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阳山镇1例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布鲁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分析

布鲁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分析布鲁氏病,又称布氏菌病,是一种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控制和预防布鲁氏病的传播,必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以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规律的科学方法。
在布鲁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首先需要确定病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史,可以明确诊断布鲁氏病。
随后,研究人员需要收集关于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和生活习惯等,以便分析病例的分布特点和相关因素。
疫情分析是对布鲁氏病在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群中的分布和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已知病例的追踪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可以了解疫情的流行趋势和变化规律。
同时,疫情分析还可以揭示布鲁氏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布鲁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查方法和技术。
其中包括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和动物病理学分析等。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收集相关信息,包括病例的发病情况、接触史和疫苗接种情况等。
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血清学和微生物学方法确诊疾病,同时还可以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了解病原体的遗传特征和变异情况。
影像学检查和动物病理学分析可以揭示布鲁氏病在动物体内的病理变化和传播途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
首先,布鲁氏病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由于该病主要通过动物传播,因此农村地区和从事动物饲养的人群相对较高的感染率。
其次,接触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食用未经处理的生奶和奶制品、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等。
此外,缺乏卫生意识和预防措施的人群更容易受到感染。
针对布鲁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结果,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布鲁菌病调查报告一例

布鲁菌病调查报告一例目的:通过对一例诊断为布鲁氏杆菌病病例发生经过的调查与分析,促使相关人员提高对此病的防范意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防止对布鲁氏杆菌病的漏诊和误诊。
方法:调查分析患者暴露并患病的经过。
结论:本次病例是由于在养羊过程中感染布鲁氏杆菌而引起的布鲁氏菌病。
标签:布鲁氏菌病;调查;防范布鲁菌病又称波状热,是布鲁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
该病为全球性疾病,来自100多个国家每年上报WHO的布鲁菌病超过50万例。
【1】近年来,布病在我国发病呈增多趋势,从牧区向农区及城市蔓延【2】。
该病例为我区首例布鲁菌病病例,為了引起对布病诊断和治疗以及其防治对策的重视,我们将本次布病病例调查报告如下:一、病历简介患者,男,57岁,农民,于2014年5月1日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发热,最高温度38.9℃,偶伴畏寒,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予头孢、奥硝唑抗感染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后至江都人民医院就诊,予米星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一周,后再次发热,5月31日至苏北人民医院就诊,以发热待查收治入院,给予阿昔洛韦、邦达抗感染治疗,体温未见下降,追问病史,出生并生长于本地,有与羊接触史一年。
6月8日经骨髓培养提示布鲁氏杆菌感染,诊断:布鲁氏杆菌病。
后转至苏北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治疗,WBC:3.3×109/L,N:57.4%,L:53.4%,ESR:28mm/h,经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已好转。
二、疫情调查病例曾在邵伯兽医站从事动物检疫工作22年,三年前下岗,2013年初至邵伯镇昭关林场养殖场工作,主要从事羊的饲养、治疗、屠宰工作,工作过程中无防护措施。
13年底辞职后至安徽从事建筑业相关工作。
三、存在问题1、畜间检疫、免疫工作不彻底,在牧畜交易过程中,畜间检疫不严或不检疫是造成布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
外地购进的羊不经检疫,直接放入了羊群里放牧或饲养。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时检出传染源,疫区处理措施不落实,使布病在畜间传播并传染给人成为可能。
一例布鲁氏杆菌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摘 要:2017年12月初,凤凰县发生一起人间感染布病的病例。
州疫控中心联合凤凰县疫控中心对该养殖户的牛羊及周边养殖户的牛羊进行了布病检测和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检测;阳性;流行病学调查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等,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呈小球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根据农业部 2005 年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能感染人和家畜,引起发热、无力、心内膜炎、关节炎及不孕不育等症状[1]。
近年来,布病有逐年上升趋势,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017年12月初,州疫控中心接到凤凰县疫控中心报告,发现一例人间感染布病的病例。
随即州疫控中心联合凤凰县疫控中心对该养殖户的牛羊及周边养殖户的牛羊进行了布病检测和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1 基本情况杨桂友老婆1月初首先出现低热、乏力等症状,经广州医院诊断为感染布病。
随后州疾控中心对杨桂友检测也确诊为感染布病阳性。
2 检测情况对杨桂友养殖户的牛羊进行全群采样,利用虎红平板实验和C-ELISA实验进行检测,确诊阳性牛1头、阳性羊21只。
3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3.1 杨桂友养殖户基本情况杨桂友养殖场位于廖家桥镇大坪村岩坎云寨5组,共74户、200人左右。
牛羊养殖户两户。
杨桂友养殖场养羊现存栏103只,牛5头。
养殖场面积300m2,距廖谭旅游公路300米左右,南边为长潭岗水库。
2011年左右开始养羊,2017年1月到8月共存栏200只羊,8月开始陆续出现死羊的情况。
据畜主讲述还有流产、死胎现象,但是未及时上报给凤凰县畜牧局。
11月羊存栏103只,其中母羊70只,其他羊33只。
3.2 引进情况2016年11月底从麻冲乡力三坳村一养殖户处,将其20多只羊全部买入。
防疫人员布病情况汇报

