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宗教建筑布局的考古学观察

合集下载

元上都遗址田野考古测绘

元上都遗址田野考古测绘
f 中图 分 类 号】 P 5 28 【 献标 识 码 ]B 文 [ 编 号 ] 10 ~ 0 0 2 1 )4 4 文章 0 7 30 (0 0 0—
元上都 ,是中 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大一统 的正统 王朝 的首都 , 由成吉思汗 之孙 、 元世祖 忽必烈大帝 初建 , 坐落
在 内 蒙 古 自治 区正 蓝 旗 上 都 镇 东 2 0公 里 处 的金 莲 川 草 原 , 于 15 年 元 代 农 民 起 义 军 战 火 , “ 座 拥 抱 着 巨 毁 38 是 … 大文 明的 废 墟 ” 。具 有 独 特 的 历 史 、 化 、 术 、 研 价 值 , 义 艺 科
创立 的这 座草原都城 ,被认定是 中原农耕文化 与草原游
牧 文化 奇 妙 结 合 的 产 物 ,史 学 家 称 誉 它 可 与 意 大 利 古 城 庞 贝媲 美 。 0 2 申报 世 界 文化 遗 产 。 21年 现规 划 巨 额投 资修 复 和 开 发 , 了配 合 申报 世 界遗 产 和 保 护 T 作 , 京 市测 为 北
【 作者简介】 晁春浩(9 8 )男 , 15 一 , 汉族 , 京人, 北 注册测绘师 , 从事测绘管理工作 ຫໍສະໝຸດ 21 0 0年第 4 期
・ 京测绘 ・ 北
3 1
堆 积 的 记 录 , 也 应 包 括 诸 如 特 别 采 样 区位 置 、 围 等 T 但 范
作 内容 的记 录 。对 各类 图 纸 的要 求 :
绘设 计 研 究 院 为 遗 址 测 绘 了 多 种 比例 尺 的地 形 图, 括 1 包 :
50地 形 图 、: 0 0 1 0 0地 形 图 、: 00地 形 图 ,也 绘 制 了部 2 11 0 0 分建 筑遗 址 的 110平 面 图 、 面 图 、 面 图 。 : 0 立 剖 测 区 为古 城 遗 址 , 分 地 区 可见 残 墙 、 石 , 部 地 部 基 大

