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社会构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华中农业大学
二、理论背景
1、传统知识社会学
2、反实证主义思潮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种与实证主义 相对立的主观主义社会学思潮。一些社会学家抛弃了以整体 观和进化观为内容的实证主义模式,试图以个人行动的主观 根源说明人的活动、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它反 对实证主义社会学从自然科学中寻找可以运用于人文科学和 社会科学的方法,提出了从个人的、主观的动机或体验的认 识中寻找认识社会的方法,从而形成了反实证主义的主观主 义社会学思潮。其代表主要有新康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 现象学社会学、存在主义社会学、符号互动论和拟剧论等。
3、舒茨现象学社会学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华中农业大学
三、书评内容
知识社会学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读伯格、卢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
一 知识社会学的哲学阐述——日常生活中知 识的基础
二 知识社会学的基本理解——作为客观现实 的社会
三 知识社会学的主观应用——作为主观现实 的社会
四 结语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华中农业大学
开篇
马克斯.谢勒,哲学家, 提出“知识社会学” (Wissenssoziologie)这一术语 。
曼海姆主要关注“意识形态”(ideology)这一现象
默顿、帕森斯、盖格、斯塔克对知识社会学都做出 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现状——在理论上侧重认识论问题,在经验上侧重 思想史。
一方面,社会是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 。 另一方面它也是韦伯论证的理解的主观意义 。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华中农业大学
一、知识社会学的哲学阐述——日常生活中知识的基础
日常生活现实是以一个互为主观的世界,也是一个 我与他人共享的世界,呈现在我面前的。它是一种 “此地(here)此刻(now)”的状态,具有时空结构.。
角色和知识间的关系 :从制度秩序的视角来看,角 色是制度的表征,是制度所客观化累积知识的传输 者;从许多角色的视角来看,每个角色都携带着社 会确定的知识。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华中农业大学
二、知识社会学的基本理解——作为客观现实的社会
伯格和卢克曼将知识社会学视为经验性质的社会学 的一部分,他们将认识论及方法论问题从知识社会 学中排除出去,所做的是一种社会学理论研究。常 识性的“知识”更适合成为知识社会学研究的主题 。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华中农业大学
开篇
伯格和卢克曼便指出知识社会学的使命在于 对现实的社会建构进行分析,即对社会的双 重属性进行分析。
勤读力耕学的基本理解——作为客观现实的社会
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受到“惯习化” (habitualization)的影响,而这种惯习化与制度化 息息相关,只要存在与各种类型行为者惯习化的行 动相应的典型化(定型化)行动,制度化就出现了。
个体在他们的生活背景中进行相互分离的制度化活 动,通过自我反省将这些相互孤立的事件作为社会 所共享的“知识”,这也就完成了制度秩序的整合。
与日常生活现实相比较,其他的现实虽呈现特定的 意义领域,却由生活的现实规划意义与经验的方式。
日常生活的现实之所以能够渗透于人们生活中所有 可能产生的其他现实,并且包含这些现实而维持其 至高地位,是因为日常生活的现实作为一个社会性 的存在具有客观的性质。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华中农业大学
一、知识社会学的哲学阐述——日常生活中知识的基础
华中农业大学
开篇
《现实的社会构建》(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知识社会 学讨论中不大可能绕过的一本著作,被 誉为社会建构论的“圣经”。
现实是由社会建构的,知识社会学必须 分析这种建构的过程。
知识社会学直接的近代源头则是19世纪 德国思想史上的三大发展:马克思主义、 尼采哲学与历史主义。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华中农业大学
一、作者简介
托马斯·卢克曼(1927~ )系当代德国著名社 会学家。卢克曼生于斯洛文尼亚,就读于维 也纳大学和因斯布鲁克大学,在南斯拉夫卢 布尔雅那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后在纽 约社会学研究院、法兰克福大学、康斯坦茨 大学等任教。其代表著作包括《现实的社会 构建》、《无形的宗教》、《生活世界的建 构》等。
一方面,在日常生活的互动中构建更为复杂 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就是日常生活 现实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知识作为社 会中共知的客观化事物,能够给我们的主观 体验赋予意义并且使它更为持续而真实。
总之,毋宁说是日常生活借着形形色色的符 号互动而构筑其坚实的存在,并且凭借它的 连续性与客观性而统摄了所有其他的现实。
知识社会学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读伯格、卢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华中农业大学
提纲
一、作者简介 二、理论背景 三、书评内容
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
华中农业大学
一、作者简介
1、彼得·伯格(Peter Berger,1929— ),奥裔美国社会学家,现象社 会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新保守主义的代言人之一。与卢克曼同为舒茨 的学生,两人私交甚笃并长期合作。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宗教社会学和关 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学理论。其社会学思想具有人本主义和现象学的特征。 他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人类的价值,研究人类自身的状况,视知识 社会学为社会学理论的根本,认为其使命是对现实的社会建构进行分析, 即对社会的双重属性进行分析。一方面,社会是涂尔干所说的客观事实, 另一方面它也是韦伯论证的理解的主观意义,所以知识社会学要对客观 的建构和主观的建构作出理论说明,以揭示在日常生活中“人是他们自 己积极主动创造的社会的产物”这一常识性道理。他还把现实的构建理 论与现象学方法用于宗教社会学研究,提出“方法论的无神论”研究准 则,其宗教对人类建构和维系世界的作用理论及宗教世俗化的分析,对 宗教学和社会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主要著作有《社会学的邀请》 (1963)、《现实的社会构建》(1967)、《神圣的帷幕》(1969)、 《异端的使命》(198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