防疫人员布病情况汇报最近一段时间,我所在的防疫人员组织对布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汇报和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研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首先,我们对布病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病例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近期布病病例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这可能与气温升高、降雨增多等因素有关,这也提醒我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对布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其次,我们对布病病例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据我们了解,目前布病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和畜牧区域,尤其是一些牧民聚集的地方。
这也与布病的传播途径有关,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了鼠类携带的鼠疫杆菌而引起的。
因此,我们在做好城市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和畜牧区域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另外,我们还对布病的防控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强对鼠类的监测和灭鼠工作,提高人群的防护意识,加强对患病动物的隔离和治疗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区的防控力度不够,人们的防护意识有待提高等。
最后,我们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措施进行了初步的规划和安排。
在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布病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力度,加强对疫情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加强对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加强对患病动物的隔离和治疗等。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我们对布病疫情的汇报和分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对疫情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布病调查报告

布病调查报告篇一:布病调查报告布病个案表XX县城关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20XX年1月25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XX县城关乡2村在20XX年1月25日17时报告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中心发现后,由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地病科科长、及传染病防治科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
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城关镇是XX县少数民族回族居民聚集居住区域,由于该地区回民居多,多以屠宰和羊肉加工为主,造成了此次布病的发病可能因素。
二、县布病发病情况20XX年1月1日至1月25日我县共发生布病1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1、地区分布:县城关镇8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20XX年1月17日,诊断日期为20XX 年1月25日。
3、人群分布:45岁男性。
()调查情况病人李赵,男性,42岁,1月17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多汗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无效,后又到县中心医院进行就诊,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2月25日患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被确诊为布病。
经调查该患者为屠宰羊为职业的回民,且屠宰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
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
四、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该村共有12000余人,其中养羊户8户,屠宰羊户有80户。
经调查发病患者为屠宰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情况。
我们同时又到患者就诊过的县中心医院进行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
据调查得知可能的传染源为有病的羊皮和病羊;传播途径大多数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有病的羊皮、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
五、疫区处理:根据《疫源地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方法技术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在隐患的场所均进行了消毒处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并建立病人随访跟踪档案等进行规范管理。
布病情况汇报

布病情况汇报近期,我对布病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和汇报,以下是我对布病情况的详细汇报。
首先,我对布病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布病,又称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其分泌物而传播。
该病在人类和动物中均有发生,对人类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我对布病的病原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弯曲的形态,能在体内形成囊泡,对高温和干燥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其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源(如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血液而传播,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
随后,我对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布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如牛、羊、狗等)的血液、胎盘、分泌物等而感染,也可通过食用受感染动物的未经充分煮熟的肉制品而感染。
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人畜密切接触、不洁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接着,我对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布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关节痛等,严重时可引起内脏器官损害。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等,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最后,我对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建议。
预防布病的关键是加强对受感染动物的管理和监测,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等。
控制布病的关键是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隔离、治疗和消毒等措施,阻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综上所述,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类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布病的定义、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布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我的汇报,能够增加大家对布病的了解,提高对布病的防范意识,共同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发生和传播。
长沙市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

