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说课稿

合集下载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3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3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人地和谐——本课围绕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促进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美在青藏——图文并用、动静结合、师生互动,尽显青藏地区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课堂之美,在美的氛围中学习、陶冶情操。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和地位: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一切地理要素都受到它的严重制约。

高寒牧区、“谷地”农业是本区农牧业生产特征。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的第一节。

学生在学习世界区域地理及中国三大区域地理之后,本课是在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而进行实际运用的案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青藏地区地形”图、“青藏地区农业分布”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判读、分析的能力;搜集、运用相关地理资料,提取有用信息来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区域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利用模拟“大美青藏”之旅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受“大美青藏”的旅程过程中,感受青藏地区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

【课标分析】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分析原因;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次“大美青藏”之旅,通过这次旅程,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大美青藏的旅程中,感受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课,主要介绍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掌握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认识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其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和农业发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和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及其农业发展情况;掌握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认识青藏地区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特殊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地理资源的尊重和爱护。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农业发展情况。

2.难点: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场景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及其农业发展情况。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分析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人教版八下地理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人教版八下地理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法、谈论法、导学法教学过程:导入:伟大祖国疆域辽阔,山川秀丽。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北方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南方地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藏地区,领略它的风采。

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

教师: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心驰神往;天高地寒、旅游遥远,又让人望而却步。

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教师:带着学习目标,开始青藏地区的学习。

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中任务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相应内容。

(强调重点内容在教材中勾画)学生:完成学习单,识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图。

教师:地形地势:问题: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

并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气候高寒:问题(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河流发源地:问题: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

并分析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影响:服饰、景观、动物等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青藏地区那些自然环境?并概括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观察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掌握其“因高而寒”,即“高寒”这一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服饰、河流等的影响,体会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3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3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农业生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际案例的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有所了解。

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各地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关系可能还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列举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分别介绍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案例分析:以具体地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特征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方式的。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地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关系。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他们对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方式关系的理解。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说课 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说课 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3. 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
3、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 2.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难点: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说学情 1
学生在八年级第五章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知识, 对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有一定的了解,在八年级上,已经学 习了我国地势特点,对本区位于第一阶梯已经有所掌握,对本 区的“高”,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气温垂 直变化规律,对本区因“高”而“寒”,便于理解。学生在学 习相关知识时先进行以上知识的复习,有利于本堂课教学的顺 利进行。
藏高原地形显著特征。( × )
4、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发
源地。( √ ) 5、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冬寒夏热,年温差大。( × )
景观特征: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湖泊星罗棋布
高 称“世界屋脊”
寒 终年积雪 冰川广布
研学之旅(二)—怎么去?带什么? 合作探究: 坐上火车去拉萨
有利: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气温日 较差大;有河流水源。 不利:海拔高, 气温低;山地多,平地少。
湟水谷地
因为 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 较高;土壤较肥沃;有灌溉水源。
雅鲁藏布江谷地
青藏地区——河谷农业
主要农作物
青稞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豌豆
种植喜温凉农作物
小麦
三、课堂总结
1.这次旅行, 我知道了去青藏地区旅游要……
青藏地区——农业
研学之旅(四) 合作探究:青藏地区人们饮食结构成因
探究1 (1)青藏地区以哪一种农业部门为主? 为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说课稿

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初中地理组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板书课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教材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所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第九章的重点。

《青藏地区》的学习,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主要农作物、牲畜及人文地理状况。

(2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课时的重点。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青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本课时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还缺乏方法。

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下面我将从说主导思想,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设计理念,说教学过程几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课。

一、说主导思想:依照新课改的理念和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引,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已经成为我们地理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抓住“课堂”这个阵地,创设适合的地理教学情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努力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效率也就相应提高。

因此,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我们上好一节课的基石。

二、说教材(1)定位教材我所说的课是人教版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课题为自然特征与农业。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在学生学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的,学生对分区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做进一步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如下阐述的:a、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b、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根据这样的学习内容与背景,我拟定了以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与位置,范围及主要地形。

2.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

3.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地图分析青藏地区以高寒为特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形成与其相应的人文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本节课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地理认知素养。

4、重点和难点:重点:(1)位置范围地形(2)青藏高寒的特征。

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以我校的“三段式师友互助”教学课堂模式展开本课教学,通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标测评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意识,符合地理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自然特征与农业(青藏地区)》示范课教学课件【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

