气湿化瓶一人一用,湿化液用灭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备用;6.剃毛刀应使用一次性用品;四隔离技术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佩带防护用品;2.产妇分娩前应进行HBV、HCV、HIV筛查,传染病产妇安置在隔离分娩室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助产,用后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包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3.接送产妇的平车保持清洁,隔离产妇平车专用,用后消毒;4.脏被服应有容器固定存放且不在产房内清点,隔离病人被单、衣物分开处置;五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护人员熟悉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卫生员能正确回答消毒液浓度及配制方法;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SOP1.布局合理,应设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沐浴间、配奶间、奶具清洗间区、治疗室及处置室等;各室分开设置,洁污分开,各类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2.严格限制进入新生儿病房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须更换清洁、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3.新生儿病房入口处、病室、治疗室、配奶间、沐浴间、处置室等应配置专用的洗手设施或快速手消毒剂;4.进入新生儿病房及进行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时戴口罩和帽子;5.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不得重复使用;6.静脉输液现用现配;7.新生儿病房环境:1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儿22-26℃、早产儿24-28℃,湿度保持在55% -65%;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必要时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采用层流净化系统或动态空气消毒器的,应每天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并记录;3桌面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洁水擦拭干净;4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保持清洁无尘;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洁水擦拭干净;所有墙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扫1次,保持清洁无尘;5保暖箱与新生儿辐射台表面每日清洁,箱单一人一更换,床垫每周更换一次并暴晒或使用床单元消毒器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更换;连续使用的暖箱每周彻底消毒,消毒后至少间隔15分钟方可安置新生儿入内;保暖箱内保湿用水每天更换无菌水;新生儿出箱后应将保暖箱移出病室,采用25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终末消毒;6床间距≥1米;7遇特殊感染或传染性疾病新生儿应尽快转入定点医院,无定点医院的,收住新生儿隔离病室,与正常新生儿隔离,悬挂病室及床边隔离标识,物品专用,用后严格消毒;8新生儿室应尽可能减少物品摆放,物品的摆放按照无菌、清洁、污染有序分开;9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凡有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肤化脓性疾病等暂停与新生儿接触;10严格限制新生儿病房的探视,探视人员接触新生儿前后应洗手;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肤化脓性疾病者谢绝探视;8.沐浴配奶管理1应保持沐浴间清洁2沐浴水温控制在38-41℃,防止烫伤;3沐浴用品,如沐浴液、洗发液和爽身粉等,取用时应采用非接触式;4新生儿使用的眼药水、药膏均一婴一用;5与早产儿和体重<1000g的新生儿和须保护性隔离的新生儿皮肤接触的毛衫、被套等布类应清洗、压力灭菌后方可使用,普通新生儿被服类高温清洗;6配奶间、奶具清洗间分开设置,保持环境清洁;配奶容器、奶嘴、奶瓶等哺乳用品应一用一清洗消毒,可采用热力消毒;奶具清洗间配置足够清洗水槽和冷热自来水;血液透析中心室感染管理SOP一、建筑布局:布局合理,设有普通病人血液透析间区、隔离病人血液透析间区;治疗室、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等分开设置;二、人员管理:一医护人员的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血液净化室时应更衣、换鞋、戴帽子、操作时戴口罩;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落实个人防护措施;4.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HBV、HCV、HIV等经血传播疾病相关标志物的检查和免疫注射;5.加强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个人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二患者的管理1.患者应更换清洁拖鞋后方能进入透析室,非患者必须用品不得带入透析室内;2.在进行首次透析治疗前及透析治疗后每半年对患者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相关标志物的检查,传染患者透析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急诊患者应专机透析;3.