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甘草附子汤加减治疗湿热下注型痛风性关节炎临床验案

甘草附子汤加减治疗湿热下注型痛风性关节炎临床验案

随着我国人民 生 活 水 平 的 不 断 提 高,生 活 方 式 的
改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影响,痛风在我
以增强降低尿酸之力,继服1周后,右下肢踝关节及跖趾
关节红肿疼痛消失.患者定期复查,
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国的发病率不 断 升 高,且 呈 年 轻 化 趋 势.中 医 药 治 疗
按语:患者平素 嗜 食 辛 辣 肥 甘 之 品,损 伤 脾 胃,脾
眼支、眼 上 静 脉、脑 膜 中 动 脉 的 眶 支 及 眶 下 神 经、眶 下
动脉、眼下静脉分支亦分布在其周围 [2],针刺球后穴可
治疗 眼 部 相 关 疾 病,如 脑 梗 死 后 暴 盲、动 眼 神 经 麻 痹、
单纯疱疹病毒 性 角 膜 炎、干 眼 症 等 [2G6]. 研 究 表 明,通
过刺激球后穴,可 对 其 周 围 组 织 和 神 经 纤 维 的 相 关 功
地龙活血通络止痛,秦艽、秦皮祛风除湿.二诊见红肿
代医家根据病情的不同特点,将该病分为湿热蕴结证、
方去金银花、连翘、黄柏,加土茯苓、土贝母健脾渗湿化
瘀热阻滞证、痰 浊 阻 滞 证、肝 肾 阴 虚 证 4 个 证 型 [5],急
痰,虎杖通络止痛,山慈菇清热散结、消痰解毒,预防再
性期 治 疗 注 重 清 热 解 毒、活 血 化 瘀、利 湿 化 痰 法,间 歇
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肢节肿痛,脉
药、生地黄补益 肝 肾,金 银 花、连 翘 清 热 解 毒,威 灵 仙、
因此,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等范畴,历
疼痛明显减轻,痰湿尚未除尽,苔薄黄、稍腻、脉滑.原
涩数者,此是癖 血.”“寒 湿 邪 痹 阴 分,久 则 化 热 攻 痛.”

麻黄附子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麻黄附子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麻黄附子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

导语:每年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各种身体不适也就纷纷而至,补养身体的时候到了,多喝点中药方剂是很有效的,一起来看一下麻黄附子甘草汤的功效和
每年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各种身体不适也就纷纷而至,补养身体的时候到了,多喝点中药方剂是很有效的,一起来看一下麻黄附子甘草汤的功效和作用吧。

【处方】麻黄6克(去节)甘草6克(炙)附子3克(炮)
【功能主治】助阳发汗。

治少阴病,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7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
中药方剂的发展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来越好的前景,疗效的提高,副作用的进一步减少都昭示着其正确性。

我们相信类似于麻黄附子甘草汤等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下一定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生活常识分享。

甘草附子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分析

甘草附子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分析

甘草附子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甘草附子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骨关节炎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院内骨关节炎患者80例,2020年6月-2021年10月,随机电脑抽选,对照组40例使用玻璃酸钠治疗,研究组40例增加使用甘草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对两组所得治疗效果分析探索。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WOMAC评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WOMAC评分、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膝关节间隙,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膝关节间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骨关节炎患者,使用甘草附子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治疗,可调节患者膝关节间隙,提高膝关节功能,加强治疗效果,临床价值明显。

关键词:骨关节炎;甘草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效果关节炎(KOA)是以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临床特征的骨关节病,是多种因素导致膝关节软骨纤维化的退行性疾病。

口服药物、关节腔内药物注射等是目前治疗主要手段,不良反应、高昂成本严重影响了治疗依从性。

KOA 属于中医学“痹证”“骨痹”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此病上取得了肯定的临床效果,关节软骨退变能够得到有效的延缓[1]。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甘草附子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骨关节炎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分析。

