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发行地方公债分析论文
政府发行地方公债分析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政府发行地方公债分析论文一、(一)目前制约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体制因素。
1现行投融资体制中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对作为投资主体之一的政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是制约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体制原因之一。
当前,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政府投资存在着投资效益差、重复建设严重、投资质量不高等问题。
很明显,如果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不解决,发行地方债券将会使投融资体制中的政府投资的弊端和问题更加突出。
2中央和地方投资责权划分不尽合理。
地方与中央的事权、财权不对等,地方没有正常的融资渠道。
相关资料显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财权大幅度提高,地方财权大幅度下降,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变化幅度较小:1994~2002年期间,中央财权平均为52%,地方财权平均为48%;中央事权平均为30%,地方事权平均为70%.中央和地方财权不对等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没有建立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等的正规融资体系,这是作为地方政府财权重要表现这一发债权长期得不到落实和解决的主要原因。
3地方政府长期累积的隐性债务和显性债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地方债务压力首先源于日益固化的财政缺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一直承担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补贴全国亏损的责任,再加上庞大的具有刚性特征的办公和人头经费支出,导致地方财政支出负担沉重。
在财政增收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自然较大。
同时,1 / 13为了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换代,推进经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借入内外债务,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债务责任和还本付息压力,地方财政压力凸显。
浅谈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
浅谈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论文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券必要性经济增长制度安排论文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
为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目标,2009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较大规模增加政府公共投资。
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减缓中央财政负担,我国决定在4月份首次公开发行地方政府证券。
一、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现状地方政府债券,是指以地方政府为发行主题的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
地方政府债券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已将近200年的历史,其中美国和日本的地方政府债券无论在发行规模还是发行模式上都最具代表性。
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一直受到抑制。
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现过短暂的地方政府债券,当时许多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为了筹集资金修路建桥。
但到了1993年,这一行为被国务院制止了,而且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原因是地方政府承兑能力差、债务管理能力欠缺。
地方政府债券的禁令一直保持到2009年。
但伴随着经济形式、体制因素的不断变化和地方自制、财政分权改革的深入,学界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讨论越来越多,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呼声越发强烈。
由美国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受到巨大影响,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为了减缓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国家出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2009年首次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可流通记账式债券。
二、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一)、拉动内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2009年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困难的一年。
为扩大内需,2009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较大规模增加政府公共投资。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利弊分析论文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利弊分析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1摘要地方公债是政府公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阶段,应该尝试建立地方公债制度。
本文从理论入手,分析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利弊,最后提出发行地方公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公债财政利弊分析一、地方公债的理论基础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或者其授权机构和代理机构发行的,以政府的信用为担保,向社会筹集资金,并在规定时间按照约定条件偿还本利的凭证。
地方公债所筹集的资金一般用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益性活动。
虽然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不具备发行地方公债的权利,但是随着分税制的逐步完善和地方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大,发行地方债券已经是必然的选择。
因为地方政府更加了解本地区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数量以及居民对公共物品的偏好,由地方政府来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会更有效率。
根据 tiebout(1956)模型,地区居民也可以通过“以脚投票”的方式来刺激地方政府有效地提供合适的公共产品。
①袁静(2001)认为,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将长期项目的建设成本分摊到各个受益期内,能够提高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效率。
②冯兴元和李晓佳(2005)、宋立(2005)认为发行地方政府发债筹资符合公共物品提供的受益原则。
③二、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收益分析(一)发行地方公债有利于缓解财政困境分税制改革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60%—80%,支撑了约60%—70%的财政支出责任,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幅下降,而其承担的支出责任几乎没有变化。
地方财政收支责任不对称,缺口不断扩大。
因此,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举债权并加以严格管理,是缓解当前地方财政困境的有效途径。
(二)发行地方公债有利于我国分税制制度的完善我国已经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配置原则初步建立起分级的财政体系。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摘要】中国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券,具有重要的财政和经济意义。
