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

合集下载

磷酸酯双淀粉与磷酸酯淀粉

磷酸酯双淀粉与磷酸酯淀粉

磷酸酯双淀粉与磷酸酯淀粉磷酸酯双淀粉和磷酸酯淀粉都是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使用。

这两种添加剂都是由淀粉和磷酸酯化学反应而成,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略有不同,从而在应用中也有一些差别。

一、磷酸酯淀粉磷酸酯淀粉是在淀粉中引入磷酸酯基的一种产物,其制备方法可分为干燥法和浸泡法。

磷酸酯淀粉有良好的水解性和乳化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排泄性,可以用于油脂和乳剂等水油混合液体的乳化稳定剂,但不适用于液体蛋白、乳酸菌等需要高稳定性的乳化体系。

与磷酸酯淀粉不同,磷酸酯双淀粉是由两个磷酸酯基相连的淀粉分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故称磷酸酯双淀粉。

该物质具有较好的透明性、稳定性和保湿性,因此广泛应用于果冻、凝胶糖等低温糖果中,能起到韧性、保湿、增稠以及着色的作用。

三、区别虽然磷酸酯双淀粉和磷酸酯淀粉都是淀粉磷酸酯,但是它们的牵连关系、物理化学性质和功能用途有所不同:1、结构不同:磷酸酯淀粉是一种磷酸酯单体封装在淀粉颗粒中的化合物,而磷酸酯双淀粉是由两个淀粉分子通过磷酸酯基串联而成的,其链式结构决定了其在功能上的区别。

2、性质不同:磷酸酯淀粉具有良好的水解性和乳化性,较好地适用于水油混合液体的乳化稳定剂,而磷酸酯双淀粉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保湿性,主要应用于低温糖果制品中。

3、针对食品类型的不同:由于在化学结构和性质方面的差异,磷酸酯淀粉和磷酸酯双淀粉都有自己的应用范围。

通常,磷酸酯淀粉多用于调制饮料、甜点、冷冻食品、淀粉浆料等食品中,而磷酸酯双淀粉主要应用于低温果冻、凝胶糖等糖果中。

四、使用风险任何食品添加剂都有使用上的一定风险,磷酸酯双淀粉和磷酸酯淀粉也不例外。

据了解,磷酸酯双淀粉和磷酸酯淀粉两种添加剂的毒性较低,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

但是,如果过量使用,可能会引发消化不良、过敏反应等不适症状。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控制,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总之,磷酸酯双淀粉和磷酸酯淀粉两种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六、熟制豆类
七、发酵豆制品(04.04.02)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注:2760-2011中第36项为乙酸,现改为冰乙酸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与2760-2011相比减少如下物质:乳化硅油、聚甘油聚亚油酸酯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A.1,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注:以上表格中,红色代表新增,绿色代表删除。

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在线版

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在线版

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在线版根据第34届CAC大会(2011)更新"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Codex STAN 192-1995) 规定了在各类食品中可能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无论这些食品是否已经被法典标准化。

GSFA前言中有解释这些数据的附加信息。

希望使用者在用这些数据时参考前言。

该数据库以可查询的方式提供食品法典委员会采纳的所有食品添加剂的规定。

可以分别按照食品添加剂(名称,同义语,INS号)、功能类别、GSFA附录B中描述的食品类别进行查询。

请注意近期JECFA会议的摘要和结论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例如为后续会议征集资料,可以在以下网站和WHO网站获得。

其他相关链接:JECFAJE报告和毒理学专论JECFA质量规格点击此处查看法典现行版本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请注意:食品添加剂法典通用标准目前正在逐步完善,它将定期进行更新,包括CAC 大会采纳的其他食品添加剂规定。

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主页食品分类食品添加剂查询功能类别术语表® FAO and WHO 2012食品类别法典GSF A的食品分类体系是分级的,适用于所有的食品,包括那些不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类别。

该体系包括对每类食品别涵盖的各种食品的描述以及食品添加剂的规定。

食品类别不用于标签目的,点击下面的类别查看描述和相关的食品添加剂规定。

带有该标记的食品类别包含一种或多种列在表3附录的亚类。

表3中的规定不适用于带有该标记的食品类别,因为这些类别列在表3附录中食品分类编号乳制品及类似物01.0脂肪,油和脂肪乳化物02.0食用冰,包括冰冻果子露和果汁冰糕03.0水果和蔬菜(包括蘑菇和食用真菌、块根类、豆类、芦荟)、海藻、坚果和籽类04.0糖果05.0谷物和谷物制品,来源于谷物、块根类、豆类、棕榈树的软芯,不包括07.0类焙烤制品06.0焙烤制品07.0肉和肉制品,包括禽肉和野味08.0鱼和鱼制品,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棘皮类动物09.0蛋和蛋制品10.0甜味料,包括蜂蜜11.0盐,香辛料,汤,调味汁,沙拉,蛋白制品12.0特殊营养用食品13.0饮料,不包括乳制品14.0即食小食品15.001-15类中未包括的复合食品种类16.0食品添加剂索引本页包含一个食品添加剂或食品添加剂组(以下划线表示)的索引。

