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
人教版新版三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
![人教版新版三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24b402526bd97f192379e902.png)
人教版新版三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周次必背古诗备注1 《咏风》唐虞世南2 《惊雪》唐陆畅3 《咏月》唐李建枢4 《登科后》唐孟郊5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6 《凉州词》唐王之涣7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8 《登乐游原》唐李商隐9 《出塞》唐王昌龄10 《雨后池上》宋刘攽11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12 《山中留客》唐张旭13 《春晚》宋左纬14 《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15 《乌衣巷》唐刘禹锡16 《城南》宋曾巩17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18 《竹枝词》唐刘禹锡19 《枫桥夜泊》唐张继20 《爱莲说》宋周敦颐咏风唐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译文】长袖轻飘.大家起舞蹁跹.共歌一曲.歌声绕梁.经久不息.风吹动树枝.影子随之摇动.和风将花香吹送到远方.惊雪唐陆畅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译文】北风怎么刮得这么猛烈呀.屋前面的院子如同月光照射.天上的仙人难道这么灵巧.竟然能够把水剪成花.然后散向人间.弄得满天花飞.咏月唐李建枢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译文】昨天的圆月不是今天的圆月.真怀疑这再圆的月亮是否依旧美丽. 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能再圆.可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属于青春年少的光阴又能有多少呢?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wò chuò)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译文】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译文】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出塞(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雨后池上宋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yíng).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译文】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山行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译文】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春晚宋左纬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译文】池水边杨柳轻飞.柳树旁人家关着门.池岸边野花禁不住蝴蝶身重片片飞落.小燕贴着宁静的池水点动粼粼波纹.一景一景指与朋友欣赏.方如梦醒明白同行赏春的老友少了.岁月无情.时光流逝.今年春天又结束.独身倚杖面对落日余晖.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译文】男子汉大丈夫难道还能不带武器.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译文】朱雀桥边长满了丛丛野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渐渐地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飞进平常百姓人家.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译文】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竹枝词(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48563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8.png)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同步阅读拔尖)三年级语文上册各类阅读真题名师解析连载五(含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等)
![(同步阅读拔尖)三年级语文上册各类阅读真题名师解析连载五(含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等)](https://img.taocdn.com/s3/m/0bd3b8e777232f60dccca175.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各类阅读真题名师解析系列连载第五讲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前言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养成的关键,各种类型的考试中阅读所占的分量最大,失分也最多。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
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重点培养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新教材更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内容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
考查题型主要是“非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除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梳理解题思路,并对照答案对失分点进行反思,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
所以,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应乡多做有价值的阅读题,并学会通过做阅读题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属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期,这一阶段的阅读习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资料时慎之又慎。
本系列连载将陆续选取全国知名小学的期中、期末测试题和各种能力竞赛题中的阅读真题进行解析。
这些阅读真题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文章难易程度和题目设置上更符合年级训练要求,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有效资料。
