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问题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拟建某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污水虽然通过处理但还是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必须深刻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污水处理尾水排放
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产生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目前一些城市和工业集中区因没有集中污水处理厂,存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就近直接排入附近水体,造成水体的水质恶化,影响了水环境;乱设排污口,导致不易管理和控制。
一、拟建某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情况
某污水处理厂工程近期建设规模为10万m3/d,采用微孔曝气改良氧化沟处理工艺,尾水为连续排放方式。
尾水水质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标准进行控制,其主要污染物COD水质标准为50mg/L、NH3一N水质标准为5mg/L。
二、受纳区域水环境状况
受纳区域内直接接纳拟建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是一条全长约13.9km的农用排灌渠道,尾水排入该农灌渠道9.8km后,流人一条大河。根据该农灌渠道的功能,该农灌渠道地表水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农灌渠道两侧地下水应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从2007年2月该河道四处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的资料看,其COD、BOD5、CODmn、NH3一N、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均为劣V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COD最大监测浓度为783mg/1,NH3一N最大监测浓度为36.5mg/l,且水体五颜六色、有怪味、发臭,感官性状极为恶劣。
从2007年2月该河道两侧四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的资料看,地下水监测点水质均为V类(《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劣于该标准的Ⅲ类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93)Ⅲ类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为依据,是判别地下水能否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标准],超标因子为硝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等。
三、尾水排放对受纳区域水环境的影响
1、对地表水的影响
(1)水量变化情况
该农灌渠道现状来水以接纳两岸工厂排放的废水、农田退水和沿线村庄生活污水为主,其枯水期流量约为0.1m3/s,某污水处理厂实施后,处理后的尾水将成为农灌渠道主要水源之一,其排水规模近期为10万m3/d(1.16m3/s),在非灌溉季节,其流量由0.1m3/s增大到1.16m3/s,水量较现状增大近12倍。
①计算参数及条件设定
预测因子采用COD和NH3一N;预测起始断面和终止断面分别采用尾水排人断面和河道末尾断面;
参照有关研究资料,COD和NH3一N的降解系数分别为0.073d-1和0.107d-1;
起始断面COD和NH3一N的浓度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分别为50mg/L和5mg/L;
距离为9.8km;流速采用现场实测结合专家咨询确定为0.06m/s。
条件假定为:仅有污水处理厂尾水进人该农灌渠道,不考虑其他污水进入。
②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模型、计算参数及条件进行模拟计算,其结果为:该农灌渠道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后,从排污口至河道末尾全线为劣V类水,其COD 浓度为50—43.6mg/L,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1.25~1.09倍;其NH3一N浓度为5~4,1mg/L,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2.5—2.05倍。
(2)对地表水影响分析
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原先进入该农灌渠道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尾水又排入该农灌渠道,其污染物浓度虽有很大的降低,但全线仍为劣V类水,且水量增加。
2、对地下水的影响
(1)农灌渠道两侧的水文地质条件
①包气带特征
农灌渠道通过区域主要有河漫滩与一级阶地两种微地貌类型区,其包气带特征存在差异。
河漫滩地带,包气带厚度在2m左右,上部0.5m左右是耕植土,岩性以粉土为主,土壤化程度较高,透水性好;下部微粉土,结构松散,垂直渗透系数9.56×10-5~1.05×810-4cm/s,水平渗透系数9.95×10-5~1.12 X 10-4cm/s,具有良好的渗透性,防污性能较差。
一级阶地地带,地层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含水微弱,基本可视为弱透水层。表层耕植土厚度0.5m左右,土质较疏松,有一定的透水性。
②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
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储存在第四系松散土体中,含水层岩性为粉质粘土、亚砂土、粉细砂、中细砂等,其中粉细砂层是主要含水介质。松散土体在平面上的分布具有自南向北埋深和厚度逐渐增大的趋势;在剖面上自下而上沉积物分层明显。按埋藏条件、富水程度和水力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可分为两个含水层组。
第一含水层组:第一含水层组是指埋深20m以上的松散地层,广泛分布在农灌渠道北部的河漫滩地区,含水层沉积的时代为第四纪全新统,岩性为亚砂土、粉砂,含水层厚度5~10m,地下水水力性质为潜水。静水位埋深一般0.5~2.0m,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是当地村民生活用水的主要目的层,该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从本次取样监测的情况看,四个监测点的水质均为V类,污染严重,不宜饮用。
第二含水层组:第二含水层组含水层沉积的时代为第四纪上更新统,岩性为细砂、中细砂为主,地下水具微承压性质。含水层组底板埋深20--40m,单井涌水量一般为300~500m3/d。由于自然“天窗”或人工打井造成第二与第一含水层组的沟通,第二含水层组受到了第一含水层组的污染。
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当地沟、渠、塘等地表水体的人渗和灌溉回渗等;天然状态下地下径流方向由南向北,流速较缓;地下水排泄以蒸发、人工开采和向其他河流等地表水体排泄为主。
(2)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污水处理厂尾水排人农灌渠道后,该河道枯季水位流量均有所提高;地表水水质虽较现状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但仍为劣v类水;对农灌渠道地区的地下水污染强度虽有所减轻,但仍是负面的和长期的,即使不考虑地下水已遭受严重污染的积累影响,仅在尾水影响控制和当地水文地质条件下,尾水流经区域第一含水层组即当地村民饮用水井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