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岩溶区隧道施工中隧底最小安全厚度分析研究
关于珠江三角洲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关于珠江三角洲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技术探讨【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同时也推动了公路现代化的进程,公路隧道的施工是地下线性的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复杂及要求较高、施工的难度大及隐蔽性较强。
本文主要针对珠江三角洲岩溶地区隧道施工中所遇到的几个难题。
分析了地区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同时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确保我国隧道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
【关键词】隧道岩溶施工勘察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前言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展开,岩溶隧道工程施工的环境比较特殊,施工的条件和地面的工程有较大的区别的,施工时在处地质环境复杂的地下操作的。
因此,施工受到地质结构及环境的影响,也面临较大的安全在问题,探讨岩溶隧道的施工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对策给予解决,作为基础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甚至在过去视为隧道施工的岩溶地区也开始了人类征服的步伐。
由于地表和地下水以化学和机械方式对可溶性岩体进行破坏,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溶蚀现象的总和通称为岩溶。
岩溶对山岭隧道的施工危害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洞害、水害、洞穴充填物及坍塌、洞顶地表塌陷。
这些都与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洞穴有联系。
所以在岩溶区山岭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对隧道安全施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岩溶的超前预测和地质勘察方法国内岩溶勘察仍处在发展阶段,一些新方法如高密度电法,tsp 法等在隧道岩溶勘察中逐渐得到应用,提高了工程地质环境下岩溶发育的可预见性。
2.1高密度电法高密度视电阻率法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也称自动视电阻率系统,是直流电法的发展,其功能相当于四极测深与电剖面法的结合。
2.2tsp法tsp是基于地震反射原理的一种物探方法,采用的是多点激发,单点接受的激震方式,该方法主要用于长距离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探测距离一般可长达l00一150m,但同时预报的准确性不足。
2.3地质雷达法地质雷达属于电磁法中的一种探测技术,在岩溶勘察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摘要:为使岩溶地区工程修建的安全性得到提升,本文进行分析在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岩溶地区容易出现地表塌陷、地面变形、土洞、岩洞等地质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建筑工程的建设,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促进当地建筑工程顺利开展。
关键词: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岩溶主要是指可溶性岩石,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比如石灰岩、石膏等,其在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蚀之后,受到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在生活中,表现为各种形状,比如洞穴、石林、溶洞等。
这种地貌地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多存在于广西、贵州等地区。
岩溶地貌的出现与地下水对碳酸盐类岩石侵蚀息息相关,在水流的冲击下,岩石被溶蚀,从而形状不一的沟壑、峡谷等。
岩溶的出现导致地质更加脆弱,对于建设在岩溶地区的建筑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所以在岩溶地区开展建筑工程的时候,需要进行地质研究,了解当地岩溶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
1、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1.1岩溶地基不稳定在岩溶地区,在厚厚的地表覆盖层下有石芽溶沟,并且岩体也可能存在暗河、溶洞等地貌,因此建筑物的地基处于不够均匀的状态。
而且上覆土层由于下部岩溶受到含有二氧化碳水侵蚀而产生塌陷,最终形成土洞。
而且土洞的塌陷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而且土洞的出现地方多为地下岩溶发展区域。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压力作用直接到达地面10m以下。
所以建筑物的地基和上覆土层进行接触,甚至也会接触到下伏基岩。
岩溶地区的土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土层厚度过高,土层空隙过多等。
所以地基非常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的地基出现倾斜,破坏甚至破坏。
1.2岩溶地表塌陷岩溶地表塌陷常发生在覆盖型岩溶分布的区域,由于人为活动所导致岩溶地表出现塌陷的主要原因为施工过程中抽取地下水或者施工不慎导致地下水位明显提升,导致原本的岩溶水流向或者形态出现变化,进而导致土层承受能力下降,导致岩溶地表的脆弱程度加深,出现土体塌陷的现象。
岩溶隧道顶板施工安全厚度参数敏感性研究
岩溶隧道顶板施工安全厚度参数敏感性研究
李勇海;汪志强;李虎;陈朝阳;李娴;汪亦显
【期刊名称】《施工技术(中英文)》
【年(卷),期】2022(51)7
【摘要】针对岩溶地区隧道开挖导致的岩溶失稳问题,利用正交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且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顶部溶洞与隧道间安全距离的预测模型。
该模型能定量表述围岩水平、溶洞跨度、溶洞高跨比、隧道埋深、溶洞水压等因素作用下所需的安全距离,并将预测值与计算值相对比,表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总页数】5页(P30-34)
【作者】李勇海;汪志强;李虎;陈朝阳;李娴;汪亦显