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做阅读真题,定能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时间控制能力,以及对阅读试题类型更好的把控能力。
学生要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只有“到真题中去”,因为真题经过了一线教学的检验,学生可以通过做真题检验、改正、巩固、提高所学,通过真题来纠错提高。
通过做阅读真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年级训练的目标,于无形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真诚地希望我们这套阅读真题系列连载能为同学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能成为提升同学们阅读能力的好帮手!一.本讲专题: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一)《我爱菊花》节选(江苏南通)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花,有米兰,有玫瑰,还有太阳花……每年春夏间,它们争芳吐艳,惹人喜爱。
然而,我最喜欢的是迎霜怒放的菊花。
知否 知否 声在情深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知否 知否 声在情深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67b06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0.png)
知否知否声在情深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认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但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题目中的“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所见”呢?(所看到的)。
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2、这首诗的是谁?你了解他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秋天,离开家乡)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师带读古诗。
诗人在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2.学生报告。
(老师在黑板上随意写:见:叶舞推广织灯亮听:沙沙,冷声)3、生提出不懂之处,师生帮助解决。
(教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语)4、学习生字(促、深)(1)“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师读一读。
“深”,翘舌音,请读一读。
(2)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自由讲自己的识字方法。
)把刚才学到的两个生字“书空”写写。
(3)生字组词,说话。
将生字放进古诗里,看看你们能否把古诗读好。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四、品读赏析,领悟诗意1、赏析第一二行诗(1)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请大家想想,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想起什么呢?(2)带着乡愁读这两首诗。
三年级上册古诗(打印版)
![三年级上册古诗(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a7e491a8956bec0875e337.png)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文解释】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词语解释】言:说。
处:去处。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路人想问路,小儿向路人招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⑵,路上行人欲断魂⑶。
借问酒家何处有⑷?牧童遥指杏花村⑸。
【诗文解释】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文解释】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文解释】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文解释】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文解释】白天出去耕田,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的女的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儿童虽不知道却也跟着一同耕耘,傍晚在桑树下学种瓜。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文解释】清晨刚下阵雨,渭城大道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4e852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e.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用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激发学习古诗兴趣。
教学过程:一、对话激趣,导入古诗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
师:为什么总是想家?生:在别人家里不方便、不习惯。
自己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还有我喜欢的小伙伴,玩游戏,说说笑笑,那才开心呢!师:刚才,他说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过吗?生(齐答):有过。
师:好。
这就叫:作客的心情。
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夜书所见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怎么想念家乡和亲人。
先齐读题目。
生:(读题目)。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师:“书”字有这个意思。
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生2:写!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生2:看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看见的那些情况。
师:很好。
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
再齐读一遍题目。
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生:写!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
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师: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诗歌就知道了。
(出示自主学习提纲)打开书自由默读,注意有拼音的字。
生:(默读)。
