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在养老保险政策的差别论文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bc687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f.png)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和提高社会公平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制度。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等方面,对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一、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方面,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发达国家,养老金主要由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政府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金,并建立了完善的养老金体系,包括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等多种形式。
而在中国,养老金主要由政府提供,企业和个人也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
但是中国的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且养老金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
二、医疗保险在医疗保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体系相对完善,包括全民医保、商业医保和医疗救助等多种形式,能够覆盖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需求。
而中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着城乡差异、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的分割等问题,导致了一些基层群众的医疗保障难题。
三、失业保险在失业保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健全的失业保险金制度,包括失业救济金和再就业援助等多种形式,能够帮助失业人员渡过难关。
而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也存在很多不足,失业人员的救助水平相对较低,再就业援助措施较少。
四、社会救助在社会救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包括低保救助、临时救助、特困救助等多种形式,能够覆盖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而中国的社会救助体系相对薄弱,覆盖面较窄,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和扶持还有待加强。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全面的保障,保障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更好的保障和福利。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6c4469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b.png)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首先,从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来看,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市场的进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三个层次,基本养老保险是最底层的保险形式。
而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建立起来的,以社会安全制度为核心,包括社会安全退休金、企业年金和私人退休金等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其次,从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来看,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较广,几乎包括所有有劳动关系的职工和企业雇员。
而美国的社会安全制度主要针对在美国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税的人群,即雇佣者和被雇佣者。
再次,从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方式来看,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有不同。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具体比例由地方政府决定,一般为企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工资总额的20%。
而美国的社会安全退休金则是通过雇主和雇员的社会保险税来支付的,社会保险税由雇佣者和被雇佣者分别缴纳,每个人的缴费金额根据其工资水平而定。
此外,从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水平来看,中美两国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大部分退休人员的生活需求,因此许多退休人员还需要依靠个人储蓄或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
而美国的社会安全退休金则相对较高,提供了相对稳定的退休金待遇,可以帮助退休人员维持相对舒适的生活水平。
最后,从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和监督方面来看,中美两国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和监督,具体实施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
而美国的社会安全退休金由联邦政府的社会安全管理局负责管理和监督。
综上所述,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历史背景、发展轨迹、覆盖范围、缴费方式、待遇水平以及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作机制,为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f964a9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5.png)
中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一、引言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社会保障制度自然成为研究和比较的热点。
本文旨在对中美两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异同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二、基本概况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四大类。
养老保险采用缴费制,职工及其雇主共同缴纳社会保障税,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医疗保险主要覆盖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失业保险则针对失业者提供一定期限内的经济援助。
工伤保险则是对在工作中受伤或患病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补偿和医疗救助。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类。
养老保险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职工及其雇主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较广,包括城乡居民和职工,提供住院、门诊等医疗费用报销。
失业保险针对失业者提供一定期限内的经济援助。
工伤保险则是对在工作中受伤或患病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补偿和医疗救助。
生育保险则是对生育妇女提供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和产假工资。
三、制度差异1.制度性质方面,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以市场化为主,强调个人自主选择和责任分担,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以政府主导为主,注重社会公平和基本保障。