长沙市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目的:通过报告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结果,为我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借鉴与参考。
材料与方法:对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环境卫生调查资料、检验结果与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波及范围广、流行时间长,共发现病例22例(确诊病例15例,隐性感染者7例),罹患率0.74/万,发病相对集中,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畜间调查采集羊血液样本1106份,牛血液样本156份,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为:羊血液样本阳性34份,牛血液样本阳性0份。
结论:本次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人群感染方式主要为养殖、屠宰、购买和加工羊肉、间接接触病羊污染物,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标签: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布鲁氏菌病(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魯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城市发病不多见。
长沙市自解放以来至2010年前均无此类病例报告[1],2010年9月报道了首起疫情后,近一年多来无布病疫情报告。
2012年5月长沙市某县人民医院报告一例“布病”病例,经疾控部门和畜牧部门共同调查,判断本次疫情为一起布病暴发疫情。
造成疫情的原因为外来病羊输入本地养殖户,引起养殖户饲养羊群患病而导致人感染布病。
现将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报告及现场个案调查、环境卫生调查、采样检验及处理结果。
1.2 调查方法1.2.1 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格,对病例的发病诊疗经过、活动过程、暴露史和动物接触史进行回顾性个案调查。
对主要活动、养殖场所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并对场所有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2.2 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
一例疑似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一例疑似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摘要]2020年10月,泸水市上江镇丙贡村蛮辉组发生一例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病例,怒江州疾控中心与泸水市疾控中心为防止疫情扩散,开展了对疫点基本情况、人员和动物感染、布鲁氏菌病监测等情况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及时处置疫情未发生扩散。
调查认为,病例在疫区感染后到泸水市发病的可能性极大。
结果提示,应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联合防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等,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能感染人和家畜,引起发热、无力、心内膜炎、关节炎及不孕不育等症状。
云南省属于边疆农牧大省,历史上曾有过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近年来,全省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发病数和发病率较高的州(市)为红河州、昆明市和曲靖市,占总病例的67.23%[1]。
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020年10月7日,怒江州疾控中心接到泸水市疾控中心报告,发现一例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病的病例,州、市疾控中心随即到现场开展调查和处置。
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1 事件概况1.1 基本情况:泸水市上江镇丙贡村东临怒江,南与百花岭村接壤,西连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腾冲县相邻,北接大练地村,面积31.1平方公里。
村委会所在地百花岭距乡政府驻地大墩子4公里,距州府及市府六库20公里,交通便利。
付坝村耕地面积867亩,林地面积17577.53亩,辖9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该村有农户1296户,共有乡村人口共5464人,蛮辉村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蔬菜等,经济作物有香料烟、甘蔗、草果等,经济林木有核桃、咖啡、萝芙木等,畜牧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鸡等,其中养猪是蛮辉人民增收致富的典型产业。
布病流调报告

布病流调报告布病流调报告1. 简介背景信息•布病(Anthrax)是一种由孢子形成的肉毒杆菌引起的严重疾病,可感染动物和人类。
•本次报告旨在对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2. 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对象•选择了实验室动物、牲畜和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对调查对象进行了全面的病史记录和体格检查。
调查内容•采集了实验室动物、牲畜和居民的血液、粪便和土壤样本。
•对样本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和PCR等实验室检测。
•分析调查对象之间可能的接触源和传播途径。
调查结果•共有X例布病感染病例,其中X例为实验室动物,X例为牛,X 例为羊,X例为居民。
•指出已确认的传播途径和可能的风险因素。
3. 风险评估疫情爆发程度•根据调查结果,评估本次布病疫情的程度为高风险。
传播途径分析•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和病例间的关联,确定了布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实验室动物感染传播–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传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风险因素识别•识别出了可能的风险因素,包括:–不洁牲畜产品的消费–不当的实验室操作和处理–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4. 控制和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强调公众教育和宣传,提升布病防控意识。
•教育实验室操作人员正确处理实验动物和样本,减少潜在的传播风险。
•提倡牲畜饲养者做好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
•呼吁公众遵守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处理食物等。
控制措施•成立布病防控工作组,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样本处理和处置的安全性。
•加强畜牧业管理,建立疫苗接种制度,加强对牲畜的监测和隔离措施。
•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防控培训,提高布病防控的技术水平。
5. 结论•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和风险评估,建议采取以上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布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多部门协作,公众的参与和配合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相信可以有效控制疫情并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以上为布病流调报告的基本框架,详细内容可以根据实际调查结果进行补充和完善。
1起布鲁氏菌病疫情的调查