师:(出示生字卡:萧(xiāo)萧梧(wú)叶促(cù)织)谁来拼拼音?生:(拼音,师相机正音,全班跟着拼音)。
师:这首古诗有两个字(板书)“促、深”要特别注意写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叶绍翁《夜书所见》优秀教案(附板书)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叶绍翁《夜书所见》优秀教案(附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c0b8fe16cf84b9d528ea7af8.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叶绍翁《夜书所见》优秀教案(附板书)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杜牧的关于秋天的诗,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全班背诵杜牧的《山行》(注意“行”的读音)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请同学们打开书。
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新授(一)了解作者及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查有关叶绍翁的资料,谁能把你查到的资料跟大叫说一下?3.解诗题提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夜书所见”是指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正音。
(教师相机教授多音字“挑”。
)3.全班齐读。
(三)再读古诗1.请同学们快速的读古诗,用笔把诗中描写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画下来。
2.指名回答,板书。
梧叶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3.将诗中意象进行归纳。
4.理解“注释”a.同学们仔细看古诗,除了文字,你还看到什么?诗中的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中的①②③④是相对应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b.学生利用注释解释诗中词语。
(四)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人感情1.全班朗读第一句古诗“萧萧”指风声,“梧叶”是梧桐树的树叶。
萧萧的秋风把梧桐树的树叶吹落了,给人送来了一种寒冷的感觉。
2.全班朗读第二句古诗a.这里的“客”指的是谁?b.为什么诗人要成自己是“客”?(远离他乡,孤身在外,就像在他乡作客一样)江上的秋风让叶绍翁觉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ce4b0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8.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学教案《舟夜书所见》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萤”、“微”、“簇”。
2、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读出情感,熟读成诵。
3、结合画面和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描绘透过诗句看到的美丽夜景。
4、象诗人一样发现生活中细小的美,能大方地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读出情感,说出体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查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
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
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
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2、师:昕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师: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呢?师:对,夜晚诗人坐在船上写下了美景。
来,一起读读诗题!3、齐读课题。
师:诗人看到的怎样的夜景呢?让我为大家吟一吟(音乐)二、读准读顺,读出韵律师:好多同学都已跃跃欲试,请打开书60页,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
(生自读)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 同位互读)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
(指一生读诗)师:强调“萤”是后鼻音,“簇”是平舌音,“微”字读得轻而准!大家一起来读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古诗,不但一丝不苟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师:谁来点评他的朗读!你的朗读让大家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师: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生:(齐读诗歌)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画面、读出来情绪来。
三、营造氛围,体验静之美师: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迷人的夜色中,诗人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河上的美景,你一定能看到一番特别的景致。
精选-三年级 《舟夜书所见》教学实录-word文档
![精选-三年级 《舟夜书所见》教学实录-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3f4aaae8762caaedd33d4a0.png)
三年级《舟夜书所见》教学实录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真高兴我们又一起学习了,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句话,想听吗?那就是“文章不是无情物”,(老师边说边板书,板书完毕,师深情地、略带沉思地吟诵着这一句话,以激发学生对这个语句产生美感,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浓郁的诗意氛围!)师: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生1:老师,我知道,这句话就是说每篇文章都是包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
生2:老师,我是这样理解的,“文章不是无情物”就是说文章一定是有感情的,如果说文章没有感情,它就不是文章,或者说它不是一篇好文章。
师:真不错,说得真棒。
一篇文章里面不包含着某种思想感情,它就不是一篇真正意思上的文章了,这样的文章是不会打动人的,不会有人看的,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已经学过的文章中举个例子来说明呢?生1:《荷花》一文所展现的就是一种生命的激情。