GB 2760-2014中可使用的食品增稠剂

GB 2760-2014中可使用的食品增稠剂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18.004 1520稳定剂和凝固剂、抗结剂、消泡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增稠剂刺云实胶tara gum 20.041 417 增稠剂醋酸酯淀粉starch acetate 20.039 1420 增稠剂淀粉磷酸酯钠sodium starchphosphate20.013 —增稠剂D-甘露糖醇D-mannitol 19.017 421甜味剂、乳化剂、膨松剂、稳定剂、增稠剂瓜尔胶guar gum 20.025 412 增稠剂果胶pectins 20.006 440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海萝胶funoran (gloiopeltisfurcata)20.040 —增稠剂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alginate20.010 405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20.004 401 增稠剂槐豆胶(又名刺槐豆胶)carob bean gum 20.023 410 增稠剂β-环状糊精beta-cyclodextrin 20.024 459 增稠剂黄原胶(又名汉生胶)xanthan gum 20.009 415稳定剂、增稠剂甲壳素(又名几丁质)chitin 20.018 —增稠剂、稳定剂聚甘油脂肪酸酯polyglycerol estersof fatty acids(polyglycerol fatty acidesters)10.022 475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抗结剂聚葡萄糖polydextrose 20.022 1200增稠剂、膨松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决明胶cassia gum 20.045 427 增稠剂卡拉胶carrageenan 20.007 407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可得然胶curdlan 20.042 424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可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polysaccharide20.044 —增稠剂、乳化剂、被膜剂、抗结剂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phosphateddistarch phosphate20.017 1413 增稠剂硫酸钙(又名石膏)calcium sulfate 18.001 516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 18.002 509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罗望子多糖胶tamarindpolysaccharide gum20.011 —增稠剂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maltitol and maltitolsyrup19.005,19.022965(i),965(ii)甜味剂、稳定剂、水分保持剂、乳化剂、膨松剂、增稠剂普鲁兰多糖pullulan 14.011 1204 被膜剂、增稠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hydroxypropyldistarch phosphate20.016 1442 增稠剂乳酸钙calcium lactate 01.310 327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剂、乳化剂、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乳酸钠sodium lactate 15.012 325水分保持剂、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剂、膨松剂、增稠剂、稳定剂乳糖醇(又名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lactitol 19.014 966乳化剂、稳定剂、甜味剂、增稠剂沙蒿胶rtemisia gum(sa-hao seed gum)20.037 —增稠剂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sorbitol and sorbitolsyrup19.006,19.023420(i), 420(ii)甜味剂、膨松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增稠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diacetyl tartaricacid ester ofmono(di)glycerides(DATEM)10.010 472e乳化剂、增稠剂羧甲基淀粉钠sodium carboxymethyl starch20.012 —增稠剂田菁胶sesbania gum 20.021 —增稠剂脱乙酰甲壳素(又名壳聚糖)deacetylatedchitin(chitosan)20.026 —增稠剂、被膜剂亚麻籽胶(又名富兰克胶)linseed gum 20.020 —增稠剂皂荚糖胶gleditsia sinenis lamgum20.029 —增稠剂α-环状糊精alpha -cyclodextrin 18.011 457 稳定剂、增稠剂γ-环状糊精gamma-cyclodextrin18.012 458稳定剂、增稠剂阿拉伯胶arabic gum 20.008 414 增稠剂海藻酸钾(又名褐藻酸钾)potassium alginate 20.005 402 增稠剂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 20.043 461 增稠剂结冷胶gellan gum 20.027 418 增稠剂聚丙烯酸钠sodium polyacrylate 20.036 —增稠剂磷酸酯双淀粉distarch phosphate 20.034 1412 增稠剂明胶gelatin 20.002 —增稠剂羟丙基淀粉hydroxypropylstarch20.014 1440增稠剂、膨松剂、乳化剂、稳定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20.028 464 增稠剂琼脂agar 20.001 406 增稠剂酸处理淀粉acid treated starch 20.032 1401 增稠剂氧化淀粉oxidized starch 20.030 1404 增稠剂氧化羟丙基淀粉oxidizedhydroxypropyl starch20.033 —增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acetylated distarchphosphate20.015 1414 增稠剂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acetylated distarchadipate20.031 1422 增稠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六、熟制豆类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一、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与2760-2011相比,以下物质删除,转移到了表,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目录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目录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目录目录前言 ?范围 1术语和定义 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1 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 2带入原则 2食品分类系统 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2 营养强化剂 2食品用香料 2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 2 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3首字母食品添加剂名称页码氨基乙酸,又名甘氨酸, 4 a 铵磷脂 4巴西棕榈油蜡 4白油,又名液体石蜡, 4L-半胱氨酸盐酸盐 5苯甲酸及其钠盐 54-苯基苯酚 52-苯基苯酚钠盐 6b 冰结构蛋白 6L-丙氨酸 6丙二醇 6丙二醇脂肪酸酯 6丙酸及其钠盐、钙盐 7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 7茶多酚,又名维多酚, 7茶黄色素~茶绿色素 8赤藓红及其铝色淀 8c 刺梧桐胶 9刺云实胶 9醋酸酯淀粉 9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月桂酸, 10单辛酸甘油酯 10淀粉磷酸酯钠 10 d靛蓝及其铝色淀 11丁基羟基茴香醚 11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其钠盐, 12多穗柯棕 12二丁基羟基甲苯 13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 13 e2,4-二氯苯氧乙酸 14二氧化硅 14 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 14 e 二氧化钛 16 二氧化碳 