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中四维”附子之功效
附子理中丸的15种功效
附子理中丸的15种功效附子理中丸首见于宋朝《陈无择三因方》,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可见在临床应用中长盛不衰。
附子理中丸主要在健脾的基础上,含有一味纯阳的附子,而附子是中药四大主药(人参、石膏、大黄、附子)之一,又称“药中四维”,附子的最大功效即温五脏之阳,如心阳、肺阳、肝阳、脾阳、肾阳。
故附子理中丸能够有效治疗五脏之寒,使寒去而生阳,阳生而体健的功效,附子理中丸是在《伤寒论》理中丸的基础上加附子演变而成,最早见于宋代《阎氏小儿方论》,并记载于同时期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附子炮去皮,干姜炮,人参去芦,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作十丸。
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煎至七分,稍热服之,空心食前。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证。
如下利清谷,恶心呕吐,畏寒肢冷或者霍乱转筋。
现用于肠炎、腹泻、胃炎、胃溃疡、咳嗽、呃逆、糖尿病、高血脂等。
方解:方中干姜、附子大辛大热,温中散寒;人参甘而微温,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
所谓附子无姜不热,干姜附子合用则温里散寒之力愈强;白术人参合用则健脾之力倍增。
诸药相合,温补并行,共奏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功。
因此,附子理中丸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虚而致的发热,效果甚佳。
药物成分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主要功效方中附子温阳祛寒,配以干姜温运中阳,白术健脾燥湿,党参益气健脾,甘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
诸药配伍,有温阳祛寒,益气健牌之效。
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
临床应用1、慢性胃病:主要表现见于面黄神疲乏力,纳食少并饱胀不舒,舌质淡白无华,苔薄白,脉现沉细的患者。
2、慢性胃溃疡:主要表现腹痛绵绵不舒,受寒则剧,遇暖则舒,食少眩晕乏力,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现缓细的患者。
3、慢性腹泻:主要表现腹泻经久不愈,时好时发,饮冷或受寒后即痛而泻,泻者或水样或完谷不化,舌质无华胖润,舌苔薄白,脉现沉紧的患者。
附子的功效与副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副作用附子,又称附子乌头、赤乌、乌头附子等,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
附子既是中药材,也是一种有毒植物。
附子的主要功效有醒脑、舒经、痛经、祛风湿等作用,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附子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患者和医生在应用中充分了解和把握。
一、附子的功效中医认为附子的性味为辛、苦、热,归心、肾经,具有温阳、补肾、活血通络等功效。
1. 温阳补虚:附子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能够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力,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对阳气不足、寒凝、阳痿、阳不纳气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2. 活血通络:附子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治疗各种疼痛、淤血、瘀血等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3. 舒经止痛:附子具有舒经活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虚寒型痛经、风湿痹痛、寒痹等疾病。
4. 祛湿逐水:附子有祛湿作用,能够利尿,对于湿气重、水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以上是附子的主要功效,但是附子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因为附子本身带有毒性,用量不当或者使用方法不正确容易出现副作用。
二、附子的副作用附子是一种有毒植物,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类化合物。
乌头碱是一种高毒物质,对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 中毒反应:因为附子具有毒性,过量使用或使用方法不当会导致中毒反应。
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肢体麻木等,甚至出现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昏厥等严重症状。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附子会对心脏和血管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降低心脏收缩力等。
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应慎重使用。
3. 其他副作用:附子还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包括口干、嗳气、恶心、呕吐等。
由于附子的刺激性作用,还可能引起口舌疮、口腔溃疡等病症。
因此,在使用附子时,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三、附子的应用注意事项1. 用量控制:附子作为一种有毒植物,用量需要慎重控制。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附子,又称乌附、乌头、乌头附子、乌头枯、扁乌、肥可、溪乌,为毛茛科植物附子的干燥块根。
附子以其强大的药效而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
它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地的山区。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非常丰富,但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一、附子的主要功效与作用1.温阳散寒:附子性温热,味辛辣,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
它能够温补元气,逐寒除湿,适用于阳气不足、寒湿内滞所引起的腹痛、水肿、寒疖等症状。
2.活血化瘀:附子的主要成分为乌头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它能够疏通经络,消散瘀血,适用于血淤内结、瘀血阻滞所引起的疼痛、肿块、瘀斑等症状。
3.祛风除湿:附子可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痉挛、抽搐等症状。
4.安神定志:附子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能够安抚心神,缓解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
5.麻木散结:附子能够麻木肌肉,散结止痛。
适用于头风、面疔、牙痛等症状。
6.散寒止痛:附子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寒性胃痛、寒疝腹痛等症状。
二、附子的禁忌虽然附子具有众多的功效,但由于其毒性较大,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禁忌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附子属于强烈的药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因为附子能够温阳散寒,容易引起子宫收缩,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哺乳期妇女的乳汁分泌。
2.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忌用:附子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荷,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来说,建议避免使用附子。
3.药物过敏者禁用:对于对附子或附子中的活性成分乌头碱过敏的患者来说,使用附子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禁用。
4.近期手术或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附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近期手术的患者来说,使用附子可能加重手术部位的出血,影响恢复。
对于出血性疾病患者来说,也应避免使用附子。
5.草药相互作用:附子是一味强烈的药物,与其他草药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
明?张景岳有“四维药”之说,“夫...
