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课程设计综合实例
阀体及夹具课程设计
阀体及夹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阀体及夹具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阀体及夹具的安装、调试和维修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阀体及夹具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选择和安装阀体及夹具。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阀体及夹具的调试和维修。
3. 学生能够分析阀体及夹具在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阀体及夹具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 提高学生对我国阀门制造业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对新技术和新工艺感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阀体及夹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1. 阀体及夹具概述:介绍阀体及夹具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 教材章节:第一章 阀门概述,第三节 阀体及夹具2. 阀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讲解阀体的结构、各部件功能及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阀体结构,第一节 阀体结构及工作原理3. 夹具的类型及选用:分析夹具的分类、性能、选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夹具,第一节 夹具的类型及选用4. 阀体及夹具的安装与调试:介绍阀体及夹具的安装方法、步骤和调试技巧。
- 教材章节:第四章 阀体及夹具的安装与调试5. 阀体及夹具的维修与保养:讲解阀体及夹具的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保养措施及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五章 阀体及夹具的维修与保养6. 阀体及夹具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阀体及夹具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算法,如二维图形的表示、变换、裁剪和三维图形的建模、光照模型等。
2.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图形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如虚拟现实、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3. 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图形学与相关学科(如数学、物理、艺术等)的联系,提高跨学科素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二维绘图、三维建模等。
2.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使其能够使用至少一种计算机图形学编程库(如OpenGL、DirectX等)实现基本图形绘制和动画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实践,共同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计算机图形学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创新实践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观,能够从美学的角度评价和优化计算机生成的图形。
3. 强化学生的版权意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遵循学术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图形学基本概念与历史: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 内容安排:1课时2. 二维图形的表示与处理:讲解二维图形的数学表示、几何变换、裁剪算法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二维图形处理- 内容安排:4课时3. 三维图形的建模与渲染:介绍三维图形的建模方法、光照模型、纹理映射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三维图形处理- 内容安排:5课时4. 计算机动画与视觉效果:探讨计算机动画原理、关键帧动画、粒子系统等视觉效果技术。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计算机动画与视觉效果- 内容安排:4课时5. 计算机图形学编程实践: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编程库(如OpenGL、DirectX 等)的基本使用,完成二维和三维图形绘制实例。
冰淇淋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冰淇淋加工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冰淇淋的基本组成成分和加工工艺流程;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不同类型冰淇淋的特点及其制作方法;3. 学生掌握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在冰淇淋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基础冰淇淋的制作;2. 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设计并制作出独特口味的冰淇淋;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食品工艺的兴趣,提高对食品制作及食品科学的认识;2. 学生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关注食品卫生和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旨在提高学生对冰淇淋加工工艺的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对食品工艺感兴趣的阶段,喜欢动手实践,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冰淇淋基本知识:介绍冰淇淋的起源、分类、基本组成成分及其作用,使学生了解冰淇淋的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冰淇淋概述2. 冰淇淋加工工艺:详细讲解冰淇淋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理、混合搅拌、成熟、凝冻、硬化、包装等环节。
- 教材章节:第二章至第五章,包括冰淇淋原料、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3. 创新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独特口味的冰淇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六章 创新冰淇淋制作实例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冰淇淋概述、基本知识学习第二周:冰淇淋原料、加工设备学习第三周:冰淇淋加工工艺学习第四周:冰淇淋质量控制、卫生标准学习第五周:创新实践,分组设计并制作独特口味的冰淇淋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proe课程设计
proe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ProE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布局,理解各功能模块的作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ProE进行二维图形绘制,并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ProE的装配功能,能够对简单的机械零件进行组装和拆卸。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roE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机械零件和装配体。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设计。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项目中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注重细节,遵循工程规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作品中。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有一定兴趣,但ProE软件操作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ProE软件基础知识:介绍ProE软件的界面布局、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使学生熟悉软件环境。
