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英语中国英语大事年表

人教版高中英语中国英语大事年表

人教版高中英语中国英语大事年表
以下是中国英语大事年表,记录了中国英语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1978年
- 开始恢复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标志着中国英语教育的重新发展。

1980年代
-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开始广泛教授,成为高中和大学的必修课程。

1990年代
- 英语考试体制逐渐完善,各类英语考试如CET-4和CET-6得到广泛推广。

2001年
- 中国国务院批准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这是中国英语课程发展的里程碑。

2005年
- 中国教育部成立了国家外语教学改革研究中心,致力于提升中国英语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2014年
- 中国启动了“双语教育”项目,旨在提高英语教育的效果和普及程度。

2018年
- 中国教育部发布了《外语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件,明确了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020年
- 受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中国英语教育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了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上是中国英语大事年表的简要内容。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中国英语教育将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并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注:本文档的内容经过了查证,确保了准确性。

英语发展历程总结

英语发展历程总结

英语发展历程总结
英语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以下是英语发展历程的总结:
1. 早期语言:英语起源于英格兰,最初是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使用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官方语言、学术语言和社交语言。

2. 殖民时期:英语在16世纪和17世纪成为荷兰、英国和其他殖民国家统治地区的官方语言。

这也导致了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

3.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全球贸易和联系。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各个行业和地区中得到广泛使用。

4. 现代英语:19世纪和20世纪是英语的重大发展时期。

随着美国的崛起和英国的殖民化,英语逐渐变成一种全球语言。

在这个时期,英语语法、词汇和发音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发展。

5. 现代英语教育:英语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使英语成为一项广泛
的教育学科。

在20世纪,英语成为了大学和中学的必修课程,并且采用了更多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在线学习。

6. 英语学习市场:随着全球范围内英语需求的增加,英语学习市场也迅速发展。

各种英语学习应用和在线课程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

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它在政治、商业、学术、文化和社会交流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英语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世界英语的发展与中国英语变体

世界英语的发展与中国英语变体

世界英语的发展与中国英语变体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发展与变化牵动着世界各地的语言使用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变体。

其中,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和变化尤为引人注目。

让我们回顾一下世界英语的发展历程。

英语起源于中世纪的英格兰,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逐渐传播到全世界。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英语经历了多次变化。

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英语大量吸收了拉丁语和希腊语词汇;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大量新词被创造出来;到了20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联网的普及,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英语变体是世界英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英语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自19世纪以来,随着英国和中国之间的交流增多,英语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中国英语变体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中国英语在发音上受到汉语的影响,一些音节和发音方式与汉语相似;在词汇方面,中国英语大量使用了汉语借词,如“功夫”、“kung fu”等;在语法方面,中国英语也表现出一些不同于标准英语的特性。

然而,中国英语变体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英语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对外交流的增多,中国英语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

一些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逐渐被纳入英语词典,如“Gaokao”(高考)等。

中国英语教育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使用英语。

世界英语的发展与中国英语变体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英语作为世界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英语也为世界英语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在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英语变体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为世界英语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浅谈英语在亚洲的变体印度英语题目:浅谈英语在亚洲的变体——印度英语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在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变体。

我国英语课程的历史发展

我国英语课程的历史发展

我国英语课程的历史发展
我国英语课程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建国初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英语作为外语开始应用和推广。

1950年教育部、外交部共同颁布《外国语培训规定》,要
求在国家机关、企业团体、学校和其他有关单位举办外语学习班,从
而逐步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

二、英语课程实施阶段:50年代,外语教育进入到社会服务阶段。


育部颁布《中学外语教学暂行纲要》,推出以英语为主要外语的教学
规划。

60年代中期,《中学外语教学大纲》正式发布,英语在中学的
正式教学正式开始。

三、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代以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育也
迎来了发展的空间。

教育部颁布了《学校外语教学暂行纲要》,针对
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专门设立外国语文教育科学研究会,开展了外
国语教育研究。

四、英语课程改革:20世纪90年代至今,英语课程不断作出改革。

2002年,教育部颁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明确规定小学应
该设置英语课程。

后来,教育部不断出台新课程,规范英语教学管理,并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实施原则和教学内容。

英语发展历史

英语发展历史

英语发展历史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背景。

以下是英语发展历史的简要概述:1.英语起源英语起源于古代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与德语、荷兰语、瑞典语等语言有密切关系。