【作者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58
【相关文献】
1.强岩溶区隧道施工中隧底最小安全厚度分析研究
2.岩溶隧道溶洞顶板安全厚度预测模型
3.岩溶隧道溶洞顶板安全厚度预测模型
4.岩溶隧道溶洞顶板安全厚度预测探讨
5.岩溶地区桩基础竖向承载力及岩溶顶板安全厚度计算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喀斯特地区隧道施工中隧底岩层稳定性评价研究
在地质雷达探测基础上分析既有溶洞 的影响 , 评价隧道 底板 的稳定性 是岩溶 隧道施 工的关键 问题之一 。
论文采用荷载传递线的概念, 提出了岩溶隧道底板最小安全厚度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 采用弹性理论建立
1 概
一
述
隧道岩溶灾害甚至造成重大事故 , 如广安一重庆高 速公路华 蓥山隧道 在多处发生 了岩溶 洞穴坍塌事
故; 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也发生了特大岩溶涌水等 , 这些都对隧道的施工造成了极大影响l 。 4 J
岩溶是山区隧道工程建设中常见 的地质灾害之
,
我 国是世界上岩溶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 , 仅西南
维普资讯
200 第5 7年 9月 卷第3 期
Jun l f t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l ora o e sucs n rhtc r Wa r ore dA c i t a Re a eu
n耐n e g
Vl. . 0 5No3 1
了在岩体按抗拉和抗剪强度准则基础上 的岩溶隧道底板 岩层 的最 小安全厚 度 的理 论公式 , 为施 工期岩 溶隧道底板安全性评价提供 了依据 。 关键词 : 隧道工程 ; 喀斯特 ; 岩层稳定性 ; 安全厚度 ; 论公式 理 中图分类号 : 5 U4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2 14 ( o 7 0 —0 4 —0 1 7 — 14 2 o )3 0 3 3
2 P oe a qa t s fW1 ed r aho i a gWa z o al y . r c Hed u r r o jt e 7 T n e c Yc n - nh uR i Re f k wa ,
关于岩溶强发育区盾构施工风险控制要点
关于岩溶强发育区盾构施工风险控制要点摘要:武汉和平大道南延工程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北接和平大道、南连武金堤路,,通过武昌古城、文物区、京广铁路、黄鹤楼,下穿蛇山,是贯通武昌顺江通道的控制性工程。
本工程X0+970+X1+200、X1+270~X1+940里程段为可溶岩(灰岩、泥灰岩)分布区。
上述里程段钻孔见洞率为40.5%,线岩溶率3.1%~84.9%,平均线岩溶率为14.0%,属于岩溶强发育场地,如何保障施工安全重要考虑因素,本文结合安全履职、施工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结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为穿越岩溶强发育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盾构;信息化;岩溶;安全;预防引言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住建部近年来也提出了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双重预防机制、关键节点风险管控等系列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
开展盾构施工风险管控关键技术研究是大型市政工程行业适应国家对工程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高度关注和严格追究责任的新形势的需要,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我国城市大型市政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地方积累了一些盾构施工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参考和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研究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盾构施工风险管控技术,有利于切实解决城市大型市政工程建设盾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事故的发生,本项目基于武汉和平大道南延工程超大型盾构穿越岩溶强发育区现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基础上,研究盾构施工风险管控模式及控制要点,旨在提升工程行业盾构施工风险管理水平。
一.穿越岩溶强发育区施工风险分析(1)盾构施工影响范围确定施工影响范围是风险源辨识的基础。
盾构隧道施工影响范围主要取决于穿越地质条件、盾构装备能力、盾构施工质量、隧道与建筑物空间相对关系及建筑物结构现状等。
确定盾构隧道施工影响范围时,应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实际地质情况、历史盾构施工监测数据和正常地面沉降量等。
岩溶地区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岩溶地区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作者:***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3年第11期摘要:文章为探究岩溶地区修建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采用ANSYS软件建立计算模型,系统研究溶洞位置、溶洞大小、溶洞与隧道间距对隧道各个位置变形的影响规律,得到以下结论:溶洞位于隧道正上方和正下方时拱顶的沉降最小,当溶洞位置与隧道相水平时,隧道拱顶的沉降变形最大;当溶洞位置处于隧道正上方时,隧道底部的隆起变形最小,而当溶洞位置处于隧道正下方时,隧道底部的隆起变形较大,且大于溶洞位于隧道顶部时的隆起变形;当隧道右侧存在溶洞时,隧道左拱腰产生的变形大多为背离隧道的变形,但右拱腰既有背离隧道的变形,又有侵入隧道的变形;随着溶洞与隧道中线夹角的增大,右拱脚变形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溶洞位置与隧道相水平时,右拱脚的变形量达到峰值,但溶洞位于隧道右下角时,隧道左拱脚处的变形达到最大值。
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地区隧道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岩溶地貌;交通隧道;ANSYS;围岩稳定性0引言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西南地区新建了大量的公路及铁路线路来改善西南地区的出行条件。
