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分析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焊接工高凤林的手、钳工顾秋亮的手、捞纸工周东红的手……今年“五一”小长假,一部讲述8位顶级技工用巧手和匠心筑梦的《大国工匠》让无数国人感动。
没有名牌大学为他们背书,他们有的只是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
他们超越了世俗对于成功的评判,却在追求自身职业技能完美和极致的不经意间,受到了众人的瞩目,成为国之瑰宝。
从《大国重器》的震撼,到《大国工匠》的感动,人们清晰地感觉到,一股“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清新之风,正在吹散几千年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浓雾重霾,“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逐步成为新的时代风尚。
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再次为这股时代风尚增添了一个注脚。
大国尚技,这样的榜样感召,这样的氛围营造,在中国制造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有着别样的意义。
因为在向“中国制造2025”挺进的征程中,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成为制造强国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
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视出境旅游的国人多有这种体验,千里迢迢背回的奢侈品或日用品,在其不显眼处,通常印着一个“Made in China”的标签。
数字回应着人们的这种感受。
在这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度,超过200种工业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大到高铁、轮船,小到纽扣、签字笔,全世界人民都在享受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
不过,强大的中国制造也有自己的尴尬。
我们的航天员可以坐着中国制造的飞船上天,但我们的百姓却常为国产马桶的漏水而抱怨。
原因固然很多,其中重要一条是,我们可以为保证一艘宇宙飞船的焊接质量而找到高凤林这样的顶级焊接工,但我们却无法保证每一个工厂雇用的都是受过职业训练的技能工人。
因为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19%,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还不足5%。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解决的难度依然很大,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问题依然很紧迫。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对策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耍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也是推动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问题依然迫在眉睫。
1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虽然在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培训规模和培训质量都呈现出了一定的增长,但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对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依然不充分。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实际地位偏低,我国社会普遍存在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职业教育有低人一等之嫌,处于次要和弱势地位,政府和学校也没有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社会的人才观念、用人用工制度,影响职业教育的社会吸收力;在人事制度和待遇上没有配套的政策,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能力评价考核体系和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没有真正实行,与普通教育文凭证书相比,职业教育文凭证书显得缺乏“含金量”,使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就业缺乏保障。
1. 2职业教育依然缺乏统筹。
各级政府与职业院校、市场之间至今仍未找到管理的平衡点,政出多门,管理多头,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支撑,决策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程度低,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所需岗位脱节,使得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应用能力,质量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1.3公共财政投入依然不足。
职业教育的成本要远远地高于普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尽管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资金仍不足,各类职业院校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滚动。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分析与对策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分析与对策湖南桃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梦其2010年12月16日17:1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在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
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切实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这既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亟待探索解决的实践难题。
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集中体现在“三困”(即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的困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困苦、学校招生学生就业的困难)之上。
(一)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的困惑。
这种“困惑”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师资和学生四个方面。
1、社会方面。
目前,社会上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还根深蒂固,由于“读书做官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在中国影响了几千年,“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时刻作怪,至今还在误导考生和家长,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就没有了前途。
因此,家长总想自己的子女进普高、上大学,不得已而求之才读职校。
2、学校方面。
主要有五大制约因素:一是学校办学思想存有偏差。
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职业学校在继续办升学教育或变相办升学教育,没有转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正确轨道上来。
二是学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从当地实际需要出发,严格按照“调整和理顺办学思路,整合和盘活学校资源,注重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总体目标要求,打造特色,创造品牌,以“特”兴校,以质为本,取信于民。
三是学校办学条件相当薄弱。
尤其是实习实训条件相对落后,实习设备大都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
有的学生在职校学习期间,甚至基本上没有动手实习,没有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
因此,中职毕业生企业不受欢迎,学生家长也不满意。
四是办学模式比较单一。
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经济和技术发展有所脱节;课程结构在相当程度上还是终结性的,服务于学生第一次就业,使学生缺乏发展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学校的运行机制有的也没有转到市场经济的机制上来,不能教给学生真本事,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今后工作的思路