英语最初的发音和语法规则逐渐发展并成熟,最终形成了现代英语的雏形。

2.古英语时期古英语时期是指从公元450年到1150年左右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语逐渐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汇、语法和发音特点。

古英语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如《贝奥武夫》、《爱经》等,这些作品对于了解古英语时期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中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是指从1150年到1500年左右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语进一步发展,吸收了大量法语词汇和语法结构,形成了中古英语的独特风格。

中古英语时期也是英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作品,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莎士比亚的戏剧等。

4.近代英语时期近代英语时期是指从1500年到19世纪中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语逐渐成为全球商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语言。

随着大英帝国的崛起,英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

近代英语时期也见证了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爆炸性增长,为现代英语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5.现代英语时期现代英语时期是指从19世纪中期至今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英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和全球化的推动,英语逐渐成为世界通用语言,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现代英语时期也见证了英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演变和创新,形成了世界各地独特的方言和变体。

6.英语扩张和全球影响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英语逐渐传播到全球各地,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如今,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

英语也成为了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学习和使用的机会。

7.英语演变和多样性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创新。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不断融入英语,使得英语的词汇量和语法结构不断丰富和多样。

简述我国英语专业发展简史

简述我国英语专业发展简史

简述我国英语专业发展简史我国英语专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文化的渗透,英语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

下面我将简述我国英语专业发展简史。

一、萌芽期在清朝末期,我国开始接触英语,一些开明人士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开始倡导英语教育。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正式的英语教学组织,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声。

同文馆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开始,但当时学习英语的人数很少,主要是外交官、翻译等精英人士。

二、发展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开始大规模推广英语教育。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英文系,这是我国第一个英语专业系。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英语教育逐渐普及,学习英语的人数不断增加。

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我国的英语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大学开始设立英语专业,培养英语人才。

三、动荡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我国的英语教育经历了较大的动荡。

由于战争的影响,许多英语教育机构被迫关闭或迁移,教师和学生也流离失所。

这个时期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四、繁荣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英语教育逐渐复苏。

1954年,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大学设立英语专业,这标志着我国英语教育的新起点。

随后,各省市也相继建立了英语专业,培养了大批英语人才。

这个时期我国的英语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学习英语的人数逐年增加。

五、改革期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英语教育开始了新的改革。

197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英语专业的意见》,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英语专业,并将英语列为高考必考科目。

这一政策的出台推动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快速发展。

六、多元化期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英语教育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备的技能之一。

学习英语的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学习者的目的也变得多元化。

从为了应对考试到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从为了学习知识到为了交流沟通,学习者的需求不断变化。

中国英语的特征

中国英语的特征

2 受汉语思维影响 • Let' s go and eat our meals.
• Today is Sunday.
• Some person told me.
4.语篇层面
• 英语 直线型 开门见山 把最重要的信息放 在语篇的开头
• 汉语 曲线型 信息越重要就越靠后
• “中国英语”语篇层面的研究是中国英语 研究最为薄弱的一个方面。 • 摆脱汉语思维的干扰---实际上做不到---离 开汉语干扰就无所谓中国英语 • 过分自谦 —— You are very good at English —— Oh, No, you over praise me.
中国英语语音还有如英美发音混杂及源于词典的保守型发音等
特点.
2.词汇层面及其表现特征
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的特征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
进入英语的汉语借词上。
据 Cannon ( 198 8) 统计, 进入英语标准词典和其他 工具书的 汉语借词( Chinese borrowing) 至少已达 979 个。Cannon 的统计数字大约截止于 70 年代中 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入英语的中国英语词汇在 数量上显然是非常可观的 , 张震久和袁宪军主编的 《汉 英中 国 专 有名 称 和 术语 简 明 词典》 (1994)
• 截止到2006 年底, 可以检索到的发表在各种学术 刊物上的针对中国英语问题的科研文献共计337 篇, 发表过研究结论的研究人员超过300人,其中 111 篇的研究结果、学术观点被其他科研文献参 考引用累计937 次; 涉及到此项研究的硕士论文 81 篇, 博士论文2篇; 有关的科研、教改立项8 个, 其中省级立项3 个, 市级立项1 个,校级立项 4 个; 国内的264 家各种学术刊物上都刊载过相 关的研究文献(见图1,图2) 。

中国英语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英语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英语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一、中国英语的历史
中国英语的衍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发展
密切,渐渐形成一种新的语言,也就是所谓的中国英语。

