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多年来,中学生作文教学效率较低,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下面是笔者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一、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作文教学传统作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生活是写作的泉源,已成为众人的共识。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分数这根指挥棒的淫威下,学生们个个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又如何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现在的学生养成了编作文的习惯,说假话、写假作文。
连篇的不良之风,作文一套内心一套,自己不是那么想的一定要那么写,结果写作成了一种模式。
例如,要是要求以“父母”为题,那么父母不是死了就是残了;要是以“教师”为题,那么教师不是蜡烛就是春蚕。
这些学生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生活真空化,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来的文章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形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整齐化一的模式文章。
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生做真人的一种历练,只有能打动自己的,才能打动别人。
沿着这条思路开展写作教学,就摆正了方向,走进了提高作文教学的门径。
如朱自清的《背影》发表后,他的老父亲看了那篇散文,激动不已。
那么,我们就能明白他确实抒的是真情,写出了人间的父子真情。
如果朱自清写的是假作文,抒的不是真情,他的父亲也就不能那么激动,后人也就不能那么喜爱《背影》了。
又如,春天来了,学生到公园的花丛、草坪、树下、水边去找春天。
秋天到了,庄稼成熟,学生去观察田野的丰收景象。
初冬时节,学生到野外去认识初冬的特征。
通过观察大自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生活实际材料。
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消除了应试教育时代留下的一些顾虑。
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野游,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
新课程下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的一门课程。
它的总目标明确规定:学生要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根据日常生活,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我认为中学作文教学的重心应转移到以下几个方面上来。
一、激发写作兴趣新课标提到,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学生是写作的主人。
因此,教师不应只囿于课堂作文教学,而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内外,如图书馆、阅览室、风景名胜甚至农贸市场等,去认识和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
学生亲身走进这些地方,带着好奇心去看、去听、去感受,就能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写作兴趣。
二、夯实写作基本知识与要求首先,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开始。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能巩固并逐步扩大识字量,积累和丰富词汇,在此基础上弄清句子最基本的结构,从而减少写作中的错别字、词汇贫乏或语句不通的现象。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落实作文基本知识,掌握作文基本要求。
包括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材构思、如何让语言富有表现力等。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
如果学生能把握命题的特点,就能避难趋易。
其次,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
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
因此,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
此外,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
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交叉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规律,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
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也应该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进行训练。
三、学会积累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文章就要引导学生明确必须拥有丰富的材料,并将材料与主题的关系处理好,使材料更好地为文章的主题服务。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认为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长期处于低效状态,这种状态下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因为写作水平体现国民素质问题,因此,能否抓好作文教学也是能否抓好语文教学的关键。
我爱写作,但不要写作的规矩。
不可否认,那些关于写作基本理论的书籍对写作起着指导作用。
可是,五花八门的作文指导书铺天盖地,贩卖的多是“应试秘笈”之类,为适应“考试经济”而生出作文。
学生对写作往往是畏而不敬,更谈不上热爱;相反,们们丧失了写作兴趣,也丧失了对写作本质的认识。
这样看来,不受规矩束缚的自由写作对学生更有帮助。
一、开掘心灵世界很多作家认为:“写作是快乐的”。
一个人能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确是一种幸福。
然而作为学生,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吗?我的学生受我的影响,一般不太怕作文,但多数人则是“能不写就不写”。
那么,我们现行的作文教学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呢?我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让他们热爱写作,才有可能使他们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据考察学生的写作个案可以发现;“热爱”者不一不定能出成果,但是能出成果者多数还是因为热爱。