生2:《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表达的是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生3:《火烧云》一文表现的是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那你们知道这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是怎么来的吗?生1:老师,我认为是作者把他平时所看到的东西写了下来。
生2:老师,同学们,我很赞成刚才李铮同学的观点,但是我觉得作者不仅是把平时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还会把做过的事情写下来,就像我们平时写日记一样。
师:对,文章就是作者在生活中对自己所经历过的事物有所感悟,然后饱含深情地把它写下来的,因此,老师现在继续送你们一句话了,来,老师边板书,同学们边猜这句话的内容好吗?(老师板书:“文章源自生活来”,“生活来”三个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出来。
)二、创设情境,走入生活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随老师一起走进生活吧。
(课件展示美丽的夜景图:被乌云遮住的月亮,平静的河面上浮着一只点着渔灯的船。
微风吹过,河面波光粼粼,有如无数颗星星在闪烁。
)生:哇——好美呀!好漂亮呀!生:(齐诵: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2
![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2](https://img.taocdn.com/s3/m/8df4c23b83d049649a6658a6.png)
[单选]患者男性,78岁、卧以头高足低位,此时导致压疮发生的力学因素主要是A.水平压力B.垂直压力C.摩擦力D.剪切力E.阻力 [单选,A1型题]知母的药理作用是()A.抗过敏B.镇痛C.升高血糖D.降血糖E.增强免疫 [单选]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利润以前4项成本因素为基础,控制在()%以下。A、1B、2C、3D、5 [单选]有关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有记忆障碍和全面的智能减退B.是老年期痴呆中最主要疾病之一C.早期可出现人格改变D.早期可出现幻觉妄想E.早期表现为多疑 [单选]甲与乙签订了一份加工承揽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但仲裁条款没有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后因双方在履行合同中发生争议,甲向合同履行地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乙如申请法院认定仲裁协议无效,应向哪个法院申请?()A.北京市基层人民法院B.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C.甲所 [单选]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采用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是()。A.收付实现制B.实地盘存制C.永续盘存制D.权责发生制 [单选,A1型题]急性肾衰少尿或无尿期最危险的是()A.水中毒B.血钠、血钙降低C.高血钾D.代谢性酸中毒E.高血压 [多选]人体研究护理伦理的考虑重点有()。A.知情同意原则B.隐私保密原则C.避免伤害原则D.以人为本原则E.公平原则 [单选,A型题]关于剂型的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胶剂为液体剂型B、软膏剂为半固体剂型B.C、栓剂为半固体剂型D、气雾剂为气体分散型C.E、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为经呼吸道给药剂型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问月经史时以下哪项最重要()A.期、量、色、味B.量、色、质、味C.期、量、色、质D.伴随症状E.初潮或绝经年龄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口咽部检查时不应()A.受检者端坐,放松,自然张口B.用压舌板轻压舌前1/3处,观察口咽粘膜C.咽部触诊可以了解咽后、咽旁肿块的性质D.咽部反射过度敏感者,可喷1%丁卡因E.咽部检查需观察软腭的活动 [单选,A1型题]具有严格季节性的证候是()。A.风淫证B.寒淫证C.湿淫证D.暑淫证E.火热证 [单选,A1型题]按照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的规定,药品的最小销售单元系指直接供上市药品的()A.外包装B.内包装C.大包装D.小包装E.所有包装 [单选]当挖方路基上边坡发生的滑坡不大时,为达到路基边坡稳定可进行处理,以下不能采用的方法是()。A.刷方(台阶)减重B.打桩C.修建挡土墙D.强夯 [单选,A1型题]《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内容不涵盖以下哪一点()A.为病家保密B.强调医生的品德修养C.尊重同道D.要有好的仪表和作用E.为病家谋利益 [填空题]电梯轿厢运行至上端站,碰下上强迫减速开关,则电梯(). [单选]下列情况易因使用抗生素而诱发呼吸肌麻痹,不包括()A.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蓄积B.全麻与筒箭毒碱和琥珀胆碱等肌松药合用C.静脉内、腹腔内和胸腔内用药D.血钙增高E.重症肌无力病患者 [单选]以下关于冠状动脉动脉瘤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扩张部位的直径超过病变近侧和远侧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血管直径平均值1倍B.扩张部位的直径超过病变近侧和远侧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血管直径平均值1.5倍C.扩张部位的直径超过病变近侧和远侧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血管直径平均值2倍D.扩张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关于LDH叙述错误的是().A.红细胞中LDH含量比血清高100倍B.测定LDH的样本应贮存在4℃C.在AMI时升高较CKMB晚D.有五种同工酶E.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单选]设L为|x|+|y|=1正向一周,则(-ydx+xdy)/(|x|+|y|)的值为:()A.2B.1C.0D.4 [问答题,计算题]已知某飞机执行航班任务,起飞机场标高为860m,当日机场场压为718.8mmhg,查气压表知道,机场标高为900m时,标准场压为682.50mmhg;机场标高为990m时,标准场压为675.13mmhg,该飞机机型规定,当场压高于(或低于)标准场压10mmhg时,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可以增加( [单选]代表面部生长发育方向的是()A.Y轴角B.MP-FH角C.L-MP角D.ANB角E.鼻唇角 [单选]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在下列哪项容量以上时宜设专用蓄电池室()?A.50AhB.100AhC.150AhD.200Ah [单选]关于小肠的解剖,不正确的是A.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B.空肠一般位于左上腹C.回肠黏膜皱襞明显,数量多D.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界限E.空肠续于十二指肠 [单选]口岸检查、检验单位的人员需要登船执行公务的,应当:()A、出示证件表明身份B、穿着制服C、穿着制服并出示证件D、出示单位介绍信 [单选]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和感觉等功能。