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豌豆淀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5d207a8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c6.png)
有可能与食品接触的润滑部位使用非食品级润滑剂易导致食品污染。
有可能与食品接触部位的润滑使用食品级润滑剂,定期更换润滑剂时,及时清除污浊的润滑剂。
符合设备维保要求
化学品管理制度中明确润滑油管控频次,建议每次使用前后进行。
综合虫害管理
内部吸引
车间内部存在吸引因素(如错误的灭蝇灯安装、车间气味),将园区虫害吸引进入车间。
2.卫生间不得与食品生产、包装或贮存等区域直接连通,不得对生产区域产生影响。
符合GB 14881个人卫生设施要求。
设施设备管控制度中明确卫生间管控要求,建议每日清洁并检查。
压缩空气设施
无菌空气的杀菌温度低,导致压缩空气中杀菌不彻底,无菌空气进入无菌罐造成产品坏包。
1.对无菌空气过滤器使用次数监控。
2.对无菌空气杀菌效果进行验证,定期检测无菌空气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厂区环境管控制度中明确管控频次,建议根据季节确定频次。
厂区垃圾
厂内垃圾清理不彻底、不及时,造成虫害孳生。
建立生产和生活垃圾的运输、暂存、清除实施管理措施并有效执行。
符合企业厂区内外环境管理要求。
厂区环境管控制度中明确管控频次,建议每日进行。
车间内部环境管理
车间地面墙面设计、施工及清洁卫生。
地面不平整、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或清洗后出现积水。
1.建立并落实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供应商检查评价制度。
2.查验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是否取得相应食品类别或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食品用洗涤剂生产企业应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3.制定食品原辅料的进货查验标准,采用感官评价、抽样检测、查验产品合格证明等措施验收。查看原辅料出厂检验报告和型式检验报告,是否具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项目。如实、完整填写进货查验记录。对无法提供检验报告的原料,应自行检验。
向阳鲜粉皮(粉条)(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向阳鲜粉皮(粉条)(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c7b9c680242a8956bece4ed.png)
向阳鲜粉皮(粉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向阳鲜粉皮(粉条)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马铃薯淀粉、豌豆淀粉、绿豆淀粉、蚕豆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为原料,辅以食用盐,添加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硫酸铝铵),经按比例配比、和面、成型、熟化、冷却、冷冻、解冻、真空包装等工序制成的向阳鲜粉皮(粉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制品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 5009.1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GB 5009.18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铝的测定GB/T 5461 食用盐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884 食用马铃薯淀粉GB/T 8885 食用玉米淀粉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23587 粉条GB 255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GB 255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铵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 29343 木薯淀粉GB 31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GB/T 38572 食用豌豆淀粉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产品分类根据产品形状的不同分为鲜粉条和鲜粉皮。
食用淀粉验收标准
![食用淀粉验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f94a17b58fb770bf68a553c.png)
GB3163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
指标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方式
感官指标
色泽
白色或类白色,无异色
取适量样品置于洁净、干燥的白色盘(瓷盘或同类容器)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闻其气味
入厂检验
气味
具有产品应有的气味,无异嗅
入厂检验
状态
粉末状,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异物
入厂检验
理化指标
水分%
≤18.0
GB 5009.3
入厂检验
粗细度(100目筛网)
≥99
GB/T 12096
入厂检验
灰分%
≤0.5
GB 5009.4
型式检验
酸度°T
≤2.0
GB5009.239
型式检验
蛋白质%
≤0.6
GB 5009.5
型式检验
斑点(个/cm²)
≤9
GB/T22427.4
型式检验
脂肪%
≤0.2GB/T 5009.6Fra bibliotek型式检验
二氧化硫/(mg/kg)
≤30
GB 5009.34
型式检验
砷(以As计)/(mg/kg)
≤0.5
GB 5009.11
型式检验
铅(以Pb计)/(mg/kg)
≤0.2
GB 5009.12
型式检验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CFU/g)
≤10000
GB 4789.2
入厂检验
大肠菌群(MPN/g)
≤70
GB 4789.3
入厂检验
霉菌(CFU/g)
≤100
GB 4789.15
型式检验
粉丝、粉条等淀粉及其制品相关标准汇总
![粉丝、粉条等淀粉及其制品相关标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10123e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f.png)
GB/T 38572-2020 食用豌豆淀粉
GB/T 23587-2009 粉条
GB/T 25733-2010 藕粉
GB/T 19048-2008 地理标志产品 龙口粉丝
GB/T 19852-2008 地理标志产品 卢龙粉丝
GB/T 38573-2020 预糊化淀粉
GB 5009.1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1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 5009.17-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 5009.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GB 5009.3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GB/T 15683-2008 大米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20194-2018 动物饲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旋光法
KJ 201909 食品中硼酸的快速检测 姜黄素比色法
BJS 201903 食品中二苯乙烯类阴离子型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LS/T 6137-2020 米粉条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NY/T 11-1985 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