考古学考点归纳

考古学考点归纳

中国考古学考点归纳与总结——Collected by考古学导论名词解释分支学科金石学、古器物学、考古学、新考古学、后进程考古学、公众考古学、女权考古学、环境考古学、聚落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功能考古学、实验考古学物质资料遗物、遗址、遗存、遗痕、灰坑、窖藏相关着作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金石录、水经注、梦溪笔谈、武经总要、营造法式田野考古学洛阳铲、探方、探沟、隔梁、关键柱、磁方位角、罗盘、水平方格法、大面积揭露法、浮选法考古三大杂志考古学年代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地层学原理、类型学原理、标准型器、旋回地层学、地质年代学、气候年代学、三大气候信息库、年轮法、放射性时钟、C14、AMS、达曼表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间理论环境考古学三大气候系统、六大环境系统、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孢粉分析学、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技术与经济失蜡法、合金、Polanyi模式论述1·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关系北大赵辉写的论文2·中国考古学史旧石器时代考古名词解释人类化石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腊玛古猿、禄丰古猿、巨猿、爪哇人、元谋人、郧县人、建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人、南京人、和县人、马坝人、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文化遗址周口店、萨拉乌苏、西侯度文化、丁村、观音洞、水洞沟、硝灰洞、泾渭文化、匼河文化、寺裕文化、百色盆地、富林文化、富源大河遗址工具类石器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砾石石器、石叶、细石器、小石器、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石球、盘状器、大三棱尖状器、球状器、雕刻器、手斧加工工具石锤、石占制作技术类石料加工各部名称台面、打击点、半锥状、石片角、辐射线、同心波纹、阴面、阳面、锥疤直接打击法锥击法、碰站法、砸击法、锐棱砸击法间接打击法击钎法、压剥法修理技术压制法、指垫法技术模式奥杜威技术、阿舍利技术、勒瓦娄哇技术、莫斯特技术、石叶技术、细石器技术、修理台面技术、预制石核技术、盘状石器技术技术研究方法微痕分析法、埋藏学、孢粉分析法、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石器拼合技术理论莫维斯理论、竹木文化说、石器工业南北二元结构、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系统人类与文化起源理论与研究特异进化、镶嵌进化、夏娃理论、区域连续进化理论、中心营地说旧石器环境黄土午城黄土、离石黄土、马兰黄土;青藏运动、昆仑—黄河运动、共和运动着名考古学家桑志华、魏敦瑞、步达生、裴文中、贾兰坡论述1·周口店 2·区域渐进理论 3·南北技术系统 4·华北两大技术系统5·细石器 6·莫维斯线及其意义 7·中国旧石器时代技术演变8·中国旧石器时代最早人类与分布 9·旧石器分期及各期代表新石器时代考古名词解释时代说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仰韶时代、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大地湾文化、李家村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白石村文化、新乐文化长江流域彭头山文化、城背溪文化、皂市文化、大溪文化、薛家岗文化、龙扎文化、河姆渡文化、青莲岗文化、陶寺文化、造律台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客省庄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遗址舞阳贾湖、秦安大地湾、白音长汗、姜寨遗址、东山嘴、牛河梁、陶寺遗址、夹山咀、西水坡、半坡遗址、反山墓地、瑶山墓地、莫角山、朱封大墓、郑州西山城、淮阳平粮城、八十垱、城头山、甑皮岩、玉巉岩、仙人洞、吊桶环、贝丘遗址、沙苑遗址、西阴村、仰韶村、后岗、良渚遗物石器类磨制石器、石磨盘、技术、管钻法牙骨器龟甲器、卜甲、卜骨、蝶形器、牙璋、骨耜玉器钩云形器、玉琮、壁、环、玦、瑗、玉猪龙陶器红顶碗、尖底瓶、陶鬶、觚形器、夹炭陶、原始瓷、蛋壳陶、彩陶、黑陶、灰陶、白陶、陶尊<技法>泥条盘筑、泥片贴塑、轮制法纹饰兽面纹、朱书陶文、绳纹、之字纹、附加堆纹、丁公陶文、云雷纹墓葬制度瓮棺葬、居室葬、土墩遗址、萨满教、奠基牲、二层台建筑类地穴式、半地穴式、土骨泥墙、干栏式文化研究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文化因素分析法、文化功能观、文化系统论、条块说、满天星斗说农业起源研究山地说、华南说、外来说、边缘起源学说、广谱革命国家起源研究聚落形态、酋邦理论、分层理论、古国、方国、王国、三部曲与三模式着名考古学家安特生、李济、梁思永、苏秉琦、张光直、夏鼐、严文明论述1·陶瓷起源 2·农业起源和稻作起源 3·良渚文化遗存发现与研究4·陶寺墓地与文明研究 5·文明起源 6·中石器时代7·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8·各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谱系 9·龙山时代10·新石器发现的早期城址及其意义 11·考古学文化研究12·概述北方地区中期文化及共同的特征夏商周考古名词解释考古学文化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东下冯文化、商文化、周文化、先商文化、先周文化、岳石文化平度东岳石、湖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赤峰、夏家店上层文化、吴城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四坝文化、西团山文化、光社文化、蜀文化、吴文化、越文化、下七垣文化遗址二里头遗址、东下冯遗址、大师姑城址、岳石城址、二里冈遗址、东下冯商城、垣曲商城、盘龙城遗址黄坡、焦作府城遗址、偃师商城、殷墟、三星堆遗址、新干大洋洲、周原遗址、丰镐遗址、金沙遗址、燕下都、临淄齐故城、曲阜鲁国故城、侯马晋故城、楚纪南城、成周、秦都雍城、周公庙、北赵晋侯墓地墓葬西北岗王陵、妇好墓、琉璃阁商墓、武安村大墓、丰鸡台墓地、屯溪西周墓、上村岭虢国墓、蔡侯墓、曾侯乙墓、中山王墓、秦公1号大墓、赵卿墓太原金胜村、印山大墓、真山墓地、京观、大堡子台、苏埠屯大墓益都、燕侯墓、湖北大冶铜绿山、江西瑞昌铜岭铜矿商中期、战国早期遗物铜器类司母戊方鼎、大丰簋、利簋、何尊、令彝、宜侯矢簋、盂鼎、克鼎、史墙盘、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吴王光鉴、鄂君启节、兆域图、裘卫四器、铁刃铜钺;青铜、红铜、黄铜货币类刀币、空首布、布币、鼻蚁钱、齐法化、齐之法化、节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齐造长邦之法化秦汉考古名词解释遗址汉长城、未央宫、东汉洛阳城、明堂、九庙、太学、灵台、辟雍、罗经石遗址、京师仓、铁生沟、瓦房庄、滇文化建筑竹马墓葬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阳陵、刘焉墓、满城汉墓、大葆台汉墓、南越王墓、马王堆汉墓、沂南画像石墓、卜千秋墓、洛阳烧沟汉墓、罗泊湾汉墓、和林格尔墓地、望都汉壁画墓、安丘画像石墓、武威雷台汉墓、石寨山墓地、武氏石祠、孝堂山石祠、墓制画像石、画像砖、黄肠题凑、外藏椁、回廊、便房、砖石墓、崖墓、石棺墓葬、大石墓、空心砖墓、金缕玉衣、绞裘之制、买地券、朱书解除文、摇钱树、模型明器遗物铜器商鞅量、秦诏版、秦量、秦权、新莽嘉量、长信宫灯、大司农平斛、铜镜、铜奔马、昭明镜、日光镜、规矩镜、五铢钱、半两钱、新莽钱<技术>金银错、鎏金工艺涂金工艺铁器生铁、块炼铁、块炼钢、百炼钢、灌钢、炒钢、胆铜法、书刀、熟铁<技术>生铁技术、熟铁技术、铸铁技术陶器低温釉陶、解谪瓶、高温硬陶、瓦当、空心砖漆器银口黄耳<技术>锥画工艺、堆漆工艺、戗金工艺、金银平脱工艺、涂金工艺石器石翁仲、天禄、辟邪、刻石、画像石、正始石经、熹平石经、石阙<技术>粗线刻、细线刻、凸面刻、浅浮雕、透雕纺织通经短纬、旌旗竹木简牍、居延汉简、天水秦简、江陵秦简、临沂银雀山、汉简、简帛文字、云梦秦简、凭几、里耶秦简、告地策、遣策玺印封泥、滇王之玺、广陵王玺、汉倭国玉玺工商制度工官、铜官、铁官、尚方、考工、盐铁令相关着作三辅黄图、考工记、元和郡县图志着名考古学家斯坦因、斯文赫定其他西北科学考察团论述1·铁的早期发现及冶铁技术的发展2·商周至秦汉陵园制度的形成3·秦咸阳城的发现4·汉代诸侯王墓形形5·汉画像石墓的发现6·洛阳地区汉墓7·汉代的工业8·秦始皇王陵与兵马俑9·西汉帝陵特点10·先秦文化探源11·汉代铜镜12·汉代画像内容与流行魏晋隋唐考古名词解释遗址城址尼雅城址、楼兰遗址、大明宫、大明宫含元殿、兴庆宫、含嘉仓、正仓院、金镛城、瓮城窖藏何家村、丁卯桥墓葬方山永固陵、司马金龙墓、姜墓、徐显秀墓、湾漳墓、茹茹公主墓、崔芬墓、北周李贤墓、安伽墓、虞弘墓、封氏墓地、李秀润墓、永泰公主墓、李贤墓、史思明墓、张九龄墓、王处直墓、南唐二陵、刘华墓、王建墓、李静训墓、渤海公主墓、李宪墓、东吴朱然墓、小河墓地、冯素弗墓、模印拼嵌画像砖墓石窟类克敦尔石窟、炳灵寺石窟、天龙山石窟、响堂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瓷窑安阳窑、刑窑、黄堡窑、洪州窑、吉州窑、长沙窑、定窑、官窑、越窑其他大雁塔、龙兴寺、法门寺、慈恩寺塔、渤海遗址、永宁寺、华清池制度墓葬制度哪个朝代的这个时期的、墓道、甬道、天井狮子山楚王墓就有、壁龛、影作木结构、号墓为陵、衰册、别敕墓、祔葬墓其他制度里坊制度、萨宝府、文思院遗物专门随葬遗物墓谒、墓刺、墓志、魂瓶、堆塑瓶、陶牛车、墓龙、镇墓兽、为葬而葬铜镜神兽镜、画像镜、宝相花镜、四神十二生肖镜、螺钿镜、平脱镜、葡萄镜、钱币开元通宝、会通开元、乾元重宝、月痕开元、得壹元宝、玳瑁币陶瓷、玻璃器三彩器、鸡首壶、堆塑罐、秘色瓷、琉璃其他走马楼吴简、华元罄、开成石经、汲冢竹书手工工艺制陶工艺釉下彩、绞胎工艺、堆塑技法仿锤揲花纹金银器工艺金花银器、步摇、锤揲技术纺织工艺庸调布、通经断纬、缂丝、缂毛技术、蜡缬、绞缬、夹缬、染色、织花、印花中西交流文字类法卢文书、李柏文书、粟特文书其他萨珊玻璃、伊斯兰玻璃、波斯陶、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玳瑁币、佛教类中心塔柱、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佛因缘故事、金刚石指环、键陀罗艺术、丝绸之路、绢马贸易、丝绸战争相关着作水经注、大唐西域记历代名画记、封氏见闻记、世说新语、元和郡县图志、洛阳伽蓝记论述1·唐长安洛阳城2·隋唐城址类型3·唐墓壁画形制及演变4·唐陵5·里坊制度6·邺城7·六朝壁画形制宋辽金元明考古名词解释遗址城址辽上京、黒城遗址、元大都、锯鹿古城、高昌故城墓葬白沙宋墓、张士城母亲墓、黄昇墓、萧沙姑墓、宝山大墓、耶律羽之墓、陈国公主墓、齐国王夫妇墓、明定陵、时立爱墓建筑界壕边堡、瓮城、永乐宫窑址建窑、景德镇窑御窑遗址、浮梁瓷局、官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德化窑、龙泉窑、磁洲窑其他南海一号、黑石号墓葬制度五音姓利墓地、漏泽园墓、攒宫、石藏子遗物瓷器青花、彩青、釉里红、釉下彩、绿红、水彩、粉彩、珐琅彩、法华器、冰裂纹、秘色瓷、甜白、脱胎瓷、绞胎瓷、芒口、鸡冠壶、铜器湖州镜其他碑石、平江图碑相关着作东京梦华录、南村缀耕录、元故宫遗录、陶记、格古要论、梦溪笔谈、天工开物、营造法式、清明上河图、宣和博古图、园治、水经注论述1·汴梁城2·辽上京3·元大都4·砖室墓5·瓷器注意中西文化交流6·宋元明地方城市布局及类型举例。

元上都遗址价值与旅游资源研究

元上都遗址价值与旅游资源研究
2 0 1 4年 9月
内蒙古 师 范 大 学学报
( 哲 学社 会科 学版 )
S e p 。2 0 1 4
第4 3 卷 第5 期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研 究 目的和 意义
同一经度上 ( 东经 1 1 6度 ) , 是 由元 太 祖 成 吉 思 汗 之 孙 忽必烈 于公 元 1 2 5 6年 在 中 国 北 方 草 原 上 建 立 的 都 城 。公元 1 2 6 0年 , 忽必 烈在 此 登基 , 继 蒙 古汗 位 , 这
本课 题以正蓝旗元上都 遗址为调查重 点 , 通 过 资
衰, 成 为 人 类 历 史 文 明 的文 化 宝 库 。元 上 都 遗 址 成 为
世 界 文化 遗产 , 为 元 上 都 遗 址 旅 游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契
机, 吸 引着 国 内夕卜 越来 越多 人们 的 向往 , 这 个 肩 负 着
草原风情 游 、 民族 文化 游 、 人 文 历 史 游 和 生 态 休 闲 游 等 多 种 功 能 的旅 游 景 区 , 在 内蒙 古 旅 游 业 中 显 得 越 来
[ 关 键词 ] 元 上 都 ;遗 址价 值 ; 旅游资源
[ 中图分类号I F 5 9 0 .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1 — 7 6 2 3 ( 2 0 1 4 ) 0 5 — 0 1 6 0 — 0 4
曾 是 大 蒙 古 国统 治 中 心 元 朝 国都 的 元 上 都 , 位 于 内蒙 古 锡林 浩 特 市 南 面 的 正 蓝 旗 上 都 镇 东 约 2 O公 里 的闪电河北岸 , 始建于公元 1 2 5 6年 , 是 元 朝 开 国 皇 帝 忽 必 烈 继 承 蒙 古 汗 位 时确 定 的 首 都 , 以后 成 为 元 代 各

