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中都遗址究竟在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中都遗址究竟在哪?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主国掌权的大一统王朝。虽为少数民族,但从本源上,仍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蒙古民族是室韦民族的别种—蒙兀室韦,室韦民族又是契丹民族的别类,契丹民族的祖先出自炎帝,故蒙古民族从广义上讲,是炎帝的后裔。

蒙古汗国,也称蒙古帝国,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起,先后建立了三个都城,即元上都、元中都、元大都。元上都与元大都遗址,都很清楚,唯有元中都遗址,一直没有定论,直到现在,还在引起激烈的争论与探讨。中央电视台也曾制作专题片进行寻找,却一直没有结果。那么史学家一直在苦苦寻找的元中都遗址,究竟在哪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从元上都说起。

元宪宗·蒙哥九年(公元1259年),蒙哥战死在钓鱼山(今重庆市合川区东),由于“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皇位,诸王劝忽必烈即帝位,忽必烈三让后,始于辛卯日即帝位,时年四十六岁。忽必烈即位,以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为都,建元“中统”,下诏说:“建元表岁,示人君万世之传;纪时书王,见天下一家之义。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柄焕皇猷,权舆治道,可自庚申年五月十九日为“中统”元年。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八月,忽必烈下诏,改燕京(今北京市大兴区)为中都,同时加号开平为上都,元上都名号自此始。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听取刘秉忠、王磐、徒单公履等人的建议,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元朝的历史从此开启新纪元。

由于元朝最初的中都,是在辽中都与金中都的故址上建立的,其地座落在今北京市大兴区,因此,要弄清元中都最终的遗址究竟在哪?还必须先把辽中都与金中都的故址说清楚。

现在先来谈谈辽中都:

辽中都座落在今北京市的大兴区,此地为古冀州之地。高阳氏谓之“幽陵”,陶唐氏曰“幽都”,有虞析为“幽州”。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升为“南京”。辽圣宗·耶律隆绪·开泰元年(公元1012年),改为“燕京”。

辽史中说:“其城方圆三十六里,城墙高三丈,厚一丈五尺。敌楼、战船具全。城有八门:东门曰安东、迎春;南门曰开阳、丹凤;西门曰显西、清晋;北门曰通天、拱辰。大内在西南隅。皇城内有景宗、圣宗御容二殿,东曰宣和,南曰大内。内门曰宣教,改为元和;外三门曰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为万春,右掖改为千秋。门有楼阁,球场在其南,东为永平馆。西门曰显西,设而不开。西城颠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坊市、廨舍、寺观,盖不胜书。中都之外,有居庸、松亭、榆林之关。古北之口,有桑乾河、高粱河、石子河、大安山、燕山,中有瑶屿。府曰“幽都”,军号“卢龙”。

现在再来谈谈金中都:

金中都是在辽中都的故址上建都的。金海陵王·完颜亮于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在此定都,因“燕”为列国之名,不便作为京师之号,遂改为“中都”。辖一府、三镇、九郡、四十九县。

金海陵王·完颜亮·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完颜亮命张浩等人扩建燕城规模,建有十三个城门,东门曰施仁、宣曜、阳春;南门曰景风、丰宜、端礼;西门曰丽泽、颢(hao)华、彰义;北门曰会城、通玄、崇智、光泰。张浩等人取真定府潭园的木材,营建宫室及凉亭十六处。应天门有十一楹,左右有楼,门内有左、右翔龙门,及日华、月华门,前殿曰大安,左右掖门,内殿东廊曰敷德门。大安殿之东北为东宫,正北排列三门,中门曰粹英,为寿康宫,母后所居也;西门曰会通门,门北曰承明门,又北曰昭庆门;东曰集禧门,尚书省在其外,其东西门左右是嘉会门,门有二楼,大安殿后门之后也。其北曰宣明门,为常朝后殿门也。北曰仁政门,旁为朵殿,朵殿上为两高楼,曰东、西上阁门,内有仁政殿,为常朝之所也。宫城之前廊,东西各有房二百余间。将至宫城,东西转各有廊百许间,驰道两旁种有柳树,廊脊覆盖碧瓦,宫阙殿门则纯用碧瓦。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五年(公元1165年),改“通天门”为“应天门”。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福寿殿”曰“寿安宫”。金章宗·完颜璟·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泰和殿”更名为“庆宁殿”。除此,还有横翠殿、瑶光台、琼华岛、瑶光楼等。

现在再来谈谈元中都:

最初的元中都,是在辽中都与金中都的故址上建都的。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八月,忽必烈下诏,改燕京(今北京市大兴区)为中都,加号开平为上都,其大兴府仍旧。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始于旧中都(今北京市大兴区)的东北另筑新中都,新中都即今天北京市的内城。这就意谓着,元朝的中都有两处:最初的元中都,座落在大兴府(今北京市大兴区);新筑的元中都,即今天北京市的内城。

有关史料描写元朝的新中都说:“京城右拥太行,左挹沧海,枕居庸、奠朔方。城方六十里,十一门:正南曰丽正,南之右曰顺承,南之左曰文明,北之东曰安贞,北之西曰健德,正东曰崇仁,东之右曰齐化,东之左曰光熙,正西曰和义,西之右曰肃清,西之左曰平则。海子在皇城之北、万寿山之间,旧名曰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此而命名为“积水潭”。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忽必烈改元新中都为“元大都”,蒙古人称为“汗八里”,意即“汗城”。城东西两面相当于今北京市内城的东西城墙,南抵今东西长安街,北抵今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都城规模宏大,宫殿壮丽,户口繁庶,商业发达,各国商人甚多,为当时世界少有的大城。

到此,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史学界一直苦苦寻找的元中都遗址,就是元大都遗址,它就是今天北京市的内城。而元朝最初的中都遗址,与辽中都、金中都为同一遗址,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年,但仍是一段历史,不可磨灭。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入元大都,改元大都为“北平”。故元大都是北平的前身,北平是元大都的后继。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改“北平”为“北京”,北京之名自此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