由于写作的丰富性的自由度,支撑了一个学生写作的情绪,不仅仅是因为有爱,还可以是任何一种情感。
学生在某种强烈的情绪支配下,他最想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会唱一首歌?去参加争论?找人聊天?找个地方哭一场?大喊大叫一场?沉默?把一切付诸文字……有经验的老师可能都发现过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会突然有一个写作的“兴奋期”,这一段时间他特别愿意写,而且也能写得很好。
那么是什么激励了他的写作?是形成最佳写作状态的因素可能是什么?是因为广泛的阅读积累,诱发了他的灵感,还是长期处于感情状态下的高峰而寻找到了喷发点?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应巧妙抓住时机,开掘心学生的内心世界。
因为十三、四岁的学生,生活中有许多梦,思维中有许多火花,他们开始有独立意识,对人生充满憧憬,……只要给他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窗,他们就会有脱胎换骨的涅磐,就有飞翔的可能。
展现个性,抒写真情——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了很多,觉得只过 了一夜就长大了许 多。
这篇 作 文皿 然 篇幅 很 短 ,取材 也 很普 通 ,但 所 写 的正 是 学 生身 边 发生 的凡 人琐 事 ,文章 吉 简意 赅 ,寥 寥几 句 就把 一 一 位 勤 劳 、朴 实 、默 默奉 献 的父 亲 形象 栩 栩如 生地 刻 画 l来 。 } J 淡淡 的 语句 巾体现 了浓浓 的父 子深 情 。
_ —
磊 写 学 裁
展 现 个 性 ' 抒 写 真 情
一 一
中学作文教 学之我见
◎邹 振 秀
叙 文 ,就 应 该 反映 生活 的本质 ,抒 发 真 挚的 感情 。 当然 ,强 调 “ 实 ”不 是 说 不 能 虚 构 , 不 等 于 生 活 琐 事 的 简 单 “ 真 拷
二 、展 示 个性 ,放 飞 自我
1 展 示个 性 。好 的 文章 是心 灵 之泉 的 自然 流淌 ,而每 … . J 颗 心灵 都是 独 一无 不 可复 制 的世 界 ,所 以个 性是 文 章 的灵 一
魂 ,文 章是 心 灵 的 匕 。我 们要 求 作文 就是 要 ’学 生真 情表 翔 止
想 , 丁 H个 性 色 彩 。 为 此 ,笔 者 在 高 中 语 文 选 修 课 的 教 学 孑J
章 鹏 哪 麒 朋
巾 ,注意 引用 唐 宋 诗词 和 散文 的名 家 名篇 来 说 明他们 在 创作
1】
,
写乃 学 。 童
鬻 ■■
中是 如 何 写 出个 性特 点 的 。如 李 白在 《 梦游 犬 姥 吟 留 别 》这 取 了市 区早 晨挤 公共 汽 车 的 个 镜 头 :一 位 老人 带 若 小孙 女 诗 中用 浪 漫 主 义 的于 法 写 I 了 自已对封 建 权 贵 永 不妥 协 的 也 挤上 了拥 挤 的 公共 汽 车 ,没 人 给老 人 让 座 ,更 可 恨 的是 小 叶 』 反 抗 精 神 , 也 曲折 地 反 映 出他 对 当 时 流 社 会 中 污 秽 、庸 女 孩 因为 “ 还不 到 叉 票 的 高度 , 央在 、 丑恶 现 象 的 鄙视 和 厌 弃 的个 性 。义 如苏 轼 的 《 调 歌 头 水 荡 旷达 的个 性 ,展 现 出词人 身 处 逆 境却 泰 然 处 之 、大 气 凛 然 的精 神风 貌 , 充 分体 现 了苏词 雄 奇 奔放 的特 色 。 当 然 ,像 这 用 ,举 反 三 ,就 能在 作 文 中写 m 有 个人 风 格 的 文章 来 。 是 流 行 谈 , 空 话 、假 话、 套 话 多 ; 二 是 目光 总 是 关 注 别 是 个 『题 , 但是 周 围 坐着 的人 都 没有 站 起 来 的念 头 。售 票 员 u J 动”, “ 车过 了两 站 , 终于 有 一位 孕 妇 要 下车 ,这 时售 票 员 示 意要 孩 子 过去 等 着 座位 ,我 也 正想 这 孩 子终 于 不 用 再被 挤 了— — 孕 妇 旁边 坐 着 的 一位 中年 妇 女很 自然地 往 里 面 空 出来 ‘ ,一 位肥 胖 的 中年 男子 顺 势 就坐 了 F来 ” 。整 挪 篇 文章 只 详细 地 记 叙 了这 一 什 事 的经 过和 作者 时 的心 理 活 绘 ,所 以材料 就 显得特 别具 体 ,觉 得这 件事 仿佛 就发 生在我 们 的身边 ,是我们 亲 眼所 见 ,亲身所 为 ,亲身 所感 。这 样具体 的
教学相长之我见作文
教学相长之我见作文
《教学相长之我见作文》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教学相长这档子事儿。
就说有一次吧,我去给我那小外甥辅导功课。
这小家伙,那可真是调皮得很呐!我给他讲数学题,讲到那什么几加几等于几的时候,他眼睛珠子骨碌碌一转,突然就冒出一句:“舅舅,为啥要做这些题呀,好无聊哦。
”哎呀,可把我给逗乐了,我就跟他说:“傻孩子,这是为了你以后能聪明呀。
”
然后我就继续给他讲,可这小子一会儿玩玩铅笔,一会儿瞅瞅窗外的小鸟,心思根本就没在题上。
我有点急了呀,提高了点声音说:“认真听着呀,别走神!”他这才老老实实坐好。
我一题一题地给他讲,讲着讲着,嘿,我发现我自己对一些概念也理解得更深刻了呢!比如那个乘法的原理呀,以前我虽然知道,但是经这小家伙一问,我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才能给他解释清楚。
慢慢地,我发现我和他一起在进步呢。
他学会了知识,我呢,也把以前那些模糊的地方给搞明白了。
这教学的过程呀,还真像一场奇妙的旅程。
我在教他,他也在启发着我。
这可不就是教学相长嘛!到最后,小外甥开心地说他懂了不少,我也觉得自己收获满满呢。
所以呀,我觉得教学相长真不是一句空话,在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呢。
以后呀,我还得多和这小家伙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哈哈!
咋样,我说的这件事有意思吧,这就是我对教学相长的小体会啦。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搞好初中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和周记,这样既可以夯实写作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三、重视新闻写作训练,让学生养成“用我笔写我心”的良好习惯。
四、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作文以外的功夫磨练。
五、学生的写作毅力培养十分重要。
六、教师必须坚持写“下水”作文,跟学生起一个榜样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探索初中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指导学生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说他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毫不为过。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最好体现。
-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述方式写作”。
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实现“用我笔写我心”和“快乐作文”的理想境界,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上狠下功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中国教育的鼻祖、圣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维新变法的急先锋梁启超也说:“凡职业(这里指作文)都是有兴趣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兴趣自然会产生。
