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全身望诊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全身望诊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全身望诊一、望神(一)望神的原理和意义神与精、气的关系非常密切,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而神是精气的外在表现,三者盛则同盛,衰则同衰。
所以,观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故《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二)神的具体表现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的体现,具体反映于人体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而望诊的重点又在于观察两目。
(三)神气的分类及判断神的表现可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四种。
1. 得神:又称有神。
得神的表现:目光灵活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神情自然,肌肉未削,动作自如,神识清楚,言语清晰等。
得神的意义:提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康的表现。
虽病而正气未伤,精气未衰,病轻。
2. 少神:又称神气不足。
少神的表现:面色暗淡少华,精神不振,机体倦怠,动作迟缓,思维迟钝,声低少语。
少神的意义: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
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也可见于体弱者。
3. 失神:又称无神。
失神的表现:面色晦暗暴露,精神萎靡,表情呆滞,肌肉已脱,体态异常,意识朦胧,语声断续,甚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失神的意义:脏腑精气虚衰,病情较重。
4. 假神:是危重病人出现一些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现象。
假神的表现:目似有光,但眼珠呆滞;原是面色晦暗,忽然泛红如妆;原是精神衰颓,突然精神一时振作;原是神昏,突然烦躁不安;病人本来不欲饮食,突然能食;原是声微懒言,突然声高多语。
假神的意义:提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
古人比作“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假神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突然出现和迅速消失两个方面。
所谓“突然出现”,是指精神“好转”与危重的病情不符。
如病人本来精神萎靡或神昏,突然神识清醒,欲见亲人;病人本来面色晦暗,突然两颧泛红如妆;病人本来不欲饮食,突然能食。
中医诊断:望诊知识点总汇(1)
中医诊断:望诊知识点总汇(1)全身望诊,又称整体望诊,指医生通过对患者的神气、色泽、形体及姿态等进行整体观察,借以了解机体精气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作为辨别疾病性质、推断病情预后的依据。
一、望神(一)神的概念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
神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即“神气”,指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即“神志”,指人的意识、思维、情志活动。
望神,是指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健康状态、了解病情的方法,这里既包括对脏腑功能活动表征的观察,也包括对意识、思维、情志活动状态的审察,是对神气与神志的综合观察判断。
(二)望神的原理及意义神的产生来源于先天之精,即父母之精的结合孕育了生命,才产生了神。
《灵枢。
本神》指出:“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同时,神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才能维持健旺的神气状态,故《灵枢·平人绝谷》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其次,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均是神的物质基础,只有当气血津液充足,脏腑组织功能正常,人体才能表现出良好的神气状态。
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灵枢·营卫生会》亦云:“血者,神气也。
”再则,神作为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独立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方可神旺,此即《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形与神俱”之意。
由此可见,神的产生与人体精气、脏腑功能及形体的关系十分密切,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气的外在表现。
若体健神旺,则说明精气充足,津血调匀,抗病力强,即使有病也多属轻病,预后较好;若体弱神衰,则说明精气亏虚或津血损伤,抗病力弱,有病多重,预后较差。
故《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三)望神的主要内容神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状态总的体现,其表现可以通过人的目光神情、面色表情、语言声音、体态举止、呼吸气息、舌象及脉象等诸多方面彰显于外,其中尤以两目、面色、神情及体态的表现为观察的重点。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失神
▪ 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可见 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