明•张景岳有“四维药”之说,“夫...附子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属下品,言其“味辛,温。
主风寒,咳逆邪气。
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礕,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已经认识到附子具有温阳散寒,通阳除湿止痛的功效,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附子因其有毒故多炮制后入药,根据炮制后颜色、味道的差异,分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等,黑顺片与生附子的功效最为相近,因此现代临床入药的附子多指黑顺片而言。
附子因其能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起沉疴、拯垂危而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被公认为“回阳救逆第一品”。
医圣张仲景为擅用、倡用、多用附子第一人,《伤寒杂病论》所载113方,含附子者即占34条。
仲景用生附子以回阳救逆,用炮附子以温经扶阳,散寒除湿,在太阳、阳明、少阴、厥阴等病篇中均有涉论,“患者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凡有阳虚内寒之征象者,均以附子温阳散寒,且配伍灵活,百用而不爽,如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汤、真武汤、附子泻心汤等;明·张景岳有“四维药”之说,“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所谓“四维” 者,原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为立国安邦之要,张景岳将附子列为“药中四维” 之乱世良将,可见其有拨乱反正、治病保命之功;已故大家何绍奇谓“附子一物,可上可下,可攻可补,可寒可热,可行可止,可内可外,随其配伍之异而变化无穷,用之得当,疗效卓著,在群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说它是'百药之长’,是并不过分的”。
更有医家因附子而被后世称颂,如祝附子(祝味菊)、吴附子(吴佩衡)、附子先生(傅梦商)等,临证因擅用附子而取得卓越遏临床疗效,以此博得医林佳名。
故从历代先贤的论述中,足见附子功效之显着,荡群邪而扬正气,其作用主要是增强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以纠正疾病发生的内在生理失常,即中医“治本”之法。
附子作用与功效
附子作用与功效附子,又名附子、附子、辛附,是我国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属于多年生小灌木植物。
附子的主要功效是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止痛止痉等,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附子的作用与功效,以及其适应症、用法用量和禁忌事项等内容。
一、附子的药理作用1. 温阳散寒:附子能够发散温热,增加机体的体温,对于阳气不足、寒冷症状明显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例如,对于寒冷体质者出现腹痛、腹泻、寒症等症状时,可以使用附子进行调理。
2. 祛风除湿:附子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筋骨疼痛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 止痛止痉:附子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可以缓解疼痛和痉挛症状。
例如,对于疼痛剧烈的胃痛、腹痛等症状,可以使用附子进行止痛。
4. 抗炎抗肿瘤:附子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肿瘤作用,对于一些炎症和肿瘤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附子的主要功效1. 温肾助阳:附子有温肾助阳的作用,对于阳气不足、肾阳虚寒引起的病症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例如,对于肾阳虚引起的男性阳萎、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可以使用附子进行治疗。
2. 驱寒散寒:附子能够驱散体内的寒气,对于寒冷引起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例如,对于寒性脚气、寒冷性腹泻等症状,可以使用附子进行治疗。
3. 祛风除湿:附子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筋骨疼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4. 止痛止痉:附子含有一定的镇痛和镇静作用的药物成分,对于疼痛和痉挛症状有很好的止痛和镇痉作用。
例如,对于疼痛剧烈的胃痛、腹痛、痛经等症状,可以使用附子进行治疗。
5. 散结消肿:附子能够活血化瘀,对于一些结节和肿块有一定的溶解和消除作用。
例如,对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病症,可以使用附子进行治疗。
三、附子的适应症1. 寒滞:a. 寒病:寒冷引起的症状,如寒性腹泻、腹痛等。
b. 寒性症状:寒冷引起的各种疾病的症状,如寒性气管炎、寒性关节炎等。
c. 寒痹:由寒湿阻滞而引起的关节和筋骨疼痛,如寒湿痹痛、寒风痹痛等。
药中四维
药中四维药中四维药中四维"附子,人参,熟地,大黄熟地功劳大熟地性甘,微温,入肝肾二经,滋阴补血。
万物法于阴阳,药亦分阴阳,熟地正阴分之药也。
大补肾水之药,合用者不甚多。
祖曰:肾阴不能骤生。
补阴不可求速效,且阴药须大剂重剂投之。
而熟地正合也。
或曰:熟地腻滞,重投则腹泻,不可重用。
信乎?曰:有之。
其因有二也。
一曰制不得法也。
熟地未制为生,性甘苦,凉。
虽可说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但其性寒,脾胃冷者确不适宜也。
祖尝告曰:古法制熟地九蒸九晒,方显其滋阴强肾水之性。
然观市面上之熟地,多一蒸一晒就上市。
世人急功近利也。
一蒸一晒若何?半生半熟也。
生地寒之性未能全制之,试问大剂用之何能不腹泻乎?一曰配伍不当也。
祖曰:熟地滋阴补肾水之药,须配山萸肉也。
熟地带腻滞,配山萸肉则力更专,生肾水更快。
或问曰:其配量若何?曰:熟地二,山萸肉用一可矣!或问熟地何者为良?有辨法乎?曰:六字尽矣,即“黑而亮,触即沾”也。
何解?熟地质黑,但乌亮有光泽者为上品。
轻触之,易沾上药者(润泽)为上品。
凡多蒸晒者,俱具此也。
上似离题,然则熟地何功劳大也?此须从肾说起也。
肾中水火既济,一阳寄于二阴之中。
尝谓人病多犯色欲及气郁也。
犯色者气血大动,水尽耗,久则干涸,火不安于肾宫矣。
再久则火亦消亡。