教材章节:第一章 ProE软件概述内容:软件安装与启动、界面布局、文件操作、基本设置。
2. 二维图形绘制:学习使用ProE进行二维图形的绘制,掌握基本绘图工具和编辑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二维图形绘制内容:基本绘图工具、编辑命令、尺寸标注、几何约束。
3. 三维建模:学习ProE三维建模的基本方法,包括基础特征、放置特征和高级特征。
教材章节:第三章 三维建模内容:拉伸、旋转、扫描、混合等基础特征;孔、倒角、圆角等放置特征;薄壳、阵列、镜像等高级特征。
航海模型课程设计
航海模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航海模型的基本原理,掌握航海相关的科学知识,如浮力、风力、船体设计等。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航海模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了解航海模型的发展历程。
3. 学生能够解释航海模型中涉及到的物理、数学概念,如稳定性、速度、方向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和制作简单的航海模型,培养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航海模型进行实验和观察,收集和分析数据,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航海模型的制作和测试,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航海模型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在航海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和精益求精的品质,提高自我要求。
3. 学生通过航海模型的学习,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综合性课程,结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耐心和协作意识。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航海模型基本原理:介绍浮力、风力、船体设计等基础知识,涉及物理学科的浮力原理、流体力学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航海模型的基本原理2. 航海模型类型及特点:讲解不同类型的航海模型及其适用场景,分析各种模型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航海模型的类型与特点3. 航海模型制作:教授制作航海模型的基本步骤、工具和材料选择,指导学生动手制作。
教材章节:第四章 航海模型的制作4. 航海模型实验与测试:指导学生运用航海模型进行实验,观察并收集数据,分析结果。
6d课程设计
6d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六章节的核心知识点,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记忆和理解第六章节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该章节内容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教材章节:第六章节2.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的讲解,相关实例的分析,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具体内容见教材。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相关技能。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第六章节的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阅读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5.在线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课程、论坛等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第六章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与本章节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其学习成果。
3.考试:进行章节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电大水利课程设计
电大水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水利工程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水利工程的原理、设计流程和主要施工技术。
3. 学生能了解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水利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水利工程设计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水利工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高资料整合和问题分析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水利工程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2. 学生能够关注水利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培养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3. 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大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水利工程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水利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运作和管理相对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从事水利工程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利工程概述:介绍水利工程的概念、分类、作用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水利工程概述2. 水利工程原理:讲解水力学基础、水工结构设计原理、水资源规划与调度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利工程原理3. 水利工程设计:分析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利工程设计4.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介绍水利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施工组织与管理。
教材章节:第四章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5. 水利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讲解项目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和实例。