NY/T 737-2003 木薯淀粉加工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NY 2091-2011 木薯淀粉初加工机械 安全技术要求
NY/T 2261-2012 木薯淀粉初加工机械 碎解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2264-2012 木薯淀粉初加工机械 离心筛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QB/T 4279-2011 大米粉碎调浆一体机
GB/T 15684-2015 谷物碾磨制品 脂肪酸值的测定
GB/T 20380.1-2006 淀粉及其制品 重金属含量 第1部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砷含量
豌豆淀粉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豌豆淀粉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6814bb5ccbff121dd3683bc.png)
豌豆淀粉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豌豆淀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生产工艺、质量要求、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豌豆为原料,经清洗、浸泡、磨碎、浆渣分离、自然发酵、精制分离、脱水、烘干、包装等工序制成的豌豆淀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酸度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0460 豌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22427.4 淀粉斑点测定GB/T 22427.5 淀粉细度测定GB/T 22427.6 淀粉白度测定GB/T 22427.7 淀粉粘度测定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31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豌豆:应符合GB/T 10460的规定。
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c9519a20975f46527d3e14a.png)
迎客松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迎客松粉丝、粉条、粉皮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散装的粉丝、粉条、粉皮(片粉)为原料,经筛选、整理、分装等工序制成的迎客松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制品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23587 粉条Q/HGS0001S-2014 梓潼片粉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产品分类根据产品形状的不同分为粉丝、粉条、粉皮(片),按照原料不同分为蕨根粉条(丝、片)、蔬菜粉条(丝、片)、红薯粉条(丝、片)、马铃薯粉条(丝、片)。
4 技术要求4.1 原料要求4.1.1 马铃薯粉条(丝、片)、红薯粉条(丝、片):应符合GB/T 23587 的规定。
4.1.2 蔬菜粉条(丝、片)、蕨根粉条(丝、片):应符合Q/HGS0001S-2014的规定。
4.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57dd8ce53a580216fcfe5d.png)
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方法作者:孙正宏晁丽强音来源:《中外食品工业》2013年第08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高。
其中,关于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成为食品检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食品二氧化硫含量测定方法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蒸馏法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25-02食用豌豆淀粉是凉粉凉皮的主要材料。
豌豆淀粉就是把豌豆磨碎后去皮,淀粉都是呈半湿状态,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非常容易变质和发霉,所以使用焦亚硫酸钠作为干燥剂、防腐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每千克淀粉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要≤0.03克,过量的摄入二氧化硫可造成胃肠、肝脏的损害。
本文笔者分别利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与蒸馏法这两种方法测定豌豆淀粉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具体方法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与仪器豌豆淀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全玻璃蒸馏装置、酸式棕色滴定管、比色管以及碘量瓶。
1.2 实验原理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亚硫酸盐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蒸馏法:利用密闭容器对样品进行酸化,继而进行加热蒸馏,随后样品释放出二氧化硫,并且利用乙酸铅溶液进行吸收,然后利用浓酸进行酸化,再以碘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所消耗的碘标准溶液量来计算二氧化硫的含量[3]。
1.3 实验过程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第一,关于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浓度为2μg/mL的二氧化硫溶液放置在25mL比色管之中,体积分别为0.0mL、0.2mL、0.4mL、0.6mL、0.8mL、1.0mL、1.5mL、2.0mL。
并且利用四氯汞钠吸收液进行定容至10mL。
随后,在每一只比色管之中均加入氨基磺酸铵溶液(12g/L)1mL、甲醛溶液(2g/L)1mL及1mL盐酸副玫瑰苯胺溶液,进行充分混匀。
肉酥(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肉酥(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c098b66964bcf84b9d57bc7.png)
肉酥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肉酥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畜肉、禽肉、白砂糖、豌豆粉、酱油、食用盐、大豆油、味精、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为原料,经清洗、煮制、切块、撇油、压松、配料、收汤、炒松、包装而制成的肉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317白砂糖GB/T1535大豆油GB270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GB27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3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4789.3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和制品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50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500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GB5009.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GB5009.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测定GB500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5009.1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967谷氨酸钠(味精)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6869鲜、冻禽产品GB/T18186酿造酱油GB19303熟肉制品企业生产卫生规范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306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7)第102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要求3.1原辅料要求3.1.1畜肉应符合GB2707的规定。
