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术科技型社团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办高校学术科技型社团建设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方面,学术科技型社团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同时,在民办高校教育这样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下,如何加强学术科技型社团建设是需要我们长期的思考、实践。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学术科技型社团的作用、存在主要问题,对学术科技型社团建设提出了基本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学术科技型社团社团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2)07(a)-0236-01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中指出了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我们从《意见》的精神中,领会到学生社团分为学习型社团、学术科技型社团、兴趣爱好型社团、社会公益性社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方面,学术科技型社团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同时,在民办高校教育这样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下,如何加强学术科技型社团建设是需要我们长期的思考、实践。
1 民办高校学术科技型社团的主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社团这个平台将有兴趣、有意愿的学生聚到了一起,学生不再是单枪匹马的在奋斗,而是在一个集
体中,需要相互磨合、相互协作。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学术科技型社团立足于科技创新这一主题,将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意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学生积
极参与其中,发掘自己的潜能,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并且,鼓励学生
运用自己的知识,应用实际,改变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学习的知识是相对零散的。学术科技型社团举办知识竞赛、作品展示、参加省国家级比赛,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这些活动和制作作品当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学习相关知识,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知识架构。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就业。社团与校外企业建立联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能够早一步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实习,继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少部分优秀的学生提供创业机会,拓宽了就业渠道。
2 民办高校学术科技型社团存在主要问题
组织上欠缺严格管理,没有发挥协会和团队在学院学生中的影响力,达到树立典范,影响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良好的学风、赛风的目的。
需要进一步加大指导力度。由于担任各社团和项目团队的学业指导老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社团和团队建设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导致只重视专业指导,轻视或忽视管理建设指导,致使团队的生命力存在问题。
缺乏环境设施的大力支持。鉴于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并且,科技类社团和项目团队较多、较分散,不能面面俱到,为社团提供相应的硬件设施。
社团和团队欠缺交流。社团和团队缺少必要的交流,而无法做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
出现断层现象,没有发挥高年级学长的指导作用。由于社团建设不到位,没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部分社团和团队出现了断层现象,高年级有经验的学生流失,低年级参加也不踊跃,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没有发挥出高年级学长应有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3 民办高校学术科技型社团建设构想
根据民办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科技类社团、团队的状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成立科技协会作为学院所有科技类社团的组织管理机构,成员由管理导师、科技导师和各社团或团队主要骨干构成。学院科技类社团、团队需在科技协会备案,通过科技协会这个平台,加强我院科技类社团、团队的管理与服务,提供社团、团队间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科技协会下设的俱乐部或分会将分三个层次设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层次”,嵌入式、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专业层次”和精英培育选拔、创新创业“精英层次”等,以此培养和提高基础编程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规范制度。通过科技协会提供平台,指导和监督各协会、团队进一步规范制度、理顺关系,形成长效机制,在有效保障条件下开展工
作。
“双师型”管理指导模式。学生社团管理事务的老师指定由辅导员担任负责组织管理,聘请教研室老师负责学业指导。
建立社团评价体系。设计评价体系,把社团活动与学风、比赛以及其他活动挂钩,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开展评比,每学年评比一次。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不可缺少的。学生方面:(1)荣誉上的表彰;(2)对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给予鼓励性加分。教师方面:(1)荣誉上的表彰;(2)将其对项目团队的指导工作成绩作为非教学工作量的一部分。
加大软硬环境支持。争取申请固定的场地作为社团活动场所。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渠道争取一定的经费作为培养和参赛费用。
形成“课内学习社团活动参加竞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认证”活动体系,通过社团活动巩固课堂内学习效果,通过社团活动奠定竞赛和
考证通过率的基础。
着力打造社团文化。增加社团的开放性,做到“走出去、引进来”。首先各社团做到学院内部的开放性,即学院内部的社团和团队能够交流,以此达到资源共享、知识共鸣。继而形成校内多学院合作互动,校外横向交流,逐步聚拢英才,形成“沟通、合作、创新、共赢”的社团文化,建设学校最有影响力的社团。
反馈服务社会。“大手牵小手”——走入中小学科普知识指导活动,主要是利用休息时间在校外的主要中小学开展,利用我们自身
的专业知识,对中小学生开展科普知识培训。这项活动与本协会的
宗旨密切相关,既能锻炼会员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又能给会员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还能为当地教育服务,提高社团的社会影响力。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