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中都遗址究竟在哪
合理处置元中都遗址保护与元中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关系
![合理处置元中都遗址保护与元中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07557a39b6648d7c0c74669.png)
合理处置元中都遗址保护与元中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关系内容提要:元中都遗址最为元代三大都城遗址之一,无论从考古价值、元代都城建设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不容小觑,近年来,为更好地保护元中都遗址的单一性,建设遗址公园目的就是保护遗址、服务遗址,不以建设遗址公园刻不容缓。
关键词:遗址价值保护遗址公园建设一、元中都遗址的展示价值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村西南1公里处,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毁于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末农民起义军,与当时的元大都(今北京)、元上都(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齐名,是迄今中国保存最完好、时代比较单一、后期破坏最少的元代都城遗址。
又处于大都和上都之间,北通和林,西达西域,北联草原,南制中原。
其地北、东、南三面见广袤草原,安固里河由南向北绕过东垣。
元中都遗址发掘成果列入“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1年6月元中都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6月河北省文物局把元中都遗址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人《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元中都作为元代三大都城之一对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元中都作为多京制的产物,是研究辽、金、元诸代的多都城建制的宝贵实例。
发掘揭露出形制特殊的角台,角台不仅尺寸大,还向宫城内侧突出,加大了面积,使它看起来蔚为壮观,同时角台内、外侧采用多转角的结构,这种结构在元代并不多见。
宫城南门门道使用巨大石条作为地袱石,用巨大石块铺面,长宽超常,并有可能有木质门框门壁等修饰,等级很高,是城门研究难得的材料。
中心宫殿基址的发掘,发现台基角部三次曲折,形制特殊,并以做工考究的汉白玉螭首为装饰,规格极高。
目前的发掘确认了中都城垣结构的配置,总体了解了其建筑布局,为研究元代都城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使公众全面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和重要价值,元中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刻不容缓。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https://img.taocdn.com/s3/m/9a40f93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6a.png)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展开全文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金莲川草原上,始建于1256年;元大都位于北京城内,始建于1267年;元中都位于河北省张北县城西,始建于1307年。
而最为出名的就是元上都,这里是忽必烈建立帝国后作为元夏都办公和起居使用!假如忽必烈今天还活着,历史也许就会重写了!秋风瑟瑟吹过元上都,不用带走几分忧愁,更不用太多的幻想,在金色的秋天,尤其是这个十月开启一次不一样的人文旅行。
走近美丽的金莲川草原,寻找隐藏在元上都遗址王朝的史诗,感受成吉思汗的戎马一生,梦回千年的大蒙元时空。
我要穿越,穿越到700多年前的元上都...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部的金莲川草原上,到今天都还屹立着这一座雄伟的古城遗址,这就是沉寂了七百余年的草原国际大都会——元上都遗址。
我将要到你走进一个曾经繁华的元上都,探寻和告知你一个不知道的秘密:早在700多年前这里曾是世界的大都会和中心!“安乐的宫殿有倒影,宛在水波的中央漂动;这儿能听见和谐的音韵,来自那地泉和岩洞。
”这是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97年读到《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在“悠然神往”中所写的著名诗篇《忽必烈汗》里的诗句。
元上都遗址,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既熟悉而又陌生,甚至还会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在元上都,我真实的体会,如果历史可以轮回我愿意回到元朝,与忽必烈东征西讨,周游列国;而现在我们只有坐在电脑、电视面前观赏所谓大腕导演虚假的构思和那些穿帮的镜头。
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的元上都遗址,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
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
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宣布,将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元上都遗址景点介绍
![元上都遗址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e7b8be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9.png)
元上都遗址景点介绍
元上都遗址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境内,是元朝建都大都的遗址。
这个遗址距离呼和浩特市区大约有60公里的距离,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的景点。
元上都遗址位于土默特左旗的赛罕镇,占地面积达到了17.15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遗址内保存着大量的文化遗物和古迹,包括城墙、宫殿、寺庙、城门等等。
这些遗物的保存完整性非常高,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元朝时期,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元上都作为大都的前身,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重要的城市之一。
