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等生
班主任如何关注中等生
班主任如何关注中等生一个班级是一所学校的缩影。
一个班级,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
班级中的优秀生和差生往往是班主任所倍加关注的对象。
班主任一般都会对优秀生给予“严爱”,对差生给予“偏爱”,而班中的那些中等生则常常被班主任所遗忘。
难怪有人说中等生就像一块撂荒的土地。
一般而言,中等生约占班级总人数的70%。
他们成绩不好不坏,性格安分守己,听话、顺从、默默无闻,这正是造成远离教师视野的原因,他们不能以优秀的成绩得到“严爱”,也不会惹出些让老师头疼的问题以博得老师的“偏爱”,可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博爱”。
那么,作为班主任,如何对中等生机给予“博爱”呢?一、给予关注,促其进步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有紧密的联系,中轨学生最能得益于教师的期望,而快轨学生得益最少。
”在中等生身上潜藏着许多积极因数,如要求进步、乐于为班级做事、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依赖。
他们又是班级中可挖掘潜力最大的群体。
因此,班主任应经常深入到中等生的中间,主动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没把他们遗忘。
对胆小的同学,班主任常对其投以微笑,用鼓励的目光与他们交流,给他们真诚和鼓励,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表扬,予以肯定,促使中等生主动要求进步,争取进步。
二、目标激励,激发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
不断争取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班主任可在班级体中每周安排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体育强将”、“金话筒”、“小作家”等单项奖,还可进行展示活动,如优秀作文、小制作、美术作品、书法作品、手抄报等,让中等生有更多的目标,让他们跳起来就摘到苹果,使他们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有利于增强自信,调动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三、创设机会,激发热情教育是主动发展的教育。
安东尼·罗宾说过:“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比,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潜能的金矿。
摒弃“有色”心理 关注中等生
摒弃“有色”心理关注中游生鄞州区古林镇中心小学朱柯吉[提示]一个班级,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是少数,中间的比例最大,可挖的潜力也最大。
由于学业处于中游,且行为规范也较好,造成他们未能从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应有的发展,甚至失去了许多在老师指导下发展、成长的机会,从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心理。
慢慢地,个别可能滑入后进生的行列。
[案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生的习作批阅我都是那样细心,因为我再也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而戴上“有色镜”了。
那是因为——一次,我批改着一篇篇《十年后的我》的学生周记,正为双休日作业的低质量牢骚满腹。
这时一篇《两个“郑凯”》吸引了我:“我在台灯下思索,朦胧间一个西装笔挺的名叫‘郑凯’的人向我走来……;一转眼他不见了,这时又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名叫‘郑凯’的人对我说……”我饶有兴趣地读了一遍,暗暗乐道:构思真不错,总算有一个好学生写出好文章来。
可是又一想:这不是班里平时默默无闻、不惹人眼的“郑凯”写的吗?他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才怪?于是,我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构思很好,想必不是自己写得吧,重写!”放学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严肃地说道:“做人一定要诚实。
写作文也一样,一定要是自己的东西,才有价值,你说对吗?回去重写。
”说完,我把他的作文递给他。
他欲言又止,低着头回到了教室。
第二天放学后,他把重写的文章交给了我的手上,头也不回地消失在我的眼帘中。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可是打那以后,我渐渐发现他的神情变得恍恍惚惚,成绩一落千丈,而且一直想躲开我的眼神,交给他的事情总不能很好地完成。
我惊呆了,“一个平时不用我操心的学生竟然会发展到今天?难道他的心里有问题?”我带着这些问题翻阅了许多书籍,可还是找不到答案;把他叫到办公室来问他,还是一无所知。
于是我决定家访。
那是我第一次去他家。
他的父母热情地接待了我,而他还是一言不发。
当我在客厅里看到那书架上全是琳琅满目的书籍时,我想这肯定是父母爱看是。
关注中等生
鞠躬10月份的时候,我们学校要举办一次诗歌朗诵比赛。
以前这样的比赛,我都是挑选学习好的学生代表班级参赛。
因为这些“尖子生”让老师放心,省事,平时老师在他们身上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指导,所以让他们参加不需要老师去特定的训练指导。
这次的朗诵比赛应该也不会例外。
当我走进教室宣布这件事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看看谁有勇气毛遂自荐。
结果让我很吃惊,做为班里的中等生的常子煜,差等生的常彬玥毫不犹豫的高高的举起了手,而那些所谓的“尖子生却偃旗息鼓。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明白她们两个的语文水平,所以对于子煜和彬玥能不能做好还是很怀疑的。
为了不打击她们柔弱的自信心,我用了点“小聪明”,“小手段”。
让子煜和彬玥在讲台上进行预演,如果表演的不好就换人。
结果出乎人的意料,她们朗诵的非常有激情。
到此,我们班参加朗诵比赛的人员被确定了下来——常子煜、常彬玥。
以后的一周时间,每到课余时间,都能看见她们在角落里练习朗读,或高亢,或低沉的声音不时的传出教室。
终于到了比赛的日子,她们第一个上台,自然大方,昂首挺胸。
她们的状态和在教室里判若两人。
结果出来了,我们班获得了第二名。
回到教室,我像往常一样对这次活动班级的表现进行了一些点评,对她们两个的比赛提出了一些意见与鼓励。
放学的时候,子煜一直在我身后默默的跟着,我没在意。
来到办公室后,我才注意到她的眼睛红红的,一直低着头。
我问到:“有什么问题吗?”她还是低着头,双手捏着衣角,声音哽咽说:“对不起,老师。
我们表现的不好,让你失望了。
下次我一定好好练习。
”说完,深深的鞠了一躬,跑了出去。
我望着她的背影,感到很惶恐与羞愧,张了张嘴,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学生的成绩只能反映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上的能力高低,但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品格。
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的学生更加需要关爱,他们的品质比一些“尖子生”更加的优秀。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点需要老师为他点亮。