本文探讨了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和重要性,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进一步讨论了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必要性,以及其发行方式、利用效率和管理措施。
结论部分展望了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前景,提出了发展建议并探讨了政策推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地方公债在财政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中国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方式、利用效率、管理措施、展望、建议、政策推动1. 引言1.1 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中国地方公债的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当时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地方债务危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地方公债的发行不仅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为了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地方公债的需求逐渐增加。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债务风险的逐渐暴露,地方公债的管理和监督成为重要议题。
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背景在于满足地方政府财政需求的也要避免地方债务风险,保障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1.2 中国地方公债的重要性中国地方公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方公债可以帮助地方政府筹措资金,满足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的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公债的发行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涌入地方的重点领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地方公债的发行也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助于防范和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
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和管理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债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金融体系稳健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中国财经领域的热点和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摘要】中国地方公债的发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至关重要,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中国地方公债的定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挑战以及地方公债发行的重要性。
在将对地方公债发行的历史演变、种类与发行方式、监管与管理、效果评估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详细讨论。
结论部分将展望中国地方公债发行的前景,并提出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本文的探索,读者将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地方公债发行的情况,以及如何应对其中的挑战和风险,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发行、监管、管理、评估、问题、挑战、前景展望、监管建议、风险防范对策。
1. 引言1.1 中国地方公债的定义中国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或筹资建设项目而发行的一种债券。
地方公债的类型有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和专项债券等,发行方式包括公开招标、竞价发行或协议发行等。
地方公债的发行主体为地方政府及其下属机构,是地方政府直接债务的一种形式。
地方公债的发行期限、利率等具体条款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地方公债的发行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债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管机构为财政部及其下属机构。
地方公债的发行能够有效解决地方政府的资金困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管理。
1.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挑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举债规模不断扩大,债务规模庞大可能会导致杠杆率过高,增加了偿债风险。
部分地方政府存在违规融资和隐性债务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各种方式绕过监管规定进行融资,导致债务管理不规范,风险难以控制。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就容易出现信用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还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对偿债能力的影响,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论文
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论文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公债有国债和地方公债之分,前者由中央政府发行及支配使用,后者由地方发行和支配使用。
地方公债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成熟的融资工具,也称市政债券,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作为政府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完善财政分税分级体制、加强国有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地方公债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关注。
一、地方公债制度的理论依据分析一政府职能划分理论由政府来组织管理社会再生产、调节控制国民经济运行,自觉依据基本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主动引导制约经济发展,弥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缺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主要特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四种身份,一是社会成员共同政治利益的代表凭借行政管理权力,二是社会管理者凭借社会管理权力,以国家主权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为物质实体,履行政治和社会的职能;三是国有资本所有者生产数据所有者,凭借国有资本所有权生产数据所有权,以政府投资所形成的生产数据或国有资产为物质实体,通过国有资本运营活动,履行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四是宏观经济管理者,凭借宏观经济管理权,以全部自然资源和国有资产为物质实体,履行总体经济调控的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和调节控制市场经济运行的职能是政府职能的必要组成部分。
例如,通过组织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通过国有资本的运营来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实施各种经济政策直接或间接地调节控制经济运行。
地方政府是国家政权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地方政府同样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地区经济宏观调控职能。
例如,调整本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国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着重强调了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而对地方政府的职能并没有清楚界定,特别是没有明确地方政府是否具有地方经济建设职能和地方经济宏观调控职能。
因而,并没有完全对应地划分地方政府的财权。
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必然性和必要性分析