元上都遗址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对当时的建筑史和城市规划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游客可以在元上都遗址内游览,欣赏当时的建筑遗迹、了解元朝的历史文化。
同时,还可以在遗址内参观元上都博物馆,欣赏元朝时期的文物、器物等等,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总之,元上都遗址是一处值得游客前来参观的历史文化景点,也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 1 -。
2023年草原导游词_1
![2023年草原导游词_1](https://img.taocdn.com/s3/m/808bdae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f.png)
2023年草原导游词2023年草原导游词1在神奇的科尔沁草原腹地,镶嵌着上颗色彩斑斓的蓝色宝石,这就是珠日河草原旅游区。
旅游区距交通发达的通辽市区102公里,在304国道西侧7公里处。
1994年,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立项并投资扩建,隶属于通辽市旅游局。
旅游区占地6000亩,总建筑面积为3250平方米。
整体设计突出民族特色,鸟瞰旅游区呈雄鹰展翅型。
五个殿堂式迎宾包,坐落在1.2米高的平台上,它气势磅礴,造型典雅,富丽堂皇。
东西两侧为豪华宴会厅和歌舞娱乐厅。
这里是进行150人迎宾、300人宴会、200人娱乐以及购物、通讯、小憩、拍照的理想场所。
迎宾包西翼是18个豪华型固定包,有44张床位,内设程控电话、闭路电视、沐浴室和卫生间。
东翼为10余座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蒙古包,可接待100人住宿。
住在这里,可尽情领略马背民族的情趣和梦幻般的享受。
建筑群的正南面是跑道周长为998米,具有国际标准的赛马场,通辽市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就在这里举行。
旅游区可为游客开展丰富多彩,民族风情浓郁的活动项目,主要有马队迎宾、赛马表演、祭敖包、博克(蒙古式摔跤)表演、牧户坐客、射箭、打布鲁、骑骆驼、乘勒勒车。
篝火晚会、民俗表演等。
在您余兴未尽之际,可品尝到具有科尔沁特色的手扒肉、烤全羊、奶茶等蒙古族风味食品。
珠日河草原,香花遍野,风光迷人,春夏秋三季各具一格,高亢的牧歌,苍劲的马头琴声,渲染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秀美景色。
来到珠日河,将使您领略梦中草原,马背风情。
2023年草原导游词2亲爱朋友们:大家好!你们见过草原吗?那一望无际绿色,平地是绿,小丘也是绿。
一群群羊在草原上奔跑着,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是那么美!草原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人心旷神怡,在那种境界里即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小诗,就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无限乐趣。
来到蒙古包,又见我同胞,主人迎客,群马领跑,少年套马,壮士摔跤,武士舞刀;主人举杯,老翁敬酒,少年献歌。
张家口市张北县考古事迹
![张家口市张北县考古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cf0eeb95daef5ef7bb0d3c06.png)
河北省考古发现元中都在河北省张北县西北的馒头营乡有一座废弃的古城,当地人称它为白城子,传说是辽代的牲畜交易市场――北羊城。
然而,从1998年开始,考古工作者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查和试掘之后,却揭开了一个惊天的秘密,白城子竟然是消失了近700年的元中都。
这一发现在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年就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为此,国家文物局要求考古队继续发掘元中都,全面了解元中都的形制和规模,从而揭开中都的消失之谜。
2000年春天,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的元中都考古队重返张北县,在前两年调查、试掘的基础上,对元中都进行更深入的发掘。
考古队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调查和勘探,虽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但仅凭对一号大殿西北角的揭露,远远不足以说明问题,只是揭开了元中都的冰山一角。
元中都当年究竟建成了什么样子?武宗海山为什么要建立元中都?这些疑问成了史学界的一个谜,几乎没有人知晓。
据《元史》记载,大德十一年六月甲午,也就是公元1307年7月1日,武宗海山刚刚登上皇位十天,就下令“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宫阙为中都”。
由此可知,当时最先修建的应该是宫殿。
但宫殿究竟建成了什么样子,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
元中都自从元帝国灭亡以后,便从历史的视野中消失了。
作为一座都城,不仅它的建设情况记载不详,就连它的毁灭竟然也没有任何记载,这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
这次发掘究竟能否有所收获?考古队充满了期待。
宫城里共有30余处建筑遗址,考古人员把位于中心最高、最大的一处遗址,命名为一号建筑遗址。
一号遗址南北长120米,东西宽38米至59米,是一个亚腰形堆土台基,台基高出地面四五米,上面长满了杂草。
当考古队铲去杂草以后,台基上露出了许多排列有序的大坑,这些大坑里还残留了一些汉白玉石块。
考古队推断,这可能是大殿的柱础坑,而那些汉白玉柱础石已经被挖走,或者被破坏了。
据村民们反映,上世纪70年代,县里在附近修建水库,把这些汉白玉柱础和石条全部砸碎、挖走修了水库。
张家口市张北县考古事迹
![张家口市张北县考古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cf0eeb95daef5ef7bb0d3c06.png)
河北省考古发现元中都在河北省张北县西北的馒头营乡有一座废弃的古城,当地人称它为白城子,传说是辽代的牲畜交易市场――北羊城。
然而,从1998年开始,考古工作者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查和试掘之后,却揭开了一个惊天的秘密,白城子竟然是消失了近700年的元中都。
这一发现在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年就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为此,国家文物局要求考古队继续发掘元中都,全面了解元中都的形制和规模,从而揭开中都的消失之谜。
2000年春天,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的元中都考古队重返张北县,在前两年调查、试掘的基础上,对元中都进行更深入的发掘。