”兴趣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前提和动力,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力求认知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语文有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优势,它包罗万象,跟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教师,就应该巧妙地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要时时处处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念,去感受,去思考。
让作文跟生活对话,让作文跟心灵对话。
使作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出每一个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热情。
2 指导学生坚持练习写日记或周记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素材,就如同做饭没有柴米油盐,盖高楼没有砖瓦灰石一样。
“作文没什么可写的。
”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生怕写作文的症结所在。
那么,平常要求他们坚持写日记或周记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一个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突破口。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中学作文教学改革在今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然而总观作文教学现状,学生的作文构思平庸、人文苍白、文理不通、词不达意、书写潦草、应用文体格式不规范等现象,表明了学生作文从习惯到能力都还需要加强训练;而教师的作文教学行为大多混乱无序,训练效率低下。
我们不禁想问,作文教学改革要有所突破,路在何方呢?一、在生活中积累材料,迁移运用,开放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樵夫难为无米之炊。
”有的同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从教科书中积累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文章的命题、开头、结尾、主体结构、过度照应等)。
从优秀的作文中积累,让学生阅读和积累一些优秀的作文资源有助于学生语感的训练,教师要协助学生收集和整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文片段有计划地让学生朗读、积累、模仿、写作。
作文教学要凭借开放的教学模式,使作文教学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的教学空间,这是作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二、拓展写作空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
如,学过《社戏》一文后,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
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三、建立科学的作文训练体系训练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训练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训练的效果。
作文训练涉及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比较繁杂的系统,建立科学性强的训练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中学作文教学,应回归作文的两大根基:阅读与生活,即狠抓课内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体验。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阅读生活作文历来讲究积淀,讲究慢工出细活,但在教与学中作文却变得浮躁与功利。
当中学生的娱乐可选择性多阅读成了少数人行为时,当题海战术挤占课外时间让学生无暇阅读时,学生阅读量的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
阅读量减少最直接的后果是作文能力的降低,不少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或空话套话胡言乱语,厌恶心理渐渐产生最后甚至放弃了作文训练。
其次,近年来“高考体”的横行让不少学生和教师仿佛看到了救星,从此“有了高考体,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作文”。
我们现在所说的“高考体”,是近几年在高考作文中流行的所谓的“美文”,这种文章堆砌华美词句,惯用古诗词,喜欢串联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古人以及“感动中国”那些今人。
而且这样的作文还有个可以套用的固定模式:开头用增加文采的比喻或排比或类比入题,中间举三个例子,在举例时不断地重复提到话题起照应作用,结尾再用一些修辞手法起增加文采作用并同时再次提话题。
千篇一律,屡试不爽,如同工厂生产出来的零部件一般标准,形式虽华美,内容却让人如嚼蜡。
作为多年处于高三一线的教师,对“高考体”可以说是爱恨交加。
爱,是因为它对那些患作文恐惧症的学生来说至少是一种快捷模式;恨,是因为这种千人一面的文章,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作文变得功利,而且贻害无穷。
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之路在哪?十多年的教学让笔者最终体会到作文教学必须回归作文的两大根基:阅读与生活,即狠抓课内课外阅读,以及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体验。
一、加强阅读指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吸收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用好用活教材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只有很好的吸收才能有较好的输出。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在语文教学上作文教学是一个重难点,也是所有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和头痛的课题,也是学生不愿意完成的一门课题,语文教师们也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技巧和方法。
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作文素质更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简单化,片面化的一些误区。
