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认识论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_认识论_辩证法_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_认识论_辩证法_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1). 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2). 意识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1).主观能动性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即反之4. 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言论指导,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制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使主观符合客观6.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主观符合客观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该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2). 客观规律1.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 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4. 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7.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客观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我们不能创造发明消灭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只能遵循规律。

唯物论认识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唯物论认识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

只能是学问).含义(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

(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人都有; c、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哲学唯物论、认识论2轮复习

哲学唯物论、认识论2轮复习

【备考指津】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哲学基本派别及观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 观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发展的规律。
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通过引文的形式考查对哲学基 本问题和派别的理解。(2)本专题内容可依托的热点材料有: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 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3)尤其对近五年未考查过的原理要特 别重视。
(2)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 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 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 外化和表现。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 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知识网络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哲 学 主干整合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 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 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实际上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故 D 符合题意。
命题点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
2.考试来临时,会有少部分考生在 QQ 空间分享下图,还有
一部分考生和家长会选择另一种心理解压方式——到寺庙
烧香许愿,他们认为这样会保证考试顺利通过。他们的观
点属于

唯物论及认识论知识点整理

唯物论及认识论知识点整理

唯物论一、物质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和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3)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二、运动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如慧能的“仁者心动”,毕尔生的“万物只在概念中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提示:形而上学要么否认运动,要么只承认机械运动)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的含义: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规律1.含义: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不是外部强加的、现象的、偶然的、易变的联系)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中逐步形成的一套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之间关系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其核心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等方面的知识。

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则之一,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认识的对象,人的意识、思维、感情等都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反对唯心主义,强调物质客观性和决定论。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唯物论的基本方法之一,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万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统一是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法要求我们从矛盾中去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分析矛盾、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来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人类认识和认识活动的一门科学。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反对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的认识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论三段论。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观点之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决定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是经济利益和阶级斗争的产物,任何社会现象的发生、演变、消亡都要从这个角度来分析。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认识世界、探讨人类的根本问题的哲学思想,它形成了严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对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界中,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代表的两种基本哲学观念决定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其中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维活动和资料享受都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物质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而唯心主义的则认为意识是主要存在的,物质只是一种对意识的表现。

与这种哲学观念相对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社会实践及其产物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唯物主义的社会实践强调解放人的生产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然界,进而推进生产、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反映论和被动反映论的对立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实践论B.先验论C.反映论D.从过去的经验出发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目的和手段的关系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C.限定和超越的关系D.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4. 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看,载人飞船属于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对象D.实践的手段5.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说明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0.“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知识点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矛盾)辩证否定观: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征:1)是发展的环节2)是联系的环节实质:“扬弃”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了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及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则起消极作用,误导人生。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

原理: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要求: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

2、提高自身素质。

3、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4、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唯物论 认识论

唯物论 认识论

的“科学之科学”。
3.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 )
提示:唯物主义对于世界本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脱离了辩证法,没有坚
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4.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 ) 提示:物质反映了事物的共性,是事物的本质。所以物质藏于 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之中,并通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呈现出来。 所以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②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本身也是 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2)唯一性(一元性)。
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
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
(3)相对性。
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 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
三、物质与意识
1.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
反映,都对客观存在具有反作用,只不过二者性质不同而已。
(3)意识的本质: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差异,人们的意识 会存在差异。 (5)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人脑,人脑仅是意识产生的
观性。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
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们可以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
的物质资料;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 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 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

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核心思想是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方法论,它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法分为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斗争三个方面。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的统一体,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反对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

认识过程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层面,感性认识是直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知,理性认识则是通过思维加工和综合、概括感性认识。

主观能动性是认识的重要特点。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它强调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

以上是202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的汇编,简要介绍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这些思想和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下,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发展和认识过程的规律,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五、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引发社会革命和社会制度的转变。

六、基本矛盾和矛盾的斗争:辩证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马克思主义中有两个重要的基本矛盾:阶级矛盾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

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决定了社会历史的转变。

矛盾的斗争是指矛盾双方进行的斗争、对抗和统一的过程,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革命和无产阶级解放为目的的一种学说体系。

下面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个基本内容——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进行概要知识汇编。

1. 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否定了唯心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根本是物质的发展和变化,人的认识必须从物质出发,反映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它认为事物是矛盾统一的,包含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运动发展的规律。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来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

辩证法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内在矛盾的观点,强调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认识论: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人类认识真理的规律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并且实践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还指出,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和相对的,认识的发展是连续的和渐进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