▪ 精亏神衰而失神:临床表现为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 无华,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手撒 尿遗,骨枯肉脱,形体羸瘦。提示精气大伤,机能衰减, 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
▪ 邪盛神乱而失神:临床表现为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 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提示邪气亢盛, 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 皆属机体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 亦属病重。
中医诊断学
望诊
望诊是指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如 神、色、形、态、五官、舌象等进行有目的观 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中医 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外部, 特别是面部、舌体等与脏腑的关系最密切,局 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而体内的气血、脏 腑、经络等的病理变化,必然会在其体表相应 的部位反映出来。因此,观察神、色、形、态 的变化,不仅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情况,而且 可作为分析气血、脏腑等生理病理状况的依据 之一。
望诊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 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 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 熟悉生理,以常衡变。 ▪ 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望诊的内容
▪ 全身望诊:神、色、形态 ▪ 局部望诊:头颈、五官、皮肤、二阴 ▪ 望舌:舌体、舌苔 ▪ 望排出物:痰涎涕唾、呕吐物、大便、小
便 ▪ 望小儿指纹
第一节 全身望诊
▪ 原理: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
2、面部与脏腑有内在联系
▪ 意义: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及病邪的性质
▪
色泽正常——脏腑气血未伤,预后较好
▪
色泽失常——脏腑气血耗伤,预后较差
中医诊断学21讲 全身望诊:望姿态
第四个是假神。假神是讲的精气已经衰竭,虚阳外越。这个病人是个假神的病人,脸上好象还有点红,这上面看不出来,好象人神志已经清楚了,实际上她病情很严重。什么问题呢?神虽然好象清楚了,但是烦躁不安,并不是真正地很清楚,面色好象有华,但是泛红如妆,是种假神。目似有光,但是浮光暴露,呈浮光暴露在外面,怎么样浮光暴露?靠理解。虽然想活动,但是不能够,自己动不了,想活动而动不了,这是种假神的表现。
坐的形状。动静姿态,看看坐的形状有什么特殊的改变?坐而俯首。坐着的时候,喜欢把头低着,抬不起来,不喜欢抬头,把头靠在床上、桌子上,这是坐而仰首。坐而仰首。抬起头来,那么坐而仰首的多半(是)什么问题?他可能是肺出气不赢、呼吸困难,所以多半是肺胀、哮病。不叫哮喘,哮是哮,喘是喘,哮病的病人经常是见喘,但是他主要是哮,有喘不属于哮的,所以我们称为哮病。气胸、痰饮停肺、肺气壅滞等等这样一些病证,坐而仰首。坐而喜俯,坐着的时候喜欢趴着、少气懒言这样的表现的,那多半是体质虚弱、气虚的一种病证。总是要俯着,抬不起头来,不想抬起头来,不愿意动,那也就是刚才前面讲到的静者、弱者、俯者、屈者这一种类型的,多半是体弱气虚。前面多半是肺气壅滞,出气困难。但卧不能坐,只能够躺着,不能够坐起来,坐起来就感到头晕,或者不能够久坐,这是什么问题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实,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阳化风的表现;一种是气血虚衰,虚。我们讲眩晕、头晕,高血压、血压高了,肝阳上亢、气血上冲也可以晕,气血少了他也可以晕,就只能够卧,不能够坐。象这个病人,她是要躺着,坐起来就感到头晕眼花的这一种表现。坐的时候以手抱头,头倾不能昂,凝神熟视,为精神衰惫。头倾视深,抱着头,头不能够抬起来,眼睛也呆了,头倾视深,为精神衰惫,以后还要讲这个问题。
中医诊断学 - 第一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假神例图→
望神——神乱
神乱:即精神错乱,神志异常,见于癫、狂、痫病人。
癫-----表情淡漠,沉默寡言,郁闷不乐,神志痴呆,喃喃 自语,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 神不守舍。(阴证)
四、望姿态
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姿势和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方 法。 (一)原理:
阳、热、实------躁动不安;阴、寒、虚-----喜静 懒动。 (二)望姿态的内容 1.动静姿态 (1)动静姿态诊病的要点 动、强、仰、伸:多属阳、热、实证。 静、弱、俯、屈:多属阴、寒、虚证。
(2)动静姿态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淡白:
面色淡白 无华,唇 舌色淡。
主:血虚 证或失血 证。
已主面 有虚色 好损淡 转。白 )气, 虚准 证头 ,明 逐润 渐, 康口 复唇 (淡 贫红 血。
白光 肾 络 面 阳, 睑 白: 虚 口 虚 主: 。 唇 浮 阳虚, 独 , 红隐 或阳 。 约 虚水 主 可 泛。 水 见
肿红 。色 脾浮
胖瘦:过胖或过瘦都可能是病理状态。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脾胃健旺;
胖而食少,为形盛气虚,脾虚有痰。 瘦而能食,为中焦有火; 瘦而食少,为中气虚弱。
3、体质类型
1)阴脏人 特点:偏寒、抑郁、多静。 表现: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 多见阴盛、阳虚证。 2)阳证人 特点:偏热、亢奋、多动。 表现:形体偏瘦,面色偏红,畏热喜冷。 多为实证、热证。 3)平脏人 表现:胖瘦适中,寒热中和。
戴阳证:症见久病重病,