但西南地区降雨丰沛,多山多河的气候及地质条件使该地区存在大量的岩溶地貌,分布有大量的溶洞,给隧道的修建及日后的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对于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叶堃等[1]基于玉京山隧道建设中遇到的大型溶洞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暗河改道、溶洞回填、桥梁跨越的总体处置措施;袁以堂等[2]通过建模研究发现,加强仰拱衬砌可以有效限制仰拱变形,并能使仰拱的受力更加均匀合理;盖孝乾[3]研究发现,存在溶洞使得地表的沉降显著增大,且当隧道距溶洞距离大于4倍隧道直径时,溶洞的存在并不会对隧道围岩的应力分布产生影响;张晋龙[4]基于弹性理论与数值仿真计算结果发现,可以通过特征值的变化来判定隧道围岩是否稳定;甄映州[5]基于强度折减法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认为高铁隧道施工应尽量保证与溶洞平行,避免在溶洞下方修建高铁隧道;常洲等[6]研究了溶洞位置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认为溶洞的存在对隧道侧部的影响最大,对隧道顶部的影响最小,并根据溶洞与隧道相对位置的不同,对侧部、顶部、底部处的溶洞给出了不同的工程处理建议;于涛[7]通过研究发现在交通荷载作用下,位于隧道侧方的溶洞对隧道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隧道与溶洞边距越小,动荷载下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越弱;方振华等[8]对成贵铁路中溶洞的处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时,隧道顶板和侧壁的稳定性较差,但隧道地板的稳定性较好。
金子山隧道穿越既有岩溶空腔隧道安全厚度分析
金子山隧道穿越既有岩溶空腔隧道安全厚度分析摘要:岩溶灾害是山区隧道(洞)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论文结合宜万铁路金子山岩溶隧道灾害调查,将隧道顶部既有大尺度溶洞引起的隧道施工期破坏问题归结为隧道顶板岩板的跨塌失稳。
对不同条件下隧道顶部岩溶空腔引起的隧道失稳机理进行了详细剖析,在此基础建立了隧道失稳的力学分析模型。
以岩体按抗拉为强度判定准则,推导建立了金子山隧道的最小安全厚度计算公式,为施工期岩溶隧道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岩溶隧道隧道顶板失稳机理安全厚度1 金子山隧道既有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位于利川市西约10km,隧道总长共计6835m,最大埋深420m,在向家湾一带埋深相对较浅,约为119m。
全隧道自进口至出口设计为人字坡,上、下坡度分别为15%、3%和-5.6%、-9.9%。
隧道区属新华夏系构造,处在金子山复向斜的主向斜内,轴部十分开阔。
向斜两翼岩层产状不对称,出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第四段、巴东组和侏罗系等地层。
岩层主要为白云质灰岩、灰岩、泥质粉砂岩、泥岩、泥灰岩、夹泥灰岩及少量的鲕粒灰岩和钙质页岩。
隧道岩层破碎多夹层,节理发育有断层,线路通过的F1断层和F2断层切割相对隔水层、沟通各含水层及地表水系统。
在断层带附近施工时极易发生涌水突泥和较大规模塌方。
根据金子山隧道已揭示溶洞的调查,金子山隧道常见溶洞其轴线近53%以上近于水平;36%以上近于垂直。
且对于近竖向展布的溶洞,受溶解水流动特征等的制约,规模一般较大,且在地表均有出露迹象,在隧道勘察中多半会避开此影响带或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方法。
2 溶洞与隧道间岩层的垮塌机理关于岩溶隧道顶板安全厚度,我国铁道部第二勘察设计院鲍鹤龄、陈国亮等根据节理裂隙切割和节理裂隙胶结情况的不同将岩溶隧道顶板岩层分为完整顶板和不完整顶板,对完整顶板,提出了包括荷载传递交会法、双向板法等近似结构分析法,以现场原位观测为主的电阻应变片测试法和在经验总结基础上提出的厚跨比法、成拱分析法等;对不完整岩层提出了溶洞顶板坍塌堵塞估算法和在节理、裂隙调查基础上形成的结构力学分析法。
岩溶地区隧道溶洞处理技术研究
岩溶地区隧道溶洞处理技术研究作者:邝文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0期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而岩溶是山区隧道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本文通过研究岩溶地区隧道处理原则及施工措施,进而介绍本人工程施工体会,希望对岩溶地区隧道溶洞处理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岩溶地区;隧道工程;溶洞处理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岩溶作用是在碳循环及与其相耦联的水循环、钙循环系统中碳酸盐(主要成分为CaCO3、MgCO3)岩的被溶蚀或沉淀,而各种岩溶形态则是这一复杂循环系统的运动在碳酸盐岩上留下的轨迹。
岩溶作用是随时空变化的动态过程,是以碳、水、钙为主的物质、能量传输、转换过程。
溶洞作为岩溶发育的一种形态,其生成发育主要依赖岩石的可溶性与岩石裂隙及地下水的运动,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主要包括灰岩、白云岩及其过渡类岩石。
我国的西南部是岩溶地质现象主要分布地区,特别是在贵州、重庆、广西等省市岩溶较发育。
该地区山势陡峻,植被少,水土流失较重,岩石主要为灰岩、白云岩,裂隙发育,年均降水量在1500mm 左右,为典型的岩溶地区[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南地区交通的发展,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修建的铁路和公路隧道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隧道岩溶灾害甚至造成重大事故,这些都对隧道的施工造成了极大影响。
因此研究岩溶地区隧道溶洞处理的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
2岩溶地区遵循原则喀斯特地貌区岩溶发育,地下水较丰富,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发育,受降雨影响较大,地表水极易通过岩溶裂隙潜入隧道,因此,穿越喀斯特地貌区隧道施工必须遵循如下原则[3]:(1)在遵循大跨度隧道开挖“早预报,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快成环”的原则下,做到施工工序可控,保证施工安全。
(2)方便监控量测工作,及时掌握围岩变形情况,确保初期支护的安全和质量。
(3)工序简单有序,利于流水作业,工序相互间施工干扰少,施工进度快。
隧道穿越大型岩溶处治方案的探讨
隧道穿越大型岩溶处治方案的探讨摘要:本文结合张花高速科洞隧道工程案例来分析隧道穿越大型溶洞处治方法,并根据溶洞大小、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等采取合理的岩溶处治方案,为类似地区的隧道穿越岩溶处治施工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关键词:大型溶洞;隧道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引言岩溶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层(碳酸岩类、硫酸岩类、卤盐类等)进行化学侵蚀、崩解作用和机械破坏、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溶蚀现象的总称。