肾为先天之本,命门为十二经之主,今水火大亏,何能生生不息于无形哉?然肾中之火,须于水中补之,水足而火自生。
肾水初亏,肾火须于补水中引之归元(参附少用,肉桂可矣);肾水大亏致肾火微弱者,必久病之症,须于大补肾水中生火也(参附重用)。
然补水则须臾不离也。
补肾水,舍熟地又何能乎?是故熟地功劳大也。
药中之良将大黄1.论大黄泄热通便活血之功①寇宗爽:“大黄损益,前书已具。
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
或曰,心气既不足矣,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汤,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不当须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客之,故吐衄。
[转] 附子的巨大作用在于温通十二经络而非补肾阳
[转] 附子的巨大作用,在于温通十二经络,而非补肾阳附子的确在很多病症中都可用,但火神派药理偏矣。
四逆汤是对脾用药,不是补肾阳。
附子的作用是温经散寒,能通十二经络,能使阳气外达,干姜和甘草对脾起作用。
之所以很多病用附子能起作用,是因为人病之后,会出现经络阻滞,附子的作用就是温通经络,使气机流畅而恢复正常,同时,诸药也才起作用。
大家要厘清认识,好不好?郑钦安的用药是没错,但其理有疏漏,看看伤寒论就知道,四逆汤是针对太阴症的。
凡是寒湿阻滞,都可以用附子温通,所以,祝味菊对附子的认识是对的!四逆汤的方解应该是这样的:用附子荡去群阴,以利于浮散之阳能回,干姜守而不走,干姜,甘草固护脾阳。
如果寒湿过盛,就得适当加大附子。
仲圣防脱有四逆汤和独参汤,皆着眼于脾,而非肾也!钦安也误啊!火神派擅用的四逆辈法,其实质是温经散寒,固护中州,但火神大家对此却隐而不彰。
吾今和盘而出,诚一片救世的仁心。
冀大家不要被刘力红等所误,失其宗旨而乱用附子。
举个例:火神派治口舌生疮等虚火症,用四逆法效果很好,其理何也?盖中州寒湿阻滞,使君火不能下降之故也。
故效显!火神不神也!——中州是需时时固护的重点啊!我辈谨记。
重申:附子非补肾阳之药。
其功用在于温通十二经络,它是可以在很多方剂中使用以助药效,但对非寒湿阻滞之人使用,则会生热风,不宜使用!即使用,也得合理配伍。
人之内伤杂症,多因为血瘀气滞痰阻,医者治疗的时候,有的用大黄祛邪,有的用马钱子,而火神派的显著特点是用“附子”以消阴翳,用干姜,甘草培土以补中气(但火神派说是用四逆辈补肾阳)。
当然,在阴阳症侯的辩症上,也有些不一样。
附子在火神派用药中,相当于一个“先锋官”的作用,现在的火神派传人对附子的运用,似乎有违钦安先生原旨,钦安先生用药,有时也用阴药的,现在的火神有的好像不用阴药,不知现在的火神还是否执定中州而兼顾三焦,对附子动则用上百克,是否本末倒置了?不知是对“温经散寒,固护中州”是故意隐而不彰,还是根本没有领会----人之身体,相火(肾阳)为体,君火(心火)为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子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子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又称乌附、阴附,是中药草本植物的一种。
它以干燥的乌黑外皮和特殊的气味而闻名于世。
附子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并有许多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阳补虚附子因其温性故具有温阳补虚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寒者凝闭,阳虚则寒,因此可酌情应用于体寒、阳虚的症状中。
例如,对于肾阳虚导致的阳痿、遗精、不育、畏寒等症状,附子具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由于附子能够温阳补虚,因此在寒冷天气中可以用作食疗,帮助人们增加阳气,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
二、活血祛瘀附子还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血液不畅通会导致瘀滞,而瘀滞又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附子能够活血化瘀,帮助血液畅通,从而缓解疼痛症状,促进伤口的愈合。
例如,对于瘀血引起的痛经、症瘕、瘀斑、跌打损伤等症状,附子可以起到良好的疗效。
三、散寒燥湿附子还具有散寒燥湿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理论中,湿寒困于气血之中会导致脾胃失和,从而引发脾胃寒湿症状。
附子可以散寒燥湿,帮助人们缓解脾胃寒湿症状,如腹胀、腹泻、肠鸣等。
此外,附子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排泄多余的水分以及毒素,有助于人们保持身体的健康。
四、祛蛊化痰附子还具有祛蛊化痰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理论中,蛊虫指体内异常积存的异物,痰则指痰液,附子可以祛蛊化痰,清除体内的异物和痰液。
附子还有助于人们缓解痰湿阻滞的症状,如咳嗽、痰多、胸闷等。
此外,附子还可以促进体内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五、祛风湿痹附子还具有祛风湿痹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理论中,风寒湿邪入侵体内会引发风湿痹症状。
附子可以祛风湿痹,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此外,附子还可以促进体内的循环,改善人们的灵活性和运动能力,预防和治疗风湿痹等相关疾病。
六、降火解毒附子还具有降火解毒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理论中,火象征着炎症等被体内的毒素湿热所引发的症状。
附子可以降火解毒,清除体内的湿热毒素,从而有助于人们缓解炎症相关的症状,如发热、口干、咽痛等。
附子功效与作用
附子功效与作用附子,又名附子、附子、藿芥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
附子主要产于中国中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温补中药。
附子被广泛用于祛寒、止痛、温阳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补中焦,治脾阳虚弱附子具有温补中焦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脾阳虚弱引起的脘腹冷痛、腹泻、阳痿不育等症状。
附子中的活性成分——附韦胺,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提高体温,增加血液循环,从而保持体内的阳气,达到温补中焦的效果。
二、散寒,暖宫止血附子具有散寒暖宫止血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寒凝经络、寒湿凝滞引起的痛经、产后血崩、月经不调等症状。