2.筹资模式方面,美国社会保障制度采用现收现付制,即当前工作者的社会保障税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采用部分积累制,职工个人账户的资金可供个人支配,但养老金水平受制于筹资能力和投资回报。
3.保障水平方面,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较低,仅能满足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较高,旨在确保国民基本生活和养老尊严。
4.覆盖范围方面,美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较窄,主要为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较广,包括城乡居民和职工。
四、问题与挑战1.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老龄化问题,社会保障基金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中美第三支柱养老金对比分析
![中美第三支柱养老金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51a0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7.png)
中美第三支柱养老金对比分析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其中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其养老金制度备受关注。
除了公共养老金和企业职工养老金外,中美两国的第三支柱养老金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第三支柱养老金进行对比分析。
一、养老金市场规模中美两国的养老金市场规模庞大,但存在一定差异。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美国的第三支柱养老金市场规模约为$30万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倍。
而中国在同期的市场规模约为3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
可以看出,美国的第三支柱养老金市场规模远超中国。
二、参与主体及参与率在中美两国,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参与主体各有不同。
美国的主要参与主体是个人和雇主。
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第三支柱养老金计划,并根据自身需求做出贡献,而雇主则可以提供相应的养老金计划给员工。
相对而言,中国的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个人,虽然也有企业参与,但规模较小。
目前,中国的个人参与率相对较低,仍有待提高。
三、养老金计划种类在养老金计划种类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差异。
美国的第三支柱养老金计划种类繁多,包括个人退休账户(IRA)、雇员401(k)计划、403(b)计划等。
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计划。
而中国的第三支柱养老金计划主要有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相对而言,中国的养老金计划种类相对较少。
四、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在推动中美两国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美国的第三支柱养老金计划享有税收优惠,个人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可以将一定金额的养老金缴纳计入税前扣除。
同时,养老金的投资收益也是免税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个人参与第三支柱养老金计划。
而中国的第三支柱养老金缺乏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一方面可能影响个人的参与意愿。
五、投资范围与风险管理就投资范围而言,美国的第三支柱养老金计划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投资标的,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以实现资产增值。
美国与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比较
![美国与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94e8e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9.png)
美国与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比较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金制度成为了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
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养老金制度的比较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构架、资金来源、养老金发放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对美国与中国的养老金制度进行比较。
一、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构架美国的养老金制度主要由社会保险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构成。
社会保险制度包括社会安全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
社会安全制度是美国最重要的养老金制度,由联邦政府负责管理,通过雇主和雇员的缴费来提供养老金和医疗保险。
企业年金制度是由雇主提供的额外养老金计划,雇主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薪资水平来确定养老金的发放。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构成。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由政府负责管理的,通过雇主和雇员的缴费来提供基本的养老金。
企业年金制度是由雇主提供的额外养老金计划,雇主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薪资水平来确定养老金的发放。
二、资金来源美国的养老金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雇主和雇员的缴费、联邦政府的财政拨款以及投资收益。
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社会安全税和医疗保险税,这些税款被用于支付养老金和医疗保险。
联邦政府每年还会拨款用于社会安全制度的运营。
此外,社会安全制度还通过投资股票、债券等方式获取投资收益。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雇主和雇员的缴费以及政府的财政拨款。
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这些费用被用于支付基本的养老金。
政府每年还会拨款用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营。
三、养老金发放美国的养老金发放主要通过社会安全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来实现。
社会安全制度根据个人的缴费历史和退休年龄来确定养老金的发放金额。
企业年金制度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薪资水平来确定养老金的发放。
中国的养老金发放主要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来实现。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根据个人的缴费历史和退休年龄来确定养老金的发放金额。
企业年金制度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薪资水平来确定养老金的发放。
分析中美两国养老保险的区别
![分析中美两国养老保险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ca1e42f0722192e4536f6ba.png)
可视门铃 chendd
这两天,大家都在讨论养老金或公积金入市的问题,甚至有很多学者提出中国养老资金该学习美国养老金制度,实行大比例入市以实现保值增值的同时又可以增加股市资金供给提振A股。
这些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原则性错误,为此,我们决定在社保体系尤其是养老金方面写一篇比较简单易懂的文章,让大多数读者明白,美国的制度不可以简单模仿,中国养老金还远未到大比例入市的真正良机。
一、美国的养老体系是什么样的?