由于隧道处于地下各种复杂的水文地质岩体中,各类岩溶问题在隧道施工建设中难度较大,而对于隧道穿越大型岩溶的施工难度则更大。
本文以张花高速科洞隧道为工程背景,探讨隧道穿越各种大型岩溶的处治方案。
1工程概况1.1地形条件本工程位于张家界至花垣高速公路d17合同段,地处湖南省湘西北,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穿行于岩溶中低山地貌,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介于390.0~706.0m间,部分段与岩溶冲沟近垂直相交,沟底内岩溶落水洞、漏斗呈串珠状发育,主要为灌木丛,少量为松树、杉树等。
1.2气象条件该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约1328.10mm,十二月至次年一月降雨量最少,从二月起渐增,四月至八月为雨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历年平均气温17.2~17.6°,年平均蒸发量介于1102.40~1258.40mm,相对湿度84.38,潮湿系数1.06。
1.3水文地质该合同段路线位于湖南省湘西北重丘山林地带,地表水系极不发育,未见地表水体。
大气降水后,多沿竖直岩溶裂隙、溶蚀沟槽等就地下渗,少量形成地表径流,由山坡流向地势低洼地带,汇集于冲沟内发育的岩溶漏斗、落水洞后,排泄至深部地下暗河中,最后排泄于地势低的猛洞河中,猛洞河边出水口标高约275.00m。
因此沿线地下水埋藏较深。
1.4溶洞特点张花高速公路科洞隧道围岩以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主要特征是溶洞、溶槽、溶沟、裂隙、岩溶管道、岩溶水等均比较发育,溶洞内部分填充有粉质粘土、土夹石及孤石。
岩溶地区盾构法施工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岩溶地区盾构法施工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岩溶地区盾构法施工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岩溶地区是指由于长时间作用于地质构造的溶蚀作用,在地表形成了复杂的地下溶洞和地下山体,因此,在这种地区进行隧道施工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
而盾构法施工是一种现代化隧道掘进技术,应用于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后,难免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如地层崩落、爆炸等,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风险。
本文将对岩溶地区的盾构法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为今后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一、岩溶地区盾构法施工的风险分析在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不同,给施工带来的风险也不同。
在岩溶地区,盾构法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以下几个主要风险:1、地层崩落:盾构机在施工时需要通过钻机钻洞,但由于岩溶地区的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地下水流、地下溶洞和地下裂隙等因素都会导致地层不稳定,进而导致地层崩落。
这种情况会对施工带来很大的阻碍,并且会对盾构机和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2、地下水涌流:岩溶地区因为地下水的流动性很强,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控制好,就会导致地下水涌流。
这种情况会对隧道施工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3、爆炸事故:由于岩溶地区中可能存在大量的岩溶物质,如煤、瓦斯、石灰岩及高硫矿物等,这些都是导致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4、地下空腔:岩溶地区中常常存在着未知的地下空腔,在施工时,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并排除,就会导致隧道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岩溶地区盾构法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风险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范和应对。
二、应对措施1、加强地质勘探:在盾构法施工前,我们需要对施工地点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以便确定隧道的设计参数,在施工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加强地下水控制:岩溶地区中地下水的流动性非常强,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地下水的控制,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防范爆炸:在施工前,必须要对岩溶地区的物质进行严格检查,并做好爆炸事故的防范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4、加强隧道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对隧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隧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岩溶区V级围岩大跨度隧道工法关键技术剖析
岩溶区V级围岩大跨度隧道工法关键技术研究1 引言我国是碳酸盐岩分布极为广泛的国家,覆盖、掩埋及出露的碳酸盐岩总面积约占我国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了改善公路线形标准,实现交通运输高速化、重载化,修建大量长大公路隧道势在必得。
云南省以山区为主,公路建设需要修建大量隧道。
由于山势的蜿蜒起伏,选线十分困难复杂,大跨度隧道不可避免地穿越岩溶地区。
岩溶区地下水丰富,高承压水,部分呈现破碎的堆积体状态,透水性能好,强度低等特点。
岩溶区破碎围岩中修建大跨度隧道,需要采用超前管棚结合注浆加固岩土体,然后再分步开挖、支护初衬、出碴、二衬等,施工工序复杂,环节多,地质灾害预测难以保证。
尽管现有隧道设计和施工规范,对大跨度隧道的结构都做了部分考虑,尤其在破碎围岩中渗漏水问题特别严重,严重影响结构的寿命和运营期间的安全。
因此,岩溶地区大跨度公路隧道的施工力学机理、开挖关键技术及支护机制等相关研究成为岩溶地区长大隧道勘测、施工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和难题。
云南已经建成的公路隧道中,近一半以上的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后期工程变更较多,严重影响了施工工期,同时也增加了较大的工程投资。
