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声现象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转变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一、介质种类。
二、介质温度。
记住:1℃速度340/s。
二、咱们如何听到声音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进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发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样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点也不同,这些不同确实是判定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确实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XX0Hz。
超声波:高于XX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冲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的音调:长短、粗细、松紧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操纵噪声:物体做无规那么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和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品级和危害: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爱惜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0dB。
操纵噪声:避免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避免噪声进入人耳。
即:一、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能够传播到人的耳朵并引起听觉感知。
在初二上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声音和声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在其振动过程中产生压缩和稀疏的区域,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在空气中传播时,声波沿着介质的传播方向传递,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声音的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口感,不同乐器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它们有不同的频率和振幅组合。
三、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反射1.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以直线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被物体阻挡或反射。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四、回声和共鸣1. 回声:当声音抵达障碍物后,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反射并返回发声源,人的耳朵能够听到这种反射声,形成回声。
2. 共鸣:当一个物体受到频率与自身固有频率相同的声波的作用时,会发生共振现象,共鸣音量较大且声音更加清晰。
五、声音与物体的振动1. 声音的源头:声音的产生通常与物体的振动有关,例如乐器的弦线震动、人的声带振动等。
2. 声音的质量:不同物体在振动时会产生不同的声音质量,人的声带和空气的共振作用使得人类能够发出语言。
六、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放大:通过扩音器、扬声器等将声音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进一步放大声音的响度。
2. 声纹识别:利用声音的特点进行身份识别,声音传输的便捷性使得声纹识别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身份验证方式。
以上是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1—3章 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20Hz —20000 Hz ; 超声波:高于2000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次声波:低于2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3、噪声的来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dB )。
声音强弱的等级:(1)小于90分贝,保护人的听力; (2)小于70分贝,保证工作和学习; (3)小于50分贝,保证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纳。
利用声纳系统,能够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在捕鱼时,能够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能够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2)传递能量声波能够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能够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 光现象1、光源:太阳、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就是光源。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为:c=3*108m/s,它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2/3。
4、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5、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6、光的色散(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物理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发声靠声带,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
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流传:一定有介质。
如空气、木、铁等。
3声音的场速度是 340 米 /秒 (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流传速度
不一样 )
4 人要能分辨出回声,则回声要比发声晚0.1 秒以上。
最少也要 0.1 秒。
5乐音三因素:音调、响度、音色。
在响度和音调邻近的状
况下主要经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6音调:人们所感觉的声音的高低。
它与频次相关:频次越大,音调越高
7频次:物体在 1 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次。
8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本来地点的最大距离。
9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它与振幅相关:振幅越
大响度越大。
10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
染。
1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噪声是物体凌乱无章的振动产
生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讲,噪声是阻碍正常人们工作、
第1页/共2页
1 / 2
学习、歇息的声音,或许扰乱人们听的声音。
12 减小噪声的方法: 1 在声源处减弱 2 在流传门路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3 噪声等级:小于40 分贝寂静,超出50 分贝影响睡眠休息, 70 分贝以上扰乱讲话,长久生活在90 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引超疾病,150 分贝以上就损
歹人的听觉器官。
第2页/共2页
2 / 2。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1.2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4、声速<光速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橱动I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能在空气、固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15°C时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l/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6.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1鼓膜的振动一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一听觉神经一大脑%1颌骨、头骨一听觉神经一大脑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入耳)。
8.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9.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超声波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声与信息);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超声波去结石等(声与能量)。
10.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画;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顽;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o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应用举例)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3X 10'米/秒|,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X 10'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振动发声的,蟋蟀是靠左右翅摩擦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4、声速的计算公式:tsv=,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气液固v v v >>。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6、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
7、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利用声音的反射来增强原声。
8、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空气作用于人耳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转给大脑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2、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我们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一般不借助于鼓膜的振动,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失聪后的作曲家贝多芬就是通过咬住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他充分利用了骨传导的方式听到琴声。
4、双耳效应: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步调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人们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当用一只耳朵是时就无法准确判断声源的方位,双声道立体声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两耳相距越大,耳朵感受的时间差越大,越容易辨别声源的方位。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
(1)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2)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举例:固体声源:振动的音叉;液体声源:流水声;气体声源:笛声,笛子是由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只要发声,肯定有物体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常见的有磁带、激光唱片、储存卡等记录方式。
3.声音的产生实验(1)把正在振动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现象:乒乓球被弹起;(2)把正在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现象:溅起水花;(3)敲击放了小纸屑的鼓面,现象:小纸屑被弹起。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研究方法:转换法,将不明显的实验现象通过另外一种更为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研究方法。