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今后工作的思路黑龙江省教育厅辛宝忠去年春晚有一个节目是农民工子女的诗朗诵,题目是“别人和我比父母,我和他们比明天”,听了以后让人感动感慨。
城乡差别、贫富差别等社会不公平,让他们拿什么去和别人比明天?明天对于一些人来说很近,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却会很远。
我们能做的就是以高度的责任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社会的公平,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起点。
我们高兴得看到,党和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没有教育的公平,谈国家崛起、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会是一句空话。
所以我们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教育问题的时候,会场的掌声最密集。
因为在报告中,温总理做出了庄严的承诺:“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这是一诺千金。
他还说:“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
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倾斜,才会让更多的或者所有的孩子学会生存和就业的技能,让他们多一条路。
哈尔滨市政协的领导,专门把职业教育作为年度的工作重点,哈尔滨市把08年确定为“职业教育发展年”,我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
今天专门举办“哈尔滨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借这个机会向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哈尔滨市政协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对策思路,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一、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开过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前三次分别是在1986年、1991年和1996年召开,后三次分别是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
可以说,05会议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年底各项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新的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占高等教育学校羲 的6 .6 69 %和 丰专秘 在校 生数 的4 6 99 %:
乓菅我 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 了显著 的历 史成兢 , 与经济扛 而 鲁现代化发展要求还 存在相 当的差距。 ( 盲前拽 匡劳 动者素质和从 业^ 员技术 水丑鞍低 , 一) 约 了产业结构 的铜整和技术结构 的升级 迫司 需要 大力发展 各种蟊业教育 l技 术培训 和 据统计, 匡曲技 l 工人有 7c 戎 求 oo多万, 中敷 的 占 3 %, 5 高级的仅 占0 5 % 劳动力结构 中曲 中高疑 技术^ 才 比倒仍 _
击 与“ 观调 控 不力 有 着 很 大 关 系: 部 分 地 区 忽 视 职 业 教 宏
育, 甚至让职业教育特 别是 中等职业教 育放任 自流、 各求 生
灭, 职业教育面 临生存 危机 优 质教育 资源 浪费 甚至流 失 ,
如积 业高 中、 中专 、 技校 分散 办学 . 重复设 置专业 , 能进 } 不 亍 合理有效地配置整合 。政府统 筹职 业教育 的体 制仍然 币顺 . 职业教 育与职 业资格 证 书教 育 及 劳 动就 业币 能有效地 衔 接. 面对部 可不是 面对 市场 舟学, : 导致职 业技 术箍 育济源 守墩 , 办学披益不理想 =
维普资讯
山东教 育科
决策与思考
新 的形 势下我 国职业教育 的改革与发展
■ 管西 亮
职业教 育乍为我 国教育体 系结l 中的主要组 成部分 , 掏 与 普通 教育的快速 增长相 比, 近生 来的发展呈 现放鹱 恋势。如 何增 强职业箍育发是 的动力和 吸 引力? 需要 通过 科学 的壬 }
新时期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分析与研究
284百家述评•新时期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分析与研究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随之增大的不仅仅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相应提高的还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质量。
现阶段我国社会制度不断地进步,教育体制也不断地革旧出新,以求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是随着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由原本的知识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社会以及国家对人才需求标准的提升,也对我国各类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标准。
各类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立足于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要的探讨及分析,以解决其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相应的合理化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地方经济发展;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现阶段的职业高校虽然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号召,积极地进行教学体制上的改革,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教育水平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所培养的学生也并不符合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标准。
1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1.1 职业院校的专业和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协调很多地方的职业院校中的专业设置并不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设置的专业仅仅是为了招生而招生。
部分职业院校并不是本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而设置专业招生,其仅仅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招生率或是学校的整体效益来设置专业,因此,其并不会考虑学校所处环境以及学校综合实力等实际情况来设置专业。
例如,有的职业院校身处经济不发达且远离市中心的地区却设置了服装设计专业,虽然专业没有地域歧视,但专业的设置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服装设计专业在毕业后所选区的发展方向是面对经济发展地区的,而经济欠发达甚至是不发达地区对于服装设计而言是毫无发展空间的,且当地的经济水平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无法为该专业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支撑。
1.2 人才培养模式不适用于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标准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标准。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方略
以来 , 中等职业学校结构 1 3 趋优化 , 高等职业学校顺势成
长。 2 0 0 1 ~ 2 0 1 3 年, 中等 职业 学 校 数 量 由初 期 的1 . 7 6 万 所 减 少到1 . 2 3 万所, 降 幅高 达 3 0 . 1 %; 高等 职 业学 校数 量 则 持 续
2 0 1 5年 第 7期第3 6卷总7 8 5期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 现状 问题与方略
韩 永 强
摘 要 随 着我 国现 代 职 业 教 育体 系建设 不 断 深 入 , 职 业 教 育迎 来了新 的发 展 机 遇 并取 得 了巨大 成 绩。然 而,
当前职业教 育在 经费投入 、办学机制 、 师资队伍 、 中高职专业衔接 、 职教 资源分布 以及与产业协 同发展 等方面
具 有 中国特 色 、 达 到 世 界水平 的现 代 职 业 教育体 系。 为了更 好 地 指引新 时 期职 业 教育 的发 展 , 《 国
与趋 势
( 一) 基 本确 立现 代职 业教 育战 略地位
家 中长期 教育 改革 和发展 规 划 纲要 ( 2 0 1 0 -2 0 2 0
》 提 出要 把 发 展 职 业 教育 摆 在 更 加 突 出的 位 新 世 纪 以来 , 国家 发 展 职 业教 育 的政 策体 系 年 )
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 0 0 5 ) 和《 关 教 育体 系 的 目标 。 立 足 顶 层 设 计, 分 步 落 实 相 关
