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五章
仪器分析答案 第三版下册 高教
![仪器分析答案 第三版下册 高教](https://img.taocdn.com/s3/m/6729ed2d2af90242a895e52d.png)
第一章 绪论2、对试样中某一成份进行五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ug /L)分别微0.36,0.38,0.35,0.37,0.39。
(1)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如果试样中该成份的真实含量是0.38μg /mL,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依题意可得: 37.0539.037.035.038.036.0=++++=X μg /mL标准偏差:0158.01537.039.037.036.037.035.01)(2222=-)-+(+)-+()-(==⋯⋯--∑n X X S n相对标准偏差:%=%==27.410037.00158.0⨯X S S r ⑵ ∵ X =0.37 μg /mL ,真实值为0.38μg /mL则 %%=--==63.210038.038.037.0⨯-μμX E r 答: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2%;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63%。
3、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ρB (单位mg /L)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定吸光度A 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和0.540。
试写出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其相关系数。
解:依题意可设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 =a+bx其中X =50.50.15.0+⋯⋯++=2.6mg/mL 318.0=Y则22121)6.20.5()6.25.0()6.20.5)(318.0540.0()318.0140.0)(6.25.0()X()(X b -+⋯⋯+--+⋯⋯+----∑∑==--=)(=n i i i i i X Y Y X =0.0878则 a =x b y -=0.318-0.0878×2.6=0.0897则回归线性方程为y =0.0897+0.0878x2/12/112121)1197.021.15(3358.1])()([))((⨯----∑∑∑=====n i i n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0.9911答:一元回归线性方程为:y =0.0897+0.0878x ,其相关系数为10.9911。
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编课后题答案.
![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编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8de93277232f60dccca142.png)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是毛细管内填充凝胶或其他筛分介质,如交联或非交联的聚丙烯酰胺。
荷质比相等,但分子的大小不同的分子,在电场力的推动下在凝胶聚合物构成的网状介质中电泳,其运动受到网状结构的阻碍。
大小不同的分子经过网状结构时受到的阻力不同,大分子受到的阻力大,在毛细管中迁移的速度慢;小分子受到的阻力小,在毛细管中迁移的速度快,从而使它们得以分离。
这就是CGE的分离原理.
胶束电动色谱 (MECC是以胶束为假固定相的一种电动色谱,是电泳技术与色谱技术的结合。
多数MECC在毛细管中完成,故又称为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MECC是在电泳缓冲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当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疏水基因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假固定相,溶质不仅可以由于淌度差异而分离,同时又可基于在水相和胶束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到分离,这样一般毛细管电泳中不能分离的中性化合物.在MECC中可以分离.。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第三版答案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第三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8748f576eeaeaad1f330a5.png)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第三版答案【篇一:仪器分析第五版习题及答案】/p> 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
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
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2-3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
仪器分析曾泳淮第三版答案
![仪器分析曾泳淮第三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dbe6d1ba0d4a7302763a5f.png)
仪器分析曾泳淮第三版答案【篇一:仪器分析论文】lass=txt>摘要: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化妆品防腐剂、防晒剂中检测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分析所用的色谱柱、流动相、使用的检测手段以及样品的提取方法,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化妆品中防腐剂、防晒剂成分分析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妆品添加剂防腐剂防晒剂引言现代色谱法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实际上,早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将一滴含有混合色素的溶液滴在一块布上,并通过观察溶液展开产生的一个个同心圆环来分析染料与色素。
