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策略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目标、内容以及策略
学术委员会刘红艳一、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目标比较、分析
通过对以上各学段习作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可归纳出各学段教学主要内容和侧重点
二、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具体策略
鉴于以上的分析,建议各个学段的习作教学既要重系统、兼顾全面,又要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根据各学段的教学侧重点,建议采用以下具体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

1.第一学段习作教学重点以及策略
第一学段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

如何才能“乐于写”?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话题激趣,这是“乐于写”的源泉;词句训练,这是“乐于写”的助力;欣赏鼓励,是“乐于写”的动力。

(1)话题激趣。

习作话题一般来源于自然、生活和阅读三个方面。

低年段的学生好动、充满好奇心、主要通过感性、形象的方式认知周围事物,所以在选择习作话题上,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尽可能是他们所亲身体验的事物,尽可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体验中进行写话训练。

比如描写景物,就可以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捡落叶、看花朵、
摸石头、淌小河,触摸树叶的纹理、观察花瓣的色泽、感受溪水的清冽……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才会有话可写,写出来的东西才能形象、生动。

再比如描写人物,就要以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人为话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要善于运用绘本阅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对绘本的理解和二次创作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以绘本阅读为主,二年级的孩子可以创作绘本,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满足表达欲望,驱动习作内需。

(2)词句训练。

主要训练学生能够写好一句或几句话。

词语、句式这是所有习作教学必须打好的基础。

尤其是一年级,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写好一句话”的训练。

最简单的二素句训练(谁、干什么)。

比如“我们在玩耍”,其中的二要素是“谁”、“干什么”。

再比如“我们是好朋友”,二要素就是“谁”、“是什么”。

要通过不断的口头、书面练习强化二素句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写好一句完整的话。

三素句的训练(谁、在哪里、干什么)。

比如“小猫在屋里睡大觉”。

四素句的训练(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比如“星期天我们去植物园春游”等。

(3)欣赏鼓励。

要让学生乐于写,一方面来自于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性评价不能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
级活动来加强对学生写话的训练。

多方欣赏和评价。

多维度评价和多角色评价结合。

多维度评价,可以从习作内容、习作情感、习作态度、习作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多角色评价,可以从学生、教师、家长等多角度进行评价。

班级活动。

成立班级文学社团,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举办故事大王比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周末安排亲子活动,让学生出去体验生活;开发“作业超市”,让学生在写话、阅读的超市中自由选择“作业商品”;鼓励学生阅读,让每天坚持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第二学段习作教学重点以及策略
第二学段的习作重点一个是学会观察,一个是清楚表达,还有一个是抓重点,突出亮点。

(1)学会观察。

首先是学会观察的方法,树立有序观察的意识,引导学生遵循一定的时间、空间、事件发展的顺序。

其次注重观察能力的梯度训练,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何进行观察能力的梯度训练?建议以“观察”为主要训练点,对教材的单元习作打乱、重组,成为一套新的习作体系,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服务。

如鄂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三篇习作,分别是《好吃的水果》,《观察日记》,《一次特别的活动》。

这三篇习作可以在“观察”这一训练点的基础上统一为一个系列,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集中、强化训练。

《好吃的水果》属于静物观察,可以最先训练;《观察日记》需要全程观察,而且是动态的,观察的难度加大,可以紧随其后;《一次特别的活动》要求多角度、多方面的动静结合的观察,难度更大,
应该放在最后训练。

这种以提炼习作训练点为基础,对教材进行重组的做法,是对国家教材的二次开发,值得提倡。

(2)抓重点,显亮点。

此年段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领悟围绕习作主题,抓重要信息,做重点表达。

比如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习作,就可以以“写人”为主线,把其中的《我自己》、《我的好朋友》、《我尊敬的人》三篇习作排序组合,成一个训练系列。

《我自己》的训练重点在于描写人物外貌和自己的个性特点;《我的好朋友》的难度有所偏大,训练的重点在于描绘具体事例,在事例中凸显人物特点;《我尊敬的人》不仅要求有具体的事例,还要在事例中突出“我”的内心感受、体验等,即心理描写。

三篇习作,由易到难,根据习作主题的需要,各有训练的侧重点,都统一于“写人”这条主线上。

(3)清楚表达。

要达到此目标,可以采用“分解目标,化整为零”的方法,即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通过对这些小目标的学习、掌握,逐步达成大目标,实现清楚表达。