于加快 发 展现 代 职业 教育 的决 定 》( 2 0 1 4 ) 等 一系 目标 。 一是 职业 教育办 学规模 不 断扩 大。2 0 1 5 年,
( 三) 科学规 划职 业教 育发展 规模
等 职业 教育经 费投 入分别 达 g l J 1 2 5 0 . 8 亿 元 和1 6 3 8 . 5 亿元 , 较 2 0 0 5 年各 增长 了 2 3 8 %和1 8 8 %, 见 图2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征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征与经验一、中等专业教育有序发展支撑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体系构建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国家围绕经济建设需求配套发展职业教育,开启了我国职业教育新进程。
在这一时期,国家就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制度,并确定了职业教育要服务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定位。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体现了国家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的特征。
第一个五年计划布局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是新中国工业化的开端,为培养对接各项重点工程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国家配套建设了一批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
中等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体系构建,也成为今天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职业教育在恢复和发展中积蓄了助力改革开放的能量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国家将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通过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来发展职业教育,强调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提前为经济结构变化培养训练专门家和劳动后备军。
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形势下,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且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进而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需求,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雏形开始显现,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尤其是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新世纪初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形成服务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20世纪末,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校扩招的主力军,招生规模连年增长。
进入21世纪,国家重视以专项引导为抓手,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职业教育逐步成长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转变。
21世纪初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探索,面对人民大众接受教育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市场改革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逐步成为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和解决经济驱动力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内容摘要:1、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可以用十八个字概括:根底浅、环境差(意识环境、政策环境、生存环境)、基础弱、差距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其他教育的差距、与社会发展的差距)、发展快、前景好。
2、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社会环境应该得到明显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要得到显著提高;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开放,要构建一个比较丰富和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要从规模向质量转变;职业教育应该从单纯的教育培养模式向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创业能力的全方位培养模式转变。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我个人归纳为十八个字:根底浅环境差基础弱差距大发展快前景好1. 根底浅与我国具有的悠久历史的,以科举考试为代表的文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历史是非常短的。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应该说起源于近代的洋务运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鸦片战场的惨败,使清政府的一批官.员痛感科学技术的重要。
于是以张之洞为首的一批洋务派官.员开办了一批“洋学堂”。
其中包括了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器学堂(1865)、福州的船政学院(1866)、上海电报学堂(1882)等。
这是我国比较成型的职业教育的开始。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
在教育领域,维新派积极筹办铁路、矿务、农业、茶务、蚕桑、医学等专门学堂,开展技术教育。
但这场维新运动很快就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残酷镇压。
尽管维新运动被镇压,但清政府为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也不得不进行一些改革。
在教育领域,1902年,公布了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壬寅学制”,学制中开设了实业学堂。
1903年,又公布了“癸卯学制”,将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这是我国正规的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开始。
1913年,黄炎培提倡实用教育,倡导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
2、促进职业院校改革:面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院校应积极 进行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通过优化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加强 师资培训等方式,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3、鼓励创新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应 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 程、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扶持资金等方式,鼓励学生将创意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
3、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快 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职业 教育在国家战略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支持。在此背景下,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 校和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与规律
引言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的重要一环。研究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走向,有助于深入了解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
