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
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摘要】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两大教育理念,各自具有独特的定义和特点。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强调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应试教育则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表现,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在目标比较方面,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应试教育则追求学生的高分和考试成绩。
在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优缺点对比等方面,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也存在诸多差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完全对立,二者应该相互融合发展,以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我们应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的重要性,探讨未来发展方向,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努力。
【关键词】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目标比较、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优缺点对比、融合发展、关系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教育实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调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而应试教育则是以应试考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成绩表现,强调传授知识和应试技巧。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各有其特点和意义,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同而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也逐渐被重视,应该积极探索二者的有机结合之道,实现教育的多元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1.2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情感态度、文化修养、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注重个人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重视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倡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经验。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全面性,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统合各个育人体系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议题。
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特别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全面发展,涵盖品德、智力、体质、审美和劳动等多个方面。
如何将二者紧密衔接,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一、辩证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是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应试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积极作用不可低估。
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过度强调应试教育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注重实际应试技巧,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僵化,限制学生个性发展;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诱发焦虑和心理压力。
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素质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缺乏比较明确的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难以有效评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容易流于形式,缺乏具体内容,导致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二、形成完整平衡的育人体系:凝练的策略与实施路径1. 明确教育目标,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应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标有机结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优化课程设置,倡导学科融合。
要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学科融合,将应试内容与综合素质教育内容相统一,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
3.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根据我国的人才资源开发目标和目前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而做出的针对性的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从而提高受教育者个体乃至民族的整体素质。
传统的“应试教育”则是单纯应付考试的教育,是在不正确的教育目标、教育思想,不正确的人才观、评价观的影响下而发展形成的一种教育倾向。
对于“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危害和弊端,已为人们所共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势在必然。
转轨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的关系。
不搞清楚这个关系,就不能彻底地转变观念,或者转变成另外一种错误的观念,从而影响到转轨的质量和进程。
对于这个关系,目前理论界讨论的比较多,一类观点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对立的,另一类观点则认为不是对立的,两种观点各执一词,往往令教育工作的操作者们无所适从。
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一个更加深刻的研究。
对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笔者认为对立和非对立观点的分歧,主要反映在对“应试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解层次、角度上。
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下具体的分析。
1非对立观点1.1教育的本能就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尽管目的和形式有所不同,客观上都在提高人的素质。
只不过是目的不同,形式不同,提高的程度和广度有所不同。
在“应试教育”中,学校的精神面貌、教学秩序、教师的状态都是好的,办学方向上也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地方。
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劳”,也曾要求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尽管不如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更全面;也曾为国家培养了人才,尽管没有照顾到全体;也提高了人的素质,尽管不全面。
“应试教育”的问题,只是教育功能上的一些偏差和缺陷,有待于通过素质教育来进一步改正和完善。
因而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只能是批判地继承,是扬弃。
素质教育还要以“应试教育”作为发展的基础。
教育应该重视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辩论辩题
教育应该重视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辩论辩题正方,应该重视素质教育。
首先,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这些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
而应试教育则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正如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
其次,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而应试教育则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正如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不是培养应试机器。
”。
最后,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而应试教育则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忽视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正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所说,“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素质教育,让学生真正受益,实现全面发展。
反方,应该重视应试教育。
首先,应试教育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客观评价。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习成绩是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或者找到理想工作的重要依据。
应试教育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正如英国作家萨默塞特·毛姆所说,“学习成绩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
其次,应试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学生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素质教育则容易导致学生的懈怠和自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正如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说,“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
”。
最后,应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应试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教育应该重视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辩论辩题
教育应该重视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辩论辩题正方,应该重视素质教育。
首先,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些都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所必备的能力。
相比之下,应试教育只是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容易造成学生的单一化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而应试教育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容易让学生失去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最后,素质教育是培养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
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之下,应试教育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很难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名人名句,康德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格,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例如芬兰的教育制度就以素质教育为主,而且芬兰的教育水平一直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反方,应该重视应试教育。
