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火烧云》

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版本人教版

内容标题《古诗三首》《火烧云》

编稿老师鲁希凤

一. 教学内容:

学习第五单元中的两篇讲读课文:17《古诗三首》、18《火烧云》

二. 重点难点提示:

1. 了解古诗的意境,在头脑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2. 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 和老师一起学习

(一)文章概述:

《古诗三首》

这三首古诗,诗人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迷人的夜景,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独坐敬亭山》是一首描写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宿建德江》诗中描绘了诗人泊舟建德江时见到的景色;《舟夜书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夜景图。《火烧云》

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候出现的红色云霞。已故著名作家萧红细致观察了火烧云,并且把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时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绘了出来,使人们能从中感受到晚霞的美丽景象。

(二)文章结构

《古诗三首》

《独坐敬亭山》全诗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句):写眼前的“鸟”飞、“云”去,表露了诗人的孤寂心情。

第二部分(3、4句):写诗人凝视敬亭山,把自己同“山”连在一起,暗指人世的无情。《宿建德江》全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句):写自己在傍晚时的“愁”。

第二部分(3、4句):写傍晚的“野旷”和清澈的江水,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舟夜书所见》全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句):写漆黑的夜晚,没有风,河面那一盏渔灯静态的美妙景象。

第二部分(3、4句):写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火烧云》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段(第2至6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

(三)分析理解

《古诗三首》

1. 易读错的音:

泊烟渚:读bó(√)pō(×)

散作:读s nǎ(√)s nà(×)

2. 词语注释:

敬亭山:也叫昭亭山,在今安徽宣州市郊外。

烟渚:烟雾笼罩的水边沙洲。

日暮:傍晚,指日落西山。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风簇浪:微风泛起的层层波浪。

渔灯:渔船上点的灯。

天低树:天空比树还低。

3.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等人的气质。“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孟浩然(689~740),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他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查慎行(1650~1727),字悔余,晚号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诗人。他的诗多以羁旅生涯为题材,意境清新,善用白描手法反映民间生活。

4. 理解字词,弄懂诗意,体会诗情。

古诗文的一个特点是单音词较多。学习古诗要先逐句逐词理解,弄懂每句诗的意思,再把每句诗的意思联系起来,体会全诗所描绘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1)《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一群群鸟。尽:完了。孤云:孤单的云。闲:没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成群的鸟已高高地飞去,不再飞回;孤独的云也悠悠地飘走,不再徘徊。”这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作者把孤独之感写尽了。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厌:厌烦。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啊,美丽的敬亭山,只有你–––––我们终日相看,谁也不厌弃谁!”

诗中“尽、闲”两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寂和寂寞,这种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连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后两句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2)《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移舟泊烟渚”:移舟,行驶的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烟雾笼罩的小岛。

这句诗的意思是:“小船停靠在水雾弥漫的小岛旁。这一句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为下文的

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傍晚。客,指诗人自己。新,增添。

这句诗的意思是:“日落西山只身飘零的我更加惆怅。”诗人本来想让行船停下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野旷天低树”:野旷,原野空旷辽阔。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这句诗的意思是:“野地空旷啊天空比树木还要低。”这里的“低”与“旷”是相互依存、互相映衬的。

“江清月近人”

这句诗的意思是:“江水清澈映出明月来把我陪伴。”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

这首诗写诗人于浙江旅途中夜泊建德江上,在船上见到的景色,引起孤寂伤感的心情。诗人借景抒情,用幽静而悲凉的环境氛围来烘托自己孤寂的情怀。

(3)《舟夜书所见》

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舟:船。书:写、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月黑见渔灯”。月黑:就是没有月亮,一片漆黑。见:同“现”。渔灯:渔船上的灯火。这句话是说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

“孤光一点萤”。孤光:孤零零的灯光。萤:萤火虫。这句话是说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这是因为天地一片漆黑,渔灯的光亮虽然微弱,却使人看了觉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风簇浪”。簇:读cù,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一阵微风吹来,

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

“散作满河星”。散:散开。作:变作,变成。这句话是说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这是因为渔灯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风中起了细浪,灯光的倒影也随着微波荡漾。

这首诗,前两行写了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妙景象。后两行写了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这些都是诗人亲眼见到的,由于诗人观察得仔细,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景色变化,而且运用了“一点萤”“满河星”这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把他所见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出来,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火烧云》

1. 易写错的字:

烧:右上部分不要多点,应是“”

喂:右下部分不要多撇,应是“”

2. 词语注释: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天边出现的各色云霞。

紫檀色:像紫檀木一样的颜色。紫檀,常绿树木,木材坚硬,略带红色。

霞光:阳光穿透云层射出的彩色光芒。

恍惚:形容神态不清,精神不集中。这里是指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3. 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描写,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奇异。

课文第二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从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描写

的。

讲颜色,先讲从西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天空一片红艳。紧接着讲了颜色的变化:“极多”说明火烧云有多种颜色;“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不仅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最后列举一些颜色,并讲“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进一步说明颜色极多,绚丽多彩。

讲形状,一是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马、狗、狮子……;一是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正在、忽然、跑着跑着、一转眼”等词语准确地表明了火烧云形状不断的、快速的变化。

4.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的方法。

火烧云变化很快,然而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把火烧云的变化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按照“出现……什么样……后来怎样……”的顺序,用上表示变化快的词语,说说火烧云还会有哪些变化吧。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看拼音,写词语。

b iǎhéqiézi xi ng

ōm ng

ěmi oàm né

()()()()

zh nèj ng

ìguìzhe xi oày ng

íy ng

í

()()()

二. 选字组词

(喂偎)

()养

()依

?