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及时进行血培养和透析液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三、工作环境及质量控制管理一环境管理:1.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每日通风换气不少于2次,限制流动人员,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禁止探视;2.透析室地面、桌面、透析机表面等物体表面保持清洁;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床单、被套及枕套一人一用一更换,做到每班清场;二透析设备的使用管理1.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控制;定期监测消毒剂有效浓度;消毒剂配制和保存方法适当,有效含量准确;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定期消毒或灭。
口腔诊所诊室环境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
![口腔诊所诊室环境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https://img.taocdn.com/s3/m/74eeff8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0.png)
口腔诊所诊室环境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诊室清洁卫生,保持通风。
通风不良时应每日消毒,诊疗中可采用动态消毒,或清洁卫生后紫外线照射30-60min,每日1-2次,有记录。
二、各诊室有流动水洗手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及干手设施;用肥皂时,皂盒清洁干燥;干手可用纸巾,如用毛巾干手,个人专用,每日班后清洁,不得供用。
三、综合治疗椅医生手触摸的地方如开关、灯柄、治疗抬拉手、三用枪手柄、光固化机等用后及时消毒;有条件可使用一次性护套或薄膜,一人一用一换;综合治疗椅头架罩护套,一人一用一换;其他表面上、下午诊疗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遇污染随时消毒。
四、手机每次治疗前和结束后应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尽可能使用防回吸手机。
每日工作开始前应先冲洗牙科水路,以减少微生物数量。
五、痰盂随时冲洗保持清洁,上、下午诊疗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刷洗消毒,作用30min。
六、吸唾过滤装置在治疗结束后立即冲洗,根据使用频率定期清洗,弱吸使用频繁2-3天清洗,不频繁可1-2周清洗一次,强吸每月清洗一次。
七、综合治疗椅可拆卸的备用储水瓶,使用时注入纯水或蒸馏水,用后及时清洁,干燥备用。
八、每日工作结束湿式清扫,遇血液污染随时消毒、清洁,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污染处,消毒后用纸巾等擦拭干净,再清水擦拭。
抹布每日清洁、消毒;拖布清洗后晾干。
九、口腔诊疗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锐利器械及时置于锐器盒内,防止锐器损伤;废弃的显影液、定影液按化学性废物收集,交指定部门处置。
SOP-XD-001-更衣室、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SOP-XD-001-更衣室、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1daeb7eb8f67c1cfad6b8cd.png)
SOP-XD-001-更衣室、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更衣室、洁净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制订更衣室、洁净区地面、墙壁、顶棚、衣柜及设备外表面的卫生清洁方法,使清洁操作制度化、规范化,防止发生污染与交叉污染。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更衣室和洁净区的各个洁净室的清洁。
3人员洁净区清洁操作相关人员。
4操作规程4.1清洁剂与消毒剂4.1.1清洁剂:洗洁精、洗衣粉、去污粉等。
4.1.2消毒剂:75%乙醇、稀苯扎溴铵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
4.2地面的清洁4.2.1清洁工具:拖把、软管、洁净毛巾、百洁布。
4.2.2清除地面上的工作残余物。
4.2.3用软管接纯化水冲洗地面,不易冲掉的污渍用百洁布蘸取适量清洁剂进行清洁。
4.2.4用拖把将地面擦干净,最后将地漏冲洗干净。
4.2.5用洁净毛巾蘸取消毒剂擦拭地面2~3遍。
4.3台面、橱柜的清洁4.3.1清洁工具:洁净毛巾、百洁布。
4.3.2整理台面、橱柜上的器具、标识牌等物品。
4.3.3用湿润的洁净毛巾将台面、橱柜擦拭干净,不易擦掉的污渍、锈渍等用百洁布蘸取适量清洁剂清洁。
再用洁净毛巾将清洁剂擦净。
4.3.4用洁净毛巾蘸取75%乙醇将台面、橱柜擦拭2~3遍。
4.3.5清洁消毒后,将台面、橱柜物品放回原处。
4.4门窗的清洁4.4.1清洁工具:洁净毛巾、水盆、百洁布、刮水器。
4.4.2清除门窗多余的粘贴物、挂钩等。
4.4.3用湿润的洁净毛巾蘸取清洁剂擦拭门窗,不易擦掉的污渍用百洁布进行清洁。
4.4.4用湿润的洁净毛巾擦拭门窗,将清洁剂擦净后,用刮水器自上而下将玻璃上的水迹刮干净。
4.4.5用洁净毛巾蘸取消毒剂将门窗擦拭2~3遍。
4.5墙面的清洁4.5.1清洁工具:洁净毛巾、水盆、百洁布、梯子。
4.5.2清除墙面多余粘贴物、挂钩等。
4.5.3用湿润的洁净毛巾擦拭墙壁,尤其是墙壁连接处的清洁;若湿润毛巾无法擦掉的污渍,可用百洁布蘸取清洁剂清洁。
4.5.4再用湿润的洁净毛巾擦拭墙壁,将清洁剂擦净。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病区环境清洁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病区环境清洁消毒](https://img.taocdn.com/s3/m/8d97db2327284b73f3425018.png)
7 月制定 医院预防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
文件名称:病区环境清洁消毒 SOP
文件编号:IC-SOP-hjqjxd