中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中等职 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转型和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 视不断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等。学界对于中国职业教育政策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涉及政 策文本的分析、政策走向的解读等。
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职业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要适应国家 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其次是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 后是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这些经验对于未来的职业教 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时期下新疆地区职业教育办学现状及问题研究
新时期下新疆地区职业教育办学现状及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中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中国的西部大省,新疆地区的职业教育事业也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时期下新疆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探寻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为推动新疆地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职业教育资源不足在新疆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办学条件落后。
除了少数优质学校外,大部分中职学校教学设备和条件都有待改善,课程设置滞后,师资力量不足。
这些问题制约了新疆地区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发展速度。
2. 就业导向不够明确由于长期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限制,新疆地区的职业教育在就业导向上面临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校的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不高。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有待加强,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培训计划。
3. 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机制新疆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而校企合作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目前,新疆地区中职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成熟,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这使得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新时期下新疆地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新疆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一些发达城市,职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
而在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
2. 课程设置滞后新疆地区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滞后,与市场需求不够契合。
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过于山寨,缺乏实用性和前瞻性。
这使得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
3. 师资力量不足新疆地区的中职学校师资力量整体比较薄弱。
一方面,一些优秀的职业教育人才外流严重;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技术培训投入都不够,使得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4. 就业指导不力新疆地区的职业教育学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薄弱,对学生的就业状况关注不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学生档案系统和毕业生调查追踪机制,造成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无人关心。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_经验与规律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_经验与规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 经验与规律摘要:本文章旨在探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并总结出其经验与规律。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当前的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职业教育在持续发展和不断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引言:职业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领域。
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在中国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并经历了一系列改革。
本文将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以及经验与规律进行探讨。
一、发展过程与历史回顾职业教育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手工艺制造时期,但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发展缓慢。
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开始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巨大突破。
这一时期,中国职业教育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职业教育的改革也进一步推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的创新。
二、发展经验与成功之处中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与改革有其独特的经验和成功之处。
首先,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其次,职业教育的结构调整和内容更新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成功之处。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中国职业教育逐渐从传统的手工艺制造转向了更加现代化的技术技能培训。
此外,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原因之一。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职业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中国职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在中国,职业教育仍被视为“下等选择”,与高等教育存在不平等地位。