草原丝绸之路兴盛时期中西交流的考_省略_以辽上京_元上都及其周边发现为例_宋阳

草原丝绸之路兴盛时期中西交流的考_省略_以辽上京_元上都及其周边发现为例_宋阳

历史研究 [4]卫 月 望 . 世 界 上 现 存 最 早 的 一 张 纸 币 . 内 蒙 古 金 融研究,2002,(1). [5]李逸友.元 代 草 原 丝 绸 之 路 上 的 纸 币— ——内 蒙 古额济纳旗黑城出土的元钞及票券.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2). [6]齐小光,王建国,丛艳双.辽耶律羽之墓发掘简报. 文物,1996,(1). [7]项 春 松. 克 什 克 腾 旗 二 八 地 一 、 二 号 辽 墓 . 内 蒙 古 文物考古,1984. [8]郑 绍 宗 . 赤 峰 县 大 营 子 辽 墓 发 掘 报 告 . 考文宽.法库叶茂台早期辽墓 出 土 的 伊 斯 兰 玻 璃调味方盘.中国历史文物,2002,(3). [10]傅宁.内蒙古地区发现的辽代伊斯兰玻璃器— —— 兼谈辽时期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6,(2). [11]孙 建 华,张 郁.辽 陈 国 公 主 驸 马 合 葬 墓 发 掘 简 报.文物,1987,(11). [12]王大方.敖汉旗羊山 1 号辽墓西瓜图— ——兼论 契丹引种西瓜及我国出土古代“ 西瓜籽 ”问 题.内 蒙 古 文物考古,1998,(1). [13]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辽上京城址勘查报告. 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4. [14]邱 国 彬.内 蒙 古 敖 汉 旗 皮 匠 沟 1、2 号 辽 墓. 文 物,1998,(9). [15]张 松 柏 . 西 域 驯 兽 对 辽 代 的 影 响 及 其 在 辽 境 的 传播.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1). [16]陆思贤,李迪.元上都天文台与阿拉伯天文学之 传入中国.内蒙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1). [17]王大方.草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1998,(3). [18]董新林.辽上京城址的发现和研究述论.北方文 物,2006,(3). [19]魏 坚.元 上 都 的 考 古 学 研 究.吉 林 大 学 博 士 论 文,2004. [20]林 梅 村 . 古 道 西 风 — — — 考 古 新 发 现 所 见 中 西 文 化交流.三联书店,2000.

古代宗教仪式的考古学研究

古代宗教仪式的考古学研究

古代宗教仪式的考古学研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代宗教仪式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岁月的画卷上。

它们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外在表达,更是社会、文化和人类心理的重要反映。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揭开这些神秘仪式的面纱,探寻古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

古代宗教仪式的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祭祀、祈祷、占卜、葬礼等诸多方面。

祭祀是其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

在许多古代文明中,人们会向神灵献上丰盛的祭品,包括食物、牲畜、珍贵的物品等,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恩赐。

例如,古埃及人对太阳神拉的祭祀仪式极为隆重,他们会在特定的神庙中举行盛大的典礼,献上精美的珠宝和丰盛的食物。

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证据,让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古代宗教仪式的场景和细节。

从遗址中的祭祀场所、祭坛、神像等建筑和物品,到出土的祭祀用品和仪式相关的文物,都能帮助我们勾勒出当时仪式的大致轮廓。

在一些古代遗址中,我们可以看到精心建造的祭祀建筑,其布局和装饰都充满了宗教象征意义。

比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其宏伟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刻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雅典娜女神的崇拜和敬意。

宗教仪式的参与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常包括祭司、贵族、平民等不同阶层的人群。

祭司作为宗教仪式的主持者,拥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

他们熟知宗教教义和仪式流程,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和祭品的奉献,与神灵进行沟通。

在古代玛雅文明中,祭司在宗教仪式中会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象征神灵的头饰,进行复杂的祭祀舞蹈和祈祷。

古代宗教仪式的时间和频率也往往具有特定的规律。

有些仪式会在特定的季节、节日或天文现象发生时举行。

例如,古代中国的春耕时节,人们会举行祭祀土地神的仪式,祈求丰收;而在月食或日食等天文现象出现时,一些文明也会举行特殊的仪式,认为这是神灵的某种示意。

这些宗教仪式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共同参与宗教仪式使人们感受到彼此属于同一个社群,有着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

古代宗教建筑的考古学分析与研究

古代宗教建筑的考古学分析与研究

古代宗教建筑的考古学分析与研究宗教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内涵。

通过对古代宗教建筑的考古学分析与研究,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建筑技术、艺术风格以及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

古代宗教建筑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寺庙、教堂、清真寺、佛塔等。

这些建筑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以中国古代的佛教寺庙为例,其建筑布局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则。

寺庙的主体建筑一般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从山门开始,依次经过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

这种对称式的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秩序和平衡的追求。

在建筑材料方面,多使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展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木构建筑技术。

寺庙中的壁画、雕塑等装饰艺术,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宗教教义和社会生活。

再看欧洲的哥特式教堂,其高耸入云的尖顶、巨大的彩色玻璃窗以及复杂的拱券结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哥特式教堂的建筑风格强调垂直向上的线条,象征着人们对上帝的向往和追求。

教堂内部的装饰华丽而庄严,精美的雕塑和壁画讲述着宗教故事,营造出神圣的氛围。

古代宗教建筑的选址也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

有些建在山顶,以显示其神圣性和超越世俗的地位;有些位于城市中心,成为民众宗教生活的核心场所;还有些依水而建,借助自然景观来增添其神秘和宁静的氛围。

从建筑技术的角度来看,古代宗教建筑常常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水平。

例如,古罗马的万神庙采用了巨大的穹顶结构,其精湛的建造工艺令人赞叹。

在没有现代建筑工具和材料的情况下,古代工匠们凭借着智慧和经验,创造出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奇迹。

在考古学研究中,对古代宗教建筑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是实地考察,通过对建筑遗址的测量、绘图和拍照,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其次是对建筑材料的分析,包括石材、木材、砖块等,以了解其来源和加工工艺。

此外,对建筑装饰、壁画、雕塑等的研究,可以揭示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宗教象征意义。

通过对古代宗教建筑的考古学分析,我们能够还原当时的宗教仪式和活动场景。

元上都遗址调查与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元上都遗址调查与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

元上都遗址调查与保护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元上都是蒙古帝国的首都,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境内。

在其成立后的1271年至1368年间,元上都一直是蒙古帝国和元朝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然而,经过数个世纪的风沙侵蚀和毁坏,元上都的遗址已经大大缩小和磨损,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扩展,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工作更加迫在眉睫。

保护元上都遗址,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历史,对于中国历史研究、甚至对中外文明交流与融合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和研究,也可以为我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落实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等重大国际事务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本研究将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调查和保护,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全面了解元上都遗址的现状和保护需求,并制定保护方案,为元上都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元上都遗址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掘历史的综述。

2.元上都遗址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包括遗址的构成、地形地貌、遗址的保存情况和危害因素等。

3.针对元上都遗址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4.根据调查结果和危害因素评估,制定元上都遗址的保护方案,包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工程和管理,以及需要具备哪些技术和财政条件。

5.为更好地推进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工作,将对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进行深入探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文献研究、数据分析、实地考古等方法。

实地调查:通过走访、问卷、测量等方式,掌握元上都遗址的基本情况。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元上都遗址的历史、文化和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和了解。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相关数据,得出元上都遗址的现状和危害因素。

实地考古:通过实地考古调查,发掘元上都遗址的实物和遗址构成,同时对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措施。

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元上京文化遗产保护方案

元上都遗址学号:1054200141 姓名:朱明亮基本资料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滦河上游的闪电河北岸。

始建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初名“开平府”,中统五年(1264年)改名“上都”,又名“上京”、“滦京”,是帝后避暑的地方。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名“开平府”,不久废府改卫,宣德五年(1430年)废弃不用。

1956年和197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内蒙古大学先后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

遗址简介元上都遗址在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闪电河(滦河上游)北岸冲积平地上。

元世祖忽必烈未即皇帝位前,在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开始筑城,初名开平府;忽必烈即位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称开平府为上都,又名上京或滦京,为元朝的夏都。

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领重要大臣来这里避暑和处理政务,因此将宫城建成园林式的离宫别馆。

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

周长约9公里,东西2050米,南北2115米,宫城墙用砖包砌,四角有楼,内有水晶殿、鸿禧殿、穆清阁、大安阁等殿阁亭榭,将河水引入城内建有池沼。

皇城环卫宫城四周,城墙用石块包镶,道路整齐,井然有序,南半部为官署,府邸所在区域,东北和西北隅建有乾元寺和龙光华严寺。

外城全用土筑,在皇城西北面,北部为皇帝观赏的御苑,南部为官署、寺观和作坊所在地区。

城外东、南、西三处关厢地带,为市肆、民居、仓廪所在。

明永乐初年荒废,城垣及建筑台基依然残留地表,蒙古语称此城为“兆奈曼苏默”,为108座庙的意思,就是依据城址中建筑众多而讹传的。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上都遗址元上都遗址于2011年7月15日将正式向游客开放。