第15集《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
第15集《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如下:问诊就讲完了,现在我们开始讲望诊。
四诊的顺序上,原来一般都是提望闻问切,我们为了和这个病历的记录相一致,一般也是病人来了,多半都是从问诊开始,所以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把问诊编成第一章,而把望诊编成第二章了。
第二章望诊望诊,什么叫望诊?(我)觉得大家都已经掌握了。
主要用眼睛去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和局部表现。
这个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是讲的全身的神、色、形、态改变,以及某一个局部,头、眼睛、手、腹部等等局部的表现,凡是用眼睛去看。
其中还有一个中医特别重视的就是舌象,还包括分泌物,还有一个小儿的指纹等等,这一些内容。
通过观察来测知他的健康状况,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说测知健康状况呢?我们来看病的也好,没看(病的也好),我们一般都可以观察他的神色形态,他的神色形态很好,他不一定是有病,或者虽然有病,也是还不太明显,一种亚健康状态,所以我们是观察健康状况,并且了解病情的一种检查方法。
简单的说就是用眼睛去观察来诊断病情。
第二个,原理。
用眼睛观察为什么能诊断出病情来,为什么能够认识到具体的病变。
这一个就是我们讲诊断原理的时候已经讲过。
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有诸内者形诸外,就是司外揣内的原理,体表外在的,都是内脏气血阴阳的反映,通过外在的表现,可以推测内在脏器的活动、阴阳气血的状况,所以观察外在的表现,可以测知内部的变化。
《灵枢·本脏》篇所说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它的意义,望诊的意义。
望诊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在《难经》里面提到,“望而知之谓之神”,把这个望诊的功夫处于一种神圣化、神化,一望而知,我们的望诊确实是可以从体表反映内部的状况。
有些看相的,实际上主要也是望诊,看相的这个人,有一些他采用了一些伪科学的方法,夸大(其词)来(骗人),但是也不能说看相的没有科学原理,那也是不对的,看相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科学原理,看面相,从脸上看一下,看手相,里面还是有科学原理的,只是有些人为了搞到一些经济利益来哗众取宠,夸大其词。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全身望诊——望色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全身望诊——望色同学们上午好,现在上课。
首先把上一次讲课的内容简单复习一下。
我们上一次主要是讲望神,神是精气的外露,神以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神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总体状态的一种总评估,总的概括。
望神主要是从眼睛、神情、色泽和体态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观察,两目、面色、神情和体态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神,我们把它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和神乱五种类型。
得神是一种好的表现,说明精气充沛,身体健康,即使患病也比较轻,预后比较好。
少神讲的(是)神气不足,说明精气虚衰,精气不足,脏气虚弱,患病多半指的虚弱证。
失神是病情很严重,有两种情况的失神,一种是精亏神衰而失神,精亏神衰,精气衰竭了,神气要衰亡;第二种是邪盛神乱的失神,是由于邪闭心神所导致的神志昏迷。
第四种是讲的假神,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一些假象,暂时的精神“好转”,要见亲人,想吃饮食,想活动等等,是一种假象,我们叫做“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要注意鉴别假神和真正的重病的好转。
神乱就是讲的精神错乱,神情不正常,主要包括了焦虑恐惧、淡漠痴呆、狂躁妄动、突然昏倒,等等这样一些表现。
应当注意比较一下,神志错乱和邪盛神乱而失常的区别,邪盛神乱是讲的全身病情严重,邪气很重,邪闭了心神;这个神志错乱是讲的暂时性的精神不太正常,一般来说不是神志昏迷,而是错乱,当然痫病它也出现昏迷。
它整个全身情况不像邪盛神闭的那样的以神志昏迷为突出表现。
在望神的时候,我们应当要注意,要学生注意一些问题,一个是要“一会即觉”。
我们俗话说是一见钟情,我们应该是一见、一望就能够知神,病人进来,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有神无神,还是少神还是失神。
要(有)一种迅速敏捷的综合判断的这样一种观察判断能力,就是第一印象。
一见钟情就是第一印象,并没有经过认真地详细地考验。
那我们观察病人的时候也是,一进来以后,给他(形成)一个总的印象。
病人也可能没说话,也没有描述病情,但我们给他(形成)一个总印象。
望诊部分──全身望诊
望诊部分──全身望诊望诊部分──全身望诊《素问·五脏生成》: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医原·望病须察神色论》:夫人之神气,栖于两目,而历乎百体,尤必统百体察之。
察其清浊,以辨燥湿;察其动静,以辨阴阳;察其有无,以决死生。
如是而望始备,而望始神。
……不论何色,均要有神气。
神气云者,有光有体是也。
光者,外面明朗;体者,里面润泽。
光无形,主阳主气;体有形,主阴主血。
气血无乖,阴阳不争,自然光体具备。
……盖以平人五脏既和,其色禀胃气而出于皮毛之间。
胃气色黄,皮毛色白,精气内舍,宝光外发,既不浮露,又不混蒙,故曰如缟裹。
……即重有神气之义。
盖有神气者,有胃气者也。
《医门法律·望色论》:人之五官百骸,赅而存者,神居之耳。
色者,神之旗也。
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
……察色之妙,全在察神。
血以养气,气以养神,病则交病。
失睡之人,神有饥色,丧亡之子,神有呆色,气索自神失所养耳。
《望诊遵经·变色望法相参》:望诊之法,有天道之殊,有人事之变。
故凡欲知病色,必先知常色。
欲知常色,必先知常色之变。
欲知常色之变,必先知常色变中之变。
何则?饮酒者脉满络充,故目红息粗而色赤;肝浮胆横,故趾高气扬而色青。