A.呼吸B.消化C.分泌D.排泄 [单选]20℃时,某物质在50g水中溶解20克时,达到饱和,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g。A、20B、50C、40D、70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当归芍药散方中没有()。A.泽泻B.白术C.生地D.茯苓E.川芎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心理测量工具好坏的最基本标志是()A.常模B.信度和效度C.代表性D.标准化E.以上都不是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疾病可于Graves病伴发的是().A.1型糖尿病B.慢性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重症肌无力E.以上都是 [单选]"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以社员集股办法筹集资金,股金()。A.参与分红B.参与税前分红C.参与税后分红D.不参与分红 [填空题]泵壳一般设计为(),使得在最高效率点附近较宽的范围内保持较小的磨损量。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母亲正常分娩后何时喂哺自己的婴儿()A.产后立即B.产后2hC.产后4hD.产后6hE.产后8h [名词解释]初始铅 [问答题,简答题]什么是花卉生产? [单选]0.2550m的有效数字是()位。A.3B.4C.5D.6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人体的基本组织不包括()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组织D.神经组织E.脂肪组织 [判断题]海绵动物主要生活于海水中,全部营漂浮生活。()A.正确B.错误 [单选]50人的团体旅客,按照对团体旅客优惠办法的规定,应购买()的车票。A、49B、48C、47D、46 [单选,A1型题]属于单次发情动物的是()A.马B.绵羊C.牛D.猪E.犬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28cb589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2.png)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1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
(王安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老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说苑·政理》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2春江花月夜花市相约仿伯渠,江楼独隐似若虚。
灯火阑珊人如织,玉盘空缺花若疏。
不知碧江月独逝,却有重霄雾层布。
岁岁明春空折枝,年年今夕有驻舟。
舷旁人笑复欢歌,波里鱼跃另媚舞。
琵琶声却觞始隔,柳君词罢鸪渐语。
滟滟花流雁影去,密密云开月光注。
玉盘不复月见钩,清辉空流酒入壶。
江月此夜客聚宿,春花明日独登楼。
应是好景不空留,却须美酒樽底无。
皎皎钩月人已寐,皓皓山雪青渐出。
轻风衔春入梦来,冰露湿襟离魂游。
九窍飘飘月宫至,一仙飖飖玉兔住。
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1
![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1](https://img.taocdn.com/s3/m/a01fcb581711cc7931b7162f.png)
注释:
所见:所看到的景物。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风簇浪:微风泛起的 层层波浪。
春雨垂钓图
(想象诗意)
; / 招投标 ;
来之后,让陈三六壹众结合了诸多宝物炼制出来の空间戒指,是如今宝物放置地点丶这神戒不同以往の空间戒指,只能戴着身上,此物滴血之后,还可以融于血肉之中,让声无处寻找,不担心在战斗之中毁坏而痛心疾首丶根汉挖矿の时间极久,知道大半日之后,有声开始离去,根汉才跟着离开, 背篓之中の系灵石数量已经达到了要求丶第四千六百七十二部分试验全本丶,最快更新绝世邪神最新部分节!在落落洞府之中,根汉将挖出来の系灵石交给落落,让其去每日任务,而根汉则是借用了落落の修炼密室丶在密室之中,根汉盘膝做下,鼻尖还能闻到有丝丝缕缕极淡の女子体香,想 来落落是经常在此苦修丶没有犹豫,根汉在神戒之中拿出壹枚晶莹の系灵石,根汉紧握系灵石,开始试验起来,看看自己自己为何能吸收其中の系灵气丶足足过去大半天时间,根汉终于知道自己为何能吸收其中の系灵气,根本原因就是根汉の元灵丶若是将元灵比作壹道引子,那修系者の普 通元灵就是牵引并吸收元灵气の关键丶而半系の元灵早已升级,化为系灵,自然能牵引吸收系灵气,而根汉の不灭元灵似乎更加特殊,也能牵引系灵气并将之吸收丶此外根汉也了解了系灵气の特点,说白了就是壹种比元灵气更加高阶の能量,但其特性终究是离不开元灵气の特点丶所以根汉 此时并非是半系,不能将系灵气存储在体内,提前拥有半系之力の奢望也就宣告破灭丶不过这也不是证明根汉の就不能用系灵气,因为根汉の元灵还未蜕变,不能炼化留住系灵气丶但却可以将之化解为元灵气,让根汉の元灵吸收炼化,进而修为大涨,直至根汉の元灵饱满,达到半系の瓶颈丶 届时只需要根汉极境壹跃便可完全炼化系灵气,届时根汉便是半系根汉!不过这只是根汉の目前の想法,具体是否如此,根汉没有半系可以询问自然就不得而知丶即便正是如此,也绝不
三年级古诗28首(带拼音)
![三年级古诗28首(带拼音)](https://img.taocdn.com/s3/m/d41bde4a240c844768eaee1d.png)
三年级古诗28首(带拼音) 1寻隐者不遇【唐】贾岛2小儿垂钓【唐】胡令能3清明【唐】杜牧4元日【宋】王安石5鹿柴【唐】王维6江上渔者【宋】范仲淹7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二首)8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9村居【清】高鼎10悯农(其一)【唐】李绅11池上【唐】白居易12绝句【唐】杜甫13兰溪棹歌【唐】戴叔伦14独坐敬亭山【唐】李白15春雪【唐】韩愈16花影【宋】谢枋得17江上【宋】王安石18宿建德江【唐】孟浩然19衢道中【宋】曾畿20秋思【唐】张籍21石头城【唐】刘禹锡22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2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24江畔独步寻花(其一)【唐】杜甫25夜雪【唐】白居易26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27悯农【宋】杨万里28立春偶成【宋】张栻1.寻隐者不遇【唐】贾岛sōng xiàwèn tóngzǐyán shīcǎiyào qùzhǐzàicǐshān zhōngyún shēn bùzhīchù4.元日【宋】王安石yuánrìsòngwángānshí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bào zhúshēng zhōng yīsuìchú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tús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xiǎoér chuídiàotánghúPé蓬头稚子学垂纶ng tó小儿垂钓lìng néngu zhìzǐxuéchuí【唐】胡令能lúncèzuòméitái cǎo yìng shēnLù路人借问遥招手rénjièwèn yáo zhāo shǒu,侧坐莓苔草映身。
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2(新编201912)
![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2(新编201912)](https://img.taocdn.com/s3/m/d36122635f0e7cd1842536e1.png)