其次,职业教育与企业在结构上的融合仍存在问题。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时代路向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时代路向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背景介绍 (3)2. 研究意义 (4)二、教育强国战略与职业教育改革 (5)1. 教育强国的战略地位 (7)2. 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8)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现状分析 (9)1. 改革取得的进展 (10)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1)四、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2)1. 指导思想 (13)2. 主要目标 (14)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14)1. 课程体系改革 (16)a. 课程内容优化 (17)b. 课程结构重组 (18)2. 教学方法创新 (19)a.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0)b. 探索项目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22)3. 实践教学强化 (23)a.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24)b. 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 (25)4. 考核评价机制改革 (26)a.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27)b. 强化实践能力的考核 (29)六、改革策略与实施路径 (30)1. 政策支持与引导 (32)2. 技术创新与应用 (33)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4)4. 国际交流与合作 (35)七、改革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36)1.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38)2. 实施定期评估 (38)3.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与调整 (39)八、结论与展望 (40)1. 总结改革成果与经验 (41)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42)一、内容概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方位。
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时代路向。
文章开篇即指出,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也在逐渐转变,从传统的“层次教育”观念转变为更加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职业教育也逐渐成为了重中之重的一项教育任务。
不仅是对年轻人的职业规划和拓展,更是对国家经济增长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教育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使得职业教育更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职业院校不断增加,从而使得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在“十二五”时期,全国新增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41所,增加学位87.7万个。
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9205所,在校生超过3000万。
2. 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近年来,职业教育质量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教育部今年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和《2020年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具体措施,如加大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投入力度,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等。
同时,职业教育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能能力和实用性,强调学以致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职业教育逐渐与产业接轨“职业教育要与产业接轨”已经成为近几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许多高校和职业学校都开设了与产业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同时还与企业合作,开设职业培训班和实习基地,以便学生在校期间更好的了解行业情况,更好的为未来工作做准备。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1. 智能化和数字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趋势。
随着5G技术的普及,未来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的手段,包括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在线课程和网络教学的普及、智慧实训等。
2. 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要求教育能够适应产业的需求,还要求学生能够适应产业的变化,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一、就业率不高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
而与此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但由于一些原因,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太高。
有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符合,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上存在不足,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工作需要;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认知还存在着偏见,认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够突出,因此对他们的录用也持保留态度。
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符在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合,导致一些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设立专业的决定不够科学,缺乏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调研,没有及时调整和改革相关专业;一些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不符,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加大专业调整和改革力度,调整专业设置,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三、师资力量不足在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代际交替不畅,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学校发展和学生需求。
一些高职院校中,由于经费紧张,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师资的培训和发展,导致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通过合理调整教师编制,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学校与企业脱轨在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并不够紧密,导致一些高职院校中的教学环节与企业需求脱节。
一方面是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渠道;一些学校在专业教学设计和实践环节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增加。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未来趋势分析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未来趋势分析第一章: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培养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和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其发展历程亦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
下面我们就从四个阶段来回顾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初创阶段(1949-1965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对于教育的要求主要是为了培养各行各业急需的基础技能人才。
在这一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显然是向社会输送初级技能人才。
同年,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技术学校,这标志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新起点。
2.由单一制向多元化的转变(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体制大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也面临了重大调整。
由于大量高等院校停止招生,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一度得到提升,且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亚洲第一家管理职业教育的机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也在此期间成立。