首先,应试教育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客观评价方式。
通过考试,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得到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清晰的认识。
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相对主观,容易出现偏差。
其次,应试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竞争能力培养。
在社会竞争激烈的现实情况下,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应试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素质教育虽然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应对社会竞争时可能显得力不从心。
最后,应试教育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方式。
通过考试,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快速、全面的评价,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及时调整,提高教学效率。
而素质教育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能会影响教学效率。
名人名句,歌德曾说过,“我不是要你们学习,而是要你们思考。
教育应该重视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辩论辩题
教育应该重视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辩论辩题正方辩手:首先,我认为应该重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应试技巧和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可能会为了应付考试而追求高分,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另外,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民意识。
这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名人名句,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应试成绩。
经典案例,芬兰教育制度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制度之一,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重视素质教育。
芬兰的学生不需要参加高压的应试教育,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这使得芬兰的学生在国际考试中表现出色,同时也拥有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更加重要,我们应该重视素质教育,而不是过分追求应试教育的成绩。
反方辩手:我认为应该重视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能够明确目标,努力学习,追求优异的成绩,这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就业竞争。
另外,应试教育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
通过考试,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被量化和比较,这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素质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在现实社会中,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而应试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平衡之道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中长期存在的两股力量,二者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平衡好二者的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解释二者的辩证关系应试教育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
素质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
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存在着辩证关系。
应试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素质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具竞争力和适应力。
二、平衡二者关系的策略1. 课程设置:要打破过分强调应试知识的传统课程体系,融入体现综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内容。
例如,在数学课中融合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训练;在语文课中融入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培养;在科学课中融入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的引导。
2. 教学方法:要摒弃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和训练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体系:要摆脱过度依赖考试分数的评价体系,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项目实践、自主学习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4. 教师角色:教师应转变观念,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帮助学生发现兴趣、激发潜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5. 社会支持:社会要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拓展视野。
三、结语调节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必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灵活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角色的转变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我们可以逐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应该如何融合?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应该如何融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构建体系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两大重要理念,它们彼此间既存在矛盾,也具备互补性。
10多年来,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过度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
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有效融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最终形成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非截然对立的两极,而是处于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中。
1. 应试教育的积极作用:可以提供统一的评价标准,促进选拔人才,促进教育公平。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刻苦精神。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 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个性的发展。
3. 融合为一的必要性:过分强调应试教育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过分强调素质教育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目标,难以适应社会竞争。
因此,我们需要将两者有效融合,相互借鉴,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融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具体策略1. 形成多元评价体系:摒弃单一考试评价体系,确立多元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社会责任感评价等指标相结合。
2. 优化课程设置:在保证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前提下,提高学校教育课程比例,系统设置更多实践性、探究性、体验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创新教学方法:将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合作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培训,提升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能力,使教师能够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指导思想完全不同的教育。
弄清他们的不同,明确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对老师和同学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立关系。
应试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灌输,面向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着眼点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忽视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发挥,“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中存在“高分低能”现象,思维方式单一,缺乏个性,意志脆弱。
目前,据调查中国孩子普遍存在一个明显的弱点:意志脆弱,自立精神、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均较差。
素质教育则是从学生身心发展不同特点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因地因校制宜,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成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之才。
而国家现在要各个方面的人才,所以说实施素质教育对国家的更好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2、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应试教育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下读书为官的遗风一直影响到现代,在这一大段历史时期内,教育虽有发展,但实质都是应试教育,都始终未能摆脱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具体要求。
“文革”以后高考恢复,应试教育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已不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界有识之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论模式、希望我们的教育培养适合21世纪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由此可见,没有应试教育的长期发展,也就无所谓素质教育。
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素质教育才有了特定的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但我相信最终素质教育将取代应试教育,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这种取代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正如屈原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平衡?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该如何实现动态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论已持续多年,孰优孰劣一直是教育界激烈争辩的焦点。