考古队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调查和勘探,虽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但仅凭对一号大殿西北角的揭露,远远不足以说明问题,只是揭开了元中都的冰山一角。
元中都当年究竟建成了什么样子?武宗海山为什么要建立元中都?这些疑问成了史学界的一个谜,几乎没有人知晓。
据《元史》记载,大德十一年六月甲午,也就是公元1307年7月1日,武宗海山刚刚登上皇位十天,就下令“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宫阙为中都”。
由此可知,当时最先修建的应该是宫殿。
但宫殿究竟建成了什么样子,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
元中都自从元帝国灭亡以后,便从历史的视野中消失了。
作为一座都城,不仅它的建设情况记载不详,就连它的毁灭竟然也没有任何记载,这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
这次发掘究竟能否有所收获?考古队充满了期待。
宫城里共有30余处建筑遗址,考古人员把位于中心最高、最大的一处遗址,命名为一号建筑遗址。
一号遗址南北长120米,东西宽38米至59米,是一个亚腰形堆土台基,台基高出地面四五米,上面长满了杂草。
当考古队铲去杂草以后,台基上露出了许多排列有序的大坑,这些大坑里还残留了一些汉白玉石块。
考古队推断,这可能是大殿的柱础坑,而那些汉白玉柱础石已经被挖走,或者被破坏了。
据村民们反映,上世纪70年代,县里在附近修建水库,把这些汉白玉柱础和石条全部砸碎、挖走修了水库。
元中都基本描述
![元中都基本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db96fa34b90d6c85ec3ac688.png)
基本状况描述一、总体状况描述元中都遗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城西南约15公里处,其地平坦、醒目,周边多风貌。
蒙古语中称元中都为“插汉巴尔哈逊”,意即“白色的城”。
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张北县馒头营乡,地理位置为东经114º42′,北纬41º9′。
地势西、南稍高,东、北低,海拔1398米,当地人称为“白城子”。
遗址距张北县城15公里,距张家口市47公里,北京市256公里,省会石家庄市526公里。
元中都遗址地势平坦,周围多河流、淖、泊,东、南、北三面为广阔的草滩,西北15公里处有安固里淖(湖),西靠狼尾巴山。
遗址范围东西3190米,南北3489米,面积1113公顷。
中都城由元武宗海山于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修建,位于大都(今北京)和上都(今内蒙正蓝旗东)之间。
中都作为中国历史上空前大一统王朝的元朝的都城之一,与元大都(今北京)和元上都(今内蒙正蓝旗东)并称为中国元朝的三大都城。
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武宗逝,仁宗“罢城中都”后,但因中都所在地区宜人的气候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仍作行宫使用,后任英宗、泰定、文宗、顺帝等多位皇帝曾到此巡幸、议政、作佛事。
中都在元末(公元1358年)的红巾军起义中遭到破坏,后废弃成为遗址,被真实、完整保存至今。
作为一处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元朝都城遗址,元中都的选址、建制格局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都城“三重城”建制布局,是一座由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相结合的特色浓厚的元朝都城。
元中都城址内外遗存丰富,有残存的城墙、城门、角楼、广场、登城马道、水门,以及宫殿等各类建筑的基址,城址周边有元代墓葬群。
从这些遗址和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类型丰富的可移动文物。
这些遗存作为元中都遗址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元中都周边优美独特的自然环境、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相结合的人文环境一起共同见证了元中都作为元代都城的辉煌与元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变迁。
二、详细状况描述元中都的选址具有很强的地理位置优势,其所在地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是绾毂中原地区、蒙古高原和松辽平原的门户,地势险要,“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从春秋战国至唐代,这里一直是我国北方重镇,政治、经济、军事地位都极为重要,是连接漠北蒙古与中原汉地的交通枢基本状况描述纽,也是亚洲北方草原的游牧生产方式与中都华北平原的农耕生产方式的地理交界之处。
元上都遗址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元上都遗址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75611a9f65ce050876321345.png)
元上都遗址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作者:边冀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2年第09期2012年6月24日——7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内蒙古的元上都遗址以突出的普遍价值得到各国代表的一致认可。
大会最后表决同意,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最新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元上都遗址位于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与多伦县交界处,即北方草原游牧区与中原农耕区的地理交界处,是元世祖忽必烈汗的第一座都城和其后元代各帝的夏都。
遗产区面积25131.27公顷,包括整体格局清晰、保存完好的上都城、关厢、防洪渠、墓葬群等遗址遗迹;缓冲区面积150721.96公顷,涵盖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传统人文景观以及湿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草原特色景观。
元上都选址于上都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北依龙岗,南临滦河,史籍赞其“北控沙漠,南屏燕蓟,山川雄固,回环千里”;“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龙岗蟠其阴,滦水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分布范围约18平方公里。
它完整呈现了元代夏都的整体格局与营造特色,是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历史最久、格局独特、保存最完好的遗址。