老师应该抛弃学生头顶上的成绩单,平等,公正地面对每一位学生。
老师,请你关注平凡的中等生
老师,请你关注平凡的中等生当老师的总有一种体会,就是很容易记住优生与差生的情况,但对一些中等生往往是名字与人总是对不上号;班主任在给他们写评语时也是措辞模棱两可,甲和乙差不多,缺少一些具体的有特色的评语。
很显然,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往往在班上好坏无名,常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
他们的学习平平,思想品质一般,缺乏信心,甚至有些自卑感。
他们的确是在教育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多数教育者认为工作的重点总是转化差生,推进尖子生,也有不少学校计划就只有“培优”与“补差”,在毕业班尤为严重。
而对中等生缺少关注,认为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过得去了,任其自由发展吧,他们再怎么差也差不到哪去!于是乎就造成了中等生不被重视的不良局面。
“抓两头,促中间”是教育者们一直津津乐道的一种工作方法。
其实,班级里的优生和差生占得比例不大,而中等生占班级的比例不小。
他们的状况可以从总体上比较客观的反映一个班级的教学水平,忽略了中等生,就难以把班级的教学真正搞好。
所以,教师在“抓两头”工作的同时,必须认真去关注一下那些为数不少的中等生。
若这一批学生得不到公平的关注和及时的表扬,会使其内心感到孤独无助于失落惆怅,在学习中得过且过,不思进取,长此以往,这一个群体中会有不少成员成绩下滑成为新的“补差”对象。
其实,中等生有很独特的优势:他们的成绩虽然不是优秀的,但他们大都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具有较好的心智和基础知识,学得较轻松,兴趣广泛。
教师不大注意到他们,因此其学习的独立性较强,有很大的潜力,能大面积高效率辅导提高成绩,他们的转化效果是最明显的,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另外。
这些学生没有保持“前多少名”的心理压力,这使他们能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的“后劲”,进步与转化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他们成绩的提高不仅带动了差生的学习,更能使优生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倘若后来者居上,那岂不是地位不保?于是对优生就能进一步的促进提高,是带动班级整体成绩提高的关键。
给“灰色学生”多一些阳光——谈对中等生的关注教育
力 . 久 而 久之 反 而 刺 激她 力 争 上 游 , 考 成 为她 的 爱好 . 可 思 我觉 得 老 师 无 论 是 存 教 育 教 学 还 是 班 级 管 理 的 工作 中 ,
过 这 件 事 我 真 的 想 不 到 一个 巾等 生 会 有 这 么大 的潜 力 . 教 在 师 的 帮 助 下 , 们 身 上 的 积 极 因 素 战胜 了 消 极 因素 , 中等 他 由
生 向优 等 生转 化 .
嗽 , 一 个课 问休 息 的 时 候 , 把 他 叫 过 来 , 诉 他 【家 让 爸 在 我 告 旦 I
情 况 我 先 找 他 的 母 亲 聊 了一 次 , 这 孩 子 很 有 潜 力 , 后 找 说 然 了个 机 会 我 和男 孩谈 了一 次 话 : 先 让 他 猜 我 对 他妈 妈 说 了 我
什 么 .他 说 不知 道但 是 它 的眼 神 告 诉 我 他 猜 测 老 师 告状 了 , 我 微 笑 地 看 着他 说 , 觉 得 你 是 个 有 潜 力 的 好 孩 子 , 且 相 我 而 信 你 考 试 会 考 得 很 好 的 , 和 你 妈 妈 也 是 这 么 说 的 , 好 表 我 好 现 啊 . 惊 讶 地 看 着 我 使 劲 点 了 点 头 . 来 几 次 测 验 他 的 成 他 后 绩都是满分 , 们都很为他有这 么大的进步而 高兴 , 也 比 我 人
“ 两 头 . 中 间 ” 条成 功 经 验 . 是 在 实践 中 这 条 成 功 经 抓 带 这 但
验 渐 渐 转 变 成 了 “ 两 头 , 中 间 ” 一 现 状 .占 班 级 多 数 “ 抓 淡 这 中
关注班级中的中等生
关注班级中的中等生在班级中,中等生群体往往人数较多,但却时常被班主任和老师忽视,甚至被群体自身忽视。
这是因为这一部分学生虽学习成绩不冒尖,但普遍比较稳定,虽会有波动,但少有明显下降的危险。
再加上这部分学生性格多数较为内向、安静,不善于表现自己,也不会惹祸闹事,因此,老师的视线往往会在“中等生”身上产生盲区。
作为在班级中占较多人数的“中等生”,作为一个温和而又沉默的群体,如何才能被有效地激活,释放出他们潜在的力量呢?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一点亲近,找方向。
曾有一个中等生在作为中写道:“我是一个透明人,没有人知道我在想什么,我在干什么。
”看到这番话,再联想她平时低头不语,沉默寡言的模样,突然间觉得很是自责。
一个被老师忽视了的学生,觉得自己是否存在已不再重要,于是生活失去了激情,学习失去了动力,性格变得更为内向、自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拉近距离的方式与他们进行接触,交流。
如果是课间,可以走进学生,留意女生的衣着,发型,夸上一句:“你的发饰真可爱!”还可赞上一句:“今天穿得真精神!”如是一男生,可留意他们的活动,“球打得真棒!”“这本书可以借我看一下吗?我很喜欢。
”这样的话语对他们来说都是强心剂。
如果遇上春游、秋游之类的活动,老师可以主动询问一下,“我可以和你们坐一组吗?”学生肯定是点头的。
与老师在一起,会引来许多羡慕的目光。
如果老师还能与他们说说笑笑,更会让他们开心不已。
多走近中等生,让他们感受到:原来老师很喜欢我,这很重要。
二.多一份关爱,激发斗志在学习上处于中等位置的这一批学生往往最让老师省心,不用担心他们的成绩会大幅下降,不用担心他们会惹是生非,而恰恰是这种省心,给中等生带去了不公正的待遇——关爱的缺失。
因此,教师得尽可能地在学习、生活中寻找机会去弥补这种缺失。
例如,改变以往批改作业的方式,对中等生尽可能做到面批,简单提示错误原因:“真可惜,只写错了一个字!”“再读一读你的写句子,想想有什么语病?”这样的提示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亲切的教学态度,还能调动起他们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难题的积极性,避免了同学那儿问一问,别人本子里瞧一瞧这种陋习的产生。
关注中等生,重视对中等生的培养
赏识 。赏识可 以激发人 的灵感 。
4 . 家长要 对 自已的孩子有耐心。
中等生的忽略。 你只关注两头, 就能够促中间了吗? 你对他们 没有足够的关注研究和关心鼓励 ,就想提高他们的成绩, 那
学 英语看 作是一件 苦差 事 , 而是一 个不断 学到新 知识 、 新技 能, 天天有新发现 、 天天有新进 步 、 天天有新乐趣的过程 。 ( 2 ) 精 心备课 。 多设计 一些适 合 中等生 回答 或参 与的 问
虽然素质教育 的理 念提 出了很 多年 . “ 一个 都不能少 ” 的
为这些学 生是 教师教学成果 的最直接 也是最好 的体 现 : 二 是
“ 学 困生” , 这些学生要 么成 绩不好 , 甚 至很 差 ; 要 么上课不 能
断发展变化的 在 一定 条件 下是 可以相互转化 的。
2 . 给 中等生 同样的爱。
心里学 家威廉 詹姆 斯说 : “ 人性 最深 刻的原则 就是追 求 别人对 自己的关怀 。 ” 每个人都有被重视 的心里要求 。 中等生
参考文献 :
1 . 转 变观念 , 重视对 中等 生的管理 。 我认为 , 学生 的素 质结构是呈橄 榄型的 , 即 中间大 。 两 头
小, 舍大 而求小 显然有违 “ 面 向全体 学生 ” 这 一教 育原则 。 也