17 番茄红 17 番茄红素,合成, 17 蜂蜡18 f富马酸 18 富马酸一钠 18 甘草~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 19 甘草抗氧物 19 D-甘露糖醇 19 柑桔黄 20 高锰酸钾 20 谷氨酰胺转氨酶 20 g瓜尔胶 20 硅铝酸钠 20 硅酸钙 21 桂醛 21 果胶 22 海萝胶 22 海藻酸丙二醇酯 22 海藻酸钠 23 核黄素 23 黑豆红 24 黑加仑红 24 红花黄 24 红米红 25 红曲米~红曲红 25h 葫芦巴胶 26 琥珀酸单甘油酯 26 琥珀酸二钠 27 花生衣红 27 滑石粉 27 槐豆胶,又名刺槐豆胶, 28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28 黄蜀葵胶 29 黄原胶,又名汉生胶, 29 己二酸 29 4-己基间苯二酚 30 甲壳素,又名几丁质, 30 姜黄 30 J姜黄素 31 焦糖色,加氨生产, 31 焦糖色,普通法, 32焦糖色,亚硫酸铵法, 33 金樱子棕 34 酒石酸氢钾 35 菊花黄浸膏 35 聚丙烯酸钠 35 聚二甲基硅氧烷 35 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 35 聚甘油脂肪酸酯 36 聚葡萄糖 36 J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37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又名吐温20, 37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又名吐温40, 37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又名吐温60, 37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又名吐温80, 37 聚乙二醇 38 聚乙烯醇 38 决明胶 38 咖啡因 39 卡拉胶 39 抗坏血酸,又名维生素C, 39 抗坏血酸钠 39 抗坏血酸钙 39 k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40 可得然胶 40 可可壳色 41 可溶性大豆多糖 41 喹啉黄 42 辣椒橙 42 辣椒红 42 辣椒油树脂 43 蓝锭果红 43 联苯醚,又名二苯谜, 43 亮蓝及其铝色淀 44 磷酸~焦磷酸二氢二钠~焦磷酸钠~磷酸三钙~磷酸三钾~磷酸三钠~ 45 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铵~磷酸氢二钾~磷酸氢钙~ 45 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 45 l 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47 磷脂 48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48 硫磺 48 硫酸钙,又名石膏, 49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 49 硫酸镁 50 硫酸锌50 氯化钙 50氯化钾 50 氯化镁 50 罗望子多糖胶 51 l萝卜红 51 落葵红 51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 52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 52 没食子酸丙酯,PG, 52 玫瑰茄红 53 m迷迭香提取物 53 密蒙黄 54 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54 纳他霉素 54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55 柠檬酸及其钠盐、钾盐 56 n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 57 柠檬酸亚锡二钠 57 偶氮甲酰胺 57 o偏酒石酸 57 葡萄皮红 57 p 葡萄糖酸亚铁 58 普鲁兰多糖 58 羟基硬脂精,氧化硬脂精, 58 氢化松香甘油酯 58 q 氢氧化钙 59 氢氧化钾 59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59 乳酸 60 乳酸钙 60 乳酸链球菌素 61 r乳酸钠 61 乳酸脂肪酸甘油酯 61 乳糖醇 62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 62 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 62 桑椹红 63 沙蒿胶 63 沙棘黄 64 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又名司盘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又名司s盘4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又名司盘60,~山梨醇酐叁硬脂酸酯 64 ,又名司盘65,~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又名司盘80,山梨酸及其钾盐 65 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 66 双乙酸钠 67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67 松香季戊四醇酯 68 酸性红,又名偶氮玉红, 68 s 酸性磷酸铝钠 68 酸枣色 68 羧甲基淀粉钠 69 碳酸钾 69 碳酸镁 69 碳酸钠 69 碳酸氢钾 70 碳酸氢三钠,又名倍半碳酸钠, 70 糖精钠 70 特丁基对苯二酚71 tL-α-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名阿力甜, 71 天然苋菜红 71 田菁胶 72 甜菊糖苷 72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72 脱乙酰甲壳素,又名壳聚糖, 73 维生素E,dl-α-生育酚~d-α-生育酚~混合生育酚浓缩物, 73 w 稳定态二氧化氯 73 苋菜红及其铝色淀 74 橡子壳棕 74 硝酸钠~硝酸钾 75 辛~癸酸甘油酯 75x 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 76 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76 新红及其铝色淀 76 薪草提取物 77 亚麻籽胶,又名富兰克胶, 77 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钠 77 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77 胭脂虫红 78 胭脂红及其铝色淀 79 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 80 盐酸 81 杨梅红 81 y 氧化铁黑和氧化铁红 81 叶黄素 82 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 82 液体二氧化碳,煤气化法, 8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8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 83 乙萘酚 83 乙酸钠 84乙酰磺胺酸钾,又名安赛蜜, 84乙氧基喹 84异构化乳糖液 85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 85异麦芽酮糖 85硬脂酸,又名十八烷酸, 85硬脂酸钙 86 y硬脂酸钾 86硬脂酸镁 86硬脂酰乳酸钠~硬脂酰乳酸钙 86诱惑红及其铝色淀 87玉米黄 88越橘红 88藻蓝,淡、海水, 88皂荚糖胶 89蔗糖脂肪酸酯 89栀子黄 90栀子蓝 91植酸,又名肌醇六磷酸,~植酸钠 91 z 植物炭黑 92仲丁胺 92竹叶抗氧化物 93紫草红 93紫胶,又名虫胶, 94紫胶红,又名虫胶红, 94表A.2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95 表A.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 99 附录B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 100 表B.1 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 101 表B.2 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 102 表B.3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 118 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下简称“加工助剂”,使用规定 162 表C.2 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164 表C.3 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 167附录D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 175 附录E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177 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178下面是赠送的团队管理名言学习,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谢谢1、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淀粉规格标准