但实际上,二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如何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表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涵盖德智体美劳,注重学生个性、创造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试教育则以考试为导向,强调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的传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1. 对立基础,互相促进:素质教育为应试教育奠定基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而应试教育可以为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评价标准和动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
2. 互相制约,相互补充:素质教育可以防止应试教育过于功利化,避免学生过度追求分数而忽略了自身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则可以有效避免全面素质教育过于空泛,缺乏目标导向和评价标准。
三、实现动态平衡的策略1. 形成完整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要摒弃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与学生素质发展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如项目学习、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2. 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训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具备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能力,既要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又要学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4.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要营造和谐、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差异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参加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如何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辩证的视角与完全融合的路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五十多年来一直引发着争议和讨论。
一、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理解1. 全面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2. 应试教育则更强调以考试成绩为导向,通过大量练习和刷题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追求升学率为最终目标。
其弊端在于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负担过重,以及考试焦虑等问题。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1. 互补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素质教育提供基础,例如通过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而素质教育则可以丰富应试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应试效率。
2. 矛盾关系:在实际操作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过度强调应试教育,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过度投入,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过分反诘综合素质教育,则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缺乏体系性,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融合1. 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将知识与能力、技能与价值观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2. 改革评价体系: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再单单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而是将考试、参与、作品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具备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家校联合: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素质的培养,避免过度依赖应试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
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教育遭遇着极度的挑战,如何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些人认为应试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平衡这两种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呢?一、了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是对立的两种教育模式,而是共生共存、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
1. 应试教育的意义与不足应试教育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考试成绩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和训练学习能力,为学生升学、就业提供一定的保障。
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 过分强调应试技能,轻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过度注重考试技巧和解题策略,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重要素质的培养。
- 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压力过大。
为了追求分数,学生被海量的习题和考试所困扰,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应试教育倾向于统一标准和模式化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2. 素质教育的意义与挑战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有效地融入社会生活,实现人生价值。
然而,素质教育的推广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目前,全面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尚未完全建立,导致评价标准难以客观公正,无法有效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 教学模式和师资力量的不足。
素质教育需要更加灵活、多元、互动性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 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
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仍然认为高考成绩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对素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相互结合,辩证发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看似矛盾,实则相互依赖。
一名教育专家曾一贯主张将二者辩证地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解释二者的内涵与差异: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最终使其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健全心理、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的合格公民。
应试教育则以考试为中心,以提高应试成绩为目标,往往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机械训练,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发展。
二、两者并非完全相互对立: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目标和进度参考。
通过考试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可以引导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
应试教育的考试结果可以为素质教育提供客观评价标准,为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数据支持。
三、如何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最终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考试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是唯一标准。
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形成完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知识与能力融合到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质,掌握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并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四、结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教育发展中的两股力量,二者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我们应客观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应试教育为辅助,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重视培养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成功和幸福。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近年来,“如何调节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教育专家,我认为,单单特别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都是不可取的。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最终形成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应试教育以考试为导向,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成绩。
它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素质教育则偏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
它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
表面看来,两者似乎矛盾,实则相互依赖。
应试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进入更高学府和更好就业机会的“敲门砖”,而素质教育则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将两者紧密衔接,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均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策略1. 调整考试内容和评价体系:将考试内容与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目标相结合,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与学生平时表现、参与活动等综合考量,避免以分数论英雄。
2. 提高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将人文艺术、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内容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3. 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素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要帮助和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4.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引言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教育观念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素质教育。