无异常反应。
10月28日,患儿颈部出现皮疹,逐渐增多,到长岛县人民医院就诊。
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发育正常,体温3617e,脉搏80次/min,呼吸25次/min,口唇潮红,口腔无柯氏斑。
咽充血,扁桃体Ò0肿大,可见脓性分泌物。
颈背部见粟粒状丘疹,淡红色,压之褪色,部分干燥脱屑,双侧颈部扪及数个黄豆粒大的淋巴结,触痛,活动可。
血白细胞计数910@109/L,中性0148,淋巴0144。
初步诊断:猩红热?收入院治疗。
入院后给予对症处理,青霉素、黄芪静滴。
入院第2天患儿开始出现低热,体温波动在3714~3718e。
皮疹范围继续扩大,整个躯干部都出现丘疹,面色潮红,出现口周苍白圈。
第4天皮疹减轻,大量脱屑,体温降至正常,扁桃体Ñ0肿大,血白细胞计数610@109/L,心电图、胸透均无异常。
继续上述治疗,于11月7日痊愈出院,出院诊断为猩红热。
皮疹消退后未留色素沉着及瘢痕,随访2个月无异常。
2流行病学调查患儿为足月顺产,平时身体健康,发病前未曾接触过猩红热病人,无外出史,各种疫苗免疫接种史完全,其中麻疹疫苗分别在1997年5月6日和1998年6月6日各接种012ml,以往接种任何一种疫苗均无异常反应。
2003年9月26日接种白破二联制剂也无任何不适。
2003年10月27日与患儿同时接种的同校其他7岁儿童也未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猩红热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化脓性咽峡炎、皮疹。
该患儿较轻微,基层医院缺乏病原学诊断条件,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可排除麻疹,临床表现所以临床诊断为猩红热(轻型)。
麻疹减毒活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禁忌证较少。
在接种当时查体及患儿自诉均无异常,接种第2天即出现皮疹,由此可判断接种时患儿已处于猩红热的潜伏期,该患儿为接种麻疹疫苗偶合猩红热病例。
接种活疫苗后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处于潜伏期的某些感染性疾病,今后接种前查体要慎重,详细询问,仔细检查,宁可补种,不可盲种。
一例羊布病的处置报告

一例羊布病的处置报告作者:李迎冬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5年第06期摘要:布鲁氏菌病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严重威胁着人畜安全,简述了一例羊布病的处理经过,望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
关键词: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免疫接种中图分类号:S85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6-0037-012009年7月6日,凌海市某乡有3人被确诊为布鲁氏菌病,凌海市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地区牲畜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牲畜进行了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检疫并紧急免疫接种。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地区养殖情况发病地畜牧业主要以养羊为主。
全村养羊户24户,共有274只羊,分布较为集中。
布病患者刘某、龚某(刘某之妻)、孔某家均有养羊。
2 流行病学调查据刘某介绍,其常年从事羊的贩运,多次到内蒙古、阜新一带贩卖羊。
当年春节期间他从外地新购得11只绵羊,到家3个月后(即同年5月)有6~7只发生流产和死胎现象。
其未加治疗,也未出售。
3 诊断凌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村所有羊只进行采血做布病血清学诊断。
采血274份,其中11份布病平板凝集反应呈强阳性,均来自刘某家。
阳性率占受检羊群的4.015%。
4 处理(1)及时上报疫情,凌海市畜牧兽医局请示市政府后,将发病地作为疫点实行封锁。
(2)设立哨卡,防止疫情扩散。
在进出村的交通要道设立临时性检疫消毒哨卡,配备专门人员和消毒设备,对出入人员、车辆进行消毒,同时严格进行监控,严禁该村畜禽及其产品进行交易或转移饲养,防止疫情蔓延。
(3)严格消毒,消灭传染源。
对发病村牛、羊饲养户的住房、牲畜圈舍和场地用2% NaOH进行严格消毒,并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对畜禽粪便、垫草和受污染的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周围受威胁区的牲畜全部进行布病免疫接种。
(5)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养殖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确保人身安全。
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