为了搞好云南省隧道建设,很有必要对国内外岩溶区大跨度隧道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技术进行广泛调研分析,结合云南省公路隧道的特点,提出保证岩溶区大跨度压隧道施工安全、结构稳定和质量优良的技术措施,制定相应的技术指南,为隧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呈(呈贡)——澄(澄江)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的提古铺隧道双向六车道,行车道宽度3×3.75m,归属于大跨度隧道。
该隧道位于提古铺村的北东侧,官仓山南侧的山体上。
隧址区系构造剥蚀低中山区卡斯特地貌,沟谷以“V”型谷为主,因受水系的切割和构造运动的制约,逐渐演化成一系列的低中山、岭谷地形,海拔高度在2060m~2257m,山体地表覆盖有残破积层,岩性为二叠系下统阳新组灰岩或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
2023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铁路工程实务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铁路工程实务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事故C.较大事故D.一般事故【答案】 C2、光纤通信选用的波长范围在800~1800nm,并称800~900nm为短波长波段,主要用850nm一个窗口。
1300~1600nm为长波长波段,主要有()两个窗口。
A.1300nm和1540nmB.1310nm和1550nmC.1320nm和1560nmD.1330nm和1570nm【答案】 B3、岩溶发育地区的隧道,施工中应建立以()为主,地质雷达等为辅的综合地质预报管理体系。
A.钻探法B.物理勘探法C.常规地质法D.电磁波法【答案】 A4、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对其进行检验校正,使其满足应有的()条件。
A.稳定B.物理C.强度D.几何【答案】 D5、关于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预应力筋张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张拉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作为校核,总伸长量不得超过计算值±8%B.张拉以伸长值控制为主,应力作为校核,总伸长量不得超过计算值±8%C.张拉以应力控制为主,伸长值作为校核,总伸长量不得超过计算值±6%D.张拉以伸长值控制为主,应力作为校核,总伸长量不得超过计算值±6%【答案】 C6、浮式沉井在注水下沉前进行的工作是()。
A.精确定位B.施工准备C.起吊、滑道下水D.清理基底【答案】 A7、铁路隧道施工最有效的施工除尘方式是()。
A.干式凿岩B.湿式凿岩C.机械通风D.个人防护【答案】 B8、施工机械的经济选择基础是()。
A.固定资产损耗费B.运行费C.施工单价D.施工机械设备投资【答案】 C9、对于长度为3km的山岭石质铁路隧道,开挖方法为()。
A.钻爆施工法B.掘进机施工法C.盾构施工法D.沉管施工法【答案】 A10、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施工采用底模联合振动时,应将两侧模板上下振动器位置交错排列。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稳定性分析
《现代工程地质学》读书报告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稳定性分析******学号:********班级:硕1508班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指导老师:王连俊教授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稳定性分析岩溶地区的地质构成常常会引起地基的不均与沉降、承载力不足以及地基的塌陷或滑动等严重破坏。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在岩溶地区展开,岩溶地基就成为了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为突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岩溶地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岩溶地区就是我们常说的喀斯特地貌,是硫酸盐岩、碳酸盐岩等可溶性的岩石在水的腐蚀和崩塌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地质形态、作用和现象的统称。
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建筑物的基础很容易遇到土洞、溶洞等不良的地质问题。
这些天然的土洞和溶洞都是由能够溶于水的石灰岩组成的,由于石灰岩长期受到水的冲刷和溶蚀,石灰岩的结构出现变化,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土洞和溶洞。
这些天然的土洞和溶洞不管是大小还是分布都会造成工程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重大影响。
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筑,地基处理是工程施工中的难点,更是重点。
以下是岩溶地区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1)地基不稳及塌陷问题由于地表的岩溶作用,石灰岩的表层会有溶沟发育,在这些发育的溶沟之间常常会残留尖棱状或者锥状的石芽,导致石灰岩地基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从而形成石芽地基。
此外,石芽间的溶沟会被土填充,所以具有较低的强度和较高的压缩性,容易引起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无法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土洞地基和溶洞地基也容易在建筑物的荷重作用下产生塌陷,给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突水和渗漏问题在岩溶地区,由于岩体中存在的缝隙、溶洞和管道,导致在地基基坑开挖或隧道开挖时,如果有承压水,那么很容易引起地下突水,从而导致地基基坑的排水困难,严重的还会把地基淹没。
影响岩溶地基稳定性的自身因素有:溶洞顶板的厚度和跨度,洞体完整程度和充填情况,岩体强度和产状分布,岩溶裂隙发育和。
外部因素有:荷载大小和作用时间长度等。
岩溶地区隧洞工程勘察应用技术的探讨
西部探矿工程
l 7
岩 溶 地 区 隧洞 工 程 勘 察 应 用 技 术 的探讨
王先远 , 曹梅 萍
( 南省有 色地 质局 三 一 三队 , 南 玉溪 63 0) 云 云 5 10