作为社保体系的一个分支,养老金如何保值增值,是全体国民都要高度谨慎的领域,不可简单下结论。对于美国的养老体系,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是很熟悉,中美两国的养老体系实在是有太本质的区别。本人在美国的时候第一次接触那边的养老金,非常惊讶。它的构成非常多,每种构成甚至连具体投资什么都可以自己选择。才发现,原来美国的养老体系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中国,为此,我们做了长时间的课题研究。
与此类似,我国的住房公积金也有这样的矛盾存在,以后我们还会详细讲述住房公积金存在的类似问题。
四、中国的养老体系建设
终归从根本上说,中国试图以养老金入市来完善资本市场的命题本身是错误的,投资资本市场来让养老金保值增值的命题也是错误的,很多提法只是看上去很美。完善自己的养老体系并不容易,中国养老体系甚至还是双规制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特别受到优待。看来中国的养老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应该先完善自己的养老体系建设,再完善资本市场的构成,最后拿老百姓的保命钱来寻求保值增值,这才应该是政府部门应有的逻辑。
买驾驶证 chen chen 重庆时时彩平台/ chen chenchu
一般而言,企业雇主养老金计划和以个人退休账户为主要代表的第三支柱统称为私人养老金体系。与美国的养老体系相比,我们发现,中国的养老体系相对过于简单,我们几乎只包含第一层次,也就是强制型社会养老保险。而私人养老体系远远缺乏,我们也曾努力过,十年前就想发展类似于第二层次的企业年金计划,但目前进度和规模远远不够。当然中国人更不愿意参与类似于第三层次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虽然我国的养老体系层次过于简单,但并不表明我国就太缺乏保障,养老水平就太差。我国的情况与欧美不同,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很高,在欧美,养老金替代率可能只有20%,也就是说退休后的工资只有平常的20%,而我国现在缴纳的五险一金等等最后达到的替代率甚至已经超过40%了,这是很多人没有看到的地方,所以简单的认为中国的养老保障乃至整个社保体系太差,这是片面的。另外中国百姓收入还过低,这些因素导致中国人没有动力去追求第二和第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
对于中美养老金体系比较研究
![对于中美养老金体系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ab61075f0e7cd1842536cf.png)
中美养老金体系比较研究一.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一)养老金的概念养老金又称为退休金,是社会保障中的最重要的养老待遇,是指社会劳动者失去劳动力或退休后,政府和企业按照相关的政策和规范,根据享受养老金的资格,退休条件以及他们对国家做出的贡献,按月或一次性支付养老保险待遇。
养老金的支付主体可以是家庭、团体人群、也可以是单位、国家及社会。
养老金的内容构成包括劳动者年老时获得的全部福利性支付。
不同的角度分析,养老金的分类也各不相同。
从融资方式可以分为,现收现付制、基金制。
从管理功能上分为,公共管理、私人管理、混合管理。
(二)养老金的发展历程1. 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改革开放时,全国积压了200万应该退休的人员不能退休,于是国家出台临时办法解决退休问题。
企业的工人退休后由企业负责发放退休金,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出钱。
由于当时所有企业都是国家的,企业的利润用来先发放退休金再上缴国家,企业和事业人员的退休金额不相上下。
2. 20世纪80-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国企裁员增多,建立了独立于企业的社会保险体制,改革了经济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
而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独立于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动力,因此一直到今天由国家财政负责。
20世纪90年代,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部分省市的事业单位参与改革试点,并参加缴费。
实际上,全国范围内,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一部分人员没有参加改革,另一个是一部分参加了部分改革。
3. 1992-1997年统账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92年-97年,中国建立了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目前,世界上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累积制。
将两部分简单拼凑在一起,叫做统账结合。
这一制度将社会互济和自我保障的优势结合起来。
从缴费上来说,个人工资的80%放到自己的养老账户上,企业缴费的20%被政府用来支付给退休一代。
4.1992-2012年的改革发展随着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变革,我国建立了统一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ad793e4680203d8ce2f2498.png)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2016-03-17摘要:本文针对中美养老保险制度的共同点和区别进行了统筹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推行的政策进行了阐述,力求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提供可以考虑的建议。
中美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分析。
关键词: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从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来看,美国的养老保险可以称之为复合式,因为它是捆绑式养老保险模式。
美国养老模式即我们熟知的OASDI,它将老年生活、遗嘱管理和残疾保险整合到一起,是一种建立在养老保险之上,同时又超越养老保险,提供残疾保险和遗嘱保险的保险方式。
也就是说美国的养老保险是一种连带保险模式,其养老保险覆盖的不仅仅是投保人自身,还覆盖了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和遗属。
另外,OASDI在美国属于统筹层次比较高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由联邦政府在全美范围内进行管理的强制性保险制度,只要在美国获得收入的公民都要缴纳工薪税并参加OASDI计划。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也是强制性计划,但是其覆盖范围却比美国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要小得多,我国养老保险只覆盖到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仅在上个世纪末将基本养老保险的范围扩展到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之中去。
到了2002年我国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范围之中去,但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然没有覆盖到农村居民。
很明显的能够看出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分别选择了选择性覆盖和全面覆盖两种方式,但是两国均以工薪者作为覆盖对象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这个共性使得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有了借鉴的基础。
从法定退休年龄上来件,美国对于何时能够退休并开始领取保险金给出了三个年龄界限:正常退休年龄、提前退休年龄和推迟退休年龄,正常退休年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动态变化的,大部分职工在达到正常退休年龄之后才可以获得退休金的给付,提前退休年龄的最低年龄是62岁,提前退休者获得的退休金给付要少于正常退休年龄获得的给付,这说明了一种情况:美国是鼓励延迟退休的。
浅谈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
![浅谈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6faf9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e.png)