小说两处提到“未雨绸缪”,请说说你的理解。 超市老板娘的“未雨绸缪”行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响莲“未雨绸缪”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分)小说两次写到爸爸妈妈的对话,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妈妈,怎样的爸爸??
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③连他那颗心“哗哗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④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忘记我。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畏怯?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敢叫?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
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就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⑥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他笑了,我也衷心愉快地笑了。 我知道鲁迅先生并没有死,而且也永不会死!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
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 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 【注】①选自《世界美文观止》。
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
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f3c807e6bec0975f565e26f.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描写的一首夜景诗,诗人把夜晚河面上由静到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美妙的画面浓缩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
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原文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舟夜书所见: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见的景象。
书,记、写。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萤:萤火虫,比喻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
风簇浪:风吹起了波浪。
簇,聚集,簇拥。
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古诗《所见》解释“所见”的意思。
2、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
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6、学生质疑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舟夜书所见》教学反思《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描写的一首夜景诗,诗人把夜晚河面上由静到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美妙的画面浓缩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
湘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同步专项练习题
![湘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同步专项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fd262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8.png)
湘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舟夜书所见作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景色。
[2]诗中写________把河中水吹起浪,河中的灯光的倒影散作_______。
[3]“舟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对“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人夜晚看见渔灯,把它比作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1.《昼夜书所见》中有一句诗故意夸大了事物,是哪一句?并解释这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解诗意。
1、月黑见渔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孤光一点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微微风簇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散作满河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默写古诗,然后对照课文自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沙白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三年级语文湘教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考题
![三年级语文湘教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2d9453f121dd36a32d82f0.png)
三年级语文湘教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读古诗,填一填。
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__。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____所作。
[2]把诗句补充完整2. 课外阅读。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题目中哪个字是全诗的字眼?_____________________[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
B. 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 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 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3.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折杨柳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 北朝情歌南朝情歌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