附子中的活性成分——乌头碱,具有温热散寒的作用,可以改善寒凝经络的情况,促进气血流通,从而缓解疼痛和止血。
三、祛寒,驱虫杀虫附子具有祛寒和驱虫杀虫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寒湿内滞、寒疟引起的畏寒、腹痛、腹泻等症状,以及蛔虫病和蛲虫病。
附子中的活性成分——附韦胺和乌头碱,具有祛寒驱虫的作用,可以改善寒湿内滞的情况,杀死体内的寄生虫。
四、止痛,镇痛附子具有止痛镇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寒湿痹阻、中风引起的疼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附子中的活性成分——乌头碱,具有镇痛的作用,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挥止痛作用。
五、麻醉,减轻疼痛感附子具有麻醉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手术前后的镇痛和减轻疼痛感。
附子中的活性成分——乌头碱,具有麻醉的作用,可以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减轻疼痛感。
六、抗菌,抗病毒附子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支气管炎等病症。
附子中的活性成分——乌头碱,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起到治疗感冒、流感等病症的作用。
七、激发食欲,增进消化附子具有激发食欲和增进消化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附子中的活性成分——附韦胺,具有刺激胃肠道的作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
中药附子的功能主治
中药附子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附子附子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其药材来源于温带亚洲地区的裸子植物附子属植物的干燥的成熟果实。
古时常用附子作为中药,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功能主治。
2. 附子的功能附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2.1 提神醒脑附子属于温性药材,具有特殊的提神醒脑的功能。
适量使用附子可以改善人体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2.2 驱寒暖身附子被认为是一种温性药材,可以驱散寒气。
在寒冷的季节,使用适量的附子可以帮助人体保持温暖,缓解寒冷带来的不适。
2.3 解毒排湿附子具有较强的解毒排湿功效。
它可以清热解毒、祛湿化浊,有助于缓解湿热相关的疾病,比如湿疹、痤疮等。
2.4 止痛舒筋附子还有镇痛、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
此外,附子还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和灵活性。
2.5 补气养血附子被认为是一种补气养血的药材,可以改善贫血症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适量使用附子还可以改善体力透支导致的疲劳。
2.6 抗肿瘤研究发现,附子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其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肿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
3. 附子的主治疾病附子常被用于以下一些疾病的治疗:•寒症:附子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寒引起的不适症状,比如寒热交替、寒疮等。
•湿症:附子有较强的祛湿化浊作用,适用于湿痹、湿热等病症的治疗。
•痛症:附子具有止痛舒筋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如头痛、关节疼痛等。
•血证:附子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可以改善贫血症状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肿瘤:附子被研究发现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用于辅助肿瘤治疗。
4. 如何使用附子附子是一种中药材,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以下是使用附子的一些注意事项:1.用量控制:使用附子时,必须控制好用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一次用药量不超过3克,一天不超过6克。
2.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附子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或者遵医嘱使用。
名老中医附子用法 3
名老中医附子用法《危症难病倚附子》序朱良春附子是中药四大主帅之一,又称‚药中四维‛,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功效之卓著。
历代医家盛赞其回阳救逆、善温五脏之殊功。
汉〃张仲景可谓善用附子之典范,在《伤寒论》中使用附子之方达到六分之一强,被后世广为应用。
明〃张景岳在《本草正》中称其‚大能引火归源,制伏虚热,善助参芪成功,尤赞术地建效,无论表证里证,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
‛明〃倪朱谟指出:附子是‚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
(《本草汇言》)虞抟说得更为具体:‚附子以其禀雄壮之资,而有斩关夺将之势,能引人参辈并行于十二经,以追复其失散之元阳;又能引麻黄、防风、杏仁辈发表开腠理,以驱散其在表之风寒;引当归、芍药、川芎辈入血分行血养血,以滋养其亏损之真阴。
‛(《医学正传》)现代医家善用附子者,尤不乏其人,如雅称祝附子(味菊)、吴附子(佩衡)者,乃其代表人物。
先师章次公先生亦擅用附子,他在求学时曾亲见其师黄体仁先生用通脉四逆汤加吴萸、黄连,曹颖甫先生用四逆汤治愈霍乱症垂死患者,曹先生用生附子常七八钱至两许。
可惜这些医案都没有流传下来。
章师与祝附子(味菊)、徐小圃先生为好友,常相过从,还曾为祝先生的大作《伤寒质难》作序,称赞其治病‚心狠手辣‛。
章师用附子十分广泛,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祝、徐二老的影响。
如在其儿科医案中,即运用温潜法,并在案语中说明‚此徐小圃先生法也‛。
