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音乐史

音乐是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它从何而来我们不得而知,但它伴随人类穿越古今。音乐是寄托人情感的媒体,通过声音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现,有着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从声乐到器乐,从钟鼓到交响乐,从传统到现代,古今中外伟大的音乐和音乐人不计其数,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一曲曲美丽动人的旋律在不断地感动和感染着你我他。

古语有云“凡音之起,由心生也”,音乐能给听者带来的强烈精神共鸣。“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两个心有灵犀的音乐先辈就这样诠释了知音难觅的一段佳话。伯牙弹奏的绝妙旋律,融入了自己的复杂情感,情感与音乐的完美交融,造就了完美的音乐。而听者要真正理解它,也需要有同样的情操、志向,子期做到了。对音乐的理解,实际上就是情感与情感的碰撞,知我心者,方知我曲。

科学证明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有着强力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分为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不同的音乐,总给人以不同的心灵感受,好的音乐能改善人的心情,不好的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姆霍茨,以及后来的一些科学家曾对声音对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进行过深入而详尽的研究。他们发现一根听神经纤维只接收和传导相应的一种频率的音响。音乐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进而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有人研究认为声音可以使肌肉增加力量。快速的和愉快的音乐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还有人发现,在音调完全和谐或音乐的强度猛然更换时以及一曲乐调将终结时,脉搏和呼吸速度变快。又有人研究认为忧伤的音乐使脉率变缓,欢快的音乐则使脉率变快。正因为音乐有着如此强大的魔力,许多医院已经把“音乐疗法”引入了他们的治疗方法当中,像音乐麻醉这种就已经是个成功的例子。

音乐是“无私”的。无论男女老少,高低贵贱,都有机会一亲音乐的芳泽。古往今来,没有哪个正常人,一生都未品尝过音乐的味道。王公贵族们可以享受奢华的宫廷音乐,而平民百姓也有自己的民间小调来陶冶情操。“英雄不问出处”,出身并不影响一个人热爱音乐,不阻碍一个人成为音乐家。“乐圣”贝多芬出身平民,柴可夫斯基生于贵族,人们会永远记得《英雄》《命运》抑或是《小夜曲》《黑桃皇后》,但大多数人不会在意他们的家庭背景,是音乐赐予他们无上的荣耀,得以永载史册,而不是什么其他的东西。

音乐有时却也会“偏心”。就像“天才”总是让人羡慕的,“音乐神童”莫扎特8岁便能创作交响乐,贝多芬11岁就发表了《钢琴变奏曲》,音乐大师似乎都有着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对于这些,旁人只有感叹的份。有些人能生来就能与音乐结缘,于是,贝多芬出身音乐世家,从小身上就流着音乐人的血液,有些人却要靠自己后天的努力,来攀爬音乐大师的山峰,于是,海顿历经了坎坷,方才铸就“交响乐之父”的金身。

音乐创作是艰苦的劳动,音乐欣赏却是轻松的享受。不要以为出身贵族或者音

乐世家便能在维也纳开演奏会,便能谱出世界名曲,音乐家不是一天练就的,经典的曲目无不凝聚了大师们无数的精力和才华。面对创作者的劳动成果,漫游在音乐海洋中的听者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欣赏音乐,同时陶冶心灵。

音乐“知人”。音乐是美丽的,欣赏音乐是审美的过程,而审美是人通过自己的认知来判断的,不同的人,认知的深浅程度不同,因此从一个人爱好的音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位。最普通的例子,大家都承认,也都亲身体会过,一个人从小到大,喜欢的音乐必然是不同的。音乐对于刚刚学会讲话的小朋友来讲,可能只懂得什么是音乐和噪音的区别。情窦初开时,总会觉得情歌是那么的美妙,那么的动听,一曲《逍遥叹》,怎么都听不够。再到大一点慢慢的成熟了,阅历丰富了,便觉得什么流行音乐,情也好爱也罢,都是浮云一朵,自然对那些“轻浮之音”敬而远之。当然也很少有人听说老年人还喜欢R&B,喜欢周杰伦的。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比较固定,对音乐的理解力、个人多年积累下来的偏好这些也决定了自身的音乐品位波动微小。《心理学》杂志曾经刊登过这样的结论:据说喜欢声乐的人大部分是外向的;喜欢乡村音乐的人,往往性格沉稳;喜欢爵士乐的人,常常很聪明。

人需要知“音”。音乐是美妙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接近音乐,会被她的神秘所吸引;聆听音乐,会因她的魅力而倾倒;融入音乐,会为她的多彩而感叹。音乐还可以更美,美到让人“三日不知肉味”,美到“此曲只应天上有”。工作劳顿时,一曲悠扬的萨克斯,可以让人忘却疲惫;精神不振时,一场音乐会,能够让人精神焕发;朋友聚会时,一曲熟悉的曲子,会让大家回到过去;恋爱约会时,一段煽情的舞曲,会使男女心中迸发出激情的火花。音乐点缀着人们的生活,没有了音乐,世界便失去了自己的本色,人生也失去了原来的乐趣。

音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与音乐和谐相处。有幸生在有音乐的世界里,值得我们每个人庆幸。以感恩之心拥抱音乐,音乐就在我们心中。

可能很少有人不知道“钢琴诗人”肖邦。敏感细腻的性格,强烈的爱国情怀,使肖邦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的听起来轻盈梦幻,让人感到犹如身处仙境一般;有的则慷慨激昂,让人感到精神抖擞。而每次提起肖邦我总会想起另一个人——杜甫。也许在有些人眼中,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我认为他们两人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是天才,同样都目睹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深受战争之苦,同样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样都是客死他乡……杜甫说“家书抵万金”,对于肖邦来说国家又何尝不是呢?杜甫曾发出过“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的悲伤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而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流露着同样的感情。

1830年11月,波兰首都华沙爆发了震惊欧洲的华沙起义。起义在硝烟中持续了十个月,最终不幸以被沙俄军队镇压而宣告失败。肖邦得知这一消息心情十分悲痛。他在日记中写到:“啊!上帝,你还在吗?你存在,却不给他们以报应!……”肖邦将自己对祖国的全部热爱融入到音乐中,以波兰人民那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为灵感创作出这首著名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这首练习曲是肖邦一生创作的27首钢琴练习曲中流传较为广泛的一首。

一个强奏的不协和弦引出左手一连串急剧下行的音调,开始了乐曲的引子。它犹如奔腾向前的怒潮狂涛,表现了内心不可抑制的悲愤和激怒情绪。在左手风雷惊涛般的快速音型的伴奏下,右手用八度奏出了一个激昂慷慨的主题。它以级进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