食品企业公司淀粉及淀粉制品安全风险清单和措施清单
![食品企业公司淀粉及淀粉制品安全风险清单和措施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eeb0d95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4.png)
淀粉及淀粉制品安全风险清单和措施清单
淀粉及淀粉制品、淀粉糖
(1)风险隐患因素
①真菌毒素:米酵菌酸等真菌毒素限量超标;
②污染物:淀粉、淀粉糖、粉丝粉条铅限量超标;
③微生物:即食淀粉制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等微生物限量超标;
④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粉丝粉条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粉丝粉条和虾味片铝残留量超标。
(2)原因分析
①进货查验控制不严格;
②生产过程灭菌工序控制不严格;
③贮运条件不符合控制要求;
④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
⑤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3)防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
②严格落实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保证灭菌工序执行到位;
③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
④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
⑤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
复合调味料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复合调味料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1c8ddd1daef5ef7ba0d3c78.png)
复合调味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合调味料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绵白糖、赤砂糖、果葡糖浆、番茄酱、番茄粉、黄芥子中的一种或数种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辣椒、洋葱、鲜切蔬菜(茄子、西葫芦)、速冻果蔬制品(土豆、胡萝卜、豌豆、甘蓝、菠菜、玉米粒、菠萝、黄桃、芒果、香蕉、榴莲)、椰纤果、脱水蒜片、酱腌菜(野山椒、墨西哥辣椒、韭菜花酱)、浓缩果蔬汁(浓缩柠檬汁、浓缩苹果汁、胡萝卜浓缩汁、洋葱浓缩汁、大葱浓缩汁、姜浓缩汁、番茄浓缩汁)、蛋液(20%加糖蛋黄液)、蛋粉(蛋黄粉)、食用玉米淀粉、湿热处理淀粉、麦芽糊精、小麦粉、玉米糁、食用盐、食用葡萄糖、味精、麦芽糖、咖喱粉、菇精调味料(香菇精粉)、海鲜粉调味料(贝精、甜虾精、鲣鱼风味调味料)、半固态复合调味品(肉类半固态复合调味品)、酵母抽提物、蚝油、甜面酱、鱼露、米酱、芥末酱、芝麻酱、花生酱、蛋黄酱、腐乳、海藻调味料(海藻调味粉、海藻调味液)、水产品调味料(水产品调味液)、复合调味料系列(鸡汤调味料、骨汤调味料、金华火腿精、杂色蛤精、烤香葱油、鲜香鸡油、甜辣酱、豆瓣酱)、酿造酱油、酿造食醋、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葡萄酒、调味料酒(味醂)、发酵配制酒(料理用清酒)、龙舌兰酒、巴氏杀菌乳、植物蛋白饮料(椰汁)、橘皮(陈皮)、黄芥子、白芷、大豆油、橄榄油、芝麻油、食用猪油、稀奶油、奶油(黄油)、无水奶油、人造奶油、干酪、奶酪粉、加糖炼乳、蜂蜜、香辛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葡萄糖酸-δ-内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冰乙酸、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番茄红素、焦糖色(普通法)、焦糖色(亚硫酸铵法)、5'-呈味核苷酸二钠、单,双硬脂酸甘油酯、山梨酸钾、柠檬酸、黄原胶、果胶、结冷胶、抗坏血酸(维生素C)、苯甲酸钠、乙酸钠(醋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乳酸、海藻酸丙二醇酯、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辣椒红、β-胡萝卜素、食品用香精数种原料,经称量、加热调配(均质)、装袋密封、杀菌、冷却、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半固态复合调味料和液态复合调味料。
食品安全法中淀粉
![食品安全法中淀粉](https://img.taocdn.com/s3/m/15e0e16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4.png)
食品安全法中淀粉
食品安全法中对淀粉的规定,主要涉及淀粉的使用限制和标识要求。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说明:
一、淀粉的使用限制
1. 食品中淀粉的含量和用途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严禁使用含有有害物质、超过质量限量或者没有明确用途的淀粉。
2. 禁止在未经声明或者标识的情况下,将淀粉或淀粉制品用作添加剂或者添加其他的物质。
3. 淀粉及其制品在食品中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的《添加剂使用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
二、淀粉的标识要求
1. 淀粉及其制品在食品中的使用,应当标明其名称和功能,不得误导消费者。
2. 淀粉及其制品在食品中的使用,应当遵循“有名必规、有规必标、有标必真”的原则进行标识。
3. 在淀粉及其制品中添加的化学物质,应当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进行标识。
4. 有特殊功效的淀粉及其制品应该进行相应的标识,遵循“声称有特殊功效的食品,必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取得相关许可证书,并标明其功效”的要求。
总之,食品安全法对淀粉的使用和标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在生产和经营中,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所使用的淀粉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同时进行清晰准确的标识,避免误导和不当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中国药典》2020版—豌豆淀粉国家药用辅料标准
![《中国药典》2020版—豌豆淀粉国家药用辅料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e3e862a312b3169a551a45b.png)
附件:豌豆淀粉Wandou DianfenPea Starch本品系自豆科植物豌豆Pisum sativum L.的种子中制得。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本品在水或乙醇中均不溶解。
