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熟附子,又称制附子、制炮附,是附子经过特殊的炮制过程而制成的中药材。
熟附子在我国中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熟附子具有一系列的功效与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禁忌,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1. 温中散寒:熟附子具有温补中气,驱逐寒邪的作用。
在中医学理论中,寒邪入侵人体,易导致胃寒、腹冷、腹痛等病症。
熟附子可以通过温中散寒,调理中焦,缓解这些症状。
2. 补肾阳: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其阳气充足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等功能。
熟附子具有补肾阳的作用,可以增强肾脏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 温经止痛:熟附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在中医学中,寒邪入侵经络会导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经痛、腹痛、风湿痹痛等症状。
熟附子可以通过温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缓解这些症状,改善疼痛病症。
4. 安胎止血:中医学认为,宫寒易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甚至引发流产。
熟附子具有温胎止血的作用,在妇女怀孕时,如果有出血等症状,可以使用熟附子来调理阴阳平衡,安胎止血,保护胎儿的安全。
5. 抗癌防癌:研究发现,熟附子中含有一种名为食肉碱的物质,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食肉碱可以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及扩散,促使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发展。
因此,熟附子被广泛应用于抗癌治疗中。
6. 其他作用:熟附子还具有壮阳固精、祛风驱寒、祛湿胜湿等其他作用。
在中医药领域,常常将熟附子与其他药物搭配应用,以增强疗效。
二、熟附子的禁忌1. 孕妇忌用:由于熟附子具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孕妇在怀孕初期、孕晚期和孕妇可能流产的情况下,应禁用熟附子。
2. 体质寒凉者忌用:熟附子属于温补性药物,适用于体质寒凉者,但对于体质上火、阳气亢盛者慎用。
3. 高血压患者忌用:熟附子具有温和的兴奋作用,可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当慎用熟附子。
4. 胃肠道溃疡患者忌用:熟附子具有刺激胃肠道,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对于胃肠道溃疡患者来说,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应禁用熟附子。
中药熟附子功效与作用

中药熟附子功效与作用中药熟附子,又称制附子,是指将新鲜附子制作成成品药物的一种。
附子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味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在此,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药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熟附子的制作附子,又称巴豆,为常用的中药材之一。
其主要由附子壳、附子核、附子瓜切片等部分组成。
熟附子是指将新鲜附子经过炮制处理后制成的成品药物。
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剖蓐及炮制两个步骤。
剖蓐就是将附子壳、附子核以及附子瓜切片等部分分离开。
炮制则是将剖蓐后的附子进行焙制,使其内部的毒性物质逐渐挥发掉,同时增强其药效。
二、熟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熟附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驱虫杀鼠:附子具有强烈的麻醉作用及神经毒性,能够迅速麻痹和杀死体内的寄生虫和害虫,如蛔虫、绦虫等。
2. 活血止痛:熟附子能够活血化瘀,对于经常出现瘀血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如腰腹痛、胸痛、头痛、牙痛等。
3. 温阳散寒:熟附子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适用于寒症凝滞、四肢冰凉、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症状。
4. 强壮筋骨:熟附子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对于骨质疏松、骨折、软骨病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 抗癌抗肿瘤:熟附子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癌和抗肿瘤的作用,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6. 改善循环系统功能:熟附子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改善循环系统功能,保护心脏和血管的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7. 镇静安神:熟附子含有多种神经活性物质,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能够缓解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等症状,调节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8. 抗炎抗菌:熟附子中含有多种抗炎和抗菌成分,能够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对于感染性疾病和炎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9. 提高免疫力:熟附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病的发生。
三、熟附子的使用注意事项尽管熟附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但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使用上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附子的功效原理

附子的功效原理附子,又名川附、附片,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附子科植物附子的干燥根茎,经加工晒干制成。
附子在中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祛寒、温经、止痛等方面。
附子的功效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肾阳:附子具有温热的性质,能够温补肾阳。
在中医理论中,肾阳是人体的基础阳气,是身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的推动力。
肾阳不足会导致人体阳气不足,出现寒凉症状,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