现存遗址由城址(含宫城、皇城、外城)以及城垣外的关厢和城市防洪渠组成。
遗存类型有城墙、城门、道路、护城河、防洪渠,以及宫殿、寺庙、商铺、民居、仓库等各类建筑基址。
城址平面呈方形,坐北朝南,边长2200米,面积约484公顷,由宫城、皇城和外城3部分环套而成,明显引用了中国古代中原地区都城规划的设计传统。
三重城墙外均设有护城河,城外西北面的铁幡竿渠是整座城市的防洪设施,体现出湿地建城的特殊需求。
元宪宗元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建立“金莲川幕府”。
宪宗六年,忽必烈命汉族幕僚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河北“选地建城郭,三年建成”,初名“开平府”,作为忽必烈藩王驻地所在。
元代都城史研究概述――以上都、大都、中都为中心
![元代都城史研究概述――以上都、大都、中都为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24bca56c6529647d26285298.png)
元代都城史研究概述――以上都、大都、中都为中心都城,为一个王朝的统治中心。
历代王朝的君主,在开创基业时,莫不把都城作为政权建设的首要任务。
作为王朝统治的心脏地带,都城不仅具备一般城市的发展特点,而且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均有着深远影响,因而在城市史研究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元朝为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早在其前身―—大蒙古国时期,就曾于1235年在漠北建立过第一座都城――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哈拉和林额尔德尼召附近)。
忽必烈即位,元朝建立后,蒙古统治者又先后在漠南与汉地的结合地带建立了三个都城――上都、大都与中都。
在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对这三个都城的研究,无论是在考古调查,还是在文献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研究范围,也从都城本身的设置沿革、建筑格局等内容,扩展到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以下,笔者就所掌握的材料,对这三个都城的研究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① ―――――—――① 本文的撰写,参考了叶新民《元上都研究综述》(《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后收入同氏《元上都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史卫民《元上都、中都的考古新发现与研究》(《蒙元的历史与文化――蒙元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01年版)、张春长《元中都的研究现状与前景》(《文物春秋》2002年第3期)等论文。
一上都上都是元朝建立后的第一个都城,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
早在忽必烈未即位前的1256年春,他即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以此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藩府驻地。
1258年新城建成后,被命名为开平。
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1260年春于此正式即位,建元中统。
此后,开平府不断得到增修扩建。
中统四年(1263)五月,正式升为都城,定名上都。
到第二年八月燕京改名中都,两都巡幸制正式确立后,上都遂成为元代长期并存的两大都城之一。
元代于1267年迁都于“中都”,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
![元代于1267年迁都于“中都”,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https://img.taocdn.com/s3/m/39489dd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3.png)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1、想睡觉和你,你猜我到底是想睡觉,还是想睡你。
2、宝贝别等了,睡觉吧,为了一个晚安把自己身子熬坏了,不值得的。
3、在这个世间,能活着已经是幸福的。
不说那些正在遭受厄运的,很多人来不及享受生命就匆匆地走了,睡吧。
4、睡觉是我唯一的解脱,我一直都在想,能否一直这样睡下去。
5、白天不睡,中午崩溃。
下午不睡,晚上忒累。
6、神经病院门口老大爷睡着了,于是乎,我跑出来了。
7、她安静的睡着了,手里抱着洋娃娃,嘴上挂着甜甜的笑容,一定是在做什么美梦。
8、每一夜都能干干净净、心安理得、筋疲力尽地入睡。
每一天也能清清爽爽、心平气和、精神充沛地醒来。
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晚安!9、腾不出时间来睡觉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生病。
10、睡不着觉大晚上又开始感慨万千,哪那么多事儿。
11、懒羊羊说:幸福就是每天吃饱了撑着睡觉。
12、愿意与一个人相守到老,想与他住同一所房子,睡一张床,生一个孩子,养一条狗,这便是平实的爱情。
13、我就要哭,我就要闹,一宿一宿不睡觉,手里拿瓶安眠药,拿根小绳要上吊。
14、我做了一个梦:梦里的我在睡觉,睡觉的我在做梦。
15、她走了之后,家里很多东西都很伤心。
每天晚上,我都要安慰他们,才能睡觉。
16、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
17、一字排成排,睡觉大为天。
18、痴心绝对,孤枕难眠,奈何水月来相伴伤神如斯,星空易对,小瞧相思尝来苦。
我非常痴心,独自一人难以入睡,只有似水般皎洁的月亮与我相伴。
19、网上聊天让人迷,做梦想你多美丽,半夜三更睡不着,起来发条短信息。
20、半夜睡不着觉把心情哼成歌只好到阳台找另一个梦境。
21、修养深不深看嘴,吃饭香不香看胃,精力够不够看睡。
优质的睡眠,是精力充沛的关键。
愿您抛开烦扰,甜甜睡好。
22、头发掉的厉害,抵抗力也越来越低,一不小心就感冒,拉肚子!人也越来越憔悴,作息黑白颠倒,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23、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
元朝的历史遗址大都与元大都的遗迹探访
![元朝的历史遗址大都与元大都的遗迹探访](https://img.taocdn.com/s3/m/ac4474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4.png)
元朝的历史遗址大都与元大都的遗迹探访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它的历史遗址广泛地分布在中国境内。