【鉴别】(1)取本品,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通则2001),在显微镜下观察,淀粉多为大椭圆形颗粒,直径为25~45μm;有时呈不规则状或肾形;少部分为不规则或肾型小颗粒,直径为5~8μm。
颗粒可出现裂纹或边缘不规整,有时颗粒中心层纹几乎不可见。
部分颗粒的中轴线上可能会出现狭长裂缝。
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偏光十字。
(2)取本品约1g,加水15ml,煮沸后继续加热1 分钟,放冷,即成类白色半透明凝胶状物。
(3)取鉴别(2)项下凝胶状物约1g,加碘试液1 滴,即显蓝色或蓝黑色,加热后逐渐褪色。
【检查】酸碱度取本品5.0g,加水25ml,缓缓搅拌1 分钟,静置15 分钟,依法测定(通则0631),pH 值应为5.0~8.0。
外来物质取本品,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通则2001),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得有非淀粉颗粒,也不得有其他品种的淀粉颗粒。
二氧化硫取本品适量,依法检查(通则2331 第一法),含二氧化硫不得过0.005%。
氧化物质取本品4.0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50.0ml,密塞,振摇5 分钟,转入具塞离心管中,离心至澄清,取上清液30.0ml,置碘量瓶中,加冰醋酸1ml 与碘化钾1.0g,密塞,摇匀,置暗处放置30 分钟,加淀粉指示液1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相当于34μg 的氧化物质(以过氧化氢H2O2计),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2mol/L)不得过1.4ml(0.002%)。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30ºC干燥1.5 小时,减失的重量不得过16.0%(通则0831)。
炽灼残渣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0841),遗留残渣不得过0.6%。
111.1 淀粉国家标准
![111.1 淀粉国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f1270e5960590c69ec3769d.png)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CCGF 111.1—2010淀粉2010-07-13发布 2010-08-01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淀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淀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针对特殊情况的专项国家监督抽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查可参照执行。
监督抽查产品范围包括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等。
本规范内容包括产品分类、术语和定义、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及附则。
注:针对特殊情况的专项国家监督抽查是指应急工作需要而进行的或者由于某种特殊情况(或原因)仅需要对部分项目进行抽样检验的专项监督抽查。
2 产品分类2.1 产品分类及代码产品分类及代码见表1。
表1 产品分类及代码2.2 产品种类淀粉包括谷类淀粉、薯类淀粉和豆类淀粉等。
3 企业规模划分根据淀粉产品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淀粉产品年销售额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见表2:表2 企业规模划分4 检验依据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T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36 粮食卫生标准分析方法GB/T 8883 食用小麦淀粉GB/T 8884 马铃薯淀粉GB/T 8885 食用玉米淀粉GB/T 12309 工业玉米淀粉GB/T 22427.1 淀粉灰分测定GB/T 22427.9 淀粉及其衍生物酸度测定GB/T 22427.13 淀粉及其衍生物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NY/T 875 食用木薯淀粉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5 抽样5.1 抽样型号或规格预包装或称量销售产品。
QC-TS-073-01 淀粉质量标准
![QC-TS-073-01 淀粉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ca0ff9be53a580216fcfedd.png)
不得过15.0
不得过14.0
灰分
玉蜀淀粉
%
不得过0.2
不得过0.18
木薯淀粉
%
不得过0.3
不得过0.25
铁盐
不得更深(0.002%)
不得更深(0.015%)
二氧化硫
ml
不得过1.25
不得过1.20
氧化物质
ml
不得过1.4
不得过1.3
微生物限度
细菌数
cfu/g
不得过1000
不得过500
霉菌、酵母菌数
cfu/g
不得过100
不得过50
大肠埃希菌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标题
淀粉质量标准
颁发部门
质量保证部
编号
2.性状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本品在冷水或乙醇中均不溶解。
3.类别药用辅料,填充剂和崩解剂。
4.贮藏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5.原辅料、包装材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QC-OS-205-01
6.淀粉检验Leabharlann 准操作规程:QC-OS-085-01
颁发部门:
质量保证部
标题:
淀粉质量标准
颁发日期:
2016年12月31日
编号:
QC-TS-073-01
生效日期:
2017年1月1日
编写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写日期
2016/12/20
审核日期
2016/12/25
批准日期
2016/12/28
分发部门:
质量保证部□生产管理中心□人力资源中心□供应部□
物流部□乳膏剂车间□软胶囊车间□片剂车间□
7.变更记载及原因:
版本号
执行日期
食用豌豆淀粉(报批稿)编制说明
![食用豌豆淀粉(报批稿)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36fc03f55270722192ef796.png)
《食用豌豆淀粉》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主要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豌豆淀粉》国家标准是由全国食用淀粉及淀粉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列入2018年度(第4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180856-T-601”)。
由全国食用淀粉及淀粉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52)归口。
本标准起草主要单位有:山东健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东方蛋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招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远市金信质检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优承生物科技(烟台)有限公司、烟台鼎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烟台三嘉粉丝有限公司、深圳斯坦达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雪源、赵立亭、李强、刘鹏、徐青林、孙日、刘雪峰、彭少军、尹华伟、张若晗。