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机体的代谢率,促进热量的产生和散布,从而提高人体的体温。
2. 祛风湿:附子具有祛风湿的作用,可以舒筋活络,缓解风湿痛。
风湿病多由风、寒、湿三种因素引起,其中风为主要致病因素,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散风寒,祛除湿气。
同时,附子还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3. 止血:附子具有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于内外出血的治疗。
附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增强血管壁的收缩性,减少血管内的血液流动,从而遏制出血。
同时,附子还能够提高血小板的凝聚能力,促进凝血酶的生成,加速血液凝结,达到止血的效果。
4. 镇静安神:附子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安定情绪、缓解烦躁不安。
附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活化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分泌,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安神的作用。
5. 抗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附子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如川附碱、孤附碱等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附子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肿瘤的能力。
总结起来,附子的功效原理主要包括温肾阳、祛风湿、止血、镇静安神和抗肿瘤等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是由附子中所含的多种有效成分所引起的。
然而,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严禁自行使用或超量使用,以免引起中毒反应。
制附子的制作方法

制附子的制作方法摘要:一、制附子的历史背景与药用价值二、制附子的制作材料与工具三、制附子的制作步骤详解四、制附子的保存与使用方法五、制附子的注意事项与禁忌六、总结与建议正文:制附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制附子的制作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制附子的制作过程、保存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制附子的历史背景与药用价值制附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
具有温中散寒、止痛、回阳救逆等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寒湿痹症、阳虚寒泻、亡阳厥逆等症。
二、制附子的制作材料与工具1.材料:新鲜附子(块根)、糯米、白矾、黄土、麻绳、竹签等。
2.工具:切片刀、磨刀石、锅、炉子、蒸笼、晒网等。
三、制附子的制作步骤详解1.挑选新鲜附子:选择块根饱满、无病虫害、直径约为3-5厘米的新鲜附子。
2.清洗附子:将附子表面的泥土和杂质洗净,用水浸泡约1小时,以便后续制作。
3.切片:将附子切成约0.5厘米厚的片,注意切面要平整。
4.浸泡:将切好的附子片放入蒸笼中,撒上适量糯米,放入锅中,用大火蒸煮约30分钟。
5.炖制:将蒸好的附子片捞出,放入炖盅内,加入白矾水、黄土水和适量清水,用小火炖煮约2小时。
6.晾晒:将炖好的附子片捞出,放在晒网上,晒至八成干。
7.成型:将晒干的附子片用竹签穿成串,挂起风干。
8.包装:将制好的附子放入干净的容器内,密封保存。
四、制附子的保存与使用方法1.保存:制好的附子应放置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潮湿和异味。
2.使用:在使用附子前,先将其浸泡至软化,可根据病情煎汤内服或外用。
五、制附子的注意事项与禁忌1.注意事项:制附子有毒,不可过量服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者慎用。
2.禁忌:附子禁忌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等药物同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者禁用。
炮附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炮附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简介炮附子,又称炮制附子、炮突片,是由中草药附子经过炮制而成的药材。
炮制过程中,附子经过炒制、研磨等加工,以增强其药性。
2. 主要成分炮附子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烯丙基吡啶类:具有镇痛、抗炎作用。
•醇类:具有解痉、镇痛作用。
•皂苷类:具有镇痛、抗炎、镇静作用。
•生物碱类:具有镇痛、解痉、收缩血管作用。
3. 功能主治炮附子具有多种功效和功能,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3.1. 温阳散寒•使用炮附子可以温补阳气,驱散寒邪。
•炮附子可以治疗脾胃寒凝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炮附子还可以用于治疗寒邪侵袭引起的疼痛、畏寒等症状。
3.2. 镇痛止痛•炮附子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胃痛、关节痛等。
•炮附子还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疾病引起的疼痛。
3.3. 舒筋活络•炮附子可以舒筋活络,缓解筋骨疼痛、筋脉拘挛等症状。
•炮附子还可以用于治疗痹证、拘挛性疼痛等。
3.4. 消肿散结•炮附子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
•炮附子可用于治疗瘰疬、淋巴结炎、痈肿等疾病。
3.5. 降低血压•炮附子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4. 使用方法炮附子可口服、外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常见的使用方法包括:4.1. 口服•成人一次服用炮附子3-9克,一日2-3次。
•儿童用量适量,按年龄酌减。
4.2. 外用•将炮附子研粉,加入适量的温开水调制成糊状,涂敷于患处。
•外用时应避免使用过量,避免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4.3. 配伍药物•炮附子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常见的配伍药物包括黄连、蜂蜜、白芷等。
5.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体质虚弱者禁用炮附子。
•服用炮附子时,应按照医嘱剂量使用,避免过量。
•对炮附子过敏者禁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
•不能长期大剂量使用炮附子,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结语炮附子是一种药性独特的中草药,具有温阳散寒、镇痛止痛、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等多种作用和功能。
制作附子的功能和用法用量