为应付贸易往来,商贸两国的人士在交流过程中慢慢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在英语的基
础上增加了汉语的特色和文化,就诞生了中国英语。

在英国商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英国殖民者及殖民者的后裔等流入中国,长期从事贸易、宗教、文化传播等活动。

他们的语言也加入了中国英语,使这种中英混合语言变得更加完善。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早期,中
国英语发展到顶峰,深深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的语言文化地位和民族自豪感,当时大量的相关文学作品诞生,如鲁迅等也精通这种语言。

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开放使中国英语受到很
大影响,随着经济、政治的变革,一些外国语言也被广泛传播,替代了中
国英语的地位,所以在今天,很多中国人对中国英语已经不再熟悉,只是
一些英语发烧友仍然在继续使用它。

二、中国英语发展趋势。

浅谈英语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浅谈英语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毕业综合训练课题名称浅谈英语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学院外语外贸学院专业商务英语班级12级商英(2)班姓名陈春玲学号112107010123指导老师谭红英江西科技学院字体不对,篇幅太短,修改浅谈英语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一.英语在中国早起的发展在早期的中国,因为西方殖民者抵达了我国少部分地区,英语并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开,只有极个别的人会说真正的英语,所以英语语言的发展是非常有限的。

而唯一和英语发展有联系的是当时的“洋泾浜”英语。

“洋泾浜”英语只有口头形式,没有正规的书面形式,是说汉语和英语的人们在交流中随意形成的,没有统一的形式和规范,变体很多。

1664年,英国人在广州建立了他们第一个通商驿站,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奉行的是“天朝上国”的理念,没有人会想学习外来语种,所以“洋泾浜”英语在18世纪的广州只形成了一个雏形。

从1843年开始,随着条约通商口岸的建立,“洋泾浜”英语被广泛传播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城市和长江流域,尤其是在当时的上海极为盛行。

上海或其他籍的商人为了争取与外商直接交流,纷纷学习英语,同时一些出版商也乘机赶印了一种以中文读音注音的英文速成手册,又因旧上海滩一处靠近租界的地名“洋泾浜”,而最后确立了“洋泾浜”英语这个名字。

但是在十年后的19世纪,由于中国社会的衰落和人们对标准英语的偏爱,“洋泾浜”英语也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

继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中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继而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做出一项重大决定,向全世界开放国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特别是西方国家。

盛行一时的“洋泾浜”英语在这一阶段已不复存在,代替它的是有助于现代化建设的标准英语。

自1978年以来,中国从国际交流、教育和贸易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外国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也在急剧增加。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英语的教授与学习,规定参加全国考试的学生必须通过英语考试才能开始进入下一步的高等教育。

英语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英语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英语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大英帝国的使者为表敬意,带着满船的货物,来到中国希望两国能互通商贸,被慈禧太后毫不留情地一口回绝。

英国人吃了闭门羹,归国后用鸣枪大炮打开了中国人的国门,不只是货物开始互通了,连英语也开始涌入国内。

中国人开始学英语,近代最早可以追溯到雍正年间,那时四译馆中分出了“西洋馆”,西洋馆的日常学习以《华夷译语》为教材,这本书是近代早期外文译汉文的官方辞书,但是内容却略显粗糙,里面词句的外文都是用汉文注音的,比如说,“Don't answer at random”注音为“洞脱,唵五史为,阿脱,而蓝道姆”,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而之后英语被是为救国的本领,提出维新变法的光绪皇帝对于学习英语有极大的热情,每日清晨天还没亮就开始上课,他的阅读和写作学得相当不错,但就是英语口语不行。

这位思想超前,极具救国护国想法的皇帝,亲身示范带动了当时皇宫内学习英语的热潮,宫女、官吏也是纷纷效仿,连慈禧太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末代皇帝傅仪是历代皇帝中英语学得最好的,他刚开始以《英文法程》为教材,学习一些简单的对话和单词,之后就开始读《爱丽丝漫游记》《伊索寓言》等名著小说,他的老师还会把古文、日常英语、成语、传说等译成英文,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有了这些基础,傅仪的英文水平进步飞快,最后能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

近代中国多灾多难,八国联军侵入、强取豪夺看似中国作为受害者伤痕累累,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逼着中国打开国门走出去,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国人还在为找出合适的国策,保卫国土摸爬滚打。