3.职业教育综合改革(1977-2000年):改革开放带来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态度越来越明显。
199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政策。
4.现代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在中国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年代,职业技术教育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了国内外一系列方面的协调发展。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职业教育改革升级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
第二章:职业技术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培养“工匠精神”:在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将会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交互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技能上。
学生成长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技能人才,将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2.智能化与信息化:近年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引导学生掌握新的技能、科技和前沿知识,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和趋势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和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我国经济步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近1.6亿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历史证明,在实现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职业教育在斩断贫困传播、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中等职业教育需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这就需要准确把握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巩固基础,弥补短板,进一步谋划未来发展。
1、职业教育新时代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最高效、最基础的途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基础性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教育,主要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分类有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规定和国务院现行的“三定”(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方案,职业高中、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归教育部门管理,技工学校归人社部门管理。
2010年至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规模在高中阶段教育占比基本在40%以上,对提升我国学龄人口高中入学率、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规模占职业教育毕业生规模总量的60%以上,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中职教育为我国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持续为高等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中等职业教育在促民生、保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06年以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在7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在服务脱贫攻坚、助力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职免学费、助学金政策分别覆盖超过90%和40%的学生,其中约70%的学生在县市就近就业。
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doc
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者:邓水兰温诒忠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1期[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尽快建立并采取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对策[作者简介]邓水兰(1956- ),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温诒忠(1950-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江西南昌330029)[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010-02一、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性(一)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在这种新的社会形态中,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和土地,也不是劳动力,而是知识,是人的素质。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制造业中发挥它的强大功效——培养大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且随着服务业的日益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也要培养更多的复合型的服务性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必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1.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要着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本质内涵。
浅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源质量 逐年下降 ,中职教育在 几乎取消分数 线的情 况 下 , 招 生 仍 然 十分 困 难 ;在 经 费 投 入 方 面 , 普 高 和 中 职 的 投 入 极 不 平 衡 , 中职 学 校 的 经 费 主 要 靠 收 取 学 杂 费 来 维 持 运 转 ,这 些 负 担 被 转 移 到 学 生 身 上 。 因此 我 国职 业教育 的发展 还处于初级 阶段 ,许多经验还有 待 职业 教 育是 教育 与 经 济最 直 接 的结 合点 ,职业 总 结 ,存在 的 问题 也需 要进一 步思 考和解 决 。 教育 培养 的 应用 型 、 技能 型人 才 无须 适应 就 可 以直 接 从 学 校 走 向工 作 岗 位 。 目前 ,职 业 教 育 的 发 展 有 巨 大 的空间 ,是培养 初 、中级和 高级 “ 蓝领 ” 的摇 篮 , 中 国社 会 自古 以来 重道 轻器 ,现实 中 “ 重文凭 , 是 终身 教育 的 重要 形 式 ,必 须坚 持学 历 教育 和 职业 轻技能” 的社 会观念和思维 定式 ,根 深蒂固地存在 于 培训并重 ,坚持打好基础 与培养 技能并重 ,坚持提高 国 民之 中 ,以至于认为职 业教育是差 等生教育 。对 技 文化 水平 与培 养基 础素质 。
to e eo m e tp e e tst ai n hi a re p u d h o aina d c to o h e eo me to er in d v lp n r s n iu to ,t sp pe x o n st ev c to le u ain f rt e d v l p n ft i h
( 接 第 41页 ) 上