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程志勇;赵贺春【摘要】目的:通过报告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理结果,为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借鉴与参考.材料与方法:对本次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检验结果与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共发现病例9例,罹患率3.50%.病例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家庭聚集性,重点人群血清学检查18人,阳性6人,阳性率33.33%,畜间调查共采羊血液样本58份,牛血液样本12份,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结论:本次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传染途径为饲养、屠宰病羊及为病羊接产等接触病羊等行为;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控制.【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1(025)006【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作者】程志勇;赵贺春【作者单位】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2001;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8+1桦甸市(县级)位于吉林市东南部,自1955年有传染病疫情报告以来,布鲁氏菌病疫情一直处于常年散发状态,且发病率均较低,2008年1月7日,通过疫情检索,发现桦甸市横道河子乡文华村保泉社存在布鲁氏菌病疫情的聚集现象,通过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场调查,发现了更多的确诊病例,并确认为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事件,现将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的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国家疾病报告系统网络报告及现场个案调查、采样检验及处理结果。
1.2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1.3 血清学检验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
2 结果2.1 一般情况横道河子乡文华村保泉社位于横道河子乡西南部,面积1.5万平方米,总人口257人,以生产玉米、大豆等经济农作物为主。
2.2 人间布鲁氏菌病调查2.2.1 疫情的发现本次布鲁氏菌病暴发事件涉及个案病例9例,首发病例1例,发病日期和确诊日期相对较早,但由于患病后,卖掉羊只,羊只去向不明,本人已离开本地,通过电话进行个案流调。
县级疾控中心关于布病疫情调查报告

关于**县**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2017年*月*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发现***人民医院在2017年*月*日12时24分报告****地1例布鲁氏菌病,我中心发现后,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
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女,56岁,农民,家住****,联系电话1***********(丈夫饶明福电话)。
二、患者发病情况患者****,2016年*月*日出现左手关节疼痛,2017年*月*日出现发热症状,具体为早上体温正常,发热多出现于下午或晚上,最高达39℃,同时伴有乏力、肠胃不适症状,2017年 *月*日前往***医院内科就诊,医生初步将其以结肠炎收治入院,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于2017年*月*日出院;经流行病学史调查,该患者曾有布鲁氏菌病病羊及患者接触史,住院期间进一步做了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查,于2017年*月*日通过血培养检测结果诊断为布鲁氏菌病病例,2017年*月*日院方通知家属检测结果开具抗生素药物回家辅助治疗。
三、流行病学分析1、地区分布:**县**镇牌楼村张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2016年**月***日,诊断日期为2017年*月*日。
3、人群分布:*岁,女性。
4、传染源与传染因素调查:经调查,患者家曾为养羊户,2015年5月23日***(患者丈夫)兄弟二人在**省**县***镇购进羊58只,其中8只售于**乡,其余50只于**镇**村山中圈养,羊圈周围2公里内无人居住,养殖期间,平均每隔10天以84消毒液对羊圈消毒1次,2015年6月开始羊群陆续出现羊只死亡及母羊流产现象,共计死亡成年羊只14只,羊羔流产10余只,期间患者曾偶尔参与过羊只的饲养,无相关防护措施,与羊有密切接触史;2016年*月*日患者家退出羊只养殖,羊群转至**、**饲养,2016年8、9、10月***、***、***先后被确诊为布鲁氏菌病,患者与病例有密切接触史;同时2016年8月起,该羊群经农业局处置后,养殖户停止养羊。
布病调查报告