不利于建设高质量 的班集体 。以为 中等生“ 稳定” 而放 松对他 们 的教育是 不足取的 。任何 事物都在 变化发展 中 。 况且 中学 生 的人 生观、 世界 观尚未定型 , 波动性 和可塑性很大 , 优 秀生 可能 渐变为 中等生 , 甚至 差生 , 中等生经 过努 力也可 能发展 为优秀生 。但若 重视不够 , 方法 不当 , 措施 不得力 , 中等生很 可能会 变成差 生 , 所 以, 优、 中、 差都 是有 条件 的、 暂 时的 、 不
关注中等生
二, 智力因素一般, 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 对问题的反应较慢, 但学习踏实努力。其三, 智力因素和非
智力因素都较差的学生。 这类学生一般理解能力较差 , 学习 又不够努力和深人。 2.从个性心理特征来看分为消极心理特征和积极心理
特征
①“ 中等生” 的消极心理特征 在情绪方面: 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大部分“ 中等 生” 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 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 的关注时, 学习和工作的热情逐渐减弱, 进而不良的、 消极
关 注 “中 等 生 ”
隋秀芝
(唐山市开滦二中, 唐山 063100) 河北
一、中等生” “ 的概念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使用“ 中等生” 的概念 , 但其内涵与 外延却好像很少有人去分析, 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中等 生” 的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外延也并不确 定。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来说, 所谓中等生 , 是指在一 个班级中学习处于中等水平,而品行等方面又表现平平的 学生, 就是指在学生前进的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显而易 见, 这个“ 中等生”“ 、尖子生” 以及“ 后进生” 的差别 , 是教师
的心境产生。
在意志方面: 由于不愉快的心境 ,将使其做事缺乏 自 信,无法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不能朝气蓬勃地奋勇前 进, 从而会降低活动效率 , 也难以培养坚强的意志, 做事会 瞻前顾后, 缺少果断性。 在能力方面: 由于消极的情绪和做事的优柔寡断, 使所 做的事往往成少败多。 这必将更加动摇其做事的信心, 导致 工作学习能力提高缓慢 , 总觉做事不如别人做得完美。 在性格方面: 由于以上种种情况 , 长久下去 , 使其性格 更加内向、 孤僻、 沉默寡言, 不善交际。遇到问题时, 主要靠 冥思苦想 , 自问自答。 由于教师长期缺乏对其关注,中等生” 这种消极心理 “ 长久循环下去, 会使他们在了解情况 、 判断问题 、 形成见解 时出现偏颇 , 所遇问题不但解决不了, 反而会把事情越弄越 复杂, 使他们陷人一种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 性格更加内
浅谈关注中等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关注中等学生培养的重要性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误区,就是把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对优等生及后进生的教育中。
由于优等生品学兼优,所以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偏爱;而后进生存在的毛病和问题比较多,教师也更为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
教师的精力有限,一旦对这两方面的学生投入较大,很难再抽时间和精力来关心中等学生。
而我认为,如果能够关注一下中等学生的话,无论对整个班级的教育还是教学工作来看,都是大有益处的。
一、从中等生在班中所占比例来看如果一个班有五十个学生的话,那么优生和差生在班中大约各占十个左右,所占比例基本上在百分之二十,甚至有些班的比例可能会更少一些。
这样的话中等生则占百分之六十左右,在班中占起码一半以上。
这部分同学是否稳定,学习成绩是否理想,对整个班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从中等生的精神状态来看有许多中等生在班级中之所以成绩不突出,其原因并不单纯是因为能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原因。
一般来说,很多中等生对学习所持的态度是保持中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只要老师不批评自己,表不表扬无所谓;考试成绩理不理想不要紧,只要还有比自己差的学生在自己后面垫底。
学习上也是不求甚解,只要大体知道就行,可以应付过老师的检查。
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如蜻蜓点水,很难沉下心,做到精益求精。
上课时稍微听懂点东西便满足了,不愿再继续深究下去。
课后仅仅满足于写完作业,能够应付老师就行了,不愿意再做进一步的巩固和复习。
久而久之,他们的这种学习态度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使得他们的成绩总是悬在半空中,不上不下。
三、从中等生的潜力来看中等生虽然不像优生那样全面发展,但他们也是各有所长。
而作为优等生来说,潜力基本已经发掘出来,不会再有更大的突破。
另外,优等生的自觉性较高,即便没有老师的督促,他们也能自觉学习。
至于后进生,一贯是老师工作的重点,虽然老师下的功夫很多,投入也很大,但这部分学生或是由于先天条件不行或是由于基础太差,想要把成绩提上去,往往是事倍功半。
老师,我们也需要您爱的阳光 -——《班级中等生的关注与培养》教育案例
老师,我们也需要您爱的阳光-——《班级中等生的关注与培养》教育案例背景分析:中等生大多数在班级中是比较稳定的,很少有人过多的关注。
他们没有尖子生那么多的光环,也没有后进生那么多的问题。
所以在我们眼中,他们就像我们“最乖的孩子”,文静但又不是很出色。
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是比较隐蔽的,因为我们的眼球被优等生的光环吸引了,被后进生的缺点占据了。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往往会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抓好优等生和学困生,带动中等生。
我觉得其实在班级里中等生才是一个班集体的主力军,他们能带动一大批学生,改变一个班级的学习气氛,甚至能决定班级的发展方向,所以说我们更要关注中等生的发展。
案例描述:记得在我刚接手六六班时,我用一周时间就将班级里的学生姓名记得差不多了,特别是班里的“尖子生”和那些“捣蛋鬼”的名字几乎是烂熟于胸了。
有一天下午,全班学生进行卫生大扫除,学生们干劲十足,特别是有几个女生将窗子擦的是一尘不染,几乎都能当镜子用。
在即将放学前的小结会上我特意点名表扬了她们,其中就有她----刘倩雯,可她并不高兴,反而觉得很委屈,竟趴在桌子上偷偷地哭了。
原来是因我的口误,将她的名字说成了班长的名字----张倩雯。
放学以后,她悄悄来到我的办公室怯怯地说:“老师,我、我叫刘倩雯,头上经常戴着一个粉色的发卡,而班长没戴发卡。
今天我也和她们一同擦窗户了,您怎么没提到我的名字呢?”我被孩子这么一问,突然意识到我在课堂上犯了多么大的一个错误,不但表扬错了对象,更重要的是挫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
她是我们班级中的一名中等生,在班级中名不见经传,常常别人忽略。
我今天怎么将她的名字说成了班长的名字,真是荒唐呀!我立即真诚地给孩子了道歉并亲自将她送出校门。