谁又能想到,一个世纪以后的今天,英语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会英语不再是一件新奇事。

时代赋予国人新的生命,这一切好像就像因缘巧合,如果没有侵华这一举动,也许中国还是在自己关起来的乐窝里洋洋得意,不知道英语是什么。

分析英语语言的变化与趋势

分析英语语言的变化与趋势

分析英语语言的变化与趋势1. 引言1.1 了解英语语言的演变历史英语这门语言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当时那个时代的英语并不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样子。

在经历了多次外来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后,英语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最初的英语是由日耳曼部落所说的一种语言,后来受到了拉丁语、法语、维京语等多种语言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现代英语的基础。

在中世纪时期,英语开始在书面作品中出现,并逐渐取代了拉丁语成为英格兰的主要语言。

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的到来,英语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

在现代,英语已经成为全球通用的工作和学习语言,影响着世界上的各个领域。

通过了解英语语言的演变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今天的形态和特点,也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英语语言的发展趋势。

【字数:200】1.2 探讨英语语言的变化原因英语语言的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全球化、科技发展、社会文化变迁、新词汇的出现以及语法发音的变化都在不断地塑造着英语这门语言。

在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英语语言可能会继续演变,适应新的社会和文化需求。

我们应当保持对英语语言的关注,不断学习和适应这门不断变化的语言,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环境和多样化的交流需求。

2. 正文2.1 全球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Globalization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nglish language, leading to changes in vocabulary, grammar, and pronunciation. As English has become the lingua franca of the business worl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popular culture, it has absorbed words and phrases from various languages and dialects around the world.2.2 科技对英语语言的影响科技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由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看中国外语教育发展趋势

由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看中国外语教育发展趋势

由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看中国外语教育发展趋势【摘要】外语教育在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国外语教育的起步阶段,探讨了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当前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文章也指出了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如跨文化交流和在线教育的兴起。

结论部分展望了中国外语教育的前景,提出了发展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展望,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提升外语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外语教育、发展历程、趋势、重要性、历史背景、起步阶段、改革与发展、现状分析、新趋势、挑战、前景展望、发展策略、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外语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方面。

外语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打破语言障碍、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学习外语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历史和传统,有助于增进不同族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能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打开更广阔的机遇。

具备外语能力的人在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领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也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

外语教育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外语教育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显得愈发重要,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不断提升外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学习外语的需求,推动外语教育事业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展。

1.2 中国外语教育的历史背景中国外语教育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在封建社会时期,汉族士大夫必须学习文言文和诗词以考取科举,而接触外语可能是为了与外国使节交流或者处理涉外事务。

正规的外语教育在清朝时期才开始萌芽,当时在广州开设了一些西方传教士开办的学校,开始向中国人传授英语和其他外语知识。

直到近代以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外语教育逐渐成为中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中国外语发展历史

中国外语发展历史

中国外语发展历史外语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语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进步。

本文将回顾中国外语发展的历史,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古代,中国就已经有了外语教育的需求。

在秦汉时期,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外语教育逐渐兴起。

当时的官方语言是汉语,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需要使用其他语言。

因此,官方开始设立外语教育机构,教授汉语和其他外语,以促进对外交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外语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在近代,外语成为外交和商业领域的重要工具。

清朝时期,西方列强开始入侵中国,为了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流,外语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在民国时期,外语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种外语课程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

新中国成立后,外语教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开始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交流,外语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这个时期,各种外语课程被引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同时各种外语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外语教育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中国的外语教育将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普及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语教育也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各种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让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

中国外语发展历史是一部不断变革和进步的历史。

在未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断增多,外语教育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让我们期待未来的外语教育将更加完善和普及,为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成立。

在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青年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青团积极推动青年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青团积极推动青年开展经济改革,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中国共青团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青年创业大赛、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旨在培养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英语语言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英语文明英语演讲稿

英语语言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英语文明英语演讲稿

英语语言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英语文明英语演讲稿英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全球语言,近代以来随着英国的崛起、美国的强大,英语成为了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之一。

然而,英语语言的演变始于古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00年左右。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英语语言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英语的历史1.古英语古英语又称安格鲁-撒克逊语。

它是英语语言的最古老形态,始于公元5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英格兰还是由多个小王国组成的。