祝、徐二老,我也均曾接触过,他们的事迹耳熟能详。
师长们善用附子的经验于我印象深刻,这些宝贵遗产值得发扬光大。
邢斌同志喜读书,善读书,勤临床,是青年中医之佼佼者。
他对附子有较多研究,为发挥附子之独特疗效,提高医疗质量,攻克急危重症,近年来广泛收集、系统整理了现代近七十位著名医家运用附子之经验,并加按语,画龙点睛,撰写导论,系统归纳。
读之如亲炙诸大名师之垂教,顿获醍醐灌顶之灵感,得启悟之欣快。
因对附子之功效、运用、剂量、配伍以及毒性和防治方法,有全面之阐述,有助于消除医患之畏惧心理,从而安全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为中医事业之振兴,人类健康之维护,做出有益贡献。
附子功效与运用范文
附子功效与运用范文附子,中药材之一,主要含有一种叫做雄蕊酸的成分,具有很多药理作用。
以下是附子的功效与运用:1.麻痹神经:附子具有很强的镇痛效果,可以用于治疗各种风湿性疼痛、神经痛、关节炎、腰腿痛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抑制神经传导,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2.温阳补虚:附子具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阳气不足、寒凉体质等疾病。
它可以促进人体气血的循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体质。
3.驱寒祛湿:附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寒湿体质、寒凝痹阻、寒湿性腹痛等疾病。
它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寒湿的排出,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4.散结消肿:附子具有散结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淋巴结肿大、乳腺增生、囊肿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促进淋巴液的循环,调节体内的水分代谢,减轻肿胀和积水的症状。
5.安神定志:附子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失眠、脑神经衰弱、多梦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调节神经传导和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和重建,从而改善相关症状。
6.抗菌消炎:附子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炎症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炎症的发生和发展,缓解相关症状。
附子的运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内服:可以将附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0.3-1g,一日3次。
或者将附子煎煮成汤剂,用于治疗内寒、虚寒等病症。
2.外敷:将附子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酒或者植物油中,搅拌均匀后敷于患处,用于治疗风湿性疼痛、关节炎等症状。
3.中药配方:附子常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如与桂枝、干姜、甘草等合用,可以增强温阳补虚的效果,促进药效的发挥。
4.炮制:附子有一定的毒性,需要经过炮制处理后才能使用。
一般的炮制方法是将鲜附子加入沙中炼熔,或者用米汤煮熟后再晾晒。
经过炮制后的附子,毒性会大大降低,使用更加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附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
附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引言附子,又称为附子实、砒霜,是一种中药材,为味辛、性温的药物,常用于中医药中。
附子有很多作用与功能主治,本文将详细介绍。
1. 强心作用•附子具有强烈的强心作用,可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输出量。
•附子能够增加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脑血管循环。
2. 解痉止痛•附子能够舒张血管平滑肌,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
•附子还具有镇痛作用,可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如神经痛、肌肉痛等。
3. 祛寒散寒•附子具有温热的性质,可以帮助身体驱散寒气。
•附子可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寒热不适、寒疼等症状。
4. 驱寒散瘀•附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寒凝血瘀的情况。
•附子还可以帮助治疗寒湿引起的疼痛、痛经、关节炎等症状。
5. 暖肾壮阳•附子具有温阳的特性,可以补充肾脏的阳气。
•附子可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遗精等问题。
6. 提神醒脑•附子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警觉性和注意力。
•附子可用于治疗疲劳、失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7. 治心律失常•附子可以调节心脏的节律,减轻心律不齐的症状。
•附子还可以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
8. 抗衰老•附子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减轻自由基对身体的损伤。
•附子可以延缓衰老过程,保护细胞健康。
9. 抗肿瘤•附子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附子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肿瘤,提高化疗的效果。
10. 其他功效•附子还具有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减轻胃肠道炎症、促进食欲等功效。
结论附子作为一种具有多种作用与功能主治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的强心作用、解痉止痛功效、祛寒散寒特性、暖肾壮阳作用等都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