100多年前,德国化学家runge对古罗马人的这种方法作了重要的改进,使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与定量分析能力,这项技术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纸上色谱技术[1]。
1971年科克兰等人出版了《液相色谱的现代实践》一书,标志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正式建立。
此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成为最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学、药物开发与检测、化工、食品科学、环境监测、商检和法检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2]。
从“sk-Ⅱ风波”、重金属危害到“皮肤鸦片”概念的提出,化妆品添加剂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检测化妆品中添加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同时分离检测多种添加剂,它具有测定范围广、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和自动化程度强等特点,已成为当今分析科研人员最常用的分析手段。
它能进行快速、灵敏、准确的测定,并可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需要的样品量小,而且可配置不同的检测器,因此,hplc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多种防腐剂的同时测定(常见防腐剂结构参见文献[3])。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析原理和特点1.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气相色谱和经典液相色谱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高压条件下溶质在同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连续多次交换的过程,它借溶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亲和力、吸附力或分子大小不同引起排阻作用的差别使不同溶质得以分离[4]。
仪器分析作业03参考答案(第三、五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华南理工大学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作业03参考答案(第三、五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华南理工大学仪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a2bb84fad6195f312ba6e8.png)
01. 溶液有颜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可见光中特定波长范围的光。
若某溶液呈蓝色,它吸收的是什么颜色的光?若溶液无色透明,是否表示它不吸收光?答:溶液呈蓝色,表明其吸收了蓝光的互补光,即黄光(若答是吸收了黄光外的所有可见光,不能说错,但是这样的情况过于巧合,少见!)。
若溶液无色透明,仅能说明其不吸收可见波段的光。
2. 分别在己烷和水中测定某化合物UV-Vis 光谱,发现该化合物的某个吸收峰由285 nm (己烷)蓝移至275 nm (水),(1)判断产生该吸收峰的跃迁类型;(2)试估算该化合物与水生成氢键的强度。
答:(1)溶剂极性增大,λmax 蓝移,表明该吸收峰是由n →π*跃迁产生的。
(2)()()⎪⎪⎭⎫⎝⎛λ-λ⋅⋅=己烷氢键max O H max A 11hc N E 2 ⎪⎭⎫ ⎝⎛⨯⨯⨯⨯⨯⨯⨯⨯=--99834-23102851-102751100.31063.61002.61mol J 28.15-⋅=3. 按从小到大顺序对下列化合物的λmax 排序,并简单说明理由(不要想得太复杂)A. NO 2B. NO 2t-C 4H 9t-C 4H 9 C.NO 2CH 3 D. NO 2C 2H 5答:B<D<C<A (空间位阻依次减小,共轭程度依次增加,λmax 红移)4.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10H 16,用其他仪器方法已经证明有双键和异丙基存在,其紫外光谱λmax =230 nm (ε=9000),1mol 该化合物只能吸收2 mol H 2,加氢后得到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试确定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答: 1mol 该化合物只能吸收2 mol H 2,且其紫外光谱λmax =230 nm (ε=9000)可知该化合物含两个共轭但非同环双键(同环共轭双键基值为253 nm );该化合物含异丙基(双键不会出现在异丙基上),根据加氢后产物结构可推出该化合物可能结构如下:根据Woodward 规则可计算出该化合物的λmax =214+5(环外双键)+5⨯2(烷基取代)=229 nm ,与所测值相符。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后题答案第五章.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后题答案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efb45fafa26925c52cc5bfdb.png)
9.比较方波极谱及脉冲极谱的异同点.
解:充电电流限制了交流极谱灵敏度的提高,将叠加的交流正 弦波称为方波,使用特殊的时间开关,利用充电电流随时间很 快衰减的特性(指数特性),在方波出现的后期,记录交流极 化电流信号,而此时电容电流已大大降低,故方波极谱的灵敏 度比交流极谱要高出两个数量级.
方波极谱基本消除了充电电流,将灵敏度提高到10-7 mol.L-1 以上,但灵敏度的进一步提高则受到毛细管噪声的影响.脉冲 极谱是在滴汞电极的每一滴汞生长后期,叠加一个小振幅的周 期性脉冲电压,在脉冲电压后期记录电解电流.由于脉冲极谱 使充电电流和毛细管噪声电流都得到了充分衰减,提高了信噪 比,使脉冲极谱成为极谱方法中测定灵敏度最高的方法之 一.根据施加电压和记录电流方式的不同,脉冲极谱分为常规 脉冲极谱和微分脉冲极谱两种.
3.在极谱分析中,为什么要加入大量支持电解质?加入 电解质后电解池的电阻将降低,但电流不会增大,为什么?