《自然特征与农业(青藏地区)》示范课教学课件【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

27 °N
一、世界屋脊
1 位置和范围
青藏地区包括哪些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 区
青海省
行政省区
包括西藏、青海,以及新 疆南部和四川西北部,甘肃 省和云南省的小部分地区。
四川省
一、世界屋脊
2 地势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第几级阶梯?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被誉为“世界屋脊”
3 民居与饮食
藏族日常饮食习惯有如喝酥 油茶、青稞酒,吃糌粑等。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3 民居与饮食
碉房是青藏地区的传统民居, 是当地人们就地取材,以石块 为原料建造的房屋。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D )
A.昼夜温差大
B.雪山连绵
C.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D.地热资源丰富。
解析: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为主的自然特征;昼 夜温差大;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导致太阳能十分丰富;地热资源是源 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一种热能,和高寒无关。故选D。
典型例题
例2.我国青藏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C ) A .渔业 B .种植业 C.畜牧业 D.林业
解析:青藏地区主体为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这里气候寒 冷,自然条件恶劣,因此,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发展了河谷农 业,其中主要的河谷农业区是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该地 区主要的农业为畜牧业。故选项C符合题意。
课堂小结
敬请各位 老师提 出宝贵 意见!
一、世界屋脊
4 独特的高寒气候
气温日较差大——防寒服
青藏地区气温日较差大,藏 民穿的藏袍除了有较强的防寒作 用,还能在天热时把袖子退下来 调节气温。

人教八下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八下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课题: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班组名姓名日期:
一、学习目标:
1、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青藏地区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

(重、难点)
3、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特征||。

二、学习策略
四、拓展延伸
为什么青藏高原湖泊众多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主要原因有:A、冰川的侵蚀作用使青藏高原形成冰蚀洼地||,加之常年积雪和冰川融化||,形成湖泊||。

B、青藏高原地壳活动强烈||,造成地表断层形成沟谷及洼地||,形成湖泊||。

除了上述原因形成的湖泊||,还有两类常见湖泊||,即堰塞湖和热融湖塘||。

堰塞湖的形成最初是由于河道旁的山体崩塌||,堵住了河流泄水通道||,久而久之||,积聚而成||。

最著名的堰塞湖就是青海湖||。

热融湖塘产生于高原多年冻土区||。

最初的形式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洼地||,在雨季汇集了附近的雨水||,但雨水带来的热量会融化其下冻土层中的冰||,使得洼地越来越深||,湖面也越来越大||,水量越来越多||。

当积水多到一定程度||,在冬季洼地里的水也不再干涸||,而其下的多年冻土层消融殆尽||,
洼地彻底变成高原湖泊||。

一般来说||,这样形成的湖泊规模小||,但数量众多||,青藏路沿线非常普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griculture in Qing hai Tibet region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篇前言: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2、篇章2: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篇章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认识青藏地区特色的农业。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读图分析的能力。

2.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特色农业。

难点: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段青藏高原的美景,并留意它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直观印象。

PPT图片自动播放突出反映青藏高原美景的图片,配乐音乐《天路》。

让学生领略青藏高原的美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生:(自由发言)说出对青藏高原的印象。

师: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

正因为它高,这里冰川广布,雪山连绵,除此之外,这里还是湖泊星罗,沼泽连片,还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

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如高海拔、低氧、寒冷等;(3)了解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如河谷农业、高原农业等;(4)学会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利用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3)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地理学科的情感;(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3)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增强社会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3)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及其适应性。

2. 教学难点:(1)青藏地区的高海拔、低氧等特殊自然环境对人体和作物的影响;(2)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发展困境;(3)学生对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青藏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的自然美景;(2)提问:“你们听说过青藏地区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青藏地区?”(3)总结:青藏地区是我国的特殊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让学生结合地图和图片,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3)让学生思考: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有什么影响?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青藏地区农业特点;(2)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调查问卷,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课后访谈评价: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学生对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第一节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优质教案)

第一节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优质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式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2.掌握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下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教学难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歌曲视频引入:播放歌曲视频《天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青藏地区景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青藏地区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讲授新课】展示:中国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板书),并解释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

板书:一、世界屋脊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并提问:你能从图中找出青藏地区的界线吗?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和河流?你能找出世界最高峰和长江、黄河等河流吗?下面请小组同学完成寻找活动。

学生:小组内共同完成寻找任务,并派代表上讲台在展示的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界线,主要河流、山脉等,教师适当归纳指导:并板书。

板书:1.地理范围:(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提问:你们知道青藏地区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吗?学生回答:高教师讲述:非常好,青藏高原的非常高(板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域第一节自然特色与农业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利用青藏地域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域的范围 ||,说出青藏地域的主要地形构成;2.掌握青藏地域的自然地理特色—高寒 ||,认识高冷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