持有部门: 院感科 护理部 临床科室 医技科室
版次:Ver 01
制订者:
审核者:
文件页数:共 1 页
制订日期:7 月 24 日
审核日期:7 月 31 日
执行日期:8 月 1 日
(二)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清水擦拭。且一
人一巾,用后抹布可采用热力消毒 90℃ 1 分钟或 500mg/L 含氯消毒剂消毒 30 分钟。
(三)病人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后,对患者床单元应使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
(四)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2.不同区域(污染与半污染区、清洁区)使用的清洁工具,分开放置,每天 500mg/L 含氯消毒剂消毒一
次,清洗后悬挂。
3.地面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对于少量<10ml 的溅污,可先清洁再消毒;
对于大量>10ml 的血液或体液的溅污(戴手套→用纸巾等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放入黄色垃圾袋中→毛巾或
1.物体表面没有明确污染时,只需用干净的清洁用具,清水擦拭即可,每周定期消毒一次;有明显污垢
时,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先用 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 30 分钟,然后对整个
区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
2.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厕所,
文件性质:
普通
√ 限制(仅限本院范围,未经授权,不得复制)
医院环境卫生与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与无菌技术操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59594a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5.png)
医院环境卫生与无菌技术操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环境卫生与无菌技术操作,确保医疗环境的干净和安全。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科室和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第三条【依据】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要求订立。
第二章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第四条【责任分工】医院应设立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并明确负责人和职责,负责协调、监督和引导各科室的环境卫生工作。
第五条【环境清洁】医院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包含地面、墙面、天花板、门窗、家具、设备等的清洁消毒工作。
特别是病房、手术室、ICU等重点部位应加强清洁,确保干净无菌。
第六条【废弃物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废弃物管理制度,包含规定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储存、转移和处理等环节,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损害。
第七条【消防安全】医院应加强对火灾的防备和掌控,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本领。
第八条【虫害防治】医院应采取措施防备和掌控蚊蝇、鼠害等虫害,包含定期进行室内外灭虫处理,加强环境卫生和垃圾清理工作。
第三章无菌技术操作管理第九条【手消毒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之前应进行手消毒,使用合格的消毒剂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第十条【无菌手术操作】无菌手术应在无菌手术室内进行,医务人员应穿着无菌手术衣、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并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证手术器械、包扎料子、药品等无菌。
第十一条【物品消毒操作】医院应建立物品消毒操作规程,对排泄物、呕吐物、污染的医疗器械等进行正确的消毒和处理,确保物品不传播病原体。
第十二条【环境无菌处理】特定科室如ICU、新生儿科等应加强环境的无菌处理,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表面消毒,保持干净无菌的环境。
第十三条【无菌包装和贮存】医院应建立无菌包装和贮存制度,确保药品、器械等在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不受污染,并保证有效期内的无菌状态。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惩罚第十四条【监督检查】医院环境卫生与无菌技术操作应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病房日常保洁流程
![病房日常保洁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df4ee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e.png)
病房日常保洁流程标题:病房日常保洁流程引言概述:病房是医院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对患者的康复和医护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病房日常保洁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一、病房日常保洁前的准备工作1.1 确保清洁工具和清洁用品齐全:包括拖把、抹布、清洁剂、消毒液等。