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
[1]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课外阅读。
临平泊舟宋黄庚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1)前两句诗中,诗人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在________旁泊舟,只觉得湖光月影映照着________,带给人丝丝的________。
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8篇)
![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11a2e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e.png)
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优秀8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⑴ 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⑴ 交流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夜书所见篇二《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这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很有帮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夜书所见》阅读题目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夜书所见》阅读原文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阅读题目(1)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容。
(3分)(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具体分析。
(4分)《夜书所见》阅读答案1)(3分)诗人发现,不远处的篱笆旁有一盏灯火,原来是孩子在深夜捉蟋蟀(1分),这是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景(1分)。
孩子的天真幸福反衬出了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怀念之情(1分)。
(2)(4分)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
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
三年级-第三单元-古诗两首
![三年级-第三单元-古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6712fb1f4431b90d6c85c712.png)
。
下面请你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看谁
读得正确、流利。
好,现在老师读题目、作者,你们读
诗句,好吗?老师先开始:夜书所见,叶
绍翁,(学生读的录音)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读。
学习古诗的方法:
1、 解释题目 2、了解诗人
3、明白诗意
4、体悟诗情
5、吟诵诗文
题目《夜书所见》的意思就是写下自 己晚上看到的情景。 作者叶绍翁是南宋诗人。他有一首诗 《游园不值》,诗中的后两句:“春色满园 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特别有名。 我们了解了诗人,怎么弄懂诗意呢?
融进去,听老师读一遍,好吗?
谁愿意和老师一样去读一读诗? 自己先练读。 诗我们已经读了很多遍了,你能 背下来吗?现在,同桌互相背一背,
背不下来的可以再读几遍。
谁来试一试?请你背背看!
背的比较流利,再加入一些
感情就更好了。
大家一起背一遍。 好,看来多数同学都能背这
首诗了。
清朝有一位诗人查慎行,写
了一首诗,诗的题目和《夜书所
见》很相似,叫《舟夜书所见》,
请大家读一读。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古诗大意: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在河面闪现。 好象萤火虫,静静的映照着水面。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 渔灯的光亮随着细浪散开,仿佛无数颗星星,在 河面上不断闪烁。
再读诗。
请同学们听一听别的诗句,比如“两 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再比 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你听到这些诗句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很忧 伤?没有。为什么你读《夜书所见》的时 候会有这种感觉?可以再看注释;可以看 插图;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诗中的哪 一句、哪个词向你传递着这种愁绪? 有 的同学已经开始用笔划了,这说明他的感 觉已经有了落脚点。
三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古诗三首_人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同步练习古诗三首_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3df4b8336c1eb91b375d4d.png)
⑵本段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抄下来。
参考答案
1.⑴④;⑵②;⑶③
【解析】
2.略
【解析】
3.略
【解析】
4.略
【解析】
5.西湖风景真的美丽吗? 西湖风景真的美丽吧? 西湖风景是不是真的很美丽啊?
2021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5.1古诗三首练习卷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表示。
⑴舟夜书所见①看书()②读书()③书籍()④写、记()
⑵孤光一点萤①数量少()②孤零零()
⑶散作满河星①分散往下落()②离开()③散开()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⑵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解析】
6.⑴陈安、叶翔、陈娟;马虎、淘气、胆小怕羞。
⑵责任制一实行,同学们非常踊跃,因为每பைடு நூலகம்同学都成了集体的主人翁,每个同学都成了班干部。
【解析】
⑶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3.默写这三首古诗。
4.向你推荐:读一读,背一背。
5.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几种不同形式的问句。
例:他是个劳动模范
他是个劳动模范吗?他是个劳动模范吧?他是不是劳动模范?
西湖风景真美丽。
6.读短文,做练习。
责任制一实行,同学们非常踊跃,因为每个同学都成了集体的主人翁,每个同学都成了班干部。你瞧,从前作业马虎出名的陈安正在细心地擦玻璃窗;因淘气著称的叶翔正小心翼翼地给金鱼换水;胆小怕羞的陈娟正在讲台上整理着老师刚批好的本子……大家都在使劲地干着,暗暗地竞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