( )课 改思维方法偏失 ,课 改执行简单化 、形式 2 二 . 改 变 “ 作为 ”和 “ 不 乱作 为 ”现 象 的 化 。 目 前 课 程 改 革 遵 循 简 单 性 思 维 设 定 确 定 的 、 局 对 策 部 的 、孤 立 的 改革 目标 与方 案 ,制定 线性 化 的 课程 ( 1)教 育行政 部 门 出台职业 教育 课程 改革相 应 改 革 决策 与 方法 ,从 而 造成 课程 改 革 实践 中普遍 混 评价 、检验 标准。 ( 2)各教育行政 主管部门加强对职 乱 躁动 的局 面 ,显 然 把课 程 改革 简 化为 一 系 列指 向 业教育课程 改革的监管和指导力度 。( )学校重视教 3 某 一个 别 层 面 的改 革 项 目,不 仅使 课程 改 革 的指 导 师 职 业教 育课 程 改革 能力 的培训 和 课改 积极 性 的激 思 想难 以落 到实 处 ,扭 曲 了课程 改 革 的整 体性 、系 发 ,提高教 师参加课程改革的实效性 。( 4)集 中社会 统性 原 则 与 逻辑 性 ,具体 地说 ,课 程 改革 不 仅仅 是 职业教育 资源进行课程改革 。一方 面 ,要 充分利用校 单 纯 的教 材更 换 问题 ,也 不 只是 教学 方 式 与手 段 的 外 的社会 资源 以立法 的形式 鼓励企业 参与 职业教 育 , 改变 问题 。 作为 带有 全 局性 、整 体性 品质 的职 业 教 主动 提 出人 才 需 求并参 与 职业 教 育 的课程 开 发 。另 育 改 革 , 课 程 改 革 涉 及 课 程 观 、 教 学 观 、 学 生 观 、 教 方面 ,教 育主管部 门应 以行业 或区域为基准 ,组织 师观 以及 课程 教 材管 理 制度 、考 试 制度 、评价 制 度 或 委 托 中 间 机 构 进 行 职 业 教 育 课 程 开 发 , 并 颁 布 相 等各 个 方 面 的转变 与 改 革 ,是 一 项 十分 艰 巨 的 、复 关 的最 低课 程 标准 。 而对 于一 些 尚不 能推 行 的课程 杂 的系统工程 。任何将 职业教 育课程 改革简 单化 、形 标 准 的 专 业 和 课 程 ,可 以 参 照 相 关 职 业 资 格 或 行 业 式化 的做 法 与 行为 ,都 将使 课 程 改革 适得 其 反 ,甚 标 准 进 行 规 范 。 也 可 组 织 相 关 区 域 的 职 业 院 校 联 盟 至导致失败。 进 行 职教 课程 联 合 开发 与推 广 ,将 课 程开 发 的层 次 ( 3)教 师 课 改 能 力 有 欠 缺 。 广 大 教 师 平 时 只 是 从 单个 职业 院校 提升 到行 业 区域的水 平 。 应 付 于 上 课 和 其 他 事 务 性 工 作 , 未 与 时 俱 进 , 没 有 加 强 课 程 改 革 方 面 的 学 习 , 课 改 能 力 确 实 有 所 欠 参 考 文献 : 缺 。有 些 职 教工 作 者 知道 目前很 多 专业 课 程结 构 不 [】 范雪蕾,钱坤 . 1 高等职 业教 育课程 改革存 在问题 及对策 合 理 、课 程 内容 缺 乏 实用 性 ,但是 却 无力 去 改变 这 [】教 育与职业 ,2 I ,( 1 . J. 0 I 1) 种 现状 ,或 者说 不 知如 何 改变 现 状 。 另外 影 响教 师 [ ] 于申申. 2 关于学分制下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 考 [] 辽 宁 农 业职 业 技 术 学院 学报 ,2 1 , ( ) J. 01 1. 进 行 课 改 的 客 观 因 素 也 确 实 存 在 , 许 多 教 师 承 担 着 繁 重 的 教 学 任 务 , 这 也 是 课 程 改 革 的 阻 力 。 课 程 改 [] 石 光 耀 . 苏省 淮 安 市 “ 二 五 ”中等职 业教 育课 程 改革 5 江 十 革 涉 及 课 程 体 系 的 重 新 设 置 、 课 程 标 准 的 重 新 编 的思 考 [] 中国职 业 技 术 教 育 ,2 1 ( 4 . J. 0 1 1) [] 张 学 召 ,谢 敏 . 业 教育课 程 改革应树 立 的新理 念 [ . 4 论职 J ] 制 、教 材 的重 新 编 写等 问题 ,其 中每 一 个环 节 都 需 要 教 师 付 出 大 量 的 劳 动 , 但 是 职 业 学 校 许 多 教 师 的 中 国教 育 发展 研 究杂 志 ,2 1 , () 0 8 . 0 周 课 时 数 工 作 量 非 常 大 , 因 此 不 改 变 客 观 条 件 想 让 []王 霞. 5 浅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 学周刊: , 00 (0 . J. ^ 2 1,1) 教 师 花 太 多精 力进 行 富 有职 教 特 色 的课程 改 革确 实 [ ] 郑在柏 . 6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困境解析——基于课程改革实 有很大难 度。 践 的若干 体 会和 思 考 [ . J 江苏教 育: ] 职业教 育 ,00 () 2 1 ,7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分析分析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原因,对于加大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和措施、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调整职业学校和专业的布局结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教育史上,农业中学及其他职业中学的基本统计数据,从1958年开始到1965年停止,15年后,即 1980年才恢复统计。
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迎来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
这一年的10月7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明确提出:“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基础十分薄弱”,“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据1979年统计,在中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毕业生中,普通高中毕业生为726.5万人,而职业教育仅有中专和技校两种,毕业生分别为18.1万人和12万人。
当年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仅有3.8%,96.2%的高中毕业生既不能升学,又没有一技之长可以就业。
1980年,中国一举出现了3314所农业中学及职业中学,加上3069所中等专业学校、3305所技工学校,使高中阶段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224.2万人。
比前一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而普通高中的在校生则降为969.8万人,比前一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
1980年高中阶段接受职业教育的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18.7%,比前一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
此后,中国的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到1985年,高中阶段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农业职业高中的在校生分别比1980年增长了26.4%、9.1%和4.8倍,总人数达到415.6万人,而普通高中的在校生则比1980年减少了24.6 %,总人数为 741.1万人。
高中段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占高中段总学生人数的35.9%,比1980年提高了17.2个百分点。
经过“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到“九五”计划的第三年,即1998年,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培养了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有职业技能、有纪律的高素质劳动者,有力地改善了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为推动劳动就业和稳定社会生活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中国教育部1999年5月22日发布的《1998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职前高中阶段的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有17106所,在校生达1126万人。
其中,职业高中8602所,在校生454.9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4109所,在校生498.1万人;技工学校4395所,在校生173万人。
普通高中1.39万所,在校生938万人。
职前高中段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生占职前高中段学生总人数的54.55%。
如果加上成人高中教育的人数,则高中段接受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为1467.87 万人,占全国高中段教育的在校生总人数2445.5万人的60.0 2%。
80年代开始起步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一大批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正在进行高职实验,一批中专也开办了高职班。
1998年,全国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达432所。
高职对口招收中职校毕业生,不仅有助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而且为高等教育如何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提供了宝贵的探索。
职业教育也冲开了各级职业学校的围墙,尝试着与普通教育相融合。
如初中的“3+1”、初二分流的“2+ 2”,一些普通初中和高中开设的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职业知识技能课等,推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扩大和发展,强化了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上,已经打破了由政府单一办学的格局,民办职业学校有了很大发展。
1999 年上半年,中国已有1400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
各种形式的民办短期职业培训机构也在迅速发展。