浅谈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
首先,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设计原则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社会
养老保险制度以社会公平为基本原则,强调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的权利。
而美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则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在养老问题上主张个
人自主决策和自负风险。
这种差异反映在制度的运作模式上。
中美两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运作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的社
会养老保险制度是由政府主导的,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中国雇员
和单位需按照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而美国则更加注重个人主导的养老储蓄
账户。
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基于税收的,工资收入需要按一定比例
交纳,而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则是基于税收和个人缴费的混合制度。
最后,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障水平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非常注重社会保障的普惠性和公平性,提供了相对较高
的养老金水平,但却面临资金紧缺和可持续性问题。
而美国的社会养老保
险制度则相对较为薄弱,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仍需
继续工作来保持生计。
中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对比分析
![中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a644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b.png)
中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两个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在政策设计、覆盖范围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一些区别。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美两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对比分析。
一、政策设计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政策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1.缴费方式: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的是“个人缴费+单位缴费”的模式,即雇主与雇员各自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而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则是雇主和雇员各自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并由政府进行统一管理。
2.养老金计算方式: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养老金的计算主要根据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来确定,基本上是按照缴费总额除以缴费年限得出每月的养老金金额;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则主要根据个人的工作年限和平均工资来计算养老金,即根据个人的平均收入来决定养老金的数额。
3.退休年龄: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退休年龄的规定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男性和女性退休年龄分别为60岁和55岁,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逐渐提高退休年龄;而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退休年龄为65岁,但可以提前退休,提前退休时将根据提前退休的年数进行养老金的减少。
二、覆盖范围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覆盖范围上也存在差异。
1.参与人群: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较广,几乎所有在职的企事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员工都需要参加养老保险;而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只覆盖了社会保险制度下的雇主和雇员。
2.制度间联动: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联动关系,比如与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等联动;而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联动程度较低。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41efc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b.png)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为了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为了寻找更加合适和可持续的养老保险方案,各国纷纷进行国际比较研究。
本文将就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美国、德国和中国的比较展开讨论。
一、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美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起始于1935年通过的社会安全法案。
该法案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允许退休人员通过支付社会保险税来获得养老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财政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寿命延长,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日益加大。
其次,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养老保险金的发放金额偏低,未能完全满足退休人员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他们计划提高退休年龄,使退休人员延迟领取养老金,以减轻财政压力。
其次,他们鼓励个人自愿储蓄,并提供税收优惠以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养老金计划。
此外,他们还推出了养老金投资计划,以增加养老金的回报率。
二、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始于1889年通过的《社会福利法》。
德国采用的是一种基于工资收入的分配制度,即通过工薪阶层的社保缴费来为退休人员提供养老金。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面临诸多挑战。
德国政府为了应对挑战,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
首先,他们采取了提高退休年龄的措施,以减轻财政压力。
其次,他们引入了私人养老金制度,鼓励个人储蓄并提供税收优惠。
此外,他们还加强了养老金的可持续性,通过增加社保缴费比例来增加养老金发放的金额。
三、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起始于1980年代。
在此之前,中国的养老保险主要以企业为主,个人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金,企业也会给予相应的补贴。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挑战,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全民参保的养老保险制度。