食入于阴,气长于阳,故饱食者血华色而益泽;饥则气衰,甚则气少,故腹馁者色泽减而少气。
奔走于风雪中者,寒侵肌表,故色青而闭塞;奔走于暑日中者,热袭皮肤,故色赤而浮散。
房劳者,精气下泄,故目下色青;用力者,气血上趋,故面上色赤。
久卧伤气,面则壅滞;未睡伤血,色或浮赤。
怒则肝气逆,故悻悻然目张毛起而面苍;愧则心气怯,故赧赧然颜惭汗出而面赤。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望姿态
观察患者的姿势、动作和体位等, 以了解患者的气质和
五脏与人体各部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 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形态可以了解五脏气血阴 阳的盛衰情况。如肝病可见两胁下膨隆;脾 病可见腹部胀满;肾病可见腰部沉重等。
六腑与形的关系
六腑与人体各部位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 过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形态可以了解六腑功能 情况。如胃病可见食欲不振、胃脘胀满;肠
望体态
注意观察身体的挺拔程度、姿势是否自然 等。
神与脏腑的关系
肝主疏泄
肝的功能正常,则情绪稳定、 精神愉快。
肺主气
肺的功能正常,则呼吸顺畅、 精神振奋。
心主神明
心的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
脾主运化
脾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 精神饱满。
肾藏精
肾的功能正常,则精力充沛、 头脑清晰。
03
望色
作用
通过全身望诊,医生可以获取病人整体情况和病情的 初步印象,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全身望诊的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随着中医诊断学的不断发展,全身望诊将更加注重定量 化和标准化,例如制定更加详细的望诊规范和标准等。
未来展望
未来,全身望诊可能会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 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技 术对中医诊断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中医诊断学的 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神的概念
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神的表现
通过观察人的眼神、面色、言语、声音等,可以判断神是否充足、是否安详、是否清晰。
望神的方法和技巧
望眼神
注意观察眼神的明亮程度、集中程度、灵 活程度等。
中医诊断-全身望诊
体质因素在中医诊断中的意义
一、因质施诊,重视体质的生理状况 男女性别以及少、壮、老不同年龄阶段体质有
异,因此从体质特点出发,可以执简驭繁。 (一)性别不同,体质不同
男子以精为贵,女子以血为宝。清·沈金鳌《妇科玉尺 》载:“盖以男子之病多由伤精,女子之病多由伤血 。”所以就男女体质而言,在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史 的同时,对男性病患者不可忽视有房劳伤精之可能, 而对女性病患者应详审经、带、胎、产史,尤其是末 次月经的经、量、色、质的情况。
(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
老年体质:《灵枢·天年》云:“五十岁,肝 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百岁五脏皆 虚。”故老年人体质虚弱,正气耗伤,血气渐 虚,津液不足,为多虚之体。因此,诊察老年 病证时,应注意其症状多不典型,病情重而症 状轻、复合病证多的特点。
(三)女性各年龄阶段的体质 明王肯堂《证 治准绳》中引用金代刘完素语“妇人童幼天癸 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 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
阴阳平和体质:也称阴阳平和人,指整体功能 平衡协调的体质。形象:身体强壮,胖瘦适宜。
主病: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不易感受 外邪,较少生病,即使患病可自愈或易于治愈。 若后天调养好,无意外伤害,可长寿。
偏阳质(阳脏人):指具有偏热、亢奋、多动 等特点的体质。形象:形体偏瘦,但较结实, 面色多偏红。
主病:平时畏热喜冷,耐寒力较强,动作敏捷, 反应较快。对暑热阳邪易感,皮肤易生疮疡, 患病容易发热,多为实证、热证,并易化燥伤 阴,形成阴虚阳亢、血耗神乱等病理变化。
阴脏人:指具有偏寒、抑郁、多静等特点的体 质。形象: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 青而少华。
主病:易感寒湿邪气,冬天易生冻疮,感邪后 多从寒化,病程中不易发热或热势低,多见阴 盛、阳虚之证,容易产生湿阻、水肿、痰饮、 血瘀等病理变化。
中医诊断学20讲 全身望诊:望形体
第三个体质分类。体质分类是对我们人体体质,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禀赋,和后天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形体的表现,对体质现在也有很多人研究,比如这个上海的匡调元、何裕民,这个北京的王琦等等,有很多人研究,专门研究体质,体质的著作,都有好几本著作出来了,好几本著作专门讲体质的问题。那么体质怎么样分类呢?体质是一个什么东西?体质是一个人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形体结构与机能方面的特征性表现,一种特征,一种特殊性,它有什么特殊性,形成了什么特殊的,实际上强弱也是一种体质,是不?胖瘦也是一种体质,在长期,除了先天禀赋,生下来以后,生长发育的过程里面,营养、锻炼等等,它形成的,从机体上、形体上观察起来,形体以至它的机能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本质,一种特殊的个体的这种素质,这种体质可以反映我们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它和疾病里面易感性、转归有明显的关系,这个讲中医基础,恐怕都讲过这个内容,火盛之人,阳盛的体质,阳虚的体质,气虚的体质,长期形成了这么一种体质,形成这种体质以后,和疾病就有一定的关系。