与此同时,应试教育仍然是中国教育的主流。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立足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认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素质。
应试教育则是指以应对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和牢记大量的考试内容,以达到高分的目的。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冲突。
应试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和排名,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相比之下,素质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社会责任感、情感认识等多方面素质,而忽略了考试成绩的重要性。
这种冲突体现在教育方式上。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授知识点和应试技巧为主。
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方式更注重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互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水火不容,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互补关系。
应试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有很大作用,这是素质教育无法替代的。
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比之下,应试教育容易忽略综合素质发展,缺少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素质教育则在这一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所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应该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结论总的来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和互补。
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被深刻认识,并通过改革来引导学生综合发展。
而素质教育也要注重结合教育实践,形成科学、可操作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近年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争论不断,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下一阶段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应试教育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在提升学生应试能力方面效果显著;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养,旨在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一、认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非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
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是进入更高层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素质教育则是应试教育的升华,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入手,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需求。
二、探索达到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1. 课程体系改革:- 构建以基础知识和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 设置多元化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发展需求,提供更宽广的学习选择。
- 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项目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教学改革:- 倡导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 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 评价体系改革:-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 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进步和发展。
- 减少单纯依靠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建立科学、合理、多元的评价体系。
4. 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学习研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 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 鼓励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身的潜能。
素质教育如何平衡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如何平衡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犹如教育的两股洪流,一直在涌动碰撞,也仍然在寻求着彼此的平衡与共生。
只有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二者的关系,才能为学生铺造一条抵达全面发展的道路。
一、厘清概念,辨明方向素质教育侧重于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内容覆盖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多个方面。
它体现的是一种“育人”理念,旨在培养健全的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品质。
应试教育则以考试为导向,特别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训练。
它体现的是一种“科举”理念,将考试成绩视为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二、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的现实当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仍然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目标冲突:全面素质教育追求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则以应考为目标,二者目标差异明显,很难兼顾。
方法冲突:素质教育强调实验的方法、实践、体验,应试教育则强调记忆、训练、刷题,两种教学方法存在显著区别。
评价标准冲突: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试教育则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二者评价方法存在偏差。
三、寻求平衡:共生共赢才是最终目标面对矛盾与冲突,我们要寻求二者的平衡,实现共生共赢。
凝炼理念:将全面素质教育融入应试教育,将应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以应考试题为载体,融入学科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创新方法: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学实践,通过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元评价: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与学生品德、能力、特长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结合起来,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政策引导: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为了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发展,需要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政策引导: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降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引导学校和教师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
资源投入:增加对素质教育的投入,为学校提供充足的师资、教材、设施等资源,支持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如何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方面,应试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升学;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应试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并非互相对立,而是相互结合的。
应试教育以考试为导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学习和发展提供基础。
而全面素质教育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有力支撑。
二、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1. 重塑教育生态形成完整多元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建立以多元评价为主导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科成绩、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既要保证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要增加学生兴趣和素养培养和训练的课程比例,如艺术、体育、科技等。
构建多元学习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学习拓展学习领域,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多元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索,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践性学习:认可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体验、探索的机会,将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实验、反思,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学,采用互动式、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达到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路径探索建立和完善的评价机制:以多元化的评价取代单一的考试评价体系,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要如何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统合全人发展的教育体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日益清晰。
如何平衡两者,构建一个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体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应试教育更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技巧的训练,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他们进入高等学府和社会竞争提供基础。
但是,应试教育也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狭小、思维僵化、缺乏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弊端。
全面素质教育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和健全人格。