解:加入支持电解质是为了消除迁移电流.由于极谱分析中 使用滴汞电极,发生浓差极化后,电流的大小只受待测离子 扩散速度(浓度)的影响,所以加入支持电解后,不会引起 电流的增大.
4.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是 否还引起滴汞电极电位的改变及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在电 极表面浓度的变化?
10.在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用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S2-, 以 悬汞电极为工作电极,在-0.4V时电解富集,然后溶出:
(1)分别写出富集和溶出时的电极反应式.
(2)画出它的溶出伏安图.
解: (1)电极反应式: 富集: S2- +Hg - 2e =HgS↓ 溶出:HgS + 2e = S2- + Hg
解:极谱分析中,由于滴汞电极的电位受外加电压所控制, 所以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会引 起滴汞电极电位的改变.但由于滴汞电极表面待测离子浓度 已经降低到很小,甚至为零,而溶液本体中待测离子尚来不 及扩散至极化电极表面,所以不会引起电极表面待测离子浓 度的变化.
仪器分析 第三版 课后答案
![仪器分析 第三版 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8153136c85ec3a87c2c5ca.png)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习题答案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助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化净化和气体流速控制部件。
除去水、氧等有害物质,使流量按设定值恒定输出。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气化室。
作用时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
色谱柱和柱箱:包括温度控制装置。
作用是分离样品中的各组分。
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放大器、检测器的电源控温装置。
从色谱柱流出的各组分,通过检测器把浓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到数据处理装置得到色谱图。
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将检测到的电信号经处理后,并显示。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
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答:k=K/β,而β=V M/V S,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解: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vanDeemer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仪器分析第5章习题答案
![仪器分析第5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06d14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7.png)
仪器分析第5章习题答案仪器分析第5章习题答案第一题:在仪器分析中,为什么要进行校准?校准是仪器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校准,我们可以确定仪器的响应与所测量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应的修正,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校准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仪器的偏差,及时进行维护和调整,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第二题:仪器分析中的质量保证是什么意思?质量保证是指在仪器分析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措施包括校准、质量控制、标准化等。
通过质量保证,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仪器的误差和变异性,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第三题:仪器分析中的线性范围是什么意思?线性范围是指仪器在一定的测量范围内,仪器的响应与所测量的物理量之间呈线性关系的范围。
在线性范围内,仪器的响应可以通过简单的线性方程来描述,从而方便我们进行测量和计算。
超出线性范围的测量结果可能会引入较大的误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范围,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题:仪器分析中的检出限是什么意思?检出限是指仪器在测量过程中能够检测到的最低浓度或最低浓度变化的限制。
检出限与仪器的灵敏度和噪声水平有关,通常用信噪比来表示。
检出限的确定对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分析结果是否达到了要求的检测水平,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改进。
第五题:仪器分析中的选择性是什么意思?选择性是指仪器在测量过程中对目标物质的识别和测量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存在其他干扰物质的存在,选择性可以帮助我们区分目标物质和干扰物质,并准确地测量目标物质的浓度。
选择性的提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优化仪器参数等方式来实现,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题:仪器分析中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有什么区别?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精密度可以通过计算测量值的标准偏差来评估,它反映了仪器的稳定性和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
仪器分析习题解答
![仪器分析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8e7bd4c7551810a6f52486a6.png)
WORD格式可编辑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三版)部分答案主编:曾泳淮高等教育出版社专业知识整理分享WORD 格式 可编辑专业知识整理分享目录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 3 第3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 7 第4章原子吸收光谱法 ................................................................................................................. 10 第5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18 第6章红外光谱法 ......................................................................................................................... 22 第7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 26 第8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 30 第9章电分析化学法导论 ............................................................................................................. 34 第10章电位分析法 ....................................................................................................................... 37 第11章电解与库仑分析法 ........................................................................................................... 41 第12章伏安法与极谱法 ............................................................................................................... 45 第13章电分析化学的新进展 ....................................................................................................... 48 第14章色谱分析法导论 ............................................................................................................... 49 第15章气相色谱法 ....................................................................................................................... 56 第1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 59 第17章质谱法 ............................................................................................................................... 66 第18章其他仪器分析法 (70)C ontentWORD格式可编辑第2章光学分析法导论【2-1】解释下列名词。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69635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69635](https://img.taocdn.com/s3/m/a8eba950f12d2af90242e671.png)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ﻩ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第八章电化学分析导论第九章电位分析法第十章极谱分析法第十一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μg ⋅mL -1)分别为 0.36,0.38,0.35,0.37,0.39。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