其中,元大都作为元朝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更是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本文将带领读者探访元朝的历史遗址大都与元大都的遗迹,以展现元朝独特的历史魅力。
1. 元朝的历史背景元朝,是蒙古族统治者成吉思汗后裔的王朝。
它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成吉思汗的孙子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元朝的建立标志着蒙古人的东征完成,中原王朝的灭亡,蒙古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2. 元大都的意义元朝的首都元大都(今北京市中心)是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元朝地位与影响力的象征。
元大都是世界上最早的正式规划的城市之一,它在建设和管理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并且为后来的都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3. 元大都的建筑与景观元大都作为一个宏大的城市,有着众多的建筑和景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元大都的皇宫——大都皇宫,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官方建筑群。
大都皇宫占地广阔,建筑庞大,分为内城与外城,内城是皇帝居所与政务办公区,外城是宫廷仪仗区和其他政府机构。
另外,元大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建筑和景观,如元大都城墙、大钟楼等。
4. 元大都的文化与艺术元朝的统治者重视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在元大都建立了众多的文化艺术机构。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元大都的皇家图书馆,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文献与书籍。
此外,元大都还有许多重要的文化建筑,如孔庙、书院等。
5. 元大都的衰落与遗迹保护元大都的辉煌与繁荣并不长久,元朝后期,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元大都开始逐渐衰落。
明朝建立后,将首都迁至南京,元大都逐渐被遗忘。
然而,元大都的遗迹仍然在当地保存并展示着元朝的历史。
目前,大部分的元大都遗迹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如大都皇城遗址公园、大钟楼公园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历史爱好者。
6. 探访元大都的意义与价值探访元大都的遗迹,不仅可以领略到元朝辉煌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也可以感受到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
元朝的旅游景点与遗址保护
![元朝的旅游景点与遗址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ce4510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6.png)
元朝的旅游景点与遗址保护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元朝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巅峰。
元朝时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旅游景点和遗址,这些景点和遗址对于我们了解元朝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如何保护好这些旅游景点和遗址,也成为了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元上都的旅游景点和遗址元上都,即今天的北京,是元朝的都城。
在元朝时期,元上都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和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是紫禁城,它是明清两朝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除了紫禁城,元上都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和遗址,比如天坛、颐和园、圆明园等等。
这些景点和遗址代表着元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元朝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元朝旅游景点与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元朝的旅游景点和遗址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好这些景点和遗址,可以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元朝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保护元朝的旅游景点和遗址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
这些景点和遗址见证了元朝的辉煌时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是我们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如果不能妥善保护这些景点和遗址,它们就可能会逐渐消失,失去它们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三、保护元朝旅游景点与遗址的措施为了保护元朝的旅游景点和遗址,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 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和政策。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保护规划和政策,明确保护的目标和措施,确保保护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2. 加强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景点和遗址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景点和遗址的安全和完整。
3. 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元朝旅游景点和遗址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公众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重现大元帝国草原都城——读《元中都——1998—2003年发掘报告》