、
不支持 支 持
( A, 0 ) ( 一 , 一)
财政相互独 立 , 而地方公债 由于其融 资的 灵活性 . 经常作为地方政府 的重要财政 收 基础 设施建 设和平 衡地 方财政 收支 的政
表中 A , B , a , b表示在相应 的决策下 , 中央政府所获得 的本级利益 感受 , 其 中 A优于 B, a优于
社会视 野
我 国地 方政 府发 行公 债 必 然性 和 必要 性分 析
■ 石 磊
摘要: 联 系我 国经 济 运 行 状 况 . 利用
债券发行试点 . 地方公债 开始成 为地方政 手段 不 完 善 的情 况 下 . 地 方 政 府 既 要面 对
府 的重 要 财 政 收 入 来 源 。 完成指标的压力 . 又 要 面 对 资 金 匮 乏 的 困 二、 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公 债 的 必 然 性 分 析 境 , 土地财政和 隐性 债务 的出现显得 不可 发 行 地 方 公 债 是 在 中 国 现 时 地 方 政 避 免。现 在简单地从博弈 论角度阐述 . 地 府 财 权 事 权 不 对 等 的 国情 下 , 中央 政 府 、 方发行 地方公 债 是中央 、 地方、 银 行 三 方 博 弈 的 必 然 结 果
历 年 财 政 收 支数 据 。 从 中央 、 地方 、 银 行 三
方博 弈的 角度 , 利 用 占优 策 略 模 型 , 分 析 了我 国地 方 公 债 得 以公 开 发 行 的 必 然性 :
从 我 国 经济 形 势 、 公 债 本 质 属 性 以及 地 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 债 发 行 对 经 济 改 革 的 意 义 等 方 面 分 析 地 方 政 府 和 银 行 三方 博 弈 下 的必 然 结 果 . 了地 方 政 府 发 行 公债 的 必 要 性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引言地方公债是指由我国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用来筹集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公债的发行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背景、特点、风险以及影响因素。
1. 发行地方公债的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资金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财政资金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地方政府不得不寻找其他融资方式。
地方公债由于其灵活性、期限长、利率较低等特点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首选融资方式之一。
2. 地方公债的特点2.1 发行主体多样化地方公债的发行主体包括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等,以适应不同地区的融资需求。
2.2 资金用途广泛地方公债的资金用途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广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2.3 期限长地方公债的期限一般较长,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长期的融资支持。
2.4 利率较低由于地方公债的发行由国家统一管理,其利率相对较低,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
3. 发行地方公债的风险3.1 偿还压力增加随着地方公债规模的持续扩大,地方政府偿还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何保证偿债能力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
3.2 管理风险增加地方公债往往由地方政府负责发行和管理,存在管理不善、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风险,可能造成资金浪费和债务风险。
3.3 市场风险地方公债发行存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如供给过剩或需求不足等因素可能导致地方公债的发行和流通出现问题。
4. 影响地方公债发行的因素4.1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地方公债的发行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当经济增长放缓时,地方公债的发行规模可能会受到限制。
4.2 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也是影响地方公债发行的重要因素。
财政紧张的地方政府可能会削减对地方公债的发行规模。
4.3 政策环境和监管要求国家对地方公债的发行和管理有相关政策和监管要求,这些要求也会影响地方公债的发行规模和条件。
我国地方国债发行问题浅析
【摘要】在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发行国债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在我国,这一行为至今还属于“禁区”。
虽然财税法学界曾对此进行了多次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但在我国现行法中,仍未赋予地方以自己的名义发行债券进行筹资的权利。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要求取得国债发行自主权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地方能否发行国债的问题做出更现实的分析,以明确当前的国债制度改革应当何去何从。
【关键词】国债发行地方国债发行【正文】一、国债发行制度简介1、中国的国债发行制度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以人民币支付的国家公债,包括具有实物券面的有纸国债和没有实物券面的记账式国债,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公共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债的性质是一种国家负担的金钱债务,是国家与国债买受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但国家和一般债务人不同,其“举债”的方式要受到种种限制,表现在发行问题上,就是国债的发行从实体到程序都受到法律的严格控制。
国债发行的种类、规模、方式,都要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直接由立法机关进行审查。
我国国债发行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由中央政府对国家预算进行编制,对国债的发行由中央统一安排和部署,地方只起到贯彻执行的辅助作用,没有单独的“举债权”。
这种制度是在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因为计划经济要求将一切国民经济的相关活动纳入计划,而财政权尤其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根本权力保障之一,如果国家允许地方政府随便发行国债,则势必对国家计划的统一性和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国家将国债发行权牢牢控制在手中。
而当前时期,我国经济制度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许多权力正在逐渐放开。
国债发行作为调整宏观经济运行的有力手段,也应当扩大其作用范围。
仅中央政府进行国债发行,不足以及时和适当地对经济的运行情况做出反应,财政本身的宏观调控作用要求国债发行制度的进一步灵活和放开。
浅谈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第2页-论文.doc
浅谈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第2页-论文(四)、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增加投资渠道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运作还不够规范,金融产品结构欠合理,形成了以国债为主,金融债和企业债比重较小的债券市场结构,这导致广大居民的投资渠道过窄。
在这种情况下,以政府信用为保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不仅能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还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投资渠道。
三、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安排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时,应该遵循偿债能力原则、效益原则、对地方公债适用范围限定的原则和以促进发展为目标,而不是以援助贫困为目标的原则。
并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安排:(1)完善分税制,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
为了避免发行地方政府发债所造成的债券市场紊乱,应该继续深化分税制的改革,实现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独立。
(2)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券监管体制,保持安全性。
地方政府债券比起国债,信用度相对缺乏,安全性不高,为保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地方政府滥用资金,建立地方政府债券监管体制非常必要。
可由国家计划部门和财政部门及证监会共同负责我国地方债券的管理,保证其稳定发展。