机电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机电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2. 学习并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3. 掌握PLC编程及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实现对机电控制系统的编程与调试;4. 了解机电控制系统中各部分的协同工作原理,提高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机电控制系统方案;2. 学会使用传感器、PLC等设备进行机电控制系统的搭建与调试;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与交流技巧;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电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机电控制系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4.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机电控制系统的知识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机电控制系统概述:介绍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及发展趋势;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2. 常见传感器及其应用:讲解温度、压力、流量、位置等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应用;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3. PLC编程与组态软件:学习PLC编程语言、编程技巧以及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4. 机电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分析系统设计方法、步骤,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5. 机电控制系统调试与故障分析:介绍调试方法、技巧,分析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6. 机电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分析典型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机电控制系统的理解;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和进度规划。
飞机腐蚀控制课程设计
飞机腐蚀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飞机腐蚀的基本概念、原因及危害。
2. 学生能够掌握飞机腐蚀控制的常用方法和相关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飞机腐蚀防护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飞机腐蚀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飞机腐蚀防护方案,并进行评估。
3. 学生能够运用腐蚀检测设备,对飞机进行腐蚀状况检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关注飞机腐蚀问题,增强国防意识。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飞机腐蚀控制对飞行安全的重要性。
3. 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飞机腐蚀控制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基础,对航空领域有一定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科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为后续相关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飞机腐蚀基本概念:腐蚀的定义、分类及腐蚀过程。
2. 飞机腐蚀原因及危害:环境因素、材料因素、应力因素等导致腐蚀的原因,以及腐蚀对飞机结构、性能和飞行安全的影响。
3. 飞机腐蚀控制方法:物理防护、化学防护、电化学防护等常用腐蚀控制方法。
4. 飞机腐蚀防护材料:金属涂层、非金属涂层、复合材料等腐蚀防护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5. 飞机腐蚀检测与评估:腐蚀检测设备、方法及其在飞机腐蚀防护中的应用。
6. 飞机腐蚀控制实例分析:分析典型飞机腐蚀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飞机腐蚀基本概念、原因及危害。
第二课时:飞机腐蚀控制方法。
第三课时:飞机腐蚀防护材料。
第四课时:飞机腐蚀检测与评估。
第五课时:飞机腐蚀控制实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一章:飞机腐蚀基本知识。
第二章:飞机腐蚀原因及危害。
大学生pcb课程设计
大学生pcb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CB(印刷电路板)的基本概念、设计流程及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PCB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原理图设计、PCB布局、布线规则等。
3. 学生能了解并掌握常用的PCB设计软件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简单的电路原理图设计。
2. 学生能够根据设计规范,进行PCB布局、布线,并输出符合要求的设计文件。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PCB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工程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PCB设计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PCB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PCB设计可能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PCB基本概念:介绍PCB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电子产品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PCB设计流程:讲解从电路原理图设计到PCB制板的完整流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 PCB设计流程3. 电路原理图设计:学习如何使用Altium Designer、Cadence等软件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路原理图设计4. PCB布局、布线规则:讲解PCB布局、布线的基本规则,包括信号完整性、电磁兼容性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PCB布局与布线5. PCB设计软件操作:学习如何使用Altium Designer、Cadence等软件进行PCB设计。
智能仪器设计实例课程设计方案
智能仪器设计实例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设计流程和关键参数。
2. 学生能掌握至少一种智能仪器(如温度控制器、压力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智能仪器系统,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
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协作等方式,解决智能仪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智能仪器的仿真与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智能仪器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国家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和电子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实际操作和设计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概述:介绍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智能仪器概述2. 智能仪器原理:讲解智能仪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教材章节:第二章 智能仪器原理3. 智能仪器设计流程:阐述智能仪器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硬件选型、软件开发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智能仪器设计流程4. 常见智能仪器应用实例:分析温度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等智能仪器的实际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 常见智能仪器应用实例5. 智能仪器设计实践:指导学生进行智能仪器设计,包括选题、方案论证、硬件搭建、软件编程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智能仪器设计实践6. 智能仪器调试与优化:介绍智能仪器调试的基本方法、技巧以及优化策略。