1996 年4 月10 日国家教委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提出:“九五”期间,“职业教育以初中后为重点,实行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三级分流。
高中阶段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275万人左右,比1995年增加335.7万人,年递增率6.3%。
全国各类高中阶段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
”到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2100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重继续维持在60%左右。
高等教育,“在层次结构上,重点发展高等专科层次教育,特别是面向广大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城镇第三产业的高等专科教育和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九五”期间,各类专科教育在校生的总量要达到450万人左右。
“进一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以现有高校学校为基础,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岗位适应性,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用这个文件考量1995年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应当说基本上得到实现。
文件提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
在“九五”期间这级学校在校生发展的年递增率要达到6.3%;1995年,高中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为939.3万人,按年递增率6.3%, 1996年在校生应为998.47万人,实际上1996年在校生为1010.35万人。
按《发展规划》,1997年在校生应在1996 年计划达到的人数上再增加6.3%,为1061.37万人,实际上199 7年在校生为1089.51 万人,不但超过了《发展规划》提出的年递增率6.3%的指标,也超过了实际发展人数的 6.3%的指标。
1998年实际在校生人数虽然没有达到6.3%的年递增率,但仍然比1997年实际在校生人数增加了 36.49万人,增长率为3.35%。
职业初中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也在稳步增长。
但是,按照《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00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比例达到60%左右,“九五”头三年的形势并不乐观。
1996年、1997年和1998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比例分别是56.8 %、56.31%、53.12%和56.27%、56.17%、54.55 %。
比例数呈下降趋势,而且比1995年招生数和在校生数比例的57.4%和56.8%下滑了0.6、1.09、4.28和0. 53、0.63、2.25个百分点。
据中国教育部《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字,1998年普通高中招生359.55万人,比上年增加36.94万人;在校生938万人,比上年增加87.93万人,已经超过《发展规划》提出的 2000年的指标。
而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407.37万人,比上年减少8.48万人;在校生人数仅为《发展规划》提出的2000年指标的88.7%,尚缺少149万人左右。
表面上看,1995年以来,中国出现了“普高热”。
由于学生及其家长对求学于普通高中的热情提高,致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在中等教育结构的比例上徘徊不前,一些职教界人士产生了危机感。
有些学者甚至撰文认为在本世纪末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60%指标很难实现。
有的同志提出加强政府的行政干预,硬性规定职普招生的比例指标,以扭转职普比例结构职教下滑的趋势。
其实,“普高热”并没有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的增长。
前文已经提到,近几年,中国中等职教在校生人数均有所增长。
只不过,普通高中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中等职教,使职普比例结构有所回落。
原本一些不景气的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一些职高和技校更加举步维艰。
社会对普高的热情不可能是无时限、无止境的上升。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时期。
普高的发展要受高校发展的影响,更要接受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制约。
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社会就业机会有30%是交给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其余70%是由受中等教育的人来承担。
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就业机会绝大部分要由受过中等教育以下的人来承担。
既使中国到了2010年,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占社会入学年龄人口的15%,仍然要有85%的青年人不能升入高等学校,需要通过职业培训进入社会劳动岗位。
这种就业形势将维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对此,早在1996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8 条中就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局《关于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见》明确规定:从1999年起,在全国城镇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
从事一般职业(工种)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从事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行业有特殊规定职业(工种)的,在取得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也应接受必要的职业培训,有些职业必须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可办理开业手续。
对于在城镇中准备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下岗职工,视文化基础和所选就业岗位的要求,培训1至3年。
在这种社会就业制度与形势的制约下,“普高热”不可能升温过高。
1999年8 月,教育部为改变高中阶段教育事业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状况,为缓解初中升学压力,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增长,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要处理好5个关系,其中第 5点就是“要处理好普通高中的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
要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可以预料,今后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积极发展,普高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会超过《发展规划》规定的年递增率,但决不会成为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干扰因素。
影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在普高发展之外。
普高和职高的发展,不是对立的,不是此长彼消的。
在中国非义务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教育资源是大量的,教育任务是繁重的,可招收的学生人数永远多于实际超收的名额。
那么,近几年制约中国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职教经费投入不足。
职业高中的经费短缺尤为严重。
具体表现为生均预算内经费增幅不高,许多学校缺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必备设施和设备,缺少资金去进行必要的职业实习,教师缺少进修提高的资金,办学条件仍然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布局、专业布局不合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大。
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的部门分割、行业分割,以及部门、行业与地方间的分割;中等职业学校的职高、技校、中专之间专业重复,资源不能融通、共享;农村职业中学办学方向出现偏差,农村职业教育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需要有所脱轨;少数民族聚集的省区中等职教发展的模式不够清晰,缺乏特色,发展的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