但是,素质教育缺乏明确的评价体系和标准,难以评估效果,也容易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然而,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非对立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只有将两者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均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键策略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将应试内容与学校教育内容互为促进,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古诗词的学习与文学鉴赏、人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同时,帮助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项目研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帮助和鼓励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成果、学习反思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要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发展规划,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从古至今,中国人都逃脱不了考试的命运,从以前封建的科举考试制度,到当代的升学考试制,一考定终身的思想深入人心,也造就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无数悲剧人生。
由于考试的重要性,象征考试优劣的分数就有了无比崇尚的地位,也成了衡量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尺码,应试教育油然而生。
然而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也会扭曲教育的本质,导致学校更偏重于考试技巧的强化方面。
所以,寻求在考试制度下教育的素质教育化,正是立足当前中国现实的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立足点。
但是,该如何实施教育改革,却是个难题。
首先,个人觉得应该要清楚它们的定义,从质的方面去鉴别两者。
何为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指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相对稳定并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
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一对矛盾体,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对立面,两者的关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这是辩证的关系。
这里只谈两者的联系。
既然要批判应试教育,那么必须要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很好的推行和推进素质教育。
(没有搞清两者的关系就盲目的批评和批判应试教育,是不严肃的,可笑的,不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者。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同一范畴的两个方面(如“素质教育”的对立面不是“应试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是教育的目标,而考试是检验教育效果的手段,不能把“手段”做为“目标”的对立面,恰好相反,在竞争机制建立后的现代社会,“应试”也是素质培养的一部分。
按照辩证法观点,如果不是同一范畴,就不存在对立面,也就不存在对与错。
这是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提法(概念)没有真正理解。
既然中央提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且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那么,应试教育就是与素质教育属于同一范畴的两个方面,是有关系的,可以比较的。
这是弄清两者关系的前提。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因此,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
一方面应试教育是产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应试教育就没有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发展,是在批判中发展的。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
网上有的提法还是比较好的,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至少都是“教育”,那就不可能没有共同之处。
而且,完全将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推进素质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在与应试教育的辩证统一中不断完善。
”(《人民日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种对立的教育观,二者的分歧与对立不仅体现在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理解与认同上,而且体现在所奉行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体现在对教育方法的作用与意义的界定上”(王凌皓)“‘素质教育’自诞生,就以其鲜明的特征站在了‘应试教育’的对立面,两种教育模式在观念和实践上的对立和差别构成了矛盾斗争性的一面。
正确认识这一点,将对实施素质教育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在观念和立场上克服对素质教育认识上的模糊和实践上的徘徊。
但是,如只看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一面,而忽视它们统一的一面,就会导致对素质教育理解抽象化而显得可望不可求,从而使素质教育难以全面而深入的实施。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它们根源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具体要求;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应试教育中包含了素质教育因素,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点和营养素。
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和升学,必将渗入应试教育的因素。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依据一定的条件会互相转化。
”(新建县教研室:罗天林。
但也有在说明两者的关系上不是很清楚或者不正确,没有理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含义,如:“素质教育的范畴应该更大,它包含了“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只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试能力只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绝对是考场上的佼佼者。
”(谭公毅)“我的教育观——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新华网网友)“素质教育是就目标而言,应试教育是就方法而言,怎么可以等同?”(同上)“无论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有好的一面,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或肯定。
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在个人兴趣全面发展方面,素质教育的优势也显现出来。
”(2004年高考状元)“在价值观层面,必须真正确立和落实素质教育的主导地位;而在具体的教育策略或者技术层面,则可以继续借鉴运用应试教育,特别是它的一些既行之有效、又同素质教育目标相融的方式方法。
”(王冀平)“应试教育”正是一种片面的相对层次比较低的“素质教育”,也就是应试教育只是我们目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闫景全)两者对立统一关系:对于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全部涵义,还是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或只是教育的一种模式,仰或是一种教学方式、一种教学手段?一、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那么素质教育应该也只能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或是一种教育模式等。
二、素质教育不可能替代整个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正是教育方针的实质。
从语法角度讲,只要在“教育”前加上任何定语,其概念和内含都属于“教育”的子集或子系统,“教育”包含“素质教育”。
三、素质教育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可能还将被另一种提法所替换。
面对今后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国际的不断融合,素质教育也有可能不再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被更科学、更符合教育规律的名称所替代。
其实,应试教育也有它存在的理由。
第一、应试教育是一种很平常的教育。
虽然人们对应试教育的理解都认为是为了应对考试的一种教育,那么,只要存在考试,应试教育的存在也是必要的。
不管怎样教学,只要在考试前要复习,要针对考试题型的模拟考试,就是应试教育,而这些作为教育教学来说,应该都是必要的,不知有什么错?这是教学在平常不过了。
第二、应试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不能只能单单只看到或针对学校教育存在应试教育,其实应试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无处不在,而且还具有很大作用。
一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社会,就不可能逃避考试,也就不可能回避为考试而所作的应试准备,没有应试准备的考试绝对是会失败的。
就拿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和各单位应聘考试来说,特别是对于刚毕业大学生,要谋取一个职位,要想当一名公务员,要到好一点的单位工作,都有可能遇到考试这一关,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准备不应试要在这么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学生们不要痛恨应试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应试教育助了你一臂之力。
第三、变相的应试教育形式很多。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同样接受应试教育的形式或变相的应试教育也很多。
如果说应试教育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那是不全面的,应试教育在有其渊源的历史根源,而就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来说,其针对性是最为强烈和明显的。
那时,刚刚恢复高考,人们的求知欲最为强烈,都想在新的形势下展示自己的能力,都想有一个好的前程,因而,在失去了很多知识和学习机会的人们,拼命学习和复习,特别是经过了文革的知青们,那种求知的热情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应试教育应运而生,而且那时的应试教育还不是针对学校的学生的。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渴求知识的愿望与日俱增。
特别是孩子的家长,都望子成龙,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到校外的训练班进行强化训练。
这些训练,往往都是在孩子未入学读书之前。
这些训练其实也是变相的让孩子接受应试教育。
孩子学习这些东东干什么?家长们都很清晰的知道,一方面是要让孩子都掌握一门技能,而更重要的是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培养孩子在今后能很好的应付和应试各种考试和人生的挑战。
素质教育的评价为变相应试教育提供了又一次机会。
素质教育评价强调的是全面公正评价,但只要有评价,学校和教师就有变相应对的应试教育。
最近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针对教育改革提出了以下内容: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专门论述明确了高考改革的方向: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如今,高考正朝着更加科学、公平的方向迈进。
旧的矛盾解决了,又将出现新的矛盾。
素质教育要真正和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牵连,要么必须另辟途径,要么就得承认应试教育存在的现实。
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在真正意义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取缔任何形式的考试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