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育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地理思想以及拓宽视线||,加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指引学生认识地区发展的过程中||,一定因地制宜 ||,做到人地协调发展 ||,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可连续发展的观点||。

教课要点1.理解青藏地域自然地理特色;2.青藏地域自然环境特色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课难点青藏地域自然环境特色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课方法议论法、问题法、启迪式叙述法等多种方法相联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导入新课]以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为背景音乐||,展现青藏地域景观图||。

[讲解新课]你争我抢:展现成都到拉萨火车票||,奖赏给优越者 ||。

全班分红四个小组 ||,经过课上解答问题来获取积分||,积分最高者获取车票||。

活动一:展现青藏地域地形图和四大地理地区图 ||,联合课本 85 页内容 ||,达成导教案自主学习部分 ||。

(各小组抢答 ||,正确加一分)发问:经过自组学习 ||,你们知道青藏地域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吗?学生:高[合作研究]成都和拉萨都位于北纬 30 °邻近 ||,但两地 1 月和 7 月气温的差异仍是挺大的 ||,为何?学生:拉萨海拔高 ||,气温低 ||。

总结:经过以上学习 ||,我们知道青藏地域最突出的自然特色是—高寒 ||。

接下来我们一同认识高寒的天气对青藏地域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高寒与衣]展现三张藏族人民的平时生活照片||,学生察看他们的衣着和肤色特色||。

《自然特征与农业(青藏地区)》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八下】

《自然特征与农业(青藏地区)》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八下】

《自然特征与农业(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高寒带来的影响。

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高寒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本节教材主要落实“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和“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中有关青藏地区的要求。

与前三章第一节的设计思路相同,本节教材是青藏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教材分为两个标题:第一个标题为“世界屋脊”,从青藏地区的地形入手,介绍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高寒;第二个标题为“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主要介绍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农牧业和人们生活、生产的特色。

本节内容为1个课时,课程设计上,以青藏高原的宣传片作为导入,让学生对青藏地区有直观的感性的了解,接着以视频中的“山之极”“冰之极”“水之极”,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流程1. 青藏地区雪山冰川众多,其主要原因是()A.地理纬度高,气温低 B.深居内陆,气温低C.海拔高,气温低 D.太阳高度低,气温低2.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比较,相似点有()A.地势平坦,起伏很小 B.纬度相当,海陆位置相似C.都属于季风区 D.湖泊众多3. 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 海拔高,气温低B. 大气洁净,空气稀薄C. 河湖多,雨水足D. 太阳光照强4.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A.昼夜温差大 B.雪山连绵C.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D.地热资源丰富5.我国青藏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A.渔业B.种植业 C.畜牧业 D.林业答案:C;D;D;D;C七、课程小结八、板书设计自然特征与农业一、世界屋脊1.位置和范围2.地形3.气候特征二、高寒牧区与河谷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9.1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能够举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四、教学工具课本、多媒体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应用络查找一组典型的青藏地区图片,及添加相关背景音乐,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准备】组织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藏族的资料,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课堂上,小组请代表进行交流。

六、教学设计【情景导入】:教师:某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如果你要去这个地方旅游会选择什么时间出发,同时想去哪些景点?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学生组内合作交流,并请小组回答分享。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课前检测:多媒体展示课前检测答案,小组同学订正并讨论,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青藏地区。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讨论一: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在图中标注出来)2、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并根绝实际需要进行引导、补充及强调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学文科组初中地理第*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选自八年级地理下册,本节内容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介绍了青藏地区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主要农业区、能源和矿产、交通路线的分布等。

二、说学情:在分析完教材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上学期已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求知欲旺盛。

所以针对以上的学生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过渡)。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利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式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文明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教学重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1、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2、掌握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下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教学难点: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五、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目标,我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以及以及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1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情况。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各地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各种自然特征下农业的发展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教学难点:各地农业发展特点的深入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思考;2.讲解自然特征:分别介绍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3.分析农业发展:结合各地自然特征,分析农业的发展优势和特点;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各地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6.总结归纳:总结各地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得出结论;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自然特征农业发展特点地理位置作物种类气候生长周期地形农业类型水资源产量水平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各地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特点的掌握程度;2.学生对自然特征与农业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3.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板书课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教材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所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第九章的重点。

《青藏地区》的学习,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主要农作物、牲畜及人文地理状况。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课时的重点。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青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本课时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还缺乏方法。

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

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学法说教法:本课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以及显示地理事实材料方面的优越性,营造探究情境,突出重点、淡化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内在联系去分析、解决问题。