身体强壮,偏火的人,感受寒邪以后,他可能表现为热证,或者很快地表现为热证。素体阳气不足的人,感受寒邪以后,他很可能得的是寒证,很可能表现为寒证,所以和他的体质易感,他不能够耐受寒冷之邪;火热的、体质偏阳的人,他就不耐这种炎热的气候,易感性和病情的转归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体质的分类,有好多个分类的方法,我们这里,先这么简单地分一下,分阴脏人、阳脏人和阴阳和平之人。象阴脏人,看这样子,他多胖一点是不是?体质偏胖一些,偏胖,这个人应该说是偏胖,阴脏人,阴多了,阳少一些,阳少了,阴脏人。那么阴多的时候,表现为什么呢?形体比较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当然就是我们前面讲肥胖的人多半是这种表现,所以肥胖的人,多痰湿,这个阴脏的人,姿势多后仰,因为他胖了,胖了以后肚子很大,当然走路要后仰着,是不是?喜热恶凉,阴气多,阴脏人,阴气多,阳气少,所以他喜欢热,他的本质是阳气比较弱,而阴气偏旺,所以生病的时候就容易从阴化寒,容易出现痰湿,从阴化寒,多痰湿,《医法心传》有这么一本书,清朝(的)一本书,它讲:“阴脏者阳必虚,阳虚者多寒。”还说:“阴脏者所感之病,阴者居多。”多半是属于阴寒之类的病证,容易感受阴寒之邪,容易得寒证,容易得痰湿之类的病证,这是阴脏的人。第二个是阳脏人,阳脏人和那个相比较,就是人显得很瘦长,比较瘦长一些,这人是很高很瘦,比较长,瘦长的体型,阳脏的人,他偏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姿势多前倾,这种人性格比较急,是不是?容易发火,性格比较急躁,所以他走路比较往前倾,和那个瘦的人,差不多,和瘦那个还是不一样,瘦多的是虚弱,他这种人,不能说他就是很虚弱,他生来就是比较瘦,长期也可能是遗传的因素,他家里面都是瘦子多,都是偏瘦长的人,一般比较怕热,喜欢凉的,他的特点是阴气较亏而阳气偏旺,就是阴亏阳旺,这是从体质上来说。从性格上来说,他可能就性情比较急躁、外向,容易烦躁、易发恼,容易暴躁,所以生病的时候他就比较(容易)从阳化热,容易得热证,感受热邪,一得热证以后,当然就损耗我们人体的津液,所以《医法心传》讲:“阳脏者阴必虚。”阳脏的人,阴液不足,“阴虚者多火。”阴液不足、阴液亏虚就容易得热证,又说:“阳脏所感之病,阳者居多。”容易得阳证、热证、阴虚证、火旺证,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第三个,是平脏之人,平脏的人,所谓平脏的人,平是正常,就是平人、常人,正常的人,就是他的体质是阴阳和平的状态,不是偏阴,也不是偏阳,而是阴阳相对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他介于阴脏的人和阳脏的人之间,应该多数人是阴阳和平之人,阴阳平衡,气血调匀,对寒热、燥湿没有特殊的敏感性,这是多数人的体质,多数人表现为这样一种体质。实际上这个现在只分了阴、阳、(阴阳)和平这么三类。按照《内经》里面的分类,有好几种分法,有肥人、膏人、脂人,有的人是肥胖,脂肪多,有瘦人,一种分法,纯粹是按胖瘦来看。有一种是结合了它的气质,阴阳分为五类,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分为五类,五类的人,他主要是根据阴阳的多少来区别的。太阳之人,所谓太阳,就是阳气太多了,阳气太多的人的表现,恐怕是性格急躁、易怒、偏火、面红,从体格上来说,可能就比较消瘦一些,偏红,那是太阳之人。太阴之人是阴太多了,阴太多了阳气就显得不足,人就显得肥胖一些,人的性格上可能就会比较内向,不太愿意表露出来。按照《内经》上的说(法),这种人就可能比较阴毒,有什么问题暗暗地使劲,暗暗地来害人,这太阴,这种人就是太阴,我们平常说这个人太阴毒了,是太阴之人。那么生病的时候,他往往可能是得的这种虚寒之类的病。他的体型、体质和性格,体质和性格本身就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加上他的性格,有的胖的人,他也很开朗、很活泼,那么又形成这种性格,那就形成太阴之人。有少阴之人、少阳之人。那(少阴)比那个太阴,少阴之人比太阴之人,他的阴少一些了,但是他不是阴阳和平。太阳之人和少阳之人,少阳的人,阳多一些,但是还没有到太阳那个程度,所以少阳之人多半是一些什么表现,活泼、爱动、天真,办事情不太牢靠,容易变化,具有少阳人的特性。除了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以外,还有阴阳和平之人,就是正常,不阴不阳,不偏不倚,办事情不快不慢,人也不胖不瘦,阴阳和平之人,大多数人是这一种人。这是阴阳五态之人。还有一个分法是阴阳二十五人,阴阳二十五人是根据五行的特点来分,分为金、木、水、火、土,金行之人、木行之人、水行之人、火行之人、土行之人。当然火行之人可能和太阳之人差不多;水行之人是不是和太阴之人差不多?土行之人,应该是阴阳和平之人;金行之人,应该是性格比较坚定,办事比较固执,是不是?这样一种特点的金行之人。所以对这个人怎么样分类,《灵枢》里面它(按)五行分为五类,每一类下面,又把它分为五小类,所以变成了阴阳二十五种人,实际上不一定分得那么细,就是每一行下面又分五个子行宫、商、角、徵、羽,我们就把它下面就等于12345、ABCDE,分为五个行,五五二十五个行。这个人怎么样分行?现在我们中医里面有很多是强调形体、体质学说,而心理学上面特别强调的是人格,人格它重点就是讲心理、性格,而不考虑到我们的体质。按我的观点应该说,体质、形体和心理应该综合起来进行分,综合起来,当然也有形体表现为阴,而性格表现为阳的,那也有,但是一般来说,它为什么这个人偏火,偏火的人它是不是会瘦一些,应该是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我的主张是把形体和心理,它的性格、人格结合起来。西方心理学只讲人格、性格而不讲体质,那么医学上纯粹讲体质,而不考虑心理也不行,所以我主张气质分类,我们已经作了一个软件出来,用起来很方便,就是看一看,四十六个问题来进行测试,你自己报表现是什么,比较说他的个子是高大还是比较偏矮小,人是瘦还是胖,面色你是一般,平常是偏红一些还是偏白一些,还是黑一些,你走路速度很快还是走路不太急,所以我们中国人是不偏不倚,就是不快也不慢,美国人那些人,你看他那个生活习惯和我们确实是不一样,确实上班、搞什么、走路是很快,所以中国人到外面,到大街上摇摇摆摆的那就是中国人,他不急不慢,那么从这些形体方面可以体现,那你再看办事,你急还是不急,你碰到事情容不容易发脾气,你遇到了心理不愉快的事,你这个坚持的时间有多长,有的人有一点什么问题以后,他可以几天甚至一个月、几个礼拜,他这个问题老在那里回想着。有的人性格不一样,他碰到什么事以后,一个哈哈一打又过去了,他不在乎。所以通过这些方面,四十多个方面来测一测、看看最后这个人到底是太阴之人,还是阴阳和平之人,还是少阳之人;是属于金行之人,还是木行之人、火行之人;他这个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我们现在研究了一个东西出来,可以去测,应该测出来是很准,还并且很准。比如说我心目中有那么一个人,这个人是特别地急躁,特别地不耐心,很毛糙,这样一个人,容易和别人吵架,你把它一打出来可能是一个太阳之人。有的人我们确实观察那种人,他表面不动声色,心里面实际上九九很多,一个什么问题老在那里纠缠不休,甚至用一些不太正当的手段,这样地去和别人闹矛盾,象这种人,假设你把这个人的情况输进去,也可能就是偏少阴,甚至是太阴之人。这样,我们说一个人怎么去判断他的体质、他的性格,实际上这些都和疾病有关系,而不单