古英语的语音、语法和拼写都与现代英语相差很大。

2.中英语中英语的时期从公元1066年到1500年,这个时期英语受到了诺曼征服者的影响。

与古英语相比,中英语有很大的变化。

中英语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

3.现代英语现代英语从1500年左右开始,它分为早期现代英语、中期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

在这个时期,英语受到了各种外来语的影响,例如法语、拉丁语、荷兰语、西班牙语等。

二、英语的影响由于英国和美国的崛起和强大,英语语言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常用的语言之一。

它对世界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文化影响英语是主要的际语言之一,许多国家和民族都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英语有助于促进人类文化、学术研究和相互的了解。

2.经济影响英语在商业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英语是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主要语言。

它也被认为是全球互联网和技术革新的主要语言。

三、英语的未来发展1.英语文化的全球化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全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来发展趋势也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而发生变化。

随着全球化不断加速,英语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2.英语技术的革新随着科技的发展,英语的语音识别技术、机器翻译、等技术将不断推进。

这些技术将使英语更加普及和便捷,进一步提高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

3.英语的变异由于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不同区的英语语言也存在不同的变异。

未来,这种变异将继续发生,非英语国家还将继续使用英语,并根据其特殊的语言背景和需求对其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育观察:英语在中国150多年的起伏命运

教育观察:英语在中国150多年的起伏命运

影响国人150多年英语在中国的起伏命运从1862年清政府成立京师同文馆培养英语人才算起,英语在中国经历了150多年的历史。

而作为一门外语,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备受宠爱到中苏蜜月期的失宠、文革时期的几乎消失,再到恢复高考后的全民英语热,特别是最近被高考"改革",英语在中国的沉浮从来都是热门话题。

文革前英语在中国发展历程(1862年—1966年)如果从1862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教授英语至今,英语教育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50余年。

其间,英语地位的变迁和我们对英语态度的变化,勾勒出的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在他乡的经历,还有我们自己走向世界的脚步和轮廓。

文革前英语的命运初见起伏,见下图:在许多老一辈国人的印象中,他们熟知的第一外语并非英语,而是俄语。

与他们对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回忆一样,外语学习也一度被赋予鲜明的政治特色。

1949年中苏迎来了蜜月期。

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向全国人民发出向苏联学习的号召,党中央决定成立一所专门的俄语人才培训学校,全面培养俄语人才。

同年10月,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正式成立(1955年更名为北京俄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

12月,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属上海俄文专科学校(现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成立。

1952年,全国先后建立了北京俄专、上海俄专、哈尔滨外专等七所俄文专科学校,综合性大学普设俄文系,公共外语大多是俄文,全国初高级中学也多开设了俄语课程,而且课时最高占到了总学时的13.3%。

新中国俄语教育从此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这期间俄语力压英语几乎成为唯一的外国语。

1952年至1953年的两次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全国高校的英语教学点从49年的50所变成了仅剩9所。

但是"唯俄语独尊"、取消一些外语科目的负面影响自50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渐显现。

特别是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我国同世界各国尤其是东方各国的交往逐渐增多,相关语种人才严重缺乏,因此一些高校的英语、德语、法语等语种相继恢复或开设。

我国英语教育简史我国的英语教育始于清朝,至今已有近140年的历史。随

我国英语教育简史我国的英语教育始于清朝,至今已有近140年的历史。随

我国英语教育简史我国的英语教育始于清朝,至今已有近140年的历史。

随着历史的进步和世界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英语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学和大学制定了英语教学大纲,有了较稳定的英语教材,师资培训和英语教学研究都有所加强。

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的英语教育还相当落后。

本文从早期、清末、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个时期对英语教学的历史进行初步探讨,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浅析,希望能对广大的英语教育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中国的早期英语教育19世纪60年代京师同文馆开办之前,中国没有正规的英语学校,英语教学只限于外国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而教会学校也只集中于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等5个沿海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禁止洋人在中国传教,不许非经商洋人在广州久留。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尽管早在19世纪初就有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秘密传教,开办教会学校,但中国的教会学校在鸦片战争前没有得到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废除了禁止外国人在中国传教的规定,允许他们在通商口岸建造礼拜堂,并在中国国内解除“教禁”。