计划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把握资金的使用方向;财政部门则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确定地方债券发行总规模;证监会主要对地方债券的发行、流通和偿还进行监管。
(3)完善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以市场约束地方政府发行债券。
根据发行地区的税收能力和项目收益能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其进行科学、严谨、动态的信用评估。
同时地方政府应该进行信息披露,包括发行规模、资金使用方向、资金使用情况、财政收入状况及项目收益性。
这样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并对其进行监督,约束地方政府,达到资金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1】郭忠孝周欣刘钟钦.中国发行地方政府证券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对策.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2】刘钟钦周欣.中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经济分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董奋义苗锋.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研究. 经济体制改革2003-3。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发债权问题研究共3篇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发债权问题研究共3篇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发债权问题研究1我国地方政府发债权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越来越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各项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地方政府发债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
然而,在地方政府发债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发债权问题。
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地方政府发债权。
简单来说,地方政府发债权是指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发行债券的权利。
在我国,地方政府发债权的范围由国务院确定,并由国务院授权地方政府实施。
目前,地方政府发债权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两种,其中一般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在一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的利率向市场发行的债券,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的融资;专项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特定项目所发行的债务,如土地储备、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
在地方政府发债权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地方政府发债案例屡屡引发表外的风险,这是因为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来获得融资,将个别债务转化为政府性债务,从而影响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
其次,由于地方政府的债务超过了规定篮子的限制,从而降低了发行债券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也不断推出政策进行规范。
近年来,国务院采取六大措施加强了地方政府发债管理,主要包括:一、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二、推动各地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运营;三、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展;四、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五、深入开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六、加强金融监管,规范信贷业务。
此外,我们还需要对地方政府发债权的实施进行深入研究。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完善地方政府发债权制度。
在现有地方政府发债权制度的基础上,将规模、期限、用途等更加精细化,以防止地方政府通过债务规避监管和提高债务安全性。
二、深化地方政府发债风险管理。
完善地方政府发债知悉、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以预防和控制债务风险,保障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
财政分权问题研究——关于地方政府发行公债问题分析
财 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坛
财政分权 问题研 究
关于地方政府发行公债 问题分析
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 关键 词 】财政 分权 地 方公债
一
、
财 政 分权 与地 方 政 府 发 行公 债
经济 时期 ,几乎 将所 有有 限 的资金 都用 到建设 生产 企业 上去 了 ,造 成道路 交通 、城 乡电网 、住 宅等 建设 周期 长 、见效 慢且微 利 的基础
1 政分 权 。财政 分权 是 财政 管理体 制 发展 的要 求 ,规定 着 中 . 财
设施等 公共 产 品的供 应长 期滞后 于 国民经 济社 会发 展的 需要 。尽管 近年来 实施 积极财 政政 策 ,但 仍未 摆脱 它的瓶 颈制 约。 第三 ,社会 资金 中存 在对地 方 公债 的应债 能 力。随 着改 革开放 以来 ,我 国经济 的持 续高 速增长 ,社 会 闲散 资 金和 居民所 得都 有了 很大提 高 ,但是 投资 渠道十 分有 限 。从 国际经 验来 看 ,地 方政 府债 券是 居民储 蓄资金 的一 种较好 的投 资选择 。 效 途径 和方 法。 第四 。我 国部分 地 方政府 已具 有一定 的承 债能 力。 尤其 对于一 为什 么 有 必要 进 行财 政分 权 呢? 这 是 公 共产 品 的多 层 次 性的 要 求决 定的 。现代 国家的社 会经 济生 活越 来越复 杂 ,单一 中央 政权 些经济 发展 较快 的城市 或地 区而言 ,其承 债能 力毋庸 置疑 。 的活动 无法 满足社 会经 济 的发展 需要 ,这 就要 求在维 护 国家统 一的 三、当前我国地方公债发行的契机 1地方 政府 严重 的财 政赤 字和 债务 问题 。 国务 院发展 研究 中心 前 提下 赋予 地方 政府 一定 的权 限 ,使 其能 够 因地 因 时制 宜地开 展活 动 。 由于政权 的 行使 需要有 一定 的财 力作 为保 障 ,所 以绝 大 多数国 地 方债 务课 题组 对我 国各级 地方 债 务进行 了初 步的粗 略统 计 。到 目 家 以法律 或制 度形 式确 立了财 政分权 体制 。 前我 国地 方政府 债务 至 少在 1 亿元 以上 ,其 中 ,地 方基 层政 府( 万 乡 改 革开放 以来 ,中国 的财政体 制进 行 了多 次调 整和 改革 ,并取 镇 政 府) 负债 总 额在 2 0 亿 元 左 右 , 乡镇 平 均 负债 4 0 20 0 万元 。这 组 得 了一 定 的进展 和积极 的成 果 ,初步 形成 了符 合现阶 段市 场经 济发 数据充 分说 明 ,地 方政 府财 政已经 存在 着巨大 的压 力。 展 要 求的财政 分权 体 制。但 是 ,现 行 的财政 分权 体制 还存 在着 诸多 2地方 政府 提 出 高达 1 亿 投 资计 划 。 自国务 院推 出4 . 8 万亿元 刺 的不足 ,亟待 完善 。 激经 济 方 案后 ,各 地 方政 府 投 资热 情 高 涨 。截 至 目前 ,根据 已公 2地 方政 府公 债 。地 方公债 是指 地 方政府 在经 常 性财 政收 支不 布投 资计 划 的 2 个 省 市 合算 ,投 资 计 划 总额 已经 接 近 1 万 亿 。但 . 4 8 足 的情 况下 ,为 满足地 方经 济 与社会公 益 事业 发展 的需要 ,按 照有 是 ,在 巨大 的 负债之 下 ,我 认 为地 方政府 是无 法承 担他们 所提 出的 关 法律 的规定 向社 会发 行 的一种债 券 。它是 地 方政府 筹措地 方 建设 投 资计 划的 。否则 ,地 方政府 就会面 临更 大的 赤字危机 。 资 金的 一种手 段 ,也 是公 债体 系的一 个重 要组成 部分 。 公 债 的发行 可 以一 定程 度上 解决 地方 的财 政 困境 。对 地方 政府 财 政分权 理论 强调 了地 方政 府在 资源 配置 方面弥 补市 场缺 陷 、 必然是 有利 的 ,但是 ,从全 国来 看 ,是否 利大 干弊? 我们 将在 下面 提 高本 地 区的资源 配 置效率 的作 用 。但 是 如果财 权划 分与 事权 划分 试 着进 行分析 。 不 对应 ,就会 导致地 方政 府有 事权需 要 ,而 无财 权保证 。 四、地方发行公债 的利与弊 我 国 自 1 8 年 恢 复 国债 以 来 ,一 直 没 有 恢 复 地 方 的 公 债 发 9 1 《 预算 法 》的规定 虽卡 住 了地方 政府 合法 发债 的闸 门 ,却 并没 行 。 我 国 当前 国债 发 行管 理 的 的条例 ,如 1 9 年 的 《国务 院 关于 有挡住 地方 政府 变相举债 的脚 步。 93 坚 决 制止 乱 集 资和 加 强债 券 发行 管理 的通 知 》 ,1 9 年 中国人 民 8 9 1 方 发行 公债 的利 处 。