中医诊断学二章1全身望诊
第一节
【检测】
全身望诊
2、下列除( E )外,均可见面赤: A、气虚证 B、阴虚证 C、实热证
D、戴阳证
E、以上均可
第一节
【检测】
全身望诊
3、面色青的主病是( E ) A、寒证 B、疼痛 C、血瘀
D、惊风
E、以上均是
第一节
【检测】
全身望诊
4、脾虚湿邪内停的面色是( C ) A、面色青灰 —血瘀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⑶黄色
主 ①脾虚 ②湿证
全身望诊
阳黄
阴黄
萎黄虚胖
鲜明如橘皮—阳黄,湿热
黄疸
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
治疗黄疸的要药:茵陈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
⑷白色
主 ①气虚-人参、黄芪、 ②血虚-当归、熟地、阿胶 ③阳虚-杜仲、续断、菟丝子 ④寒证-附子、肉桂 ⑤失血-白及、三七
第一节
一、望神
全身望诊
广义之神—“神气” 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望神的含义
+
狭义之神—“神志”
人的精神活动
第一节
一、望神
1、望神的原理
全身望诊
足
精
旺
神
精足———— 神旺,患病多轻,预后较好; 精亏———— 神衰,患病多重,预后较差。
第一节
一、望神
2、望神的要点
全身望诊
第一节
一、望神
3、望神的分类及判断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
⑴青色 主 ①寒证 ②疼痛 ③血瘀 ④惊风 ⑤肝病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
⑴青色 主 ①寒证 ②疼痛 ③血瘀 ④惊风 ⑤肝病
一全身望诊( 1望神)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 望
神
一,望神☆
(一) 概念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 活动. 活动.
神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神与精, (二) 神与精,形的关系 神
精
(先天, 后天) 先天, 后天) 物质基础 外在表现
(四)望神的方法和内容
神的表现: 目光,面色,表情,体态,感觉,言谈,声息,脉象
望神的重点:神情 眼神☆ 气色 体态
为什么望目为望神重点? ①目为心神之外候.所谓"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人的精神活动往往无意中流露于目光,所谓"眼能传 神".《灵枢大惑论》:"目者,心之使也""心 者,神之舍也" ②五脏六腑之精气皆通过经脉而上注于目 ③目系通于脑
(五)望神方法及注意事项
(1)以神会神:一会即觉 以神会神: 以神会神 (2)神形合参:体健则神旺, 神形合参:体健则神旺,
体弱则神衰
(3)抓住关键症状和体征:神 抓住关键症状和体征: 抽搐等. 昏,抽搐等.
小 结
1,搞清概念 搞清概念 2,掌握内容 ☆ 临床表现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神乱 目 神 形 色 语 气 动
形
(三) 望神的意义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疾病的预后. 失治, 失治,误治 精足病轻) 无神(精亏病重) 有神 (精足病轻) 治疗养护得当
☆临床意义 得神 正气充盛 少神 失神 正气虚弱 正气衰败
中医望诊(简明版)笔记之一
中医望诊(简明版)笔记之一中医望诊目录第一章、中医望诊的理论根据第二章、中医的分项望诊第一节、望神第二节、望色第三节、望全身:望病人形体的形状、姿势第四节、望头部第五节、望头发第六节、望面部第七节、望双目第八节、望鼻子第九节、望耳朵第十节、望口腔第十一节、望嘴唇第十二节、望牙齿第十四节、望咽喉第十六节、望颈项第十七节、望躯干第十八节、望四肢第十九节、望胸腹第二十节、望背腰第二十一节、望二阴第二十四节、望呕吐物的形、色、质、量第二十五节、望痰的形、色、质、量第二十六节、望涎的形、色、质、量第二十七节、望涕的形、色、质、量第二十八节、望唾的形、色、质、量第二十九节、望大便的形、色、质、量第三十节、望小便的形、色、质、量第三十一节、望月经的形、色、质、量第三十二节、望带下的形、色、质、量第三十三节、望脓液的形、色、质、量第三章、望五脏六腑的病变第一节、望眼目、爪甲,知道肝胆的健康状况第二节、望舌、脸面,知道心脏(小肠)的健康状况第三节、望口唇、四肢、脸色,知道脾(胃) 的健康状况第四节、望鼻子、皮肤、毛发,知道肺脏的健康状况第五节、望耳、发‘骨、齿,知道肾脏的健康状况第六节、颜面望诊分八大部分,且对应五脏第七节、望胖瘦第四章.中医对应反射区的望诊第五章中医望诊,每个人都能学!第一章、中医望诊的理论根据人体外部和五脏六腑关系亲密,若脏腑功用运动有变,必反映在人体外部的神、色、形、态等各方面。
十二经脉连接五脏六腑、体表,全身的骨皮肉脉:肺主皮裘,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脉,肾主骨。
五官连五脏:鼻为肺之窍,目为肝窍,口为脾窍,舌为心窍,耳为肾窍。
因而,看体表和五官形状功用的转变现象,可揣摸内脏的转变。
还可反映全身精气的盈亏。
精、气、神的转变先显示在头目,兼反映于全身动态、言语气味、面部光彩,脉象、舌象等方面。
精充、气足、神旺,是安康的现象和根基;精亏、气虚、神耗,是疾病的显示和缘由。
因而,望诊不只可诊察内脏的病变,还可调查人体精、气、神的动态转变状况。
中医诊断-望诊
邪气亢盛 扰及神明 正不胜邪
(4)假神☆ ※
• 概念: 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 临床表现与临床意义: 神志不清 精神转佳 面色晦暗 颧红如妆 阴不敛阳 瞳仁呆滞 目光浮露 脏腑精气将绝 语言断续 语声清亮 不思饮食 饥不择食
(5)神乱 • 癫——文痴。精神痴呆,淡漠寡言,
• •
喃喃自语,哭笑无常——痰蒙心窍。 狂——武痴。狂躁不安,疯狂怒骂, 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少卧 不饥,妄行不休——痰火扰心。 痫——癫痫。羊癫风。肝风夹痰。
神
一、望神☆
(一) 概念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神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二) 神与精、形的关系 神