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院内骨关节炎患者80例,2020年6月-2021年10月,随机电脑抽选;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5.24±2.12)岁;研究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65.27±2.09)岁;两组对比性别、年龄构成等基线资料(P>0.05)。

此次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研究方法对照组40例玻璃酸钠注射:调整为仰卧位,放置下肢在中立位,常规消毒穿刺部位,髌骨上级、髌骨外缘相切线的垂直点进行进针,空针刺入之后回抽,对关节积液进行抽干,保留针头后更换玻璃酸钠注射器,将2nml玻璃酸钠项内容注射,结束后压住针头,进行膝关节屈伸,确保玻璃酸钠均匀散布。

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附子理中汤又称温胃理中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由附子、干姜、大枣、人参、甘草等药物组成。

其主要功效是温胃理中,具有调理脾胃、益气养血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胃理中的功效附子理中汤最显著的功效就是温胃理中,对于胃寒胃冷引起的脾胃功能紊乱有较好的疗效。

胃寒胃冷是指脾胃功能低下,消化吸收功能差,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闷、消化不良、大便溏泻等症状。

附子理中汤中的附子和干姜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温暖胃脘,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不良引起的症状。

二、调理脾胃的功效附子理中汤中的人参和甘草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能够调理脾胃,促进气血的运行。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也是气血的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附子理中汤能够滋补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使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于调理脾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补益气血的功效附子理中汤中的人参和干姜具有温补脾胃、益气生血的功效。

人参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人体抵抗力,对于调养气血不足的人群有很好的作用。

干姜具有暖胃、理气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气血的运行能力。

附子理中汤中的甘草有温中和胃、调和诸药的作用,能够增强人体气血,使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供养。

四、抗炎止痛的功效附子理中汤中的附子和干姜具有温热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的血流量,从而缓解疼痛。

此外,附子理中汤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并且能够调理脾胃,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以上是附子理中汤的主要功效与作用。

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附子理中汤具有温胃理中、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抗炎止痛等多种作用。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附子理中汤属于温热的药方,适用于寒凉体质、胃寒胃冷引起的脾胃功能紊乱的人,对于阴虚体质、肝胃火旺等其他体质的人不适用。

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厚朴广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厚朴广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厚朴广皮汤的
功效与作用
关于《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厚朴广皮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姜厚朴广皮汤做为一种中医药方,不但对疾病的治疗实际效果让人十分令人满意,并且运用范畴也十分普遍。

针对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姜厚朴广皮汤这类较为火爆的药方,我们更应当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那样我们就可以在日常生活更强的应用它了。

特异药方生产
生茅术3钱,山参1钱5分,炮炮姜1钱5分,姜厚朴2钱,广皮1钱5分,生附片1钱5分(炮黑)。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阳阴湿寒,舌白腐,肛坠痛,便难受,不喜食。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自来水5杯,煮取8分2杯,分2次服。

特异每家阐述生产
九窍不和,皆属胃病。

胃受湿寒所伤,故肛门坠痛而便难受;阳
明失阖,故不喜食。

理中之山参补阳明之正,赤芍补太阴星而渗湿,姜、附运坤阳以劫寒,盖脾阳继而后湿行,湿行然后胃阳复。

去甘草,畏其满中也;加姜厚朴、广皮,取其理气。

合来讲之,辛甘为阳,艰辛能通之义也。

特异摘抄生产
《温病条辨》卷二
根据以上详细介绍,我们对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姜厚朴广皮汤也拥有一定的掌握,但是要留意的是,对这些不清楚应不应该挑选它的人,要依据医师建议开展应用。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附子汤大家食用过吗?肯定很多人都没有服用过吧,附子汤是很好的中药方剂,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那么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芍药(一两)、甘草(炙.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白术(一两)、防风(去叉.一两半)、防己(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一枚)、人参(一两)、黄芩(去黑心.一两)、桂心(一两)、独活(去芦.一两)、川芎(一两)、天雄(炮制.去皮脐.一枚)【功能主治】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得开,舌强不能语。

