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从
沿海经济特区建立,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以 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党和人民开 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把马克 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 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五)知识要点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法律 名称。
3.教师总结 4.教师设疑导思,渗透守法教育。 〈三〉课堂小结(教师总结) 〈四〉检测反馈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 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 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 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 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 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 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议,的确 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 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4、教学中要注意图文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概述、 归纳、理解能力。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说课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本课内容 本课的主题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 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的“关于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 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 用。
(二)本课地位 教材“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的十
年,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三)课程标准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人教版八下历史知识梳理框架

人教版八下历史知识梳理框架

人教版八下历史知识梳理框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框架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进行:
1.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土地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2.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历程和经验教训。

3.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和内涵。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4.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中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实践。

“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践,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台湾问题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5.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中国国防建设的历程和现状。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成就。

国际组织和外交事件的相关知识。

6.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重要成果。

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框架,通过这个框架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以及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目录第一章古代中国的疆域变化- 1.1 礼乐之邦乐山- 1.2 中华文明腾飞的周代- 1.3 各国纷争中的春秋战国- 1.4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第二章两河流域的文明- 2.1 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2.2 神秘的美索不达米亚河流域- 2.3 迷人的埃及文明- 2.4 古印度的两大流域文明第三章古希腊的奇迹- 3.1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3.2 神话和哲学的博大精深- 3.3 古希腊的政治发展- 3.4 荣耀与传说的伦巴底文明第四章古罗马的奇迹- 4.1 古罗马的城市- 4.2 古罗马的政治体制- 4.3 奇迹的道路——古罗马的交通- 4.4 永存的传奇——古罗马的法律第五章伊斯兰的传播- 5.1 的形成- 5.2 的发展- 5.3 伊斯兰帝国的兴亡- 5.4 伊斯兰文化的繁荣第六章政治制度改革与宗教革命- 6.1 自古以来的封建制度- 6.2 民主政治在现代的形成- 6.3 宗教改革与多元化- 6.4 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成就第七章东方与西方的交往- 7.1 丝绸之路的开辟- 7.2 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7.3 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7.4 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冲击第八章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8.1 18世纪欧洲的农业革命- 8.2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8.3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8.4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较量第九章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9.1 科技创新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9.2 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者- 9.3 科学技术创新引发的新思维- 9.4 科学技术成果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第十章古代东亚文明的交流- 10.1 古代东亚邻国的交流- 10.2 地理因素对文明交流的影响- 10.3 东亚文明交往的成果- 10.4 古代东亚文明交往的历史启示第十一章欧洲文化的传播- 11.1 文化的全球化- 11.2 封建主义下的教育- 11.3 文化的表达与传播- 11.4 文化的激荡与多样性第十二章近代中国的变革- 12.1 近代欧洲的新思潮- 12.2 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潮- 12.3 中国的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业- 12.4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启示第十三章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冷战的爆发- 13.1 二战后的世界- 13.2 资本主义世界的重建- 13.3 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 13.4 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形成第十四章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 14.1 近期中国的社会状况- 14.2 危机与突破的前夕- 14.3 人民大众的觉醒与行动- 14.4 新时期的中国发展第十五章当代世界的变化与趋势- 15.1 全球化的现实与挑战- 15.2 信息技术对世界的影响- 15.3 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5.4 建设和谐世界的未来思考。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2. 理解程度不均:学生在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原理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于改革的重要性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3. 评价方式单一:目前,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赖于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三)改进措施
1. 提高学生参与度:我将尝试更多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比如组织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5. 案例分析题:
a. 请分析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答案: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这一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种植作物,更加注重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了农业产量。其次,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可以通过种植更多的作物,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水平。最后,这一改革也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农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检验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他们的作业质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鼓励。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影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古代史1.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划分及其特点1.2 诸夏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组织-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与封建制度1.3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与影响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2.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士农工商各阶层的变动及社会影响2.2 汉朝的兴起与黄老思想的传播- 汉高祖刘邦的功绩与社会政策- 黄老思想的兴起与对社会的影响2.3 西汉的王朝衰落与王莽的新政- 汉朝王朝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 王莽的新政与其失败原因第三章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时期3.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与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政权更迭- 的传入与对社会的影响3.2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社会变迁- 辽、西域通商使文化艺术交流日渐频繁- 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农民起义的影响3.3 中国古代的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 北方和南方的民族与文化特点- 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冲突第四章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4.1 隋朝的统一与改革- 隋文帝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 隋朝的社会政策与对外关系4.2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 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对外交往4.3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 安史之乱的原因与影响- 唐朝的政治矛盾与社会动荡第五章中国古代的宋元明清时期5.1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的推行-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对外交往5.2 元朝的统治与社会变迁- 元朝的政权建立与对中国的统治- 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与冲突5.3 明清两代的政治变革与思想文化-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 儒学、科学与文化艺术的繁荣第六章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对外交往6.1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6.2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海外探险-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 明代郑和下西洋与中国对外政策以上为本文档的提纲,用于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课标要求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二、细化解读课标:
1、解读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掌握开国大典的过程;掌握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月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特别是对开国大典的了解,真正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
(3)、情感价值观日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解放军进藏,有力地维护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2.完成月标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创
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讲述法:
(2).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结合课本关于“开国大典”的四幅图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括。