如只注重作文讲解指导而淡化生活的积累;只专一练“写”而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只偏重谋篇布局的指导而弱化语言训练……,学生普遍反映,作文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大障碍。
所以,学生中考的语文成绩也因此受到影响。
笔者认为,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先提高作文水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式,为此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一下。
首先,要正视作文教学的特点。
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和写作习惯等等。
语文能力即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写作的基础,语文能力不高,其他方面再好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
但是,其他方面也不可忽视,如思想修养关系到作文的思想内容,中心主题的优劣;生活经验影响到文章材料的选择;写作习惯决定了文章艺术水平的高低。
因此,培养作文能力必须从各个方面去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只局限在单单重视语文能力,尤其是只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的小圈子里。
要树立大语文,大作文的观念。
所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对提高作文水平至关重要。
其次,要从最基本的能力抓起。
文字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写字是写作文最基本的能力。
字写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作文水平的体现。
尤其在考试中,字写的太差,文章思想内容等无论多么好,恐怕也得不到高分。
因此,不先提高书写水平,提高写作水平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本人在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写字训练,考试作文分数就相对高出同类班级几分。
然而,写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五天的功夫是不行的,因此,有必要从初一入学就开始训练写字,要求做到正确、工整、大方、美观。
再其次,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综合训练。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将上下而求索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
汉语作文教学从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了,今天的初中作文教学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古代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从中可以看出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初中生的文学素养是大大提升的,从而为初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任务更为艰巨。
要让初中生写出符合国家标准的优秀作文,必须正确把握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首先,作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为着力点,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分析推理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活力,使文字表达富有深度和生机。
其次,要重视对学生认知、态度和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逻辑表达的技巧。
最后,加强文字素养的培养,以让学生在文字、句法和表达等方面有所提高,并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文字变得丰富多彩、有生命力。
此外,还应重视不同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获得平等、科学、适宜的发展。
比如,弱势学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关心,以及环境的改善和激发,而优秀学生则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和督促,以促进其对作文的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极其重要,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只有充分理解教育观念、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并且准确把握作文教学的基本原
则,使每位初中生都能走出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将上下而求索”的教育之路。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内容摘要:“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这是德国大文学家歌德的一句名言。
确实如此,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无论怎样能干的媳妇,没有“米”,也是做不出饭的。
写文章同样道理,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优良的材料,只在技巧上兜圈子,翻花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内容干瘪,面目可憎。
文章不应当是“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
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
须懂得: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生意长流。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
”这是德国大文学家歌德的一句名言。
确实如此,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写文章,也就是写生活,学写文章的人,要在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功夫,关心,了解,发现,寻觅,感受。
大脑中采集的自然与社会的信息越多,写作的素材越丰富。
要身入生活,心入生活,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与物,才会有所发现。
每个人都生活在“生活”之中,可从生活中获得的认识与感受却大相径庭。
有的人目光敏锐,善于观察,不仅像摄像机一样能把客观的物像摄人自己的眼帘,印入自己的脑海,而且能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新鲜东西,生动的,带着生活露水的;而有的人虽然也用眼睛,但浮光掠影,至多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
