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遗传致死现象大二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遗传致死现象
大二轮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题组一隐性致死和显性致死隐性致死是指隐性基因在纯合情况下具有致死效应,显性致死是指显性基因具有致死效应,它包括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
若为显性纯合致死,则显性性状一定为杂合子,显性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显∶隐=2∶1。
1.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
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
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
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
A.1∶1 B.1∶2 C.2∶1 D.3∶1
2.桃树的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
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1)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2)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②如果子代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题组二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
根据在生物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时期所发生的致死效应,致死现象可以分为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
配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合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
3.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
A.1∶1∶1 B.4∶4∶1 C.2∶3∶1 D.1∶2∶1
4.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
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
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题组三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
根据致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可以把致死现象分为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
5.人类高胆固醇血症由一对等位基因H和h控制,其中HH个体为正常人;Hh个体血液胆固醇含量偏高,为正常人的2倍;hh个体血液胆固醇含量高,为正常人的5倍,一般幼年时即死亡。
在人群中,每500人中有一个Hh个体。
一对夫妇曾生育过一个血液胆固醇含量高的孩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可能的表现型有2种 B.该夫妇再生一个血液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1/4
C.在现有人群中,Hh的基因型频率为1/500 D.预测在人群中,h的基因频率将会逐渐降低
6.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
X N X N、X n X n、 X N Y、X n Y等均视为纯合子)。
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
1
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请回答:
(1)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2)若F
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1
代雌蝇基因型
为__________。
(3)若F
1
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_。
题组四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缺失致死
从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上分析,致死现象可分为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缺失致死。
7.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做缺失(正常用A+表示,缺失用A-表示),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同源区同时缺失的个体叫做缺失纯合子,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缺失杂合子可育,缺失纯合子具有完全致死效应。
某遗传研究小组对皖南地区一种
家鼠做了实验,让无尾雌家鼠和有尾雄家鼠多次杂交,统计所有F
1
代,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XY同源区)( )
表现型有尾无尾
F
1
数量(只)雄家鼠500雌家鼠4846
A.仅从一代杂交结果中还不能判断发生缺失的染色体类型
B.题中某个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与尾的有无相关的基因会随之丢失C.亲本与尾有关的基因型组合是:XA+XA-×XA+Y
D.让F
1代雌雄家鼠自由交配,F
2
成年家鼠中有尾∶无尾=6∶1
8.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状眼雌果蝇CIB品系X B X 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e,且该基因与棒状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如图所示。
e在纯合(X B X B、X B Y)时能使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控制正常眼的基因用b表示。
为检测经X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实验步骤:
(1)将雄果蝇A与CIB系果蝇交配,得F
1,F
1
的性别及眼型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在F
1
中选取大量棒状眼雌果蝇,与多个正常眼且细胞未发生致死突变的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
得到的F
2
的雌雄数量比。
预期结果和结论:
如果F
2
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诱变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
发生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如果F
2
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诱变雄果蝇A
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考点过关练
1.(2014·海南,2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2.人类“软骨发育不全”的致病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的显性基因D上,且致病基因纯合的个体在胎儿期死亡;人类“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E、e)控制。
下图是一个家
系图(Ⅱ
5和Ⅱ
6
是双胞胎姐弟)。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A.“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致病基因是E B.Ⅱ
5
可能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DX E、DX e、dX E、dX e
C.Ⅲ
9的致病基因来自第Ⅰ代的2号个体 D.Ⅱ
8
是Ⅱ
7
的姐姐,据图推测Ⅱ
8
是杂合子的概
率是5/6
3.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
杂合子),F
1
中( )
A.白眼雄果蝇占1/2 B.红眼雌果蝇占1/4
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4.(2014·上海,27)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
下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某科研小组利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 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让F
1
中的棒眼长翅雄果蝇与圆眼残翅雌果蝇交配,子代中出现棒眼雌果蝇的概率为2/3
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
6.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着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高产有茸毛玉米
自交产生F
1,则F
1
的成熟植株中( )
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为3∶1 B.有9种基因型
C.高产抗病类型占1/4 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
7.假设某隐性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
根据隐性纯合子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
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1)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果预测:
Ⅰ.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Ⅱ.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Ⅲ.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