精
(先天、 后天) 物质基础 外在表现
形
(三) 望神的意义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失治、误治 有神 (精足病轻) 无神(精亏病重) 治疗养护得当
中医诊断学
望诊
中医诊断学诊法望 全身望 Nhomakorabea 闻 问 切
辨证
局部望诊
神 色 形 态
第一章
望
诊
概念:运用视觉观察病情 原理:内外相应 地位:望而知之谓之神 (神圣工巧) ☆一、 全身望诊—— ☆神、☆色、形、态 二、 局部望诊——头面、五官、躯体、 四肢、二阴、皮肤 三、 望排出物 四节 望小儿指纹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 望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假神与“失神转有神”的鉴别
━━━━━━━━━━━━━━━━━━━━━━━━ 假 神 失神转有神 ──────────────────────── a.整个病情与个别现象不相符 a.整个病情变化比较一致 b.好转现象是局部、暂时的, b.好转是整体的,持续的 病情仍最重。 c.变化比较突然 c.变化较慢,为逐渐好转 , (有一个过程) d.多见于临终前 d.多见于慢性病好转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全身望诊一、望神(一)望神的原理和意义神与精、气的关系非常密切,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而神是精气的外在表现,三者盛则同盛,衰则同衰。
所以,观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解其精气的盛衰,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故《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二)神的具体表现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的体现,具体反映于人体的目光、面色、表情、神识、言语、体态等方面,而望诊的重点又在于观察两目。
(三)神气的分类及判断神的表现可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四种。
1. 得神:又称有神。
得神的表现:目光灵活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神情自然,肌肉未削,动作自如,神识清楚,言语清晰等。
得神的意义:提示正气充足,精气充盛,机体功能正常,为健康的表现。
虽病而正气未伤,精气未衰,病轻。
2. 少神:又称神气不足。
少神的表现:面色暗淡少华,精神不振,机体倦怠,动作迟缓,思维迟钝,声低少语。
少神的意义: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
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也可见于体弱者。
3. 失神:又称无神。
失神的表现:面色晦暗暴露,精神萎靡,表情呆滞,肌肉已脱,体态异常,意识朦胧,语声断续,甚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失神的意义:脏腑精气虚衰,病情较重。
4. 假神:是危重病人出现一些精神暂时好转的虚假现象。
假神的表现:目似有光,但眼珠呆滞;原是面色晦暗,忽然泛红如妆;原是精神衰颓,突然精神一时振作;原是神昏,突然烦躁不安;病人本来不欲饮食,突然能食;原是声微懒言,突然声高多语。
假神的意义:提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
古人比作“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假神与重病好转的区别:假神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突然出现和迅速消失两个方面。
所谓“突然出现”,是指精神“好转”与危重的病情不符。
如病人本来精神萎靡或神昏,突然神识清醒,欲见亲人;病人本来面色晦暗,突然两颧泛红如妆;病人本来不欲饮食,突然能食。
所谓“迅速消失”,是指假神是暂时的,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出现假神的病人也多在短时间内死亡。
重病好转,是病人由重而轻,由失神向得神转变。
其好转不是突然的,而是逐渐的,如食量渐增,精神渐佳,面色渐润等。
其中任何一项好转,都与整个病情相一致。
这与假神的突然出现,“好转”与整体状况不统一,且为时短暂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望色(一)望色的原理1.面部的血脉丰富,为脏腑气血之所荣。
故《内经》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所以望面色就可以诊察脏腑气血的盛衰。
2.面部与脏腑相关,脏腑的生理病理可以反映在面色。
故通过望面色就可以了解内脏的病变。
所以,望色主要望面色。
(二) 色与泽的意义望面色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
1.面部的颜色属血、属阴。
可以反映血液的盛衰和运行情况。
在病理上,可以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变。
如“青黑为痛”,指疾病的性质;“青为肝”、“黑为肾”,指疾病的部位。
2.面部的光泽属气、属阳。
是脏腑精气外荣的表现。
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凡面色荣润光泽者,为脏腑精气不衰,属病轻或无病;凡面色晦暗枯槁者,为脏腑精气已衰,主病重。
(三) 常色与病色1.常色常色的特点:明润、含蓄。
显示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
主色: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其面色、肤色一生基本不变,故称为主色。
中国人的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客色:人的肤色,特别是面色,随季节、昼夜、气候等的不同,而也有相应的正常变化,此种变化叫客色。
2.病色病色的特点:晦暗、暴露。
一般而言,新病、轻病、阳证面色鲜明显露但尚有光泽,而久病、阴证则面色暴露与晦暗并见。
善色:即面色光明润泽。
见于病者,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称为“气至”。