1.2 检查清洁工具的状态:确保清洁工具没有破损或污染,保证清洁效果。
1.3 确认病房内无患者或医护人员:在进行保洁前,需要确保病房内没有患者或医护人员,以免影响工作进度和保洁效果。
二、病房日常保洁流程2.1 清洁病房地面:首先用拖把清洁病房地面,确保地面干净无尘。
2.2 擦拭病床及家具表面:用抹布和清洁剂擦拭病床、椅子、桌子等家具表面,保持家具清洁卫生。
2.3 消毒病房内物品:使用消毒液对病房内物品进行消毒,确保病房环境无菌。
三、病房日常保洁注意事项3.1 避免交叉感染:在进行病房日常保洁时,需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使用一次性清洁工具或定期更换清洁工具。
3.2 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病房通风良好,有利于空气流通和细菌传播的减少。
3.3 注意个人防护:在进行保洁工作时,需要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健康。
四、病房日常保洁后的处理4.1 清洁工具的处理:清洁工具使用后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下次使用时的清洁效果。
4.2 病房环境的检查:保洁工作完成后,需要对病房环境进行检查,确保没有遗漏的清洁工作。
4.3 记录保洁情况:对每次病房日常保洁进行记录,便于后续工作的跟进和总结。
五、病房日常保洁效果评估5.1 定期评估保洁效果:定期对病房日常保洁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保洁流程和方法。
5.2 收集反馈意见:向患者和医护人员收集保洁工作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保洁工作质量。
5.3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持续改进病房日常保洁流程,提高保洁工作效率和质量。
结语:病房日常保洁流程对医院的卫生环境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只有科学合理的保洁流程和严格执行,才能保证病房的清洁卫生,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SOP
一、医疗设备仪器的清洁消毒
1.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帽子、口罩、清洁手套)。
2.每天工作结束后对医疗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湿式擦拭,可以使用可兼容的消毒湿巾。
3.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
4.一般的低危医疗仪器(如听诊器、血压计、仪器按钮和把手等)日常首先进行清洁,之后可以使用低效或中效消毒剂,如75%的乙醇。
5. 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6.清洁的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元物品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仪器表面。
不同区域的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
二、医疗卫生表面的清洁消毒
1.医疗卫生表面分为两大类:一是低频接触表面,如天花板、地面、墙面、窗台、柜顶;二是高频接触表面,如桌面、门把手、床栏杆、灯开关、病房厕所的墙面、门帘窗帘的边缘等。
2.进行医疗卫生表面清洁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3.医疗卫生表面每日进行常规的清洁和除尘工作。
采用湿式打扫,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日常不需要对卫生表面进行高水平消毒剂消毒。
但患者出院时,对于整个清洁单元均应进行终末消毒。
4.洗拖把和抹布的水池应以不同水池加以区分,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不同区域的拖把和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并用颜色加以标记;用后清洁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5.根据医疗卫生表面的分类,清洁频率视患者接触程度进行调整,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6.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
1.)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
2.)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3-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
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选择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三、对于血液或体液溅污的物表或地面的清洁消毒
1.少量(<10ml)血液或体液溅污的物表或地面,工作人员戴手套,先用一块含500mg/l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抹布、消毒湿巾或乙醇棉球擦去表面的血液或体液。
使用后扔入黄色垃圾袋中。
更换一块新的在消毒液中泡过的抹布或消毒湿巾擦拭物体表面,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清除残留消毒剂。
2.大量(>10ml)血液或体液溅污及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物表或地面,先用含2000mg/L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抹布覆盖包裹污物并扔进黄色垃圾袋中。
脱去污染手套,洗手,再次戴上手套,更换新的含2000mg/L含氯消毒剂的抹布或消毒湿巾擦拭物表,作用时间不少于10分钟。
30分钟后再清水擦拭,清除残留消毒剂。
3.清洁时做到“一巾一物”,使用后的污染抹布放入污物桶中,不得在清水、消毒剂溶液中重复清洗。
四、床单位的终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