交往合作,互动互学,自主探究,发展能力是本课时学法指导的主要特点。

说学法:这一节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课前搜集等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歌曲激趣,营造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

(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意图:熟悉的旋律、动人的画面,多媒体营造探究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更能表现出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现实世界。

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1.读图求知,提升兴趣(主要包括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及人口)聆听了来自青藏高原动听的声音,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我们进一步了解该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

学生通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青藏地区包含那些省区?意图:这一部分内容我主要是采取自学的方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读教材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知识总结能力。

电脑出示“青藏地区与全国面积人口比较表”: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30 20 25 2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4 40 55 1从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占全国1/4还要多的土地上,居住的人口不足全国的1%,”该表格说明青藏地区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地广人稀)为什么?意图:承上启下2.深入探究,掌握新知(包括青藏地区的民族宗教,自然地理特征,农牧业,自然环境和珍稀动物保护)【探究活动】探究1.神奇的民族风俗奇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神奇的青藏人民,他们的服饰是那么别具一格,他们的舞蹈是那么豪迈粗犷,他们的歌声是那么奔放高昂……(提问)同学们发现藏族同胞的服装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服装有一种怎样的特殊穿法?为什么这样穿?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师: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为长袖、长袍,袍袖宽大,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

白天气温上升时,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

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探究2.神奇的宗教信仰(学生阅读课本p89讲解)生: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位于拉萨市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多媒体显示),班禅是藏传佛教中的最高领袖,现任宗教最高领袖是十一世班禅。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电脑出示“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的景观差异”图:为什么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景观相差如此之大?(海拔差异大)电脑出示“青藏地区地形师:你们感觉青藏地区地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学生在“青藏地区”图上(多媒体显示)找出各大山脉加深理解“高”的特点,进而总结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电脑演示不同海拔的气温差异,回忆气温变化与海拔的关系。

电脑出示:同纬度的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地气温变化的差异(这里要教会学生读气温变化图的方法),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师生共同总结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特点。

意图:学生们在强烈的兴趣下,能很快完成上述任务,教师加以表扬,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特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神奇的民族风俗、神奇的宗教信仰……同学们有信心跟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吗?探究3 独特的农牧业(提问)青藏高原发展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哪些不利条件?(学生讨论回答)疑问:本区气候寒冷,太阳能资源为什么丰富?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大气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拉萨也因此成为“日光城”在本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等较严酷的高原环境条件下,种植业以那些作物为主?主那些地方?(视频展示河谷农业)过渡:青藏地区适于发展种植业的地方不多,其它的地方适于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畜牧业)高寒的自然特征决定了青藏奇特的自然景观,那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进行哪些牧业生产呢?视频展示青藏地区的畜牧业特点。

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探究4 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源地区”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景观,教师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意图: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唤起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疑问:本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降水少,为什么水资源丰富,并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青藏地区虽然降水少,但因气温低,蒸发少,日积月累,高山上便形成了厚厚的冰雪。

冰雪融水就成了江河的主要水源。

探究5珍稀动物的保护展示藏羚羊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藏羚羊在哭泣》,学生观看后讨论面对此情此景大家有什么感受?作为我们中学生能为保护雪域精灵做点什么?意图:把知识由课堂引向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以上的探究是本课的重点,紧扣自然特征与自然景观、农牧业生产,民族风俗的内在联系,由易到难地进行探究,符合由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成果运用、攻克难点。

青藏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如果大家想要亲自去青藏地区感受一下美丽的雪域风情,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等)师:展示建国前后的交通方式图和青藏铁路师生回顾前面学习的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学生分组讨论:青藏铁路的开通对青藏地区的影响?师:从有利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总结。

意图:知识的回顾是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启发学生从前面探究过的几个方面来考虑青藏的发展,为攻破难点作铺垫,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爱国热情。

4.课堂练习,巩固应用(三)强化训练,巩固双基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地理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四)小结归纳,拓展深化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地理的方法?(五)布置作业,提高升华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

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五、说板书设计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的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

本节的课堂设计,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主线是。

)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利于学生的发展。

为避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课堂活动中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以下是作者对这节课设计的自我评价,可以参考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图体现以下特点:1.参与性:参与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性体现的一种方式,在本设计中,我尽量提供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参与、表现。

2.注重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设计中安排了大量活动。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小组合作,甚至对话辩论才能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正体现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理念;设计中学习资源的来源广泛,涉及教材、地图册、甚至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资源也被即时利用。

这些是注重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设计中学生学习的结果与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及时适当的评价,这里正是注重学习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

3.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及内在联系,注重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注重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交替转换,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