分组讨论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按照分工,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组织有序的探究式学习和小组活动,自主讨论或活动得出成果,在班级进行展示或评比。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中其上课进程中会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自学能力,成功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1《钢铁长城》教学目标1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2、如何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洛佐韦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3.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高正在不断提高起来,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全面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是规划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战略教学难点人民海军的建立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取得联系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

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正规军的建立,再以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

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请大家阅读课文。

(安排学生先阅读前言,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制定1 国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组建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无限期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地区军区投诚。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其中,第《6、7课》重在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能说出这些运动造成的重大失误和挫折。认识到:这是新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的弯路,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探索”的理解。
第《8、9》课则重在让学生明确:在这近20年的探索历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仍在向前迈进:了解两弹一星、人民海军、空军建立的史实和“三位一体”核战略力量的组成。与此同时,通过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和外交事务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认识:综合国力的增强,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第五单元
1,通过分析暴力冲撞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暴力冲撞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也很大。
2、帮助学生讨论暴力冲撞与和平往来这两种方式哪一种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及其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交往对文明发展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它是历史上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从未而培养学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2、知道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世界古代科学家的科学发明,了解世界古代科学的辉煌成就。
3、实践活动:利用探究课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搜集、整理、加工以及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学习主题:八年级下册
实施内容




第一单元主题目标: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_外交事业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_外交事业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时间:设计人:单位:联系方式:中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最深的事件是“中美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正常化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80页正文第3段及小字部分,回答“中美两国是如何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学生: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华→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教师:这就是小球带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由此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展示:教师:这张照片是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情景,这为一年之后的尼克松访华奠定了基础。

教师:这是1972年的一个历史瞬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展示:尼克松访华图片教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两位伟人的手此刻紧紧握在了一起,后来尼克松总统深情地回忆这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你如何理解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学生:结束的是两国的敌对,开始的是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教师: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两国发表建交公报,中美两国关系最终实现了正常化。

同学们回想整个过程,思考: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为什么能够实现正常化?展示:展示:学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教师: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除了与美国关系正常化之外,另一个重大成就就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们一起看一看。

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展示:播放视频《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2月25日,第 界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 胜利,有利于 的作用。

学生:时间:1971年10月25日;会议:第26届联大教师:“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学生: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标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标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标准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近代(1644-1911年)史的主要内容,如清朝的统治、辛亥革命,民国革命及其政治体制改革,以及那些整个社会与政治进程中的重大人物和实践。

2.了解我国民族统一的历史进程,重视中华民国的建立,了解其领土的变化以及其对国家主权的维护。

3.理解我国近代史中外国侵略合同及其实施过程,并介绍其影响。

4.弘扬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从他们的角度去了解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受到的影响。

5.认识中国近代历史概要与世界历史的相互关系,重视历史的连贯性和发展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实施指导性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有效导入新知识。