中美养老保险制度公平与效率的比较
![中美养老保险制度公平与效率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859df83b9d528ea81c7791c.png)
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无论从立法保障还是从制度设计方面都已经比较完善,较好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协调。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很完善。
因此,分析对比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对完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中美养老保险制度及其特点1.美国养老保险制度及其特点美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公共部门和雇主养老保险;个人退休账户养老保险。
第一个层次即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由联邦政府面向全社会成员强制执行;第二个层次中的公共部门养老保险是由政府为其雇员(公务员)提供的各种养老保险,以雇员自愿参加为主,可分为联邦政府公务员养老保险和州及地方公务员养老保险;雇主养老保险也称私人养老保险,由企业及一些非赢利机构通过延缓纳税优惠政策为其雇员提供,也属于自愿行为;第三层次即个人退休账户养老保险,由联邦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而个人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是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有益补充。
美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1)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证。
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进行着不断的调整或改革,但每次调整或改革都有联邦政府相关的立法作保证。
这不仅能保证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连贯性,又可使参保者对自己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充满信心。
(2)覆盖面广且采取多层次的制度框架。
美国已经建立起以联邦政府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为主,公共部门养老保险和雇主养老保险为辅,个人退休账户养老保险作为有益补充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框架。
具体而言,联邦政府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是面向所有美国国民强制执行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力还可以为雇员提供地方补充养老条款;企业也可以根据条件制定吸引员工的企业补充养老计划;个人还可以有自己的退休账户进行私人化投资。
美国养老保险第一层次覆盖面广、口径统一,累退的再分配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养老保险的公平;第二、三层次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参加不同的保险并进行市场化运作,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
中美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比较论文
![中美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比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badd5a852458fb770b5687.png)
中美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比较论文摘要:借鉴美国公务员的工资和退休金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得到以下启示。
我国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
法律的制定应当细致而清晰,努力避免疏忽与遗漏。
我国应积极落实公务员个人责任的回归,实现“并规制”。
这就需要更为细致和完善的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职业年金相关配套措施要落实到位。
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国家财政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完善监督机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更加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王延中(2013)指出,一项制度能够可持续的重要前提即公平性,公平性与可持续性应做到相辅相成,这样才能赢得大多数人们的拥护和认可。
一、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1.我国现行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及其问题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该制度覆盖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养老金待遇高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能够保障公务员退休后的生活需要,充分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务员在职时工作与贡献的认可;第二,公务员个人和所在单位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财政支付;第三,公务员养老金的筹资方式是现收先付制。
第四,公务员养老金的计发方式是待遇确定型,按“工资就业关联”的原则支付养老金。
基于以上特点,不难发现,首先,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养老金制度已然造成了与城镇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的较大差距,人们的不公平感由此产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岗位的职能性质相同,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以及不同岗位间养老金待遇水平差距也较大,这极有可能导致在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热门岗位报考人数众多,福利待遇较低或者地区较为偏远的岗位“无人问津”,这种局面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贫困地区的建设与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长期试而不定,何时止?总体来说,自各地开始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并未形成全国性的统一改革局面,而是以部分地区试点改革的形式进行,有些地区试而不定,导致制度分割与碎片化。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2545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6.png)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引言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为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一系列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金、失业救济、工伤保险等。
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存在着一些主要的区别和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内容,并分析它们的差异以及原因。
一、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按年龄划分的,参加工作的人必须每个月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养老保险费。