自此,西方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竭力扩展在中国的传教活动。

随着传教活动的发展,大批教会学校也先后建立起来。

教会学校的教员多由英美人士担任,课程设置与当时社会上的私塾、义学相似,只是增加了读《圣经》及简单的算学,英语教学的课时及深浅程度各校不一。

由于教会学校的教学规模极小,教学效果甚微,一般不被视为中国正规英语教育的开端。

京师同文馆是满清政府于1862年创办的第一所外语学校。

该校的创办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政治背景。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发生政治、经济、文化匕的联系,外交事务骤然增加。

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翻译人才,一与洋人会商,都要请洋人作翻译其中难免会有偏袒欺蒙之弊。

中国英语教育发展趋势

中国英语教育发展趋势

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摘要:在世界教育思潮的大背景下,自上个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英语教育持续稳步高速发展,显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这一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市场化、社会化、应试化、口语化、双语化、信息化、虚拟化和多元化等八大时代特征。

关键词:中国英语教育;发展趋势;多元化一、引言中国英语教育始于19世纪初在中国的英国传教士,而中国人自己的英语教育则一般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成立为正式开端(李良佑等,1988;付克,1986)。

到1903年,我国大中学校开始普遍开设外语课(付克,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于1964年制定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首次在我国的正式文件中提出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胡文仲,2001)。

21世纪伊始,随着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人学英语的第三次高潮已经到来(王力第,2002)。

保守地说,中国目前至少有两亿人在学英语,就以同一母语和同一文化背景学习同一外语而言,可谓人类外语学习史上之最。

中国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超级大国”(张吉生、周平,2002),但能否成为世界英语教学强国,则需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

准确把握中国英语教育的时代脉络,了解其发展趋势,当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本文的目的正在于此。

我们将首先放眼世界的宏观教育思潮,接着介绍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之后将描述当下中国英语教育日趋明朗的时代特征。

二、世界教育思潮英语教育涉及人口最多,影响面最广,最具全球性。

因此,任何对中国英语教育的研究,都不能不将世界教育思潮的动态收入其视野。

按王义高(1998)的观点,20世纪全球教育出现八大思潮:“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教育的经济取向思潮;终身教育思潮;教育的个性化思潮;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思潮;教育的全球价值取向思潮;教育国际化思潮以及教育信息化思潮。

”其中一些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我国英语教育领域。

自20世纪中叶开始,有关“科学是直接生产力”、“科技的社会、经济功能”的思想开始成为主流。

中国历史上的英语

中国历史上的英语

中国历史上的英语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汉唐时期的交流开始,介绍中国历史上的英语的发展与影响。

一、汉唐时期的交流在汉唐时期,中国与西域以及其他周边国家有着频繁的交流。

这些交流带来了许多外来词汇,其中一部分来自于英语。

英国作为西方国家的代表,与中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使得英语作为一种陌生语言进入中国。

二、近代英语的引进与普及随着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接触增多,英语逐渐开始在中国普及。

19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引入西方教育体系,其中包括英语的学习。

英语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学校必修的科目之一。

同时,一些外国传教士的到来也为英语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英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英语的传入对中国文化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作为一种外语,英语在不同领域中得到了应用,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英语作为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工具,使得中国的学术界、商务界以及文化界能够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中。

四、英语教育的现状与挑战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英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在中国,英语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重点科目之一。

然而,现实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英语教育资源不均衡,城乡差距明显。

其次,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存在问题,注重应试和机械记忆,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另外,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未来发展展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英语在中国的地位将继续提升。

今后,中国需要更加注重英语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英语教育的改革。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积极推动英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使英语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结语中国历史上英语的发展与影响不可忽视。

英语的引入,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这门语言,善于学习和运用它,使其成为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发展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发展

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发展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小学英语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变革。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历史的回顾,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特点,以及现实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包括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展望。

通过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发展的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演变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演变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教育背景和社会需求,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

当时,由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对外交流的需求逐渐增加,英语教学开始受到重视。

然而,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限制,英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初中阶段,小学阶段的教学相对较少。

此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缺乏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增多,我国小学英语教学逐渐进入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小学英语教学开始逐步普及,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引入外籍教师,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

英语教学逐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进入规范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育部制定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标准和要求,推动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开始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方式。

英语教学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近年来,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进入了创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英语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英语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英语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英语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前言随着国际社会间交流的融合与发展,语言也越来越趋于全球化。

英语作为世界广泛接受与使用的一种语言,其全球化趋势及区域特征表现也愈加明显。

英语在过去的50年里逐渐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在国际会议,跨国公司和互联网上都得到了广泛地发展和应用。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参与力度逐渐加强,国际地位也得到巨大的提高,中国人逐步在世界的舞台出现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适应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也为更好的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去,这就为中国英语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并推动了英语的发展及其区域化。