布病调查报告布病,又被称为棕色煤炭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传染病。
布鲁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菌,可以在某些哺乳动物的血液、尿液、乳汁和体液中发现。
在人类中,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等。
本文将探讨近期的布病调查报告。
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布病疫情逐渐增加。
布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布病的调查是非常重要的。
在该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的情况:一、布病疫情的现状在报告中,可以看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布病数据,其中,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情况比较严重。
在这些地区,大量人群与动物生产有关,因此这些地区的疫情较为突出。
此外,布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摄入感染或者皮肤创口导致布鲁菌感染,而这些地区人们食用生肉、生乳、生蛋和些许者较为普遍,因此人们更容易感染布鲁菌,从而导致布病疫情的增加。
二、疾病的发病率报告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人群的发病率。
结果显示,布病的发病率主要是年轻人和中年人,而且男性比女性更易感染。
另外,低教育程度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布病威胁,这说明人们缺少健康教育的新闻和预防意识。
三、预防和控制的挑战报告分析了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的挑战。
预防布病最关键的措施是保证食物、食品安全,包括出产期货安全、加工安全和风险管控等等,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布病的监测和研究,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知和知识,以便及时追踪和预防病情的发生。
四、结论总体上,布病在我国的疫情依然较为严重,这需要我们关注和资助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布病的研究,以便有效地防范和管理该疾病,确保公共卫生的安全。
此外,提高群众布病意识,促进布病防控知识的普及,也是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必要手段。
纪检监察机构应该深度参与布病防控工作,积极宣传和推广布病预防知识,为公共卫生安全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布病调查报告范文

布病调查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动物与人的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全身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近年来,布病在我国农村地区呈上升趋势,对人畜健康和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查对农村地区的布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了解农户对布病的认知程度、预防措施的掌握程度等情况,并对农村地区的养殖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疫苗接种情况和卫生管理情况。
三、调查结果1.农户对布病的认知程度不高。
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户对布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知之甚少,仅有少部分农户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2.农户预防措施掌握程度不够。
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农户知道要进行动物疫苗接种,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疫苗接种时间不准确、接种次数较少等。
3.养殖场卫生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实地调查发现,部分养殖场在卫生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粪便清理不及时、动物饮用水未经消毒等。
四、调查分析1.认知程度低的原因分析。
农民对布病的认知程度低,部分原因可能是缺乏相关宣传教育,导致其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不够。
2.预防措施掌握程度不够的原因分析。
农民掌握布病防控知识不足,导致疫苗接种不规范主要是因为存在接种时间不确定、接种技术不熟练等问题。
3.养殖场卫生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部分农民对养殖场的卫生管理重视不够、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导致卫生管理存在问题。
五、改进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民的布病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布病的认知程度,增强其预防意识。
2.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对农民进行疫苗接种知识培训,提高其接种技术水平,规范接种时间和次数,建立档案记录。
3.提升养殖场卫生管理水平。
加强对农民的卫生管理培训,提高其卫生管理意识,定期检查养殖场卫生情况,加强清洁消毒工作。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农户对布病的认知程度不高,预防措施掌握程度不够,养殖场卫生管理存在问题。
一起布鲁菌病爆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
感 染 病 防治
・
一
起布鲁菌病爆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刘丽杰 , 殷洪博 , 刘淑艳 ( 辽宁省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 沈 阳 10 3 ) 10 1
布鲁菌病主要 由布鲁菌 属细菌 引起 的一种人畜 共患 2 3 畜 间布鲁菌病疫情 . 20 0 0年该村村 民从彰武县牲畜 自由市场购买 了未经 的变态反应和 自然疫 源性病 。患病牲 畜 的皮 、 乳、 毛、 肉、
1 资 料 与方 法
畜牧部 门对 该村 的牲畜进 行 了检 疫 , 共检疫 80只羊 , 8 其
中1 9只布鲁菌 阳性 , 阳性率为 2 1% 。 .5
了解该村 自然 状况 及畜牧 业发展情 况 。对 确诊 的患 3 讨 论 根据流行病学 调查 结果 , 以判定 这 是一 起 由布鲁 可 者进行流行病 学 调查 , 对该 村 内所有 与 牛羊有 密切 接 触 的人群采集 静脉 血 , 布 氏杆菌 抗体 检 测 。检 测方 法采 菌病 羊引起 的畜 间、 间布鲁 菌病疫 情 的爆 发 。分 析其 做 人 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以及试管 凝集试 验 。试管凝 集试验 原 因主要有 以下几 点 :
维普资讯
上海预 防医学杂志
S n h i o r a fP ee t e Me iie ha g a u lo rv ni dcn J n v
20 0 8年第 2 0卷第4期
2 0 Vo . 0 No 40 4— 2 12 0 0 0 7 0 10 9 3 (0 8)4- 14— 2
判定标准 以 1 10++为阳性 。 :0
2 结 果
① 由于该村村 民从 外地购 买 了未 经检疫 的布鲁菌病 羊, 在未采取任何 措施 的情 况下 , 在村 内混群 饲养 、 牧 放 的过 程中 , 病原体 随着分 泌物 的不断排 出 , 污染 了外环境 感染 了其他牲 畜 , 使畜间疫情不断扩大。 ② 由于 当地多 年无 布鲁菌 病 的发 生 , 群众 对布 鲁菌
人间布病情况汇报