制作附子的功能和用法用量附子,又称为制附子、附子粉等,是中药材之一、附子最主要的功能是温补阳气、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下面将详细介绍附子的功能、用法以及用量。
一、附子的功能:1.温补阳气:附子属于温热之品,能够温补肾阳,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力。
尤其适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寒凝疼痛、畏寒肢冷、乏力倦怠等症状。
2.散寒除湿:附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改善寒湿内结所致的疼痛、胀满、腹痛等症状。
尤其适用于寒湿型痹痛、腹痛泄泻等疾病。
3.祛风通络:附子能够活血化瘀,散瘀止痛,对于风寒湿痹、瘀血内阻所致的痛风、痉挛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4.麻醉剂:附子中含有一种强烈的麻醉成分,粉碱海马碱,具有麻醉作用。
但使用附子作为麻醉剂存在副作用,需谨慎使用。
二、附子的用法:1.煎汤:附子常用于煎煮成汤剂,可以配合其他中药材一起煎服。
需要将附子研磨成细粉状,再放入煎药锅中煮沸,煮出的汤液可口服或外用。
2.花粉服:将附子细粉装入胶囊中,每次服用附子粉末0.1-0.3g,每天2-3次。
此法主要适用于慢性病治疗或补益肾阳。
3.外用:将附子粉末加入适量的植物油中搅拌均匀,涂抹在患处进行外用,可用于痛风、风湿、寒痹、骨折等疾病的局部治疗。
三、附子的用量:1.内服:附子内服需要限定剂量,用量过大可能会引起中毒。
一般情况下,煎汤剂每次用量为1-1.5g,一日2次;花粉服每次0.1-0.3g,一日2-3次。
2.外用:附子外用需要酌情使用,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需要来确定用量。
一般情况下,每次使用0.5-1g的附子粉末,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附子属于高毒药物,用量过大或滥用会引起中毒现象。
同时,附子不宜与寒凉草药同用,也不宜与酸性物质同服。
孕妇、哺乳期妇女、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肾脏疾病患者、儿童等人群不宜服用附子。
制附子的功能主治

制附子的功能主治1. 附子概述附子,又名川附子、生附子,属于毛茛科附子属植物。
其主要功效在于温阳散寒、祛风止痛。
附子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筋骨疼痛等疾病。
附子药材制成的药物有不同的制剂,每种制剂有着特定的功能主治。
2. 制附子的功能主治2.1. 温阳散寒附子主要含有附子碱等有效成分,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附子能够温补元阳,散寒除湿,对于寒冷引起的各种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功效包括:•温中散寒:附子对于寒冷引起的胃寒、腹痛、寒疝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祛寒止痛:附子能够祛除体内的寒湿,缓解寒湿引起的各种疼痛,特别是关节痛、筋骨疼痛等症状。
•驱散风寒:附子能够消除风寒邪气,对于风寒感冒、头痛、身体发冷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2.2. 祛风止痛附子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和麻黄碱等有效成分,在中医学中常用于祛风止痛。
具体功效包括:•驱散寒湿:附子能够温通经络,祛除体内的寒湿,对于湿寒引起的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镇痛止痛:附子具有镇痛止痛的特点,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痛经、头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解毒消肿:附子能够解毒消肿,对于风热感冒、扁桃体炎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制附子的常见药物制剂3.1. 麻黄附子汤•主要成分:麻黄、附子、桂枝、石膏等。
•功能主治:适用于感冒初起,有寒热之感、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喉痛等症状。
3.2. 附子泻心散•主要成分:附子、大黄、芒硝等。
•功能主治:适用于胸痹胸闷、心前区疼痛、胃脘痞闷、嗳气等症状。
3.3. 羌活附子散•主要成分:附子、羌活、葛根等。
•功能主治:适用于寒湿引起的关节痛、肩周炎、颈椎病等症状。
3.4. 温经附子丸•主要成分:附子、川芎、菊花等。
•功能主治:适用于寒凝血瘀所引起的痛经、腹痛等症状。
4. 注意事项•附子为高毒药物,应在合理剂量下使用,严禁超量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禁用附子。
•使用附子药物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剂量使用,并注意监测用药后的身体反应。
制附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制附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制附子的简介制附子,是中药学中常用的一味中药材,其学名为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属于乌头科植物附子的根茎,是中药中常见的热能药之一。
中医认为制附子性温味辛、微苦,具有温中散寒、祛风降逆的功效,并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在中医药学中,制附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疾病的治疗。
制附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制附子具有以下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温中散寒:制附子能温中散寒,对于脾胃寒冷所致的呕吐、腹泻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制附子还可以促进体内阳气的升发,有助于温暖和调节体内的气血循环。
2.祛风降逆:中医认为,制附子有祛风降逆的功效。
它可以缓解风寒病的症状,如风寒感冒、头痛、鼻塞等;同时也具有镇静肝阳、平喘之效果,适用于肺阳虚损、呼吸困难等疾病。
3.镇痛止痛:制附子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各种疼痛症状。
它主要通过抑制体内疼痛传导途径的功能来实现镇痛效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疼痛,如风湿性关节疼痛、头痛、牙痛等。
4.扩张血管:制附子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组织的血液循环。
这对于一些循环不良引起的疾病,如四肢寒冷、冻疮等有一定的疗效。
5.抗菌消炎:制附子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对一些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例如,制附子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瘰疬等疾病。
制附子的使用注意事项尽管制附子有许多与功能主治,但在使用时仍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1.用量控制:制附子是一味热能药材,使用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制附子时一定要根据医嘱,按照适当的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2.忌与寒凉药物同用:由于制附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寒凉药物同用,以免相互抵消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3.孕妇慎用:制附子属于辛、热药,孕妇在孕期、孕妇禁用。