蜘蛛型机器人课程设计
蜘蛛型机器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蜘蛛型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掌握其运动方式和控制方法。
2. 学生能了解蜘蛛型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未来发展有一定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蜘蛛型机器人模型。
2. 学生能够编写程序,实现对蜘蛛型机器人的基本控制,如直线行走、转弯等。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对蜘蛛型机器人进行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蜘蛛型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产生兴趣,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够关注蜘蛛型机器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挑战性任务。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器人基础知识:介绍蜘蛛型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原理及其特点,关联课本第二章“机器人概述”。
- 机器人发展历程- 机器人基本构造与功能- 蜘蛛型机器人原理及优势2. 蜘蛛型机器人结构与设计:学习蜘蛛型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关联课本第三章“机器人结构与设计”。
- 蜘蛛型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关节及传动系统设计- 整体布局与重量分配3. 控制系统与编程:掌握蜘蛛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关联课本第四章“机器人控制技术”。
- 控制系统原理- 编程基础与逻辑控制- 蜘蛛型机器人控制实例4. 动手实践与调试优化:实践操作,关联课本第五章“机器人实践与应用”。
- 搭建蜘蛛型机器人模型- 编写控制程序- 调试与性能优化5. 蜘蛛型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了解蜘蛛型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关联课本第六章“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泵与泵站设计课程设计
泵与泵站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理解不同类型泵的工作特性及其适用范围;2. 了解泵站的组成、分类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3. 掌握泵站设计的基本步骤、方法和相关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选择合适的泵型并进行合理配置;2. 能够根据泵站设计的基本步骤,独立完成小型泵站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3. 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泵站设计进行模拟与优化,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兴趣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泵与泵站设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流体力学、泵与泵站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泵与泵站基本原理:回顾课本中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重点讲解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常见泵型的特点和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泵与泵站基本原理2. 泵站组成与分类:分析泵站的组成部分,了解不同类型泵站的适用场景,如给水泵站、排水泵站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泵站的类型与组成3. 泵站设计步骤与方法:详细讲解泵站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泵站选址、泵型选择、泵的配置、泵站结构设计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泵站设计步骤与方法4. 泵站设计技术标准与规范:学习泵站设计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及法规,了解泵站设计中应遵循的规定。
简支梁桥课程设计
简支梁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支梁桥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力学特性;2. 使学生了解简支梁桥的设计步骤、设计原则以及相关计算方法;3. 帮助学生理解桥梁工程中简支梁桥的应用及其在我国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进行简支梁桥受力分析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支梁桥设计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桥梁工程及力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简支梁桥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力学、数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简支梁桥基本概念:介绍简支梁桥的定义、分类、结构组成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桥梁工程概述2. 简支梁桥工作原理:讲解简支梁桥的受力分析、支座反力计算、弯矩与剪力图绘制。
教材章节:第二章 桥梁结构力学基础3. 简支梁桥设计原则:阐述简支梁桥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步骤及设计要求。
教材章节:第三章 桥梁设计方法4. 简支梁桥计算方法:介绍简支梁桥的截面特性计算、材料选择、荷载组合及内力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桥梁结构计算5. 简支梁桥施工技术:讲解简支梁桥的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教材章节:第五章 桥梁施工技术6. 简支梁桥工程案例:分析典型简支梁桥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化工设备储罐课程设计
化工设备储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工储罐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了解不同类型储罐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化工储罐的设计参数,如容量、压力、温度等,并掌握其与化工生产安全的关系。
3. 帮助学生掌握化工储罐的材料选择、制造工艺及防腐措施,了解其对于延长储罐使用寿命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化工储罐结构图的能力,提高其空间想象和绘图技能。
2. 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化工储罐类型和设计参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化工储罐进行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设备设计和制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提高学科素养。
2.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工储罐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化工设备储罐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化工储罐基本概念:储罐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及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化工容器与储罐”2. 化工储罐设计参数:容量、压力、温度等参数的选择原则及其与安全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三章“化工储罐的设计与计算”3. 化工储罐材料选择与防腐:介绍常用材料、性能及防腐措施。