3.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快速学习,练习灵活运用基本知识。

4.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比较之中学习思考,运用创新性思维,回答历史问题。

5.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实践历史,加强对历史事实的理解。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二)学习方式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实施对策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学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实施内容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三单元
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课时安排
3课时
4课时
4课时
3课时
4课时
5课时
2课时
(一)教学方式
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法、问题探究法、歌谣记忆法、调查法等。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完整等。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总共分七个单元,共21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

讲述的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课本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题,“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等栏目,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提倡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刺激学生的研究思维和兴趣。

本册内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研究兴趣,使学生了解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研究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3、按计划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优秀率、合格率都能够达标。

三、学生情形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研究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研究的自觉性较差。

四、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汗青现代史局部。

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研究主题,每一个研究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四课。

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活动建议等组成。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范本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范本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范本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学校的会议精神,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1.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4.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5.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

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课。

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知识拓展等组成。

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县内平均水平。

八年级历史下册整册学习计划纲要.doc

八年级历史下册整册学习计划纲要.doc

第四册历史学习纲要(基础知识部分)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史学界又称为中国现代史。

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本册教材在这一历史时期共安排五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可爱的人”、“土地革命”、“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

这五课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两个单元中。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到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转折点。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知识梳理】一、开国大典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于1949年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1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1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毛泽东;%1大会决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确定国旗是五星红旗;代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首都是北京(把北平改为北京);纪年方式是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与人民政府谈判,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课程纲要八下历史

课程纲要八下历史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21课时左右设计教师:许红伟赵培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2.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具有初步的理解;3.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重要的条约及其产生的影响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4.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国外交、港澳回归等重要概念基本掌握。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共3课时)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课时)2.最可爱的人(1课时)3.土地改革(1课时)第二单元:(共4课时)4.工业化的起步(1课时)5.三大改造(1课时)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课时)7.“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课时)第三单元:(共3课时)8.伟大的历史转折(1课时)9.改革开放(1课时)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课时)第四单元:(共3课时)11.民族团结(1课时)1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课时)13.海峡两岸的交往(1课时)第五单元:(共3课时)14.钢铁长城(1课时)1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课时)16.外交事业的发展(1课时)第六单元:(共4课时)17.科学技术的成就(一)(1课时)18.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课时)19.改革发展中的教育(1课时)20.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课时)第七单元:(共1课时)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课时)课程实施:1、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2、加强直观教学,创设丰富多样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体验3、注重与现实世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信心4、创造性使用教材,不照本宣科,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要学会用教材“教”5、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历史思维方法的渗透。

课程评价:1.评价指标:(1)过程评价:课堂表现、作业、研究型学习(2)结果性评价:纸质测试2. 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1)过程评价:三个方面统一指标,按等级评定(2)结果性评价按100制评分。

2024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24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24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主要涵盖____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全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单元: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观,教学时长1周。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观的发展演变、评价古代历史的几种观点和方法。

2.第二单元:民族融合与统一,教学时长1周。

主要内容包括自秦统一中国以后,汉朝、隋朝、唐朝等历代朝代在推行民族融合政策方面的成就和困难;统一的“经验”,分裂的“教训”。

3.第三单元:大唐强盛,教学时长4周。

主要内容包括大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以及它的国际影响。

4.第四单元: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变革,教学时长2周。

主要内容包括唐宋时期的政权更替、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及文化变革。

5.第五单元:南宋政治、农业和文化,教学时长1周。

主要内容包括南宋政治、经济、农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和变化。

6.第六单元:元朝的政治、农业、经济和文化,教学时长2周。

主要内容包括元朝政权的建立和管理、农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7.第七单元:明朝政治、经济、海洋探险和文化,教学时长3周。

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著名的航海家和文化兴盛。

8.第八单元:中国封建社会的作用,教学时长1周。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以及对国家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史观的发展演变,掌握评价古代历史的几种观点和方法。

2.了解自秦统一中国以后,汉朝、隋朝、唐朝等历代朝代在推行民族融合政策方面的成就和困难;认识统一的“经验”,分裂的“教训”。

3.了解大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以及它的国际影响。

4.了解唐宋时期的政权更替、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及文化变革。

5.了解南宋政治、经济、农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和变化。

6.了解元朝政权的建立和管理、农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7.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著名的航海家和文化兴盛。