![重现大元帝国草原都城——读《元中都——1998—2003年发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62683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3.png)
都城之中,大都即后来的北京,压在今北京城下,难以见到;上都位于今内蒙古正蓝旗,在明清两朝重复利用;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西北15公里,虽使用时间不长,但未被后世扰乱,呈现给世人的是一幅就地原封未动的帝都面貌,其结构布局保存完整,时代单一,对于研究元代都城建筑格局、建筑特色非常重要,是研究中国10世纪以来城市发展演化的重要代表。
元代都城上承宋金,下启明清,对了解我国古代都城制度的渊源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元中都于1307年由元武宗海山下诏创建,1311年元仁宗敕令停建,其时宫殿和主体建筑已经完成,至元末废毁。
之后,除史书中的零星记载外,这座曾经的草原都城长期湮灭,讹传纷纭,遗址更是鲜为人知。
1998—2003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立项对元中都进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受到广泛关注,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这项延续15年的浩繁工程,从立项到报告出版,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入选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其成果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确定了元中都的位置,为平息争议提供了铁证。
第二,揭示了元中都布局和核心建筑的重要特征,填补了多项空白:1.勘证了元中都宫城、皇城和郭城三城相套的都城建筑格局;2.元中都宫城结构特点是南向崇方,体现了对中原古代都城的模仿、继承;3.中心大殿“土”字形台基凸显了至尊之位,是全面揭露的元代皇宫“工字殿”的唯一水、鸱吻、鸟喙神兽、天马、行什和龙纹方砖等,达到了功能性和装饰性的完美结合,符合宫廷和营造法式的皇家规格,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成就,代表了元代营建大师的最高技术水平。
《元中都发掘报告》是在系统区域调查、全面钻探测绘、精确细致发掘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部正规严谨的科学考古发掘报告,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元中都的勘测和发掘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全书分上、下两册,共1200余页,大16开,结构紧凑合理,内容科学翔实,行文流畅清新,图表系统精确,图版主次分明,尤其是对重要遗迹和文物从多角度拍摄,整体与细部兼顾,便于读者的比对观察。
河北导游词
![河北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337cf1c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e.png)
河北导游词最新河北导游词河北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能够在这落叶纷飞的季节里与大家相识,我感到十分高兴。
首先,我代表凤凰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石家庄。
我是这次陪伴大家旅行的导游王月明,大家要记住,是月明,不是明月哦,大家叫我小王就能够了。
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张师傅安全行车二十多年,有他的娴熟技术,大家一路上必须能够玩的放心,玩的开心。
另外,请大家牢牢记住我们的车牌号:冀xx。
大家在石家庄游玩期间,将由我和张师傅为大家带给服务。
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或者我们服务不周的,大家尽管直接提出来,我们会竭尽全力满足大家的。
在那里,我先预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西柏坡之旅。
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到达这天的目的地――西柏坡了,在那里,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却也是光耀中国史册的革命圣地,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享有者“新中国从那里走来”的美誉。
西柏坡拥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绿色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就在去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批、河北省首家、石家庄独有的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5A级景区。
好了,我们的车此刻也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下方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一齐下车参观。
各位游客,此刻我们所在的就是中共中央旧址大院门前,下方请跟我一齐往里走,大家注意脚下的台阶。
进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董必武同志的旧居。
1947年5月,董必武同志随同中央工委由陕北来到西柏坡,在那里生活、工作了近两年。
我们右手边的北房有东、西两屋,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和南厢房是当时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
院里还种着海棠、杏梅、翠竹等植物,这些都是当年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亲手栽种的。
此刻我们移步北屋办公室,屋内布局虽简单,却真实的再现了当年董老在那里的工作环境。
当年董老孜孜不倦的学习马列著作和著作,书架上陈列的书籍,都是他当年阅读过的。
重现大元帝国草原都城——读《元中都——1998—2003年发掘报告》
![重现大元帝国草原都城——读《元中都——1998—2003年发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32f359f524ccbff021842f.png)
重现大元帝国草原都城——读《元中都——1998—2003年发掘报告》作者:郑绍宗来源:《文物春秋》 2014年第1期郑绍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31)自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先后建立了三个控制帝国交通、军事、政治与经济、文化的都城——上都、大都和中都。