?

?

??

(揉柔)

()软

()眼睛

?

?

?

(需须)

必()

()要

?

?

?

(旷矿)

空()

()山

?

?

?

三.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 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表示。

(1)舟夜书所见

A. 看书()

B. 读书()

C. 书籍()

D. 写、记()(2)孤光一点萤

A. 数量少()

B. 孤零零()

(3)散作满河星

A. 分散往下落()

B. 离开()

C. 散开()

五. 把不是一类的词语画出来。

1. 火烧云太阳雨日食月亮

2. 金灿灿葡萄灰百合梨黄

3. 沉静镇静冷静寂静

4. 树木红松白桦栎树

六. 默写课文中的一首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七. 读句子,结合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说法,对的画“√”。

1. 忽然又来了一条狗。

(1)这句话写了一条狗忽然跑到天上去了。()

(2)这句话写火烧云的样子忽然变得像一条狗。()

2. 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1)这句话写火烧云下去快,孩子们揉揉眼的功夫就消失了。()

(2)这句话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爱好它的孩子看都看不过来了。()

八. 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做题。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的颜色。

1. 这段主要写火烧云的______变化,它的特点是:A. ________,B. _________

2. 本段描写颜色的词语很丰富,请仿照例子再写几个。

(1)红通通(ABB式)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半紫半黄(半A半B式)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葡萄灰(水果+颜色)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九. 向你推荐:读一读,背一背。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绝句

宋·朱熹

少年易老难学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十.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天的云极富于变化。晴朗的天气,云飘在空中,有的像白鹅的羽毛,有的像慢慢移动的羊群,有的像疾驰的骏马……雷雨到来之前,天空中的云,由白而黑,云峰模糊,很快弥漫了天空。“轰”一声雷响,暴雨自天而降。过了一会儿,雨过天晴,太阳照在云幕上。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美丽极了。

1.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在这句话下面画横线。

2. 这段话写了哪几种情况的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画出比喻句。

4. 第一句和后面几句话是怎样的关系组成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看拼音,写词语。

b iǎhéqiézi xi ng

ōm ng

ěmi oàm né

(百合)(茄子)(凶猛)(庙门)

zh nèj ng

ìguìzhe xi oày ng

íy ng

í

(镇静)(跪着)(笑盈盈)

二. 选字组词

(喂偎)

(喂)养

(偎)依

?

?

?

??

(揉柔)

(柔)软

(揉)眼睛

?

?

?

(需须)

必(须)

(需)要

?

?

?

(旷矿)

空(旷)

(矿)山

?

?

?

三.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 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表示。

(1)舟夜书所见

A. 看书()

B. 读书()

C. 书籍()

D. 写、记(√)

(2)孤光一点萤

A. 数量少()

B. 孤零零(√)

(3)散作满河星

A. 分散往下落()

B. 离开()

C. 散开(√)

五. 把不是一类的词语画出来。

1. 火烧云太阳雨日食月亮

2. 金灿灿葡萄灰百合梨黄

3. 沉静镇静冷静寂静

4. 树木红松白桦栎树

六. 略

七. 读句子,结合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说法,对的画“√”。

1. 忽然又来了一条狗。

(1)这句话写了一条狗忽然跑到天上去了。()

(2)这句话写火烧云的样子忽然变得像一条狗。(√)

2. 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1)这句话写火烧云下去快,孩子们揉揉眼的功夫就消失了。()

(2)这句话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爱好它的孩子看都看不过来了。(√)

八. 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做题。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的颜色。

1. 这段主要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它的特点是:A. 颜色多;B. 变化快

2. 略

九. 略

十.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天的云极富于变化。晴朗的天气,云飘在空中,有的像白鹅的羽毛,有的像慢慢移动的羊群,有的像疾驰的骏马……雷雨到来之前,天空中的云,由白而黑,云峰模糊,很快弥漫了天空。“轰”一声雷响,暴雨自天而降。过了一会儿,雨过天晴,太阳照在云幕上。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美丽极了。

1.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在这句话下面画横线。

2. 这段话写了哪几种情况的云?

写了3种情况的云。分别是:晴天的云;雷雨到来前的云;雨过天晴的云。

3. 用“”画出比喻句。

4. 第一句和后面几句话是怎样的关系组成段的?

总分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