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讨论并通过将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物保护单位上都,元代古城名。

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黄旗大营子(现敦达浩特)东25公里,闪电高勒北岸1公里,“五一”牧场南4公里处。

元代时期城市与建筑

元代时期城市与建筑

元代时期城市与建筑(9)元代的城市与建筑综述在公元12世纪末的时候,北方的草原上崛起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蒙古族的部落首领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的带领下逐渐统一了蒙古的各部。

公元1206年的时候,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

蒙古人的军事能力非常强大,他们东征西讨,一路上征服了很多的国家,其中包括像西辽、西域的花剌子模等,一直打到了东欧的伏尔加流域,之后又先后攻灭了中国版图内的金朝、西夏、大理,还招降了吐蕃。

公元1271年,蒙古大汗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1294)正式称帝,建立了大元王朝,把首都定在了大都,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北京。

公元1279年,元朝彻底灭亡了南宋,从此完全占有了中国的全境,建立起了一个版图空前辽阔的庞大帝国。

蒙古统治下的大元王朝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统一的帝国。

在民族政策方面,它具有很强的矛盾性。

一方面元朝实行很严格的民族等级制度,它把天下的人民分成了四个等级:第一等就是蒙古人;第二等是所谓的色目人,主要是来自于西域、中亚和阿拉伯地区的这些人种;第三等称之为汉人,其实主要是中国原来北方地区的汉族人、以及契丹和女真人;最后一等称之为南人,就是南宋统治区内的那一些广大的人民。

在民族等级制度和歧视政策的同时,元朝也善于去吸收不同地区的不同文明的各种先进的文化,这就使得中国本土的建筑文化的技艺与其他的地方有一个很大规模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面也促进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

蒙古人原本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他们所熟悉的居住的空间是一种可移动的毡帐式的房屋,也就是我们所熟称的蒙古包,正因为如此,蒙古人原本对于固定的城市和建筑物相对地缺乏珍爱之心。

他们在征战过程当中就常常会对欧亚大陆的、其他先进文明的城市和建筑造成巨大的破坏,但是随着统治的日渐稳固,蒙古上层的统治者也逐渐受到一些先进文化的影响,开始去尝试着修建一些自己的都城和宫殿的建筑,逐渐在很大程度上面放弃了原本的、临时式的毡帐式的居住形式。

211062881_我们为什么要考古_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211062881_我们为什么要考古_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

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从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汉三星堆的发现与发掘,临潼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西安汉长安城遗址的勘探与发掘,大同云冈石窟的调查与发掘,到甘肃敦煌石窟的发现,隋唐洛阳城及宋代衙署庭院遗址的勘探与发掘,北京明定陵的发掘,新中国考古硕果累累,举世瞩目。

我们为什么要考古清理发掘工作。

在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实践中,各地考古队伍日益健全起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田野考古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发掘水平得到提高。

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考古工作者对史前时期的半坡、北首岭、庙底沟、屈家岭、北阴阳营等遗址和大汶口墓地,对商周时期的二里头、郑州、丰镐等遗址和洛阳东周城、侯马晋城、汉唐两京城址、元大都遗址及其他重要遗址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发掘。

在辉县琉璃阁的发掘工作中,首次成功地剔剥出一座完整的车马坑,受到西方考古学家的赞誉。

改革开放后,我国考古事业走向繁荣。

1979年4月成立了中国考古学会,其后一些省区市也相继成立了地方考古学会及相关的研究会;考古学得到迅速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引进科技手段,开拓了水下考古和航空摄影考古领域;大遗址考古发掘得到加强,黄河流域所作重点发掘尤多,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也有多处遗址发掘,西南边疆、北方大漠也都发掘过史前遗址,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规模之大,前所未见。

田野考古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

原始聚落遗址和氏族公共墓地的发掘,力求全面地揭露布局情况,复原当时社会生活全貌;古代城址的勘察,着重了解整体规划,确定城垣范围和城门位置,探寻主干大道和重要建筑遗迹;对那些古今重合的城市,则充分利用文献资料,根据现存的古建和可以肯定的旧街道等遗迹,结合以重点钻探、发掘,较好地复原古城的平面布局;清理大型墓葬时,妥善处理糟朽不堪的漆木器、丝织品、帛书、帛画,使之得到较好保存;对于散乱的玉衣、铠甲、简牍,在清理过程中,特别注意各个零件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仔细观察和做好记录,以复原它们五·四运动前后,西学东渐,在带来“科学”“民主”思想和先进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来西方人的妄自尊大,一些西方学者鼓吹“中国文化西来说”;国内也有人妄自菲薄,否定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生动摇。

元代都城史研究概述――以上都、大都、中都为中心

元代都城史研究概述――以上都、大都、中都为中心

元代都城史研究概述――以上都、大都、中都为中心都城,为一个王朝的统治中心。

历代王朝的君主,在开创基业时,莫不把都城作为政权建设的首要任务。

作为王朝统治的心脏地带,都城不仅具备一般城市的发展特点,而且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均有着深远影响,因而在城市史研究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元朝为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早在其前身―—大蒙古国时期,就曾于1235年在漠北建立过第一座都城――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哈拉和林额尔德尼召附近)。

忽必烈即位,元朝建立后,蒙古统治者又先后在漠南与汉地的结合地带建立了三个都城――上都、大都与中都。

在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对这三个都城的研究,无论是在考古调查,还是在文献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研究范围,也从都城本身的设置沿革、建筑格局等内容,扩展到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

以下,笔者就所掌握的材料,对这三个都城的研究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① ―――――—――① 本文的撰写,参考了叶新民《元上都研究综述》(《内蒙古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后收入同氏《元上都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史卫民《元上都、中都的考古新发现与研究》(《蒙元的历史与文化――蒙元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01年版)、张春长《元中都的研究现状与前景》(《文物春秋》2002年第3期)等论文。

一上都上都是元朝建立后的第一个都城,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

早在忽必烈未即位前的1256年春,他即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以此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藩府驻地。

1258年新城建成后,被命名为开平。

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1260年春于此正式即位,建元中统。

此后,开平府不断得到增修扩建。

中统四年(1263)五月,正式升为都城,定名上都。

到第二年八月燕京改名中都,两都巡幸制正式确立后,上都遂成为元代长期并存的两大都城之一。

试析元上都遗址申遗

试析元上都遗址申遗

试析元上都遗址 申遗
苏柏 玉
( 内蒙古 大学历 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O02 10 )
要:元上都是元代独特的两都巡幸制度中所巡一都 , 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保存 最为完 是
整 的草原 都城 作 为 蒙元 文化 的重要 发祥 地 ,近年 来元 上都 遗址立 足于草原 文化 沉淀 深厚 的历 史 名城 预备 申报世 界 文化 遗产 本 文拟在 元 上都历 史 沿革和 现今环 境 的基础 上 来把握 其地 理 特征 ,
建造 的草原城市。作为北方草原地 区著名 的都城 之一 ,它体现 了北方游牧 民族文化和汉文化交流 繁 盛 的状况 。 现今 其遗 址 作 为草 原 文化 的 重要 代 表 正在 着手 进行 申请 世 界 文化 遗 产 活动 ,本 文 旨 在立足当下 ,试 图对元上都的申遗做一个粗 浅的

3 4.
21 02年 7月 :在 国家 文 物局 的领 导下 .完 成
元上都 申遗的各项准备工作 ,最终要在当年的世 界遗产大会上进行陈述 申报 。 二 、试析元上都遗址的| 实性宪整性 I ‘ 根据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所 确认 世界遗产的标 准来看 .元上都 申请世界文化 遗产首先便要满足两个前提 :①真实性 ,②完整
第 i 卷第 l 8 期
21 0 0年 O 2月
呼伦 贝尔学 院 学报
J u a fHuln e e l g o m J u b i rCol e o e
No 1 .
v 1 8 0. 1
P bih dj e r a y 0 u l e F bur. s n 2 1 0
当。
滥牧破坏。使得遗产完整性得 以保存。这些相关 措施都对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资料的准 备 提供 了重要 基础 。 尽管如此 , rE Y _都的申遗依然有其问题存在。 , 这 表 现在 : ( ) 一 遗址缺乏地上建筑 元末爆发 了各族人 民反元大起义。元上都于 l5 年为红巾军所破 , 38 使元上都遭到严重的破坏 。 皇帝每年一度 的巡幸上都活动亦停止。16 3 9年 , 明大将常遇春又率领 大军占领上都城 。元上都遭 到第二次重创 ,从些结束 了元朝都城 的历史 。因