属新病、轻病、阳证,易于治疗,预后较好,故称善色。
恶色:即面色枯槁晦暗。
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称为“气不至”。
属久病、重病、阴证,不易治疗,预后较差,故称恶色。
(四) 五色主病1.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
多由气虚血少,或阳衰寒盛,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络所致。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者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
面色白光白者,多属阳虚证;若白光白虚浮,则多属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者,多属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2.黄色:主脾虚、湿证。
病人面色发黄,多由脾虚机体失养,或湿邪内蕴、脾失运化所致。
面色萎黄者,属脾胃气虚。
是因脾胃虚衰,水谷精微生成不足,机体失养,面色淡黄无华而呈萎黄。
面黄虚浮者,属脾虚湿蕴。
面目一身俱黄者,为黄疸。
其中面黄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乃湿热为患;面黄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乃寒湿为患。
3.赤色:主热证,亦见于戴阳证。
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
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
4.青色: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
面色与口唇青紫者,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所致。
面色青黄,又称苍黄,可见于肝郁脾虚的病人。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者,多属惊风。
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面黑暗淡或黧黑者,多属肾阳虚。
面黑干焦者,多属肾阴虚。
眼眶周围发黑者,多属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属血瘀日久所致。
(五) 望色十法1.浮沉:浮是面色浮显于皮肤之表,主表证;沉是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主里证。
面色由浮转沉,是邪由表入里;由沉转浮,是邪自里达表。
2.清浊:清是面色清明,主阳证;浊是面色浊暗,主阴证。
面色由清转浊,是病从阳转阴;由浊转清,是病由阴转阳。
3.微甚:微是面色淡浅,主虚证;甚是面色深浓,主实证。
面色由微转甚,是病因虚致实;由甚转微,是病由阴转阳。
4.散抟:散是面色疏散,主新病,或病邪将解;抟是面色壅滞,主久病,或病邪渐聚。
面色由抟转散,是病虽久而邪将解;由散转抟,是病虽近而邪渐聚。
5.泽夭:泽是面色润泽,主精气未衰,病轻易治;夭是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病重难医。
面色由泽转夭,是病趋重危;由夭转泽,是病情好转。
三、望形望形体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的异常表现来诊察病情。
(一)望形诊病的原理形体与脏腑密切相应,脏腑精气充养形体,脏腑精气的盛衰和功能的强弱可通过形体反映于外。
不同的形体气阴阳盛衰不同,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发展转归也不同。
所以,望形体可诊察脏腑气血的盛衰、抗病能力的强弱,以及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预后。
(二)望形体的内容1.形体强弱身体强壮,示内脏充实,气血旺盛,抗病力强。
身体虚弱,示内脏脆弱,气血不足,抗病力弱。
2.形体胖瘦体胖能食,肌肉坚实,神旺有力,为形气有余。
属精气充足,身体健康。
体胖食少,肉松皮缓,神疲乏力,为形盛气虚。
属阳气不足,多痰多湿。
体瘦颧红皮肤焦干,为形瘦阴虚。
属阴血不足,内有虚火。
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为脏腑精气衰谒,气液干枯。
属病危。
3.体质形态阴脏人:体型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身体姿势多后仰。
阳较弱而阴偏旺,患病易从阴化寒。
阳脏人:体型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俯,阴较亏而阳偏旺,患病易从阳化热。
平脏人:体型介于前两者之间。
阴阳平衡,气血调匀。
四、望态望态,又称望姿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一)望姿态诊病的原理:一是病人的动静姿态与机体的阴阳盛衰、病性的寒热虚实关系密切,如阳、热、实证多表现为躁动不安,阴、寒、虚证多表现为喜静懒动。
二是肢体的异常动作常与一定的疾病有密切关系。
所以,望姿态可诊察病性的阴阳寒热虚实、脏腑的病变程度和某些疾病。
(二)望姿态的内容1.动静姿态(1)动静姿态诊病的要点动、强、仰、伸:多属阳、热、实证。
静、弱、俯、屈:多属阴、寒、虚证。
(2)动静姿态的主要表现和意义坐而喜仰,喘粗痰多者,多属肺实气逆。
坐而喜俯,少气懒言者,多属肺虚体弱。
卧时面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不能转侧者,多属阳、热、实证。
卧时面常向里,好静懒言,身重不能转侧者,多属阴、寒、虚证。
仰卧伸足,不欲衣被者,多属实热证。
蜷卧缩足,喜加衣被者,多属虚寒证。
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者,多属咳喘肺胀,或水饮停于胸腹。
但卧不得坐,坐则昏眩者,多属气血大虚,或夺气脱血。
3.衰惫姿态头部低垂,目陷无光者,属精气神明将衰惫之象。
后背弯曲,两肩下垂者,属心肺宗气将衰惫之象。
腰酸软疼痛,不能转动者,属肾将衰惫之象。
两膝屈伸不利,行则俯身扶物者,属筋将衰惫之象。
不能久立,行则振摇不稳者,属骨将衰惫之象。
4.异常动作的表现和意义睑、唇、指、趾颤动者,属为动风先兆,或气血不足,筋脉失养。
恶寒战栗者,属伤寒欲作战汗,或为疟疾。
肢体软弱,运动不灵者,多属痿病。
关节拘挛,屈伸不利者,多属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