4.注意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使用制附子时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强心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采用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观察到口服附子粗制剂后,动物血清有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加快心肌收缩速度的作用,给药2小时后含药血清作用达高峰,表明附子煎液中确合强心成分,并且此成分口服有效。
附子用药过量可引起心律不齐。
从附子中提取的去甲乌药碱(dmc)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也有强心作用。
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显著,在浓度降低至 10-9g/ml时,对蟾蜍离体心脏仍有强心作用。
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呈量效关系,在 10-9- 5 ×10-8g/ml范围内,可使心收缩幅度增加 22%- 98%,心排出量增加15%-80%。
麻醉犬和豚鼠静脉滴注去甲乌药碱每分钟2μg/kg,可使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lvp)分别上升 12%和58%,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 max)分别增加 73%和 26%。
静脉滴注戊巴比妥钠,或用n2饱和的灌流液灌注,均可形成急性实验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去甲乌药碱可使衰竭心脏收缩幅度恢复正常。
由此可见,去甲乌药碱对离体和在体心脏,正常和衰竭心脏,均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研究认为,去甲乌药碱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其强心作用与兴奋β受体有关。
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附子注射液或去甲乌药碱静脉注射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均可使麻醉大心排出量、冠状动脉血流量。
脑血流量及股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降低,此作用可被心得安所阻滞。
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研究证明,去甲乌药碱是降压有效成分,具有兴奋β受体及阻断al受体的双重作用,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二者是升压作用有效成分。
抗休克心肾阳衰证所见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与现代医学的休克相似。
所以附子回阳救这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
附子及其复方制剂如参附汤、四逆汤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性体克、心原性休克及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休克等均能提高平均动脉压,延长其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率。
对内毒素休克大能明显改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
对缺氧性、血栓闭塞性休克等亦有明显保护作用。
抗休克的有效成分除与其强心的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相关外,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亦有强心升压作用。
由此可见,附子的抗休克作用,与其强心,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有关。
抗心律失常附子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去甲乌药碱对异搏定所致小鼠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明显防治作用,能改善房室传导,加快心率,恢复窦性心律。
对甲醛所致家免窦房结功能低下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使窦房结与房室结功能趋于正常,s-t段及t波恢复正常。
另外,附子正丁醇、乙醇及水提物均对氯仿所致小鼠室颤有预防作用。
附子水溶性部分可对抗乌头碱所致大鼠心律失常,其中尤以水提物作用最为明显。
以上说明附子对心肌电生理有不同影响,可能与所含不同成分有关。
附子剂量过大,可导致心律失常,应引起注意。
心肌保护作用附子注射液静脉注射,能显著对抗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大鼠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对心电图s-t段升高有抑制作用。
去甲乌药碱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附子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与增加心肌血氧供应有关。
大鼠在冰水应激状态下,因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并引起心肌损伤。
附子水煎剂能对抗此种应激性损伤,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附子冷浸液和水煎液均能抑制寒冷引起的鸡和大鼠的体温下降,延长生存时间,减少死亡数。
此作用与附子强心、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作用有关。
50%附子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提高小鼠对常压缺氧的耐受能力,延长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提示其对心、脑有保护作用。
抗炎、镇痛附子煎剂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
附子煎剂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炎症,对甲醛、蛋清、组织胺、角叉菜等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乌头碱类生物碱也有抗炎作用。
附子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多途径实现的。
附子可使动物肾上腺中维生素c和胆固醇含量减少,尿中17-羟类固醇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细胞降低,碱性磷酸酶和肝糖原增加。
进一步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到,腹腔注射乌头碱,可使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高。