二者比较,关键在是不是“身入”、“心入”。
“身入”而“心”不“入”,生活中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至于“身”不“入”,不认真生活,不认真实践,那就更谈不上从生活中取材了。
怎样才能身入、心入呢?要对接触到的人和事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学会观察的方法。
观察,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耳朵,用鼻子,不仅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写出美文呢?生活是写作的根,通过“说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
写作的本质是思维,要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对生活的艺术加工。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的根写作实质“作文作文,难死小人”,从这句广泛流传的顺口溜中不难看出写作是令多数学生头痛的事,同时写作教学也是令语文老师苦恼的一件事。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且走向社会以后写作应用广泛。
那么作文教学怎样开展才会有效果,才会让学生爱上写作,写出美文呢?一、寻找写作的根顾寅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进展。
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
”生活才是写作的根。
可是很多同学又会感喟:“生活不就是家校两点一线吗?如果再多一点,就是课外班了,天天如是,有啥可写的?”学生之所以这样感喟,是因为他们只看了生活的模式,没有看到生活的内容,更没有用心感悟生活的本质。
如果用这种模式看人生,人生岂不是吃饭、睡觉和劳作吗?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是布满鲜花和荆棘的,生活让每个人的生命都呈现出不同的精彩,因此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真谛才能找到写作的根。
那么用什么方法呢?1、说生活多数学生喜欢交流,课堂上多数交流是学生在探究老师的问题,慢慢的学生会习惯思考答案而不是感悟生活,从而逐渐失去敏锐的洞察力,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说自己想说的话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有交流的欲望,提高交流的品味,从交流中得到启发就显得很宝贵了。
结合学生特点开设说生活平台,栏目可设《说说我的同桌》《说说我的好同桌》《说说我的同学》;《说说我的老师》《说说我的家人》《说说路上的事、班里的事……》《说说我喜欢的一个人(一部影片,一个明星,一篇小说,一本书……)》《说说新闻》……这些栏目学生有话可说,而且题目设置相同之中有不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大难点,在作文教学中要教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务实求真的写作态度,培养学生多积累素材、扩大阅读量的好习惯,同时还要加强学生课外练笔,来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课外练笔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它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码,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
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提高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从教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务实求真的能力不少初中学生所写的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空洞,脱离生活实际,生编硬套,东一句西一句,颠三倒四。
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第一,必须学会留心观察生活,既要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又要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还要捕捉该事物的特点。
第二,要学会务实求真。
是什么就是什么,实实在在,不要夸大其词。
比如:朱自清写的《背影》这篇文章中描写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句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其中“戴”“穿”“探身”“爬”“攀”“缩”“微倾”动词的运用如此的准确、形象、生动,就是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思考,才把这一动作写活了。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观察,去理解,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东西,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头,饱饮甘甜的泉水,从而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作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任务,因此,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它要求语文教师加强对中学生作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作文课,让学生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呢?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浅见:一、探求生活中的独特感受,做好积累工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
生活是本无字的书,它博大精深。
因此我们提倡学生作文首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更重要的是心入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悟,并把这种感悟记录下来。
张洁的《挖荠菜》,开门见山就是:“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这种特殊的感情,就是一种独特的感悟,不是一般化的感情。
因而挖荠菜就比吃荠菜更加精彩了,这就有了个性了。
学生在写父爱母爱时往往举自己生病时父母如何照顾,显得单调平庸,朱自清的《背影》就不同,它写了不一般的充满独特感悟的感情。
起先不满意,不理解父亲的爱,以父亲的爱为羞,然后才为父亲并不浪漫,并不美妙的动作而感动。
个性就是特殊性,父亲那么煞风景的笨拙动作并没有束缚朱先生的情感。
有了独特的感悟,才能有真正的个性化作文。
二、培养审题能力所谓审题能力,就是根据题目来分析理解作文的要求、范围、主题、材料、体裁以及人称的能力。