当我回到办公室静下心想:如果班级是一个“大花园”的话,那么除了那些“夺目的鲜花”之外,这些“无名花”也需要园丁的精心灌溉,不要让他们在我们的“盲点”中沉默。
唯有如此,他们才不会成为“大花园”的“死角”所在,也唯有如此,才能收获真正的“春色满园”。
如何关注和教育中等生范文(2篇精选)
如何关注和教育中等生范文(2篇精选)如何关注和教育中等生范文(篇1)一、定义中等生特点中等生通常指的是在学业成绩、课堂表现、社交能力等方面处于班级中等水平的学生。
他们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也不是最差的,但往往因为成绩和表现的中庸,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视。
中等生的特点包括:学业成绩稳定但缺乏突破,课堂参与度一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待提高,社交能力中等,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但缺乏自信和动力。
二、识别中等生需求中等生的需求通常包括被关注、被理解、被激励和被支持。
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以提升学业成绩;他们也希望获得更多的社交机会,以增强自信和表达能力。
此外,中等生还需要一个安全、积极的学习环境,以及一个可以提供有效反馈和指导的教育者。
三、制定关注策略针对中等生的特点和需求,教育者需要制定一套具体的关注策略。
这包括定期与中等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为中等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如课外辅导、学习小组等;鼓励中等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四、提供个性化支持由于中等生的学业和社交需求各不相同,教育者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例如,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中等生,可以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或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对于缺乏自信的中等生,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团队活动或社交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激励与鼓励机制激励与鼓励是提升中等生学习动力和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教育者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举办竞赛活动、提供展示平台等方式,激发中等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教育者还需要及时给予中等生正面的反馈和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六、定期反馈与沟通定期反馈与沟通是保持教育者与中等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关键。
教育者需要定期与中等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同时,教育者还需要与中等生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中等生的成长和发展。
七、跟踪进展与调整关注中等生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育者需要不断跟踪中等生的进展,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关注策略。
中等生更需关心和爱护
中等生更需关心和爱护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把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对优生及差生的教育中。
而我认为,如果能够关心一下中等学生的话,无论对整个班级的教育还是教学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的。
关键词:教育中等生账户情感教师在不少老师身上经常会有这样一个现象:可以随口叫出那些优秀的学生的名字,对那些后进生也熟记在心,但却往往记不住那些中间层次的学生。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甚至跟那些中间层次的学生没说过几句话。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给予了成绩优异者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对差生也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诫,却忽略了中等生对爱和关注的渴求。
我曾无意中听过一个学生这么说:我有时真的宁愿做一个调皮的差生,这样我就能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一、了解中等生的心理特征1.听话绝大部分中等生是“听话”的学生,他们笃信老师为他们制定的各种规范,并能规范个人的行为,按老师要求去学习,捣乱、偷懒的现象比较少,因此成为班风“稳定”的主体因素。
2.谨慎实践证明:大部分中等生的个性心理趋于内向,他们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办事胆小,习惯于自行处理问题,没有与别人合作的习惯,这种性格的内倾性,一方面表现了他们对于来自外部的压力具有“超常”的忍耐力;另一方面造成了他们孤僻、不好动的性格。
3.中和中等生往往缺乏竞争意识,一般来说学业无特长,个性无特点,这个状态是长期形成的。
可能因他们的“特点”不被人所认识,长期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形成了“甘居淡泊”的处世态度。
4.不缺智力他们的绝大部分有正常的智力,个别同学的思维还非常敏捷,有的说不定以前还是佼佼者,之所以会与优等生、特长生形成差距,一是因为自身基础较差,二是遇到新困难没能及时调整好,三是与家庭情况、家长的教育观点有关,四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毅力,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更缺乏对学习的自觉性。
在班级中中等生比例大、易分化、不稳定。
总之,“中等生”并非没有“特点”,只不过是我们对中等生缺少关注而已。
二、关注中等生的“情感账户”针对中等生的这些心理状态,要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面对现实、挑战自我、争取成功的信念,就先要打开他们的心结,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找回自尊、自信,奋发向上、自强不息。
多给中等生一些关注
摘要 : 一 个 班级 乃 至一 个 学校 , 表 现 突 出和 欠佳 的 学 生毕 竟是 少数 , 大 部分 是 处 于现行 教 育 边 缘 的 中等 生 , 他们 占了 学生数 的 6 0 % 以上。如果我们 只集中精力“ 抓两头” 而“ 中间” 靠两头来带动 . 这无疑是“ 只抓 少数而忽视和放弃大 多数” , 结果是 只抓 了一点却丢 掉一大片。 所以, 我们的教育在 “ 抓两头, 促 中间” 的 同时, 应特别对 中等 生给予 关注和 关爱。 中等生学习成绩如何 , 对班级和学校的 教 学质 量特 别 重要 。因此 , 班 主任 在 教 学和 班 级 管理 中就 需要对 他 们 实施 专 些教 育 方 法 , 促 使 其 向好 的 方 面转 变。