淀粉规格标准

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一、磷酸酯双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g/100g)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以As计) ≤0.5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注:用三偏磷酸钠或三氯氧磷为酯化剂二、醋酸酯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以As计) ≤0.5乙酰基含量/(%)≤ 2.50.1乙酸乙烯酯/ (mg/kg)≤(仅限用乙酸乙烯酯作为酯化剂)注:用乙酸酐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8.0%(w/w,占淀粉干基),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7.5%(w/w,占淀粉干基)。

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18.0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砷/(mg/kg)(以As计) ≤0.5铅/(mg/kg)≤ 1.0辛烯基琥珀酸基团/(%)≤ 3.0辛烯基琥珀酸残留量/(%)≤0.3注:生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3.0%(占淀粉干基,w/w);生产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2.0%,硫酸铝用量不超过2.0%(均为占淀粉干基,w/w)。

四、氧化羟丙基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18.0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以As计) ≤0.5氯丙醇/(mg/kg) ≤ 1.0羧基含量/(%)≤ 1.1羟丙基含量/(%)≤7.0注: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有效氯不超过5.5%(占淀粉干基,w/w),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活性氧不超过0.45%(占淀粉干基,w/w);用环氧丙烷作醚化剂,使用量不超过25%(占淀粉干基,w/w)。

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要点

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要点

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一、磷酸酯双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g/100g)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以As计) ≤0.5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注:用三偏磷酸钠或三氯氧磷为酯化剂二、醋酸酯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以As计) ≤0.5乙酰基含量/(%)≤ 2.50.1乙酸乙烯酯/ (mg/kg)≤(仅限用乙酸乙烯酯作为酯化剂)注:用乙酸酐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8.0%(w/w,占淀粉干基),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7.5%(w/w,占淀粉干基)。

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18.0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砷/(mg/kg)(以As计) ≤0.5铅/(mg/kg)≤ 1.0辛烯基琥珀酸基团/(%)≤ 3.0辛烯基琥珀酸残留量/(%)≤0.3注:生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3.0%(占淀粉干基,w/w);生产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2.0%,硫酸铝用量不超过2.0%(均为占淀粉干基,w/w)。

四、氧化羟丙基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18.0SO2残留量/(mg/kg)≤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以As计) ≤0.5氯丙醇/(mg/kg) ≤ 1.0羧基含量/(%)≤ 1.1羟丙基含量/(%)≤7.0注: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有效氯不超过5.5%(占淀粉干基,w/w),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活性氧不超过0.45%(占淀粉干基,w/w);用环氧丙烷作醚化剂,使用量不超过25%(占淀粉干基,w/w)。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三、豆干类
四、豆干再制品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八、腐乳类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一、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注:2760-2011中第36项为乙酸,现改为冰乙酸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转移到了表A.1,规定了使用范围和限量
注:以上表格中,红色代表新增,绿色代表删除;。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保质期等特点,按照一定的比例向食品中加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我国针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制定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下面将对该标准的要点进行介绍。

一、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根据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主要分为色素、香料、甜味剂、增稠剂、稳定剂、酸味剂、乳化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发酵剂、漂白剂、酶制剂、酸碱调节剂等13个类别。

每个类别下又细分出多种具体的食品添加剂。

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GB2760-2014对每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做了明确规定,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例如,对大多数人工合成色素的使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如胭脂红的使用量不得超过0.1g/kg,孔雀绿不得超过0.03g/kg。

对于香料和调味剂,也有相应的使用限量,如柠檬酸的使用量不得超过10g/kg,大蒜素不得超过0.1g/kg。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也有详细的规定。

三、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GB2760-2014要求食品添加剂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评估包括对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生物学、代谢学等方面的研究,以确定其对人体的安全性。

只有通过了安全性评估,并被确定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才可以用于食品生产中。

四、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声明根据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在包装上必须进行标签声明,以便消费者了解食品中所含的添加剂。

标签上应明确标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类别、使用量等信息。

这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

五、食品添加剂的追溯管理根据GB2760-2014,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食品添加剂的追溯管理制度,确保食品添加剂的来源可查、流向可追。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食品添加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磷酸酯双淀粉在面粉改良剂中的应用

磷酸酯双淀粉在面粉改良剂中的应用

磷酸酯双淀粉在面粉改良剂中的应用作者:张福荣罗静丽朱宝燕来源:《食品界》2016年第12期变性淀粉,也称改性淀粉或修饰淀粉,是在原淀粉原有特性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工业生产工艺或品质要求而改善其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利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生物酶法等处理方法,改善淀粉的天然性质,增加其性能或引进新的特性而制备的淀粉衍生物。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A2表中允许使用的变性淀粉就有13种《醋酸酯淀粉、磷酸酯双淀粉、氧化淀粉、酸化淀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乙酰化二淀粉己二酸酯、氧化羟丙基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淀粉磷酸酯钠、羧甲基淀粉钠》,而且使用量不受限制。

结合面粉改良剂的产品特性及生产要求,普遍使用的变性淀粉以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磷酸酯双淀粉、氧化淀粉为主。