教材章节:第四章“化工储罐的材料与防腐”4. 化工储罐制造工艺:焊接、成型、检验等工艺流程。
教材章节:第五章“化工储罐的制造与安装”5. 化工储罐安全评价:风险评估、泄漏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教材章节:第六章“化工储罐的安全与环保”6. 实践操作:运用CAD软件绘制化工储罐结构图,进行模拟设计。
教材章节:实践环节教学内容按照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化工储罐相关知识。
土地平整课程设计
土地平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土地平整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目的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土地平整的基本步骤和所需工具、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学生能了解土地平整在农业生产和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土地平整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并绘制简单的土地平整图。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完成土地平整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珍惜土地资源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土地平整实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 培养学生关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技术类课程,结合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农业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土地平整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念。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土地平整概念与目的:介绍土地平整的定义,阐述其在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2. 土地平整基本步骤:讲解土地平整的基本流程,包括测量、设计、施工等环节。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3. 测量工具与设备: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如水准仪、经纬仪等)的使用方法,以及土地平整设备的操作要点。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4. 土地平整图绘制:教授学生如何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简单的土地平整图。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土地平整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土地平整的操作技能。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6. 土地平整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土地平整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中的作用,以及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nx12.0做课程设计
nx12.0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NX12.0的基本界面与功能操作;2. 学习使用NX12.0进行三维建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3. 掌握NX12.0中草图绘制、特征建模、装配和渲染等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操作NX12.0软件,进行简单的三维模型设计;2. 学会运用NX12.0进行草图绘制、特征建模,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3. 能够运用NX12.0进行模型的装配和渲染,展示设计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和三维建模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3. 引导学生认识到工程设计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NX12.0软件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三维建模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NX12.0软件界面及基本操作:介绍NX12.0的界面布局、工具栏、命令栏等基本组成部分,学习基本的文件操作、视图控制等操作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 NX12.0概述与基本操作2. 草图绘制:学习 NX12.0 中草图绘制工具的使用,掌握草图约束、尺寸标注等技巧。
- 教材章节:第二章 草图绘制3. 特征建模:学习使用NX12.0进行基础特征、草图特征、放置特征等建模操作,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特征建模4. 装配设计:介绍NX12.0装配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习组件的添加、约束、调整等操作。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装配设计5. 渲染与动画:学习使用NX12.0进行模型渲染、动画制作等操作,掌握如何展示设计成果。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渲染与动画6. 综合实例: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综合实例的讲解和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某冶金机械厂课程设计
某冶金机械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冶金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冶金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了解不同设备在冶金过程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冶金机械设备的操作步骤,了解设备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冶金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冶金机械设备,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冶金机械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冶金机械行业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冶金机械设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协调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冶金机械设备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机械设备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冶金机械概述:介绍冶金机械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行业背景和设备的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冶金机械概述2. 冶金机械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各类冶金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冶金机械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 冶金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教授冶金机械设备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设备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冶金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4. 冶金机械设备的故障分析与处理:介绍冶金机械设备常见故障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冶金机械设备的故障分析与处理5. 冶金机械设备的优化与改进:探讨冶金机械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设备优化与改进。