38μg ⋅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37.0539.037.035.038.036.0=++++=x μg⋅mL -1标准偏差122222120158.01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mL g n x x s n i i μ相对标准偏差%27.4%10037.00158.0%100=⨯=⨯=x s s r (2)相对误差%63.2%10038.038.037.0%100-=⨯-=⨯-=μμx E r . 3.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ρ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 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0.540.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讲课稿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4ea856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7.png)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讲课稿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第八章电化学分析导论第九章电位分析法第十章极谱分析法第十一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第十二章色谱分析法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μg ?mL -1)分别为 0.36,0.38,0.35,0.37,0.39。
(1)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μg ?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37.0539.037.035.038.036.0=++++=x μg ?mL -1 标准偏差122222120158.01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mL g n x x s n i i μ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x s sr (2)相对误差 %63.2%10038.038.037.0%100-=?-=?-=μμx Er 。
仪器分析朱明华三版
![仪器分析朱明华三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a87cb2b9d528ea80c7791f.png)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朱明华主编)09.11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思考题与习题解答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
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答: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答: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3. 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答:k=K/b,而b=VM/VS,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5. 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答: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van Deemer 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2, 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2,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挥发流失.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ade11d1a37f111f0855b63.png)
第一章绪论问答题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 .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22.如何选择固定液?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仪器分析思考题(详解答案)
![仪器分析思考题(详解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5afe0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7.png)
仪器分析思考题(详解答案)《仪器分析》思考题第⼀章绪论1.经典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有何不同?答:经典分析⽅法:是利⽤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般⽤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是利⽤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类分析⽅法,⽤于微量或痕量分析,⼜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者相辅相成。
2.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的定义答:1、精密度(重现性):数次平⾏测定结果的相互⼀致性的程度,⼀般⽤相对标准偏差表⽰(RSD%),精密度表征测定过程中随机误差的⼤⼩。
2、灵敏度:仪器在稳定条件下对被测量物微⼩变化的响应,也即仪器的输出量与输⼊量之⽐。
3、检出限(检出下限):在适当置信概率下仪器能检测出的被检测组分的最⼩量或最低浓度。
4、线性范围:仪器的检测信号与被测物质浓度或质量成线性关系的范围。
5、选择性:对单组分分析仪器⽽⾔,指仪器区分待测组分与⾮待测组分的能⼒。
3.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法的特点和适⽤范围。
答:⼀、⼯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
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应⽤要求: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致。
⼆、标准加⼊法(添加法、增量法)特点:由于测定中⾮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应⽤要求:适⽤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三、内标法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应⽤要求: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扰待测组分,⼜不被其他杂质⼲扰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极性溶剂为什么会使π→π* 跃迁的吸收峰长移,却使n→π* 跃迁的吸收峰短移?答:溶剂极性不同会引起某些化合物吸收光谱的红移或蓝移,称溶剂效应。
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编课后题答案第5章
![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编课后题答案第5章](https://img.taocdn.com/s3/m/f28a994a5022aaea998f0fd5.png)
10.在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用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S2-, 以 悬汞电极为工作电极,在-0.4V时电解富集,然后溶出:
(1)分别写出富集和溶出时的电极反应式.
(2)画出它的溶出伏安图.
解: (1)电极反应式: 富集: S2- +Hg - 2e =HgS↓ 溶出:HgS + 2e = S2- + Hg
解:极谱催化波属于一种极谱动力波,其中化学反应与电极
反应平行: A + ne-
B Electrode reaction)
k B +X
A + Z(Chemical reaction)
当氧化剂X在电极上具有很高的超电位时,就可以保证上述 催化循环进行下去,由于大量消耗的氧化剂是X,它可以在 溶液中具有较高浓度,A则被不断地消耗和再生,总浓度基 本保持不变,产生的催化电流与催化剂A的浓度成正比.