本文将就中国英语的发展历史展开分析,寻找中国英语的产生及发展原因,预测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

从历史及文化、社会的角度对中国英语的发展进行分析,寻找中国英语的发展之路,进而促进世界英语的发展。

1 什么是中国英语?英语的全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是以牺牲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的标准为代价的。

同时,英语在加速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广泛的本土化,虽然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仍是全球英语的主流,但人们发现一批带有地域特征的英语,如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尼日利亚英语、新加坡英语等也纷纷崛起,使作为全球英语标准的英美英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半个世纪以来,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已成了语言学家讨论的话题,而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在各自国家的对外交往中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因此,具有中国地域色彩的英语——“中国英语”的研究也就日显重要。

1.1中国英语的定义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语言习得的完成,是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的标志。

一个人一旦首先习得了汉语,形成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他将不可避免地在其英语使用中夹带中国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英语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前言随着国际社会间交流的融合与发展,语言也越来越趋于全球化。

英语作为世界广泛接受与使用的一种语言,其全球化趋势及区域特征表现也愈加明显。

英语在过去的50年里逐渐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在国际会议,跨国公司和互联网上都得到了广泛地发展和应用。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参与力度逐渐加强,国际地位也得到巨大的提高,中国人逐步在世界的舞台出现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适应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也为更好的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去,这就为中国英语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并推动了英语的发展及其区域化。

本文将就中国英语的发展历史展开分析,寻找中国英语的产生及发展原因,预测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

从历史及文化、社会的角度对中国英语的发展进行分析,寻找中国英语的发展之路,进而促进世界英语的发展。

1 什么是中国英语?英语的全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是以牺牲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的标准为代价的。

同时,英语在加速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广泛的本土化,虽然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仍是全球英语的主流,但人们发现一批带有地域特征的英语,如澳大利亚英语、南非英语、尼日利亚英语、新加坡英语等也纷纷崛起,使作为全球英语标准的英美英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半个世纪以来,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已成了语言学家讨论的话题,而具有地域色彩的英语在各自国家的对外交往中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越来越多,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因此,具有中国地域色彩的英语——“中国英语”的研究也就日显重要。

1.1中国英语的定义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语言习得的完成,是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的标志。

一个人一旦首先习得了汉语,形成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他将不可避免地在其英语使用中夹带中国特点。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在用英语表示中国社会文化中某些特有的事物与现象时,经常发现空词项,即英语中无对应表达,出现了表达真空。

这时人们常通过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等手段,使汉语词汇进入英语交际,从而形成了“中国英语”。

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

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

后来,贾冠杰、向明友进一步指出,中国英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

罗运芝简单概括为“中国英语是载汉语语言特征的英语变体”。

1.2中国英语的特点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

它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国际使用型的英语变体。

中国英语的特点主要是由中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所决定的。

(1)词汇方面,具体表现为数量大、淘汰率低、翻译方式灵活多样、表意准确,许多汉语借词常见诸英美报刊,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Confucianism(儒家思想)、 Five Classics(五经)、 paper tiger(纸老虎)、Great Leap Forward(大跃进)、 Cultural Revolution (文化大革命)、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等;反映中国时代变化的词汇:two civilizations (两个文明)、 One China Policy(一个中国政策)、 iron rice bowl (铁饭碗)、 open-door policy(开放政策)、 floating population(流动人口)、 vegetable basket project(菜篮子工程)、 emancipate the mind and seek truth from facts(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special economic zone (经济特区)、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 (改革开放)等。

甚至有些习惯表达法,例如中国人见面时常说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也为英美人所接受。

(2) 语音方面主要反映在超音段音位层面,如重音、音渡(juncture)、弱化、同化、连读。

即使英语再熟练,中国人的语音语调总会同英语本族人有差异,但是这些语音方面的差异不影响正常的对外交往。

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英语的语音语调应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广播电台英语节目的主持人的为准,而不是去刻意模仿所谓“地道的”西方人的发音。