与 中央政 府通 过发 行 国债 筹 集资 金来 地 银 行 颁 布 的 《 顿乱 集 资 乱批 设 金 融机 构 和 乱 办金 融 业 务 实施 方 提 供 “ 整 地方 性公 共品 ”相 比 ,地 方政 府对 “ 方性公 共 品”的 需求 地 案 》等 法律 法规 中都有 明文 规定 :地 方人 民政府 不得 发行 或变相 发 了解和 信息 掌握 上具 有 比较 优势 。所 以 ,从 促 进地 方公共 品提供 和 行 地方 政府债 券。 地 方经 济发展 来说 ,地 方政府 发行公 债有 其有 利的地 方。 我 国的 财政分 权 改革 已经 实行过 多次 ,也取 得 了很大 的效 果。 为解决 当前 金融 危机 下我 国政府 融资 困难 的 问题 ,允许地 方政 从 稳定 宏观经 济 的角度 出发 ,我 国下一 步财 政分权 改 革的 关键应 该 府 发行 债券 从理论 上来 说是 可行 的 ,且对我 国市 场经 济 的发展 有一 在 于是 否允许 地方政 府发 行公债 。 定 的积 极作 用。 央 政 府 和地 方政 府 以及 地 方 上 下级 政 府 之 间在 财政 管 理 方 面 的职 责 、权 限 以及资 金 的划分 。这里 我采 用传 统财 政分权 理论 ,即从经 济 学 的角度 ,考 虑政 府职 能如何 在不 同政 府级 次问进 行合 理配 置 以 及 相应 的财 政工 具如何 分配 的 问题 。研 究 财政分 权 问题 的 目的 ,在 于 能够 找到协 调 处理好 中央 政府 与地 方政 府之 间财政 分配 关系 的有 () 利 干 深化 财 政体 制 改 革 。完善 分 税 制 ,实 现事 权 与财 权 1有 我 国是 否发行 地方 债这 一点 在很长 一段 时 间内都 是专 家学 者讨 相 统 一。 1 9 年 分税 制 改革 以来 ,我 国 已初 步建 立 起 中央 和地 方 94 论 的焦 点 ,从 我 国经济 的发 展和财 政分 权体 制 的发展 上来 看 ,经 济 分 税分 级 的财政体 制 。从财 政结 构看 ,我 国一级 政府 一级 财权 和一 专 家们 都认 为我们 已经 具有 发行地 方公 债 的一些 基本 条件 ,包括 以 级 事权 ,但 由于 《 算法 》的约 束 ,地 方 政府 不具 有发债 权 ,也 就 预 是 没有 赋予 地方 政府 足够 的财权 。 因此 ,从 某 种程 度上讲 ,地 方政 下 几个 方面 : 首 先我 国1 9 年 实行 的 分税 制财 政 体 制 改革 ,分级 财政 体 制 府 实际 上并 没有 形成完 整 的地方 财政体 系 。这 也导致 许 多问题 ,最 94 的初步 建立 ,已使 地方 政府 拥有 了相对 明确 的事权 和 财权 ,这就 意 突 出的 是 中央 与 地 方在 财 权 、事 权 分 配 上 的不 合 理 。实 施 分税 制 味 着地 方政 府可 以作 为发行 公债 的经济 主体 ,地 方政 府举债 的体 制 以后 ,中央 财政 收入 占整个 财政 收入 的6 %。地 方 政府 的收入 仅 占 8 基 础 已经确立 。 3 %,但地 方政 府支 出却 占6 % ,中央政 府支 出只 占3 %左右 。根 2 0 0 其次 ,地 方政 府存 在对地 方公 债资 金 的需 求。 由于我 国在计 划 据 公共 财政 理论 ,如果 赋予 地方 政府 组织 生产 和提供 本地 公共产 品
地方政府举债分析论文-最新范文
地方政府举债分析论文一、中国地方政府举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西方国家,地方政府举债已成为普遍存在的事实。
而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预算法》是禁止地方政府举债的。
根据《预算法》的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预算法》所做出的这种限制性规定,虽然有利于中央政府控制公债规模,便于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防范财政风险和财政危机,但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特别是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由于国债发行规模急剧扩大,中央财政的债务存度、财政赤字率、负债率及偿债率等迅速提高,已经接近或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中央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
《预算法》所做出的相应规定,本来是为了防范财政风险,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实际执行的结果却加大了中央财政的风险。
其次,就这种限制性规定对地方政府的影响而言,不利于地方政府的财政调控能力的发挥,特别是地方财政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
由于在既定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的收入能力较弱,而受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及增支因素的影响,财政支出却增长迅速,地方政府的欠帐越来越多,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
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在不容许发债及地方政府不能改变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体制的情况下,只有通过非规范的方式取得财政收入,以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
就某种意义而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的泛滥,是特定制度安排下的必然产物。
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地方财政必须坚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而从地方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地方财政虽然在帐面上基本保持平衡,但隐性赤字、或有潜亏、地方社会保障支出的欠帐、各级地方政府担保的债务等,所有这些都构成地方财政的隐性负债或或有债务。
除此之外,中央转贷给地方的国债、地方政府向银行的借款,这些债务是要由地方来偿还的。
总体而言,尽管地方政府举债是《预算法》的禁止的,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宏观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且主要表现为隐性负债或或有债务。
我国地方国债发行问题浅析
我国地方国债发行问题浅析【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地方国债发行问题进行浅析。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情况,指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发行地方国债是其主要融资方式。
然后阐明了研究目的,即探讨地方国债发行的影响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最后指出本研究的意义,为政府债务管理提供参考。
在分析了地方国债的发行方式、规模和增速、使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在提出了对策建议,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研究成果。
通过本文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地方国债发行的现状和问题,为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国债、发行方式、规模、增速、使用效果、问题、原因、对策、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地方国债是地方政府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资金需求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地方政府纷纷选择发行地方国债,以填补财政赤字,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地方国债的发行不仅是一种筹措资金的方式,也是地方政府履行职责、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地方国债的发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债务规模过大、使用效果不佳、风险隐患增加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地方国债的发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对我国地方国债发行问题进行浅析,通过对地方国债的发行方式、规模和增速、使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展望未来发展,从而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地方国债的发行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课题,对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地方国债发行问题的浅析,探讨其发行方式、规模和增速、使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期为解决地方国债发行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地方国债的发行方式:探讨不同地方政府在国债发行方面的做法和选择,比较不同发行方式的优缺点,为地方政府在国债发行过程中提供决策参考。
【精品文档】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索课件 4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隐性或有债务数额庞大,引起了社会和中央的高度关注。