在这三个都城之中,大都即后来的北京,压在今北京城下,难以见到;上都位于今内蒙古正蓝旗,在明清两朝重复利用;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西北15公里,虽使用时间不长,但未被后世扰乱,呈现给世人的是一幅就地原封未动的帝都面貌,其结构布局保存完整,时代单一,对于研究元代都城建筑格局、建筑特色非常重要,是研究中国10世纪以来城市发展演化的重要代表。
元代都城上承宋金,下启明清,对了解我国古代都城制度的渊源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元中都于1307年由元武宗海山下诏创建,1311年元仁宗敕令停建,其时宫殿和主体建筑已经完成,至元末废毁。
之后,除史书中的零星记载外,这座曾经的草原都城长期湮灭,讹传纷纭,遗址更是鲜为人知。
1998—2003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立项对元中都进行勘察发掘,从而使其面目得以揭露。
2012年,张春长等编写的《元中都——1998—2003年发掘报告》(后文简称《元中都发掘报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受到广泛关注,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这项延续15年的浩繁工程,从立项到报告出版,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入选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其成果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确定了元中都的位置,为平息争议提供了铁证。
第二,揭示了元中都布局和核心建筑的重要特征,填补了多项空白:1.勘证了元中都宫城、皇城和郭城三城相套的都城建筑格局;2.元中都宫城结构特点是南向崇方,体现了对中原古代都城的模仿、继承;3.中心大殿“土”字形台基凸显了至尊之位,是全面揭露的元代皇宫“工字殿”的唯一实例,高台建筑体现了天子君临天下的崇高地位,蕴含着“五行”“择中”理念的传统设计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4.宫城南门采用三观过梁式门洞的传统样式,渊源于大都崇天门,但内设碧瓦红墙重门结构的广场是首次发现;5.宫城西南角台应为三重子母阙角楼墩台,古云“天子三出阙”,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形式;6.皇城南门采用简明牌楼式,与普通城门不同,别具一格,也是元代考古发掘所仅见;7.元中都体现了草原帝国都城的鲜明特点,兼具草原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双重特色,宫城内各类建筑按照通过南、北门的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同时又在宫城北部空白地带设立毡帐区。
城与墙(一百二十八)元中都遗址
![城与墙(一百二十八)元中都遗址](https://img.taocdn.com/s3/m/f1dcbe3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e.png)
城与墙(一百二十八)元中都遗址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村(旺兀察都)。
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建。
元中都是继和林、上都、大都后元朝兴建的第四个都城。
遗址原称“白城子”。
历史元武宗即位后,元朝政局不稳,为巩固统治,树立权威,控制内外。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六月,继位仅仅10天的元武宗命察乃、塔利赤、萧珍、塔失蛮、黑马、塔剌儿等在兴和路建新都城。
经十余万军士、工匠、百姓历时四年的艰辛劳作建成宫城,宫城中宫殿巍峨,金碧辉煌,中心大殿20余米,周围是配殿,如众星拱月。
宫城的四个角楼高耸雄峙,尽显皇家气派。
元武宗在位四年驾崩,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史称元仁宗)年继帝位,马上“罢城中都”,继而降格成了皇家的“行宫”,中都逐渐荒芜。
1329年发生了元武宗的两个儿子和世㻋、图帖睦尔兄弟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两都战役”,。
图帖睦尔邀请和世㻋在中都会见,称交出皇权,自己甘心当太子。
和世㻋在哈剌和林登帝位为元明宗,启程南行。
在中都,会见了图帖睦尔。
中都之行的第六天,和世㻋便在“酒醉”之后“暴崩”。
丞相燕铁木儿奉皇帝玺于图帖睦尔。
图帖睦尔立即“疾驰而还”上都,六天之后在上都继承帝位为元文宗。
此即元明宗在中都被图帖睦尔、燕铁木儿争夺帝位毒酒弑杀,这就是元朝历史上的天历之变(“旺兀察都事件”)。
至正十八年(1358年)红巾军攻打雁北的大同府之后,为迂回元朝的上都,兵过中都时,放火烧毁中都。
中都城从此湮没在废墟之中荒芜。
元中都遗址地面虽有城墙残留,因为残墙被风沙打磨发了白,这里一直被称为“白城子”。
清乾隆年间修编的《口北三厅志》,将“白城子”误认为牲畜交易场所。
20世纪80年代,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发现白城子村出土的文物以元代为主,而且部分建筑残片为汉白玉螭首,由此推测这里曾经有过元代皇家建筑。
1997年,考古专家进行了实地勘察和论证,认定白城子为元中都遗址。
随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组织考古队对元中都遗址进行了勘探发掘,出土了大量宫殿建筑构件,初步探明了角楼遗址、南门遗址和中心大殿遗址,这一发掘成果列入“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参观元中都博物馆
![参观元中都博物馆](https://img.taocdn.com/s3/m/fd61f3c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f.png)
参观元中都博物馆
今年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张北的元中都博物馆参观。
首先我们进了一层参观区,刚一进去成吉思汗的宫殿建筑模型就出现在眼前。
后面是士兵的护甲,左边是铁木真的家族成员。
然后我们来到了二层。
楼上是一座成吉思汗的雕像。
走过小桥,我们来到了文物区,我发现古人用的酒杯很奇特。
明明很高的酒杯,可里面装酒的量却很少。
后来我才搞明白这种酒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富人很喜欢有艺术感的东西,所以把杯子设计成了这个样子。
我们继续来到三层,发现大展厅有好多人,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原来他们都是蜡像仿照真人制作,简直太逼真了。
看了一会儿才搞明白他们在干嘛?原来是在举行宴会,王座上坐的是成吉思汗,我又看了简介才知道外国使者在给成吉思汗敬献贡品。
场面载歌载舞十分隆重。
展示了成吉思汗王朝的强大和兴盛。
参观元中都博物馆,让我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并为此感到自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中都遗址究竟在哪?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主国掌权的大一统王朝。