(3) 语篇方面,由于受到汉语思维与汉语句法的影响,中国英语倾向于修饰成分前置,致使中国英语在语篇内句子简短,单句偏多。

就篇章和文体而言,汉语的陈述和描写跟英语相比更加崇尚华丽,而英语写作崇尚平实;英语论说文喜欢用委婉含蓄的句式陈述观点,而汉语则喜欢直截了当。

但在中国人的英语写作和宣传资料中,汉语写作特点和篇章结构几乎难以避免,尤其是在英译的政论文章中.2 中国英语的发展英语中大量涌现汉语借词的现象始于一百多年前。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及对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不断扩大与深入,英语中更是大量借用反映中国文化各方面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词。

2.1 中国英语的发展历史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必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有其发展历程,也必定将得到继续发展。

2.1.1 19世纪中叶英语开始在中国社会出现19世纪中叶,随着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到来,西方英语国家也开始逐步进入中国社会,随之而来的当然也包括他们的语言——英语。

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将中国作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商人不断来华进行商品贸易,英语开始在中国的商界、上流社会及高等教育界开始流行。

2.1.2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英语的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英语国家和美国与中国的接触更加频繁、往来更加密切。

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已不仅仅局限在小范围内,而是进一步推广至文化教育界、军事、政治等各个领域。

在这期间还有大量的留学生被送往海外,留学生归国后也为英语在中国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1.3 改革开放后中国英语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及美国的交往更加密切。

对外贸易开始发展,外资企业也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出现。

为更好的适应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

1980年葛传规先生首先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

且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与国际间的交往更加2.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英语的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与世界的一次近距离、全面化的接触,它让世界进一步的了解了中国,同时,它也将中国进一步推入世界。

大量的外国有人来到中国,而英语作为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进一步体现了其重要性,中国英语在此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进一步的发展。

2.1.5 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发展的重要体现和形式随着中国英语的发展,中式英语应运而生。

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必定存在着辩证关系,中式英语也必然有着自身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

例如打招呼时说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就是中式英语被接纳的最好体现。

2.2 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从中国英语发展现状来看,中国英语还处于雏形期,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中国英语系统,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英语进行研究,总结它的规律,这对于中国的英语教学以及促进对外交流、弘扬中国文化、规范和发展中国英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最后还要强调的几点是:1.对中国英语的研究,应主要是用描写的方法(descriptive)而不是用规定的方法 (prescriptive)跟国际学术界对中国英语的研究相比,我们的研究方法更多是从理论规范出发,对中国英语进行理性思考,而国外学者更关注中国英语的现实状况,不过分拘泥理论定式。

所以对中国英语的各个层面都应该进行准确的描写性研究,去描写中国英语是什么样的而不是规定中国英语应该是什么样的。

2.虽然英语学习和使用者在汉语环境中不可能完全达到英语母语者相同的语言能力,但是使用英语时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仍是标准英语,因为即使是本土化的中国英语也必须符合英语的一般语法规则并且能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具有可接受性才行。

3.中国英语也应分层次研究,大致分成学院英语和民间英语。

学院英语主要是学校里所教的英语和出现在各外文报刊杂志的英语。

民间英语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或有些英语知识的人用于各种场合和外国人交流的英语。

这一部分英语很生动也很鲜活,而且经常涌出一些新词来,它或许难登大雅之堂,但其中的一些词汇已经得到外国人的认可和使用,所以不容忽视。

4.我认为,首先中国英语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英语使用者占世界的巨大且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英语将得到不断地发展并将对英语的发展及区域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次,中国英语的发展主要还是表现在中式英语的发展上。

中式英语中国人在使用英语将汉语习惯和语法加入而产生的,因而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创造性。

但在发展中式英语时我们也应注意将毫无规章可循的畸形中式英语和基于汉语文化及中国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中式英语区分开。

我们要提倡后者的发展和创造,同时必须杜绝前者的出现和使用。

3 中国英语产生及发展的原因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因而中国英语的产生和发展也必定有其所需的条件和一定的原因。

3.1历史文化因素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国家,其民族特色尤为浓重。

中国英语作为一种以规范英语为核心,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英语变体。

它具有明显的中国人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特征。

因而,基于中国所特有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相应特色的中国英语。

如,“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翰林院(Hanlinyuan, Imperial academy)”、“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 vement)”、“赛先生(Mr. Science)”、“德先生(Mr. Democracy )”、“白话文(baihuawen)”、“双百方针(Two hundred Policies)”、“人民公社(people’s commune)”、“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等。

社会因素中国人口众多,学习英语的人数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断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