可见,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已成为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可行性分析(一)持反对的意见。
1 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政策决策者而言,地方政府举债至少存在下列风险:(1)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偿还风险。
在当前不少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发行地方债券,可能无人购买。
而且,即使有人购买,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还本付息的风险。
人们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部门出现的一系列金融风险至今还记忆犹新,中农信的关闭,广国投的破产,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北海市等12家城市信用社的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等,都给地方财政增加不少压力。
如果发行地方债,地方政府将会同公司发行债券一样,因无力偿还而破产。
(2)中央承担最后偿债责任。
一旦放开口子让地方举债,各地会一哄而上,竞相举债,结果导致地方债务危机。
由于道德风险存在,中央政府又不得不最后兜底。
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很高并且其他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只有进一步增发国债或通过货币发行来融资,这将会威胁社会、经济的稳定。
(3)宏观调控风险。
地方政府举债意味着财政分权以及投资权的下放。
这对于在相当程度上还依赖行政手段的政府调控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①2 担心由此可能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的观点。
因为在目前中央政府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已经在凭借各种名义举借和承担了大量债务,一旦确立了地方公债的合法地位,地方政府是否会借此进一步大量举债,以至于造成地方公债发行的失控,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债务失控?②(二)持赞同的意见。
1 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有基础的观点。
(1)税制基础。
政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赋予了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其中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权利,是财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摘要】我国地方公债发行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面临的资金压力,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方公债的背景及作用,明确了研究的目的。
接着分析了地方公债的发行模式、风险控制、效果、影响和现状。
通过研究发现,地方公债发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影响。
最后总结了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意义,未来趋势以及政府管理地方债务的建议。
文章认为,政府应该在加强监管和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地方公债的发行,确保地方债务风险可控,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我国发行地方公债、背景、作用、研究目的、发行模式、风险控制、效果、影响、现状、意义、未来趋势、政府管理、地方债务。
1. 引言1.1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背景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背景,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而发行的债券。
地方公债的发行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可以帮助地方政府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在我国,地方公债发行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不断推进,地方公债的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加。
截至目前,我国的地方公债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各地方政府都能够通过发行地方公债融资。
地方公债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包括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
地方公债发行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发行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可以灵活运用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地方公债的地位和作用也会不断提升。
1.2 地方公债的作用地方公债可以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帮助地方政府合理管理债务。
通过发行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可以实现债务置换,延长债务期限,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减少偿债风险,从而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
地方公债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向市场发行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可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重点领域和项目,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论地方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论地方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地方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债券市场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司空见怪的事,如美国的州和日本的府甚至县都能以自己的名义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在我国,虽然理论界曾对地方政府可否发行债券进行过探讨,但现行预算法明确规定,不允许地方政府以自身名义发行债券筹资。
可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集建设资金成为客观需要,也具备了相应的经济条件。
因此,地方公债的发行已经有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条件。
一、我国地方公债发行的背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家财政”指的就是全国统一的财政,地方财政只是中央财政的附属物,在中央编制的全国统一的国家预算下,整个财政联成了一个整体,地方政府没有单独的举债权力。
此时公债的发行,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并由各级政府共同努力来完成的。
这就无所谓“国债”和“地方债”的区分,或者说是只有国债而无地方债。
在西方,“公债”概念与“国债”概念是既一致又区分的,国债只是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的债务,因为只有这些债务才是“国家”的债务。
而公债则是“公共”债务,因而除了国债之外,还包括地方政府的债务和政府所属公共机构的债务。
所以,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公债也就是国债,或者反过来国债也就是公债。
两者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就没有什么奇怪了。
这种先是将整个国家的所有债务都集中到中央,然后干脆取消公债的状况,是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必须高度集中统一的财权财力这一根本要求相适应的。
这是因为,如果当时没有将所有的债务发行权都集中到中央手中,则地方政府独立自主的'发行债券活动,其直接后果就是这部分资金运动处于统一计划之外,这立即就会形成对国民经济计划和综合平衡的冲击与破坏。
当时我国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视为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经济体制对公债这一本质要求的直接反映。
从公债的作用来看,正是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公债是国家筹集建设资金的一种手段。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探讨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以政府信用为担保,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既有较大的规模,又有财政风险隐患。