摘 要: 岩溶地 区隧洞勘察存在诸 多工程地质问题 、 勘察难点 , 中重点之一是 围绕涌水的重大难题 , 其 往往对工程造成极大的危害和重大施工影响。建议运用系统的科学勘察理论和方法 , 结合成功的地 区案例 , 确分 析确 定岩 溶地 下水 系统 结构特 征 , 正 满足 隧道 的设 计和 施 工 。 关 键词 : 岩溶 隧道 ; 察 ; 用技 术 勘 应 中图分 类号 : 5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O4 76 2 1)2 O 7 5 U4 A 10 —5 1 (0 20 —0 1—0 岩溶( 喀斯特) 是可溶性岩石在水 的溶( ) 侵 蚀作用 下, 产生 的各 种地 质 作 用 、 态 和 现 象 的 总称 。可溶 岩 形 包括碳酸盐类岩石以及石膏、 岩盐 、 芒硝等其他可溶性 岩石 。我 国岩溶 分布面积广 , 占国土总面积 的 13 约 /。 岩溶地区因其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施工难度大 , 且不确 定因素较多 , 在岩溶地 区修建地下隧道工程 , 施工 中极 易突发大规模 的涌水 、 涌泥 、 涌砂等灾害 ; 如果对岩土工 程条 件认 识不 足 , 选用 的施 工 方 法 不 当 , 会造 成 严 重 就 的质 量安 全 隐患 和经 济损失 。 1 岩 溶 隧洞 主要 工程 地质 问题 云贵高原岩溶区常见为碳酸盐岩溶蚀山区 , 在区域 地 质 图上 有清 晰 的标 示 , 场 一 般 为 峭壁 陡 峰 , 岩 裸 现 基 露, 岩性一般为石灰岩 、 白云岩 , 有岩溶洼地 、 漏斗、 峰丛 发育 , 部分地区伴随沙漠化和水 土流失 、 崩滑等不 良地 质现象 , 岩层富水性强, 极少有 泉出露 。但地层深部可 能 因受 基 岩特 殊 的地 质构 造 的影 响 , 成 具 有 高水 压 、 造 富水、 溶洞及断层特征 , 部分深埋地段可能伴随围岩大 变形、 塌方 、 岩爆 、 高地温、 有害气体或水体等不 良地质 作用。就岩溶对工程危害而言 , 由于石膏、 岩盐等易溶 岩 的溶 解速 度大 , 因此 , 土 工 程评 价 中不 但 要评 价 其 岩 现状 , 更要着眼于工程有效使用期限内溶蚀作用继续对 工 程 的影 响 。 在 岩溶 地 区中穿 越 的隧道 , 涌水 问题 是最 常见 的工 程事 故 , 2 0 如 06年 4月 正 式 开 工建 设 的玉 蒙 铁路 是 泛 亚铁 路 的一个 重 要 组成 部 分 , 点 为 云南 省 玉溪 南 站 , 起 经通海 、 建水 至蒙 自, 长 11 m, 全 4k 设计标准 为国铁 I 级电气化铁路 , 速度 目标值为 10 m h 项 目总投资 4 2k / , 5 月 1日开工 , 预计工期为 4年。但 因地质等原因 , 推迟 至 21 0 1年底竣 工 。期 间 因关 键节 点工程 通海 秀山 隧道 在施工中遇到巨大岩溶涌水的工程问题 , 属铁道部列入 的重点监控一级高风险隧道 , 致使施工一度受阻, 工期 延拖 。截至 2 1 年 6 8日, 01 月 完成玉蒙铁路秀山隧道 平行 导洞 贯通 , 山隧道 正洞 全长 132 目前 已掘进 秀 00m, 90 m, 10 m。 20 余 12 据报导, 玉蒙铁路工程 中的秀山隧 道 , 中国排名第二的高风险隧道, 是 秀山隧道全隧 日正 常涌水量 160 m , 550 3施工中岩溶涌水、 突砂突泥等现象 时有发生 。该隧道距地面 20 地质特别复杂 , 6 m, 溶洞 、 断层 、 裂隙、 裂缝交叉出现 。这个地带 , 1 个富水 区, 有 3 其 中以出口段的五里箐最为富水 , 响区域很大 , 影 施工 中多次遇到数米宽的裂缝 , 里面贮满了水, 压力大 、 危险 度高。施工期 间项 目 部实行架子队管理模式 , 先后战胜 7 余次涌水 、 O 突泥 , 克服了反坡排水、 出碴 , 顺利穿越多 段膨胀岩层 , 成功穿越关 营、 通海 、 泥者等三大断层 , 实 现 了安 全生产 零事 故 。 南昆铁路米花岭隧道 , 山体延绵, 峰峦起伏 , 山坡陡 峻, 沟谷 深切 。隧道穿 过 的山体地 质复杂 。对 隧道威 胁 大的主干断层有 3 有一定影响的小断层 1 条, 条, 6 并有 6 个褶 曲,0 1 个岩溶蓄水带 , 其中有 4 个富水带 可能突 水 突泥 。全 隧坑 道 每 昼 夜 的 涌水 量 为 100 。隧道 70 m3 线路 平 面为 S型 , 、 口各设 一段 曲线 , 口部 设 曲线 进 出 两 主要 是 隧道两 端设 站及 地形条 件所 限 , 道进洞 前为 板 隧 桃车 站 , 出洞 后为根 龙 车站 。隧道支 护结构 按新 奥法 原 理设计 , 采用曲墙复合式衬砌断面, Ⅲ类 围岩地段为 Ⅱ、 曲墙仰拱全封闭型衬砌 , Ⅳ类 围岩地段不设仰拱, 底部 用钢筋混凝土底板 , 加强隧道底部改善支护结构受力状
铁路隧道溶岩区的溶洞处理施工技术研究
| 工程技术与应用 |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102·2019年第4期铁路隧道溶岩区的溶洞处理施工技术研究朱 林(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9)摘 要:随着我国的基础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各项施工技术日新月异,曾经作为施工重难点的隧道工程中的各项施工技术也逐步攻克。
但溶洞对隧道现行施工以及未来的行车运营安全仍存在很大的影响。
溶洞主要指地表水和地下水依靠化学作用以及机械破坏作用导致可溶性岩层产生地下溶蚀,简而言之就是水对岩石的一种溶解。
岩溶对隧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是结构物部分及全部悬空失稳,不仅给施工带来难度,还会大大降低其安全实用性。
所以,铁路隧道在岩溶区的施工处理一定要有科学合理,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结合所参建的贵州和湖南地区的岩溶隧道对隧道施工中所遇到的溶洞处理技术以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阐述,已期对以后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铁路隧道;溶洞处理;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U45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4-0102-02作者简介:朱林(1978—),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铁路施工技术。
1 铁路隧道溶洞施工原则(1)安全原则。
不仅要考虑施工安全,还必须考虑未来的行车安全以及环境安全。
行车安全不需多说,环境安全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影响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不能仅仅为了施工便利,不经调查和研究即对溶洞进行简单的处理从而影响整个地下水系,破坏当地的环境平衡。
(2)充分考虑方案的合理性。
在隧道施工之前,要深入了解周边环境、地形地貌及其地质结构,掌握溶洞分布范围和类型,岩层的完整稳定程度、填充物、气体和地下水情况,通过这些确定施工方法。
不少地区的溶洞地形比较复杂,且地质条件也不同,在隧道建设施工时,合理选用施工机械,避免造成溶洞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岩溶隧道与隐伏溶洞安全距离分析
岩溶隧道与隐伏溶洞安全距离分析