然而,由于附子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谨慎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剂量要求。
中药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附子的功效与作用中药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功效和作用。
下面就中药附子的功效和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1. 温阳散寒: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
寒邪入侵人体,容易导致寒凝气滞、阳气不足等症状。
附子被用来调和寒凉之邪,能够温暖经络,散寒止痛,使得阳气常保,从而起到温阳的作用。
2. 消肿散结:附子还具有消肿散结的功效。
当人体受到外伤、瘀血堆积或淤滞气血等原因导致肿块、结节、肌肉酸痛等问题时,可以使用附子进行治疗。
附子通过激活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加速淤积物的吸收和排出,从而起到消肿散结的作用。
3. 镇痛止痛:附子还具有镇痛止痛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疼痛通常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或经络受损所引起。
附子可以通过温补经络、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气血运行,舒缓疼痛症状,起到镇痛止痛的效果。
4. 抗炎消炎:附子还具有抗炎消炎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炎症是由于体内外的致病因素引起的,如湿热、湿寒、风热等,导致肌肉、关节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
附子可以通过温经活血、散寒化湿的作用,改善体内炎症反应,消除疼痛、肿胀等症状。
5. 抗菌杀菌:附子还具有抗菌杀菌的功效。
研究表明,附子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这使得附子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与细菌感染有关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6. 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附子还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受到气血运行的影响,当气血运行不畅时,就容易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附子可以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等作用,促进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7. 保护肝脏:附子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附子中包含一些具有抗氧化和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成分,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防止肝细胞的损伤,预防肝纤维化的发生。
8. 抗肿瘤作用:附子还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附子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附子,又名川附、石附、石佛、老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附子的干燥根茎。
附子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能够温经止痛、温阳散寒、温补心肾等多种功效,被用于治疗关节炎、神经痛、寒疝、中风、冷性腹痛等疾病。
此外,附子也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被加入到食物中可以增加食欲,提升菜肴的口感。
本文将从附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附子的功效与作用1. 温经止痛:附子有温经止痛的功效,能够舒筋活血、散寒止痛。
它可以被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疼痛、神经痛等病症。
附子制成的药膏或药酒,可以外用于疼痛部位,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2. 温阳散寒: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驱除体内的寒气,增强体质。
中医认为,寒气容易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附子可以温养阳气,增强体内的阳气,从而改善寒性病症,如寒疝、寒痹等。
3. 温补心肾:附子具有温补心肾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病症。
附子可以温补脾肾阳气,从而增强心肾功能,提高性功能,改善男性阳痿早泄的问题。
4. 抗菌消炎:附子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等病症。
附子内含的毒性成分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减轻炎症症状。
5. 开窍醒脑:附子可以开窍醒脑,具有一定的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可以改善记忆力、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附子可以活血化瘀,增强脑部的供血量,提高大脑的代谢活性,改善脑功能。
二、附子的食用方法附子的毒性较大,因此食用时必须小心。
通常情况下,附子一般不作为常规食品食用,而是以药用为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附子的食用方法:1. 煲汤:附子可以与其他中草药一起煲汤,具有温补肾阳、驱寒散瘀的功效。
常用的搭配有附子炖猪骨汤、附子枸杞炖鸡汤等。
但是,在煲汤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使用过多的附子,以防中毒。
2. 药膏或药酒:附子可以制成药膏或药酒,外用于疼痛部位,以舒筋活血、止痛消肿。