多 给 中等 生 一 些 关 注
张 荣
【 河 北 省保 定顺 平 县 蒲 阳镇 中学 中图 分 类 5 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5 8 1 1 f 2 0 1 3 ) 0 2 — 0 1 4 4 — 0 1
二、 转 化策 略
f 三) 长期跟踪 , 坚持不懈 教育的成果要在长久的坚持 中才逐渐显现出来 。对于中等生
作为在班级中占较多人数的中等生 ,作为一个温和而又沉默 的教育 , 这一点是关键 。 中等生 自律性差, 没有 良好学习习惯 , 这就 的群体 , 这一部分学生学 习不毛尖 , 普遍 比较稳定 , 虽会有波动 , 但 要求我们老师在课 下根据 学生 的作业 回答 的问题 ,学 习上 的误 少有明显下降的危险, 再加上这部分学生 陛格多数较为内向, 安静 区 , 思 维 方 式 等 方 面 又 说 了解 , 并 进 行 当面 指 导 , 还要常抓不懈 , 不善于表现 自己, 也不会惹祸闹事 , 因此 , 我们 的视线常在 中等生 督促其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 。 同时也可利用小组合作 , 让组长和同 身上产生盲区。 如何才能有效 的激活释放出他们潜在 的力量, 提高 桌督促 。 我们还寻求家长 的帮助, 作业 , 复习就要靠家长 。 要求家长 优秀率 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做 好签 字 , 反馈 , 留言让 老 师 及 时 了解 学 生 在家 学 习情 况 。并 且 经 ( 一) 走进 学 生 心灵 , 了解 他 们 的需 求 。魏 书生 老 师说 : 心灵 的 常与家长联系 , 了解其在家 中的表现 , 采取相应的措施。 大 门不容 叩开, 可是一旦叩开 了走入孩子心灵世界去 , 就会发现那 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 、 都有可爱之处。 班主任在将教育 的阳 是一个广 阔而迷人 的新天地。心灵 的沟通, 才能碰出爱的火花。 有 光 洒 向优 等 生和 后 进 生 的 同时 ,千万 不 要 忘 了那 些 为 数众 多 的 中 爱, 就 有 教育 。总体 讲 , 中等 生一 般 心 细 , 善 于 察 言观 色 , 渴 望 老 师 等 生 。只有 让 中等 生 也 充分 享 受 到教 育 的 阳光 ,教 育 才 能真 正 均 和家长的关主注。但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 ,缺乏学习和活动的热 衡 , 而中等生们也会朝着优秀生的行列迈进 。
重视中等生的教育及其心理辅导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重视中等生的教育及其心理辅导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所谓中等生,是指在班里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品行表现平平的学生。
在一个班级中,中等生人数最多。
然而对这批人数居多的中等生的教育却往往会被忽视:通常班主任都是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对“优生”的精心培养和对“后进生”的转化上,教师“抓两头,丢中间”,使中等生群体的成长缺乏应有的关怀。
素质教育背景下该如何对中等生群体的成长进行关怀呢?本文从重视中等生的教育及其心理辅导进行论述。
一、关注中等生教育的意义:抓两头促中间中等生有两个转化趋势:一是通过良好的教育和指导,往优生靠拢;另一是沦落为后进生。
可见,教育中等生是刻不容缓的,也就是应“抓两头,促中间”。
二、关注中等生教育的措施:因人而异各施其法(一)因人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要教育好中等生,首先要对他们作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清其思想与学习情况。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发现中等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①思想好,能力不强;②不求上进,得过且过;③思想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
根据中等生这些不良的特点,班主任应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去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对第一类学生,教会他们不断改进学生方法,提高学习自信心;对第二类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大胆地培养和使用他们,培养其责任感和事业心;对第三类学生,则通过树立理想、检查、对照、名言激励、榜样教育等方法,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和顽强的意志。
(二)因材施教,进行赏识和激励教育。
中等生成绩平平,但也有潜力。
因此,班主任就应该从实际出发,积极挖掘其才能,培养他们的兴趣,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让中等生发挥潜能。
为了让中等生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班主任可开展学习方法、演讲、诗歌朗诵、书法、美术、手抄报等活动,让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增加其信心和成功感,同时鼓励他们不断进取,做到学习、纪律更上一层楼。
(三)勤教善导,讲究育人艺术。
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须教,且尤宜致力于‘导’。
关注中等生
4 00 ) 5 0 0
教师 的无 心 之 过 . 中等 生的 尴 尬 所谓 的 “ 中等 生 ” 是 指 由 于思 想 意识 、 为 习惯 、 识 能 , 行 认 力 、 值 取 向 、 性情 感 、 志 和学 习 状 况 等 原 因形 成 的 , 价 个 意 以缺 乏 强烈 的竞 争 意识 , 自我价 值 观 念 淡 薄 , 向 、 位 偏 离 自我 , 定 定 在教 学 中处 于 中 间状 态 为特 征 的 群体 。 体 说 来 , 具 巾等 生是 泛 指在 优 生 与后 进 生 之 间 的那 些 学 生 。 中等 生 . 被 老 师 了解 最 是 肤浅 的一个 群体 , 在班 集 体 建 设 中 , 主 任 常 常把 工 作 的重 点 班 放 在 培 “ ” “ ” , 让 成 绩 比较好 的 同学 起 到 带 头作 用 , 优 转 后 上 要 并 管 理 好成 绩 比较 差 、 现 比较 恶 劣 的学 生 。但 是 , 主 任 往 表 班 往 不 会 注意 到 其 中一 个 庞 大 的 团体 —— 中 等生 。 中等 生 往往 占整 个 班 级 总 人 数 的 一 半 以 上 , 是 , 样 的 一 个 团 体 , 但 这 却会 因为 其 不 突 出 的 表 现 而 得 不 到 班 主 任 和任 课 教 师 的 重 视 . 甚 至 是 经 常被 忽 视 。 在班 级 管 理 与建 设 中 , 主 任经 常 关 注 的是 班 学 习成 绩 好 的 同 学能 否更 上 一 层 楼 , 对 成 绩 不好 、 时 表现 而 平 恶 劣 的学生 . 主 任 也会 费尽 心思 去 帮 助 他们 , 使 他们 有 所 班 以 提高 。“ 两 头 , 中 间 ” 班 主 任 经 常 使用 的策 略 , 是 在 实 抓 带 是 但 行 的 过 程 中一 不 当 心 就 将 “ 中 间 ” 成 “ 而 不 管 . 而 不 带 变 带 带 问” 。