环网的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环网的潮流计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网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能够理解环网中的功率分布和电压降落。
3. 帮助学生掌握环网潮流计算中的基本数学模型和公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网潮流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环网潮流计算。
3. 提高学生分析环网运行状况,优化配电网结构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兴趣,增强其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3. 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树立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力系统分析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环网潮流计算的理论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环网潮流计算原理。
2. 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4. 注重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意识,提高其专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环网潮流计算基本概念:介绍环网结构特点,潮流计算的定义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2. 环网潮流计算数学模型:讲解环网潮流计算的基本方程,包括功率方程、电压方程和相角方程。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3. 环网潮流计算方法:介绍牛顿-拉夫逊法、高斯-赛德尔法和快速分解法等常用环网潮流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4. 环网潮流计算软件应用:教授学生使用PSASP、DIgSILENT等软件进行环网潮流计算。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环网潮流计算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环网运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环网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讨环网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优化、故障分析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应用。
科学呼吸与消化课程设计
科学呼吸与消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掌握食物消化和气体交换的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呼吸和消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健康饮食对这两个系统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模型、图表和实验,分析呼吸和消化过程的特点,提高观察与思考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以验证呼吸和消化系统的相关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呼吸和消化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
2. 学生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科学饮食和锻炼身体的意识。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分享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呼吸和消化系统的知识,提高观察、思考、实践和合作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但需要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实践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组成与功能:呼吸系统的结构,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气体交换的原理,重点介绍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
教材章节: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系统”2. 消化系统组成与功能:消化系统的结构,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等器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关注不同营养素的消化特点。
教材章节:第四章“人体的消化系统”3. 呼吸与消化系统的相互作用:介绍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消化过程需要氧气参与,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用于消化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呼吸与消化系统的相互作用”4. 健康饮食与呼吸消化系统:分析健康饮食对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材章节:第六章“健康饮食与身体发育”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呼吸系统组成与功能第二课时:消化系统组成与功能第三课时:呼吸与消化系统的相互作用第四课时:健康饮食与呼吸消化系统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呼吸与消化系统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调理电路 A/D转换
驱动电路 图6-46 激光光斑图像采集系统组成框图
计 算 机
• 6.7.4设计实现 •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 运行结果如图6-48所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8 基于MATLAB的激光束合成
• 6.8.1设计目的 • 了解如何在提高总激光功率的情况下保证良好的光束质量 的方法; • 掌握基于MATLAB的激光束合成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 6.8.2设计任务及要求 • 利用MATLAB编程实现在改变出射孔半径b、各孔之间距 离a、出射孔与接收屏间距d的情况下,依据斯特列尔比 来判断合束效果的好坏,分析所得数据,找到最优化参数 。 y • 6.8.3设计原理概述 b
6.6 基于MATLAB的相关识别
• • • • • 6.6.1设计目的 了解当今光学图像识别技术。 利用Matlab对光学图像识别相关器进行仿真。 6.6.2设计任务及要求 掌握Vander Lugt相关器和联合变换相关器模式识别基本 原理的基础上,利用MATLAB编程模拟实现光学图像相 关器对图像的识别。 • 6.6.3设计原理概述
• 6.4.4 设计实现 •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 运行结果如图6-26~6-32所示。
• • • • •
6.5 基于MATLAB的光学图像加密解密 技术的研究
6.5.1设计目的 了解当今互联网图像传输的安全问题; 掌握MATLAB的光学图像加密解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5.2设计任务及要求 借助MATLAB,利用常用的几种加密解密算法,如随机打乱 图像各层的行或列,像素点随机打乱,RGB矩阵进行转置、 水平翻转、垂直翻转变换等对光学图像进行加密解密仿真实 现。 • 6.5.3设计原理概述 • MATLAB里的imread函数可用于读取图片文件中的数据。 读进去的数据为一个三层的矩阵,矩阵的行或列表示图像每 一个像素点的位置。矩阵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分别代 表红、绿、蓝三种像素(RGB色域)。对此,可设计以下几 种加密方法:①随机打乱各层的行或列。②随机打乱像素点 。③像素点RGB值的缩放。④RGB矩阵的转置、水平翻转 、垂直翻转。⑤图像的一维、二维数据重置。