考古学研究中的古代宗教建筑与寺庙

考古学研究中的古代宗教建筑与寺庙

考古学研究中的古代宗教建筑与寺庙古代宗教建筑和寺庙是考古学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

通过对这些古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古代宗教信仰的发展历程以及宗教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将以考古学研究中的古代宗教建筑和寺庙为主题,探讨其特点、功能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

一、古代宗教建筑的特点古代宗教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具有明显的宗教特征。

首先,古代宗教建筑通常与某种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是人们进行宗教仪式和礼拜的场所。

其次,这些建筑往往具有宏伟壮观的外部结构和精美细致的内部装饰,旨在体现神圣和庄严的氛围。

第三,古代宗教建筑的规模往往较大,有些甚至是整个城市或区域的重要标志和地标。

二、古代宗教建筑的功能古代宗教建筑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们是人们进行宗教仪式和礼拜的场所。

无论是基督教的教堂、佛教的寺庙,还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它们都是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

其次,宗教建筑也是宗教教育的场所。

许多宗教建筑内设有学堂或教育机构,为信徒提供宗教知识和教义的学习。

此外,宗教建筑也可以用于保护和收藏宗教文物和重要文献,起到传承和宣扬宗教文化的作用。

三、古代宗教建筑的研究方法对古代宗教建筑和寺庙的研究主要依赖考古学的方法和技术。

首先,考古学家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勘探,以确定古代宗教建筑的位置和规模。

其次,考古学家利用地质勘探和非破坏性测试技术,对古代宗教建筑进行虚拟重建和模拟,以了解其原貌和结构。

此外,还需要对古代宗教建筑的遗址和遗物进行系统的发掘和保护,以获取更多关于宗教活动和信仰系统的信息。

最后,考古学家还要进行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以揭示古代宗教建筑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结论古代宗教建筑与寺庙是考古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通过对这些遗址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宗教信仰的发展历程,以及宗教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对于保护和保存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也需要加强相关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以便后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古代的宗教文化。

三星堆挖掘探索古代社会与宗教的奥秘

三星堆挖掘探索古代社会与宗教的奥秘

三星堆挖掘探索古代社会与宗教的奥秘三星堆,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是一处重要的古代遗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拥有完整宗教体系的文化遗址之一。

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的考古工作揭示了三星堆所蕴含的丰富社会与宗教信息,让我们对古代社会和宗教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三星堆的发现与历史背景三星堆于1929年被因地震而成洼地的士兵王蓉泉发现。

随后的几十年里,考古学家们对三星堆的发掘一直持续进行,从中揭示了大量的文物和考古资料。

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断,三星堆文化的发源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处于史前青铜器时代。

二、三星堆的挖掘与重要发现1. 青铜人脸具和青铜神树三星堆考古挖掘中最具代表性的发现之一是青铜人脸具和青铜神树。

青铜人脸具是用铜制成的面具,具有强烈的神秘与宗教色彩。

青铜神树则是一种青铜铸造的祭祀用品,形似树木,上面雕刻有各种动物形象。

2. 人工水道与祭祀场所三星堆的挖掘还发现了庞大的人工水道系统,通过细心的勘测与推测,考古学家们推断这些水道是用于供水与农田灌溉的。

此外,挖掘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祭祀场所,包括祭坛、神庙等,这些场所显示出三星堆居民的宗教信仰与仪式活动。

三、三星堆的社会和宗教意义1. 彰显古代社会的复杂性通过对三星堆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性。

在三星堆挖掘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艺术品、工艺品以及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遗址,这些都表明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另外,三星堆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具备统治和被统治关系。