当他们年满60岁时,就可以领取养老金。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按工龄划分的,参加工作的人必须在工作期间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
当他们达到规定的工龄时,就可以领取养老金。
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是比较早期引入的,当时的国情需要一种可以快速支付的制度,因此选择了按年龄划分的方式。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是在工业化发展以后逐渐建立的,当时的情况需要一种可以根据工作时间来计算的方式。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
这两种医疗保险都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保险费,但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待遇要更好一些。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保险制度通常是由政府全额或者部分支付的,无需个人缴纳费用。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的,当雇员被解雇时,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一段时间。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失业保险制度通常是由政府全额或者部分支付的,无需个人缴纳费用。
结论。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ed0cd3eaf45b307e87197dd.png)
思想库经济导刊82011 / 08中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关键词】 中美,养老保险,制度,比较文 | 姜贵红养老保险。
2002年,我国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
这一计划目前主要在城镇各类企业推行,尚不能覆盖其他人群及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
显而易见,在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上,中美两国均采用了“选择性原则”而非“普遍性原则”,并且两国均以“工薪者”作为优先覆盖的选择对象。
这一共性也将构成两国养老保险模式彼此借鉴的制度基础。
法定退休年龄何时才能退休并开始领取养老金给付,美国规定了3个年龄界线:一是正常退休年龄;二是提前退休年龄;三是推迟退休年龄。
正常退休年龄的标准是动态的,只有达到正常退休年龄的人才能获得完全的退休给付;提前退休年龄不得低于62岁,提前退休者只能获得低于正常退休年龄的退休给付;相反,美国鼓励推延退休。
因此,凡是推迟退休者,均能获得大于正常退休年龄的退休给付,但最大奖励退休年龄不能超过70岁。
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
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为男55岁、女45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为男50岁、女45岁。
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美国OASDI 计划是以工薪税(payroll tax)的形式——OASDI 税来筹资的,它由雇员及其雇主平均各缴付一半的税金。
自从1990年以来,OASDI 税率一直固定为12.4%,雇员与雇主各缴付6.2%。
相应地,自雇者则由自雇者单方缴付12.4%的工薪税。
由于OASDI 是采用纳税方式来融资的,因此,它的强制性具有法律的高度保证,实施起来更为威严而有效。
相比之下,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则不同,它主要是通过缴费(而非税收形式)的方式来筹资,它同样具有强制性,但由于缴费不如纳税那般的严格而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例如,经常存在雇主有意少缴、漏缴或不缴养老保险费的现象。
我国养老保险缴费规则是:雇员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雇主缴费比例则要求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
中美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中美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9957a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1.png)
中美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中美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引言: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福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体系。
本文将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方面对中美两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其异同点和对中国的启示。
一、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具有关键性作用。
中美两国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采用了分级管理的方式,分为国家、省级和地方三级。
由于中国的大规模劳动力市场,采用了分段缴费和分段待遇的方式,根据缴费年限和工资水平确定退休金。
在国家层面,养老金的激励机制相对较少,退休金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养老保险资金的运行和投资管理相对较为保守,缺乏多样性。
相比之下,美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全金(Social Security)。
社会安全金主要由工作人员的纳税收入提供,并根据个人劳动时间和工资水平来决定养老金的水平。
美国养老保险运行相对较为灵活,资金投资多元化,充分利用金融市场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二、医疗保险制度比较医疗保险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中美两国在医疗保险制度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采用了单一的医疗保险制度,由国家对医保基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控。
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侧重于大病医保和基本医疗保险,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和低收入人群的医疗保障力度相对较大。
然而,中国的医疗保险发展尚不健全,存在医保资金缺口、费用控制不力等问题。
相比之下,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较为复杂,由多层次的医疗保险组成,包括联邦医保(Medicare)、州级医保(Medicaid)以及私人商业保险等。
虽然覆盖面广泛,但由于私人保险的存在,医疗费用较高且普遍存在问题,导致一部分人民无法负担医疗费用。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十大比较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十大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e41010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7.png)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十大比较随着中国和美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养老保险成为两国社会关注和探讨的热点。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体制进行比较分析,并列举十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1.起源和历史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源于1951年。
最初是企业自主组建的单独企业养老保险,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变成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而美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则是在1935年通过《社会保障法案》实现的。