审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关,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给予的信息中分析出作文的范围、要求、体裁等,作文就会离题、偏题。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会学生运用“分析审题”和“比较审题”的方法。
(一)分析审题法1.明确命题要求弄清中心词概念,明确命题要求,把握命题核心。
例如《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中心词是“学习”,而不是“社会主义”,主要写“学习”,如果写“建设社会主义”就离题了。
2.明确题材范围,在有些作文题目中,往往有一些表明人称、时间、地点、数量等的限制性词语,限定了题材的范围,必须弄清楚。
浅抒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浅抒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创新、变革是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的,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由于突出了开放意识、民主意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
伴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语文教学在方向把握和方法手段方面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其迷离性和陈旧感,从而形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现实缺陷和不足。
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
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教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腻烦。
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我认为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从讲读课文、课外书籍中积累写作的材料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
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
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
譬如我把《史记》中的《陈涉世家》,吴晗的《谈骨气》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邓稼先》、《登上地球之巅》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
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的能力。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因为在写作文的时候很多题材都源于我们平常的日积月累。
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在这些事物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事物转变为自己的写作材料。
多读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比如,每周都要总结一下自己这七天积累的知识,加深印象,等以后用的时候可以很轻松地变成自己的写作资本。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作文教学关键在教师。
教师要正确定位,把握难易尺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方式;大胆改革批阅模式,攻克作文教学这一堡垒。
关键词:作文;定位;训练;批阅提起作文,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
学生写作文绞尽脑汁、抓耳挠腮,不容易写出满意的文章;老师批阅时味同嚼蜡,倍受煎熬。
于是乎,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拦路虎。
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我觉得要想在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目标任务,正确定位,把握作文教学的难易尺度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要求是: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培养的目标是正确使用语言,准确地叙述事情,明确地表情达意。
所以,我们既不能降低要求,连一些简单的应用文都不会写;也不能抬高要求,以培养作家为目标,进行高难度的训练。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目标定得太高,学生难以达到,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很低,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方式,化难为易作文教学首先要打破固有模式,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
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以下方法:1.从说话训练入手多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错,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可是让写作文则捉襟见肘,原因何在?因为作文有许多条条框框。
因为学生怕作文,而日常说话能不拘一格,突破模式。
所以,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
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味生活、融入生活,表现自我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回味、思索自己的相似经历,启发引导学生写作。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一、从观察生活入手,力求写实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六、多写片段,多记日记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关键词】兴趣;观察;积累;模仿;肯定;鼓励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得作文则得“语文”。
然而对教师和对学生来讲,写好作文却是艰难的。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为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那么,作文就不会成为教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了。
怎样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1 从观察生活入手,力求写实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科学家认为,人对外界的感知83%来自视觉。