对 于这 些 中 等生 来 说 , 他们 因为 所 受 到 的关 心 和关 注 少 于“ 两头 ” 的学 生 , 自认 为 “ 比上 不 足 , 下有 余 ” 甘 居 中游 , 比 , 满 足现状 , 缺乏 进取 心 ; 周 围 的事 物 持观 望 态 度 , 自己 当作 对 把 班 集 体 中 的“ 外 人 ” 希 望 不 被 老 师批 评 , 局 : 也无 所 谓 能 否 得 到 老 师 的表 扬 二 、 注 中等 生 的 重 要性 关 1中等 生 在班 集体 建设 中的 消极 方 面 的影 响 。( ) 们 的 . 1他 心 态虽 然 比较平 和 ,不 偏 激 ,但 是 当教 师 忽 视 对 他 们 的关 注 时 . 部分 的 中等 生 的学 习和 工 作 的 热 情就 会 逐 渐 减 弱 , 而 大 进 可能 产 生 不 良的 、 消极 的心境 。 2 由于 不被 关 注 , 可 能使 其 () 将 做 事 缺 乏 自信 , 能朝 气 蓬 勃 地 奋 勇前 进 , 会 降低 学 习和 活 不 也 动 的效 率 , 以 培 养坚 强 的意 志 , 事 会 缺 少 果 断性 。在 遇 到 难 做 困难 的 时候 , 往 缺 乏 足 够 的 信 心 克服 困难 。 ( ) 往 3 由于 消 极 的 情 绪 和 做事 缺 乏 自信 , 致 工 作学 习能 力 提 高 缓 慢 . 觉 得做 导 总 事 不 如 别人 完 美 。 对 培养 中等 生 的能 力 有 消极 的影 响 。 等 这 中 生 的可 塑性 强 , 导 致 他 们 一 旦选 择 消极 的 态 度 , 很 容 易成 这 就 为“ 生” 差 。由 于以 上 种种 情 况 . 中等 生 在学 习和 生 活 中遇 到 问 题 不但 解 决 不 了 , 而会 把 事 情 越 弄 越 复 杂 , 入 一 种不 愉 快 反 陷 的 心境 之 中 , 格 内 向 , 至 抑 郁 、 性 甚 紧张 、 束 、 自然 、 拘 不 胆怯 。 长久 下 去 , 使 班 集 体 的气 氛 沉 闷 . 乏 学 生 应 有 的 积极 向上 会 缺 的青 春 气 息 。 2积极 方 面的 影 响 。 ( ) . 1 中等 生一 般 学 习认 真 , 做事 细 心 . 有 自己 的理 想 和 抱 负 , 积 极 向 上 的 态度 , 有 在班 级 巾遵 守 班 级 纪律, 不捣 蛋 、 搞 破坏 , 意为 班 级 贡献 自己的力 量 。 个 学 不 愿 每 生 都 渴 望 被关 注 , 中等 生 也 都 想 要 被老 师 认 可 , 因此 他 们 会 更 加 努 力 来 争取 老 师 的承 认 和关 注 。 2 中 等生 具 有较 强 的 可 塑 () 性 。 他 们 都能 够 认 真完 成 老 师 布 置 的 任 务 , 少 犯 错误 . 使 很 即
请别忽视我——关注中等生
帮 师傅 斩 妖除 魔 的主 力 ,只是 任 劳
任 怨 . 行 李担 到西 天 。 将 “ 满瓶 不响 。 半瓶 咣 当 ” 一 句 是 戏 谑 的 话 .然 而 除 去所 带 的 贬 义 , “ 瓶水” 半 的形 象颇 有些 类 似 沙僧 所 代 表 的 中等生— — 比“ 满 当当 ” 满 的 悟 空 少 些 分 量 . 空 空 如也 ” 八 比“ 的 戒 多点 内容 。
目光可 视 范围 里的 死角 。 这 或许 是 ” 高 令 华 是华 中科 技 大 2 0 0 9级
的学生 . 承认 , 他 自己能 有 今天 首先 得 归功 于 高 中班 主任 。记 得在 高二 开 学初 的 家长 会上 ,班 主任心 平气
和 地 向家 长 们 介 绍 了考 试 情 况 : 哪 些 同学 优 秀 、 些 同学 进 步大 、 哪 哪些 同学有 潜 力 ,老师 的话 里 自始至 终
子生 的 专场 。 表扬 没 我的份 , 励早 鼓
蕾 , 情地 绽放 。 尽
3 商考金刊 ! 动物谚 a ” 。 r g yl 。dr 黑暗之中猫都是灰色的。人未出 8 语ct c a A e e a k ‘ 名时看起来都差不多。
RLX 策划 E羁 L 口l A
关 于老师 与学 生 的关 系 .有 一
善于“ 罗森塔尔”
送 大家 一副 对联 吧 。 上 联 : 你行 你就 行 . 说 不行 也行
下 联 : 不行 就 不行 , 说 行也 不行
横 批 : “ ” 行 不 扶 不
个 很经 典 的 比喻— — 《 西游 记 》 中的 师 徒 四人 。 唐僧 是老 师 ; 空 是优 等 悟
“ 瓶水 ” 比“ ” 足 . 以没 半 . 满 不 所
给中等生多一点关注
引言中等生很容易被老师忽略。
事实上,中等生大多数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之所以在人们眼中是“中等生”,是因为他们的潜力暂时还没有被发现、被挖掘出来。
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亿万财富,也不是稀世珍宝,而是一份贴心的激励。
“中等生”主要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流水平的学生。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问题太多也受到老师的关注。
唯独中等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很容易被老师忽略。
由于长期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在中等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应该有的问题。
一、为什么会出现中等生长期以来,老师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个群体上:一是优等生,二是后进生。
其实,老师这样做也不无道理。
优等生基础好,容易出成绩,能支撑“门面”。
而后进生培养有一定难度,如果对他们不抓紧,他们会拖班级的后腿。
所以大多数学校的重心都是“培优辅差”。
“中等生”成绩不高不低、不好不坏。
他们不能为班级争光,也不会给班级制造麻烦。
他们是班级里比较稳定的群体。
因此,老师对他们也特别放心,放心同时自然而然地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很少给予太多地关注。
二、中等生落后的原因(一)满足现状是中等生落后的原因。
中等生之所以长期居于中游,满足现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许多中等生看来,优等生肩负着为班级争光的“艰巨重任”,学习障碍生为了应付各方面的指责而疲于追赶,只有他们无忧无虑,过得好不自在。
满足现状,安于原地踏步,这是部分中等生的共同特征。
中等生满足现状的成因,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老师不注意,自己不努力,自生自灭型。
第二种是屡战屡败型。
这些中等生刚开始并不甘心身居中游,于是刻苦努力。
然而,因为在学习上不得法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他们拼尽全力依然看不到一丝效果,一而再地遭遇挫折,使他们信心全无,只好甘居中游。
这其中还包括中等生虽然屡次表现出色,却得不到老师应有的肯定,因而积极性大受打击,只好选择放弃努力。
第三种就是优越松散型的。
浅议如何对待中等生【范本模板】
浅议如何对待中等生兴义市万屯镇中心小学——贺正素中等生是在一个班级中占绝大多数的学生,他们的优点、缺点不大明显。
由于中等生占班级的大部分,在通常情况下,中等生很难受到老师特别的关心和帮助,往往失去了在老师指导下发展成长的机会.关注中等生的发展不仅是对每个学生负责,而且他们的发展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建设。
作为一个班主任,应加强对中等生的教育。
那么如何对待中等生呢?一、多关注中等生,对他们抱着希望,促其进步。
大多数的中等生因为总是无法得到教师的鼓励和期待,因而变得失望,甚至失去学习上的兴趣和进步的动力,也就失去了成为优秀学生的机会。
其实在中等生身上潜藏着许多积极因素,如要求进步、乐于为班级做事、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依赖。
