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校图书馆是省级中学示范图书馆,藏书丰富,而且配备丰富的电子图书, 查阅和收集资料十分方便。我校被晋江市教育局确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协作基 地校和历史学科重点建设学校,每年总共拨款5万元专项经费,可以为课题研 究的图书采购、资料准备提供一定的资金保证。
我校软硬件设施、教学资源库也十分先进。每间教室均配备触摸屏LED多媒 体教学设备,接入无线同屏器,还能实现与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的互联互 通,我校还配备有专业化的历史教室和智能化录播教室;我校独立组建的网 络教学资源库,各种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并且通过与“中学学科网”“智学 网”等网络平台的合作,资源的应用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并且能够通过 “智学网”阅卷平台、作业平台,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大数据。以上 这些软硬件设施都为我校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与应用创 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四、研究目标与步骤:
2.研究步骤: • 第一阶段(2016.9-2016.12):启动。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教
学评价理论的学习,基本业务技能的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明确研究的目标与 任务。
• 第二阶段(2017.1-2017.8):实践。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研究,历史 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初探;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研讨,课堂教学评 价案例实录;专家专业指导、分析与评价。
六、项目组成员分工情况
姓名 林德田 沈咏梅 刘清华 黄晋瀛 魏华 张丹蓉 陈宝珠 杨通评 王明蓉
在本课题中承担的任务 主持、统筹各方面工作,理论、专业和技术指导 全面协调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工作,成果汇总
指导课堂教学和评价,收集、反馈各种信息 课堂实践的引领,评价体系构建与改进 财务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操作 影像收集,课堂教学实践操作 内外联络,课堂教学实践操作 设施保障,课堂教学实践操作 资料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操作
• (3)形成评价体系: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制订体现多元化、科学化的《历史课堂教学 评价表》,突出历史学科特点,关注学生史学素养,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设计简 明的、易于操作的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图。
• (4)打造生命课堂:从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运用评价的杠杆,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 念,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打造一系列有思想、有生命的历史课堂和典 型案例。
• 第三阶段(2017.9-2017.12):反思。初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反思调整,研究中期的 反思与总结,撰写阶段性反思文章,提出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模型图的改进建议,重 构评价体系和模型图。
• 第四阶段(2018.1-2018.7):再实践。运用调整后的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 价体系和模型图,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再实践。专家分析与评价。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2.研究的主要方法。 • (1)理念先行:认真学习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密切关注教研教改动态,积
极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资料信息等,使本研究的组织实施建立在扎实 的理论基础和资源支撑之上。 • (2)行动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加强沟通,积 极探索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艺术性。反思教育教 学的基本过程是:实践——评价——反馈——调整——再实践,循环往复。 • (3)案例反思: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研讨课堂教学设计,研讨历 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展示教学活动实录,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改进。 • (4)总结提高: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着力促使教学 方法的改进,评价观念的转变,提升教育教学境界。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 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作用在于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课题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通 过案例分析及理念整理,在以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优化历史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培 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合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 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题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达成目标出发,优 化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维度,形成操作性强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形成 评价模型图,从更合理、更科学的角度细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从学科育人的价值来衡量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指导教师的教学改革,点燃教师 的创造性,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
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概况: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泰勒(R.W.Tyler)的行为目标模式和50 年代由布卢姆(B.S.Bloom)的目标分类模式,基本上解决了在教 育和评价中测什么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霍华德加德纳提出 的多元智力理论更加关注学生的智力特点及其发展状况。20世纪 90年代以来,替代性评价、有效教学的理论等层出不穷,分别从 学生、教师等维度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提 供了多样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更应该去芜存真, 设计简明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向明确、维度清楚、操作 简便,引导教师更多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研究目标与步骤:
1.研究目标: • (1)实现两个转变:从教书的角度关注历史知识点的落实、能力的提升,转向关注历史
学科素养的养成;从育人的角度关注“教什么”“学生学会什么”,转向关注“学生成了 怎样的人”。
• (2)实现两个发展:在学科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合 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结合本教研组市级重点学科 建设,打造历史学科区域性品牌,促进学生与学科的双重发展。
七、完成项目的条件分析
我校是福建省首批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高中历史学科基地校(2011-2015), 2008年至今,我校是晋江市教育局确定的晋江市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协作基 地校,2014年,我校历史学科被确定为晋江市重点建设学科。
课题负责人林德田是福建省中小学历史学科教学带头人,泉州市级中小学教 学名师,担任晋江市平山中学副校长,福建省首批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高中历 史学科基地校负责人,晋江市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协作组组长。主持或参加 过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2006.12, 林德田还被中央电教馆评为“十五”全国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具有较为丰富 的课题研究经验、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一定的课题研究领导力。
• 当前,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课题研究,是对历史教学评 价如何落实核心价值观方式的反思。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 题,本课题研究也是历史教育教学的价值体现,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研究目标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现教书育人的终极价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的主要内容。 • (1)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充分调动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