这三个实验中,乒乓球、水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小纸屑的作用是放大鼓面的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1.真空罩实验(1)实验步骤和现象表格:步骤现象打开闹钟听到清晰的铃声,并看到闹钟在振动罩上玻璃罩声音变小抽出空气声音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同时能观察到闹钟仍在振动玻璃罩内重新放入空气声音逐渐变大)实验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空气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注意事项: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②玻璃罩要密封且用减震材料与桌子隔开,防止桌子传声;③抽气机要远离玻璃罩,减少干扰;④无论怎么抽,靠的很近还是有可能听到铃声,是因为抽气机无法真正把玻璃罩内抽出真空;(5)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或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推理得出规律的研究方法。
2.介质:声音的传播媒介。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和液体。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一、声的特性1、声是一种机械波,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振动传播而成的波。
2、声的传播速度是以空气为介质时的速度,其速度为340m/s。
3、声的传播距离越远,其强度越小,衰减规律为:强度衰减按照距离的平方而衰减,即I∝1/r2。
4、声的频率越高,其音调越高,频率越低,其音调越低,频率的单位是Hz,频率范围为20Hz~20kHz。
5、声的幅度越大,其强度越大,幅度的单位是dB,幅度范围为0dB~120dB。
二、声的产生1、声的产生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振动物体可以是某种固体、液体或气体,振动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声波,传播到周围的空气中。
2、声的产生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声压p=F/S,其中F为振动物体的振动力,S为振动物体的振动面积。
三、声的反射1、声的反射是指声波在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反射回去,部分穿过物体表面,继续传播。
2、声的反射可以分为完全反射和部分反射,完全反射是指声波全部反射回去,部分反射是指声波部分反射回去,部分穿过物体表面,继续传播。
3、声的反射可以用公式表示:反射系数R=I1/I2,其中I1为反射声的强度,I2为入射声的强度。
四、声的吸收1、声的吸收是指声波在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被物体吸收,部分穿过物体表面,继续传播。
2、声的吸收可以用公式表示:吸收系数α=1-R,其中R为反射系数。
3、声的吸收可以分为完全吸收和部分吸收,完全吸收是指声波全部被物体吸收,部分吸收是指声波部分被物体吸收,部分穿过物体表面,继续传播。
五、声的折射1、声的折射是指声波在遇到物体表面时,部分折射,部分穿过物体表面,继续传播。
2、声的折射可以用公式表示:折射系数n=v1/v2,其中v1为声波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v2为声波在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
3、声的折射可以分为完全折射和部分折射,完全折射是指声波全部折射,部分折射是指声波部分折射,部分穿过物体表面,继续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
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体外碎石 应用: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来自一.噪声的来源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 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上的噪声: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凡是防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 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 dB。 2. 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3.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响度大: 震耳欲聋 响度小: 轻声耳语
相关问题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 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人听觉频率: 20 Hz~20000 Hz 超声波与次声波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 关,还与距离的远近 有关。
声音的 音调 高低 发声体振动 的频率
声音的 发声体振动 响度 强弱 的幅度
(大小)
发声体本身 声音的 音色 特色 的材料、结 构
分辨不同发声 体发出的声音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 的重要特征 的依据。
第三节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 声能够传递信息。 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回声定位: 汽车倒车雷达 B超 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应用: 声与能量: 声波能传递能量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危害: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 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隔声板、植树种草(吸收噪声)、关门窗.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带耳罩、用手捂住耳朵.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声现象
声现象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是一种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的声现象的知识点:1.声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传递给空气或其他介质时产生的。
振动物体的能量使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分子发生振动,进而产生声波。
2.声的传播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声波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它们的密度越大,声速越快。
3.声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的特性:音量、音调、音色和音速。
音量是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是声音的质地,与声源振动的谐波有关;音速是声音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回声和共鸣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这种反射称为回声。
共鸣是指当一个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周期性作用力的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共鸣现象会发生,使物体发出更大振幅的声音。
5.声音的变化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如吸收、折射、散射、衍射等。
吸收是指声音能量被物体吸收而减弱;折射是指声波在介质之间传播时改变传播方向;散射是指声波遇到不规则表面时改变方向;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开口时弯曲传播。
6.声音的保护和利用高强度的声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声音保护。
常见的声音保护措施包括低音量听音乐、戴上防噪耳塞等。
声音的利用包括通讯、音乐、声纹识别等诸多方面。
7.声音的传播媒介声波可以在空气、水、钢铁等介质中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波传播速度不同。
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水中约为1500米/秒,钢铁中约为5000米/秒。
8.声音的频率和波长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的声音,音调就越高。
波长是声波的一个特性,是指在一个完整振动周期内,声波传播的距离。
波长越短,声音的频率越高。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中关于声现象的主要知识点,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篇1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汇总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 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4.音调:(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初二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数学作为⾃⼰的⼯作语⾔,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门⾃然科学学科。
下⾯是⼩编整理的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家! 初⼆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 现象知识归纳 1.声⾳的发⽣:由物体的振动⽽产⽣。
振动停⽌,发声也停⽌。
2.声⾳的传播:声⾳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是靠空⽓传来的。
3.声速:在空⽓中传播速度是:340⽶/秒。
声⾳在固体传播⽐液体快,⽽在液体传播⼜⽐空⽓体快。
4.利⽤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的三个特征:⾳调、响度、⾳⾊。
(1)⾳调:是指声⾳的⾼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的⼤⼩,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向性好、穿透能⼒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孔不⼊。
⼀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体会造成危害,甚⾄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于⾃然界中的⽕⼭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类制造的⽕箭发射、飞机飞⾏、⽕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次声波。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是靠介质传播的,⽓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
⼈听到声⾳的条件:声源——→介质——→⽿朵 3、⼀般情况下⽓体中的声速⼩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4、回声的产⽣:回声到达⼈⽿与原声到达⼈⽿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起使原声加强。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的声速大于液体,液体中的声速大于气体。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次传入人耳的现象叫做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秒,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二、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为c=3×10^8米/秒。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包括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和日食的形成等。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四、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速度: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公式为v=s/t。
五、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以上是对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涵盖了声现象、光的传播与反射、平面镜成像、机械运动以及刻度尺的使用等多个重要概念。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2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归纳(带目录)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目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耳朵听声和骨传声
双耳效应: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声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利用超声波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等
医生查病时的“闻”,B超诊病,敲铁轨听声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