4.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革命性和趋向性,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要知识汇编,它包括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个基本内容,揭示了物质决定意识、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革的动力。

这些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继续写相关内容1000字5. 唯物论的发展唯物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哲学唯物论与认识论一轮复习知识点

哲学唯物论与认识论一轮复习知识点

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高考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和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二.考情预测从近两年的高考来看,主要涉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理、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2010年高考备考要注意以下角度:结合一年来我国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党的新的建设伟大工程等,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过程等相关知识点。

三.知识梳理考点1.世界的本质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是否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的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所认识。

2.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纲要: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世界物质统一性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的唯物论和认识论主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的唯物论和认识论主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的唯物论和认识论主要知识点【篇一: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的唯物论和认识论主要知识点】一、政治必修4唯物论考点梳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方法论: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方法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

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方法论:①承认规律,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物质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小切口需要把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三条具体要求答出来)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方法论:要重视意识作用,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小切口)a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不仅能够反映事物表面现象,还能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创造出界中原本没有的事物。

c意识对人的身理机能具有调节作用。

二、政治必修4唯物论原理方法论总结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 义哲学核心要点复习

马克思主 义哲学核心要点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要点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认识社会和指导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对其核心要点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

一、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唯物论的基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具有客观存在性和规律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主观臆断。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物质,而是能够主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同时,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等。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这一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

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们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定信心,不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表明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第二单元唯物论和认识论 高三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唯物论和认识论 高三一轮复习

• 党的十六大以来,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中国 共产党人以高度清醒的历叱自觉,以改革创新的时代勇气, 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 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叱性课题,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的宝贵经 验,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我们 党在提高执政能力上跃升新台阶。 • 从战胜非典、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大地震、舟曲 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到成功丼办北京奥运会和 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再到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再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深刻感到:中 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 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 “变”与“不变”的理解。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 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是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 出的战略决策,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 事物的发展,因此重视正确思想的指导。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 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说明了上述观点。 ③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 不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这是按规 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12/20/2013Fra bibliotek12/20/2013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3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教案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3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教案

专题十三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一)考纲要求1.哲学的内涵;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基本派别;4.哲学与时代精神5.哲学的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7.世界的物质性;8.物质与运动、静止;9.物质运动的规律;10.意识的本质;11.意识的能动作用;1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5.真理及其特点;(二)命题规律考情分析:从考查内容上看,本专题的高频考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认识过程等。

本专题往往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结合在一起命题,从考查形式上看;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备考建议:2019年高考命题可能涉及的时政材料及考点有:(1)以名人名言、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为素材,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2)结合建设生态文明、科学探索等材料,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3)以我国航天技术、世界医学重大突破、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为背景,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及认识发展的过程等(4)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事例,留意现实生活中认识发展的具体事例。

【例1】(2017·全国Ⅰ卷)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例2】(2016·全国Ⅱ卷)在长征途中,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最新高考政治复习精品课件-复习全攻略第四篇考前课本回扣:专题6 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

最新高考政治复习精品课件-复习全攻略第四篇考前课本回扣:专题6 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

比较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 象所具有的特点,是 多变的、易逝的
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具 区 地 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 别 位 特点,是绝对的、不变 的、永恒的 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 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 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把唯物主义和辩 证法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把自然 观和历史观在唯 物辩证的基础上 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

相同点
都认为物质是本原,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先有 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 【对比二】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把人们认识世 局限性:二者归根
主观唯 心主义 把人的主 观精神当 做世界的 本原 把某种客 观精神当 做世界的 本原 界离不开感觉 夸大为世界的 存在依赖于人 的感觉 把人们思维中 的概念夸大为 脱离了物质的 神化了的绝对 到底,都是把意识 当做世界的本原, 其根本观点是错误 的。 可取处:就其局部 范围而言,它们对 人们认识的发展有 一定借鉴意义
基本观点
认识论根源
总体评价
客观唯 心主义
比较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象,相对于主观臆造的 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
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 • 【对比三】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 区 别
内 识而存在,相对于人 涵 的意识而言,是第一 性的东西
外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延 即客观物质世界
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 且包括意识现象;不仅 指向客观世界,而且指 向主观世界
• 【关系三】 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 关系 • (1)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无论是自然界, 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 (2) 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割。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 者。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 辩证唯物论与辩证认识论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 辩证唯物论与辩证认识论