现就磷酸酯双淀粉的制作及作为面粉改良剂中助流稀释作研究探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所产小麦几乎全部用于加工面粉,除此之外,每年仍需进口几百万吨小麦用于各种高档专用粉的生产,而这些专用粉都必须会添加面粉品质改良剂。

面粉品质改良剂是专用于改善小麦面粉及其制品品质,延长保质期,改善食品工业性能,增强食品营养价值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面粉品质改良剂在面粉加工以及面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应用也愈来愈普遍。

随着对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回归大自然,崇尚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潮流。

国家发改委、国家经贸委和农业部联合发布全国食品工业发展规划中也指出,天然、营养、多功能且安全可靠是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方向。

因此,面粉品质改良剂走天然、营养、多功能的发展道路是企业的必由之路。

淀粉作为一种天然资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中。

淀粉分子中含有大量羟基,传统的改性淀粉大部分在淀粉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所得产品只具有单一的亲水性,大大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在淀粉分子中通过高交联变性可以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及分散、疏水等特性得到提高,拓宽应用范围。

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 和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 和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是两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建筑材料、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特性和用途,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1.定义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的粉末,由植物淀粉和磷酸酯化合而成。

2.特性(1)优异的增稠性和分散性,可用作稀土矿浆的分散剂;(2)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可用于建筑材料中,提高材料的耐高温性能;(3)具有一定的抗皱性和增强粘接性,可用作印花和染料浆料的增稠剂。

3.应用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建筑材料、印染工业等领域,在这些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1.定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是一种水溶性的聚合物,由淀粉和乙烯基磷酸酯2.特性(1)优异的粘合性和增稠性,可用作食品添加剂中的增稠剂;(2)良好的亲水性和分散性,可用于医药领域中的胶囊包衣材料;(3)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和胶凝性,可用于造纸工业中的润湿剂和增强剂。

3.应用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医药、造纸工业等领域,对提高产品的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比较分析1.用途比较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主要应用于石油开采和建筑材料领域,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医药领域。

2.特性比较两者都具有良好的增稠性和分散性,但在耐高温性能、粘合性和亲水性等方面有所不同。

3.市场前景随着工业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结论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都是具有重要用途的化工原料,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应用特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增加,它们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1.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磷酸酯双淀粉MT-200粉和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需求日益增长。

磷酸酯双淀粉编制说明

磷酸酯双淀粉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酸酯双淀粉》(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简要起草过程(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主要起草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起草人食品添加剂磷酸酯双淀粉列入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受卫生部的委托(委托协议书项目编号38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有:江南大学,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有:顾正彪,洪雁,孙明导,周庆峰,呼旭侠,李兆丰,邱立忠,吕春林,程力,陈颖,张小茹,史琦云,王亮,李欢。

(二)简要起草过程1) 接到本任务后,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江南大学和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牵头、业内相关企业参加的标准起草工作组。

2)本标准的起草工作组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考虑到卫生部公布的“关于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的公告”与中国商业联合会牵头起草的《食用变性淀粉》质量标准(报批稿)中涉及到的安全指标与检验方法相一致,而这些数据和方法已经多次讨论和征求过意见。

故直接形成标准文本,再经行业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于2012年1月13日在东莞讨论,形成此报批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本标准在卫生部公告的基础上,配套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并整理成食品添加剂安全标准文本格式。

三、国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WHO/FAO)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美国的《食品化学法典》(FCC)及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和欧盟指令2008/84/EC(EU)中均规定了磷酸酯双淀粉标准。

四、标准的制(修)订与起草原则(一)以科学为依据以科学技术和实验数据为依据,结合产品实际生产情况,经过科学研究而制定。

(二)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为原则我国磷酸酯双淀粉产品生产工艺日趋稳定和完善,国内外贸易量不断增加,本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及有效地促进和满足国内外市场贸易需求,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

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

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

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
质量规格标准
一、磷酸酯双淀粉
二、醋酸酯淀粉
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四、氧化羟丙基淀粉
五、羧甲基淀粉钠
六、淀粉磷酸酯钠
七、氧化淀粉
八、酸处理淀粉
九、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
十、羟丙基淀粉
十一、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十二、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
十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十四、聚丙烯酸钠
分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各单位。

卫生部办公厅2010年7月21日印发。

淀粉国家食品标准

淀粉国家食品标准

淀粉国家食品标准答:一、一般指标1. 水分:按照GB 5009.3-2016的规定进行测定。

淀粉水分含量应≤18%。

2. 丝径:采用精度为0.02mm的丝径测量仪进行测量。

丝径的大小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3. 断条率:通过测定样品中连续断开或破损的纤维束数量来计算。

断条率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4. 灰分:按照GB 5009.4-2016的规定进行测定。

淀粉灰分含量应≤0.2%。

二、有害物质残留量1. 总砷:按照GB 5009.11-2014的规定进行测定。

淀粉中总砷的残留量应≤0.5mg/kg。

2. 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按照GB 5009.28-2016的规定进行测定。

淀粉中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的残留量应≤0.5g/kg。

3. 糖精钠:按照GB 5009.28-2016的规定进行测定。

淀粉中糖精钠的残留量应≤3g/kg。

4. 铅:按照GB 5009.12-2017的规定进行测定。

淀粉中铅的残留量应≤0.2mg/kg。

5. 铝:按照GB 5009.182-2017的规定进行测定。

淀粉中铝的残留量应≤10mg/kg。

6.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按照GB 5009.121-2016的规定进行测定。