(二)简要起草过程1)成立《豌豆淀粉》国家标准起草组2018年7月《豌豆淀粉》国家标准立项计划下达后,全国食用淀粉及淀粉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以山东健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业内生产应用企业、监管部门等参加的标准起草工作组,使企业在标准制定的第一时间具有话语权;起草工作组并按计划要求进行了任务分解,并制定了相应的编制计划。
2)实地调研,形成草稿2018年7月~8月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走访了烟台优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鼎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相关企业调研食用豌豆淀粉的生产及产品质量现状。
在调研了以上企业的生产和产品质量情况后,标准起草工作组认真研究和讨论,并收集样品及食用豌豆淀粉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和技术资料,形成标准的“草稿”。
3)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2018年8月4日,本标准的起草组在山东健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了标准修订启动会,邀请相关的专业和企业技术人员参加,对草稿进行认真讨论;会后对标准中相关指标、测定方法再次比对,修改草稿;于8月26日在山东招远再次召开标准起草小组的第二次会议,经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认真研究和讨论,起草小组会后对“修改后的草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豌豆淀粉》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红薯淀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红薯淀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b94dc80f18583d048645931.png)
红薯淀粉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红薯淀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红薯淀粉为原料,经分装而成的红薯淀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490 粮食检验一般规则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析法GB/T 5492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884 食用马铃薯淀粉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T 22427.4 淀粉斑点测定GB/T 22427.5 淀粉细度测定GB/T 22427.6 淀粉白度测定GB/T 22427.13 淀粉及其衍生物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31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Q/LGC0001S-2017 食品原料用红薯淀粉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料红薯淀粉:应符合Q/LGC0001S-2017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豌豆淀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豌豆淀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外购豌豆淀粉为原料,经分装而成的食用豌豆淀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490 粮食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析法
GB/T 5492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884 马铃薯淀粉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T 22427.4 淀粉斑点测定
GB/T 22427.5 淀粉细度测定
GB/T 22427.6 淀粉白度测定
GB/T 22427.13 淀粉及其衍生物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31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
Q/DFK0001S-2018 豆类淀粉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
豌豆淀粉:应符合Q/DFK0001S-2018的规定。
3.2感官特性
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3.4 有害物质限量
应符合表3的规定。
3.5微生物限量
应符合表4的规定。
3.6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按JJF1070规定的方法测定。
4 食品添加剂
4.1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2 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2760有关规定。
5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14881规定。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以同一品种的原料、同一次投料、同一工艺所生产的同一规格产品为一批。
6.2 抽样
从同一批次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检验用样品和备用样品,抽样数量为20袋,15袋用于检验,5袋留样。
6.3 出厂检验
6.3.1 成品出厂前须经公司质量检验部门逐批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应附有合格证。
6.3.2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净含量、水分、pH值、细度、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为每批必检项目。
6.4 型式检验
6.4.1 型式检验每6个月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
a) 新产品投入生产时;
b) 停产6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c) 生产主要设备或关键工艺发生变化时;
d)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6.4.2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要求中3.2~3.6的检验项目。
6.5 判定规则
6.5.1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该批产品合格。
6.5.2检验项目如有不合格项(微生物除外),应加倍抽样复检。
复检如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6.5.3 微生物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不应复检。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及《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规定。
产品营养标签应符合GB 28050的规定。
外包装箱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7.2 包装
包装材料应符合GB 9683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包装牢固,封口严密。
7.3 运输
7.3.1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贮、混运。
7.3.2 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扔摔、撞击、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