理解物 质概念
原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 物质性
方法论: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唯心主义,想问题办事情 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如果强调自然的客观性:承认自然界的 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 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 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原理
内容
反对错误倾向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
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 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
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 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 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 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统一
提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 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
关系。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提示: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
导。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提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
3.空间站代表了当今航天领域最全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 科学技术成果。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 砖建造全面展开,将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 施奠定坚实基础。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表明() A.制定正确的战略是航天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B.探索太空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提高我国航天技术 水平 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可以通过实践建立与太空的联系 D.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空间站的建立能够丰富人们对太空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8、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 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依据
(“客观实际”是出发点;理论只能成为指导) 9、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 (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 10、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2007年,济南市政府作 出决策,启动“绿色济南工程”。最近几年来,主要采取 了以下措施:大力推行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轻型 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 行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 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凡此种 种,促成了本市空气质量的好转。
1、实践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4、“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 5、“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 性”原理
【每课一读】
1.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 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3.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的来 源是唯一的:实践。 5.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 6.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 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 式上升的过程。 8.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不能说推翻原有的真理。 9.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不能说真理中包含错误成分。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说明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依据。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 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 解决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需要。(5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能动地认识和 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培养企业经营者 与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 保障。(5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济 南市政府在正确意识指导下,启动 “绿色济南工程”,采取相关措施 ,实现了蓝天目标,空气质量转好 ;(3分)
辩证唯物论易错点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应为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客观实在。) 2、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3、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反映的形式(如感觉、判断等)是主观的)。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不一定是正确反映) 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6、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7、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上述材料?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3、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4、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尊重规律、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5、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规律普遍性、客观性、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客观的,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 15、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 (规律是客观的,定律是对规律的反映,是主观的) 16、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联系有多种形式,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 17、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11、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12、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颠倒了二者关系) 13、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规律≠规律的表现形式)
1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 变规律。
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是能使任 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按照 PDCA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每转动一周,质量就 提高一步,未解决的问题会进入下一个循环…… 从而实现质量阶梯式的提升。
结合材料,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说明PDCA 循环为什么能够 实现质量阶梯式提升。
结合材料,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济南 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10分)
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 染,自2007年,济南市政 府作出决策,启动“绿色济 南工程”。3年来,主要采 取了以下措施:大力推行机 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 轻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 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 理,实行封闭施工,控制地 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 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 动控制技术,提高燃烧效率 等。凡此种种,促成了本市 空气质量的好转。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 实际出发。济南市政府坚持从本市 空气质量的实际出发,针对日益严 重的空气污染,作出启动“绿色济 南工程”的正确决策;(3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 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 用规律。在实施“绿色济南工程” 中,遵循了生态规律,使济南市空 气质量不断改善。(3分)
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 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特 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为妥善安排好灾区受灾群众 基本生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民政部、 财政部迅速与灾区政府研究制定受灾群众生活安置政策 ,并明确在中央财政安排的5亿元综合财政补助中解决 资金来源。市政府领导多次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 大干部群众,主要负责同志和各级部门领导干部深入一 线,靠前指挥。广大干群团结一致,最终赢得了抗击雪 灾的胜利。
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有人说“天灾不由人、抗灾 不由天。”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对此作简 要评析。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本次罕见的灾害是自然规律作 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天灾不由人”有其合理性。但人 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如果尊重客观规律,按规 律办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
18、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
19、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20、人类要善于利用那些有益的好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1、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哲学道理? (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计划是在收集分析资料的实践中形成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执行环节使计划得到落实;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 对实施情况的结果进行检查,使原计划得以检验和完善; 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通 过PDCA循环不断完善的计划,有助于指导人们实现质量阶梯式提 升。
生活与哲学思维导图
辩证唯物论 4、5课

克 思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6课


唯物辩证法 7-10课

学 历史唯物主义 11、12课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认识论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论主干知识网络
探究
世界
物质
运动
规律
本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
决 定
能 动 作 用
,实事求是。
重视意识的作用, 基 条 重视精神力量,树 础 件
把握
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思维
意识
奥妙
主观能动性
辩证唯物论复习
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4、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5、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 一关系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7、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8、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哲学道理? 2、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上述材料? 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4、从真理的特征分析······观点? 5、结合材料说明,·····是如何体现人类的认识过程的? 6、用“求索真理的历程”分析上述材料?
②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 为力的。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为人类造福。因此“抗灾不由天”是有一定道理的。但 在抗灾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规律 办事。
总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011年10月1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 院常务会议,部署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会议指出,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 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 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 题依然相当突出,人民群众十分不满。各级人 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 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 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