淀粉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残留量应≤0.3g/kg。

7. 黄曲霉毒素B₁等毒素残留量:按照GB 5009.22-2016等规定进行测定。

不同种类的毒素残留量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

8. 二氧化钛等食品添加剂残留量: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进行测定。

淀粉中食品添加剂的残留量应符合GB 2760-2014的规定。

三、标识信息1. 净含量:淀粉产品的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标注清晰、准确。

2. 标签:淀粉产品的标签应符合《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包括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清晰、完整、易于识别。

四、感官品质感官品质是评价淀粉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色泽、气味、口感、质地等方面。

14种变性淀粉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14种变性淀粉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14种变性淀粉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淀粉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随着生产发展,淀粉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对其性质提出不同要求,而天然淀粉因受其固有性质,如不溶于冷水、淀粉糊易老化脱水、被膜性差、缺乏乳化力、耐药性及耐机械性差等不足之所限,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工业新要求,为此,各种变性淀粉应运而生。

变性淀粉系指利用物理、化学或酶等手段制得性质发生变化淀粉。

通过淀粉改性不仅可改善淀粉原有性质,还可赋予其新的功能特性,从而使其在食品等许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在食品业,变性淀粉可作为多种功能性助剂改善食品质量或开发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和优化生产工艺。

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小麦、土豆、甘薯、木薯等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变性淀粉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

1 变性淀粉分类根据变性反应机理,淀粉变性所得产物可分为淀粉分解产物、淀粉衍生物和交联淀粉三大类。

淀粉分解产物包括各种酸解、酶解、氧化、高温降解产物,如各种糊精、α–淀粉和氧化淀粉。

淀粉衍生物是淀粉分子中羟基被各种官能团取代后所得产物,如羧甲基淀粉、羟甲基淀粉、阳离子淀粉等。

醚类键或二酯键,使两个以上淀粉分子之间“架桥”在一起而得交联淀粉,如磷酸二淀粉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及羟丙基甘油双淀粉等。

淀粉按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变性淀粉:包括预糊化淀粉、油脂变性淀粉、烟熏变性淀粉、挤压变性淀粉、金属离子变性淀粉、超高压辐射变性淀粉等。

(2)化学变性淀粉:极限糊精、酸变性淀粉、氧化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交联淀粉、阳离子淀粉、淀粉接枝共聚物等。

(3)酶法变性淀粉:抗消化淀粉、糊精等。

(4)天然变性淀粉:应用遗传技术和精选技术,培育出具有特殊用途变性淀粉。

2 变性淀粉应用特性通过适当改性处理而得变性淀粉大多具有糊透明度高、糊化温度低、淀粉糊粘度大且稳定性好、凝沉性小、成膜性优、抗冻性能强及耐酸、耐碱和耐机械性强等许多优良特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造纸、纺织、日化及石油等业。

磷酸酯双淀粉对面粉理化指标的影响

磷酸酯双淀粉对面粉理化指标的影响

40 粮食与油脂 2018年第31卷第12期磷酸酯双淀粉对面粉理化指标的影响韩小存1,杨小芝2,郭嘉林2(1.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9;2.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462002)摘 要:为了揭示磷酸酯双淀粉对面制品的品质影响,研究了磷酸酯双淀粉对面粉粉质、拉伸、白度、湿面筋含量、湿面筋指数、降落数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面粉中添加1%~7%的磷酸酯双淀粉,面粉的粉质变化较小,面团的拉伸指标降低幅度较大,面粉湿面筋含量略微降低,湿面筋指数增加幅度较大,面粉白度变化较小,面粉降落数值略微降低。

因此,应根据面制品的种类,选择适宜的磷酸酯双淀粉添加量,以制备出品质合格的面制品。

关键词:磷酸酯双淀粉;面粉;品质Effects of distarch phosphate on physicochemical index of wheat flourHAN Xiao-cun 1, Y ANG Xiao-zhi 2, GUO Jia-lin 2(1. Zhengzhou Tourism College, Zhengzhou 450009, Henan, China;2. Luohe Medical School, Luohe 462002, Henan,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effect rule of the distarch phosphate on the quality of wheat flour product, farinograph, extensigraph, whiteness, wet gluten, wet gluten index and falling number of wheat flour were researched systematically. When adding the distarch phosphate to the flour 1 %-7 %, the property of farinograph was changed slightly, the extensigraph of dough was dropped down obviously, the wet gluten content was decreased slightly, the index of the wet gluten content was increased obviously, the whiteness value of the wheat flour changed slightly and the falling number was decreased slightly.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fl our products,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distarch phosphate should be selected to prepare quali fi ed fl our products.Key words: distarch phosphate; wheat flour;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S2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78(2018)12-0040-03收稿日期:2017-04-24作者简介:韩小存(1987—),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技术研究及教学工作。

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2760)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9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