解:残余电流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为溶液中存在微量 的可以在电极上还原的杂质,二为充电电流引起.
它对极谱分析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测定的灵敏度.
6.极谱分析用作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有哪几种定量方 法?如何进行?
解:根据极谱扩散电流方程式:id=607nD1/2m2/3t1/6C,当温度、 底液及毛细管特性不变时,极限扩散电流与浓度成正比, 这既是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极谱定量方法通常有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 法等三种。
(1)
cx=
hx hs
cs
(2)绘制标准曲线,然
(3)
hx = Kc x
H
=
K
Vc x V
+ Vscs + Vs
cx
=
c sVs hx H (V + Vs ) − hxV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13aaa7f18583d0496459df.png)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第一章绪论问答题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22.如何选择固定液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残余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极谱分析有什 么影响?
2+
+MnO4- +
8H
+
5Yb3+ + Mn2++4H2O
8.方波极谱为什么能消除电容电流?
解:根据方波电流产生的机制,方波电压通过电解池产生 的电容电流随时间而很快地衰减,即:
ic
Us R
e
t RC
因此,只要时间足够长,就可以将电容电流衰减至最小,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9.比较方波极谱及脉冲极谱的异同点. 解:充电电流限制了交流极谱灵敏度的提高,将叠加的交流正 弦波该为方波,使用特殊的时间开关,利用充电电流随时间很 快衰减的特性(指数特性),在方波出现的后期,记录交流极 化电流信号,而此时电容电流已大大降低,故方波极谱的灵敏 度比交流极谱要高出两个数量级. 方波极谱基本消除了充电电流,将灵敏度提高到10-7 mol.L-1 以上,但灵敏度的进一步提高则受到毛细管噪声的影响.脉冲 极谱是在滴汞电极的每一滴汞生长后期,叠加一个小振幅的周 期性脉冲电压,在脉冲电压后期记录电解电流.由于脉冲极谱 使充电电流和毛细管噪声电流都得到了充分衰减,提高了信噪 比,使脉冲极谱成为极谱方法中测定灵敏度最高的方法之 一.根据施加电压和记录电流方式的不同,脉冲极谱分为常规 脉冲极谱和微分脉冲极谱两种.
70
60
50
h
40
30
20 100 150 200 250 300
Cx = 324mg
350
400
450
500
550
mg
15. 用下列数据计算试样中铅的质量浓度,以mg.L-1表示.
溶液
25.0mL 0.040mol.L-1KNO3稀释至50.0mL
在-0.65V测 得电流/mA
12.4
25.0mL 0.040mol.L-1KNO3加10.0mL试样溶液,稀释至 50.0mL 25.0mL 0.040molo.L-1 KNO3加10.0mL试样,加5.0mL 1.7 ×10-3 mol.L-1 Pb2+, 稀释至50.0mL
Cx
C sVs hx H (V Vs ) hxV
得 Cx = 3.30×10-3mol.L-1 W%=Cx ×0.250 ×118.3 ×100%/3.000=3.25%
14.溶解0.2g含镉试样, 测得其极谱波的波高为41.7mm,在同样实 验条件下测得含镉150, 250, 350, 及500mg的标准溶液的波高分 别为19.3, 32.1, 45.0及64.3mm. 计算试样中的质量分数. 解:绘制标准曲线,如右图 所示. 从图中查得,当波高为41.7 时,对应的质量为324mg. 故质量分数为: 324 ×10-6/0.2 ×100% = 0.162%
B +X
A + Z(Chemical reaction)
当氧化剂X在电极上具有很高的超电位时,就可以保证上述 催化循环进行下去,由于大量消耗的氧化剂是X,它可以在 溶液中具有较高浓度,A则被不断地消耗和再生,总浓度基 本保持不变,产生的催化电流与催化剂A的浓度成正比.