• 6.9.4设计实现 •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 运行结果如图6-58所示。
6.10 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
• 6.10.1 设计目的 • 人脸识别技术(AFR)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根据数据库的 人脸图像,分析提取出有效的识别信息,用来“辨认”身 份的技术。其研究始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研究的领 域涉及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计算机智能等 领域,是伴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发展起来 的综合交叉学科。 • 通过本设计的实现,熟悉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系统 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 • 6.10.2 设计任务及具体要求 • 构建基于肤色分割和模板验证的人脸检测试验系统,主要 包括肤色分割,特征筛选,模板匹配等过程,通过 MATLAB编程实现人脸检测,利用该系统对人脸图像数 据库的图像进行测试。
6.2 基于MATLAB的空间滤波仿真实现
• 6.2.1 设计目的 • 掌握空间滤波的基本原理,理解成像过程中“分频”与“ 合成”作用; • 掌握方向滤波、高通滤波、低通滤波等滤波技术; • 观察各种滤波器产生的滤波效果,加深对光学信息处理实 质的理解。 • 6.2.2 设计任务及要求 • 利用MATLAB软件分别实现高通滤波、低通滤波、带通滤 波和方向滤波的仿真。
• 6.2.3 设计原理概述
O P1 P2 L2 L f f f f He-Ne Laser L1 E C M
图6-14 空间滤波光路
• • • • • • • • • • • • • • • •
6.2.4 空间滤波的仿真设计实现 【例6-2-1】低通滤波仿真实验。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运行结果如图6-16所示。 【例6-2-2】高通滤波仿真实验。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运行结果如图6-17所示。 【例6-2-3】带通滤波仿真实验。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运行结果如图6-18所示。 【例6-2-4】十字架(方向)滤波仿真实验。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运行结果如图6-19所示。 【例6-2-5】对角方向滤波仿真实验。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运行结果如图6-20所示。
6.3 基于MATLAB的高斯光束及传输特 性分析
• • • • • • 6.3.1 设计目的 掌握高斯光束的光强分布特点及传播过程中光强的变化; 熟悉高斯光束通过透镜的聚焦; 熟悉高斯光束的传输变换。 6.3.2 设计任务及要求 本设计旨在用MATLAB实现高斯光束光强分布和传播过 程中高斯光强的变化,高斯光束通过透镜的聚焦,高斯光束 传输变换的仿真。 • 6.3.3 设计原理概述 • 激光具有很好的单色性(时间相干性)、方向性(高度 的空间相干性)以及很高的相干光强(高亮度),为此得到 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既不同于点光源 发出的球面波,又不同于平行光束的平面波。无论是方形镜 共焦腔还是圆形镜共焦腔,它们所激发的基模横波场都是一 样的,其横向振幅分布为高斯函数,又称之为基模高斯光束 ,或简称高斯光束。
• • • • • • • • • •
5.像素点随机打乱 【例6-5-5】随机打乱像素点对一张图像进行加密和解密。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运行结果如图6-37所示。 6.像素点RGB值的缩放 【例6-5-6】对一张图的像素点RGB值进行缩放对图像进行加 密解密。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运行结果如图6-38所示。 7.矩阵变换 【例6-5-7】将RGB矩阵进行转置、水平翻转、垂直翻转等变 换对图像进行加密解密。
光线 1
a
光线2 光线3
x
d
图6-49
激光合束实验系统
• 6.8.4设计实现 •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 运行结果如图6-50~6-54所示。
6.9 MATLAB在透镜像差计算中的应用
• 6.9.1设计目的 • 熟悉光学系统像差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 的影响; • 掌握各种几何像差的定义和基本理论; • 加深理解子午面内的光线光路计算。 • 6.9.2设计任务及要求 • 本设计利用MATLAB软件,运用光线光路计算方法,计算双胶 合透镜的球差。 • 6.9.3设计原理概述 • 透镜,作为光学系统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元件之一,在光学领 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双胶合透镜由两种不同折射率的正、负透 镜胶合而成。由于双胶合透镜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和的轴向分 辨率,能够作为共焦3-D成像的一种较为理想光学元件,因此 双胶合透镜在光学系统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 透镜的几何像差有球差、彗差、象散、场曲、畸变、轴向色差 和垂轴色差,其中前面五种是单色光的像差,复色光包含上述 七种像差。在计算双胶合透镜像差时,人们常用到的是光线光 路计算方法。
• 6.1.3 基本原理概述 • 基于 MATLAB图像处理的汽车牌照识别系统主要包括车 牌定位、车牌字符分割和车牌字符识别三个关键环节,其 识别流程图如图6-1所示。
原始图像 图像预处理 车牌定位
字符识别
字符数据
字符分割
• •
图6-1车牌识别流程框图
• 6.1.4 设计方案及验证 • 1.车牌图像预处理 • 对动态采集到的车牌图像进行滤波、边界增强等处理以 克服图像干扰。 •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 运行结果如图6-2~6-7所示。 • 2.车牌定位 • 计算边缘图像的投影面积,寻找峰谷点,大致确定车牌位 置,再计算此连通域内的宽高比,剔除不在域值范围内的连 通域,最后得到车牌字符区域。 •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 运行结果如图6-8、6-9所示。 • 3.车牌字符分割 • 利用投影检测的字符定位分割方法得到单个的字符。 •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 运行结果如图6-10、6-11所示。
第六章 课程设计综合实例
6.1 基于MATLAB的汽车牌照识别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 6.1.1 设计目的 • 车辆牌照识别系统(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System ,简称LPRS)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基于 MATLAB的汽车牌照识别系统是通过引入数字摄像技术和计 算机信息管理技术,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人工 智能技术,通过对图像的采集和处理,获得更多的信息,从 而通过智能识别车牌来达到更高的智能化管理程度。 • 6.1.2 设计任务及具体要求 • 车牌识别系统整个处理过程分为预处理、边缘提取、车牌 定位、字符分割、字符识别五大模块,用 MATLAB软件编程 来实现每一个部分处理过程,最后使得计算机可以自主识别 汽车牌照。
6.4 基于MATLAB的光纤定向耦合器的 耦合特性分析
• • • • • 6.4.1 设计目的 掌握光纤的原理、结构及特点。 掌握2×2的光纤定向耦合器的传光原理及特性。 6.4.2 设计任务及要求 利用MATLAB分别仿真实现2×2的光纤定向耦合器在失配相位 常数为0时的耦合情况;失配相位常数不为0时的耦合情况;失 配相位常数与耦合效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 6.4.3 设计原理概述
( x, y)
相干光入射
L1
( ,)
L2
( x ', y ')
输入平面
f
f
频谱平面
f
f
输出平面
图6-42 4f光学成像系统
• 6.6.4图像相关识别MATLAB的仿真实现 • 【例6-6-1】用Vander Lugt相关器识别下面图像中是否含 有数字2。 •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 运行结果如图6-44所示。 • 【例6-6-2】用联合变换相关器识别下面图像中是否含有数 字7。 • ◆ MATLAB程序见M文件 • ◆ 运行结果如图6-4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