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等逐一介绍。

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19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应用、教学、监督、检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消泡剂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维多酚)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甘草抗氧物抗坏血酸钙磷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己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维生素C)迷迭香提取物漂白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保险粉)亚硫酸氢钠硫磺膨松剂碳酸氢钠(钾)碳酸氢铵轻质碳酸钙(碳酸钙)硫酸铝钾(钾明矾)硫酸铝铵(铵明矾)磷酸氢钙酒石酸氢钾胶姆糖基础剂聚乙酸乙烯酯丁苯橡胶着色剂苋菜红苋菜红铝色淀胭脂红胭脂红铝色淀赤藓红赤藓红铝色淀新红新红铝色淀柠檬黄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日落黄铝色淀亮蓝亮蓝铝色淀靛蓝靛蓝铝色淀叶绿素铜钠盐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发酵法)二氧化钛诱惑红甜菜红姜黄红花黄紫胶红(虫胶红)越桔红辣椒红辣椒橙焦搪色(不加氨生产)焦糖色(加氨生产)红米红栀子黄菊花黄浸膏黑豆红高粱红玉米黄萝卜红可可壳色红曲米红曲红落葵红黑加仑红栀子蓝沙棘黄玫瑰茄红橡子壳棕NP红多穗柯棕桑椹红天然苋菜红金樱子棕姜黄素酸枣色花生衣红葡萄皮红兰锭果红藻蓝(淡、海水)植物炭黑密蒙黄紫草红茶黄色素茶绿色素柑桔黄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胭脂虫红酸性红护色剂硝酸钠(钾)亚硝酸钠(钾)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酪蛋白酸钠(酪朊酸钠)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双、三甘油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硬脂酰乳酸钙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松香甘油酯(酯胶)氢化松香甘油酯乙酸异丁酸蔗糖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辛、癸酸甘油酸酯改性大豆磷脂丙二醇脂肪酸酯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聚甘油单硬脂酸酯聚甘油单油酸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吐温2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吐温40)乙酰化单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酸钾聚甘油蓖麻醇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酶制剂木瓜蛋白酶蛋白酶(地衣芽孢杆菌)蛋白酶(米曲霉)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制剂α-淀粉酶制剂糖化酶制剂精制果胶酶β-葡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α-乙酰乳酸脱羧酶木聚糖酶(米曲霉)真菌淀粉制剂脂肪酶(米曲霉)磷酸酯酶A2乳糖酶谷氨酰胺转胺酶(品质改良剂)转移葡萄糖苷酶(黑曲霉)真菌淀粉酶(米曲霉)增味剂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琥珀酸二钠L-丙氨酸氨基乙酸(甘氨酸)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L-半胱氨酸盐酸盐偶氮甲酰胺碳酸镁碳酸钙过氧化钙被膜剂紫胶(虫胶)石蜡白色油(液体石蜡)吗啉脂肪酸盐(果蜡)松香己戊四醇酯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二甲基聚硅氧烷巴西棕榈蜡硬脂酸硬脂酸镁水分保持剂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钾)磷酸二氢钙(磷酸钙)焦磷酸二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乳酸钠60%乳酸钾营养强化剂L-盐酸赖氨酸牛磺酸维生素A(视黄醇或醋酸视黄醇或棕榈酸视黄醇)稳定性维生素A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稳定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核黄素)稳定性维生素B2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或5’-磷酸吡哆醇)维生素B12(氰钴胺或羟钴胺)左旋肉碱(左旋酒石酸盐)(维生素BT)(微生物法制备)左旋肉碱(化学合成法)维生素C(L-抗坏血酸)稳定性维生素C维生素D D2(麦角钙化醇) D3(胆钙化醇)维生素E(d-α生育酚)天然维生素E稳定性维生素E烟酸或烟酰胺维生素K(植物甲萘醌)胆碱肌醇叶酸泛酸生物素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柠檬酸铁富马酸亚铁柠檬酸铁铵氯化高铁血红素焦磷酸铁铁卟啉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甘氨酸亚铁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碳酸钙或生物碳酸钙乳酸钙L-乳酸钙(生产用菌珠:米根霉TL-527-9)磷酸氢钙活性钙天门冬氨酸钙(鳌合型)L-苏糖酸钙甘氨酸钙枸橼酸苹果酸钙骨质磷酸钙珍珠乳酸钙硫酸锌葡萄糖酸锌乳酸锌甘氨酸锌柠檬酸锌碘化钾碘酸钾海藻碘葡萄糖酸钾(酶法生产)亚硒酸钠硒酸钠硒蛋白氟化钠富硒酵母富硒食用菌粉硒化卡拉胶硫酸镁葡萄糖酸镁(酶法生产)硫酸铜硫酸锰γ-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廿碳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双鞭甲藻)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3)(金枪鱼油)核甘酸5’单磷酸胞苷(5’-CMP)5’单磷酸尿苷(5’-UMP)5’单磷酸腺苷(5’-AMP)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一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脱氢乙酸脱氢醋酸钠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双乙酸钠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酒精发酵法)二氧化碳(石灰窑法)二氧化碳(合成氨尾气法)二氧化碳(甲醇裂解法)噻苯米唑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乙萘酚联苯醚2-苯基苯酚钠盐4-苯基苯酚五碳双缩醛(戊二醛)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尔灭)2,4-二氯苯氧乙酸稳定态二氧化氯纳他霉素(微生物发酵法)单辛酸甘油酯稳定和凝固剂硫酸钙(石膏)氯化钙氯化镁(盐卤,卤片)丙二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亚锡二钠葡萄糖酸δ内酯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甜味剂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异麦芽酮糖醇(氢化帕拉金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甜味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液)D-甘露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生产用菌珠:解脂假丝酵母)甜菊糖甙甘草甘草酸一钾及三钾乙酰磺氨酸钾(安赛蜜)甘草酸胺L-α-