【用法用量】上挫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各温服,如人行五里,以熟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甘草(炙)、防风(去叉)、独活(去芦),各一两半。

石膏(碎)、白茯苓(去皮)、白术、川芎、柴胡(去苗)、当归(酒浸.切焙)、人参,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炒研)二十枚。

细辛,一两。

【炮制】上挫如麻豆。

【功能主治】治风亸曳,手足不随,身体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匕,水酒共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

嬴瘦者只用水煎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附子(生.去皮脐.半两)人参(半两)茴香(炒.一分)茯苓(一分)山药(一分)甘草(炙.三分)干姜(炮.三分)【功能主治】治房室忽中风,恶风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名曰内风。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二钟,生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附子15克(炮)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芍药9克【功能主治】温经助阳,祛寒除湿。

治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备注】方中重用炮附子温经壮阳;人参补益元气;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芍药和营止痛。

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牛立新;何丽清【摘要】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将80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40例。

中药治疗组用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西药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1~2月。

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血尿酸、血沉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中药治疗组血尿酸、血沉指数下降效果更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7)004【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甘草附子汤;姜苓半夏汤【作者】牛立新;何丽清【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中医医院,山西临汾041000;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普通人群患病率约1.14%,痛风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约占90%,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17∶1[1-2]。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西医治疗以促尿酸排泄及抑制尿酸生成为主,前者药物毒性、副作用大,后者复发率较高。

中医学根据其发病特点将其归属于“痹证”“历节病”等范畴,在防治方面具有优势,而经方尤其是有突出疗效。

近年来,笔者运用经方甘草附子汤合姜苓半夏汤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临汾市中医医院符合条件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40例。

中药治疗组男32例,女8例,年龄35~70岁,平均48.0岁,病程1.5~21年,平均8.0年。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别称乌头、附片、草乌等,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属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对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等症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吧!附子的药用价值【性味】味辛、甘,性大热。

【归经】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附子的药用功效1、《本草纲目》:治三阴经证,及阴毒伤寒,阴阳易病。

2、《本经》:风寒咳逆邪气,温中,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3、《别录》:腰脊风寒,脚疼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强阴,坚肌骨,又堕胎,为百药长。

附子的临床应用1、用于亡阳证: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治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多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回阳救逆,如四进汤。

治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每配人参用,如参附汤。

2、用于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

若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常与肉桂、山荣萸、熟地等同用,如右归丸。

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

治脾肾阳虚的阴寒水肿,多与白术、茯苓、生姜同用。

治脾阳不足、寒湿内阻的阴黄证,可与茵陈、白术、干姜同用。

治阳虚感寒,可配麻黄、细辛同用。

3.用于寒痹证: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

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每多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多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

附子的食用方法1、真武汤:熟附片9克、白术12克、白芍9克、茯苓12克、生姜9克,水煎服。

2、实脾饮:熟附片9克、白术12克、茯苓9克、厚朴6克、大腹子6克、木瓜6克、草豆蔻3克、广木香3克、干姜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甘草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由常用的养生药材混合制成的,
甘草附子汤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甘草附子
汤的药效有哪些吧。

【别名】
四物附子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处方】
甘草6克(炙)附子12克(炮,去皮,破)白术6克 桂枝12
克(去皮)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
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用法用量】
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一
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则解。
第 2 页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甘草1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桂4两(去皮)。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1盏,去滓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四○引《指南方》

【处方】
甘草(炙)2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

【制法】
第 3 页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湿,掣痛不得屈伸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
《全生指迷方》卷二

使用甘草附子汤来恢复注定不会是个太快的治疗过程,但是只要
积极接受并乐观应对,肯定会有所改善的。对于一些疾病我们应
该及早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