所以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适时的给他们一些体验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优秀生,也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给予中等生一个当班干部的机会多让中等生帮老师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时,因为中等生人数众多,所以,他们是班级中可挖掘潜力最大的群体。
因此,班主任应经常深入到中等生的中间,主动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在关注自己,以促使中等生主动要求进步,争取进步.二、关注中等生的学习习惯,对他们进行目标激励。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优生的优点更明显,差生的缺点更明显,而中等生的学习习惯上总有一些欠缺。
比如:他们容易在上课时做小动作、开小差或是精力不集中.在课上多关注他们,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等,把他们纳入到课上。
课间多了解他们在课后或家里的学习情况.奖励优秀生固然好,但绝大多数的中等生往往离奖励所要求的冒尖水平还有一点距离,因而中等生几乎与奖励无缘。
他们缺乏获奖的信心,缺少上进的动机。
在班级中管理中,要善于进行目标激励,让中等生有了更多的目标,这样激励中等生,使他们感到只要努力获奖也不难,有利于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上进.三、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的热情.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注班级沉默的大多数—浅谈中等生教育
关注班级沉默的大多数—浅谈中等生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也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份子,班级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班级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然而,在班级教育中,存在着一部分同学被忽视的情况,这些同学通常被称为“中等生”,他们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也不是学习成绩最差的,而是那些成绩“平平”,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同学。
这些同学在班级中往往被忽视,他们不会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他们沉默寡言,除了学习成绩,几乎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
那么,如何关注这群被忽视的中等生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浅谈一下中等生教育。
一、对中等生的认识中等生是指在班级中学习成绩排名普通、没有惊人之处、不被老师特别关注的同学。
这部分同学通常是班级中比较隐蔽的群体,他们往往沉默寡言,不会在班级中表现出特别出彩的地方,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才能。
他们一般不会担任班级干部,不会参加各种比赛,不会有特别优秀的个人表现,但他们通常比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要努力,也比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要低调。
他们在表现上没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就像众多的普通人一样。
然而,这些同学也应是班级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中等生的特点1.平凡中等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平凡,他们成绩平平,很难在班级中引起重视。
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参与到班级的各种活动中,也不会令老师和同学们感到惊喜。
他们看起来很有规律的学习,但在学习上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特点。
2.乖巧中等生的另一个特点是乖巧,他们一般很听从老师的管理,很少惹老师的麻烦。
他们在学习上也很努力,但并没有太多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习惯了在一种状态下学习和生活。
3.低调中等生的第三个特点是低调,他们往往不会自己炫耀自己的成就,也不会特别表现出自己的才思。
他们不想成为班级中的“小破坏”,所以他们不会太多的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力。
三、关注中等生的重要性1.保证班级教育整体水平中等生是班级教育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忽视了这部分同学,班级教育的整体水平将受到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中等生、转化中等生是每位教师的期盼,也是摆在教师面前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
要培育好中等生,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尊重、信任、关爱的基础上,做到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促使他们在和谐的育人环境中共同成长和进步。
在我国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常常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优转差来带动中等生的发展。
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恶果,并且“抓两头”非但不能“带中间”,反而害了“中间”。
因此,关注中等生,把他们转化成教学的中坚力量,对教师提高班级整体教学质量和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抓两头带中间”模式之弊
其一,“抓两头带中间”易使教师集中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去做“两头”的培优转差,而使“中间”被动地靠“两头”去带,客观上必然会削弱或放松占绝大多数的“中间”层。
很显然,这种舍大求小的做法有违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二,“抓两头带中间”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和极其鲜明的应试教育倾向。
教师从一己私利出发,靠“两头”的培优转差既为自己争了光又没给自己惹多少麻烦,但却牺牲了大多数“中间”的发展,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全体性原则。
其三,“抓两头带中间”既有碍“两头”又有害“中间”。
抓“两头”势必削弱和忽略对“中间”学生的关注,使其被遗忘疏忽而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导致他们进取心和动力的丧失而逐渐沦为新的后进生。
而“中间”的停滞不前,不仅大大缓解和减小了对优等生的压力和冲击而使其骄傲自大,安于现状,又使得原来的后进生看到“志同道合”者的增多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