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 主要内容,并充分理解和感悟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界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 外延。 • (2)对比研究国内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评价”理论。搜集并认真学习国 内外有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专著、文章,深入进行研读和讨论。 • (3)形成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元化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的基本要求,制订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维度,形成《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制作 基于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图。 • (4)运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历史教学实践。在全体成员的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标准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推动教师教学反思,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成效。
教研组长沈咏梅老师长期担任历史教研组组长,晋江市重点建设学科历史学 科负责人,是晋江市历史校际组成员;刘清华老师是泉州市学科带头人和晋 江市历史校际组成员,黄晋瀛老师是晋江市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上进心强, 精诚团结,教学业务能力强,多次参加各级别的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的教科 研能力。
七、完成项目的条件分析
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概况:
• 近年来,国内有关“历史教学评价”的研究者甚众,标准五花八 门,然而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角度研究历史教学评价目 前不是很多。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深入人 心,在教育部号召“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大背景下,正在制定中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科核心 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 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历史时空、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理念与内容,已对教 育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等杂志掀起了一些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研讨,可以 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 第五阶段(2018.8-2018.12):总结推广。研究经验的总结,整合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评 价方案和教学案例,撰写总结报告,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成功的案例和经验。汇总课键问题和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制订合理 化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及理 念整理,在以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引导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合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较高的心理品质,绝 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必须靠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 积累。
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概况:
•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的概念是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在20 世纪9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持续的多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的 集成,此后受到国际教育界的持续关注。从其发展趋势看,大体 涉及“人格构成及其发展”、“学力模型”和“学校愿景”研究 三大领域,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 “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乃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的语文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等研究都是以这一概 念为核心,这些概念的共通之处是强调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与 通讯技术的掌握、公民素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等等。
我校软硬件设施、教学资源库也十分先进。每间教室均配备触摸屏LED多媒 体教学设备,接入无线同屏器,还能实现与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的互联互 通,我校还配备有专业化的历史教室和智能化录播教室;我校独立组建的网 络教学资源库,各种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并且通过与“中学学科网”“智学 网”等网络平台的合作,资源的应用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并且能够通过 “智学网”阅卷平台、作业平台,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大数据。以上 这些软硬件设施都为我校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与应用创 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四、研究目标与步骤:
2.研究步骤: • 第一阶段(2016.9-2016.12):启动。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教
学评价理论的学习,基本业务技能的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明确研究的目标与 任务。
• 第二阶段(2017.1-2017.8):实践。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研究,历史 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初探;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研讨,课堂教学评 价案例实录;专家专业指导、分析与评价。
六、项目组成员分工情况
姓名 林德田 沈咏梅 刘清华 黄晋瀛 魏华 张丹蓉 陈宝珠 杨通评 王明蓉
在本课题中承担的任务 主持、统筹各方面工作,理论、专业和技术指导 全面协调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工作,成果汇总
指导课堂教学和评价,收集、反馈各种信息 课堂实践的引领,评价体系构建与改进 财务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操作 影像收集,课堂教学实践操作 内外联络,课堂教学实践操作 设施保障,课堂教学实践操作 资料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操作
• (3)形成评价体系: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制订体现多元化、科学化的《历史课堂教学 评价表》,突出历史学科特点,关注学生史学素养,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设计简 明的、易于操作的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图。
• (4)打造生命课堂:从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运用评价的杠杆,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 念,结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打造一系列有思想、有生命的历史课堂和典 型案例。
• 第三阶段(2017.9-2017.12):反思。初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反思调整,研究中期的 反思与总结,撰写阶段性反思文章,提出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模型图的改进建议,重 构评价体系和模型图。
• 第四阶段(2018.1-2018.7):再实践。运用调整后的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 价体系和模型图,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再实践。专家分析与评价。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2.研究的主要方法。 • (1)理念先行:认真学习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密切关注教研教改动态,积
极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资料信息等,使本研究的组织实施建立在扎实 的理论基础和资源支撑之上。 • (2)行动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加强沟通,积 极探索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性、艺术性。反思教育教 学的基本过程是:实践——评价——反馈——调整——再实践,循环往复。 • (3)案例反思: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研讨课堂教学设计,研讨历 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展示教学活动实录,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改进。 • (4)总结提高: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着力促使教学 方法的改进,评价观念的转变,提升教育教学境界。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 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作用在于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课题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通 过案例分析及理念整理,在以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优化历史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培 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合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 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题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达成目标出发,优 化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维度,形成操作性强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形成 评价模型图,从更合理、更科学的角度细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从学科育人的价值来衡量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指导教师的教学改革,点燃教师 的创造性,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