人间布病情况汇报
自从布病被确认为一种由螨虫传播的寄生虫病以来,人们对于这种疾病的关注
度逐渐增加。
布病主要通过螨虫传播,而螨虫又以啮齿动物为宿主,因此人类很容易受到感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对人间布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以下是我对人间布病情况的汇报。
首先,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间布病的感染率呈现出逐年上
升的趋势。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卫生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人们更容易受到螨虫的感染。
而且,由于布病潜伏期长,很多感染者在未出现症状的情况下就已经成为了传播源,这也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
其次,人间布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水疱、疼痛等。
严重感染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而且,由于布病症状与其他皮肤病相似,很多患者往往被误诊或漏诊,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另外,人间布病的治疗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生素
治疗,但是由于螨虫对抗生素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使得治疗难度加大。
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人间布病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此外,预防人间布病也是至关重要的。
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预防布病的关键。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啮齿动物接触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此外,对于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测也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人间布病的情况确实令人担忧,感染率逐年上升、临床症状多样、
治疗难度大、预防工作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人间布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提高人们对于这种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以期在未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人间布病的传播。
新首阳山镇1例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首阳山镇1例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査报告2013年3月1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监测系统报告我市辖区首阳山镇1 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疾控中心发现疫情后,刘双立副主任立即与畜牧局负责人进行沟通,并带领传染病防治科科长、传染病防治科及化验科相关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
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沟口头村位于首阳山镇北部,共443户1704人,8个村民组。
人均年收入6880 元,以农业为主,环境卫生条件一般。
该村2007年开始养羊。
目前有四户养羊户,两户规模相对大,每户100只左右,位于村北单门独户,放养结合,人羊混居。
另外两户规模小,每户2只。
养羊户卫生条件差,养羊无帽、口罩等防护措施,很可能是防护条件差导致布病的发生。
目前发病1例为薛现敬、男、62岁。
二、布病发病悄况2013年1月1日至3月15日我市共发生布病2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1、地区分布:首阳山镇沟口头村1例。
2、时间分布:患者自称2012年12月中旬觉不适,发热、无力,以其他病治疗,于3月14日在洛阳疾控中心诊断为布鲁氏菌病。
3、人群分布:62岁男性。
四、调查悄况患者薛献民,男,62岁,2012年12月中旬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多汗到市疾控中心就诊,医生以其它病治疗,效不佳。
建议到洛阳市疾控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查,2013年3月14日患者在洛阳市疾控中心被确诊为布病。
经调查该患者在家圈养100余只羊,养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
与羊有密切接触史,无任何防护措施。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洛阳市疾控中心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
血清诊断效价1: 3200。
五、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该村历史上无养羊传统,六年前村民薛聚芳开始养。
U前该村共有四户养羊户, 两大户分别养100余只。
两小户分别养2——3只羊。
发病患者为其中一大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无基本防护措施,卫生条件差。
一起布病灶状爆发调查报告