长此下去,势必导致优等生不优,中等生“滑坡”,后进生依然后进且队伍不断壮大的恶果。
二、“抓中间促两头”模式之利
1.中等生现状及其心理分析
相对而言,一个普通的班级一般可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及后进生。
优等生往往因品学兼优而备受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养。
后进生虽调皮捣乱惹事生非,但因教师受抓好后进生班级就能四平八稳的心态的驱使也不敢放松教育。
所以,后进生也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
而中等生因在班级中各方面表现处于一般水平的中间状态,且一般比较安静,较少惹麻烦,往往容易被遗忘、疏忽或熟视无睹。
于是,教师对他们只是粗线条的教育,感情投入和关爱不足。
中等生最易成为教学的盲点。
由于长期缺乏教师的关注,中等生心灵更加敏感和脆弱,多半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思想情绪很不稳定,是一个可塑性强且看似稳定却又极易向两极分化活动的庞大群体。
有资料显示:因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不得不退学甚至就医的学生很少有差生或优秀生,多是平时认认真真,不声不响,教师最省心、最放心的“毫无问题”的中等生。
如果教师刻意去点拨、提醒和开导,给予信心和支持,为其创造和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和条件,他们很快就能脱颖而出跻身于优等生行列。
若放松要求或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则很可能消沉以至退步而坠落进后进生阵营。
再者说,在一个班级当中,大多数是成绩不高不低、表现不好不坏、缺乏鲜明个性的中等生,优等生和后进生毕竟是少数。
中等生他们人数众多,一般可以占到班级学生总数的50%至70%左右,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总体上讲,中等生一般较心细,有追求和向往,善于察颜观色,做事
认真自觉,甚至循规蹈矩,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
在其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呈矛盾斗争状态,当积极因素占上风起主导作用时,表现就较好,反之,表现就较差。
有研究表明,中等生渴望被重视,渴望得到老师更多的注意与期待,并且,他们比优等生和后进生更易受教师期望,尤其是教师对其行为的积极认同。
2.“抓中间促两头”模式之利
一方面,“抓中间”使中等生得到了教师更多的关爱和期望,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内在潜力,促进了他们全方面的锐意进取、努力拼搏、积极向上。
这种状况将使优等生在班级的固有优势和领先地位受到挑战,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中等生的威胁和压力,进而压力变动力促其加倍努力,更上一层楼。
与此同时,“抓中间”也使得后进生的一些行为失去了市场,减少了影响力,使其自感没趣,只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客观上促进了后进生的进步。
另一方面,中等生一般人缘较好,跟其他同学心理差距小,易沟通相处。
“抓中间”能够促使一些平时普普通通的中等生一跃而转化成优等生。
如果教师能及时将之树为榜样,那么此目标的可亲近性将更大,其典型示范作用和说服力无疑将大大增强,进而不断激发和促进其他“同一战壕”的中等生向其学习。
而且,优等生在感到压力和威胁的同时也增强了“优上求优”的紧迫感,后进生也会从中等生的进步中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而信心大增,迎头赶上的底气会更足。
“抓中间”既有利于班级“你追我赶”良性竞争氛围的形成,使中等生转优得到发展,同时促进了“两头”的进步而达双赢。
三、“抓中间促两头”模式的实施策略
1.关爱中等生,建中等生“档案袋”
教师要努力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态,从不同角度发现其长处,学会欣赏信任他们,尽量给予鼓励和热切的期待,并教育他们要身处顺境不陶醉,身处逆境不颓丧。
而且,教师要做有心人,在给予他们热情关注的同时,为每一个中等生都建立一个“档案袋”,分类记录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并结合其实际而因材施教以促其不断进取。
2.帮助中等生确立学习目标
中等生容易满足现状,习惯于原地踏步走,无意新的追求,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
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以及个性特长的张扬。
所以,教师应在全面了解中等生的基础之上,加强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分析其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其自身实际而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脚踏实地地制订分步可行计划,以此促其发奋努力,一步一个台阶地积极进取,进而不断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
3.发挥中等生积极因素促转优
中等生虽大都是优缺点不明显,但在他们的个性品质中也都潜藏着许多积极因素。
如要求进步,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等等。
教师一方面应当主动地去引导中等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寻找学习自信的支点,以增强自信心,激发前进动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和调动其积极因素,帮助他们获得各种成功体验,逐步建立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创造力和成就感,促其不断进步向优生方面转化。
教育实践表明,众多的中等生的积极因素一旦被调动起来,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和聪明才智时,不仅能增强进取的信心,推动他们不断进步。
4.防止中等生后退入“差”
中等生一般思想不稳、自觉性低、自我督促能力差,易受外界影响而上下波动并可能向两极分化,尤其是极易后退加入后进队伍。
故不能忽视对中等生的思想教育工
作。
一是要多鼓励表扬,经常肯定他们身上偶发或微弱的闪光点并及时做出正确评价,使其感受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二是可开展诸如“一帮一”结对子等学习活动,引导中等生主动去接近、学习优等生以助己进步,也可让他们主动去做后进生的“老师”,通过帮扶后进生以树己自信,最终达到共同提高;三是密切家校合作,互通信息,齐抓共管。
5.“主体”倾斜促共同发展
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上如果偏向优等生,则容易导致中等生不能适应,后进生更感茫然;如果偏向后进生,则中等生感到“吃不饱”,优等生觉得乏味。
实行“主体”倾斜将会弥补这一缺陷。
所谓“主体”倾斜,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着眼点放在中等生的“最近发展区”,力求教学的内容方法与其接受能力相适应,以便优先启发引导和鼓舞激励,使其达到既定目标。
如在课堂提问、作业练习时,要尽可能以中等生的水平为参照。
这样,既有利于“中间”,又可以使“两头”缩短适应性上的差距,从而使大家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