附子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附子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附子(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又称川附、乌附、天南星等,属毛茛科乌附属植物,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
附子在中医理论中被归为“热毒药”,具有热入心包、攻下焦、祛风湿等功效,适用于中风、关节炎、风湿性疾病等症状的治疗。
不过,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要谨慎,严禁超剂量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本文将从附子的药理作用、主要成分、常用剂型及剂量、禁忌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附子的药理作用1.镇痛作用:附子能够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达到镇痛的效果。
研究发现,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骨碱素和瓦松碱均具有镇痛作用。
这些活性成分能够与神经细胞的钠通道结合,阻断钠离子的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
2.抗心律失常作用:附子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成分,这些成分能够调节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和离子通道的功能,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研究表明,附子抑制心肌细胞内钾离子的外流,增加钙离子的内流,调节心肌细胞膜电位,从而延缓心脏复极过程,减少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达到抗心律失常的效果。
3.抗炎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
研究表明,附子中的姜黄素类成分能够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附子还能够抑制白细胞的趋化作用,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4.降压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
研究发现,附子中的骨碱素和瓦松碱能够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降低心脏的搏动频率和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附子还能够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进一步降低血压。
二、附子的主要成分附子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物质,主要有骨碱素、瓦松碱、乌头碱等。
其中,骨碱素是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含量约为0.04%~1%。
此外,附子还富含挥发油、多糖、萜类化合物等。
1.骨碱素:骨碱素是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镇痛、抗心律失常、抗炎等药理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的正确吃法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的正确吃法附子,始载于《本经》,因附于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
因此,一般都认为乌头为母根,附子为子根。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的正确吃法!01附子的功效与作用1、补益阳气如果是肾阳不足、畏寒的人群,可以服用附子进而改善,由于附子的属于辛热性,可以通行身体的经道,尤其是补益肾阳,具有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
2、改善血液流通附子对于血压还有血管都有改善的功效,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的流通,对于血压的影响,能随着个人体质升压降压。
3、驱寒止痛如果是患有关节炎或者周身骨节疼痛的人群,会特别怕寒。
附子的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对于有风湿病痛的人群能有良好的驱寒作用,附子可以搭配桂枝等食品合用,效果更佳。
4、抗缓心律失常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5、抑制炎症用附子煎剂饮用,对于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
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02附子的正确吃法1、经方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2、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骨牡蛎粉,磁石粉各30克,麝香0.3-0.5克。
3、附子粥:制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
二药研为细末,每次用5克,与粳米加水煮粥食。
亦可将二药减半,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
源于《圣惠方》。
本方以附子温里散寒、止痛,炮姜温中散寒、止泻。
用于里寒腹痛、腹泻,大便表稀。
附子粥4、附片薏苡粥:制附片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
附片煎取汁,入薏苡仁、粳米,加水煮至粥熟。
附子应用及其养生食膳
附子应用及其养生食膳附子为“药中四维”之一,辛甘大热,气雄善行,走而不守,功兼通补,又能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故附子被誉为百药之长,通十二经脉纯阳之要药。
由附子之性可知,其能散寒通阳,复原气血,对许多病症大有疗效,古今诸多医家也善用附子。
若论善用附子者,当首推医圣张仲景先生。
仲景先生所著的《伤寒论》载方112首,其中含有附子的方子就有21首,竟占全书的1/6有余,而且在其配伍、炮制、剂量、用法等方面也颇为绝妙,值得我们学习,效法与研究。
我学习了《伤寒论》后对仲景如何用附子的问题略有所悟,愿浅论一二。
一、生炮双效,善用附子附子生用辛甘大热,其性走窜峻烈,可伸发阳气,祛散寒邪,有回阳救逆之功,补火助阳之效。