摘要: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溶洞位于隧道不同方位、溶腔内充满填充物以及突水突泥等影响,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但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施工过程当中,通常会保留一定厚度的岩墙,避免因溶洞内的填充物(水)压力过大而压溃岩墙以致突然涌入施工隧道而诱发安全事故。如若岩墙厚度较小,岩墙和溶腔之间将会由于高压力的作用压溃岩体,加大了溶洞塌陷的危险性;若岩墙厚度过大,虽能杜绝突水、突泥事故发生,但会给后续加固注浆或者爆破泄水带来风险和额外的造价。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岩溶隧道中溶洞的位置及隐伏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安全距离成为隧道设计和施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岩溶隧道;隐伏溶洞;空间形态;安全距离
溶地区的地质特点与隧道设计、施工、运作以及事故的频发有着密切联系,常见的突水突泥现象往往受岩溶隧道与溶洞的安全距离影响。因此,要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并防止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需要对隧道与下部溶洞间的安全距离进行研究。
一、概述
将岩溶隧道与隐伏溶洞间岩墙的压溃过程视为是一种弹性能量的集聚过程,当岩墙在弯曲变形的过程中能量集聚到某一临界值时,岩墙将会失稳而直至被压溃,所以认为岩溶隧道与隐伏溶洞间岩墙稳定性本质上是一种非逆向且非线性的过程,岩梁墙因失稳而被压溃的临界厚度,即称为岩溶隧道与隐伏溶洞间的临界安全距离。所以应用现代非线性理论中的突变理论模型分析了隧道与隐伏溶洞间的临界安全距离。利用突变理论研究岩溶隧道,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隧道顶板和底板的安全距离预测模型的研究,但是针对掌子面前方不同空间状态下的溶洞的安全距离的研究鲜为报道。
隧道课题研究报告
隧道课题研究报告1 概述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地球上约有15%的地形是喀斯特岩溶地貌,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分布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岩溶分布纵深横广,除了形成北方以山西为中心、西南以贵州为中心的两片面积瞩目的岩溶高原外,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地理环境跨度。
由北纬30的南海礁岛直到北纬480的小兴安岭地区;由东经740的帕米尔高原直到东经1220的台湾岛;由青海盐湖直到东部海滨,均分布着岩溶地貌,已见于23省区,其中大部分分布于东部地区的桂、粤、黔、湘、赣、川、鄂等省区。
在我国境内,可溶岩分布面积可达34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3。
其中,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为9.1万平方公里,接近我国国土面积的1/10。
如此广阔的岩溶分布面积,严重影响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据统计,截止到1989年底,我国已建成长大隧道63座,其中隧道洞身穿过岩溶地层的有26座,占长隧道总数的41.27%。
在这26座工大隧道的修建过程中,几乎不同程度地遇到了恶劣的地下岩溶突水、突泥灾害。
XX隧道位于XX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隧区隶属低山溶蚀峰丛地貌,围岩类型大部分为Ⅴ级,为石炭系大塘组燧石灰岩,灰岩,弱风化,属Ⅴ级次坚石,溶蚀强烈,地表灰岩溶沟,溶槽,溶隙发育呈峰丛,峰林状,多处见溶洞,地质情况复杂,溶岩发育强烈,施工中容易出现岩溶塌陷引起的洞内塌方及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施工难度大。
如何规避岩溶隧道工程灾害的发生,控制地面坍陷和地表沉降是本隧道施工中亟待解决和技术难题。
我公司虽有过多条隧道施工的经历,但在岩溶地区进行隧道施工尚属首次。
因此,以XX隧道为依托工程,对岩溶地区隧道施工技术立项进行专题研究,就本工程而言,不仅在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施工、降低工程成本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信誉度亦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同时,伴随着国家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施工中比例的增加,如能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与工艺,对今后的类似工程必将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浅谈岩溶地区地铁隧道矿山法施工安全管理
浅谈岩溶地区地铁隧道矿山法施工安全管理摘要:岩溶地区,地下岩溶发育,常形成溶槽、溶洞、溶蚀裂隙、地下暗河等,往往给隧道工程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该问题,必须综合考虑隧道施工的各个方面。
本文结合徐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岩溶发育特征和岩溶地区矿山法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徐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岩溶地区矿山法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方法,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变形,进而可能引起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变形损坏;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铁隧道;施工安全引言:徐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2.912km,共设车站16座。
徐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10标包括一站两区间,即京沪高铁西站--大湖北站(含风井)盾构区间、大湖北站--预留工程竖井暗挖区间。
1、工程概况大湖北站~预留工程竖井区间自预留工程竖井及横通道向南掘进,下穿站东路和凤凰山,然后从大湖安置小区与凤凰佳园小区(在建)中间穿过,最后到达大湖北站。
区间隧道起讫点里程为右CK36+558.984~右CK37+168.562,左CK36+557.069~左CK37+179.220,右线全长610.614m,左线615.462m,线间距为13~16.7m,区间覆土厚度12.4m~88.2m,区间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开挖方法为台阶法。
隧道结构为单线单洞马蹄形断面结构形式。
区间于右CK36+820.000设置一座联络通道,联络通道采用矿山法施工,预留工程竖井及横通道后期兼做联络通道及废水泵房。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2.1工程地质根据本次勘察成果,本工点发育有第四系全新统(Q4)杂填土,总厚度0.3~5.0m,下伏基岩为寒武系(ϵ)的石灰岩、页岩、泥质灰岩以及震旦系(Z)石灰岩。
岩溶地区隧道溶洞处理技术
