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原则
来源原则指的是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来源原则起源于近代法国。
1简介
档案馆将档案按其来源和形成单位进行整理和分类的原则。它要求在整理和分类时不能将同一来源的档案与其他来源的档案相混淆,并尊重原有次序。按其起源和形成过程,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是它的发端,德国的登记室原则延伸了它的内涵,荷兰人给予了理论论证。2发展
尊重全宗原则是法国在1841年2月24日颁布的《各省和各地区档案整理和分类基本条例》中首次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①要求把来源于一个行政当局、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家庭的全部档案归集在一起,组成全宗。档案人员在整理和分类时要尊重全宗,不得拆散。
②每个全宗内的文件要先按主题后按年代、地区或字母顺序划分和整理。
德国汲取了尊重全宗原则的核心内容──来源,并加以延伸和发展。1881年7月1日颁布的《普鲁士国家机密档案馆档案整理条例》中提出了登记室原则。其基本要点是:①要求档案馆把从各机关登记室(相当于机关档案室)收进的档案按来源机关分开保管,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相混淆。②要保持档案在原登记室的整理顺序,不得再重新分类整理,以保持档案中已有的联系。这样,德国人就把尊重全宗原则中强调的来源,从仅指档案形成机关延伸到还必须保持档案在来源机关的原有次序,故又被称为尊重原有次序原则,显示其对尊重全宗原则的修正及与它的区别。
荷兰1897年正式采用来源原则管理档案,3位档案学家于1898年合著了《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书中指出,来源原则的实质在于来源的一致性。同一来源的档案组成的档案实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符合档案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20世纪,来源原则获得更加广泛的传播、运用和发展。首先,各国都以来源原则为基础,提出并采用了符合本国档案实际的基本管理单元──档案全宗、档案组合、文件组合等。其次,与来源原则相关的一些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如美国档案学者 D.格雷斯第二在其《档案与手稿的整理和编目》(1977)中对"来源"的定性叙述。他说:"来源就是指原来的机
关,即在处理事务中产生或收到并积累文件的机关或行政单位。个人、家庭、公司或者其他的个人文稿来源,也包括在内。"国际档案理事会1984年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不仅为来源原则下了定义,介绍了它的起源和发展,还对一些相关概念──来源、全宗、组合等,以及相关原则──事由原则、尊重原有次序原则等,分别设条目进行论证。第三,出现了自由来源原则、马列主义来源原则和资产阶级来源原则的新概念和新提法。德国档案学家 A.布伦内克在20世纪30~40年代提出了自由来源原则,试图修正和发展来源原则。他要求从哲学的观点而不是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理解档案有机体的思想,不要因保持原有次序而把来源机关在整理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也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对布伦内克的论点评价不一:一种认为他使来源原则得到升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另一种则认为并无实质性的理论突破,因为人们遵守了来源一致,但并没有把保持原有次序绝对化。马列主义来源原则和资产阶级来源原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某些档案学者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够表明档案在一种社会形态内的组织联系,后者则只局限于一个机关的档案文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来源原则被公认是组织档案基本管理单元的理论依据和档案学的核心理论。它使档案与图书在整理和分类上严格划清了界限。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文件从最初形成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个运动过程、研究文件属性与管理者主体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是对文件—档案运动过程和规律的客观描述和科学抽象。它试图使文件的整个生命运动过程都得到全貌控制,实现文件管理的高效化,因此也是指导文件—档案全过程管理的基本理论。
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和意义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在20世纪文件数量急剧增长的专业背景下提出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意味着现代档案学的成熟,为当时已存在的(美国)文件中心提供了理论依据。
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概念
1940年,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最早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概念。“文件生命周期”指的是文件从产生直至因丧失作用而被销毁或者因具有长远历史价值而被档案馆永久保存的整体运动过程。引入“周期”概念的目的是强调文件运动的一种时间跨度,表明文件具有从最初形成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体运动过程。
3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具体内容
形成和发展
与文件中心的出现有特定的联系。文件中心最早起源于美国。1950年,英国的艾利斯提出了文件运动的“三阶段论”(现行阶段、暂时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正好与文件的保管场所——办公室、文件中心和档案馆是相吻合和相对应的)。这种由文件中心的理论解释而衍生出的文件阶段的划分,就成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起点。80年代,阿根廷档案学者曼努埃尔·巴斯克斯出版两部专著《文件的选择》(1982)和《文件生命周期研究》(1987)可算是全面系统论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代表作。我国在60年代,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在一篇报告中阐述了“档案自然形成过程论”的基本思想,但对文件运动过程的论述尚不够全面。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陈兆祦为代表的档案学者提出的“文件运动周期论”相对更加全面系统,全面揭示了文件从最初产生到最终归宿的整体过程以及这一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与国外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
基本内容
A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B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文件的整体运动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文件运动过程的各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引起文件阶段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文件价值形态的规律性变化);C 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重要意义
A准确地揭示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B准确地揭示了文件运动的阶段变化,为文件的阶段式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C准确地揭示了文件运动过程的前后衔接和各阶段的相互影响,为实现从现行文件到档案的一体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