虽为少数民族,但从本源上,仍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
蒙古民族是室韦民族的别种—蒙兀室韦,室韦民族又是契丹民族的别类,契丹民族的祖先出自炎帝,故蒙古民族从广义上讲,是炎帝的后裔。
蒙古汗国,也称蒙古帝国,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起,先后建立了三个都城,即元上都、元中都、元大都。
元上都与元大都遗址,都很清楚,唯有元中都遗址,一直没有定论,直到现在,还在引起激烈的争论与探讨。
中央电视台也曾制作专题片进行寻找,却一直没有结果。
那么史学家一直在苦苦寻找的元中都遗址,究竟在哪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从元上都说起。
元宪宗·蒙哥九年(公元1259年),蒙哥战死在钓鱼山(今重庆市合川区东),由于“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皇位,诸王劝忽必烈即帝位,忽必烈三让后,始于辛卯日即帝位,时年四十六岁。
忽必烈即位,以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为都,建元“中统”,下诏说:“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
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
柄焕皇猷,权舆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为“中统”元年。
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八月,忽必烈下诏,改燕京(今北京市大兴区)为中都,同时加号开平为上都,元上都名号自此始。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听取刘秉忠、王磐、徒单公履等人的建议,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元朝的历史从此开启新纪元。
由于元朝最初的中都,是在辽中都与金中都的故址上建立的,其地座落在今北京市大兴区,因此,要弄清元中都最终的遗址究竟在哪?还必须先把辽中都与金中都的故址说清楚。
现在先来谈谈辽中都:
辽中都座落在今北京市的大兴区,此地为古冀州之地。
高阳氏谓之“幽陵”,陶唐氏曰“幽都”,有虞析为“幽州”。
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升为“南京”。
辽圣宗·耶律隆绪·开泰元年(公元1012年),改为“燕京”。
辽史中说:“其城方圆三十六里,城墙高三丈,厚一丈五尺。
敌楼、战船具全。
城有八门:东门曰安东、迎春;南门曰开阳、丹凤;西门曰显西、清晋;北门曰通天、拱辰。
大内在西南隅。
皇城内有景宗、圣宗御容二殿,东曰宣和,南曰大内。
内门曰宣教,改为元和;外三门曰南端、左掖、右掖。
左掖改为万春,右掖改为千秋。
门有楼阁,球场在其南,东为永平馆。
西门曰显西,设而不开。
西城颠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
坊市、廨舍、寺观,盖不胜书。
中都之外,有居庸、松亭、榆林之关。
古北之口,有桑乾河、高粱河、石子河、大安山、燕山,中有瑶屿。
府曰“幽都”,军号“卢龙”。
现在再来谈谈金中都:
金中都是在辽中都的故址上建都的。
金海陵王·完颜亮于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在此定都,因“燕”为列国之名,不便作为京师之号,遂改为“中都”。
辖一府、三镇、九郡、四十九县。
金海陵王·完颜亮·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完颜亮命张浩等人扩建燕城规模,建有十三个城门,东门曰施仁、宣曜、阳春;南门曰景风、丰宜、端礼;西门曰丽泽、颢(hao)华、彰义;北门曰会城、通玄、崇智、光泰。
张浩等人取真定府潭园的木材,营建宫室及凉亭十六处。
应天门有十一楹,左右有楼,门内有左、右翔龙门,及日华、月华门,前殿曰大安,左右掖门,内殿东廊曰敷德门。
大安殿之东北为东宫,正北排列三门,中门曰粹英,为寿康宫,母后所居也;西门曰会通门,门北曰承明门,又北曰昭庆门;东曰集禧门,尚书省在其外,其东西门左右是嘉会门,门有二楼,大安殿后门之后也。
其北曰宣明门,为常朝后殿门也。
北曰仁政门,旁为朵殿,朵殿上为两高楼,曰东、西上阁门,内有仁政殿,为常朝之所也。
宫城之前廊,东西各有房二百余间。
将至宫城,东西转各有廊百许间,驰道两旁种有柳树,廊脊覆盖碧瓦,宫阙殿门则纯用碧瓦。
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五年(公元1165年),改“通天门”为“应天门”。
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福寿殿”曰“寿安宫”。
金章宗·完颜璟·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泰和殿”更名为“庆宁殿”。
除此,还有横翠殿、瑶光台、琼华岛、瑶光楼等。
现在再来谈谈元中都:
最初的元中都,是在辽中都与金中都的故址上建都的。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八月,忽必烈下诏,改燕京(今北京市大兴区)为中都,加号开平为上都,其大兴府仍旧。
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始于旧中都(今北京市大兴区)的东北另筑新中都,新中都即今天北京市的内城。
这就意谓着,元朝的中都有两处:最初的元中都,座落在大兴府(今北京市大兴区);新筑的元中都,即今天北京市的内城。
有关史料描写元朝的新中都说:“京城右拥太行,左挹沧海,枕居庸、奠朔方。
城方六十里,十一门:正南曰丽正,南之右曰顺承,南之左曰文明,北之东曰安贞,北之西曰健德,正东曰崇仁,东之右曰齐化,东之左曰光熙,正西曰和义,西之右曰肃清,西之左曰平则。
海子在皇城之北、万寿山之间,旧名曰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此而命名为“积水潭”。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忽必烈改元新中都为“元大都”,蒙古人称为“汗八里”,意即“汗城”。
城东西两面相当于今北京市内城的东西城墙,南抵今东西长安街,北抵今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
都城规模宏大,宫殿壮丽,户口繁庶,商业发达,各国商人甚多,为当时世界少有的大城。
到此,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史学界一直苦苦寻找的元中都遗址,就是元大都遗址,它就是今天北京市的内城。
而元朝最初的中都遗址,与辽中都、金中都为同一遗址,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年,但仍是一段历史,不可磨灭。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入元大都,改元大都为“北平”。
故元大都是北平的前身,北平是元大都的后继。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改“北平”为“北京”,北京之名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