文章编号:1009-6825(2015)11-0184-03岩溶地区隧道溶洞处理技术收稿日期:2015-02-10 作者简介:李 伟(1981-),男,工程师李 伟(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18)摘 要:针对渝湘高速中兴隧道几处典型的岩溶地质分布情况,提出了各种岩溶地质条件下的溶洞处理措施并总结出具体的施工经验,以确保隧道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
关键词:公路隧道,溶洞,防排水,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P642.25文献标识码:A0 引言渝湘高速公路中兴隧道(K50+064.58 K56+170)全长6105.42m ,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境内乌江北岸,是全线第一长隧道。
隧道区属乌江侵蚀河谷发育的峡谷溶蚀、剥蚀中低山区,地势陡峭,沟谷深切,属单斜构造,地表分布有众多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为岩溶的主要补给区。
隧道最大埋深1000m ,穿越地层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二叠系下统茅口、栖霞、梁山组以及志留系和奥陶系,岩性主要为石灰岩、页岩和砂岩,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是典型的岩溶发育区。
1 溶洞分布及基本情况中兴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先后揭示了多处大溶洞和岩溶裂隙(图1为中兴隧道主要溶洞分布平面示意图),大致可分为三种溶洞类型:大型溶洞伴有突泥突水、岩溶裂隙涌水和溶腔。
各个溶洞的形态及涌水状况描述如下:K54+919:开挖至掌子面发生突泥突水,持续2h,突泥突水量约15万m 3。
掌子面左下角有一个向左上方延伸的分支大溶洞,底部溶腔直径约6m ,向上方延伸的溶洞直径约3m ,向左边延伸的溶洞直径约2.0m ,溶洞深度无法探明。
K54+380:掌子面右下侧3m ˑ3m 范围内共11个探孔出现压力水,持续时间约60h。
揭示一直径约1m ˑ2m 的溶洞,沿右侧墙脚下方向小里程方向斜向外延伸,溶洞出水量约为600m 3/h,遇暴雨溶洞出水量剧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7卷 第 5期 20 0 7年 1 0月
隧 道 建设
l ' mme o sr c in lC n t t u o
2 ( ) 7~1 7 5 :1 9
Oc . 0 7 t ,2 0
强 岩 溶 区 隧 道 施 工 中 隧 底 最 小 安 全 厚 度 分 析 研 究
l 概 述 岩溶 是 山 区隧 道 工 程 建设 中常 见 的地 质 灾 害 形 式 , 国是 世 界上 岩溶 分 布最 广 的 国 家 之 一 , 西 南 我 仅 云 、 、 及川 、 、 贵 桂 鄂 湘部 分 地 区的岩 溶 高 原 就 约 5 0万 k m 。在 以上 几 个 地 区 , 每年 都 有 不 同程 度 岩 溶 隧 道 灾 害造成 岜大经 济损 失和 人身安 全事 故 。根据 对西 部 已建 和在 建隧 道 的不 完 全统 计 。 , 于 岩溶 区 的铁 ’ 建 。
o i s f t ft e f o s o he k itt nn l u i g c n t ci n nt m aey o h o r ft a' u es d rn o sr t . l s u o Ke r y wo ds:t n e ; k rtd s se u n l as ia tr;sa ii ft n e o rr c s s f h c ne s;t e r t a o mu a t b lt o u n lf o o k ; a e t ik s y l h o e i lfr l c
臧 守杰
( 中铁 十三局 集 团有 限公 司 ,长春 103 ) 303
摘要 : 岩溶隧道底板以下既有溶洞对隧道施 工安全及铁路运 营有 直接 的影响 , 分析 、 评价岩溶 隧道底 板的稳定 性是岩溶 隧道施工 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荷载传递线 的概念 , 提出了岩溶 隧道底板最小安全厚 度的半定 量评价方 法 ; 用弹性理 论建立 了在岩体按 采 抗拉和抗 剪强度准则基 础上 的岩溶 隧道底板 岩层 的最小安全 厚度 的理论公式 , 为施工期岩溶隧道底板安全性评 价提供了依据 。 关键词 : 隧道工程 ; 岩溶灾害 ;底板岩层稳定性 ;安全厚度 ;理论公式
ZANG h u ie S o ru o , t. h n c u 3 0 3 C ia C iaR i y 1t ue uGop C . Ld ,C a gh n10 3 , hn ) w
Absr c :Th xsi a s a e e o t e fo r ft e k rtt n e sh v ie ti fu nc n t e t n e o sr ci n ta t e e it ng k r tc v sb lw h o so h a s u n l a e dr c n e e o h u n lc n tu t l l o a d r i y o e ai n Th r fr n a l p r t . wa o e eo e,t e a a y i n se s nto h t blt ft e fo r ft e k rttn e si n f h n lssa d a s s me n t e sa i y o h os o h a s u n l s o e o i l te c i c lis e o he k rtt n lc n tu t n. I h a r a s miq a t ai e e a u to t o s p o ie o h rt a s u sf rt a s u ne o sr ci i o n t e p pe , e - u n i t v l ai n me h d i r vd d fr t v te mi i m ae t c n s ft e fo r ft e k r tt n l y me n ft e l a r n fri g l o c p ;t e r tc l h n mu s f hik e so h lo so h a s u nes b a s o h o d ta se rn i c n e t h o ei a ne o n ua r sa l e o h n mu s f hik e so o o k ft a s u n l s d o hec ie i ftn fr l ls a e e t b ih d frt e mi i m ae t c n s ft e fo rr c so e k rtt n esba e n t rtrao e . s h l h
so te gh a d s e rsr n t fr c sb a fe a tct o is in sr n t n h a te gh o o k y me nso lsi he re .Thep p rc n p o i e r fr nc rt s e s n a e a r vd ee e e f hea s s me t o
中图 分 类 号 : 4 1 . U 5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Th o e i a t d n M i i u a e Th c n s f F o r f e r tc lS u y o n m m S f ik e s o l o s o
Tu n l n H e v a s e s d rng Co t u to n es i a y K r tAr a u i nsr c 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