比如“人物描写”可以分解为表情、动作、对话、心理等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有可以往下再细分:人物各种表情中的代表性表情;关键性动作可以分解成几个小动作,这几个小动作要都能最终指向人物性格;人物对话中的语调、神态、提示语的作用……都可以进行一一分解,分步指导学生从各个细小的方面去描写人物,不断强化,就能实现重点表达、清楚表达。

(4)中年段的习作教学还要有“联系生活,聚零成整”的智慧,要能把其他学科、课外生活、学校活动和习作课堂进行整合、归纳,
实现习作教学的最大化效益。

比如要写一种小动物,老师可以把科学课中小动物观察日记、家庭生活中的小宠物、阅读书籍中的小动物等全面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动物描写系列。

再比如把班会活动、学校活动、亲子活动以及课堂活动充分结合起来,也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记一次活动”的习作训练系列。

3.第三学段习作教学重点以及策略
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主要达标项目一是内容具体,二是感情真实,三是谋篇布局。

(1)谋篇布局。

中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段落意识,所以高年段在谋篇布局的教学上应该重点放在段落之间的起承转合,主题段落和次要段落之间的详略布局等方面,是一种基于对习作题目、习作重点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整体布局。

因此,教师应该在素材的选择、行文结构、描写策略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在需要重点描写处学生能“泼墨如水”,需要一笔代过时又能“惜墨如金”,如庖丁解牛,游刃于牛骨之间,运用自如。

(2)内容具体。

要达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解决细节描写是否“细”的问题。

首先习作的题目或选材都应该“细”,即“小而精”,切入角度要小,这样便于深挖掘、细描绘。

其次,指导学生的语言描写要“细”,表情、动作、事件、环境等需要大手笔“泼墨”时,都应该入骨入里,不厌其详。

在如何指导细节描写上,还有一些可行的做法。

一是借助教材范本进行针对性教学。

比如鄂教版六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是《祝
你生日快乐》,可以从中提炼出“通过事例表现人物”、“心理细节描写”、“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等习作训练点,这些训练点又与本册教材中的单元习作《我眼中的同学》相呼应。

这样一来,教材范文、习作训练点、和习作篇目就实现了统一,把教材的示范性作用发挥到最大效益。

二是课堂小练笔。

这是另一种利用教材示范性特征进行的习作教学。

课堂练笔要及时、灵活、短小,可以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片段的练习。

练习的策略很多,比如仿写,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就可以让学生在仿写中领悟排比和比喻的手法;
再比如补白,教材范本中的很多省略号,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补充;再比如改编,许多意境俱佳的古诗都可以拿来改编成优美的散文;还比如续写,许多情节生动的童话、寓言都可以进行二次创作。

总之,课堂练笔的内容和形式都要灵活机变,采用何种形式,达到什么要求,都是源于教材范本自身固有特点。

另外,练笔的次数也很关键,一个星期至少是两篇,字数几十、几百可以不限,一定要在课堂上练,课堂上现场评价,不一定要兼顾到每个学生,能达到整体性评价,点评优秀片段,治疗“典型症状”
的目的即可。

(3)感情真实。

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在世界,一个是内在世界,内在世界的独特可以让外在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所以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激活学生的内在心灵。

要激活学生的内在世界,首先要给他们充分的捕捉、表达内
心世界的时间,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认真倾听。

教师还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思维方式、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才能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三、针对小学习作教学的整体建议
1.自由表达很重要。

习作要求尽量少提,不为学生设置太多的条框。

建议教师通过具体的习作评价(口头、书面等)潜移默化地灌输习作要求,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灌输习作要求于无形,一举两得。

2.习作意识要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

阅读教学不是单纯为了理解,要把理解和习作当作课堂教学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要把每一篇教材范文都当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只有时刻怀揣这样的意识,习作教学才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3.激发学生习作内驱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学生从对习作前期的各项活动感兴趣,到对用语言文字进行习作本身感兴趣,这两者之间其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为什么这样说呢?常见的情况是学生对参加学校的某项活动很感兴趣,可是一旦要这项活动见诸于笔端顿时就如泄了气的皮球。

可见,教师真正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激发学生对习作本身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游戏中找到持久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习作的根本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