8.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以及对国家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学校:新郑市八千乡第二初级中学科目: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教材:人教版教材授课课时:32课时(正课课时20、复习课时6、测试5课时、课程纲要1课时)授课教师:王秋红董艳萍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教材能够熟练的说出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事迹,全面的列举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贡献。

2、能够准确的背诵单元标题、每一课课题和课后大事年表,在理解的归纳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并会复述从而整体把握和建构中国现代史的知识框架。

3、准确说出建国以来中共召开的历次会议及其重要决策,归纳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概述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轨迹。

4、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当中掌握阅读历史材料的技巧并能够学会有效的提取历史信息,体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观,学会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活动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史的兴趣,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启发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渠道认知历史。

5、在学完本册书时是学生能够认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充满曲折与艰辛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党能够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在曲折中探索前进,最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

6、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中的优良品质和闪光点延伸至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成才历程,感染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取向,并培养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坚持到底的的良好品格。

7、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思路,继续升华坚持课堂改革,探所有效使用导学案的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段是两级分化期、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过渡期;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优点是有活力、有创新意识、有一年半的历史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对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阶段性认知。

不足是容易分心,升学目标模糊,躁不能全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些后进生甚至放弃的自己的学业。

教材分析: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整个八年级下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就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有21课,还有4课活动课,共25课。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七年级生物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科目名称: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授课教师:◆授课时间:43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获得有关生命活动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体结构层次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4.获得有关绿色植物一生、绿色植物的生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等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导言课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课时)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课时)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课时)第2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3课时)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1课时)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课时)第二节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课时)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课时)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2课时)第三节单细胞生物(1课时)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2课时)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2课时)第四章植物茎的输导功能(2课时)第五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课时)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课时)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2课时)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3课时)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1课时)第五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1课时)第7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1课时)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2课时)第三节绿化,我们的共同行动(2课时)回顾与评价(2课时)【课程实施】1.课程资源(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知识纲要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知识纲要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知识纲要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知道西藏和平解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开国大典(1949.10.1)(国庆节):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联系和管辖(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8世纪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2)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清朝前期确立了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2、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1、背景:①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土地制度仍然存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新解放区三亿多的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开始标志: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3、主要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同时,地主也分得一份,自食其力。

4、完成:到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5、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了解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七年级生物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科目名称: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43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获得有关生命活动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体结构层次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4.获得有关绿色植物一生、绿色植物的生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作用等有关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导言课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课时)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课时)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课时)
第2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3课时)
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1课时)
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课时)
第二节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课时)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课时)
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2课时)
第三节单细胞生物(1课时)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2课时)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2课时)
第四章植物茎的输导功能(2课时)
第五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课时)
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课时)
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2课时)
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3课时)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1课时)
第五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1课时)
第7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1课时)
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2课时)
第三节绿化,我们的共同行动(2课时)
回顾与评价(2课时)【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2)学校生物实验室中的有关探索生命活动的器具,特别是放大镜、显微镜等重要的探索器具。

(3)生物科普期刊和书籍等图书资源。

(4)各种动植物标本材料,显示生物体结构的模型、挂图等。

(5)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动植物的图片、生物教学软件、生命活动的视频资
源等。

(6)学生的生活经验等无形的课程资源。

(7)身边的课程资源,如校园生物园地、校园常见动植物、农田中的各种作物等。

(8)根据校情、学情编制的导学案和习题集。

2.实施手段
(1)通过学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指导。

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导学案,学案的体例结构为:表现性学习目标、学习建议、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互助。

(2)通过实验学会探索生命的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和探究体现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新课程特点。

3.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相关的探究和交流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2)讲授与训练:精讲主干知识,精练结构化知识,通过全批全改及面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3)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观察与记录、调查与统计等不同形式自主合作式的学习。

【课程评价】
1.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20%)
学生在学习中的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参与互动、合作讨论等情况;学生在学案导学、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2.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20%)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

3.阶段性学习成绩测试(纸笔测试60%)
期中学业的形成性测试(20%);期末学业的形成性测试(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