Yb3+ + neYb2+ k
5Yb
(1)
hx c x cs hs
(3)
h x Kc x
Vc x Vs c s H K V V s
(2)绘制标准曲线,然 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未知液,再从工作曲 线上找出其浓度
c sVs hx cx H (V Vs ) hxV
7.举例说明产生平行催化波的机制. 解:极谱催化波属于一种极谱动力波,其中化学反应与电极 反应平行: A + ne B Electrode reaction) k
10.在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用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S2-, 以 悬汞电极为工作电极,在-0.4V时电解富集,然后溶出:
(1)分别写出富集和溶出时的电极反应式.
(2)画出它的溶出伏安图.
解: (1)电极反应式:
富集: S2- +Hg - 2e =HgS↓
溶出:HgS + 2e = S2- + Hg -0.4V (2)溶出伏安图: -i
第五章 伏安分析法习题解答
1.产生浓差极化的条件是什么?
解:使用小面积的极化电极如滴汞电极或微铂电极,溶液 保持静止(不搅拌) 2.在极谱分析中所用的电极,为什么一个电极的面积应 该很小,而参比惦记则应具有大面积? 解:使用小面积的电极作阴极,可以使电极上具有较高的电 流密度,以保证产生浓差极化.而使用大面积汞池电极作阳 极,可以使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生的浓差极化很小,阳极的电 极电位保持恒定,从而使极化电极的电位完全由外加电压所 控制.
解:残余电流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为溶液中存在微量 的可以在电极上还原的杂质,二为充电电流引起.
它对极谱分析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测定的灵敏度.
6.极谱分析用作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有哪几种定量方 法?如何进行? 解:根据极谱扩散电流方程式:id=607nD1/2m2/3t1/6C,当温度、 底液及毛细管特性不变时,极限扩散电流与浓度成正比, 这既是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极谱定量方法通常有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 法等三种。
3.在极谱分析中,为什么要加入大量支持电解质?加入 电解质后电解池的电阻将降低,但电流不会增大,为什么?
解:加入支持电解质是为了消除迁移电流.由于极谱分析中 使用滴汞电极,发生浓差极化后,电流的大小只受待测离子 扩散速度(浓度)的影响,所以加入支持电解后,不会引起 电流的增大.
4.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是 否还引起滴汞电极电位的改变及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在电 极表面浓度的变化?
电位变化方向,更负
11.在0V(对饱和甘汞电极)时,重铬酸根离子可在滴汞电极还原 而铅离子不被还原.若用极谱滴定法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铅铅无电活性,不能在滴汞电 极上被还原,因而在化学计量点 之前,电流很低,化学计量点之后, 重铬酸根过量,开始还原,电流开 始增加.
i
V
12.在双指示电极电位滴定中,以I2溶液滴定S2O32-, 此滴定的滴 定曲线应该呈什么形状?为什么? 解: 0<a<1 a>1
U
a 在滴定开始至终点之前(0<a<1),没有可逆电对存在,DU 最大,终点之后,存在可逆电对I2/I-,故DU开始减小.
13.3.000g锡矿试样以Na2O2熔融后溶解之,将溶液转移至250mL 容量瓶,稀释至刻度.吸取稀释后的试液25mL进行极谱分析,测得 扩散电流为24.9mA.然后在此液中加入5mL浓度为6.0x10-3mol.L-1 的标准锡溶液,测得扩散电流为28.3mA.计算矿样中锡的质量分数. 解: 根据公式:
58.9
81.3
解: 设试样中铅的摩尔浓度为CPb, 则:
i1 = 58.9-12.4= 46.5 = KCPb ×10.0/50.0 i2 = 81.5-12.4 = 69.1 = K (CPb ×10.0 + 5.0 ×1.7 ×10-3)/50.0
i2/i1 = 69.1/46.5 = (CPb ×10.0 + 5.0 ×1.7 ×10-3)/(CPb ×10.0) 得:CPb = 0.00175 质量浓度为 CPb × MPb ×1000 = 0.00175 ×207.2 ×1000=362.3mg.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