以上说明附子是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骨上腺皮质系统发挥抗炎作用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可见到下丘脑室旁核crh神经细胞及正中隆起神经纤维明显增多增深。
提示附子增强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可能是通过兴奋下丘脑crh神经细胞所致。
另有实验发现,动物切除双侧肾上腺后,附子仍有抗炎作用,说明附子除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外,本身可能还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
生附子及乌头碱能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
生附子能明显提高小鼠尾根部加压致痛法的痛阈值。
附子液腹腔注射和附子水煎醇沉液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乌头碱是附子所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既是毒性的成分,又是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
对阴虚、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影响研究表明,阴虚证表现为交感神经-β受体-camp系统功能偏亢;阳虚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功能偏亢。
对甲状腺机能减退阳虚证模型动物,附子能减少m受体数量,降低cgmp系统反应性,使之趋于正常。
而对甲亢和氢化可的松所致的阴虚证模型动物,附子可使β受体数量增加,camp系统的反应性进一步升高。
所以,附子可使阴虚证进一步恶化,使阳虚证得到改善。
另外,虚寒证时内分泌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均处于低下的状态,其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降低,5-ht的含量升高。
而附子可使脑中的na、da和5-ht的含量呈反向变化,提示附子还可通过对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来调整机体到平衡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从分子水平阐明了附子的助阳机理。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附子煎剂可抑制胃排空,但却能兴奋离体空肠自发性收缩活动,而具有胆碱样、组胺样的作用。
生附子、乌头碱对大鼠离体回肠肌则有收缩作用,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故可能与兴奋胆碱能神经系统有关。
附子水煎剂还能抑制小鼠水浸应激性和大鼠盐酸损伤性胃溃疡的形成。
平喘去甲乌药碱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很小剂量即能松弛豚鼠气管,并随剂量加大而作用增强。
去甲乌药碱可明显对抗5一ht所致平滑肌痉挛,对抗组胺所致豚鼠呼吸道阻力增高。
提高免疫功能生附子能引起大鼠血压下降及心率减缓。
附子注射液可提高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及豚鼠血清补体含量。
抗氧化去甲乌药碱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超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
对平滑肌的作用消旋去甲基乌头碱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贵州乌头所含的生物碱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有抑制作用。
此外,消旋去甲基乌头碱能使小鼠血浆中环磷酸腺甘量增加,这有助于对变态反应的抑制。
刺激神经乌头、附子和乌头碱能刺激局部皮肤、粘膜和感觉神经末梢,先兴奋产生瘙痒与热感,继而麻醉,丧失知觉。
抗心肌缺血其注射液可显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心肌的供血供氧。
对麻醉犬的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附子能明显减少其损伤范围雨减轻其损伤程度。
去甲乌药碱具有相同的作用。
抗凝其水煎剂灌服能明显延长凝血酶消耗时间,并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翅长,使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延长,表明附子具有抑制凝血功能和抗血栓的作用。
促进内分泌作用附子、肉桂、鹿角片、仙灵脾、补骨脂、肉苁蓉复方,能使大鼠用地塞米松降低的血浆皮质酮和雌激素受体均得到明显升高。
但这是复方中许多药所起的综合作用,尚不能说明一定是附子的作用。
抗寒冷其水煎液对冷冻所致小鸡和大鼠的体温下降有保护作用,并能延缓冷冻所致的死亡时间。
促进葡萄糖氧化乌头碱可促进脑灰白质细胞的呼吸,促进脑皮质葡萄糖的氧化,促进葡萄糖生成乳酸和增加耗氧量。
促进蛋白质合成附子可促进肝中蛋白质合成。
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类生物碱,以中乌头碱活性最强。
制附子的食用方法附子泽泻狗肉汤原料:狗肉150克,制附子、桂枝、山萸肉各9克,泽泻、生姜各12克,盐适量。
做法:先将狗肉洗净切成块。
再将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泽泻、生姜洗净,备用。
接着,将桂枝、制附子、山萸肉、泽泻、生姜和狗肉放入锅中,先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继续熬煮3小时。
待肉熟后去药渣,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食疗功效:本汤具有强肾固精、涩精利水之功效,尤其适用于腰酸肢冷、肾阳不足者服用。
附子炖羊肉鲜羊肉250g,炮附子10g。
先将羊肉洗净,切块,同放砂锅内,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再改为小火炖煮l.5~2个小时。
去其药渣,分数次喝汤吃肉。
本品有温经散寒,祛风胜湿,补养气血的作用。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冷痛。
附子酒附子30g,白酒500g。
先将附子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一周后,即可饮用。
本品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四肢不温,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冷泻,畏寒怕冷,腹中冷痛等。
麻黄附子甘草汤治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
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
令病人发微汗。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罪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
处方: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
作法: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长,分作三次服下。
令病人发微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