开拓思路,必须积累生活素材,必须发展观察力。
不少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没有观察,眼睛里没有东西,“巧妇难为无米之吹。
”你叫他们写什么?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必须重视对学生对观察的指导,教给观察的方法,正确选择角度、把握特征等。
观察训练,主要靠课外进行,也可结合课文的写作特点的分析,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观察方法,还可以通过作文指导课,当堂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训练观察要注意引导学生写观察笔记,经常坚持,形成习惯。
2 积累材料,迁移运用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
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
”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目前,农村初中很多学生的作文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话说不清,句子写不顺,无法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错别字过多,能够让人读到完篇的,是少之又少,若要想寻找一两篇生动形象、情感丰富、内涵深刻的文章,那是难上加难。
那字里行间极难看出有着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激情。
如何使学生能够热爱写作,能够语言流畅地与你分享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呢?笔者认为,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积淀1、引导学生做好美词佳句的积累每一位老师都知道: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
反之,没有积累,则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
因此,要想写出好作文,首先必须要有深厚的积累。
但学生需要积累些什么,怎样积累才会对他们的写作有帮助。
这是很多老师未必清楚的问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摸索尝试,发现首先要积累好的词汇、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优秀的文章。
为此,我们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少年时光是人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特点,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材料。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做自行摘录课外的有价值的内容,如成语典故及名人事例等。
值得指出的是,实现写作的成功积累,还必须要注意以下三点:一、量要大,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
教师要鼓励学生勤记忆、勤动笔,将自己发现的东西记在其专为写作积累而准备的本子上。
二、范围要广。
为了积累,学生生活视野、阅读视野要宽。
三、要长期坚持。
一口吃不成胖子,要点点滴滴地积累。
2、引导学生做好圈点批注背了大量的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还未必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因为这种积累是静态的罗列、堆积,要真正让这些材料在学生头脑中活化,还得让学生对作品语言以及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文化反复地去读、去品、去思,要引导学生去圈点、勾画、批注、点评,写心得。
虽然,学生一上来做的圈点、批注还比较浅薄、比较零碎,但我们要珍视这学生的一鳞半爪,要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这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作文内容,找出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一、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积累素材、语言。
活动是学生习作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
活动中能够积累素材,积累语言,语言、素材的积累正如量的积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这就是说,语言、素材丰富了,习作时才有可能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
1、鼓励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累,阅读活动是人们对书面材料的认识,理解和吸收的过程。
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方法都可用于自己的习作,这就是所谓的“记得旧句子变为新文章”。
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积累规范的语言,领悟到运用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提高思想文化素养,要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能力。
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摘抄好词好句,熟记好篇好段,教师要按时检查。
同时介绍一些名言紧句,好篇,好书,让学生阅读,积累;介绍一些专业书籍给学生阅读,积累专业知识,术语。
2、指导课外生活中积累,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外,还要在指导学生在生活中领悟、积累。
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结合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口语和书面语,引导学生进行含蓄生动的语言描述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的训练。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网上下载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做实验,资询,外出旅游等活动丰富所见所闻,让学生获得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积累丰富的语言,习作时才会减少麻烦,才能马到成功。
二、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地丰富写作素材。
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是学生进行个性表达的基础,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丰富素材,能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生爱好,个人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作文本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可以用它来替代自己的口头陈述。