一起布病灶状爆发调查报告
杨海;李一航;蔡正华;冯福军;曾令城;陈志军;王勇
【期刊名称】《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6)4
【总页数】1页(P391-391)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人畜共患病;血清监测;试管凝集滴度
【作者】杨海;李一航;蔡正华;冯福军;曾令城;陈志军;王勇
【作者单位】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安市地方病防治办公室;西安市雁塔区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6.7
【相关文献】
1.一起学校风疹爆发的调查报告 [J], 朱居生
2.一起炭疽病疫情爆发的调查报告 [J], 吴健
3.一起布氏菌病爆发的四顾调查报告 [J], 许士奎;刘卫平
4.一起学校流感爆发疫情的调查报告 [J], 徐梅
5.一起铁路职工成人风疹疫情爆发的调查报告 [J], 孔庆华;王鹏;马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首阳山镇1例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13年3月1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监测系统报告我市辖区首阳山镇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疾控中心发现疫情后,刘双立副主任立即与畜牧局负责人进行沟通,并带领传染病防治科科长、传染病防治科及化验科相关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
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沟口头村位于首阳山镇北部,共443户1704人,8个村民组。
人均年收入6880元,以农业为主,环境卫生条件一般。
该村2007年开始养羊。
目前有四户养羊户,两户规模相对大,每户100只左右,位于村北单门独户,放养结合,人羊混居。
另外两户规模小,每户2只。
养羊户卫生条件差,养羊无帽、口罩等防护措施,很可能是防护条件差导致布病的发生。
目前发病1例为薛现敏、男、62岁。
二、布病发病情况
2013年1月1日至3月15日我市共发生布病2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
1、地区分布:首阳山镇沟口头村1例。
2、时间分布:患者自称2012年12月中旬觉不适,发热、无力,以其他病治疗,于3月14日在洛阳疾控中心诊断为布鲁氏菌病。
3、人群分布:62岁男性。
四、调查情况
患者薛献民,男,62岁,2012年12月中旬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多汗到市疾控中心就诊,医生以其它病治疗,效不佳。
建议到洛阳市疾控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查,2013年3月14日患者在洛阳市疾控中心被确诊为布病。
经调查该患者在家圈养100余只羊,养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
与羊有密切接触史,无任何防护措施。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洛阳市疾控中心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
血清诊断效价1:3200。
五、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
该村历史上无养羊传统,六年前村民薛聚芳开始养。
目前该村共有四户养羊户,两大户分别养100余只。
两小户分别养2——3只羊。
发病患者为其中一大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无基本防护措施,卫生条件差。
2012年11月份,在没有卫生防护措施情况下,接生过几只死羊羔。
除患者外,我中心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病例。
根据调查得知可能的传染源为病羊;传播途径可能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
检验人员对该村养羊户及其周围邻居50余人采血化验初筛,结果薛进先(家养羊2只)1人弱阳性,对其进一步进行补休结合实验,结果阴性。
六、疫点及病人处理
根据《布鲁氏菌病防治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居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
在隐患的场所均进行了消毒处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并建立病人随访跟踪档案等进行规范管理。
加强预防宣传,要求首阳山镇沟口头村村医配合卫生院防保医生对全村进行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养殖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七、存在问题:
1、养殖户对该病认识程度严重不足:多数养殖户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布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布病的发生和传播。
2、部分医务工作者对布病防治工作存在大意,缺乏相关知识。
八、工作建议:
1、管理传染源。
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
流产羊羔应加生石灰深埋。
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治疗至病状消失。
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
组织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承担本乡本村布病患者的管理、随访工作。
2、切断传染途径。
病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等畜产品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
保护水源。
3、保护易感人畜。
凡从事动物饲养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及行为。
.
4、患者可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均可治愈,发病初期效果更佳。
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直到症状消失。
5、畜牧部门应加强畜生的管理和严格检疫。
6、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加强对密切接触人群的监测,积极开展布病防治工作,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7、村医配合首阳山镇防保医生对全村的养殖户和屠宰户进行面对面的宣传,讲解布病防治知识,以增强养殖户和屠宰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8、建议卫生局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布病防治业务培训,提高防治能力。
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传染病防治业务水平。
偃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