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阿力甜)乳糖醇(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罗汉果甜甙三氯蔗糖(蔗糖素)增稠剂琼脂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海藻酸钾果胶卡拉胶阿拉伯胶黄原胶(汉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罗望子多糖胶羧甲基淀粉钠淀粉磷酸酯钠羟丙基淀粉醚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甲壳素(几丁质)黄蜀葵胶亚麻籽胶(富兰克胶)田菁胶聚葡萄糖槐豆胶β-环状糊精瓜尔胶结冷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皂荚糖胶氧化淀粉乙酰化己二酸双淀粉钠酸处理淀粉氧化羟丙基淀粉磷酸酯双淀粉葫芦巴胶聚丙烯酸钠沙蒿胶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醋酸酯淀粉其他高锰酸钾4-氯苯氧乙酸钠异构化乳糖液食品工业用机械润滑油蔗糖聚丙烯醚(糖助剂10)固化单宁咖啡因氯化钾6-苄基腺嘌呤凹凸棒粘土月桂酸松香季戊四醇酯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二甲基巯硅氧烷白油半乳甘露聚糖酪蛋白钙肽酪蛋白磷酸肽羟基硬脂精己二酸辣椒油树脂乙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钙硫酸锌附录附录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三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主要参考文献中文索引英文索引一、酸度调节剂(Acidity Regulators)酸度调节剂亦称pH调节剂,是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铅/(mg/kg)≤
1.0
砷/(mg/kg)(以As计)≤
0.5
氯丙醇/(mg/kg)≤
1.0
羟丙基含量/(%)≤
7.0
注:用环氧丙烷作醚化剂(用量占淀粉干基不超过25%,w/w)。
SO2残留量/(mg/kg)≤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铅/(mg/kg)≤
1.0
砷/(mg/kg)(以As计)≤
0.5
羧基含量/(%)≤
1.1
注: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有效氯不超过5.5%(占淀粉干基,w/w)。
八、酸处理淀粉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
质量规格标准
一、磷酸酯双淀粉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g/100g)≤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铅/(mg/kg)≤
1.0
砷/(mg/kg)(以As计)≤
0.5
四、氧化羟丙基淀粉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铅/(mg/kg)≤
1.0
砷/(mg/kg)(以As计)≤
0.5
氯丙醇/(mg/kg)≤
1.0
羧基含量/(%)≤
1.1
SO2残留量/(mg/kg)≤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铅/(mg/kg)≤
1.0
砷/(mg/kg)(以As计)≤
0.5
注:采用盐酸、正磷酸或硫酸处理。
九、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指标
干燥失重/(%)≤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铅/(mg/kg)≤
1.0
砷/(mg/kg)(以As计)≤
0.5
氯化物(以cl计)/(%)≤
0.43
硫酸盐(以醚化剂。
六、淀粉磷酸酯钠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
注:用三偏磷酸钠或三氯氧磷为酯化剂
二、醋酸酯淀粉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铅/(mg/kg)≤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铅/(mg/kg)≤
1.0
砷/(mg/kg)(以As计)≤
0.5
乙酰基含量/(%)≤
2.5
己二酸盐/(%)≤
0.135
注:用已二酸酐(用量占淀粉干基不超过0.12%,w/w)交联,乙酸酐(用量占淀粉干基不超过8.0%,w/w)酯化。
十、羟丙基淀粉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羟丙基含量/(%)≤
7.0
注: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有效氯不超过5.5%(占淀粉干基,w/w),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活性氧不超过0.45%(占淀粉干基,w/w);用环氧丙烷作醚化剂,使用量不超过25%(占淀粉干基,w/w)。
五、羧甲基淀粉钠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10
SO2残留量/(mg/kg)≤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砷/(mg/kg)(以As计)≤
0.5
铅/(mg/kg)≤
1.0
辛烯基琥珀酸基团/(%)≤
3.0
辛烯基琥珀酸残留量/(%)≤
0.3
注:生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3.0%(占淀粉干基,w/w);生产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2.0%,硫酸铝用量不超过2.0%(均为占淀粉干基,w/w)。
注:采用三聚磷酸钠和三偏磷酸钠作酯化剂。
十二、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铅/(mg/kg)≤
1.0
砷/(mg/kg)(以As计)≤
0.5
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14;其他淀粉0.04
乙酰基含量/(%)≤
2.5
乙酸乙烯酯残留量/(mg/kg)≤
(仅限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
0.1
注:用乙酸酐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8.0%(w/w,占淀粉干基),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7.5%(w/w,占淀粉干基)。
十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项目
SO2残留量/(mg/kg)≤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铅/(mg/kg)≤
1.0
砷/(mg/kg)(以As计)≤
0.5
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
注:用正磷酸、磷酸钠、磷酸钾或三聚磷酸钠酯化。
七、氧化淀粉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1.0
砷/(mg/kg)(以As计)≤
0.5
乙酰基含量/(%)≤
2.5
乙酸乙烯酯/(mg/kg)≤
(仅限用乙酸乙烯酯作为酯化剂)
0.1
注:用乙酸酐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8.0%(w/w,占淀粉干基),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7.5%(w/w,占淀粉干基)。
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十一、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
项目
指标
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
SO2残留量/(mg/kg)≤
30
重金属(以Pb计)/(mg/kg)≤
20
铅/(mg/kg)≤
1.0
砷/(mg/kg)(以As计)≤
0.5
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