然而,这一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实现。
初中学生往往不清楚自己写作的目的。
本文试图针对这一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四不像”作文
初中生写作文,初一学生写记叙文的居绝大多数,到初二后半学期,我发现有的学生的作文开始有了议论文或抒情散文的味道,但又并不太符合文体的要求。
在文中要么通篇围绕一件事泛泛地谈看法,要么围绕一个事物空洞地抒情。
议论时观点不明确且无相应的论据来佐证,抒情时感情不充沛且情无所依。
从整体来看,文中的表达方式混杂不清,分不清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这样的作文就是“四不像”作文。
分析原因,一是在这个时期,学生已经逐渐接触并初步了解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这五种文体的表达方式,但又并不能很清晰地区分它们,因此在作文中需要时拿来就用并不会考虑文体的要求;二是受话题作文的影响,话题作文一般要求文体不限,“文体不限”是指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可以写成议论文,还可以写成诗歌或小说,但不是说作文可以没有明确的文体。
而有部分同学则误以为是可以没有文体,写作文时把文体的要求抛到脑后,肆意地挥洒却远离了作文的要求,写成了“四不像”作文。
初中生写“四不像”作文是很令人头疼的事情,但也不全是坏
事情,这说明学生在进步,他们能从单一的写记叙文向写其他的文体迈进,虽然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写作趋向,既不能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
一、因材施教,适当引导
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四不像”作文的特点,因材施教,适当点拨,正确引导。
如果学生的作文接近议论文,则引导他向议论文方向发展,使之中规中矩,既要有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又要符合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如果学生的作文有抒情的倾向,那就以抒情的方式方法,使之会抒情,能抒情,所抒之情自然而感人,而不是无病之呻吟。
还可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作文模式,比如书信体作文、日记体作文、剧本式作文等,让学生多些选择,多些尝试,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作文新模式,则能很好地避免“四不像”作文出现。
二、练好语言,夯实基础
学生写出“四不像”作文,我认为语言功力不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为了凑够字数,内容看起来丰富,学生不得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拼凑,出现表达方式的乱用混用就很正常了。
要想使作文的语言真正的丰富起来,必须在平时多练,在课上就练,在学了好句好段之后就练。
比如学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的名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对这一段的处理,绝不能仅仅要求口头背诵即可,那样学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
定要趁他们对这段话有感觉的时候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写一些文字,比如写校园里或居住的小区或村子或公园里的某处景物。
比如学了《谈骨气》这篇典型的议论文,我们除了让学生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和结构外,一定让学生多读作者结合论据论证观点的那些内容。
因为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作文中能提出明确的观点,能找到恰当的论据,但整篇作文还是干干巴巴的,缺少什么呢?缺的就是运用论据来论证论点的内容。
像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名句,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背诵的层面上,一定要学生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仿写句子。
学生作文出现的一些病症其实在平时都可以预防,平常教学中只要注意引导,不断的练习,就能避免。
三、补充美文,积累素材
初中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可要求他们读一些古典名著、外国名著或者是时下新鲜的美文来扩大阅读面。
有的学生在阅读课上只知道读“作文大全”之类的,这是很悲哀的。
初中生写作文已经知道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出现在文章中的不是爱因斯坦、爱迪生,就是李白杜甫,不是张海迪就是雷锋,用这些固然没错,但素材不够新鲜,写作不够大胆的弊病已初露端倪,所以一定要适时地提醒学生们作文也要与时代同行,与时俱进。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鲜事就是我们写作的好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意思是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
近几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都让学生搜集过来,并对其概括积累,对自己喜欢的优美的颁奖词可作为仿写的材料在课上适时地运
用。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只要我们注意运用生活这道源泉,作文这条小溪就有不尽的素材。
四、教以技法,提升能力
我不提倡写作文找捷径,但写作的一些技法应该适时的教给学生,这虽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作文的缺陷。
就如有的人比较矮,穿上高跟鞋就显得高一点一样。
一要写好开头结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作文的开头写好了,打开了思路,要写的内容就很顺利地写了出来;如果头开得不好,就会思路闭塞,难以下笔。
文章的结尾与开头一样,也是表现主题的重要环节,好的结尾能深化主题、突出中心,令人回味,具有“余音绕梁”的作用。
二要巧用修辞。
恰当巧妙地运用修辞方法可以使语句生动形象,使文章显得有文采。
如果在文章的开头结尾等重要的位置巧妙地运用,便可让人眼前一亮,顿觉不俗。
三要巧设悬念。
写记叙文时,可用倒叙手法,先将事情的结果,或中间的某个情节写出来,这样设置悬念,可引起读者的兴趣。
学习这些技法,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作文教学无常法,也无定法。
不管是新法还是旧法,只要是根据学生现状,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适当引导,并加以不断的练习,相信“四不像”作文不会再出现,混用表达方式的现象也会减少,学生的作文水平会逐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