2.覆盖范围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范围主要是城镇职工和企业退休人员,同时也逐步扩大到农民工和城乡居民。
而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更广,涵盖了绝大多数的劳动力。
3.基础养老金水平中国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是以参保人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养老金水平则取决于参保人的工作历史和社会保险贡献。
4.个人账户和资金投资在中国,养老保险缴费部分有一部分是缴入个人账户,资金则按照基金管理制度进行投资运营。
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则不存在个人账户,所有的资金都由政府进行投资。
5.保险费用缴纳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保险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
而美国社会保障贡献主要由雇员负担。
雇主和自雇人士也参与社会保障贡献。
6.退休年龄标准和提前退休政策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男性和55岁女性。
而美国法定退休年龄为66或67岁,但提供了一些早期退休政策,例如提供退休前六十四岁的早期退休金。
7.养老补贴中国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引入了养老补贴,向缴费少、资历浅和高龄退休人员提供资助。
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由于福利标准较高,政府也提供了相应的养老补贴计划。
8.福利水平中国的养老保险福利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基础养老金和补贴。
而美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基础养老金和退休金相对较高。
9.医疗保险中国在社会保障制度中也引入了医疗保险制度。
而在美国,医疗保险是独立的制度,由政府提供健康护理服务。
10.资金状况中国的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养老基金的流量远远不足以满足未来的一次性承担。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比研究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764b7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0.png)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比研究在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对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对比研究,从参保对象、缴费方式、养老金待遇等方面进行比较,旨在揭示不同制度对于老年人的保障程度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首先,我们来看国内的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两部分组成。
基本养老保险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养老保险,覆盖了全部职工和城乡居民。
而补充养老保险是自愿参加的附加保障,提供更高的待遇和更广泛的保障范围。
养老保险费用由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共同承担,个人缴费金额为工资的一定比例。
与中国相比,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由社会保险制度和公司提供的雇主养老金计划组成。
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社会安全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覆盖了大部分美国居民。
社会安全养老金是一种基于工作记录和核算的个人账户制度,根据个人的缴费和工作年限来确定养老金待遇。
而雇主养老金计划是由雇主提供的一种额外的养老保障,通常是根据雇员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来确定。
在参保对象方面,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范围相对较广,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劳动者和居民,包括城市职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
而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和退休人员,而且对于外籍人士的参保要求较高。
在缴费方式方面,中国的养老保险费用由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共同承担,个人和单位的缴费比例根据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而美国的养老保险费用主要由个人和雇主共同承担,个人的缴费金额基于自己的工资水平,雇主则提供额外的养老金计划。
在养老金待遇方面,中国的养老金待遇主要由参保人的缴费金额和工作年限来确定,并根据地区和政策的不同有所差异。
养老金的发放方式主要分为一次性领取和按月领取两种。
而美国的养老金待遇由社会安全养老金和雇主养老金计划提供,计算方法复杂,根据个人的工作记录和核算来确定,一般按月领取。
在评价两种制度之间的优缺点时,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广,基本实现了全民的养老保障,但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十大比较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十大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f6022b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4.png)
中美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十大对比〔本文为首届中国社会保障国际论坛特邀论文〕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董登新〔教授〕笔者按:自美国社会保障法公布以来,70年的实践差不多证实: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是一种对比成功的、适当而稳妥的模式。
与“极左〞的福利国家模式相比,美国模式更加轻松而有效率;与“极右〞的完全积存模式相比,美国模式那么更加稳健而平安。
中国和美国同为世界上两个重要大国,两国国土面积大体相当。
美国是兴盛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那么是欠兴盛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上,两国均为传统社会保险型模式,两国均认同“局部〞基金制的改革取向。
然而,美国的市场经济十分兴盛而成熟,而我国的市场经济那么尚处在起步时期,因此,通过中美两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对比,分析两国在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框架、覆盖范围、筹资模式、退休年龄、给付标准、收进检测、税收待遇、养老中的家庭福利、社保基金投资与治理、财务预算模式等方面的存在的共性与个性,这将对我国正在进行中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一、养老保障体系全然框架美国人的养老保障体系被形象地比喻为“三条腿的板凳〞。
第一条腿是政府责任下的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它是美国人养老保障的“精神支柱〞;第二条腿是雇主责任下的雇主年金〔privatepension〕及雇员团体保险,这是美国人养老保险的“载重主体〞;第三条腿那么是家庭责任下的个人退休储蓄〔如IRA等〕与个人人寿保险,它是美国人养老的自我保障局部。
这一多元化的、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极大地分散了国家〔政府〕承载养老社会负担的风险。
相比之下,我国现行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全然上是由政府责任下的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来支撑的,而来自用人单位和家庭个人的承载能力那么仍势单力薄。