以《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为例,在少阴寒化证中有述: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少阴证,脉沉微细,是阳气大虚之象,阳气虚则阴寒胜,会致亡阳之变,病情恶化,故应急温,防患于未然,宜用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子生用,其力峻猛,显效迅速。
若换以炮附子,火工削弱了其走窜峻猛之性,恐怕不能及时回阳,而生它变。
这也更是应了生附子急回肾阳,攻破阴寒的功效。
故《伤寒论》中,凡回阳救逆诸方,均同此例。
太阳病,发汗后,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太阳表证发汗太过,损及表阳,而致卫表不固,汗出不止,卫阳失煦,经脉失柔,内在阳气虚弱,而外客风寒不去,此为实中夹虚之征象。
故而本方在桂枝汤解肌祛风的基础上加以炮附子,增强扶阳固表之力。
且此方中炮附子用量与四逆汤中生附子用量相当,均为一枚,而其峻烈之性相差甚远,固可见附子炮用,缓其急散补火之性,益其温经固表之力,与生附子偏于回阳救逆大为不同。
因此仲景先生多用生附子回阳救逆,炮附子温经固表。
二、明辨是非,活用附子《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热病用附子的医家当首推近代医家“祝附子”祝味菊。《内经》云:“原因归之为外邪。祝味菊先生接受了西医知识后,了解到发热由致病微生物引起,这些微生物也可能已经存在于人体内。因为人体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可以保持不发病,一旦发病,致病微生物并不是由表入里地传变。而恶寒发热是人体与疾病战斗的表现。他认为,“有机之邪,充斥环宇,飞扬太空,或混杂于食物,或到附于器皿,吾人之口腔鼻孔皮肤指爪,在有细菌之寄迹,然而不为病邪所侵犯者,以吾人有保护机能也。”基于这种认识,在治疗上,祝先生用附子并不以消除发热为主要目的,而以协助人体自然疗能为目的。
虽然祝师是用附子来调节机体的抗病能力,但笔者仍是顾虑,不知何时用之。近日观《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一书,实为顿悟。朱师认为:如果出现四肢厥冷、冷汗大出、脉微欲绝、口鼻气冷而后用之,即置病人于附子、干姜的桶中,亦往往效果不佳。故提出四个标准,提醒医者见微知著:1.舌淡润嫩胖,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2.面色苍白;3.汗出,四肢欠温;4.小便色清。虽同时兼见高热、神昏、烦躁、脉数,亦当用附子,以振奋衰颓之阳气,避免亡阳厥脱之变。
汪昂《本草备要》认为“附子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失之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所以诸多慢性炎症,亦可用附子,如慢性阑尾炎、慢性肾炎、慢性盆腔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临床不能因为有一个“炎”字,就不敢用附子,附子其实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如仲景治肠痈之薏苡附子败酱散,即已开先例。
潜阳安神:就是用温阳附子配伍重镇潜下磁石、龙牡,达到温阳潜降安神的目的,故又称温潜法,这是祝味菊先生创立的。在祝氏认为,“虚人而躁甚者,气怯于内,阳浮于上,其为兴奋,乃虚性兴奋也,甘凉之剂,可令小安,缓和之效也,因其小效,而频服之,则气愈怯则阳愈浮矣,此非亢阳之有余,乃阳衰不能自秘也。大凡神经衰弱者,易于疲劳,又易于兴奋,滋阴清火之法,虽有缓解兴奋之效,然其滋柔阴腻之性,足执贼元阳,非至善之道也。故气虚而兴奋特甚者,宜与温潜之药,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引火归元,导龙入海,此皆古之良法。”临床学生自拟潜阳安神汤,常以附子 10-15g、磁石30g、生牡蛎30g、龙齿30g为主药,配酸枣仁30g、半夏15g,茅术15g、黄连15g为基础方,治疗气虚阳浮之顽固性失眠,效若桴鼓。
附子温脾阳,对脾阳虚水谷运化失职之久泻、水泻,或暴泻损及脾阳者,附子合炮姜、焦白术、茯苓、炙甘草、人参、伏龙肝,少佐乌梅、黄连,取效亦捷。
附子亦温肺阳及肝阳,中医术语中习惯上不称肺阳虚、肝阳虚,实际上肺气虚而有寒象者即为肺阳虚,证见咳喘、咳痰清稀、背冷、形寒;治用附子合干姜、炙甘草。肝为刚脏,内寄相火,肝阴肝血为本,肝阳肝气为用,肝阴肝血虽多不足之证,肝阳、肝气亦有用怯之时。其证疲惫乏力,悒悒不乐,巅顶冷痛,胁肋、少腹隐痛,阴器冷感,脉弦缓。治宜附子合桂枝、黄芪。
回阳救逆,为强心回苏要药,善治心力衰竭(略)
(此段的内容笔者更偏向李可老师经验,但未能实践不敢妄自编写,故略之)
痹证要药,慢炎有效:
附子为痹证要药,痹证含义很广,包括西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等20多种疾病。在痹证的方面,笔者在京进修期间曾师承“南朱北焦”之焦树德先生,后来又深入的研究了朱良春先生的学术思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风寒湿相兼为痹,其症情偏寒者,学生自拟活络祛寒除痹汤,常用以炙川乌10g、炙附子10g为主药,配合甘草10g、独、羌活各15g、海、清风藤各30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威灵仙15克、地龙15g。寒盛临床炙附子须用大剂量15~30g为益,或加草乌10g;伴风盛走窜者加防风15g、乌蛇15g;伴湿盛加防己15g、生薏苡仁30g;若气血虚加生熟地30g、生黄芪30g、当归15g,临床验证见效速度强于焦老师之治痹汤。风湿热痹,亦有用附子之时,常用附子配苍术、黄柏、薏苡仁、蚕沙、忍冬藤、络石藤、清风藤、土茯苓、萆懈、老鹤草,此时附子仅须小剂量3~6g。
“药中四维”附子之功效
——善于温五脏之阳、救逆、安神,能疗痹、抗炎、除热疾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中西门诊部南京路3段106号 121000)张雷
[关键词] 附子;温阳;名医经验;
明?张介宾十分推誉附子,视为药中之“四维”。故《景岳全书》云:“附子、大黄为药中之良将;人参、熟地为药中之良相”,而古代医家,善用附子当首推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中,用附子者有20方,37条;《金匮要略》有11方,16条)而今之医家,善用附子祝味菊、李可、朱良春先生等不乏其人。
潜阳安神,为导龙入海之良法,可治失眠
五脏之阳虚,附子皆可温补之:
附子善温心阳,如参附汤类效方,医者皆之。现已有参附注射液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更有效地发挥了附子急救的作用。而附子的现代研究也证实:其有效成分为去甲基乌头,强心作用可靠,有改善外周及冠脉血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
附子温肾阳,既用于肾阳虚惫不能化气行水、尿少所致之水肿,如人参汤、真武汤类。又用于虚劳之夜尿频多、腰痛神疲之证,如金匮肾气丸类。泌尿系结石方中稍佐附子3~5g,有增强排石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