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概况: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泰勒(R.W.Tyler)的行为目标模式和50 年代由布卢姆(B.S.Bloom)的目标分类模式,基本上解决了在教 育和评价中测什么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霍华德加德纳提出 的多元智力理论更加关注学生的智力特点及其发展状况。20世纪 90年代以来,替代性评价、有效教学的理论等层出不穷,分别从 学生、教师等维度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给我们的课题研究提 供了多样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更应该去芜存真, 设计简明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向明确、维度清楚、操作 简便,引导教师更多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研究目标与步骤:
1.研究目标: • (1)实现两个转变:从教书的角度关注历史知识点的落实、能力的提升,转向关注历史
学科素养的养成;从育人的角度关注“教什么”“学生学会什么”,转向关注“学生成了 怎样的人”。
• (2)实现两个发展:在学科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合 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结合本教研组市级重点学科 建设,打造历史学科区域性品牌,促进学生与学科的双重发展。
七、完成项目的条件分析
我校是福建省首批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高中历史学科基地校(2011-2015), 2008年至今,我校是晋江市教育局确定的晋江市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协作基 地校,2014年,我校历史学科被确定为晋江市重点建设学科。
课题负责人林德田是福建省中小学历史学科教学带头人,泉州市级中小学教 学名师,担任晋江市平山中学副校长,福建省首批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高中历 史学科基地校负责人,晋江市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协作组组长。主持或参加 过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2006.12, 林德田还被中央电教馆评为“十五”全国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具有较为丰富 的课题研究经验、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一定的课题研究领导力。
• 当前,国家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课题研究,是对历史教学评 价如何落实核心价值观方式的反思。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 题,本课题研究也是历史教育教学的价值体现,彰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研究目标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现教书育人的终极价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的主要内容。 • (1)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充分调动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
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 主要内容,并充分理解和感悟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界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 外延。 • (2)对比研究国内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评价”理论。搜集并认真学习国 内外有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专著、文章,深入进行研读和讨论。 • (3)形成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元化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的基本要求,制订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维度,形成《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制作 基于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图。 • (4)运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历史教学实践。在全体成员的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标准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推动教师教学反思,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成效。
教研组长沈咏梅老师长期担任历史教研组组长,晋江市重点建设学科历史学 科负责人,是晋江市历史校际组成员;刘清华老师是泉州市学科带头人和晋 江市历史校际组成员,黄晋瀛老师是晋江市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上进心强, 精诚团结,教学业务能力强,多次参加各级别的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的教科 研能力。
七、完成项目的条件分析
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概况:
• 近年来,国内有关“历史教学评价”的研究者甚众,标准五花八 门,然而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角度研究历史教学评价目 前不是很多。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深入人 心,在教育部号召“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大背景下,正在制定中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科核心 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 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历史时空、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理念与内容,已对教 育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历史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等杂志掀起了一些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研讨,可以 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 第五阶段(2018.8-2018.12):总结推广。研究经验的总结,整合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评 价方案和教学案例,撰写总结报告,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成功的案例和经验。汇总课键问题和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制订合理 化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表》,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及理 念整理,在以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优化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引导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合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较高的心理品质,绝 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必须靠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 积累。
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概况:
•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的概念是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在20 世纪9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持续的多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的 集成,此后受到国际教育界的持续关注。从其发展趋势看,大体 涉及“人格构成及其发展”、“学力模型”和“学校愿景”研究 三大领域,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 “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力”,乃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的语文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等研究都是以这一概 念为核心,这些概念的共通之处是强调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与 通讯技术的掌握、公民素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