2. 揭示古代宗教与信仰通过对三星堆遗址的挖掘,我们对古代宗教与信仰的理解也有很大提高。

青铜人脸具和神树等文物表明了三星堆居民对于宗教仪式的执着和虔诚。

同时,祭祀场所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也透露出古代宗教活动的重要性。

3. 与其他文明的关系三星堆与其他古代文明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和影响。

例如,三星堆的青铜器工艺被认为受到了夏商周文化的影响。

浅谈几件元代文物中的文化交流因素

浅谈几件元代文物中的文化交流因素

V ol .43N o.7Jul .2022第43卷第7期2022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渊哲学社会科学版冤J our nalofChi f eng U ni ver s i t y 渊Soc.Sci 冤元代幅员辽阔袁民族众多袁中外交流频繁袁经济尧文化等方面成就蜚声海外袁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高潮时期遥元代沿袭唐宋以来的官府手工业机构袁其中袁中央少府监所属的文思院袁仍野掌金银犀玉工巧之物冶袁拥有数十所作坊袁专供朝廷所需袁民间金银作坊继宋以来继续发展袁涌现了一批能工巧匠遥在这一时期袁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袁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袁农牧业经济繁荣发展袁商品经济活跃袁文化和科技取得较大成就袁东西文化交流通畅袁草原丝绸之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遥本文选取几件内蒙古出土的元代文物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遥元代器物上较为突出的是龙凤纹的使用遥龙凤纹样图案在中原汉族长期使用遥但在蒙古贵族的服饰尧生活用具等物品上也大量采用龙纹尧双龙纹尧云龙纹尧龙凤纹等图案和纹样袁这体现了蒙古族同中原汉族一样袁以龙凤纹样作为至高无上的标志遥龙凤纹镂雕金马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恩格尔河墓葬出土的龙凤纹镂雕金马鞍袁由前后鞍桥尧前后鞍翅组成袁通体采用镂雕工艺袁其工艺难度极高遥整套马鞍饰用了双龙尧单龙尧飞凤等贵族最高等级的装饰图案袁显示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贵的身份地位遥譹訛马是北方游牧民族日常生活和游猎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因此他们对马具的制作十分重视,而且特别考究遥蒙古族习惯把自己的主要财富袁转换为金银珠宝佩戴在身上袁以便保存及迁徙遥为此袁蒙古贵族对黄金白银十分推崇遥这套龙凤纹镂雕金马鞍造型纹饰相当考究袁既有西方金银器的镂雕技术工艺又有中国传统的龙凤纹图案袁运用对称布局手法袁是中西艺术元素结合的精美作品遥皇元敕赐寿公之碑出土于元上都东北角大龙光华严寺遗址的皇元敕赐寿公之碑袁碑首以汉白玉雕刻而成袁上方龙身肢体圆浑有力袁龙身躯细长袁采用了线雕尧高浮雕的技法袁彰显了龙的灵动飘逸袁立体感极强遥碑首中央以小篆题额野皇元敕赐大司徒筠轩长老寿公之碑冶袁该碑碑身已无遥在1941年出版的叶上都要要要蒙古多伦诺尔元代城址调查曳一书中袁记载了在华严寺遗址发现的石螭首尧龟趺等袁更重要的是在皇城之南发现了野皇元敕赐寿公之碑冶譺訛的碑额部分遥据考证袁大龙光华严寺的第六代主持野惟寿冶便是碑额上所提到的野寿公冶遥譻訛因此袁这块碑额便成为印证华严寺遗址所在的证据遥野皇元敕赐冶指皇帝亲自下令赐碑刻袁野寿公冶被加封野大司徒冶表明墓主人可能生前担任野大司徒冶一职领太常寺袁或为作为重臣的加官封号没有实职袁这都足以说明墓主人野惟寿冶显赫的身份和地位遥关于墓主人野惟寿冶其人袁文献记载较少袁但是从与元统治者交往甚密的禅宗僧人印简尧子聪渊刘秉忠冤尧至温等人的记载来看袁他们都是通过佛法教化统治者以汉法治国安民遥石碑首的发现袁充分证明了元统治者对汉文化的吸纳袁特别是对汉地佛教赋予了极高的地位遥收稿日期院2022-04-21作者简介院李永洁(1983要)袁女袁内蒙古博物院文博馆员袁研究方向院文物与博物馆遥浅谈几件元代文物中的文化交流因素李永洁渊内蒙古博物院袁内蒙古呼和浩特028005冤摘要院元朝的建立袁结束了历史上较长时间分裂割据的状态袁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进一步加强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与发展遥这一时期袁儒家思想受到推崇袁中原传统的礼仪典章制度广泛实施袁城市建设启用唐宋制度袁先进的农业尧手工业生产技术推广到北部边疆地区袁农牧业经济繁荣发展袁商品经济活跃袁手工业快速发展袁门类众多袁金属冶炼尧纺织业尧制瓷业空前兴盛遥文化和科技取得较大成就袁东西文化交流通畅袁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袁众多外国使者尧商人等都到达这里袁出现了多民族尧语言尧文化尧宗教共存的现象遥这一现象袁在文物中也有所体现遥关键词院文化交流曰融合曰元代器物中图分类号院K 876.3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673-2596渊2022冤07-0017-0317--由于受游牧文化的影响袁元代瓷器因器型较大尧胎体厚重袁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外遥蒙古族与中原汉地的交往中袁文化上产生了融合出新的时代特色遥钧窑野小宋自造冶香炉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太平庄乡白塔村附近一座古城遗址的窖藏中遥譼訛这件香炉器形浑厚凝重袁颈部堆贴麒麟纹袁腹部饰有兽面和铺首衔纹环袁双鱼耳袁通体施天青釉袁高达42.7厘米遥香炉正面相对的两只麒麟之间有一题记袁野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冶明确记载了香炉的烧造时间袁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件有确切纪年款的元代钧窑瓷器遥像这样的大型钧窑香炉在元代瓷器中并不多见袁而大件器物的烧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遥大型器物要避免胎裂尧变形尧没有一定的工艺水平袁是很难做到的袁这件香炉堪称已发现的钧窑瓷器之最遥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袁产品种类众多袁其中以钧釉瓷器最具特色尧影响深远遥其制作工艺精湛袁质量优秀袁尤其是它突破了青釉的传统色调袁烧制出天蓝色釉袁并成功地烧出高温铜红釉袁使天蓝色与铜红釉错综掩映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遥纹样上袁麒麟纹属元代瓷器新出现的题材遥譽訛麒麟是中国传统瑞兽袁此种动物形状似鹿袁头上长角袁身上有鳞袁古人以此作为吉祥的象征袁常有野鳞趾呈祥冶之说遥兽首衔环袁商周铜饰上早已有之遥它是兽面纹样的一种袁有多种造型袁嘴下衔一环袁多用于镶嵌在门上的装饰遥铺首作装饰袁以作避祸求福之用遥造型上袁由于受到游牧风格的影响袁呈现出胎体厚重尧器形高大的特点袁装饰也出现了层次多尧画面满尧纹样繁缛的特点袁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不同时代的显著标志遥香炉出土地白塔村附近的这座古城袁即辽时期丰州城故址遥城内西北隅现存有辽时期建筑的楼阁式砖塔一座袁即著名的野万部华严经塔冶,通称野白塔冶袁金元两代继续沿用遥譾訛从其出土地点来看袁香炉是此塔内供器遥窖藏内同时出土的还有钧窑镂空带座摩羯耳瓶1对袁应该是与香炉同时摆放在佛前的一组供器袁属野三供冶渊香炉1件袁花瓶2件冤袁这种组合自元代开始多见袁逐渐成为常见的陶瓷供佛器形式遥譿訛青釉荷叶盖罐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路古城的青釉荷叶盖罐袁罐体圆浑饱满袁配有酷似荷叶造型的罐盖袁盖上以荷叶柄为盖钮袁器身整体呈荷叶脉凸出瓜棱状袁造型优美袁形象逼真遥这种造型在金元代广为流传遥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龙泉窑荷叶盖罐中体积最大的袁是元代龙泉窑中的精品遥荷叶盖罐多见于元代遥龙泉窑尧景德镇窑尧磁州窑尧钧窑都有生产袁存世数量也比较多遥其中以龙泉窑尧景德镇窑的荷叶盖罐质量最高袁体积也最大袁并承袭宋代风格并加以变化袁更注重纹样细节的表现袁增添了像生元素袁整体风格更为活泼遥荷者袁莲也遥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袁几乎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以莲纹做装饰的器物出现袁宋代周敦颐的名作叶爱莲说曳中野出淤泥而不染袁濯清涟而不妖冶袁更是广为传颂遥盖做成荷叶形袁应该是宋元代人们对荷花喜爱的体现袁这类纹样尧造型在当时的器物上非常流行袁成为一种文化风尚遥讀訛荷叶盖罐出土于集宁路古城袁它位于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土城子村袁蒙古草原的南部边缘袁是中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结合地带袁正处于元代的野腹里冶行中书省尧陕西行省的北部边缘地带袁是岭北行省及漠北各大城市进行贸易往来的纽带遥正是自身所处的这种特殊地理位置袁决定了古城出土的大量瓷器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遥讁訛格里芬纹织锦被面内蒙古自治区集宁路遗址出土的格里芬纹织锦被面袁在椭圆形花瓣边团窠内装饰S形鹰首狮身格里芬袁以龟背纹为地遥边框外饰一周缠枝牡丹纹遥这批窖藏丝织品中袁有一件提花绩上有繁体墨书的野集宁路达鲁花赤总管府冶等字迹袁说明它们与集宁路的达鲁花赤有关遥輥輮訛格里芬是希腊神话中一种鹰头狮身有翼神兽遥它是元代丝织品中具有外来文化特征的题材之一袁起源于两河流域袁跨越了千年历史和广袤的欧亚大陆来到中国袁成为元代丝织品中受人喜爱的主题袁在欧洲尧印度尧欧亚草原和中国袁都可以看到这一艺术形象遥元代丝织品中的格里芬形象非常丰富袁有带翼狮尧人面狮身尧鹰首羊身尧豹身等形象遥最早的格里芬均为单个出现袁成对出现且相背回首而立的对格里芬最早出现在12世纪上半叶的伊斯兰文化丝织品中遥輥輯訛被面中的缠枝牡丹纹是也元代织物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图案袁寓意富贵绵延遥牡丹花自唐代流行开来就已经被冠上富贵的象征袁与不同的祥瑞组合形成不同的谐音有不同的美好寓意遥龟背纹虽然是一种中国传统纹样袁其发展却得益于西方文化的影响遥龟背纹于唐代开始流行袁元代织锦上数量开始增多袁主要用于装饰的底纹遥也有人认为将元代纺织品中的龟背纹做底纹是受伊斯兰风格的影响遥輥輰訛格里芬纹丝织被面袁尚刚和林梅村都认为这类的锦是由伊斯兰织工织造袁和中国工匠一同从事丝织品生产袁从而制造出了富有多元文化因素的丝织品遥文物是历史的足迹袁它以点滴的形式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遥13-14世纪袁不同族群在今内蒙古地区杂居尧融合袁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这里相知尧18 --相遇袁使这里成为不同文化汇集尧民族交往的重要平台遥这些凝聚着多元文化因素的金银器尧瓷器等文物袁是研究这一地区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的珍贵实物资料遥希望能通过这几件元代文物要要要这一文明的载体袁可以感受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真谛遥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注释院譹訛丁勇,德力格尔.苏尼特左旗恩格尔河的元代墓葬[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5(02).譺訛东亚考古学会.上都要要要蒙古多伦诺尔元代城址调查[J].东亚考古学会,1941.譻訛野上俊静.元上都的佛教[J].佛教史学,1950渊02冤.譼訛李作智.呼和浩特市东郊出土的几件元代瓷器[J].文物.1977(05).譽訛刘兰华,张南南.中国古代陶瓷纹饰[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譾訛李逸友.内蒙古城址概说[J].内蒙古文物考古,1986.譿訛张婧文.元明清组合式陶瓷供佛器研究[J].中原文物袁2017(05).讀訛李钰.宋元瓷器中的荷叶盖罐[J].东方博物,2015(03).讁訛陈永志.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出土瓷器概述[A].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C].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輥輮訛潘行荣.元集宁路故城出土的窖藏丝织物及其他[J].文物,1979(08).輥輯訛赵立波,张烈.元代丝织品中的格里芬图像研究[J].装饰.2018(07).輥輰訛董波.明代丝绸龟背纹来源探析[J].丝绸,2013(08).参考文献院也1页苏东海.博物馆的沉思渊卷三冤[M].北京院文物出版社.2010.也2页薄音湖.蒙古史词典渊古代卷冤[M].呼和浩特院内蒙古大学出版社袁2010.也3页齐木德道尔吉.天之骄子渊蒙古族冤[M].上海院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袁上海文化出版社袁2017.也4页魏坚.元上都[M].北京院中国大百科出版社袁2008.也5页陈高华.张帆.刘晓.元代文化史[M].广东教育出版社袁2009.也6页袁桷.清容居士集[M].北京院中华书局袁1985.也7页冯宝,魏坚.元上都宗教建筑布局的考古学观察[J].内蒙古社会科学渊汉文版冤袁2014(06).也8页何汉男.石碑的来历[J]文博袁1991渊02冤.也9页宝音德力根.内蒙古通史窑第三卷渊蒙元代的内蒙古地区冤[M].呼和浩特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袁2012.也10页刘迎胜.元统二年渊1334冤朝廷收还田产事件研究要要要国家与贵族尧寺院争夺土地斗争的背后.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C].2012.也11页马昇.中国出土壁画全集(山西卷冤[M].北京院科学出版社袁2012.也12页潘行荣.元集宁路故城出土的窖藏丝织物及其他[J].文物,1979(08).也13页赵立波,张烈.元代丝织品中的格里芬图像研究[J].装饰,2018(07).渊责任编辑孙国军冤Fact ors of C ul t ural E xchange i n Som e C ul t ural R el i cs of t he Y uan D ynast yLI Y O N G-j i e(I nner M ongol i a M us eum,B achl or of A r t s,M useol ogi s t袁C hi na)A bs t ract:The es t abl i s hm ent of t he Y uan D ynast y ended t he f r agm ent at i on and chaos t hat had exi s t ed f or a l ong per i od i n hi s t or y.E xchanges and i nt egr at i on am ong di f f er ent nat i onal i t i es have been f ur t her s t r engt hened,and a uni f i ed m ul t i-et hni c count r y has been cons ol i dat ed and devel oped.D ur i ng t hi s per i od, Conf uci ani s m was hi ghl ypr ai s ed and t he t r adi t i onal et i quet t e and or di nances s ys t em of Cent r al Pl ai ns was wi del y i m pl em ent ed.M eanwhi l e,t he Tang and Song s ys t em s wer e put i nt o us e i n ur ban const r uct i on,and advanced agr i cul t ur e and handi cr af t pr oduct i on t echni ques wer e ext ended t o t he nor t her n f r ont i er s.The agr i-cul t ur al and ani m al hus bandr y econom y i s f l our i s hi ng,t he com m odi t y econom y i s act i ve,t he f as t-gr owi ng handi cr af t i ndus t r i es pr es ent num er ous cat egor i es,and m et al s m el t i ng,t ext i l e and por cel ai n i ndust r i es ar e unpr ecedent ed f l our i s hi ng.D i pl om at i c envoys and m er chant s f r om m any nat i ons cam e t o her e,and ap-pear ed t he phenom enon of coexi s t ence of m any nat i onal i t i es,l anguages,cul t ur es and r el i gi ons.Thi s phe-nom enon i s al s o r ef l ect ed i n cul t ur al r el i cs.K eyw ords院Cul t ur al Exchange曰Fus i on曰The Y uan D ynas t y Cul t ur al R el i cs19--。