如何规范地方政府债务,有效防控债务风险,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债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2024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规范和管理。
其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被提出为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
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通过债券市场迅速融资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有效规范和监控地方政府债务,降低债务风险。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地方政府债券可以有效规范和监控地方政府债务。
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把地方政府的债务行为纳入法制化和市场化的监管体系中,避免财政风险。
第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
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可以使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得到更加透明地披露,提高市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地方政府债券可以增加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的多样性。
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地方政府融资平稳进行。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模式有多种,包括政府债券、专项债券、项目债券等。
其中,政府债券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政府债券是指政府或政府机构发行的具有一定票面金额、面向不特定人群公开发售的债券。
政府债券通常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和信用背书,是市场上极具流动性和可交易性的一种债务工具。
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传统上,地方政府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政府基金、国库券等方式融资,债务规模逐渐扩大,财政风险逐渐暴露。
因此,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债券市场多元化融资。
地方政府发债研究论文
地方政府发债研究论文一、西方国家“地方债”的发行特点在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债又称为市政债券,是各级地方政府为提供地方性公共品而筹措建设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
如1990年,美国未偿付的州和地方政府债务为8486亿美元,1995年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
(一)地方债的种类。
从担保品来看,西方国家地方债主要分为:①一般责任债券。
它是由州、县、特区、城市、镇及学院区所发行的、以其无限征税能力和征税权力为保证的债务凭证,其特点是以地方的税收来源作为还款的保障。
由于西方国家实行分税制,地方各级政府的征税范围不同,因此,不同级别的地方债的担保能力也不同。
②收入债券。
地方政府发行的、以某一特定的收入来源作为还款来源的债务凭证,主要是为某一项目融资并以项目的收入还款,不受政府税收权力的保证和支持,所以收入债券依赖的基础是项目的盈利能力。
有些市政债券的担保具有一般责任债券和收入债券的共同特征,如投保债券、银行担保市政债券、再融资债券等。
(二)西方国家地方债的主要特点。
1.地方债发行的目的。
地方债的发行主要是因为:①调节地方政府费用支出和税收收入之间的不同步而导致的收入——支出暂时性和季节性失衡。
这类债券期限短,不会超过一年,到年底就会实现收支平衡。
②为“地方性公共品”融资;主要用于医院、住宅、教育以及污染控制等公益性事业。
这类债券期限比较长。
2.地方债的主要投资者。
投资于地方债的主要是一些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见表1和表2),一方面是为了避税,如美国的法律规定,地方债利息收入免缴联邦所得税,同时很多地方债还免缴州和地方所得税;另一方面是合理运用其资金,当贷款需求不足时,它们就购买地方债,当贷款需求旺盛时,金融机构就出售持有的地方债。
3.地方债在整个政府债务中所占的比重较低。
尽管地方政府具有发债的权力,地方政府也对某些税种具有征税的权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但地方政府对发行债务还是比较谨慎,在整个政府的债务中所占的比重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政府发行地方公债分析论文一、(一)目前制约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体制因素。
1现行投融资体制中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对作为投资主体之一的政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是制约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的体制原因之一。
当前,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政府投资存在着投资效益差、重复建设严重、投资质量不高等问题。
很明显,如果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不解决,发行地方债券将会使投融资体制中的政府投资的弊端和问题更加突出。
2中央和地方投资责权划分不尽合理。
地方与中央的事权、财权不对等,地方没有正常的融资渠道。
相关资料显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财权大幅度提高,地方财权大幅度下降,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变化幅度较小:1994~2002年期间,中央财权平均为52%,地方财权平均为48%;中央事权平均为30%,地方事权平均为70%.中央和地方财权不对等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没有建立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等的正规融资体系,这是作为地方政府财权重要表现这一发债权长期得不到落实和解决的主要原因。
3地方政府长期累积的隐性债务和显性债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地方债务压力首先源于日益固化的财政缺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一直承担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补贴全国亏损的责任,再加上庞大的具有刚性特征的办公和人头经费支出,导致地方财政支出负担沉重。
在财政增收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自然较大。
同时,1 / 13为了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换代,推进经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借入内外债务,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债务责任和还本付息压力,地方财政压力凸显。
另外,地方金融风险的财政化转移模式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如果在已有的隐性债务无法显性化和无法消除地方政府用经常性债务挤占建设性债务的情况下,发行地方债券必然会使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失去控制,从而加剧地方债务风险。
4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官员对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仍然不科学,决策过程不透明,决策程序也有待改进。
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的职能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分离,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度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在政府职能没有完全转变的情况下,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可能会为地方政府提供滥用更多社会资源的机会和权利,因为,在没有较强外部社会监督条件下的政府效用函数,是扩张财政和追求政绩,由此必然会导致全社会资源的不当配置,并最终影响消费者福利。
⑦(二)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缺陷仍相当突出。
1财政体制欠公开透明,财政监督缺位。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失范是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财政制度供给失衡,地方政府具有恶意透支的倾向。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审计欠透明,地方财政厅编制财政预算项目上并不详尽。