其要紧缘故有三:第一,我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年龄〞偏小,整体盈利能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较弱,进而为企业职员提供福利的能力不强;其二,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构建较为缓慢,目前只有少数企业为其雇员建立了企业年金方案;其三,我国人均GDP水平仅2000美元〔而美国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家庭用于退休目的的储蓄或个人购置商业人寿保险的能力也特别弱,这直截了当导致国民自我保障水平低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两国在养老保险政策的差别论文
摘要:国内的养老保险研究虽然已经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际研究现状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从环境比较和制度比较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养老保险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并实例比较了中美两国在养老保险制度、政策、管理等一些具体的情况。
关键词:养老保险;运作机制;比较
一、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的环境差异分析
(1)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无积累。
国外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较长,如高福利国家瑞典等已经从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累下来相当规模的养老保险基金。
而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初期,全国总工会负责领导并组织实施企业劳动保险工作,劳动保险基金按职工工资总额的3%提取,并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
在企业保险体制下,企业职工并没有直接为自己积累养老金,而是通过企业上缴财政利润和扩大再生产形成了国有资产,而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几乎没有任何积累。
(2)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供养人数增长迅速。
我国正式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各项配套制度的完善,90年代逐步进入正规,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非常迅速。
企业离退休人员急剧增长,养老金支出也同步增长。
据统计,1978年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仅为314万人,与在职职工之比为1:30.3,养老金费用总支出为17.3亿元。
而到了2001年底,企业离退休人员己增加到3381万人,在20多年里,增长了10倍,与在职职工之比为1:3.1,一些老工业基地如辽宁省己达到l:2.5,实际发放基本养老金2321亿元,远远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和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
而国外是在积累相当的养老保险基金,而且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还没有我们快。
(3)法制体系不健全。
从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的发展实践来看,尤其是总结美国、新加坡等养老保险法制建设比较规范的国家的先进经验,养老保险必须建立在一整套严密的法律体系支撑下有效地发展下去。
我国目前主要靠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颁布行政法规和一般性文件来推行,缺少新制度建立初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种立法
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养老制度建设的进程。
(4)我国特有的二元化社会造成养老保险覆盖面窄。
我们国家由于农村人口十分庞大,国家财力物力总量的问题造成自建国以来形成的二元化的经济、社会结构,养老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与集体(社会)救助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并未在农村全面设立。
而目前国外普遍实现的“国民皆保险”,最明显的标志是农民和其他从业者享有实质平等的社会保险待遇。
这样客观造成我国特有的结构性的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的问题。
二、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分析
(1)国内外养老保险模式的差异分析。
从国外的发展来看,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发展出来相对适应自身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例如,新加坡就在原有英国殖民当局创立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中央公积金制度。
1959年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马来亚的新加坡自治州执政,特别是1965年建立共和国以后,把它扩展为一个覆盖整个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正处在新旧制度交替的时期,相比之下,传统的现收现付制还处于支配性地位;但长期来看,它的主导地位为新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所取代是不可避免的,在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2)国内外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的差异分析。
与美国、智力等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还存在体系僵化、基础建设不足、收益率偏低等不足。
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政府管制和经营管理组织还不完善,企业和职工对基金的保管还缺乏足够的参与。
同时由于资本市场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条件,以及中国的特殊政治经济环境,养老保险基金还不可能被允许像智利那样由私人公司托管。
所以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组合还相对比较单一,投资途径主要还是用于国债和银行存款。
虽然政府债券相对于其他种类的金融工具而言还是信用最好的,但从长期来说,它并不能逃避通货膨胀一类的货币风险。
目前我国以个人账户上的个人缴费积累作为当前职工退休以后领取养老金的凭证,但实际上许多基
金计划的个人账户却只是一个空账或部分空账。
从居民受益方面来说,还存在受益来源积累不足和受益贬值的隐患。
当前还没有一个制度化的防范机制来防范养老基金因为通货膨胀而贬值。
比较国外现收现付或者部分积累模式下的基金管理制度,从投资运营效果以及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基金会模式由于建立了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治理结构,以市场化的方式选择外部管理人,因而能有效规避政府干预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经营成本,获得市场平均投资回报,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另外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需要由基金管理者根据政府的投资限制、宏观经济、金融工具的风险收益及不同市场的变动趋势等进行投资决策,国外政府一般不会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具体投资进行干预,否则将会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另外各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基金管理还没有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假如能够定期在新闻媒介上公布基金的使用情况、或者成立独立的监督审计部门定期检查,从机制上完善规范起来,那样所谓的挪用基金的问题才会降低到最低,基金管理的漏洞问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