元上都遗址工作站,内蒙古,中国

元上都遗址工作站,内蒙古,中国

元上都遗址工作站,内蒙古,中国佚名【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1页(P50)【正文语种】中文元上都遗址工作站远望像草原上的一组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小帐篷,实际上这些圆形和椭圆形的建筑形体被连续切削形成的剖断面围合成了一个半开放的庭院。

外部的白色膜材为建筑提供一定保温性能的同时,所呈现出的轻盈之态与凝重的都城遗址形成对比。

□Looking from afar, the entrance to the historic Yuan-dynasty site of Xanadu (Shangdu; Upper Capital) looks like a group of Mongolian grassland tents, with diferent sizes and heights. These circular and oval buildings are actually cut continuously, and together, they form a half-open yard. The white exterior membrane serves not only as thermal insulation but also as a counterweight: it has a balancing efect, flling the heavy dignifed heritage site of Shangdu with light.□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客户/Client: 正蓝旗元上都遗址文物事业管理局/Bureau of Cultural Relics of Site of Xanadu, Zhenglanqi地点/Location: 内蒙古正蓝旗/Zhenglanqi, Inner Mongolia主创建筑师/Principal Architects: 李兴钢,邱涧冰/LI Xinggang, QIU Jianbing设计团队/Project Team: 易灵洁,张玉婷,孙鹏,张一婷,赵小雨/YI Lingjie, ZHANG Yuting, SUN Peng, ZHANG Yiting, ZHAO Xiaoyu建筑面积/Floor Area: 410m2设计时间/Design Period: 2010.08-2011.05建成时间/Completion Time: 2012.10摄影/Photos: 张广源,李兴钢/ZHANG Guangyuan, LI Xinggang。

元上都的宗教

元上都的宗教

元上都的宗教
叶新民
【期刊名称】《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85(0)2
【摘要】一二七五年(至元十二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到达上都时,曾特别注意寺院和道宫。

他写道:“上都有广大的寺院,其大如一小城。

每寺之中,有增二千余人,衣服较常人为简,须发皆剃。

其中有娶妻而有多子者……尚有别种教师名称先生,守其教戒,节食苦修……。

”文献和考古资料都证明,上都城内建有佛寺、道宫、回回寺、文庙,它们是上都城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元代政治中心之一的上都,如同大都。

【总页数】10页(P40-49)
【关键词】元上都;刘秉忠;帝师;大护国仁王寺;泰定帝;道宫;政治中心;华严;马可波罗;乾元
【作者】叶新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元上都宗教建筑布局的考古学观察 [J], 冯宝;魏坚
2.元上都与草原帝国——元上都文化遗址的世界意义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元
上都的评价 [J], 张飞(执笔);杨博(执笔);游侠(执笔);李思衡(执笔)
3.元上都扈从诗与上都多元宗教文化 [J], 杨富有
4.元上都宗教建筑布局的考古研究 [J], 张阿茹罕
5.元上都研究丛书二种—《元上都研究资料选编》、《元上都研究文集》出版 [J], 冬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元上都遗址田野考古测绘

元上都遗址田野考古测绘

元上都遗址田野考古测绘
晁春浩;李毅
【期刊名称】《北京测绘》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家更加重视历史遗迹的保护利用.本文通过总结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测绘的技术要求、仪器选用、制图标准和图件成果表达,论述了遗址测绘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方法和表现形式.讨论了地形测量与考古测绘在图式符号、文字说明、要素显示、尺寸标注和显示内容等方面的异同.
【总页数】4页(P30-32,71)
【作者】晁春浩;李毅
【作者单位】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58
【相关文献】
1.唐陵大遗址考古的思路与方法——2007~2008年度中国田野考古一等奖获奖项目介绍 [J],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唐陵考古队
2.周公庙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2007~2008年度中国田野考古一等奖获奖项目介绍 [J], 种建荣;雷兴山
3.元上都遗址考古札记 [J], 王大方
4.现代测绘技术在元上都城遗址文物测绘中的应用 [J], 宣兆新;司毅博
5.浅谈博物馆田野考古发掘资料的数据化建设
——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为例 [J], 乐新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寺……役军六千二百人”…卷28《英宗纪二》9・62引,至正
七年(1347)“赐以钞十万缗给其营缮之 费’’[11]‘卷8‘上都大龙光华严寺碑》9・¨。无论是调遣大批军人 修建还是拨巨款修缮,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这座 寺院在蒙元时期所处的重要地位。
该寺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庭院模式,这除了华 严寺本身为汉传佛教寺院外,还因“其规制皆秉中
64
成片,应该是僧入居住的僧房和仓储之
地‘7]‘P 58’5引。在遗址大殿地表有大量的琉璃残瓦、 彩色泥塑和涂金泥塑像的碎块,表明当年的华严寺 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 华严寺始建于宪宗八年(1258),为佛教寺院,
在上都的宗教建筑中年代最早,面积也最大。袁桷 《华严寺》诗云:“宝构莹煌接帝青,行宫列峙火晶
蓝旗以东滦河上游闪电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
草原上。宪宗元年(1251),蒙哥在漠北即蒙古汗 位,当年即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宪宗六年(1256),“春三月,(忽必烈)命僧子聪卜 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城开平府,经营宫 室”[1j(卷4‘世祖纪一’9㈧。忽必烈继位(1260)后,于中 统四年(1263)下令开平府“继升为上
调查中,发现皇城东南角有一座前后两殿式的建筑 基址。在该处殿址西北方还发现一处一殿两厢式 的建筑基址‘7](P 62’63’。从这两处基址的建筑形式 和方位来看,当分别为孑L庙和国子监遗址。 道教在元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元上都在创立华 严寺和乾元寺后不久,就“复立老子宫于东、 西’’‘6:‘卷25‘华严寺碑’9 44扪。史载,中统二年(1261), “有旨就上都长春宫作清醮三昼夜,为民祈 福’’[9]‘卷80(中堂事记‘上’)9 37¨,至元十四年(1277)‘‘遣崇 真宫于两京’’[6](卷34《玄教宗师张公家传》9・58叭。元代文献并 未对老子宫的位置有确切记载,但考古发现在皇城 小西门内大街北靠近城门处,有一处规模较大的建 筑基址,从所处位置和形制规模分析,“这很有可 能就是建于至元年间在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崇真 宫或长春宫”【7]‘P㈥。这是见于记载的上都崇真宫 和长春宫的相关情况,但二宫是否就是前文所言之 “老子宫”,尚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来证实。 除了皇城中的宗教建筑外,在上都调查测绘 中,于宫城西南部发现的三组拥有高大基址的建筑
2014年11月 第35卷第6期
INNER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MONGOLIA SOCIAL .35№.6
元上都宗教建筑布局的考古学观察