我国预算草案科目分为“类、款、项、目”四级,多数地方政府的预算科目至多到“款”,没有具体的“项”和“目”,形成一笔看不清的账。
我国的《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发行地方债券,实际中许多地方政府变相操作,如成立投资公司进行融资,最后破产而形---------------------------------------------------------------范文最新推荐------------------------------------------------------ 成地方债务。
地方财政预算审计不到位,造成地方政府可以随意增加财政支出。
我国并没有地方政府破产的相关法律条文,所有的地方政府债务最终由中央政府承担,地方政府更是肆意欠债。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分配制度欠规范。
分税制设置中的中央政府倾斜色彩浓,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空间不断被打压。
1994年实施分税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中央政府的财政支配能力,地方政府的财政支配能力迅速下降。
我国地方政府没有主体税,因此财政收入来源中中央的转移支付显得相当重要。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在财政转移规模较小的基础上,出于政治考虑和地区要价能力的差异,地方政府获得的财政转移差距较大,不足以缓解省际间的不平衡。
出现了落后地区地方政府负债严重,财政赤字缺口不断扩大,客观上形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恶性循环。
3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金的依赖一定程度上导致财政失控。
预算外收入1953年从前苏联引进,由于预算外收入无须和中央分成,地方政府有扩大预算外收入甚至将预算内收入转移到预算外的动机。
分税制实施后,由于无法通过中央财政转移获得足够的财政支持,地方政府开始大规模使用预算外资金。
2002年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达到4039亿元,占全国90.25%;地方预算外支出3572亿元,占全国比重93.2%.这主要是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收费收入获取了新的预算外资金来源。
可以说,预算外资金制度为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4政府人员编制随意性形成地方债务压力。
地方政府人员编制经费受到严格控制,但相应的政府职能改革不到位,3 / 13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与可支配的财权不对称,为维持地方政府正常运行,越是基层地方政府,编外人员比重越大。
这些人员的费用开支无法通过上级财政拨款获取,地方政府更多以收费形式解决。
政府机构过度膨胀使本已吃紧的地方财政承受更大的压力,但支付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是地方政府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举债成为最后的选择。
5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是地方政府负债的隐患。
大量的国有企业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这些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对地方财政收入、地方就业率及地方官员政绩等具有密切联系,出现国有企业命脉与地方政府业绩捆绑的结果。
地方政府承接了中央政府下放的这些责任,但地方政府并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财政支配能力,于是地方政府便开始利用行政资源、政府信誉、非市场行为等进行操作,政府非法担保大行其道,但国有企业机制改革的滞后使之无法适应市场竞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包办角色仍在延续,这些投资项目的失败就形成政府负债的隐患。
⑧三、对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政策建议(一)发行地方公债应建立的机制。
1严格遵循发债原则。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必须遵循发债原则,使债券的发行、偿还真正得到保障。
不能滥发、偷发地方债券,以免造成偿付危机,影响政府的债信,更应杜绝隐性负债和公募债券并存的情况发生。
地方政府在获得发行债券的权利之前,必须清理所有的隐性债务,并不再增加新的隐性负债,从而理顺地方政府负债形式和总量。
2建立约束监控机制。
要建立群众、地方人大、财政部地方公债司三级监督机制。
特别要加强地方人大的审查、监督作用。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应对地方公债的发行规模、使用方向、还本付息等享---------------------------------------------------------------范文最新推荐------------------------------------------------------ 有审查权和监督权。
这是控制地方政府短期行为和滥发公债的重要保证。
3建立可靠的偿债机制。
地方财政必须建立专门的偿债基金,除地方政府发债所建项目交付使用后产生的效益直接拨入该基金外,每年年初预算时必须按一定比例安排地方公债的还本付息支出,而且新发债务收入不能用于偿还旧债。
财政部地方公债司可对各地财政偿债基金的安排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各地债券信誉的重要条件。
⑨(二)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政策选择。
1通过立法赋予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的权利。
(1)提请人大常委会申请修改我国《预算法》,赋予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权限。
(2)制定《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法规》,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主体资格、资金用途、发行规模、债券期限、发行利率、发行方式、发行对象等作出详细的法律规定,使地方政府债券在发行、流通上有法可依。
(3)对地方政府市政债券的发行采取审核制,地方政府必须符合有关条件,如财政收支状况是否平衡、资金投向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还贷是否有保证等,才考虑是否准予发行;尤其是在发行初期,应着重对地方发行市政债券的数量和规模加以必要的控制。
2市政债券制度的构想。
(1)市政债券发行的主体资格,即对申请发债的地方政府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对发行主体资格年限作出一定限制,通过对市政债券的综合信用评级来确定发行主体的发行资格。
(2)市政债券发行的期限。
依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投向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期较长,其效益的产生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等特点,市政债5 / 13券发行期限的设定上应尽可能地安排为中长期。
(3)市政债券的发行方式和发行对象。
在市政债券发行初期,发行对象应主要以发行地区当地居民和金融机构为主。
当市政债券进入稳定阶段后再考虑向社会公开募集的方式发行。
(4)市政债券的发行利率。
市政债券的风险低于一般企业债券,略高于国债,因此,市政债券的发行利率一般来说要低于企业债券利率,高于国债利率。
(5)市政债券的可流通性。
市政债券原则上不实现上市流通,但需要积极发展其场外交易市场,以满足投资者的流通性需求;等条件成熟以后再逐步考虑实现部分资信较高的市政债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
(6)市政债券发行形式应以收入债券为主。
以项目的收益作为偿还基础的收入债券明显优于以政府的税收收入为基础的一般责任债券。
因此,在市政债券发展初期,以收入债券的发行作为切入点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7)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商业资信评级制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评级机构是以银行为主体,或以银行为依托建立起来的,这种格局容易造成资信评级的信息扭曲,也将削弱债券市场的有效性;影响投资者与交易者的决策行为,造成债券市场价值与真实价值的偏离。
因此,要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商业资信评级制度。
(8)建立完善的市政债券信用监控体系和监管制度。
建议在现有证券监管的主体。
市政债券专项监管机构应具体负责建立监管体系,指定监管方案,颁布监管法规,加强信息披露管理等多方面的监管工作。
⑩(三)为了适应地方政府从生产建设和行政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进行公共设施项目的建设。
1规定地方政府财政不得有赤字,其大的建设项目,---------------------------------------------------------------范文最新推荐------------------------------------------------------ 可以发行地方债进行,在预算中列入项目建设举债的还本付息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