(中国人民大学
宝,


北京 100872)
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摘要]在元上都皇城四隅都发现了大型的宗教建筑遗迹,这是对宗教实行兼容并蓄政策的元王朝在 都城布局上的一大特点。元上都分布的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建筑,因为宗教属性及功用有别,故
63
万方数据
《皇元敕赐大司徒筠轩长老寿公之碑》的碑额部
中,位于南端正中的基址是个三院相连的建筑群,
分∞J。有学者考证,大龙光华严寺的第六代主持 惟寿便是碑额上所提到的“寿公”[4]。因此,这块
碑额便成为了印证华严寺遗址所在的证据。贾洲 杰先生在后来的考察中,亦在该遗址发现了一件汉 白玉螭首p。。 元代文献称,“乾、艮二隅立二佛寺,日乾元, 日龙光华严。’’[6]‘卷25(华严寺碑'9・445’在易经八卦中,乾 和艮分别指西北和东北方向。皇城东北角的华严 寺位置既明,则考古调查发现的皇城西北角大型建 筑,就必然是喇嘛教寺院乾元寺无疑了。 在上都皇城的西南角也发现了一处高大的台 基和院落遗址,因其地势低洼,常年被水浸泡,与该
相对于其他佛教寺院,该寺基址面积大,地理位置 特殊,史料记载较多,可作为上都藏传佛教寺院典 型代表。 乾元寺是前后两院式的建筑布局,而大龙光华 严寺是东中西三跨院相连,相对于华严寺,乾元寺 的建筑布局更加规整对称,完全没有华严寺西院僧 房连绵成片的现象。故可推测,乾元寺应是经周密 规划后一次性建成,后期未见大规模的增筑和改 建。值得注意的是乾元寺后院的十字形建筑台基。 检视元大都发现的多个藏传佛教寺院不难发现,这 种建筑模式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崇恩福元寺碑》
米的基址,可能为僧人的禅房遗址。乾元寺规模宏
大,建筑布局整齐对称,保存亦较完好。基址上还 散布着大型的石柱础和琉璃砖瓦等建筑构
件‘7"60,6¨。 《萨迦世系史》记载,至元七年(1270),八思巴 为忽必烈进行了第二次密宗灌顶‘15]∽・14",藏传佛
教进一步加强了与蒙古宫廷的联系,并逐渐占据主
导地位。乾元寺于至元十一年(1274)开始修建,
华严寺是东中西三跨院相连,四周围以院墙的 建筑布局,外围墙东西宽约325米,南北长约200
米。中院围墙南北长165米,东西宽92。5米,院内 前后有大殿,回廊,碑亭,当是主殿;东院建筑主体 虽小,但布局规整,应是偏殿;西院房址较多,连绵
南’’[8](糊<上都孔子庙碑)9‘21∽。在历年对元上都的考古
莹。运斤巧斗攒千柱,相杵歌长筑万 钉”[6]‘卷16‘华严寺>P 2…。诗中不仅描绘了华严寺的富 丽堂皇,更显示了其工程的浩繁和耗资巨大。华严 寺建成之后又经过了几次大规模的修缮,至治元年
(1321)“调军三千五百人修上都华严
寺’’[1](卷27‘英宗纪一>9・61叭,至治三年(1323)“作上都华
址,南侧基址较低,北侧基址略高,北端凸出于围墙 之外。在此处围墙外西北侧有一院落与其相连,东 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35米。该区域地势低洼, 地表遗迹现象不甚清楚‘7]‘P6扪。
忽必烈“始城上都”后,“又三年戊午之岁,作
大龙光华严寺。寺于城东北隅,温公主
之”【2j‘榔‘佛国营謇大掸师塔铭¨。由此可知,大龙光华严
寺始建于宪宗八年(1258)。考古调查发现,皇城 东北角的大型建筑基址即是大龙光华严寺。1937 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对元上都调查时注意到了这
座建筑,在1941年出版的《上都——蒙古多伦诺尔
第二次辩论在上都举行,朝廷在辩论中裁定道教失 败,参与辩论的道士按照事先约定,到大龙光华严 寺落发为僧m]‘卷5P扪。此外,从袁桷的诗“长夏崇
真馆,疏帘洒静便”[6]‘卷15‘上京杂咏之十’9・274’中,似乎也 可以感觉到,到了袁桷生活的元朝中后期,上都的
崇真宫等道观也的确不像上都的喇嘛教、佛教寺院 那样僧人众多,以至于出现了“院院翻经有咒僧, 垂帘白昼点酥灯”的景象。因此道观在建筑规模 上也都是不能与佛教同日而语的。 从对遗址的实测看,该建筑坐北朝南,布局规 整,左右对称。宋元时期道教宫观的基本形制多模
元代城址调查》一书中,记载了在华严寺遗址发现 的石螭首、龟趺等,更重要的是在皇城之南发现了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编号:12@zHOl4)。 [收稿日期]2014—05—20 [作者简介]冯宝,女,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硕士研究生; 魏坚,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
图式‘17]∽・186’的具体体现。曼陀罗空间图式是印度
佛教与藏传佛教共有的神秘空间模式。
亭,后殿则是与回廊正中的门道相连,整个建筑布 局疏朗有致,严谨对称。东西两院作为附属建筑,
则并不完全对称,尤其是西院,房址要杂乱密集得 多。由于元朝对佛教的重视,以及华严寺在上都的
同是藏传佛教寺院的开元寺,因未做具体考古
都‘1-‘巷5‘世祖纪j’P㈣。至此,元朝的两都制正式确 立。至元四年(1267)元朝在中都东北兴筑新城, 至元九年(1272)改中都为大都。元上都作为有元 一代两都之一,在政治上对元朝有着重要的意义。 宗教作为元朝服务于国家体制的一种手段,也得到 了统治者的大力倡导。自成吉思汗以来一直实行 的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使得佛寺、道观、文庙、清 真寺等宗教建筑先后在上都兴建起来。
292’。
此外,由于伊斯兰教和景教在元朝也颇为流
行,许多来自西域和欧洲的色目商贾经常往返于上 都,所以在上都宫城大安阁基址之上的晚期建筑中 使用的许多元代的构件中,不乏刻有阿拉伯文和域 外花纹的伊斯兰教石刻‘7]‘p 65’㈣。
基址相关的遗迹现象难以判断,但在基址周边发现
有成排的木柱。从基址的基本布局来看,与乾元寺 较为相似,推测其可能是同为喇嘛教建筑的开元 土[7](P.63,64)
特殊地位,因而吸引了大批的信众皈依修行。马可
波罗曾在上都见到,“此辈亦有广大寺院,其大小 如一城。每寺之中有僧二千余人,衣服较常人为 简”[13]‘p17引。僧人的增加使得僧房不断扩建,故 而形成了西院僧房连绵成片的布局特点。 (二)乾元寺 乾元寺又称大乾元寺,为喇嘛教寺 院¨4¨即3¨。1¨。该建筑为前后两院的长方形建筑 形式,四周有围墙,南北长约265米,东西宽约 132.5米。前院为纵长方形,南北长约167.5米,
而在城内的空间位置及规模布局上也有不同。基于考古发掘资料和历史文献,对上都已确定的宗教建筑的布
局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了各宗教建筑在布局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元上都;宗教建筑;布局;考古学 [中图分类号]K87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281(2014)06一0063—05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
一、元上都宗教建筑遗迹的位置分布
元上都有外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城垣。皇城位 于外城的东南角,围绕宫城,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偏 北,与皇城呈“回”字形分布。上都的宗教建筑主 要集中在皇城,已确认的宗教建筑主要有大龙光华 严寺、乾元寺、文庙和帝师寺等。
都”㈨卷157《刘籼列传’9 3693’;中统五年,又改燕京为中
四周墙基较宽,似为一周回廊式建筑,院落中央略
偏北处有一长方形夯土台基,台基前有左右对称的 两处碑亭遗址。后院横长方形,南北长约97.5米。 院落后部正中是一个长宽各约30米的十字形建筑 台基,前有东西对称的配殿,北侧还有两处基本对 称的小型建筑。在前院西墙外,还有一排长约55
了其后近30年的佛道之争。宪宗八年(1258)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